银行业重要性水平以资产总额还是净资产负债率来...

影子:&关于中国银行业的一系列偏见
关于中国银行业的一系列偏见
中国贷款大约是GDP的120%,比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要高,很多人都说中国的贷款增速不能持续,经济运行在高风险区域。但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中国的债券非常少,债券市场(包括国债)的规模只有15万亿左右,中国的整体负债率不到160%。
那我们来看看美国,美国的经济负债率是300%,其中国债14万亿,地方政府债2.5万亿,加上企业债务以及个人贷款合计44万亿。假如把联邦政府对两房以及其他部门的担保算进去还有6.5万亿,负债率超过340%。
仅仅看到中国银行业贷款占GDP120%就觉得不可持续,这纯粹是片面的简单的看问题。中国银行业规模大有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债券市场极度不发达,不计国债,中国的企业债和公司债只占银行贷款的不到10%,而美国债券市场的规模是贷款规模的200%。就拿房贷来说,美国银行业把贷款贷给了个人,然后又把这笔贷款卖给了投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银行的报表里就没有这笔贷款了,显示为表外业务,大大降低了贷款规模。当然这种业务创新确实减少了银行的风险,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储蓄银行大多毫发无伤主要就是因为已经将风险转移给了其他投资者。
再看看日本,日本的负债率数据我没有,但是日本仅仅国债就占了GDP的200%,比中国的负债率高了很多。再拿东亚的韩国来说,韩国在1998年金融风暴时的前30家大企业的经资产负债率高达500%,现在下降了很多,但是整个经济体负债率也高达259%。
不管是对比美国还是东亚国家,中国的160%的负债率水平完全可控,相对其他经济体并不高。当然银行贷款占比过高主要是因为过去对公司债过度管制,在未来应该会得到较快发展,但是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同样需要培养,和银行脱媒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现在的上市公司债在二级市场的利率大多已经超过8%,泛海债超过9%,这个利率水平相对银行贷款并没有优势,要知道中国债券发行是非常严格的,能够发债的都是大型企业,中国的债券市场从来没有一例违约事件发生。
从经济体的负债率来说中国银行业的规模完全是可持续,风险可控。
上市公司三季报出来后,16家上市银行占所有上市企业利润的50%,被认为不可持续。
我们来看另外一组数据,1-10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的利润为41,217亿(统计局数据,其中10月份单月利润为4000亿),在这里做一个粗略计算,假定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为5万亿。
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制造业接近,就算少一些算3万亿。中国经济的整体利润为8万亿,银行有多少呢?上市银行为1万亿,占所有银行的80%,那么银行业整体为1.3万亿,加上所有的金融业年利润也不到1.5万亿,不到经济总利润的20%。而美国是多少呢?风雨飘摇的美国银行业确实利润不高,但是我们这样看,美国金融业的利润占GDP约为四分之一,在2007年最高峰美国金融业利润占国民经济总利润的47%。
我们来看中国金融业资产规模,保险6万亿、证券3万亿、基金3万亿、信托4万亿,银行100万亿。银行业占了金融业资产的90%,就金融业占GDP的相对比重来看中国金融业不但不是经济的毒瘤,反而为经济整体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银行的繁荣是因为其他金融业的不繁荣,很多功能被银行业代替了。比如财富管理,本来应该是证券和信托的主要功能,但是因为过去的劣迹让投资者对证券和信托不太信任。就证券行业来说,前两名的银行业的投行收入(主要是发行债券)已经超过了100多家所有券商的投行收入总和。
是两个原因造成了这个偏见
1、中国银行业的证券化率高,80%的利润集中在上市银行中,二国民经济的其他部分证券化率非常低,估计只有30%。
2、中国金融业的其他类型占比太低,美国保险业总资产相对GDP为40%,而中国仅仅只有10%左右。就更加不要说中国悲催的证券、信托产业。
根据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至2010年底,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5家国有控股上市银行的平台贷款余额分别为6496亿元、3900亿元、3800亿元、4000亿元、1517亿元,其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9.6%、7.9%、6.7%、6.8%、6.5%。招行、中信、兴业、浦发、民生、光大和南京的平台贷款余额分别为1288.31亿元、1184亿元、795亿元、1146.49亿元、1792亿元、1169亿元、190亿元,分别占其贷款总额的9%、9.4%、9.3%、11%、16.5%、15%、22.6%。加上2011新增的部分,总额不超过3万亿。
假如违约率为30%,也不会超过1万亿,仅仅相当于一年的上市银行利润。据官方统计45%的融资平台债务于2011、2012两年到期,11年已经过去了11个月,至少现在没有爆出任何一家大型融资平台债务违约的消息,融资平台的坏账率甚至还远远低于普通贷款。年中的时候云南有个平台出了问题,但是被地方政府补上了。在融资平台债务中最危险的不是上市银行,而是更不透明的国开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以及信用社。
融资平台债务下一个到期的高峰是年。用十年时间来摊销,就算有30%的违约率,16家上市银行总额为1万亿左右,一年摊销1000亿,仅仅相当于利润的10%。而30%的违约率已经比希腊的扣除率都还高,中国政府的财政状况难道会比希腊还危险?
