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国公司司的定义

1.跨国公司的定义、特征与跨国经营的演变;第一节跨国公司的定义;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统计,2003年,跨国公司的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在2003年,世界上前100家最大的非金融跨国公;尽管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另外,跨国公司的经济学研究在层次上有宏观与微观之;联合国在1973年曾经给跨国公司下过这样一个定义;“
1. 跨国公司的定义、特征与跨国经营的演变
跨国公司的定义
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世界投资报告》的资料显示,在过去30年中,跨国经营企业的数量呈级数增长,规模越来越大。以15个发达国家为例,跨国公司的数量从20世纪60年代末的大约7000家增至90年代末的63000家左右。目前全世界的63000家跨国公司在全世界拥有超过800000家的子公司。这些母公司构成了一个几乎包括所有国家和所有行业的多样化的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在全球经济中,500家跨国公司几乎获得了对世界经济的绝对的统治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来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的企业越来越多地加入国际生产的行列,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正在迅速成长,它们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和重要的支撑力量。
据统计,2003年,跨国公司的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40%,占国际贸易额的60%,占国际技术贸易额的60%-700%,,占全球科研和开发的80%,占外国直接投资的90%以上,而且,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外国直接投资每年都在2800亿-4300亿美元左右。
在2003年,世界上前100家最大的非金融跨国公司拥有20000亿美元以上的外国资产,其子公司的雇员达到了600多万人,这些跨国公司集生产、贸易、金融和技术开发于一身,通过全球性经营战略,推动资源的全球性配置,其生产、销售、投资等活动构成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尽管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是关于跨国公司的理论研究并不是很完善,而且其定义也非常不统一。现在,联合国和一些重要的国际研究报告(例如《世界投资报告》)与中外文献,在使用跨国公司这个概念时,比较习惯于使用‘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or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TNCs或MNC。),因此这个称谓已经越来越被普遍接受。当然,一些学者常常使用“Enterpries”
(企业)这个概念,这样跨国公司的简称便更改为“TNEs或MNE。”。由于跨国公司一词习用已久,流传也广,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本书仍沿用跨国公司的概念(英文为TNCs或者MNCs),它们没有什么特指,在本书中只是一个泛称。
另外,跨国公司的经济学研究在层次上有宏观与微观之分。①宏观分析集中在国家与产业层次上,微观分析则以企业为基础,探讨个别公司在海外竺譬尊簪丢,包括生产、投资、管理、销售等。在研究视角方面,本书把跨孽釜司笆耄圭要的分析单元,研究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定位、交易方式与管理行为等。’此同时,我们还希望通过研究,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实施提供一些参考框架。
联合国在1973年曾经给跨国公司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即:
“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控制资产、工厂、矿山、销售基地等类1984年,联合国在《跨国公司行为守则草案》中,给跨国公司下了一个新
的定义,虽然它至今尚未由联合国大会通过,并非正式文件,但影响哿大:。竖毫 则起草始于1977年,其间数易其稿,最后一稿的文本是1986年印砭紫。等謇蚤
磊分吸收了其他国际机构如前述的经合组织、欧盟等有关文件中的说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综合、补充和完善:
“跨国公司是指由在两个或多个国家的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论此等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得以具有吻合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该企业中的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行有效的影响,特别是
