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国版中国应对次贷危机机有可能发生吗

您所在的位置:
专家:“中国版”次贷危机不会发生
日17:59  
证券之星  
&&&&(北京讯)年初以来,中国多个城市的房价持续走高,房地产开发土地交易大幅升温,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楼盘价格创出新高,成交量同步放大,还出现了一人名下以“优惠”利率贷款买多套房、一些银行以“超低”首付向购房者提供按揭等现象。&&&&在中国楼市上演“火爆”行情的同时,银行信贷规模屡屡创出天量。中国上半年新增贷款达7万3700亿元,远超全年5万亿的目标,房贷占比不断提高。而购房者的实际购买能力并未明显增加,其购房冲动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政策优惠”。业内人士担心“中国版”次贷危机会否出现。&&&&新华社昨日报道,分析人士指出,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和去年低迷的市场格局下压抑的刚性需求集中释放有关。另外,政府下调住房贷款利率以及降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资本金比例,都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回升。&&&&有专家表示,在增量货币进入实体经济的同时,不排除有一部分外溢至资本市场,从而推高了资产价格,因此对中国可能出现次贷危机的担忧并非多余。&&&&但外交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欧明刚教授说,中国房贷市场跟美国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中国目前还没有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也不存在“零首付”业务。&&&&而且,欧明刚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各大银行都更注重完善风险内控机制,银监会等行业监管部门对于行业风险控制也一直把关很严,业对于风险的防控意识要强于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的业。”(证券之星编辑整理)【本新闻已有人评论,点击查看】突破3200点,当前最适合散户的3类股机构密谋:抢筹3大业绩明确股新加坡联合早报更多文章&&·银监会提醒金融业防范信贷风险4:39:00·专家:“中国版”次贷危机不会发生4:38:28·金沙将上市传闻刺激“濠赌股”急升4:36:06·香港次季度失业率升至5.4%4:34:21·全球大银行市值排名变化大中国三大银行跻身三甲6:25:19债券要闻进入证券之星债券频道资源股持续疯狂,短线10股爆发!
继韵达、圆通、申通宣布涨价后,中通速递在也上调价格…[]
【】【】【】【】 【  】【】
更多关于“”的新闻
( 15:09:39)
( 13:01:00)
( 12:18:00)
( 12:03:58)
( 11:39:17)
( 11:42:09)
( 11:27:34)
( 10:49:05)
( 10:21:49)
( 10:38:00)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美国式的次贷危机会在中国发生吗?
美国式的次贷危机会在中国发生吗? 30
不可能的,首先我觉得废话不要讲太多.
从根源上看
美国是什么性质的社会,他们资本主义,我们是社会主义.就从这方面就可以知道我们出现那种局面,如果发生了,就只能说明,我们跟美国就是同种性质的社会了,不可能了吧.
根不同,经济上看,我们只是吸取了市场经济,而我们的宏观调控力量远远比美国强,要从根源上看.美国更倾向做个守夜人,不管他怎么凯恩斯主义也好,那只是一时万不得已,他的主干调还是守夜人的角色.不怎么控制的,因为他一控制,某些利益集团就会抗议啊,就会捣乱啊,然后你议会、总统还不是串通一气,经济不好就装模作样说怎么复兴,怎么改革.到经济难关度过了,又是老样子了,就是这个循环.所以才有经济危机这东西。
而我们不同,再怎么利益,也不能忽略全民的利益,我是以大局为重.从文化方面来讲就是一种大同.和为贵的理念,现代话来讲就是讲究集体。
在经济层面,我们其实不算犯错误了,过渡依赖出口,这是一个必经过程,是根据国情而言的,我们是制造大国,我们如果不制造,如果不出口,我们自己会饿死,外国人会缺乏死,我们制造出口是为了大家丰衣足食而已,现在外国人丰衣了,不要我们的东西了,我们缺还没吃饱.所以我们现在只有自给自足.无可奈何的办法嘛.而且现在面对的更可恶的是外国人来跟我们抢饭碗了,我们最近可以经常听到什么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大手笔,大投资进入.特别在别人危难的时候来,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性质.