融资平台债务规模确实不小,但是中国的融资平台大多有资产担保,很多资产包是有问题的,在央行清理很多次之后不能说问题都解决了,至少大多数问题都已经暴露。融资平台的问题不是负债率过高,而是短时间的流动性问题。
中央政府放行地方债,并且让一部分平台贷款续期,让融资平台债务在更长的时间来解决,融资平台的流动性危险很大程度上被解决。
在我个人看来比存量10万亿融资平台债务更加危险的是地方政府制度套利,监管失控,在短时间内造成地方债务的大幅度不可控的上升。
总的来说融资平台假如不整治却是很危险,但是经过了全面叫停以及解包还原,风险已经在可控的范围内。
以上是年十年的一些股票的盈利成长的数据,选取方法找了有长期业绩可以查询的3支银行股,几支明星股和随机抽选的18支股票
四大银行在本世纪初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数据不具参考性
注:600600是青岛啤酒,600900是长江电力典型的公用事业非周期性股票。
对比年,民生银行盈利增长19倍,招商银行盈利增长14倍。从盈利数字上来看招行并没有优势。民生和招行在发展过程中多次融资,假如不融资,成长性也不会低于23%(ROE低于20%的年份大多是因为新融资本没有开始产生利润。)不融资的成长性和青岛啤酒相当,和茅台苏宁电器这两家超级白马股还是有很大差距。
在这张表银行股是不是强周期性行业很自然就能看出,但江说企业的经营87%与自身相关,仅仅13%与经济周期相关,整理了这个表我也相信这个观点。
以下内容来自《中美银行业对比》这个报告的节选
中美银行业ROE比较分析   ROE的较量:正常回报15%-20%
美国银行业更强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能力,贡献了更高的金融服务收入;而6个百分点的实际税率优势进一步强化了其盈利能力;但更高的信用成本和人力成本侵蚀了部分收入,剔除费用成本后,美国银行业长期平均的ROA水平接近国内上市银行当前的ROA均值。
杠杆率方面,无论是核心资本杠杆率还是有形资产杠杆率,国际大型银行与国内上市银行的均值都十分接近,中小银行杠杆率略低。
综合几方面因素,在金融危机前,美国银行业长期平均的ROE(剔除商誉后)为17.6%,与国内上市银行2010年的ROE(17.3%)相当,但国际大型银行的ROE(剔除商誉后)较高,达到23%的水平,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6个百分点。
金融危机的冲击使部分银行一度出现负回报,2010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ROE(剔除商誉后)为8.19%,不到国内上市银行均值的一半。但考虑到去杠杆化背景下,美国银行业平均的有形资产杠杆率仅为12倍,只是国内上市银行有形资产杠杆率的2/3,如果采用相同的杠杆率水平,危机背景下,美国银行业的ROE(剔除商誉后)均值为12%。
长期中(1997年-2010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ROE(剔除商誉后)为14.17%,低于国内上市银行均值;但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的ROE(剔除商誉后)均值接近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分别为16.15
%和19.60%;而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的汇丰银行,ROE(剔除商誉后)均值维持在21%以上,高于国内上市银行。
综上,长期而言国际银行业的有形净资产回报率维持在15%-20%水平。
(以下内容同样是节选自《中美银行对比》)
净利差、净息差比较:美国银行业胜出
上世纪60年代,美国银行业的净利差均值为1.3%,利率市场化期间(1970年-1986年)扩大到2.06%,1987年-1996年的10年间净利差均值进一步上升到3.14%,金融危机前的10年间(1997年-2006年)净利差均值略有下降至2.97%,较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高出54个基点。金融危机期间利差有所扩大,2010年美国银行业的净利差已接近3.50%,较国内银行高100个基点。
利差扩大的同时,发达的资本市场交易进一步增厚了息差收益。美国银行业的资产结构中,贷款仅占58.4%,证券投资占28.1%,较国内银行业证券投资的占比高出13个百分点,而表外的证券化资产及衍生品交易贡献了更高的净息差收益。
研究显示,1970年以前美国银行业的净息差均值为3.34%,利率市场化期间(1970年-1986年)扩大到3.58%,1987年-1996年净息差均值进一步扩大到4.03%,金融危机前的10年间(1997年-2006年)净息差均值略有缩小至3.62%,较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高出114个基点;金融危机期间,证券化资产和衍生品交易出现损失,使混业经营以来(1997年-2010年)的平均净息差缩小至3.53%,但仍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105个基点。其中,大型银行由于非利息收益的贡献度更高,息差收益的重要性降低,净息差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准,但仍明显高于国内银行。
