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融危机做什么生意机

金融危机成因_百度百科
金融危机成因
本词条缺少概述、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就转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外,还可将CDS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33万亿美元的CDS市场。CDS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控制的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价;次贷危机爆发后,对冲基金又疯狂美国股市,加速整个系统的崩盘。
这六大环节一环扣一环,形成美国的螺旋体和生长链。其中一环的破灭,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演变成今天美国乃至世界的金融危机。的问题,我说下自己判断地产走势的方法:1.有美国的朋友最好,没有的话,身处国外可以自由上网也好,实在不行,能翻墙也够了。把北京的房价换算成美元,然后看看这样的房价在纽约能买什么房子?nytimes旗下网站的报道,最正宗的纽约报纸报道。150万美元的三处美国房产相较于两国各方面的差距,环境、七十年使用权、未来可能还要重复征房产税等等、北京人高考优惠很大但是美国人读北大清华更加容易等等,如果北京75万美元不能买到那样规格的房产,你们觉得算不算泡沫呢?本来想写更多的,不过吃早饭的时间到了。如果有更多人希望继续讲下去,那我再写吧。—————————————————分割线—————————————————先写日本的,因为我仔细研究过日本泡沫破灭的历史。日本:自1992年房地产市场连续十四年下跌。资料来源:至于日本房地产行业如何渡过,我没有相关资料。但我有投资者对中国楼市最近的看法的资料:资料来源:上海、深圳、北京和广州位居投资前景排名前四位。这四大城市通常被认为是中国最富裕城市,也称一线城市。榜单上排名下滑的城市中,中国西部城市成都从去年的第八位下滑至第13位。受访者对浙江沿海城市杭州和宁波楼市的看法越发悲观。由于库存过剩,房地产开发商在这两个相对繁荣的城市推出较大幅度的降价促销活动。宁波在榜单上的排名从去年的第15位滑落至第22位。推断日本的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行业受影响最小。而二三线城市的楼市会遭受巨大冲击。日本政府的政策是:#你绝对想不到#开征地价税。资料来源:《金融战败》ISBN: 5。房地产被摧毁了,其他行业也被摧毁了。可是公务员还要生活,买房者那里收不到税,就从持有房产者那里收税。高位购房的人属于日本泡沫破裂的买单者,高位购房同时还要还贷的人属于日本泡沫破裂的殉葬品。如果说给中国人什么启迪的话,那就是楼市价格处于高位时千万不要购买,金融危机时千万不要负债或为某件事情长期投入大量资金。中国式金融危机_百度百科
中国式金融危机
中国式金融危机就是在经济高速增长下的所面临的危机。其主要原因是资本,而资本流动性过剩则导致了高房地产和股市,泡沫正在膨胀。
中国的金融体系和某些发达国家如美国的有很大区别。从狭义来说,金融体系就是金融机构及其相互交易关系。但是在中国,金融体系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高度受控、甚至是依附于政府。例如,中国的央行对各商业银行不仅仅有上的调控关系,还存在行政上的直接管理关系。又比如,在西方财政和货币政策是相互非常独立的,在中国财政政策却常常要求银行的“配套措施”,故实质上也有货币政策的效果。最后也是非常核心的一点:中国几乎不存在由市场来自主定价的“利率”,也不存在市场自主定价的“”。两者都是受到政府严控的。
当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都包含政府的因素。不过在中国,政府的因素格外活跃,可以说扮演着一个核心的角色。考察中国的“”,从广义来说,就不能局限于金融机构,而必须看到政府的作用。
中国的金融机构并没有受到的太大冲击。原因正是中国通过政府对利率、汇率等主要金融变量的严格控制,通过对资金跨境流动的严格管制,人为地挡住了。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自身实际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例如,中国的国家财政在过去若干年中多次向银行体系注资,剥离。如果没有上述注资,这次金融危机下中国的银行绝不会那么轻松脱身。又例如,为了控制跨境资金流动,中国政府一直采纳严格的售结汇制度,使得外汇过分向政府手中集中,累积了高达两万亿美元、相当于的45%的庞大。从积极的方面来说,这些钱掌握在政府而不是私人手中,基本没有投入到的炒作,是中国此次避免了在金融危机中遭到巨大的直接损失的主因。但是,从消极方面来说,如此巨量的资金掌握在一个决策中心即政府手中,投向渠道极为单一(其中7000多亿美元是持有),由于闲置、浪费、波动和投资失败而已经造成的损失,也绝不是个小数字。
比较中国和美国在维护金融体系方面的不同做法,可以看出,两国的政策手段,各有千秋,也各有弊端。美国是让金融体系尽可能独立于政府,市场化运作,但是出了大问题之后,政府还是不得不出来收拾残局。最终政府花的钱也不少。中国呢,如上所述,政府一直是金融体系的稳定锚,是担负无限责任的买单者,这样固然可以大大提高金融体系抵抗冲击的能力,但也有一个巨大的隐患———假若中国这种体系出了问题,那就连个收拾残局的人都没有了。