美国式的次贷危机不会发生在中国。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次贷危机的产生在于,过度消费导致购房者失去还贷能力,在国外因为国际的社会福利制度相对比较完善,但是国内的保障制度相对比较落后,老百姓对于国家救助的期望值并非很高,况且中国现在的主力消费群体还是以60、70年代、85前的为主,这部分群体的消费习惯比较保守,基本上格守量入为出的原则,虽然80后的消费群体在楼市的客群中的比例增长迅速,但是由于他们本身进入社会的时间比较短,购房的决策以及资金全部来源于长辈,当然也不可忽视85后的消费群体已经开始崛起,并且慢慢走向主力,这只能对后续的发展有影响,不足以引起次贷问题;
其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经济的下滑引起的失业率上升,人均收入水平的下降,当然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比较多,最根本的在于需求的下降,前些年拉动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在于固定投资增长、出口增长,我们可以分开来看。
1)近几年固定投资的始作俑者是房地产的大量开发,但是相应的工业投资增长比较慢,基础设施投资也刚刚起步,中国现有的工业化水平、基础设施水平依然不发达,这也是十一五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特别是中国正处于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工业向科技、环保、节能方向转型,这种投资将会继续加大,另外中国城市化水平相对比较低,城乡差距比较大,提升农村配套条件,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推进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刚刚开始,这些都将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因素;我就拿青岛市来说,现在经济的中心依然在市区,但是根据青岛市的规划,未来的经济主体将在西海岸以及环湾北部区域,城市的发展潜力刚刚开始释放。
2)中国的出口量虽然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出口产品的种类依然局限在资源型产品以及初级工业产品等附加值比较低的产品,出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价格方面的优势,这本身也不是中国希望看到的情况,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转型是政府一直倡导的、也是各个企业一直努力的方向,况且这种质优价廉的产品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受冲击的影响应该比较小,我想:“有钱的时候大家可以多买点奢侈品,没钱的时候估计就要考虑实惠的东西了吧”;
3)失业率的问题,在工业化转变的过程中,企业的人力需求比较紧张,在青岛“用工荒”已经成为现在困扰岛城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人才的缺口相对比较大。大部分人所担心的房地产不景气会带来失业的问题,我认为不至于,因为房地产真正能影响到的就业主要是建筑工人,这部分人以农民工为主,他们本身的社会生存能力比较强,困难承受力也较城市人口好,况且这部分人口大部分在农村还保留土地,从青岛周边的农村政策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看,他们即使回到农村,收入水平也不见得降低。
其三,金融业受国际影响,我想(估计大部分中国老百姓都这么认为)中国的金融主要控制权依然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手里,市场化程度不是很高,这个应该恰恰是金融业稳定的基础。
最后,我们可以看一下下半年的金融政策,已经从双防转变成为一保一控,为了保证经济的平稳发展,国家又一次拿起拉动内需的法宝,而且各级政府也纷纷呼应,提出了加强城市发展建设的新的规划方案,这些都将对刺激经济发展、稳定人心发挥作用。所以,我认为中国的经济一定会安然渡过这次难关,美国式的次贷危机不会在中国重现。
其他回答 (9)
不可能,中国人传统喜欢储蓄,美国人超前消费
中国发生类似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中国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要求条件高,风险控制严,准入条件苛刻,发放对象一般都是城市中高收入者,基本没有向“穷人”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的,因此借款人还款能力较强。而且,我们不允许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零首付。目前,首付比例已被提高至20%-40%。
其次,目前中国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占商业银行业务比例较低,即使存在一部分风险贷款,对银行的整体影响也不会太大。
再次,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程度非常低,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基本上没有证券化。即使因住房贷款造成信贷风险,波及到的领域也会非常有限。
事实上,美国那样的次贷导致的损失,在中国每年都在发生.只不过,美国的银行和信贷都是企业行为,一旦出现倒闭,损失的企业和公众都非常直接和直观.而在中国,或者暗箱操作掉了,或者转移了这种损失.因此,公开的信息里没有这种危机,事实上则比美国要厉害得多.