先普及一些基本概念,我不是金融专业人士,可能很多地方说的不见得正确,希望各位方家指点。
金融危机后,为了加强全球银行业监管,制定了的新的管理协议,就是《巴塞尔协议III》。
《巴塞尔协议III》规定,截至2015年1月,全球各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现行的4%上调至6%,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占银行风险资产的下限将从现行的2%提高至4.5%。另外,各家银行应设立“资本防护缓冲资金”,总额不得低于银行风险资产的2.5%,该规定将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之间分阶段执行。预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将于今年11月在韩国首尔举行的峰会上批准《巴塞尔协议III》。
国内版的巴塞尔三
&“十二五”期间,银行业将实施更为审慎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在获国务院批复方案中,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和总资本的最低要求调整为5%、6%和8%。此外,新的规定还对所有银行设置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超额资本,获批方案留存超额资本2.5%,反周期超额资本0至2.5%。银监会有关负责人曾指出,只有在出现系统性贷款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才需计提反周期超额资本,大多数时间周期超额资本为0。获批方案资本充足指标自2012年年初开始执行,系统重要性银行于2013年年底达标,非系统重要性银行2016年年底达标。提升拨备覆盖率,实行动态拨备率指标控制。实际上,2.5%的动态拨备率在去年1月17日银监会印发的名为《据悉,执行时间由2012年1月1日开始,达标时间系统重要性银行为2013年年底,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为2016年年底达标,但对个别银行给予额外2年左右宽限期。
:中国银监会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
:包括权益性资本和公开储备,其中权益性资本包括已发行并已缴足的普通股和非累计优先股。(我理解的这就是股东权益)
:是指核心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
以上是摘抄的百度百科的内容,以下是我的理解&
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高到11.5%,普通银行不低于10.5%。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资本要达到9.5%,其他银行的核心资本要求为8.5%。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国是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全球是29家。监会的要求是2012年达标,但是比较困难的可以延长至2013年。我想这里比较困难的应该是指招行和中信银行。
巴塞尔协议3的要求平均提高了两个点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那么就要求提高2万亿的资本。当然中国银行业过去10年审慎经营(2009除外),一直以来资本充足率较高,在2008年商业银行加权资本充足率为12%。大部分银行达标,但是少数比如招商银行、深发展、民生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能满足要求。再加上过去三年(09、10、11)新增贷款分别为9.59万亿,8万亿,7.5万亿,也增加了2万多亿的资
本要求。其中三年利润分别为5600亿、7500亿、11000亿(概数,根据上市银行占所有银行比例换算而来),这里也需要补充大量的资本。银行业为了符合监管要求,一般会比监管指标的最低要求略高,也就是说需要补充更多的资本。
我们来看看融资需求最高的招商银行,2008年招行年报显示。招行资本充足率为11.34%,核心资本充足率为6.56%,较上年末下降2.22个百分点。就要求招行提高3%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招行的总资产接近1.5万亿,那么需要300亿的资本补充。再加上新增贷款,招行的资本积累速度远远赶不上资本要求,也就出现了招行不断融资,甚至管理层承诺不融资,但是不到2年又再次融资。银行业不断融
资有两个重要原因1、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提高很快,银行的股东权益积累速度赶不上核心资本要求。2、银行业的贷款增速过快,需要更多的核心资本来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
