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之会计处理与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问题逐渐凸显,成为现代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西方国家的会计理论界研究盈余管理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我国近年来也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盈余管理在我国是具有复杂的“中国特色”的。由于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存在人为选择性和灵活性,易被公司操纵,且其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因此资产减值准备成为上市公司调节盈余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我国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前,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盈余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业绩不好的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连续三年亏损,就会首选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调节,粉饰会计报表,所以上市公司在第一年亏损后,往往大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导致第二年巨亏,第三年又以各种理由转回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造成盈利假象,从而保住不被戴上ST的帽子;业绩好的公司也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来平衡各年间的利润,从而给信息使用者以经营状况稳定的假象。为了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会计准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旧会计准则在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盈余方面的漏洞,但仍有存货跌价准备、消耗性生物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融资租赁中出租人的未担保余值这几项资产减值准备仍然允许转回,新资产减值准则等相关会计准则仍然存在被用于盈余管理的空间。
本文围绕“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立足于中国国情,从资产减值和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入手,以资产减值和盈余管理的辩证关系为切入点,以当前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为基础,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进而得出了研究结论,最后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F275【目录】:
中文摘要3-4英文摘要4-7引言7-15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7 二、文献综述7-13
(一) 国外文献综述7-10
(二) 国内文献综述10-12
(三) 简要评述及本文创新点12-13 三、论文框架13-15一、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理论分析15-24 (一) 资产减值的基本理论15-19
1. 资产减值的含义15
2. 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基础15-17
3. 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和披露17-19 (二) 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19-22
1. 盈余管理的含义19
2. 盈余管理产生的前提条件19-20
3. 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20-22 (三) 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的辩证关系22-24
1. 资产减值准备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22-23
2. 盈余管理推动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发展和完善23-24二、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24-30 (一)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24-26
1. 利用变更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手段是最常见的盈余管理方法24
2. 资产减值准备是盈余管理的“蓄水池”24-25
3. 利用资产重组进行调节25
4. 利用债务重组进行调节25
5. 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25-26 (二) 造成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现状的原因分析26-30
1. 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不完善26-27
2.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政府行为过多27
3. 内部控制不能完全有效,外部审计监督难度大27-28
4. 违规成本过低,盈余管理的收益大于成本28-30三、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典型性分析30-34 (一) 研究方法30 (二) 样本选取30-31 (三) 典型性分析31-34四、研究结论、建议及研究的局限性34-41 (一) 研究结论34-35 (二) 相关建议35-40 (三)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40-41参考文献41-43附录43-44后记4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顾兆峰;[J];财经研究;2000年03期
孙铮,王跃堂;[J];财经研究;1999年04期
许云;[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3期
秦荣生;[J];当代财经;2001年02期
魏明海;[J];会计研究;2000年09期
赵春光;;[J];会计研究;2006年03期
于李胜;;[J];会计研究;2007年09期
李长青;;[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年02期
刘崇明;金辉;;[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年05期
唐睿明;;[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文秀勤;[D];河南大学;2007年
马施;[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刁莉;[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陈琳;[D];长安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晓玲;丁佳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顾振伟;欧阳令南;;[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贾振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林先云;;[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1期
陈超;唐琰;李敏;;[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刘雪雁;;[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王明虎,罗媛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曾祥飞;徐虹;;[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邓小洋,张琪;[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陈梅虹;;[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玲;王德武;;[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冯铭铭;;[A];2010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年