可能性不大,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消费观念不同。
肯定不会啊 中美之间的消费观和金融系统完全不同
其实中国也有次贷,有些的算法比国外的还复杂,现在已经受到重视了吧挣扎着、应该不会再发生了。
中国人比较节省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热点时事领域专家中国可能发生次贷危机吗
发布时间: 19:43
BBC中文网介绍的英国《观察家报》文章说,中国似乎越来越类似2007年美国,有可能发生中国版的次贷危机。
之所以说中国经济“硬着陆”难以避免,主要有三大理由:房地产泡沫,政府债务和经济增长速度。
&&&首先,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再次发烧:北京今年一季度房地产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8%,上海6%;
其二,国际三大债务和信誉评级公司之一的惠誉公司(Fitch)最近因担心中国各地地方政府无力偿还巨额债务而将中国的整体国债信用降级;
第三,中国极度不平衡的经济增长再次放缓;尽管中国政府过去四年中采取一系列措施试图促进消费型经济,但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和对外出口。
上述三大原因促使越来越多的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经济近于“强弩之末”,即使是令世人乍舌的高端奢侈品消费的热度也有降温的势头。
文章援引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的远东市场分析师爱德华兹(Albert
Edwards)的话说,日元大幅度贬值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显得更加脆弱。“日元币值下滑正值中国收支平衡情况恶化的关口,比较明显的人民币实际币值攀升引发投资流向逆转。对我来说,这看上去很像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前夜的状况。”
尽管中国在2008-09的金融危机后恢复状况远比美欧各国要好,但是历史告诉人们,即使是高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也难避免从经济泡沫到经济危机的循环规律。
&& 当代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早在19世纪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也多次经历过经济高速膨胀和萎缩的周期。文章警告说,如今的中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来说举足轻重,因此一旦中国泡沫即使是轻微地破一破,也可能会让过去五年荼毒世界的金融危机重演。(编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所在的位置: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版”次贷危机不会发生
日18:57  
  新华网北京7月20日电 (新华社记者 蒋旭峰张崇防徐兴堂)年初以来,中国多个城市的房价持续走高,房地产开发土地交易大幅升温,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楼盘价格创出新高,成交量同步放大,还出现了一人名下以“优惠”利率贷款买多套房、一些银行以“超低”首付向购房者提供按揭等现象。
  同期,中国的月度新增贷款屡屡创出天量,上半年信贷总额超过7万亿元人民币,房贷占比不断提高。而购房者的实际购买能力并未明显增加,其购房冲动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政策优惠”。业内人士担心“中国版”次贷危机会否出现。
  今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行情一扫去年的阴霾。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监测表明,上半年中国主要城市住宅市场强劲反弹,市场成交量基本恢复到2007年同期的水平。北京、天津、重庆、深圳、杭州等重点城市同比增幅接近或超过100%。南京一度出现千名购房者连夜排队抢购的情况。
  与此同时,中国主要城市的住房价格也在持续攀高。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指出,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和去年低迷的市场格局下压抑的刚性需求集中释放有关。另外,政府下调住房贷款利率以及降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资本金比例,都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回升。
  随着年后楼市交易的骤然升温,购房需求快速增长,大量首次置业客群在一季度进场吸收了大量低价房源。进入二季度后,在需求持续放量和部分开发商涨价的带动下,市场出现了“买涨不买跌”的趋势。出于资产保值的需要,部分投资客也做出了进场的决定,部分城市的房价已接近2007年的市场高点。
  在中国楼市上演“火爆”行情的同时,银行信贷规模屡屡创出天量。中国上半年新增贷款达7.37万亿元,远超全年5万亿的目标,巨量的新增信贷引发了市场人士和投资者对通胀的担忧。
