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wifi是什么么?

到底是什么创造了财富?
到底劳动是不是创造了财富?如果财富是劳动创造的,企业家(或资本家)没有劳动,却赚了钱,那就是剥削。既然有剥削,就有剥削阶级,有阶级和阶级斗争。如果财富不是劳动创造的,那是谁创造的?是如何创造的?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已经争论了上百年。在西方国家新古典经济学已经普及,这个问题不再成问题(但是也不等于没有争论),而在中国这个重要问题至今并没有明确的,令人信服的答案。本文想提出一个新的看法,和诸位讨论,看是否能说得过去。
毫无疑问,一切产品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没有企业家参与其中。不论是粮食,煤炭,布匹,电力,或者房屋,地铁,飞机,卫星,都是工人们的亲手劳动创造的。这一点不容置疑。
然而最关键的一点是:产品并不等于财富。产品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变成财富。所以这个产品必须是社会所需要的,不是多余卖不掉的。产品能不能卖得掉,可不是工人的生产劳动所能够保证的。这是企业家通过对市场的调研,确认这项产品为社会所需。也有可能企业家的判断错误,工人花了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不为社会所需。结果就是工人的劳动白费了。由于企业家判断错误,企业赔钱,当然没有财富的生产,还糟蹋了物资,浪费了资源。劳动虽然创造了产品,财富没有增加,反而还减少了。
企业家决定生产什么产品,这个产品必须在市场上能够卖得掉。非但要卖得出去还必须能赚钱。或者说,其生产成本低于市场价格,有钱可赚。否则的话企业家赔钱,企业只好关门。生产成本如何能够降低,更不是工人的事。而是企业家的事。他从哪里买原材料,买来的原材料用什么运输,生产工厂设在什么地方,采用什么工艺路线,请什么样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产品销往何处,都涉及到企业能不能降低成本,能不能赚钱。这些事都不是生产工人能够左右的,都是企业家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讲,赚钱,或用较少的社会成本生产出合格产品都是企业家的事。所以有理由讲财富是企业家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创造出来的。而这个资源合理配置是通过交换实现的。
当然,如果没有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以后的资源配置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工人和企业家共同创造了财富。这个说法和“劳动创造财富”的说法,核心的区别在于产品不等于财富。一般人往往认为产品就是财富,殊不知产品不一定能成为财富。盖一个烂尾楼不但没有财富,还浪费了财富。我们眼望四周,看到的一切产品如果没有企业家的参与,那就可以说工人创造了全世界的人类财富。但是实际上所有的产品都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出来的,都有企业家的贡献。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企业家,资源不能优化配置,许多劳动都被浪费掉了。如大炼钢铁,三线建设,都造成巨大的浪费,劳动没有生产出财富来,因为缺了企业家的作用。
一般人会认为产品是财富的根源,财富一定是拿产品去交换转换成财富的。其实未必。像金融业是没有产品可供交换的。金融业之所以能够创造财富完全是靠资金的优化配置赚来的。这是一个典型的没有劳动,没有产品,但是有财富创造的例子。
我们学几何学,懂得说明一件事物要满足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两个三角形三边相等,既是三角形全等的必要条件,又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是说,如果两个三角形相等,其三条边一定都相等。反过来就是说,如果有一条边不等,三角形不可能相等。充分条件是说,只要三条边都相等,两个三角形必定全等,不需要其他更多的条件了。拿劳动来说明财富的创造,既非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比如金融业的财富创造并没有劳动的参与,所以劳动不是财富创造的必要条件,有些财富创造是没有劳动参与的。劳动也不是财富创造的充分条件,大练钢铁等有劳动的参与但是没有财富的创造。所以劳动和财富创造不是同一件事。劳动是一种改变客观事物的能动性。它用得对时能够创造财富,用得不对时会消灭财富。
有人反驳说,金融业里也有劳动,不过是脑力劳动。这样说当然不错。但是这相当于说:财富创造是人类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的结果。先把劳动定义为创造财富的活动,然后再来证明劳动创造了财富。这叫做同义反复,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所谓劳动创造财富是强调劳动生产出产品,那就是财富,这样就错了。因为产品并不等于财富。这是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总以为有了产品就能卖钱。卖产品能赚钱是因为企业家在资源组合上做出的贡献,与生产此产品的劳动无关。
劳动不是财富创造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那么什么是财富创造的必要充分条件呢?答案是:通过交换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或者说,是良好的资源配置创造了财富。
劳动者在生产产品的时候,如果企业家的资源组合决策是对的,劳动者帮助企业家实现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决策,所以对社会做出了贡献。工资就是他应得的报酬。企业家的报酬来自他决定的资源优化组合是否正确。做得好他赚钱,做错了他赔钱。这就是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的法则。它相对而言是公平的。所以不存在剥削,也没有剥削阶级,更没有阶级斗争。社会是和谐的。
中评网-与FT中文网同步首发
阅读数(100)
 评论数(0)
本博文相关点评
