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保卡网上挂失个人交费怎么交 网上可以交吗?...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医保个缴比例或升 财政与个人缴费比或由4∶1变3:1
来源:深圳晚报作者:
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比例可能调升
专家认为居民医保存在“泛福利化”倾向
据新华社报道,随着医疗费用的上涨和保障水平的提高,医保基金中长期支出压力加大,居民医疗保险的巨额财政补贴风险正逐步显现。记者了解到,2016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个人缴费比例可能调升。专家认为,从筹资机制来看,财政补助已经占到筹资总额的四分之三左右,居民医保存在“泛福利化”倾向,未来应逐步改变目前个人与财政筹资责任失衡的局面,建立财政补贴与个人缴费的合理分担机制。
对此,记者分别向人社部和卫计委发函求证,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财政补贴与个人筹资比接近4∶1
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六年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贴的增幅一直高于人均个人缴费增幅,从而使得人均筹资总额中财政补贴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由2009年的60.8%增加到了2014年的79.3%,财政补贴与个人缴费之比已接近4∶1。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为每人380元,个人缴费为人均不低于120元。
有业内人士担心,我国的居民医保已经出现了“泛福利化”倾向。随着个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的缴费责任并没有相应提高,这给公众一种印象:居民医保主要是靠政府投入,似乎更像一种福利,而不是保险。
未来或调整到财政个人3:1
对于未来的改革方向,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医保研究室主任王宗凡认为,调整筹资政策应充分考虑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阻力,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不可操之过急。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可参照职工医保缴费单位和个人的分担比(约为3∶1),将居民医保缴费财政和个人分担比的调整目标也确定为3∶1。当然,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一个过渡期。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汪德华接受采访时表示,居民医保的财政补贴是必要的,但是需要一定限制,“因为我国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人数共约有八九亿,而财政资金有限,如果都靠财政,那么医疗保障的待遇很难提上去,而且长期看对财政的支出压力会非常大。”他认为,财政和个人分担比逐步调整为1:1是比较合适的。
欢迎关注“南方新闻网”公众号(微信上长按二维码识别 )
编辑:张伟炜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佛山两会 | 向万亿冲刺,佛山凭什么
新闻关键词
我们将筛选出优秀的春联作品,陆续进行展示和投票。社保医保上一年缴费单找不到了今年如何交缴_百度知道
社保医保上一年缴费单找不到了今年如何交缴
我有更好的答案
有号就可以去交,不需要缴费单。
有医保号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比例或调整到财政个人3:1 专家:居民医保存在“泛福利化”倾向【图】_中国产业信息网
欢迎来到中国产业信息网,登录 | 注册||||
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比例或调整到财政个人3:1 专家:居民医保存在“泛福利化”倾向【图】
&资料图& & 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比例可能调升& &&专家认为居民医保存在&泛福利化&倾向& &&随着医疗费用的上涨和保障水平的提高,医保基金中长期支出压力加大,居民医疗保险的巨额财政补贴风险正逐步显现。记者了解到,2016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个人缴费比例可能调升。专家认为,从筹资机制来看,财政补助已经占到筹资总额的四分之三左右,居民医保存在&泛福利化&倾向,未来应逐步改变目前个人与财政筹资责任失衡的局面,建立财政补贴与个人缴费的合理分担机制。& &&对此,记者分别向人社部和卫计委发函求证,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财政补贴与个人筹资比接近4∶1& &&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六年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贴的增幅一直高于人均个人缴费增幅,从而使得人均筹资总额中财政补贴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由2009年的60.8%增加到了2014年的79.3%,财政补贴与个人缴费之比已接近4∶1。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为每人380元,个人缴费为人均不低于120元。& &&有业内人士担心,我国的居民医保已经出现了&泛福利化&倾向。随着个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的缴费责任并没有相应提高,这给公众一种印象:居民医保主要是靠政府投入,似乎更像一种福利,而不是保险。&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医保研究室主任王宗凡认为,财政补贴比重过大,不仅带来财政是否可支撑的问题,也使得居民医保有滑向福利制度的危险。完善居民医保筹资机制的基本原则,是回归社会保险属性。& &&王宗凡认为,在制度建立之初,这些政策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参保扩面、增强了制度吸引力,不过随着全民医保的实现,特别是在居民医保待遇水平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基金支出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应该充分& &&认识到现行筹资政策的局限,逐步增加个人缴费的比重,均衡个人和政府的筹资责任和负担。& &&对于未来的改革方向,王宗凡认为,调整筹资政策应充分考虑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阻力,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不可操之过急。