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市场和美国市场经济的经济市场区别主要在哪儿?

中国是美国经济的替罪羊? - 头版 - FT中文网
中国是美国经济的替罪羊?
作者: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美国对“中国问题”的纠缠如今达到了高潮。从谷歌(Google)到人民币,美国正把各种自己头疼的问题归咎于中国。遗憾的是,这既反映出美国在政治上寻找替罪羊,又反映出其拙劣的经济政策——这两者结合起来可能造成极大的危害。政治方面的压力来源于美国工人的不安。在经历了十多年来的实际工资增长停滞和近期失业率的急剧上升之后,美国劳动力正面临空前的压力。可以理解,选民们需要解决方案。他们被告知,一切都是因为贸易逆差——它是生产严重流失到外国竞争对手那里的明确证明。在把本国2008-09年度整整39%的贸易逆差归咎于中国及所谓的受到操纵的人民币汇率后,华盛顿方面坚称,只有对北京采取强硬态度,美国工人才会受益。不管这一论调看上去多么吸引人,它都是以拙劣的经济政策为基础的。2008-09年,美国对90多个国家存在贸易逆差。这意味着,它的贸易逆差是多边的。不过,在美国某些最声名显赫的经济学家的支持与教唆下,华盛顿方面正在鼓吹一项双边解决方案——要么人民币大幅升值,要么大面积地对进口自中国的产品加征关税。用双边方案来解决多边问题,就像重新摆放泰坦尼克号甲板上的躺椅一样无济于事。除非导致多边贸易逆差的问题得到解决,否则,双边性质的干预只会让其它某个国家来接手中国在美国国际失衡中占据的份额。这个“某个国家”很可能生产成本比中国更高,从而在事实上压缩了手头吃紧的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如果美国正视出现巨额多边贸易逆差的原因,它将收获多得多的好处。美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储蓄,而不是中国。2009年,衡量美国国内储蓄的最广泛的指标——国民净储蓄率(国民储蓄净额相对国民收入的比率)降到了-2.5%的历史新低。这意味着,美国必须从海外引入过剩的储蓄来为其未来的增长提供资金,必须累积经常账户赤字与贸易逆差来吸引外国资本。其结果是,对一个储蓄不足的经济体而言,大规模多边贸易失衡是逃脱不了的命运。是的,中国在美国多边贸易逆差中占据最大的一块。但这是因为高成本的美国企业纷纷转向中国,把中国当作一个低成本、高效益的海外解决方案。它还反映了美国消费者对廉价且越来越优质的中国造商品的偏爱。换句话说,储蓄不足的美国事实上相当幸运,因为它拥有中国这样一个重要的贸易伙伴。当然,中国也不可能是毫无问题的。就像与美国一样,它也与世界其余国家也存在大规模的失衡——即巨额经常账户盈余。作为负责任的全球公民,美国必须解决其储蓄不足问题;与此同时,世界各国有充分理由期待中国担负起责任、减少它过剩的储蓄。但这些调整必须在多边框架下进行,因为失衡是多边的。正如中国只是美国90多个贸易逆差国之一一样,中美贸易如今仅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2%。围绕中美两国间的双边方案来解决它们的多边失衡,是错误的做法。但美国某些最知名的经济学家仍在声称,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不仅会在美国创造100多万个就业岗位,而且还将为全球复苏注入新的活力,否则复苏会很无力。经济学家不应该这么糊涂。相对价格的变动本是零和游戏——它们只是重新切分了蛋糕,并没有改变它的大小。任何两个国家之间汇率(或相对价格)的调整,都非治愈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的万能药。相反,我们需要的是全球储蓄格局的调整。特别是,美国需要减少逆差、提高个人储蓄,中国则需要刺激国内个人消费。华盛顿方面找中国作替罪羊,可能会把世界推向灾难性下滑的边缘。基于拙劣的经济政策而在政治上逃避现实,这种情况或许不是第一次出现。但是,这一愚蠢错误的后果——贸易摩擦与保护主义——将令2008-09年的危机相形见绌。本文作者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亚洲主席,著有《未来的亚洲》(The Next Asia)一书译者/何黎
将评论同步到微博
小提示:设置一个头像,将会使您发表的评论更容易受到大家关注。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五常问答室]中国与西方的市场经济有相当大的差别
我们现在的市场经济与西方的市场经济区别和联系在哪里?