唐绍均;;[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荣长海;;[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张叶婷;;[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张睿莲;;[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刘从政;陈家泽;钟声;;[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王德武;王宇航;;[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朱静芬;;[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马忠;朱栗;;[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楠楠;[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武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花贵如;[D];南开大学;2010年
张晓东;[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翟胜宝;[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孙翯;[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杜瑞;[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董文辰;[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高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林大庞;[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岩;[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李明;[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孙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郑欢;[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秦斯;[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火琛;[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罗琳琳;[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孙淑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王春;[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赵鑫;[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晓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欧阳爱平;冯义秀;王继艳;;[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徐青,陈纪南;[J];商业研究;2004年01期
黄新建,张宗益;[J];商业研究;2004年16期
黄锡生,黄福辉;[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朱康萍;[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朱康萍;[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6期
顾兆峰;[J];财经研究;2000年03期
俞晶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6期
谢斌;;[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春艳;[D];厦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宏珊;[D];厦门大学;2002年
陈珩;[D];天津财经学院;2003年
裴素平;[D];福州大学;2005年
于瑾慧;[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王冰玉;[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罗晓东;[D];西北大学;2006年
赵丽;[D];天津商学院;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金泉;[J];财会通讯;2003年12期
宋永和;陈东慧;;[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年06期
李明辉;[J];广西会计;2001年07期
陆强;[J];财会月刊;2002年04期
李德立;[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2年07期
刘引娣;[J];甘肃科技纵横;2003年01期
许云;[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3期
金健文;[J];经济师;2004年07期
于晓霞,葛新;[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王中军;[J];中国农业会计;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边泓;;[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刘英男;毕君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周冬华;赵玉洁;;[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朱明亮;;[A];2008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9年
王胜利;;[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李霞;;[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专辑[C];2008年
曹阳;刘琦;;[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李晓霞;;[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尤小雁;;[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李享;;[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唐宇;[N];财会信报;2006年
魏梦杰;[N];上海证券报;2011年
孔晨 谢亮;[N];财会信报;2009年
彭友;[N];上海证券报;2009年
盖地 赵丹;[N];中国会计报;2010年
谷斌;[N];财会信报;2009年
刘骏;[N];证券时报;2005年
施双波;[N];财会信报;2005年
刘豫;[N];金融时报;2001年
许海波;[N];海峡财经导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谭军;[D];复旦大学;2004年
李扬;[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步丹璐;[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吴锡皓;[D];南开大学;2013年
刘舒文;[D];湖南大学;2007年
杨钰;[D];厦门大学;2007年
李远鹏;[D];复旦大学;2006年
张海平;[D];复旦大学;2011年
陈明海;[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敏;[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陈珩;[D];天津财经学院;2003年
林启;[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孙哲;[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陈丹;[D];清华大学;2003年
潘丽萍;[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何永强;[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蒋璐;[D];广东商学院;2011年
高洁;[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樊琳;[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当前论文:资产减值之会计处理与盈余管理 专业写手团队→竭诚为你服务→代写论文请联系客服→
臂力论文网精英写手团队,竭诚为你服务
当前位置: >>
>> 浏览文章资产减值之会计处理与盈余管理
资产减值之会计处理与盈余管理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
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动对所有者
论应收账款的控制管理
作者:马婧文章来源: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更新时间:
内容预览:
资产减值之会计处理与盈余管理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马婧
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中国会计准则,并于
年开始在上市公司中正式实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准则中的第
号准则——资产减值,与旧的会计准则有了显著的变化。本文从新旧会计准则在减值处理上的差异出发,简要对旧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的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引出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所受到的
制作用。同时也指出在新会计准则下从资产减值方面仍可实施的盈余管理手段,最后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新会计准则
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
……为保护作者版权,隐藏正文。
请您记住我们臂力论文网,竭诚为您服务
《资产减值之会计处理与盈余管理 》由臂力论文网
|粤ICP备号-1
此篇论文:资产减值之会计处理与盈余管理由臂力论文网整理提供 论文,请联系客服-> 资产减值会计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选择搜索分类
财务管理论文
行政预算管理论文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论文
学校财务管理论文
医院财务管理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
高级会计师评审条件
高会考试辅导
房地产建筑财务管理
会计硕士论文
金融财务会计论文
会计核算论文
高级经济师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内部控制论文
资产减值会计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一、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数据分析
  (一)样本的选取日起实施的现行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现行准则实施以后,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来操纵利润越来越难。为分析资产减值现行规定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本文选取沪、深两市的42家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分析。虽然选取的样本数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不足10%,但这42家样本是从各行业挑选出来的,其资产总额及营业利润在所在行业均占有较高的比例,所以所选取的样本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见表1)。选取的样本数据均来源于巨潮资讯网公布的2004年至2006年年报。
  (二)样本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及转回情况分析具体分析见表2、表3、表4、表5。
  从表2可以看出,坏账准备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总额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存货跌价准备,再次是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短期投资、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的减值计提比例较少。按现行资产减值会计有关规定,可转回减值准备的计提金额平均为61595,56万元,占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总额的75,72%。
  从表3可以看出,坏账准备的转回在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总额中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存货跌价准备,再次是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的减值准备转回金额及比例都很少。按照减值会计现行规定,可转回减值准备的金额平均为68416,54万元,占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总额的86,00%。
  从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可以看出,2005年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基本高于2004年,而2006年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基本都低于2005年。2004年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高于2005年,说明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推行确实起到了夯实企业资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但是,2006年现行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从2007年开始,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将无法转回,并且短期资产的减值准备转回也规定了严格的转回条件,所以企业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行为必定非常谨慎,能少提则少提。
  从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可以看出,2006年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环比发展速度基本上都在100%以上,说明2006年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基本上高于2005年。主要是因为2006年是上市公司转回以前年度资产减值准备的最后一年,上市公司在过去年度通过种种理由计提的资产减值如果不及时转回,将彻底成为沉没成本。因此,上市公司抓住最后一次机会,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将以前的资产减值予以转回。
  (三)样本数据分析第一,从表2、表3可以看出,坏账准备及存货跌价准备三年平均计提和转回的比例分别为75,72%和86,00%。这说明现行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规定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上市公司仍然可以利用坏账准备及存货跌价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第二,从表4可看出,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基本上呈先升后将的趋势,说明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第三,从表5可看出,2006年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基本高于2005年,说明2006年是历年资产减值冲回的最后期限,那些在以前年度通过计提减值准备“雪藏”利润,或需要并可以通过转回来满足某些经济指标要求的公司,有可能在此期间将减值准备集中冲回,否则2007年后这些可能冲回的利润将再也没有机会浮出水面。 通过上述分析可看出,资产减值现行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但是资产减值会计规定不能完全控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二、资产减值规定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仍可通过流动资产减值的转回操纵利润普华永道的某注册会计师认为,目前上市公司常利用流动性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操纵利润,利用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操纵利润的相对较少。现行会计准则在有关流动性资产的计提转回方面与原有的规定并没有多大变化,因此,现行会计准则并不能堵住上市公司利用流动资产的计提转回操纵利润的漏洞。
  据统计,截至日,1334家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总额为亿元。其中,坏账准备为亿元,占计提总额的74.70%;存货跌价准备为179,668亿元,占计提总额的7.06%;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为170.049亿元,占比6.69%;现行准则禁止转回的三项资产减值准备为271,846亿元,占计提总额的10.69%。在2006年上半年共计186.327亿元的各项减值准备转回总额中,坏账准备转回为119.546亿元,占转回总额的64.16%;存货跌价准备转回为34.125亿元,占转回总额的18.13%;三项资产减值准备转回为11.979亿元,占转回总额的6.43%。这些数据说明,上市公司仍可利用流动资产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操纵盈余。