[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财经网观点]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茅于轼简介: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先后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网顾问、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经济系高级讲师、亚洲开发银行注册顾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能源工作组专家、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能源组国际顾问、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著有《择优分配原理》、《生活中的经济学》、《谁妨碍了我们致富》、《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与思考》等。联系电话:(助手段绍译手机)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京公网安备号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对现代人而言,财富是其很大的焦虑之一,没有时希望得到,拥有后害怕失去,患得患失,是财富跟现代人玩的一个游戏。这个游戏之所以让人们痛苦不堪又乐此不疲,是因为我们没有看破财富的真相。拥有财富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正确的叫法应该是保管财富。  我们费尽周折把一块美玉弄到手,看上去美玉现在在我们手中,事实上它并没有到我们手中,到我们手中的只是几十年时间,几十年之后,它属于另一个人。我们都是保管员。既然如此,我们何必为之焦虑?  古人认为,财富来自布施,所谓“舍得”,大舍大得。在这里起作用的是一个数学原理,种一收百,种百收千。  小时候不懂人们为什么把范蠡和关公尊为财神,后来才发现这一“尊”,真是再高妙不过。  尊范蠡为财神是因为他懂得财富的秘密:千金散尽还复来,只有“散尽”,才能“复来”。当年,范蠡带着西施逃开越王到齐国做生意,从小生意做起,没多久就发了大财,可是旋即他们就举财布施,把财富统统布施给那些穷人。然后又从小生意开始做起,结果没多久又发了大财,然后再布施。如此三聚三散。以散为聚,以舍为得,真是聪明到家,智慧到家,当然最终是爱心到家。  人们尊范蠡为财神,还在于他的知足。古人讲,知足为富,人敬为贵。假如他不知足,帮越王勾践办完事后,他肯定会赖在那里不挪窝儿。结果会怎么样呢?文种就是下场。  越王在范蠡的帮助下打败吴王,成就了霸业,但庆功会上独少范蠡。原来他隐姓埋名,逃到齐国去了。他在齐国给文种写了一封信: “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处乐……子若不去,将害于子。”文种不信,终成剑下之鬼。  而尊关公为财神,那是因为古人明白,忠信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财富,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财富是一次“结果”,是善良、忠诚、信誉之树“结”出来的“果”。  汶川地震后,有位乞丐把她辛苦化缘所得的一包零钱全部捐了出来,在我看来,这比把全世界所有的财富加起来都值钱。在我看来,她也是财神。  人有善愿,天必从之。自古以来,大财富家也多是大慈善家。或者说,大财富家和大慈善家是一体之两面。  关于财富最机密的要诀应该是:  造化给你财富,那是因为他对你的信任,他让你替他管理财富,是基于他对你人格的认定。造化给你好运,那是因为他对你的赏识。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生财之道,也没有别的走运之道。  如果一个人对苍生有益,造化肯定会使他走红;如果一个人对苍生无益,造化迟早会封杀他。因此,一个人的自信,其实是对爱和奉献的自信。  求之不得,这是一个词语,更是一个秘诀。为什么求之不得?因为造化不喜欢那些“求”的人。财富是一种给予,就像权力、爱情、荣誉,包括好运,都是一种给予一样。  财富还是春种秋收。某个人发了大财,看上去是发了大财,事实上是他的麦子熟了,收获的季节到了。如果一个人春天没有播种,秋天收获什么?当然颗粒无收。同时,发大财还是发小财,也是一个瓜豆原理。种瓜者收获不了豆,种豆者收获不了瓜。  可是现在有不少人种豆却想收瓜。这些人生产的食品会吃死人,酿的酒会喝死人,盖的楼房会压死人,排的戏会看死人,出的书会读死人。  一夜之间,一块钱变成一百万,这是多少人甜蜜的梦境。人人都想把一块钱变成一百万,那个一百万从何而来?金融危机就这么到来。什么是资本?最大的资本应该是对资本的清醒。  古人还讲,子贵为富,真是高妙。  一次到北京出差,正碰上儿子放假回家,儿子邀我同坐火车,可是我已经买不到火车票,就动员儿子转让掉那张火车票和我一起坐飞机回。儿子坚决地说,等他啥时能够赚够机票的钱,再坐飞机,否则,他就永远坐硬座。在我看来,儿子的这句话顶一百万。  儿子还说,钱这个东西,只不过是银行账户上的一串数字,一夜之间,它说有就有,说没就没。还真让我对钱有了新的认识。养个儿女比我强,要他银钱做什么;养个儿女不如我,要他银钱又做什么。  就是说,如果儿女有出息,他不需要你的金钱;如果儿女没出息,你的亿万资产在他手中顷刻间也会化为乌有,而且往往会害了儿女。  古人还说,平安是福。现在,我的父母都是八十高龄的人了,还能下地干活,在我看来,也顶一百万。他们的一生虽然普普通通,但大幸福就在普通里。想想看,当下有多少“富人”,成天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顶着有可能随时到来的危险,包括牢狱之灾,提心吊胆地过日子,这样的财富拥有,到底有多大意义?而且时时招人嫉妒,处处有可能被暗算,真是如激流泛舟,悬崖走马,安危系于一线。没有安,谈何享?  说了这么多,真正的财富是什么?弟子问师父,若有人拿出一块像须弥山那么大的金子布施,值钱吗?师父说,值钱,但还没有他给别人一句唤醒他们灵魂的话更值钱。  郭文斌
13-07-20·
13-07-20·
13-07-12·
13-07-10·
13-07-09·
13-07-0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ifi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