  有专家表示,在增量货币进入实体经济的同时,不排除有一部分外溢至资本市场,从而推高了资产价格,因此对中国可能出现次贷危机的担忧并非多余。经济学家表示,巨量信贷中有部分资金流入到了股市、楼市中,成为推高股市和楼市价格的原因之一。
  房贷一直被认为是优质贷款。但目前,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超过普通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有专家警告说,未来一旦贷款购房者经济状况发生改变,或者房价出现大幅波动,他们中有人“拒绝”还贷或无力还贷的可能性很大。
  但接受记者采访的房地产和银行等业界的专家普遍认为,中国不太可能出现“美国式”的次贷危机。外交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欧明刚教授说,中国房贷市场跟美国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中国目前还没有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也不存在“零首付”业务。
  据悉,美国的房贷市场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划分为优质贷款市场、次优级贷款市场和次级贷款市场。次级贷款市场主要面向信用要求程度不高的客户,其贷款利率比一般抵押贷款要高,购房者提出贷款申请后,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对其发放房贷,银行从贷款机构手中收购住房抵押贷款,再将其打包成证券化产品出售给投资者。
  在2006年之前,美国房地产市场“莺歌燕舞”,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兴盛一时,一些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甚至推出了“零首付”和“零文件”业务,借贷者不需要任何抵押和收入证明就能贷到款,从而导致房地产市场虚假繁荣。但随着美联储加息,购房者还贷压力加重,特别是房价出现下跌使购房者通过出售住房或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日益困难,次贷危机随即爆发。
  “与美国相比,中国各大银行都更注重完善风险内控机制,银监会等行业监管部门对于行业风险控制也一直把关很严,业对于风险的防控意识要强于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的业。”欧明刚告诉记者。
  中国银监会近期下发通知,要求取消对存贷款时点指标的考核,防止月末、季末“冲规模”现象。央行在6月下旬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也提醒银行勿盲目放贷,表明监管层对贷款猛增已经予以高度关注。
  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部高级研究员秦瑞认为,近期杭州出台政策要收紧二套房贷,这是政府针对市场情况对信贷采取微调的信号。“不排除中国在住房信贷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但大部分银行对房贷审批严格”。
  银监会主席日前在“2009年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强调要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他要求银行对投资性住房坚持首付高成数、利率严格风险定价和资信严格审查的原则,防范“假按揭”“假首付”现象的发生。
  此外,北京、上海等地政府已开始通过增加房地产开发土地供给来平抑房价。一度兴风作浪的“炒房团”在一些地方重新现身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警惕。
  专家指出,房地产行业牵动上下游多个相关产业,地方政府重视楼市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无可厚非,但如果房价上涨过快,就会加大工薪阶层的生活压力,监管层应进一步加大对激增贷款的流向和质量监控,因为楼市和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才有利于各方的长远利益。
  “在实体经济没有全面复苏的前提下,房价过快上涨,房地产贷款扩张太猛,可能会积累不良贷款。”深圳社科院城市营运中心主任高海燕说,目前楼市的投机气氛“炙手可热”,银行收缩房地产信贷是有理由的。
继韵达、圆通、申通宣布涨价后,中通速递在也上调价格…[]
【】【】【】【】 【  】
更多关于“”的新闻
( 16:11:00)
( 14:29:00)
( 14:22:00)
( 14:19:00)
( 14:19:00)
( 13:58:00)
( 13:39:00)
( 13:59:00)
( 07:16:00)
( 09:16:00)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版的“次贷危机”会发生吗?(一)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中国国有银行系统出现了流动性不足的情况,由于理财产品和地方债务触发的所谓中国版的“次贷危机”在媒体越炒越热,为了避免误读,笔者觉得有必要在这里想大家解释、展开和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这篇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解释这一问题的由来和形成机制,第二部分探讨一下问题的解决和出路。