与别的实体共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具体说,一个跨国公司的基本条件是:
1.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
2.在一个统一的决策体系下,拥有共同战略和配套政策。
3.它的各个经济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相互联系,'-E的一个或多个经济实体能够对其他实体施加有效的影响。特别是各个经济实体之间能够共享知识、资源、信息,并且需要共同承担责任和风险。
从本质上说,联合国1973年和1984年关于跨国公司的定义,主要反映了企
业战略(strategy)和组织一体化(organizational。integration)对跨国公司的重要性,因此,对各个国别市场运营系统实施统一战略和组织一体化管理是跨国公司一个显著特征。跨国公司与国内公司的真正区别在于,它建立一个内部组织来经营各种跨国界的业务,而且实行内部化交易,而不是通过公开市场完成上述这些交易。
跨国公司的定义标准
我们定义跨国公司或者定义一个企业的跨国经营,通常需要考虑下列标准:
(一)结构标准(structural criteria)
我们常常把“地区分布”、“在国外拥有生产或服务设施”和“所有权”等结构性要素作为划分跨国经营与国内(单一)经营的重要尺度。
1.地区分布(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哈佛大学的“美国多国公司研究项目”(Harvard Project On Ametican MNEs)认为,必须在6个国家以上设有子公司或附属企业才算是真正的跨国公司。这个研究项目的主持人弗农(J~aymond Vetlaon)教授认为,在各国经济以至世界的经济发展中,主权国家无所作为,跨国公司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他把自己的著作命名为《国家主权无能为力》(.Sovere趣Ttty m Bay)。在书中,他这样写道:“这些企业(指跨国公司)通常有相当广泛的地区分布,一个母公司仅仅和本国基地以外的一个或两个国家有股权关系,(我们)就不将它列入多国企业的名单之内”①。
2.国外生产或服务设施(Foreign operations facilities)
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并不要求跨国公司的机构必须分布在6个国家以上,而是更强调必须在2个或2个以上国家拥有生产或服务设施。跨国公司强调的是生产设施的综合,而不仅仅是市场的组合。跨国公司往往依赖于专业化生产,使用一个地方的廉价劳动力、另一个地方的廉价材料、第三个地方的市场和第四个地方的资金来源。②他们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充分利用世界各地的技术、资源、劳动力和市场优势,以全球化发展的战略眼光,将公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建立在全球基础上,利用国际分工和资源的全球性配置,建立起庞大的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使经济全球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拓展和加强。
这就是说,仅仅同很多国家有进出口贸易,而并不在这些国家拥有生产或服务设施,就只能算是贸易公司。如果拥有生产或服务设施,而不参与经营管理,那只是单纯的国际控股公司。
3.所有权(ownership)从西方文献中可以看出,采取“所有权”衡量尺度时,实际上有两个不同的含义,一个是指资产的所有权形式,另一个是指企业母国所在地属于哪个或哪些国家,即企业拥有者和高层主管的国籍。1998年《世界投资报告》称,世界上最大的100家非金融业跨国公司几乎都设在发达国家,这主要是出于对企业母国所在地的考虑。
关于企业的国籍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美国学者梅森劳基(J.M。i。。nm。g。)认为跨国或多国公司的股权应是多国公民所有,管理权也应是多国性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金德伯格(Charles P.Kindleberger)则认为,跨国或多国公司的特征是“无国籍性”,即“并不忠于哪一个国家,也没有一个国家使它感到特别亲近”。以联合利华(unilever)公司和英荷皇家壳
牌石油公司(Anglo.Dutch R0valShell)为例,实际上这两个公司都是在两个国家注册登记的“双重国籍公司”。
1885年莱佛兄弟公司(Lever Brother Co.)在英国利物浦注册时只有英国国籍,该公司以椰子油制肥皂,在太平洋所罗门群岛和西非等地大规模营造椰林,保证r廉价的原料来源,击败了以动物油为原料的制皂企业。1929年与荷兰Margarine Unie公司合并,成立联合利华公司,总部分设伦敦和鹿特丹(荷兰)两地,故注册时即具有英荷双重国籍。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是1907年将分布在欧洲、荷属东印度(即今印度尼西亚)、罗马尼亚和俄国南部等地的油井和炼油厂合_J手而建立的,荷兰股份占60%,英国股份占40%,在两国同时注册,具有双重国籍,.
