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石油发行价增减 价

中国石油安全隐忧与对策_保险|金融|银行新闻_保险知识&新闻频道_好险啊
中国石油安全隐忧与对策
石油乃工业化国家之“血液”,石油的供需不仅关乎国民的日常生计,更关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稳定,关乎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和外交主权。而且,一个经济体在工业化阶段的发展速度越快,其对石油依赖就越强。因此,研究问题对于经济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石油净进口额快速攀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近八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与此同时,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6.66%。中国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达34%以上,2010年这一数值将达到45%。在世界石油需求的增量中,仅中国一国就占了25%(2002年竟高达80%)。[1]而受国内资源及开采条件的约束,同时中国石油产量的年均增速仅为1.75%。2002年,中国石油的产量(含原油和成品油)仅为1.689亿吨,而石油消费量达2,457亿吨。两者的缺口,必须由石油进口来弥补,2002年进口量约7900万吨。
  2003年,中国的原油出口813万吨,原油进口则猛增到9113万吨。加上成品油进口2824万吨,中国实际进口外国油品11937万吨。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将达2.9亿吨左右,2020年将达到3.9亿吨左右,2020年只能达到1,8亿吨左右,中国石油的供需缺口在2010年为1.2亿吨左右,2020年为2.1亿吨左右。[2]
  总之,我国的石油消费将越来越依赖于国外石油市场,国际石油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以及油价的变动将对国内经济活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二、中国石油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大陆石油已探明储量过少,海底存在争议
  虽然世界剩余石油可采储量2002年为1427亿吨,且2000年美国地质调查局预测到2025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有可能翻番,但中国的石油探明储量仅为33亿吨,仅占世界全部储量的2.3%,[3]而按照国际能源署(IEA)出版的《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的预测,我国2010年对石油的需求量将占到全球的7.5%。①这种储量与需求相差悬殊的情况,迫使我们不得不将获取石油的努力向外拓展。尽管我国领海的海底石油勘探拥有很大潜力,但就此展开的争议也越来越激化。月开始激化而至今仍未平息的中日关于东海领域划界问题的争议令世人关注。无独有偶,就在该事端发生前不久,一场关于中国南海权益的争论也曾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②这些争议的存在,无疑会制约我国在周围领海的石油勘探开发工作。
  第二,建设刚刚起步,高企油价加重进口负担
  虽然石油储备不会在长期的政治、军事对抗中发挥决定的作用,但是,它可以在短期的政治乃至军事摩擦中,在中国石油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利用增减库存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油价,减少整个国民经济的波动。目前,国际能源机构已具有集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为一体的应急石油储备体系。26个成员国共有近40亿桶石油储备,相当于114天净进口量;欧盟为90天的进口量。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战略石油储备,石油石化企业拥有的少量库存也仅仅能够维持21天左右的供应。虽然“管理国家石油储备”被列为国家发改委石油储备办公室的一项重要职能,且已经在镇海(浙江省宁波市)、岱山(浙江省舟山市)、黄岛(山东省青岛市)、大连(辽宁省大连市)加紧建立四个国家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但即使是开工最早的镇海基地也要到2006年才能竣工,而全部四个基地将要等到2008年才能完成。[4]真可谓远水难解近渴。另外,如果要想通过增加石油企业的商业性储备解决问题的话,又面临一个进油时机的问题。按目前的国际现货和期货价格进油,成本太高,虽然最近国际石油价格稍有下滑,但仍在50美元/桶的高位徘徊。再有,即使2-3年后我们的战略储备库投入使用,按照维持3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的初期储备目标,仅此一项我国就要多进口石油2000万吨以上。以每桶原油50美元计算,我们要一次性支出人民币500亿元(1吨原油=7.33桶)。即便是按照有关专家预测的“以后的石油价格不会有二楼了,三楼(30美元,桶)将是最底层了”[5],假设以35美元,桶的原油价格计算,2000万吨的原油仍然需要426亿元人民币。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第三。海外石油资源控制乏力,国际石油定价权缺位从长期来看,美国在伊拉克战争的胜利使得中东地区的原油供应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
