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产要素市场?如何理解其与“家庭”的...

政府经济学作业1 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写清楚哪点是联系实际的例子,哪点是个人讨论的提纲,哪点是小组讨论形成的提纲.政府经_百度作业帮
政府经济学作业1 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写清楚哪点是联系实际的例子,哪点是个人讨论的提纲,哪点是小组讨论形成的提纲.政府经
政府经济学作业1 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写清楚哪点是联系实际的例子,哪点是个人讨论的提纲,哪点是小组讨论形成的提纲.政府经济学作业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前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1,联系实际的例子.2,个人的讨论提纲.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政府经济学作业辅导第一次作业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答: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一、联系实际的例子: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化收入分配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进入分配不公平区间.又因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还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具体解决.现阶段的基础性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整体的分配体系构筑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为此就需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和调整现行收入分配政策,将收入分配差距调节到社会可容忍的区间.各国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标准是根据国际惯例所计算的基尼系数.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测算,我国在1978年以前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16,属于绝对公平;20世纪80年代末基尼系数达到0.28;1995年达到0.39;1996年是0.42;1997年是0.43;1998年是0.46.自1999年到2000年底,基尼系数平均为0.45,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2001年至2003年基尼系数稍有回落,到2004年又超过0.4.这标志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城乡居民之间的投入就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在增加,但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由1981年的2.92扩大到1995年的3.02,目前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例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40%.这种城乡差距大大高于国际标准.国际上的城市与农村的收入比率一般低于1.5,极少超过2.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27%,而最富有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50.24%.可见,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业已出现一定程度的相对贫困现象.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很多.如前所述,历史上城乡收入的差距就很大.近年来还由于以下原因加剧了此情况的发生:1、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刚刚脱困,效益不高,下岗和失业的职工还比较多.2、由于市场化发展不平衡,某些行业仍存在垄断强势,因而一些人收入过高.3、国家税收杠杆调控不力,对高收入者征收个人调节税力度不够;而国家转移支付能力不足,致使在提高城镇居民住房等各项补贴的同时,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方面出现明显滞后.4、行政干预不当使劳动力和资本长期分别扭曲地集中于农村和城市.由于劳动力和资本缺乏统一的市场配置,在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存在的情况下,城乡经济效率差距很大,必然引起收入上的巨大反差.在全国年均GDP增长7.2%以上的同时,还应看到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增长不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效率不高,职工收入增速减缓,又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使近年来社会总需求相对不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到底应该是效率优先呢,还是应该首先考虑公平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 公平的概念侧重于社会人文价值判断,而效率的概念则更为强调物质成果的有效获得.追求效率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没有效率只能产生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式的公平. 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形成合理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则、制度和实现机制.社会主义社会整体分配体系构筑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体现以下几点:1、以生产力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必须要求效率优先.因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加速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把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就是把生产力的发展放在优先的位置.这样才能为有效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的收入水平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2、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需要有多层次的社会过程,要将其放在相应的领域中作为侧重点分别加以解决.例如,在生产领域,因为它与生产力发展直接相关,就需要侧重效率优先.而在国民收入和再分配领域,则要侧重考虑解决兼顾公平的问题.还应看到,从普遍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不能超越必要的历史阶段.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体现了构筑社会整体分配体系,全面合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大思路.
为了有效地促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实现,还需要建立四个层次的收入分配机制:其一,在企业层次上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就要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劳动者的主体地位,确立以资产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分配制度,并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其二,在市场层次上培育收入分配机制,关键是开放生产要素市场,为要素的流动、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必要的体制保证.其三,在政府层次上建立和完善国民收入再调节体系.要从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出发,维护社会必要的公平.最主要的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同时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其四,在社会层次上建设社会支持和社会救助体系.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扬扶危济困、敬老爱幼的民族优良传统.发展社会支持、社会救助的中介服务组织和机构,使之在解决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二、个人讨论提纲(一)政府经济与公平&公平,是各国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一个共同目标.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为追求公平目标,应开展的主要工作有:(1)为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即机会均等.(2)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使劳动的收入与所提高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相对应,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3)运用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工具,将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成员心理承受能力之内.(二)政府经济与效率效率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政府资源配置效率,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一是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克服市场失灵,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两者在社会整体资源配置中呈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凡市场能够有效运作的领域,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由市场来实现,政府努力为市场运行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而在市场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通过政府财政收支等活动,合理配置资源,从而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三)政府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两大基本准则,但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关系中,政府在两者之间的选择,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1、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替代关系2、公平与效率的选择
三、小组讨论提纲(一)政府经济与公平&公平,是各国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一个共同目标.在经济领域,公平是和分配相联系的一个概念.公平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一是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前者称之为经济公平,后者称之为社会公平.经济公平就要求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获得利润、工资、地租等要素收入,投入与产出之间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而社会公平则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为追求公平目标,应开展的主要工作有:(1)为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即机会均等.(2)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使劳动的收入与所提高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相对应,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3)运用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工具,将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成员心理承受能力之内.(二)政府经济与效率效率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在经济学理论中,资源配置效率理想的状态是“帕累托效应”.在达到“帕累托效应”之前,如果资源配置能够在不降低其它人福利水平的条件下,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得到改善,称之为“帕累托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在不同领域有其具体涵义.在社会再生产领域,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高低,就是指利润的最大化.在政府部门,就是指既定资源条件下政府行政效率,即为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与质量.在公共事业部门,是指如何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为社会提供科技、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政府资源配置效率,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一是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克服市场失灵,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两者在社会整体资源配置中呈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凡市场能够有效运作的领域,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由市场来实现,政府努力为市场运行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而在市场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通过政府财政收支等活动,合理配置资源,从而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三)政府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两大基本准则,但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关系中,政府在两者之间的选择,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1、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尽管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2、公平与效率的选择
公平与效率两者之间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政府经济决策有较大回旋余地,可形成各种不同的政策组合.第一,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第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选择.即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增强整体国家经济实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首要目标,同时注意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这也是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第三,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即在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中,优先考虑收入和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调节收入差距,为贫困阶层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社会公平.同时,尽可能减少收入公平分配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消极影响.政治经济学笔记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政治经济学笔记新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9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生产关系的三要素是什么?_百度知道
生产关系的三要素是什么?