  (二)可收回金额的确认和计量难度比较大在判断资产是否计提减值准备时,只要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就确认资产减值。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取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但是。公允价值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判断都比较困难,所以合理确定可收回金额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公允价值确定难度大。公允价值的确定有三种方式,在选择时存在先后顺序。确定公允价值的第二种和第三种方式不易在我国现阶段使用。因为第二种方式对完善的活跃市场要求很高,我国现在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很多资产市场还没达到完善的程度,市场上的价格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所以,不能认定为公允价值。第三种方式中“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以参考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或者结果进行估计”,现行会计准则中列举了可供参考的方法,但是在无法得知类似交易信息的情况下,还需要其他方法协助。这些都给公允价值的应用带来困难,也给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提供操纵空间。
  其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算难度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受未来各年现金流量、折现率和期限的影响。未来各年现金流量估计要求技术水平比较高,操作难度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所采用的折现率是指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在确定折现率时,如何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的风险,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实施困难现行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与国际准则趋同。但就我国的企业管理现状和上市公司的监管机制看,资产组要在我国企业中实施难度非常大。一是我国目前的管理水平还达不到使用资产组的要求。在使用资产组时,需要与之适应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水平,但是我国 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编制长期现金流量预算的惯例,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现金流量的测算缺乏经验。二是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资产组划分方法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资产减值准备应否计提及计提多少等问题,客观上可能使企业随意扩大或缩小资产组来调节利润。
  (四)商誉减值测试困难商誉的减值测试要结合所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将蕴含大量的操作问题。如何认定所属的资产组、是否会产生商誉错误地分配给过小的资产组或者过大的资产组等都包含了太多的主观判断因素,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也缺乏判断标准,这将是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灰色地带。
  三、改进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完善的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是有效实现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重要途径。因为资产减值的计提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而公允价值的本质基于市场价值的判断,凡偏离市场价值的判断都不公允。为了合理确定市场价格,判断各项资产是否应该计提减值准备,必须规范和健全我国现实的市场环境。为此,国家应逐步建立起各行业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建立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市场报价系统,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定期公布有关资产的信息资料,真正使评估价值接近市场价值,以减少资产减值会计中的主观因素,为计提减值准备的可操作性、客观性、公正性提供直接依据。
  (二)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作用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比较复杂,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因此,资产减值问题审计中,应由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扎实、职业经验较为丰富的注册会计师来实施,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当注册会计师依据审计证据所估计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列示有差异时,应判断差异是否合理。如认为不合理,应提请被审计单位予以调整;若被审计单位不调整,注册会计师应视重要程度,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意见;当注册会计师无法判断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这样,可以引起会计报表信息使用者的注意,有效遏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盈余。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而且还应具有综合分析和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的综合分析和职业判断能力决定了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的准确性。而我国目前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偏低,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因此,有关部门应通过岗位继续教育等方式来加强对会计人员在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方面的业务能力培训;同时,应注重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使会计人员在判断和表达经济业务时,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目前,一些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调节利润的主要原因是对企业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小,企业违规违法成本低。此外,企业会计数据失真问题的日益严重与法律责任的威慑效果低下有着极大关系。我国应对发现的会计造假等问题加大处罚力度。对于会计造假的法律主体,不仅要明确法律责任,还应提高法律责任的威慑程度。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打击会计造假等行为,维护公众利益。
  参考文献:
  [1]邱三平:《我国新会计制度下资产减值会计分析与对策研究》,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2]刘玉廷:《新修订的(会计法)所实现的若干重要突破》,《会计研究》2004年第8期。
会计论文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无形资产 0 0 84.81 0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绿大地在亏损年度之前均只计提了坏账准备,尽管在亏损当年的坏账准备计提额接近2008年度的4.5倍,但由于2009年计提了大额的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基数相对前两年要大得多,这才出现了计提额多但比例偏小的情况。对于无形资产中土地使用权计提在年报中的说明无论是计提依据还是计提金额等都非常模糊,而最让人困惑的是对于当年确认的苗木损失居然未计提任何跌价准备。
  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减值损失是如何计提的?在报表中是否对估计基础和依据进行详细披露?大额计提减值准备的时机是否与经营环境变化基本一致?有无推迟或提前计提的现象?是否存在盈余操纵的可能?若存在,又有哪些动机?