四大银行融资的原因和股份制银行不一样,四大银行为了满足中投每年600亿支付给财政部的利息需求,不得不每年保持高额的分红,假如没有分红或者降低分红率四大行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不难。工行从年累计分红2600亿。但是实际上工行IPO以来仅仅再融资750亿,IPO1500亿,合计不过2250亿,还不如过去5年工商银行的分红额,但是却造成了银行拼命融资的假象。为了这2600亿分红,累计上缴红利税260亿,分红真不是好事。
下面我们看银行融资拿走的钱究竟有没有给我们带来好的回报。
这里我拿招行和民生为例,计算的原则
1、假定银行融资全部投入运营,基本收益率为该行下一年度的ROE。
2、不考虑分红,按照净资本复合增长计算整体的收益。
2006年招商银行IPO
年的ROE分别为20%
22% 28% 26%&
简单计算得出每融资1元得到了1.36收益,加上本金,一共形成了2.36元的股东权益。复合收益率为,这还是经过了一个大熊市,这个收益率我相信还是值得期待,这里假定招商银行的财务无造假,招行的融资对股东带来了非常正面的回报。
民生银行2000年上市从年ROE分别为
15% 18.9% 17.07% 17.42% 19.35% 21.93% 14.07% 15.35%
&15.63% 18.72%
每融资1元增厚股东权益4.91,这是穿越了两个熊市的结果,平均复合收益率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关于中国银行业的一系列偏见
关于中国银行业的一系列偏见
偏见一、中国贷款太多,负债率太高,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
中国贷款大约是GDP的120%,比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要高,很多人都说中国的贷款增速不能持续,经济运行在高风险区域。但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中国的债券非常少,债券市场(包括国债)的规模只有15万亿左右,中国的整体负债率不到160%。&&&
那我们来看看美国,美国的经济负债率是300%,其中国债14万亿,地方政府债2.5万亿,加上企业债务以及个人贷款合计44万亿。假如把联邦政府对两房以及其他部门的担保算进去还有6.5万亿,负债率超过340%。&&&
仅仅看到中国银行业贷款占GDP120%就觉得不可持续,这纯粹是片面的简单的看问题。中国银行业规模大有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债券市场极度不发达,不计国债,中国的企业债和公司债只占银行贷款的不到10%,而美国债券市场的规模是贷款规模的200%。就拿房贷来说,美国银行业把贷款贷给了个人,然后又把这笔贷款卖给了投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银行的报表里就没有这笔贷款了,显示为表外业务,大大降低了贷款规模。当然这种业务创新确实减少了银行的风险,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储蓄银行大多毫发无伤主要就是因为已经将风险转移给了其他投资者。&&&
再看看日本,日本的负债率数据我没有,但是日本仅仅国债就占了GDP的200%,比中国的负债率高了很多。再拿东亚的韩国来说,韩国在1998年金融风暴时的前30家大企业的经资产负债率高达500%,现在下降了很多,但是整个经济体负债率也高达259%。&&&
不管是对比美国还是东亚国家,中国的160%的负债率水平完全可控,相对其他经济体并不高。当然银行贷款占比过高主要是因为过去对公司债过度管制,在未来应该会得到较快发展,但是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同样需要培养,和银行脱媒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现在的上市公司债在二级市场的利率大多已经超过8%,泛海债超过9%,这个利率水平相对银行贷款并没有优势,要知道中国债券发行是非常严格的,能够发债的都是大型企业,中国的债券市场从来没有一例违约事件发生。&&&
从经济体的负债率来说中国银行业的规模完全是可持续,风险可控。
偏见二、银行是经济的毒瘤,占了实体经济太多利润,银行的利润完全不可持续。
上市公司三季报出来后,16家上市银行占所有上市企业利润的50%,被认为不可持续。&&&
我们来看另外一组数据,1-10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的利润为41,217亿(统计局数据,其中10月份单月利润为4000亿),在这里做一个粗略计算,假定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为5万亿。&&&