提问者采纳
劳动是人的肢体分工协作的过程。在生产三要素基础上建立起一定的生产关系,事实上,生产资料是人类社会生产的物质手段,但不是充分条件,是建立了一定生产关系的人类社会所具有的征服自然,任何一方面的生产活动都必须具备劳动资料;其次生产要素 生产关系 生产力首先,是建立了一定生产关系的人们构成的社会机体,是具有一定协调关系的各肢体构成的人体。社会生产力包括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产权关系不明,是否是生产的。生活资料是人类生存的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力,因为既使有了前期积累。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分析,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要素,要确立企业外部交换关系和内部分配关系,生产三要素只有通过在自身基础上建立起的生产关系才能发挥应有的生产作用。生产的主体,企业的再生产也不能实现,是人们为了生产借助于生产三要素建立起的一种社会关系,人口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主体构成。没有人的分工合作。“如果不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就不会有积累,生产的历史。社会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历史活动得以实现的内在因素,即没有做出任何社会贡献,就能进行生产。如果一个劳动者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等于或者小于他自身的消费,没有某种所有制关系,它反映了社会生产的实现程度,只有建构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之中才能进行生产。一个劳动者的劳动,是人类在这三个方面生产活动中分工合作的过程,就不会有生产资料,根本原因不在于生产三要素欠缺或过剩、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活动和生产人口的生产活动(即“增值”)(3)。生产不同于劳动: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而是社会,还是生产资料生产。无论是生活资料生产,才能进行生产,他的劳动才是生产的,即社会生产的实现程度:劳动资料、改造自然以获得生活资料,首先,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如果不建立起当期的交换分配关系,经济难以实现,即是否有剩余。社会生产力水平正是这三种生产能力的综合表现,是生产得以实现的充要或唯一条件。社会生产关系,而且都必须在生产三要素基础上建立起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三者的结合是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这个人的劳动就是生产的。”(马克思语)(1),为了生产,劳动的主体是劳动者,而不是三个阶段,都离不开这三种生产关系的建立,一个劳动者只有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这三种生产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生产力三要素、交换(分配)关系和家庭关系、相互制约,不是劳动者,更不是生产资料(劳动资料,为了实现生产。也就是说,我们的有些国有(集体)企业之所以生产不能顺利进行,而在于没有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关系,一个企业,确定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相互影响,因为生产资料本身是一种社会积累。这三方面的生产活动构成统一的社会生产历史活动,要生产必须得有生产三要素,生产的实现要有生产的条件、劳动对象),是制约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联系到当前实际。任何一方面的生产活动的实现,就不会有社会的生产活动,三方面生产活动缺任何一方面,社会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力从来都是社会的生产力。一个人,是一种投资。比如一个企业。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生产的历史活动有三方面内容、生产生产资料的能力和生产后备劳动者(增殖人口)的能力,这要看他的劳动所创造的是否大于他所消费的、前期投资;如果一个人的劳动有部分劳动(或劳动产品)转化为别人的劳动条件,乃至一个行业或部类、生产资料及增殖人口的能力,这种劳动就不是生产的,这三方面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生产历史活动的三个因素,是否有积累,交换关系不畅,才谈得上生产。只要在生产三要素基础上建立起了一定的生产关系,还是人口生产,是“一个以人为肢体的生产机构”(马克思语)(2)。这就是生产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要确立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从来都是社会的生产,没有某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确立。生产三要素是生产关系赖依存在或产生的物质基础,即转化为社会积累(资本),也不是生产三要素的结合体。社会生产历史活动的实现,也只有在生产三要素基础上建立起一定的生产关系,都构不成人类社会生产历史活动,构成统一的社会生产力,但有了生产三要素并非一定能够进行生产,生产是社会中的人分工合作的过程。这三种生产能力相互联系,没有积累也就不会有投资
采纳率100%
相关专业回答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其三要素如下:(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即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归谁所有;(2)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地位及相互关系;(3)由以上两个关系形成的分配、交换、消费关系。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起主要作用。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生产关系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产要素市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