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可参照职工医保缴费单位和个人的分担比(约为3:1),将居民医保缴费财政和个人分担比的调整目标也确定为3∶1。当然,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一个过渡期。& &&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比例可能调升 或调整到财政个人3:1& &&从筹资机制来看,财政补助已经占到筹资总额的四分之三左右,居民医保存在&泛福利化&倾向,未来应逐步改变目前个人与财政筹资责任失衡的局面,建立财政补贴与个人缴费的合理分担机制。& &&相关新闻:& &&政府研究退休人员缴纳医保 每人每月或缴180元& &&从2015年11月初中央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到上周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求是》杂志上的文章都明确表示,政府正在研究制定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 &&多名专家认为,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到来的情况下,让退休人员缴纳医保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前提是保障退休人员的收入不能再降低,因此必须同步配合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退休职工不缴纳医保费是写入《社会保险法》的,这一政策的改变也需要修改《社会保险法》。&现在政府释放这一信息主要是在寻求社会共识,&十三五&规划建议也只是提出要研究而已,从启动研究到真正政策出台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接近决策层的专家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医保基金可持续差&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2016年第一期《求是》杂志发表的名为《中国经济最大潜力在于改革》一文中称,要深化社保制度改革,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合理分担、可持续的医保筹资机制,研究实行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建立与筹资水平相适应的医保待遇调整机制。& &&这并不是楼继伟第一次提到研究实行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楼继伟专门就社保改革发表了&十三五&规划的解读文章《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楼继伟在文章中提出,目前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和运行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风险隐患不容忽视。首要的突出表现是,社会保险制度没有体现精算平衡原则,基金财务可持续性较差。& &&在医疗保险制度的重点改革中,楼继伟提出应该合理强化医保个人缴费责任,增强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的社会保险属性。研究实行参加职工医保的退休人员缴费制度。& &&近年来,医疗费用大幅增加、医保筹资增速放缓及人口老龄化这三重因素叠加作用之下,医保基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收支压力,很多地区的累计结余都达不到人社部提出的备付&6到9个月&的要求。& &&从累计结余来看,医保基金的累计结余仍然是上涨的,但增幅在下降。& &&全国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各地的情况:广东等沿海地区劳动力流入省份医保基金结余较多,一些中西部地区医保统筹基金已面临收不抵支的风险。& &&中西部一个地市级社保局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近三年来,该市医保统筹基金年年亏损,现在的累计结余都是过去几年攒下来的。& &&若要维持收支平衡,医保基金就要走&开源节流&之路。&开源&的办法有两种,一是提高费率,二是扩大覆盖面。不过,在降低企业负担的大环境和覆盖面已超过90%的情况下,采取这两个办法的空间很小。& &&从&十三五&规划建议来看,研究实行职工退休人员医保缴费参保政策是政府想到的医保基金&开源&之策。& &&缴费额估算:平均每人每月约百元& &&我国《社会保险法》第27条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未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可以缴费至国家规定年限。&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去年10月曾表示,社保法中的一些规定与社保改革取向相悖,其中,退休人员不缴纳医疗保险费的规定与这一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相悖。& &&政府关心的是医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参保人员关心的则是,政策一旦实施自己需要缴纳多少医保费。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全国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达到了每月2250元,以这一金额为缴费基数,按照当前8%的医保总费率(单位缴费6%、个人缴费2%),退休人员需要缴纳的平均额度为每人每月180元。& &&由于退休人员已经没有了单位缴费,可以参照当前灵活就业人员的优惠缴费标准,各地灵活就业人员的标准不同,一般在法定费率和法定缴费基数上可以打一部分折扣。这样算来,按照2015年标准,退休人员平均缴费额可能为每人每月百元左右。当然,具体要交多少医疗保险费,要根据政策具体规定和政策实行当年的退休人员的平均收入水平来定。&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认为,随着老龄化所带来的老年人口增多和医疗费用增加,医保基金的开源是必须做的事情。但必须考虑到我国老年人收入水平等问题,下一步不能再继续降低老年人的收入。&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则对本报记者表示,未来中国老年人越来越多,只让年轻人来全部负担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是不可持续的,退休人员可以交一部分费用,但必须划定收入水平,对于低收入者应该进行减免。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服务号
12月25日消息,昨日顺丰速运旗下海淘品牌海购丰运在其官…
全国咨询热线:400-600-小时) 业务咨询电话:010- 传真:010- 客服QQ: 客服电邮:
Copyright 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 运营公司:智研咨询集团
技术支持:个人医保和养老一年缴费接近1w,如果购买商业保险,主要想解决医保方面,有什么更好的替代产品吗?