  三、案例分析
  (一)通过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来配合增发需要
  通过公司公布的公告我们知道,绿大地的增发方案于2009年8月份获得临时股东大会通过,拟定向增发不超过2500万股,按照不低于18.64元/股的价格发行,所募集资金将用于广南苗木基地的建设。增发方案当年11月份曾被证监会要求进行修改,当时仍预计增发方案会在12月份获得通过,而这恰恰是云南旱情加重时期。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5 号&&生物资产》的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检查,有确凿证据表明上述生物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生物资产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
  对于绿大地2009年损失较为严重的消耗性生物资产而言,如有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使苗木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就应按照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消耗性生物资产(苗木)跌价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科目。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增加当期费用,减少资产,减少当期利润。如果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准备就会减少当期费用,增加资产,从而虚增当期营业利润。我认为这也正是绿大地为什么在2009年7月进入旱季到日近半年的时间从未提及旱灾对公司业绩可能会造成的影响的原因。
  云南省林业厅种苗站一名负责人表示,重大旱情开始后,一般十余天就能观察到其对苗木的影响,在7月份至12月份旱情持续的时间里,肯定能大致预计苗木的受灾程度。绿大地不仅未能及时披露相关情况,更为离谱的是居然还在日发布公告 [6],公告中提到:公司基地没有因旱灾出现进一步恶化的情形,苗木生产经营正常,未继续出现大面积苗木受灾的情形;面对目前持续干旱天气,公司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力保主要基地在目前天气状况下的供水能力能够满足到2010年5 月的用水。我们可以发现,在2010年1月~2010年4月前后三个月时间对于苗木损失的说法差异相差甚大,存在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这不得不让人产生质疑。这些不合常理的现象也足以说明绿大地对资产减值的计提未能及时披露,且计提时点与经营环境变化存在极大的不一致性,而这与证监会对绿大地处理决定 [7]中的违规类型是一致的。
  (二)通过亏损年度大额计提减值准备为下年的扭亏做
  根据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相关证券法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发生亏损,连续两年出现净利润为负,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或财务状况异常,其股票就要被进行特别处理(即ST);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公司股票就将被暂停上市交易(即摘牌)。但法规只是规定了上市公司亏损,对于亏损的程度并没有做出限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一般亏损和巨额亏损没有区别,并没有给其带来任何附加的成本。在定向增发撤回的前提下,绿大地索性一次性把全部损失都归为2009年的资产减值损失,并且2009年大部分利润较低的外购苗木提前销售,也意味着目前基地利润较高的自培苗木会留在2010年销售,这也是为来年的扭亏做准备。下表为绿大地上市以来的资产减值计提和转回情况:
  表3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情况
  09 2010
  净利润
  计提额占净利润的比例(%)
  转回额 占净利润的比例(%) 0
  0 350.0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绿大地在亏损当年计提的资产产减值准备额远远大于转回额,即存在&巨额冲销 [10]&的行为,在扭亏年度再将其部分转回,这其实也证明了绿大地存在利用现行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可以转回这一空间进行盈余管理。此外,证监会在对绿大地的行政调查发现:公司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11],绿大地巨额冲销的另外一个目的很有可能是借此冲掉以前年度存在的不实资产。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本文通过对绿大地的资产减值准备,尤其是存货减值准备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的结论如下:巨额亏损的公司在亏损当年倾向于采取计提巨额资产减值准备、少转回或不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手法,目的是一次清空不良资产,为以后年度扭亏为盈做准备;而在扭亏年度通过少计提和多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手法来实现当年的账面扭亏。
  另外,新会计准则禁止转回的主要是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如: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的减值准备等。存货、应收账款、金融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委托贷款等流动资产的减值准备在资产价值得以恢复的情况下可以转回,企业偏向于利用流动资产的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等)进行盈余管理,从绿大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其计提对象主要是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  准备。
  (二)启示
  资产减值政策是把一把双刃剑,为的是企业能够够真实的反应企业的资产情况,应用得当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反之则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工具,误导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判断。理论界一致认为对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操纵利润的行为能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是,新准则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仍有可能从中找到盈余管理操作的方式。为了使资产减值政策能够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准则,减少随意计提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使计提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缺乏制约手段。尽管新准则更系统地规范了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并且明确提出部分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定不可转回,促使企业客观地判断资产的真实价值,减少其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操纵的可能性。因此,应该对资产减值政策进一步具体细化,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尽可能减少人为的不可确定性。