在探讨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整个事件的背景和相关事件。众所周知,土地财政是各级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于中国之大,各地情况之复杂,注定了发展经济不能完全依靠中央政府,有必要把一部分的事权下放给地方政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资本稀缺是摆在中国政府主管经济职能部门面前的主要问题,这也是普遍发展中国家面对的问题,缺乏资本的情况下发展经济,中国过往的经验是推出相应的政策为地方政府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东亚的几大经济体如日本和韩国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发展阶段。
发展经济离不开财权,中央政府便把拍卖土地的出让金收入,作为财权下放给地方政府,大型项目由中央发改委审批、立项、拨款,其他发展经济项目,如基础建设、城市改建、工业园区、创投等项目由地方政府通过各种融资渠道解决,自主发展。作为配套的干部考核制度,中央政府一直以来把发展地方经济,作为各级领导的考核指标,近年来由于环保和社会问题的凸显,才有所改变,被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所替代。地方政府如果单纯地依靠税收收入,是无法在全国短期内铺开规模如此之大的城镇化建设的,为了解决资金来源缺口,向土地要发展的资本,成为了各级地方政府解决发展经济资本缺乏问题的最主要对策。
这里有必要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地方融资平台,在全国各地存在着由地方政府持有的大大小小的城建和城投公司,这些公司本身在启动阶段并没有如何资本,地方政府利用有利政策,通过土地的行政划拨,向这些公司注入可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土地,城投公司将这些土地作为抵押,向当地银行获取贷款,并将贷款由于城市的基础建设,可以预见当这些基础建设完工后,这些相应土地必然会增值,在这样的预期下,这些贷款需求无疑对于地方银行是一个貌似稳赚不赔的好生意,没有不批的理由,这样就形成了以土地换取资本—资本投入基建—基建促进土地增值,反过来增值后的土地又可以换取更多的贷款的交互作用和循环链条,由于解决了资金的问题,过去几年全国上下掀起的造城运动此起彼伏、热火朝天。
然而实现这样的资本循环可持续的前提条件是房价持续走高,而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给实体经济的压制和带出的社会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目前看来已经到了无法持续的阶段。当房地产价格出现走平或走低的时候,这样的资本链条必然面临着断裂的危机。目前,国际投行高盛对全国地方债的规模估计是16万亿,是几大投行中最高的,国内金融机构比较一致的估计是8万亿,无论是16万亿还是8万亿,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规模的经济体来说,都不会是一个大问题,还是处于一个可控的规模,但目前这一地方债出现了一个向其他实体经济领域扩散的趋势,某种程度上有些类似于重创美国经济的次贷危机,因此引起了中央政府高度重视。
鉴于国内银行体系内大量的流动资本,急需资金的企业却求贷无门,随着中央对房地产和基础建设规模的管控力度逐步加大,房价的拐点已经出现。而且从2011年开始,地方银行也意识到了房价不是只升不降,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同样存在着风险,借钱给地方政府搞基建,并不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出于风险规避的本能,便不再对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持积极的态度,开始逐渐把这些债务存量开始向外部扩散,以降低自身持有的风险敞口,其主要做法是通过信托基金的形式,将这些债务分散,分散后作为金融产品和理财服务流入零售市场,这样的扩散机制有些类似于美国的次贷产品,但是不同的是,美国有着非常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这些次贷产品的买卖被严格限制在金融机构内,无法流入零售市场的,因此次贷危机爆发之后,遭受重创的是美国的金融机构,没有对实体经济造成大的破坏。国内由于金融监管的缺乏,而且一些求贷心切的企业为获取贷款,不少企业不得不被迫打包买入包含这些债券的金融产品,由于投资渠道的匮乏,一些持有现金投资无门的散户,在银行职员的大力推销下购买了一些包含这些债券的理财服务,无意之中陷入地方债的泥潭,造成了银行风险向社会扩散的趋势。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的总金额超过30万亿,而有问题的部分大约是3.86万亿,由此可见,这样扩散才刚刚开始。中央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一旦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深陷其中,对实体经济和社会的冲击和危害是难以估量,这就是为什么当国内银行普遍面临半年结的资金困境下,政府任由银行同业拆息飙升,也毫不放松收紧流动性的央票发行。试想想,潮水不退却,又怎么知道谁在裸泳呢?不知道谁在裸泳,又怎么制止这一危机扩散,从而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应对次贷危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