我是自由职业,在杭州,个人缴医保和养老,每个月差不多800,问过了不能只缴医保。。年龄24,女生,接下来两三年会生宝宝~ 现在我的想法是,一年1w不少,但是自己其实也不怎用,尤其是养老不想交,但是又不能只交医保,医疗方面是需要保障的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生大病。。所以希望了解更合适的医疗保障方面的保险,性价比更高一些的
按投票排序
所以说一步错,步步错。
医保做为福利,是任何商业保险不可替代的。国家养老保险做为强制储蓄,也是任何商业养老保险不可替代的。
光说想不想,没有用。
为什么不想交呢?合理吗?
建议你为了自己的医疗保障,还是交份社保吧,养老按60%的最低限度交,医疗就按规定交,终身的医疗福利有了。
四倍当地社平工资的医疗保障加大病统筹,超低交费,永不断保,哪个商业医疗险能比得上呢?
退一步讲,你不交社保,也未必见得每年能省下来一万来元,人的消费总额基本是固定的,单项是有弹性的,不在这里省,就是那里败,有几人看得破呢?
保险行业的砖家通常总喜欢乱科普一气,什么商业保险比社保重要之类,也是醉了。
本人对这类现象有所批驳,参考:
无利不早起啊。
其实社保解决的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问题,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说白了就是钱的问题,如果早点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储蓄了,(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喜欢储蓄的民族,有历史原因也有现有的社会保障问题,还有老百姓不知道把钱应该怎么运用除了放银行以外)。你的这个想法不是少数,特别是现在70、80后。社保只能保证有粥喝,但是想要过上退休后的轻松生活还是要靠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先做好准备了。因为不是很清楚你所在的地方,我说一下我自己所在的广东珠海我自己本人的处理方法。我也是自由职业,但是我没有交社保。如果我自己交社保的话一个月大约是700元一年大约是8400左右。我在街道办哪里买了一个居民医保325一年,在友邦这里买了一份康惠住院医疗,我的年龄每年的保费是1150元。你可以网上搜索一下这个产品。基本上住院的费用都包括了。这里医疗方面我每年的开销是不到1500,但是我不用担心医疗的问题了,当然普通的发烧感冒我也用不到这里。我把这差额00拿去在网上买了国内的基金定投,用作养老用途。另外我有一份香港的重疾储蓄产品。不知道我说的清不清楚?有问题欢迎继续探讨。
我是中国平安的85后保险从业者,在此并不推荐具体产品,只是希望能给你勾画一个相对清晰的轮廓。关于社保的部分推荐你看一个视频,三分钟科普五险一金,看完之后相信你会对社保有一些基础的了解。当前80后,90后的保险意识越来越强,对商业保险有了一定程度的认可,而非上一辈人那样有相当程度的抵触,总的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只是很多年轻人也只是知道磕着碰着头疼脑热之类的问题,商业保险可以报销医疗费,万一点背game over了会有一笔钱,至于怎么报销怎么赔,商业保险究竟该怎么买,十有八九也像你一样不知如何选择。首先,所有寿险产品大体分为两个方向,保障型和理财型,简单来说保障型险种就是以小搏大,发生疾病、意外、甚至身故时,能拿到一笔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几万倍于保费投入的应急钱。而理财型险种则没有这种杠杆效应,说到底就是一种稳健的保值增值的理财方式,相比于其他理财投资,最大的意义在于用一笔安全稳定伴随终生的现金流,以契约的形式锁定未来。实际上各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大多数都是两者相辅相成的,只是不同产品有不同的侧重,而纯粹理财和纯粹保障的产品只占少数,如果你想了解各个险种背后的成因,推荐你读“盘子的故事”,很通俗很好懂。先说保障方面,最先应该投保的是意外险,最近的各种灾难消息就不必多说了,意外的突如其来没有任何征兆,不象疾病那样有迹可循,有规律可言。