  本来美英两国的石油公司就通过直接投资和间接参股控制着阿拉伯国家70%的石油资源,而美英在伊战的胜利,就使其石油来源更加有了保障。更多美国和英国的石油公司将获得伊拉克原油开采和经营权。这样,美国获取了操纵世界经济发展的“王牌”,因为毕竟伊拉克蕴藏着世界原油的11%,仅次于占世界石油储量第一的沙特阿拉伯(25.5%)。另外,美英在保证充足的原油供应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原油这一重要资源左右欧洲和日本等国的经济命脉。中国仅在哈萨克斯坦、苏丹、突尼斯等石油储量比较小的国家通过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等方式控制一定量的原油,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的需求。这种石油资源控制上的差距从美国《石油情报周刊》公布的2002年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排名表可见一斑:2002年。共有11家美国的石油公司跻身前50家,英国有3家,中国只有2家。且这两家(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石油产量加起来才1.42亿吨,美国仅埃克森美孚一家的产量就达到了1.25亿吨。[6]再有,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原油和成品油期货市场还没有正式运转,所以中国通过期货和现货进口的原油和成品油完全是被动地接受外国原油市场的价格机制。
  目前国内原油价格是与印尼的部分原油联动,少部分是与马来西亚的Tapis联动。而成品油主要是国家发改委按照国际同品质原油前一阶段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的离岸均价来调整。这种被动接受外来价格机制的情况很不利于我国控制和影响石油的进口价格,基本上是被国际市场的投资资本牵着鼻子走,风险很大。
  第四、地缘政治环境复杂,潜伏政治乃至军事危机,对运路畅通构成威胁
  我国的石油进口以海运为主,且走霍尔木斯海峡和马六甲海峡。据统计,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海域的油流,是经过苏伊士运河油的5倍,是经过巴拿马运河油流的15倍,世界上50%以的超级油轮要经过这里。
  这一海域的主要货物是石油和液化天然气。1997年,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油流每天为950万桶。[7]中国、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所进口的原油有50%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正是鉴于马六甲的重要地位,美国才在2004年提出派兵进驻马六甲的愿望。但是,印尼和马来西亚均表示反对,认为是“越权行为”。日。印尼海军宣布,根据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签署的协议,7月开始对该海峡进行共同巡逻,加强对美国的牵制。这几国虽然没有公开反对中国,但警惕区域来大国对东盟扩大影响力的气氛很浓。而对于中国来讲,目前危及地缘政治稳定和军事平衡的最大隐患就是台海局势。台海局势一旦恶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中美、中日摩擦,这又必将给中国的石油运输安全构成威胁。而中俄之间的“安大管道”谈判,又在日本的搅局下,宣告失败。这无形中又使我们的陆路石油供应受到了制约。虽然我们同哈萨克斯坦等国签定了修建石油管道协议,但离投入使用仍需数年,并且输油量远远不能与原来提出的“安大管道”相提并论。
  第五,能源耗费指标过高,节能潜力很大
  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得多。比如按照普通汇率折算的GDP能耗强度来比较,中国的能耗强度是日本的10倍,是美国的近5倍,是英国的6倍,是韩国的2.5倍。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沈中元先生按照产品单耗比的方法,通过与日本的比较,计算出我国能源转换部门的节能潜力为25%,终端消费部门的节能潜力为26%,综合两大部门的一次性能源消费的平均节能潜力为26%(见表1)。
分部门能源消费比例(%)
节能潜力(%)
能源转换:32
自用能(1):23
煤炭转换:11
终端消费:68
工业(2):41
  注释:(1)自用能部门包括发电、炼油、煤炭三个部分;(2)工业部分包括钢铁、化学、非金属、有色金属四个部门。
  资料来源:根据沈中元《中国的节能潜力》(《国际石油经济》2004年1月)中的图1整理。
  按照这一节能潜力计算,中国如果将这一节能潜力挖掘出来,能节省3亿吨的石油消费。这不仅对能源本身,就是对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也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数字。
  三、维护我国石油安全的对策
  首先,以中东为重点,以中南美洲和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为次重点,以非洲为增长点,全面展开石油资源的开发与生产。以期占有和控制相当规模的石油资源尽管英国附近的北海油田和俄罗斯等非欧佩克(OPEC)国家已探明石油储量和生产量在国际全部石油储量和产量中的比重有所提高,但中东地区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石油储藏地和生产地。按《2004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公布的最新数据,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仍然占到全球石油储量的63.3%,且从年,中东地区的探明石油储量增长了86%。[8]另外,众所周知,中东地区的石油不仅品质上乘,而且成本相对低廉。所以,有意识地加强与这些国家在石油资源方面的合作,应该成为我国长期的能源战略之一。具体对策:一是要巩固与中东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包括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等;二是不断提高与中东国家的国际贸易规模,必要时保持对这些国家一定规模的逆差;三是加强与中东国家的军事技术合作与交流,为长期安全地获取中东石油创造稳定的政治条件。