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制造业接近,就算少一些算3万亿。中国经济的整体利润为8万亿,银行有多少呢?上市银行为1万亿,占所有银行的80%,那么银行业整体为1.3万亿,加上所有的金融业年利润也不到1.5万亿,不到经济总利润的20%。而美国是多少呢?风雨飘摇的美国银行业确实利润不高,但是我们这样看,美国金融业的利润占GDP约为四分之一,在2007年最高峰美国金融业利润占国民经济总利润的47%。&&&
我们来看中国金融业资产规模,保险6万亿、证券3万亿、基金3万亿、信托4万亿,银行100万亿。银行业占了金融业资产的90%,就金融业占GDP的相对比重来看中国金融业不但不是经济的毒瘤,反而为经济整体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银行的繁荣是因为其他金融业的不繁荣,很多功能被银行业代替了。比如财富管理,本来应该是证券和信托的主要功能,但是因为过去的劣迹让投资者对证券和信托不太信任。就证券行业来说,前两名的银行业的投行收入(主要是发行债券)已经超过了100多家所有券商的投行收入总和。&&&
是两个原因造成了这个偏见
1、中国银行业的证券化率高,80%的利润集中在上市银行中,二国民经济的其他部分证券化率非常低,估计只有30%。
2、中国金融业的其他类型占比太低,美国保险业总资产相对GDP为40%,而中国仅仅只有10%左右。就更加不要说中国悲催的证券、信托产业。
偏见三:地方融资平台将要摧毁中国银行业。&&&
根据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至2010年底,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5家国有控股上市银行的平台贷款余额分别为6496亿元、3900亿元、3800亿元、4000亿元、1517亿元,其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9.6%、7.9%、6.7%、6.8%、6.5%。招行、中信、兴业、浦发、民生、光大和南京的平台贷款余额分别为1288.31亿元、1184亿元、795亿元、1146.49亿元、1792亿元、1169亿元、190亿元,分别占其贷款总额的9%、9.4%、9.3%、11%、16.5%、15%、22.6%。加上2011新增的部分,总额不超过3万亿。&&&
假如违约率为30%,也不会超过1万亿,仅仅相当于一年的上市银行利润。据官方统计45%的融资平台债务于2011、2012两年到期,11年已经过去了11个月,至少现在没有爆出任何一家大型融资平台债务违约的消息,融资平台的坏账率甚至还远远低于普通贷款。年中的时候云南有个平台出了问题,但是被地方政府补上了。在融资平台债务中最危险的不是上市银行,而是更不透明的国开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以及信用社。&&&
融资平台债务下一个到期的高峰是年。用十年时间来摊销,就算有30%的违约率,16家上市银行总额为1万亿左右,一年摊销1000亿,仅仅相当于利润的10%。而30%的违约率已经比希腊的扣除率都还高,中国政府的财政状况难道会比希腊还危险?&&&
融资平台债务规模确实不小,但是中国的融资平台大多有资产担保,很多资产包是有问题的,在央行清理很多次之后不能说问题都解决了,至少大多数问题都已经暴露。融资平台的问题不是负债率过高,而是短时间的流动性问题。&&&
中央政府放行地方债,并且让一部分平台贷款续期,让融资平台债务在更长的时间来解决,融资平台的流动性危险很大程度上被解决。&&&
在我个人看来比存量10万亿融资平台债务更加危险的是地方政府制度套利,监管失控,在短时间内造成地方债务的大幅度不可控的上升。&&&
总的来说融资平台假如不整治却是很危险,但是经过了全面叫停以及解包还原,风险已经在可控的范围内。
偏见四、银行股是强周期股的传说
以上是年十年的一些股票的盈利成长的数据,选取方法找了有长期业绩可以查询的3支银行股,几支明星股和随机抽选的18支股票&&&
四大银行在本世纪初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数据不具参考性&&&
注:600600是青岛啤酒,600900是长江电力典型的公用事业非周期性股票。&&&
对比年,民生银行盈利增长19倍,招商银行盈利增长14倍。从盈利数字上来看招行并没有优势。民生和招行在发展过程中多次融资,假如不融资,成长性也不会低于23%(ROE低于20%的年份大多是因为新融资本没有开始产生利润。)不融资的成长性和青岛啤酒相当,和茅台苏宁电器这两家超级白马股还是有很大差距。&&&
在这张表银行股是不是强周期性行业很自然就能看出,但江说企业的经营87%与自身相关,仅仅13%与经济周期相关,整理了这个表我也相信这个观点。
偏见五、关于银行业的ROE是因为垄断保护的偏见&&&
以下内容来自《中美银行业对比》这个报告的节选
&&&&中美银行业ROE比较分析   ROE的较量:正常回报15%-20%&&&
美国银行业更强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能力,贡献了更高的金融服务收入;而6个百分点的实际税率优势进一步强化了其盈利能力;但更高的信用成本和人力成本侵蚀了部分收入,剔除费用成本后,美国银行业长期平均的ROA水平接近国内上市银行当前的ROA均值。&&&
杠杆率方面,无论是核心资本杠杆率还是有形资产杠杆率,国际大型银行与国内上市银行的均值都十分接近,中小银行杠杆率略低。&&&