因此,和财政问题是直接关联的。只要中国的财政还能健康稳定下去,金融体系就一定能稳住。反过来说,假若发生中国式金融危机,就不会像西方国家那样,表现为“纯粹金融”的危机,而会表现为财政和金融体系互相拖累的一种恶性困境。
事实上,外界很少有人知道,紧跟在“”之后,中国内部也发生过一场长达4年的经济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泰国、、印尼、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等纷纷陷入危机中。然而紧邻这些国家和地区、且问题比它们还多的中国,却幸运地避开了这场危机。
中国金融研究所所长不客气地说:“中国1997年没有发生金融危机,根本原因很简单,就是门关着。”
尽管这种“闭关”政策,让中国避开了的浩劫,但却无法让中国避开自身造成的金融危机。
事实上,除了中国承诺人民币不对外贬值之外,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并没有直接冲击到中国。年,中国外贸和都是最快的。
但到2000年前后,由于以前银行的非,中国的银行坏账积累下一大堆,银行不得不走向惜贷,信贷萎缩,钱都贷不出去。1998年到2002年,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达4年的,世界上很少有国家会陷入这种长期的通货紧缩状态。在1999年,中国的是-3%,投资增长率只有5%(中国几十年来的投资的增长率基本上都在30%以上)。众多的情况都表明,中国经济实际上已处于危急状态。
后,再经过1998年~2002年国内4年的危机,中国认识到很多问题要彻底解决,必须加快改革。
1998年初,中国召开了第一次金融工作会议。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中国决定对国有银行注资2700亿、剥离14000亿、严格金融机构的监管、落实分业监管和,证券公司的监管从人民银行交到证监会,此外成立保监会。同时还关闭了四十多个各地的证券交易中心,撤销,上海和由地方管理改为垂直中央管理。
之后,2002年召开第二届金融工作会议,2007年召开第三届金融工作会议。
每一次金融工作会议都推出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措施。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开始一步步的深化。
10年改革后,业绩翻了几倍。贷款余额增长了3倍,增长了5倍,增长了10倍,增长了6.8倍,GDP增长了3倍。
后的10年,中国经济和金融业都发展飞速,创造了世界的奇迹。
但是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后,中国经济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
中国经济正进入一个黄金时期。近五年来,中国GDP都是以10%的速度增长,而中国的贸易则以28%的速度增长。10年前“”是支付危机,而“中国式”的危机却恰恰相反。表现形式为“钱太多”。
“钱太多”在经济学上的专业术语叫做“资本流动性过剩”。它现在正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学家的口头禅。危机不为人知,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国外常有人疑问:一个经济不可能总是高涨而不发生危机。中国经济增长近30年了,什么时候发生危机?
中国“资本流动性过剩”与中国经济、出口和引资增长有关外,也与的流入有很大的关系。热钱,也叫游资,或叫投机性短期资本。由于预期,热钱正大量流入国内,不断推高房地产和股市,泡沫正在膨胀。
中国式金融危机
中国钱太多,不是由于人民的收入太多、过剩,而是中国的制度不完善造成的。
副行长表示,不解决的问题,就难以摆脱现在中国面临的预期增大、外资流入,双顺差进一步增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就再次增大的循环。这种循环就是造成了中国“钱太多”的最大原因。
面对日益严重的,政府手中的应对措施主要表现为,效果却非常有限。通常制约流动性过剩导致的,提高利率是主要手段。但中国目前的流动性相当大部分是和投机的引发的,升息甚至会造成热钱的进一步涌入。
“流动性过剩”已不单单是金融体系内部的问题,而是深层次矛盾的体现。必须有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要与之配套。[1-2]
比如降低企业,或者是未分配收入(有些不属于利润,是属于国家的资源收益),降低企业未分配收入在GDP的比重,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GDP的比重,通过消费拉动经济上涨。2008金融危机简介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08金融危机简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危机做什么生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