  2.强化外部监督及法律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利用会计政策较为隐蔽地进行盈余管理是各企业为达到各自目的的惯用伎俩。资本市场上这种现象屡禁不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监管力量和手段不足,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上市公司违规的成本较低。因此,对于发现的违规操作行为,国家应加大处罚力度,绝不应仅仅集中在经济方面的惩罚这一低成本的处理方式上,而应加大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及会计人员的刑事处罚力度,提高其违规操作的成本。同时,要想约束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主要还应依靠外界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及中介机构的社会审计职能,公正、认真地查处企业是否有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操作行为。
  3.严格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尽管资产减值准则详细阐述了需要披露的具体的资产减值信息,但实际中利用资产减值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企业往往会避重就轻,几乎所有上市公司对大额计提或大额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因均未作详细披露。因此,监管部门必须严格要求上市公司详细披露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项目、金额、原因、相关证据及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企业利润所产生的影响等信息,以使监管部门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清楚的了解到企业真实的资产情况。
  4.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中,无论是资产组的认定、减值迹象的判断,还是可收回金额的确定等都都赋予了会计人员过多的职业判断和会计选择的权力,需要会计人员有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这就使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补充知识,在不断提高职业判断力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从道德角度来约束会计人员滥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行为,以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并能使资产减值政策在企业中恰当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谭燕:资产减值准备与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管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 2008.11.
  [2]于李胜:盈余管理动机、信息质量与政府监管* [J],会计研究,2007.9.
  [3]步丹璐:资产减值的经济后果检验:基于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的视角[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12.
  [4]沈烈、张西萍: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 [J],会计研究,2007.2.
  [5]罗进辉、李超::新会计准则颁布前后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质量研究&&来自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10.7.
  [6]赵春光: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论《资产减值》准则的政策涵义[J],会计研究,2006.3 .
  [1]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2]绿大地的坏账准备计提采用账龄分析法
  [3]10年的年初数与09年末数不相等,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公司以前年度在未取得工程项目结算前,按完工进度确认了应收账款,不符合建造合同准则规定,多计2009年末合并及母公司应收账款117,937,587.74元,多计2009年度合并及母公司资产减值损失5,929,626.40元。
  [4]原因为历年累计的结算尾差不再收取。
  [5]至2009 年12 月31 日,公司依据中联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中联评报字(2010)第274 号评估报告对马龙县月望基地土地使用权(4285.24)和文山广南林地使用权(1544.81)计提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58,300,500.00 元。
  [6]《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度业绩快报》
  [7]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绿大地违规处理的公告文件,其中文件中违规类型为&推迟披露&和&虚假陈述&。
  [8]趋近于零
  [9]转回对象为坏账准备转回
  [10]巨额冲销就是通过操纵可自由控制的应计项目,把以前年度应该确认而没有确认的损失或有可能在以后期间发生的损失集中在一个会计期间确认,使利润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转移,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11]资料来源为日的《经济观察报》
  作者简介:林静(1963.6-),女,职称:高级会计师,学历;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云南省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从事财务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hrchenwei
本文引用地址:
扎堆网,专业杂志期刊广告购买和论文发表平台 合作联系洽谈QQ:
论文发表服务电话:
论文发表咨询QQ:
广告购买咨询电话:&&&&
广告购买咨询QQ:
地址:北京市右安门外大街迦南大厦9楼&&&&
邮编:100069
版权所有@zhadui&&&&
鄂ICP备:156203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