综合几方面因素,在金融危机前,美国银行业长期平均的ROE(剔除商誉后)为17.6%,与国内上市银行2010年的ROE(17.3%)相当,但国际大型银行的ROE(剔除商誉后)较高,达到23%的水平,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6个百分点。&&&
金融危机的冲击使部分银行一度出现负回报,2010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ROE(剔除商誉后)为8.19%,不到国内上市银行均值的一半。但考虑到去杠杆化背景下,美国银行业平均的有形资产杠杆率仅为12倍,只是国内上市银行有形资产杠杆率的2/3,如果采用相同的杠杆率水平,危机背景下,美国银行业的ROE(剔除商誉后)均值为12%。&&&
长期中(1997年-2010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ROE(剔除商誉后)为14.17%,低于国内上市银行均值;但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的ROE(剔除商誉后)均值接近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分别为16.15 %和19.60%;而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的汇丰银行,ROE(剔除商誉后)均值维持在21%以上,高于国内上市银行。&&&
综上,长期而言国际银行业的有形净资产回报率维持在15%-20%水平。
偏见六、关于中国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必然会面临低息差高风险的偏见&&&
(以下内容同样是节选自《中美银行对比》)&&&
净利差、净息差比较:美国银行业胜出&&&
上世纪60年代,美国银行业的净利差均值为1.3%,利率市场化期间(1970年-1986年)扩大到2.06%,1987年-1996年的10年间净利差均值进一步上升到3.14%,金融危机前的10年间(1997年-2006年)净利差均值略有下降至2.97%,较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高出54个基点。金融危机期间利差有所扩大,2010年美国银行业的净利差已接近3.50%,较国内银行高100个基点。&&&
利差扩大的同时,发达的资本市场交易进一步增厚了息差收益。美国银行业的资产结构中,贷款仅占58.4%,证券投资占28.1%,较国内银行业证券投资的占比高出13个百分点,而表外的证券化资产及衍生品交易贡献了更高的净息差收益。&&&
研究显示,1970年以前美国银行业的净息差均值为3.34%,利率市场化期间(1970年-1986年)扩大到3.58%,1987年-1996年净息差均值进一步扩大到4.03%,金融危机前的10年间(1997年-2006年)净息差均值略有缩小至3.62%,较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高出114个基点;金融危机期间,证券化资产和衍生品交易出现损失,使混业经营以来(1997年-2010年)的平均净息差缩小至3.53%,但仍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105个基点。其中,大型银行由于非利息收益的贡献度更高,息差收益的重要性降低,净息差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准,但仍明显高于国内银行。
七、关于银行再融资是为了掩饰坏账,是股东权益黑洞的偏见。&&&
先普及一些基本概念,我不是金融专业人士,可能很多地方说的不见得正确,希望各位方家指点。金融危机后,为了加强全球银行业监管,制定了的新的管理协议,就是《巴塞尔协议III》。
《巴塞尔协议III》规定,截至2015年1月,全球各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现行的4%上调至6%,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占银行风险资产的下限将从现行的2%提高至4.5%。另外,各家银行应设立“资本防护缓冲资金”,总额不得低于银行风险资产的2.5%,该规定将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之间分阶段执行。预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将于今年11月在韩国首尔举行的峰会上批准《巴塞尔协议III》。
国内版的巴塞尔三