  鉴于俄罗斯石油储量占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的6%,以及1983年-2003年中南美洲已探明石油储量增长了20.3%这一现状(仅委内瑞拉的石油储量就占全球储量的6.8%,是世界第五大原油出口国),同时,也为了实现我国石油供应多元化,避免石油供应风险的过于集中,我国加强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以及包括委内瑞拉在内的中南美洲国家的石油生产和运输的合作。
  按照2001年的数据,该年全球新增原油探明储量为80亿桶,其中70亿桶集中在非洲的几内亚湾地区。非洲的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加蓬等国家的石油储量在全球的石油储量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特别是尼日利亚、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还是OPEC的成员国。尼日利亚2004年4月的平均原油日产量为228万桶,仅次于沙特和伊朗,相当于OPEC当月总产量的近10%。[9]加蓬也发现了50多个油田,并且中国与加蓬正在加紧石油合作的谈判。由于非洲的国际政治和军事地位不像中东、原苏联和东亚等地区那么显要,并且非洲的大多数国家国内局势已趋稳定,与中国有着多年的传统友谊,所以我国与非洲开展石油合作最有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是我国石油供应的新增长点。
  其次,加速建设石油储备设施,完善石油储备管理体系,高效率、高效益地石油储备
  为了解决石油储备设施的建设资金紧张问题,一方面,中央财政加大拨款的力度;另一方面,建议国家以发行国债的形式筹集资金,并向公众宣传该笔国债所筹集的资金将被用于国家石油储备设施的建设,借以唤醒国民的爱国意义,并提高发行和筹资的效率。
  在加速硬设施建设的同时,一定要重视软环境的建设,即理顺与石油储备有关的各种部门的相互关系。避免产生相互制约的现象。鉴于目前国家发改委下属的能源局与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办公室的关系不十分明朗、对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管理权限不明晰的状况,建议尽快成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管理中心”、直接归属国家发改委。同时,能源局与战略石油储备有关的权限全部转给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管理中心,而与社会和商业石油储备有关的权限仍然保留。
  加强我国石油经济的科研队伍建设,提高石油价格变动趋势的预测水平。这既包括根据各方面的数据和相应的数量模型所做的定量预测,也包括根据国内和国际的宏观经济和政治形势所做的定性预测。据此,争取以最低价格(无论是期货还是现货)签订补充战略石油储备的合同,高效率、高效益地增加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
  再次,通过建立石油期货交易市场,影响石油的进口价格,捍卫我国石油进口的正当权益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石油期货交易市场具有发现价格、转移风险、套期保值和优化资源配置等作用。如果说OPEC是世界石油市场上的一个重要操纵者的话,那么西方国家的投资基金和对冲基金则是比OPEC更加厉害的操纵者。不然很难解释在目前世界石油市场的供应普遍大于需求的背景下,石油的价格为什么竟然数月高位徘徊。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凭借雄厚的资金控制着大部分石油的生产,另一方面利用石油期货市场操纵着石油的价格。典型的“亚洲升水”(Asian Premium)现象从另一方面也证明了这一点。
  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我国现已逐渐开放石油批发和零售市场,对外来石油企业实施国民待遇即国内石油价格逐渐与国际接轨。如果我国石油企业不能普遍参与石油期货交易,而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国际市场的价格,使他们的现货交易头寸完全暴露在价格变动的风险之下,可能会给这些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好在作为我国第一个能源货品种,燃料油期货已于日开始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了。[10]
  另外,围绕着石油资源开采和运输问题,与周边和相关国家协调地缘关系,避免发生政治甚至军事冲突美国为什么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到处干预国际事务?除了他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在本土与仅有的两个“邻居”加拿大和墨西哥维持了良好的地缘关系,消除了他的后顾之忧。中国要想到中东、俄罗斯、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大规模地从事石油的合作开发和生产,也必须要搞好地缘关系,尽管我们的地缘关系是全球最复杂的。第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仍然应该是我国对待有争议海域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和生产的主要原则。具体来讲,对于日本与我国关于东海海域海底石油的争议、越南诸国与我国在比较靠近他们一方的海底石油的争议等,我们还是应该尽量利用外交手段,通过谈判的方式,化解双方的争议,以期达成按不同的投资比例和招商规模分享石油资源的共识。第二,中国的产品出口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美国市场,中国的技术进口在很大程度上也需要美国政府的合作,并且美国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所以在我国周围海域的石油开发上,拉上美国人,是相当重要的战略举措。这既可避免美国站在与我们存在争议的周边国家一边,又可保证我们海上运输石油畅通。第三,在马六甲海域运输问题上,我们应加强同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以及东盟的良好合作关系,通过该两国和东盟,抵制美国、日本等大国对马六甲海峡的干预。第四,作为最后的威慑和可能的保障手段,我们必须尽快壮大海军力量。