空难这种事我们不常坐飞机的话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发生,但地面上的交通意外概率就高的多了,下楼梯不小心摔一下都可能会骨折……所以意外险一定要买,而且一定要第一个买,用于解决大到残疾小到皮外伤的后顾之忧,关键是它也最便宜。接下来第二优先的也就是你所关心的医疗问题,通俗来说商业医疗保险分为大病和小病,老百姓之所以说大病和小病,主要区别无非就是疾病的危害程度和医疗费用的高低,而在保险范畴,除了大病险比小病险的费用更高一些,两者的赔付原则,责任范围等都有极大差别,一般来说任何年龄段任何收入水平的人都应该投保重大疾病险,因为大病真的比你所想象的距离要近的多,如果去一趟你当地的肿瘤医院,现如今癌症患者的年龄会让你惊讶的。重大疾病保险的意义在于,大病的医药费只是你实际损失的一小部分,真正影响的是在大病之后生活质量的下降,长期的收入损失,乃至影响到整个家庭长远的财务状况。小病医疗可谓是每个人身上发生概率都很高,实际保险公司理赔比率也是最多的状况,相比社保来说缴费较低,按你24岁的年龄来说,这一部分每年投入1000以内,常见疾病住院的费用就可以报销的七七八八了。在此基础上还建议投保住院补贴型的险种,也就是说在报销医疗费的基础上,按住院提天数额外给付的一笔钱,这样一来有可能你实际住院花了8000,保险公司赔给你9000。以上提到的就是保障型产品所覆盖的五个方面:意外伤害,意外医疗,重大疾病,小病医疗,住院补贴。至于理财型产品,针对你24岁来说,推荐你在各方面保障做足做全之后再去考虑,不必操之过急,等你生了宝宝之后再做打算不迟。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可以私信。
医保是基础,成都地区是可以单独买医保的。如果不能杭州不能单独买,建议还是买个最低档的社保然后把医保买上。商业保险有商业保险的好,但是医保也有医保的好处。很多优势商业保险是比不上的,建议先把基本的解决了,再考虑商业保险
社保保基本,商业保险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补充,基本就这个道理了。
全职妈妈,无工作单位,无经济来源,按社会灵活就业人员交医保社保。医保每个月252,社保537。在老公一个人挣钱并且是自由职业者同样按社会灵活就业缴费的情况下,我仍然选择坚持交社保和医保。我认为社保和医保是在基本生活保障,我们无法预测自己的寿命,无法预测意外来临的时刻。作为无业和自由职业这类生活风险较大的人群当然要给自己一份保障。我对比了一些商业保险的寿险产品,一般每年投入6000左右,投入二十年,60岁之后每年可得两三万。仔细算一下,每个月一两千块。三十多年后的每月一两千收入,我想应该无法支撑基本温饱吧?而社保和医保会随着物价调整退休金的金额。如果您说我多买几份,六十岁就可以多得点了。可是如果您有实力每年花两三万买保险,连续买二十年,还会差每个月八百块买社保吗?那最好就是社保商保都买双重保险另外说点切身体会吧。以下事例除了自己家孩子的可以说清数据,其他的均为大概数字。现在28周的胎儿就可以办理医保了,邻居家的小朋友是早产儿,他的妈妈说出生之后住保温箱花了差不多花了三万块,用医保实付一万多,差不多40左右。我家孩子一岁的时候急性扁桃体炎高烧入院因为有医保,2328.58的费用,自付599.09。医保承担74.27%。同等报销比例的商业保险月缴费大概多少呢?大概数字的事例就不多说了。个人建议,如果目前经济压力较大一定要把基本的社保医保按时缴费。如条件允许再适当添加商业保险
作为刚刚出来工作的年轻人来说,一份重大疾病保险是不可缺少的。可以去了解一下市场上的一些大病保险,而相比来说,香港的重大疾病类保险具有绝对的性价比优势,价格相对便宜,保障范围广,又有储蓄功能,保额递增等。我是英国保诚保险的,有兴趣可以加我微信mingqisunflower ,希望帮助到你。
4000多一年,进口和自费都可以报销,80%比例报销,无起付线,年度限制60万,比医保好几个档次
北京的医保可以取出来用,不影响报销,不知你那的情况。另外其实医保卡不只是可以买药,药店里买的一切东西,鸡蛋卫生纸神马的,统统可以刷医保卡买!(这一条适用于全国各地的小伙伴)。养老还是很有用的,缴满15年吧。现在年轻没什么病的话,是不是可以中断呢。另外生孩子的话,你那的生育保险又是什么情况呢?是否可以补充生育的商业险呢?
我是人寿的,推荐购买防癌险,可以保障所有癌症,或者选择康宁重疾并附加一个住院医疗和附加意外险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医保卡网上挂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