题目问得不错,但很复杂。简单地说,我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与西方的市场经济有相当大的差别。但要分开哪方面是由于文化不同,哪方面是由于法律不同。这要就要做很久很久的研究。
举例说,讨价还价的行为在中国很普遍,在美国就很罕见。中国的工业安排、合约安排与外国有很大的差别,口头的合约也比西方普及。如果去工厂、市场做调查,会发现中国与西方好像是两个世界一样。但有时要小心,像件工合约在美国不普及,是因为它被定为非法。工业上的结构,中国与外国也不同。有些是大同小异,有些分别很大。
这些是很重要的经济研究题材,关键在于产权、交易费用以及法律、风俗习惯。很可惜,少见研究生做这类调查工作。光是餐馆内小费的安排,美国与中国就完全是两回事。如中国在这方面是没有“私产制”,而美国是有的,即如果这张餐台是你负责的,收到的小费就是你的。
广告一则:
11岁钢琴天才牛牛五月二十八日在上海的演奏会门票已售出95%,五月三十一日在广州的演奏会门票已全部售磬,唯六月一日在深圳为儿童节而举行的演奏会门票仍有剩余,张五常教授希望各位不要错过这次机会:深圳剧院大剧场(75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背后
南方网讯备受瞩目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昨日(25日)在北京发布成果清单。战略对话取得26项具体成果,经济对话达成5方面重要内容。美方承诺,将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为何需要发达国家认可?美国又为何一直不肯承认呢?
市场经济地位是反倾销调查时的重要概念
市场经济地位是一个经济学名词,表示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状况。按照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国家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程度,一般可区分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
市场经济地位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
反倾销案发起国如果认定被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市场经济”国家,那么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就必须根据该产品在生产国的实际成本和价格来计算其正常价格;如果认定被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将引用与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即替代国)的成本数据来计算所谓的正常价值,并进而确定倾销幅度,而不使用出口国的原始数据。
市场经济地位不被承认的严重影响
从1995年开始中国就已成为遭遇反倾销的“世界冠军”,这和中国被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有很大关系。过去20多年来,我国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包括美国、欧盟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至今仍没有正式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7起反倾销案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产品,中国一直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的最大受害者。美国一直频繁地对中国挥舞反倾销大棒。
中国加入WTO的议定书第十五条将中国有条件地定义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且长达15年。非市场经济地位给中国带来三大负面影响:
其一,导致我国的出口企业在对外反倾销应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并成为我国企业败诉的主要原因。由于不把中国视作市场经济国家,无法计算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于是其他WTO成员采用第三国替代的方法。20世纪90年代,欧盟对中国的彩电反倾销,就是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计算成本。当时,新加坡劳动力成本高出中国20多倍,中国的产品自然被计算成倾销。
其二,中国企业难以胜诉,客观上又进一步刺激某些WTO成员对我国的产品提起更多的反倾销申诉,同时打击了我国企业应诉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在中国方面的持续交涉和抗议下,相关国家对中国做出一些让步,但总体效果仍然不理想。
其三,非市场经济地位否认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成果和现状,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得到承认的重要意义
中美是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如美国不承认市场经济,认为中国仍是政府主导下的计划经济,不能平等进行贸易。直接影响中国出口贸易。
如果中国被给予市场经济地位,其他国家在对中国的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就必须从中国产品在国内的实际成本和价格出发来计算其正常价格,而不是采用与中国经济毫不相关的第三国(替代国)的市场价格来计算。美国和欧盟等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利剑”,就会失去昔日的强大杀伤力。
被认定市场经济国家并不就能解决贸易保护主义,日本被定位为市场经济国家,遭遇的反倾销也很多。但是,解决市场经济地位是包围圈的突破口,能大大减轻中国在贸易方面遭到的压力。
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是对中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承认,也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可,对于改善中国的外贸环境,保证中国正常的外贸出口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美国为何迟迟不愿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目前已经有79个国家和地区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中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少数发达国家。事实上,中国的市场化程度在逐渐提高。有专家分析,与俄罗斯相比,中国改革进行得较慢,但是目前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要远远高于俄罗斯。
欧盟于2002年5月将俄罗斯视为反倾销法意义上的完全市场经济国家。此后,美国于2002年6月也宣布承认俄罗斯市场经济地位。2003年俄罗斯加入WTO。中国和俄罗斯受到的区别对待,清楚表明市场经济地位更多地成为一个政治问题。
美国一直采取拖延态度,不愿立即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主要是以此作为贸易保护的利器,为美国采取进一步的贸易保护措施留有余地。美欧不愿意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担心中国的国企和政府公共部门会对外国民间企业构成强烈的竞争。为此,美欧希望遏制中国的增长速度,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特别是削弱政府主导的竞争力,例如,当年强烈要求中国国有银行改制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而从意识形态方面讲,欧美希望中国改变颜色,在走欧美市场经济模式的基础上发展民主。
如果美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会为其他西方发达国家起一个带头作用,但美国目前很可能会继续保留手中的这一砝码。有中美经贸问题专家指出,美国手里捏着的这一砝码正在贬值,含金量越来越低,因为根据WTO的规定,到日,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将自动得到承认。
(编辑:林琳)
(来源:南方网)
(本文来源:南方网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0869条
评论10656条
评论10151条
评论7134条
评论6714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市场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