  最后,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大兴节能之风,并加紧研究石油替代能源
  从表1可见,除了居民消费和交通中的私家车消费以外,70%以上的能源消费集中在企业,特别是工业和能源等部门。这些部门节能的潜力非常大,如果政府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并在节能意识和节能技术上有所突破的话,我国石油耗费过快增长的压力将会有较大的减缓。比如,到2010年如果我国每一元GDP的原油耗费量降低到巴西的1998年的水平,则2010年全国原油消费量就会远远低于3亿吨,原油净进口规模就会大大减小。
  要鼓励家庭使用天然气替代石油。家庭供热和空调燃料天然气化;城市民用燃料天然气化。鼓励柴油汽车的生产和使用。据有关资料,同排量的柴油轿车较汽油轿车节油在30%以上。假如在2003年,我国有15%的微型客车和轿车被同排量的柴油车所替代,那将可节省车用汽油:2800万吨×15%(柴油轿车比例)×30%节油率)=126万吨,折合为原油252万吨[11]。使用较高品质的车用柴油还可以大大减轻空气污染。
  此外,要继续鼓励水电与核电的建设和利用;加强研究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生物能等。
  注释:
  ①据参考文献。第186页表20数据计算。
  ②日,菲律宾将巴拉岛以西属于中国海域的海底石油勘探权向全球招标。同年5月19日,为了给控制南沙油气资源做准备,越南以发展海岛旅游为借口在南沙长岛整修旧机场,马来西亚也时常在南沙进行海洋油气探测,并已占领了南沙部分岛礁开发油资源(香港《镜报》月刊7月号)。
  ③“亚洲升水”是指中东原油销往亚洲的价格比销往美国和欧洲的价格昂贵的现象。这一升水有时高达3美元/桶。参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石广生.伊拉克战争与中国经济[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3.
  [2]侯永志,宣晓伟,何建武.国际油价和进口产品价格总水平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调查研究报告,2003,(1).
  [3]BP.Amoco.Statisticl Review of World Energy.Oct.2000.
  [4]赵刚,杨利宏.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计算明年在镇海启动[N].中国经营报,.
  [5]Yunchang Jeffrey Bor,Ph D.Energy Forecasting System:An Integrated Modeling Concept in 3-EPoblem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6th IAFE European Conference.Modeling in Energy Economics and Policy 2-3 Sept.2004,Zurich,Swizerland.
  [6]廖钦.美国《石油情报周刊》公布2002年世界最大50家石油排名[J].国际石油经济,2004,(2).
  [7]储殃海,李辉.石油期货交易[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8]李文.2003年世界能源市场综述[J].国际石油经济,2004,(7).
  [9]IEA&SC Commodities Research September-October,2004.
  [10]2004年8月石油经济大事[Z].国际石油经济,2004,(9).
  [11]冯明星.石油安全呼唤柴油轿车,柴油轿车呼唤车用柴油[J].国际石油经济,2004,(5).
上一篇:下一篇:
查看收益 >>
保费(亿元)
100家网站,47932最新意外险产品
轻松输入,一键查看结果
好险啊有超过100家合作机构
合作航空公司
其它合作机构
Copyright (C)
Haoxiana,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石油(601857)资金流向全览 _ 数据中心 _ 东方财富网
||||||||||||||
推荐数据剖析机构席位数据,一览主力操作!紧盯国家队的最新动向!实时跟踪外资操作的痕迹。真实的资金流入流出数据。独家数学模型,预测新股发行价。
实时资金流向图
单位(万元)
今日主力净流入:
786.98万元
主力净比:4.25%
今日超大单净流入:
1532.68万元
超大单净比:8.28%
今日大单净流入:
-745.70万元
大单净比:-4.03%
今日中单净流入:
-774.34万元
中单净比:-4.18%
今日小单净流入:
-12.64万元
小单净比:-0.07%
盘后资金流向趋势
更新时间 &16:05
单位(万元)
实时成交分布图
5848.17万元
-4315.49万元
5457.66万元
-6203.36万元
4141.22万元
-4915.56万元
3015.62万元
-3028.26万元
盘后资金流向统计
更新时间 &16:05
单位(万元)
&&&主力净流入
&&&超大单净流入
&&&大单净流入
&&&中单净流入
&&&小单净流入
中国石油(601857)历史资金流向一览
主力净流入
超大单净流入&&&&&
大单净流入
中单净流入
小单净流入中国石油后市如何?