&“十二五”期间,银行业将实施更为审慎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在获国务院批复方案中,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和总资本的最低要求调整为5%、6%和8%。此外,新的规定还对所有银行设置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超额资本,获批方案留存超额资本2.5%,反周期超额资本0至2.5%。银监会有关负责人曾指出,只有在出现系统性贷款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才需计提反周期超额资本,大多数时间周期超额资本为0。获批方案资本充足指标自2012年年初开始执行,系统重要性银行于2013年年底达标,非系统重要性银行2016年年底达标。提升拨备覆盖率,实行动态拨备率指标控制。实际上,2.5%的动态拨备率在去年1月17日银监会印发的名为《据悉,执行时间由 2012年1月1日开始,达标时间系统重要性银行为2013年年底,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为2016年年底达标,但对个别银行给予额外2年左右宽限期。
资本充足率:中国银监会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核心资本:包括权益性资本和公开储备,其中权益性资本包括已发行并已缴足的普通股和非累计优先股。(我理解的这就是股东权益)&&&核心资本充足率:是指核心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
以上是摘抄的百度百科的内容,以下是我的理解&&&
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高到11.5%,普通银行不低于10.5%。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资本要达到9.5%,其他银行的核心资本要求为8.5%。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国是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全球是29家。监会的要求是2012年达标,但是比较困难的可以延长至2013年。我想这里比较困难的应该是指招行和中信银行。
巴塞尔协议3的要求平均提高了两个点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那么就要求提高2万亿的资本。当然中国银行业过去10年审慎经营(2009除外),一直以来资本充足率较高,在2008年商业银行加权资本充足率为12%。大部分银行达标,但是少数比如招商银行、深发展、民生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能满足要求。再加上过去三年(09、10、11)新增贷款分别为9.59万亿,8万亿,7.5万亿,也增加了2万多亿的资本要求。其中三年利润分别为5600亿、7500亿、11000亿(概数,根据上市银行占所有银行比例换算而来),这里也需要补充大量的资本。银行业为了符合监管要求,一般会比监管指标的最低要求略高,也就是说需要补充更多的资本。&&&
我们来看看融资需求最高的招商银行,2008年招行年报显示。招行资本充足率为11.34%,核心资本充足率为6.56%,较上年末下降2.22个百分点。就要求招行提高3%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招行的总资产接近1.5万亿,那么需要300亿的资本补充。再加上新增贷款,招行的资本积累速度远远赶不上资本要求,也就出现了招行不断融资,甚至管理层承诺不融资,但是不到2年又再次融资。银行业不断融资有两个重要原因1、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提高很快,银行的股东权益积累速度赶不上核心资本要求。2、银行业的贷款增速过快,需要更多的核心资本来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
四大银行融资的原因和股份制银行不一样,四大银行为了满足中投每年600亿支付给财政部的利息需求,不得不每年保持高额的分红,假如没有分红或者降低分红率四大行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不难。工行从年累计分红2600亿。但是实际上工行IPO以来仅仅再融资750亿,IPO1500亿,合计不过2250亿,还不如过去5年工商银行的分红额,但是却造成了银行拼命融资的假象。为了这2600亿分红,累计上缴红利税260亿,分红真不是好事。&&&
下面我们看银行融资拿走的钱究竟有没有给我们带来好的回报。&&&
这里我拿招行和民生为例,计算的原则
1、假定银行融资全部投入运营,基本收益率为该行下一年度的ROE。
2、不考虑分红,按照净资本复合增长计算整体的收益。
2006年招商银行IPO
年的ROE分别为20% 22%
简单计算得出每融资1元得到了1.36收益,加上本金,一共形成了2.36元的股东权益。复合收益率为24%,这还是经过了一个大熊市,这个收益率我相信还是值得期待,这里假定招商银行的财务无造假,招行的融资对股东带来了非常正面的回报。
民生银行2000年上市从年ROE分别为
&&& 15% 18.9%
17.07% 17.42% 19.35% 21.93% 14.07% 15.35%
每融资1元增厚股东权益4.91,这是穿越了两个熊市的结果,平均复合收益率为15%。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资产负债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