问问理财师就知道!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热门股票
查看自选股请先
中国石油(601857.SH)
涨停:@up_limit@
跌停:@down_limit@
@turnover@
@totalShare@
@preClose@
流通市值:
市盈率TTM:
信息地雷:
浏览器版本过低,无法查看多空反转
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无法查看多空数据,建议使用 (含)以上、、
走势对比:
走势对比:
同时被关注:
637010-25 15:18
1204010-25 15:18
1487010-25 14:43
990110-25 14:43
1526010-25 13:46
1701010-25 10:46
1593010-25 10:27
2026010-25 09:52
5211010-25 08:32
3133010-25 07:45
4593410-24 21:41
2269010-24 19:44
5238010-24 19:31
5182010-24 19:31
3333010-24 19:31
4875010-24 19:09
市场最新投资机会
热度: 89267
市场情绪正面:
热度: 89267
市场情绪正面:
净资产收益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净利润增长率
股东权益比率
现金流量比率
研究机构投资评级
最近60天内有个研究报告发布中国石油(sh601857)评级,综合评级如下:
资金流入额
资金流入率
公司名称: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
原油及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原油及石油产品...
电  话:010--
传  真:010--
成立日期:
上市日期:
法人代表:王宜林
总 经 理:汪东进
注册资本:万元
发行价格:16.7元
最新总股本:8万股
最新流通股:
所属板块:
每股净资产
每股经营现金流净额
净资产收益率
每股未分配利润
每股资本公积金
10派0.213元
10派0.249元
10派0.625元
10派0.96元
10派1.675元
2016-03 2015-12
中国石油集团
香港中央结算(...
中国证券金融股...
中央汇金资产管...
香港中央结算有...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泉正(上海)投...
中国工商银行股...
流通股东持股比例
记录登录状态一个月
还不是新浪会员?对图中石油价格走向理解正确的是(&&&&)
A.A→B阶段,石油严重短缺
B.B→C阶段,石油的需求没有增加
C.C→D阶段,石油供不应求
D.A→B阶段,石油的需求量与石油价格成反比
◆◆◆狐狸dm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涨:-平:- 跌:-):- -
-(涨:-平:- 跌:-)
当日资金流入-| 当日余额-| 限额-
当日资金流入-| 当日余额-| 限额-
最近访问:
港股市值:-
流通市值:-
名称最新价涨跌幅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所属行业:气油生产商
总股本(万股):
港股股本(万股):
每手股数:2000
周息率:0.38
市盈率:95.49
30天均价(元):5.34
1周波幅(元):11.40-12.53
8周波幅(元):10.47-12.53
电话:010-
名称变动方向变动股份数
BlackRoc减持-2510.10万BlackRoc增持4601.09万BlackRoc增持3198.62万BlackRoc减持-6615.39万BlackRoc增持224.83万JPMorgan增持415.02万BlackRoc减持-1328.67万BlackRoc增持471.98万Aberdeen减持-1500.00万
投行评级目标价
瑞士瑞信卖出3.8麦格理证增持5.6麦格理资买入5.6德意志银买入6.42德意志银买入6.42J.P. Mor中性5.2交银国际中性5.5野村证券买入8.8花旗环球卖出-
日期成交量平均价
暂无数据&&&&&&&&&&&&&&&&&&&&&&&&
数量(股)沽空金额占成交比
1704.60万9672.03万8.82%987.20万5481.75万6.66%338.00万1819.77万8.17%825.00万4439.79万8.66%482.00万2566.92万6.22%965.60万5172.36万10.07%1384.60万7403.04万10.46%1615.00万8808.18万12.59%&&&&&&
主要指标均线EXPMASARBBI
RSIKDJMACDW%RDMIBIASOBVCCIROCCRBOLL
RSIKDJMACDW%RDMIBIASOBVCCIROCCRBOLL
东方财富网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将尽力确保所提供资料之准确性及可靠性,但并不担保该等资料之准确性及可靠性,且概不会就因有关资料之任何不正确或遗漏而引致之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任何责任(不论是否与侵权行为、订立契约或其他方面有关)。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最新:-均价:-
涨幅:-涨跌:-
总量:-金额:-
换手:-量比:-
最高:-最低:-
今开:-昨收:-
委比:-市盈:-
外盘:-内盘:-
1个月-1.73%-10.27%11.97%3个月52周
股票涨跌幅排行
股票涨跌幅排行
股票涨跌排行
股票成交额排行
股票成交量排行
排名名称最新价涨跌幅
10-2510-2510-2510-2510-25
10-2010-1209-3009-1309-13
瑞信银行09-29麦格理证09-27Macquari09-22德意志银09-14Deutsche09-13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发表新主题
当日资金流入
单位(亿元)
沪股通资金余额:
港股通资金余额: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石油发行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