(二)跨国度(transnationality)
普遍的观点认为,跨国公司需要有一定的跨国经营程度。企业跨国程度是由跨国指数决定的,跨国指数是三个比率的平均数,即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额/总销售额、国外雇员/雇员总数。世界上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④(transnationality index)由1990年的51%上升到1997年的55%,1998年又下降为54%(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将跨国公用事业公司和电信公司统计进来,而这些公司的跨国指数平均仅有37%)。
1.2跨国经营
理论上,跨国经营是一个非常宽泛而抽象的概念,是指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由国内企业发展为跨国公司的过程。它包括两种地理导向:即内向型和外向型视角,内向跨国经营是其外向跨国经营的基础和条件。
内向跨国经营是指以母国为基础,采取进口、作为许可证交易的受约人、在母国与外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成立国外企业全资的子公司(或被国外企业并购)等方式参与国际竞争;外向是指以东道国为导向,通过出口、向外国公一J发放许可证、在国外与外国企业建立合资企业或建立与收购外国企业等方式参与全球竞争。中国的理解是“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呢?1993年,芬兰学者威尔什(Lawrence s‘w。1。h)和罗斯坦瑞尼(Reijo K.Luostatinen)在《国际化中的内外向联系》一文中指出:内向跨国经营过程会影响其外向跨国经营的发展,内向跨国经营的效果将决定其外向跨国经营的成功。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鲁桐通过对中国企、lk跨国经营发展过程的研究认为,在中IR-k~跨国经营的发展过程中,内向是其外向的必要基础和条件:(1)技术、设备进口及合资企业的建立是企业跨国经营的前期准备;(2)内向跨国经营的方式、速度、规模影响外向跨国经营的方式和发展速度;(3)内向的经验积累直接影响企业外向跨国经营的成功率;(4)企业内向跨国经营对外向跨国经营的联系和影响并不限于企业跨国经营的初期阶段,而是贯穿于企业跨国经营的全过程;(5)企业的外向跨国经营也会在一定程度卜I影响其内向跨国经营的深度和广度。
跨国公司的发展历史
经营的起源(年)
特许公司,这些公司由英国王室赐予特权,在英国海外的殖民地贸易中享有独占的权力。这些特许贸易公司发展到后来,其触角已经延伸到英国海外殖民地以外的地区。在英国历史上的特许贸易公司中,规模最大、最为有名、与后来的跨国公司最有联系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成立初始就取得与印度和中国贸易的独占权,起初主要经营贸易和航运业,后来发展到银行金融业的经营,触及范围十分广泛。曾经在大约250年的时间内,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公司,在印度和中国的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英国东印度公司受英国王室的特许,不仅从事商业贸易,还得到在印度领土上的管理权、收税权以及民政机关的人事任命权;不仅享有贸易独占权,还有权代表政府订立通商条约和和约,有权筹建军队、建立堡垒和行使司法权,甚至代表政府对外宣战。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入印度从事商业贸易,实际上是以军队和武器开道的。在印度,它首先占据了马德拉斯,随后又夺取了孟买和加尔各答,并迫使莫卧儿大帝承认它在孟加拉的贸易特权。经过1756年至1763年的七年战争,“使东印度公司由一个商业强权变成了一个军事的和拥有领土的强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第168页)。东印度公司董事长查尔德也曾说过:“东印度公司本身就是一个主权国家。它对莫卧儿帝国(IⅥ,Ⅻz E,,fl兜m)宣战,它有一支舰队,一支军队,以及设防的殖民区,可以铸造货币,制定法律。商人可以照他们自己的方式治理印度,而且这种方式长期以来就是一个充满生气的方式,??这种由商人治理印度的情况一直维持到维多利亚女王统治英国始告结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诸多特权到了19世纪初被相继取消,主要是由于当时英国新兴工业资本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858年,该公司被撤销,它对英国在印度领土的管理权也保留到此时为止。
2.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起源与发展
当时在印度和东南亚,名称叫东印度公司的不只英国一家,除英国外,还有葡萄牙、荷兰、丹麦、法国的东印度公司,但以英国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为最大。
荷兰原是欧洲尼德兰北部的几个省份,在16世纪时尚处于西班牙的统治之下。从16世纪60一年代开始,尼德兰北部发生了独立革命,1579年,北部七省联合,1581年正式成立联省共和国,也就是荷兰。由于地理的大发现,荷兰这一地区是处于世界新航线的重要位置,荷兰的商业、航运和对外贸易也迅速地发展起来,荷兰的商人专门组织了规模巨大的“商业公司”。这些公司一般都由政府给予特权,它们不但可以在殖民地经商、开矿、征税和发行货币,甚至还拥有军队,能够代表国家签订条约,宣布战争和媾和,以及制订和颁布条例法规、开庭审判等等。
在荷兰建立的商业公司中,最著名的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当时的创业资本为650万盾,实行股份制度,由荷兰经营东印度贸易的几家大公司合并而成。该公司虽名为商业公司,但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享有特权。它在东印度群岛和好望角一带拥有十分强大的势力,并曾用军事手段侵占爪哇、马鲁古群岛(Mc,z“cmslslan丞)和中国的台湾,与印度、暹罗和日本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该公司在经营上几乎完全垄断了东方的香料,并且还在东南亚一带拥有许多规模巨大的种植园,在当地进行生产,然后把大量的东方香料和种植园中的产品运到欧洲销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经营利润是相当高的,在每年都要支付庞大的军事行政费用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带给一般股东至少20%的红利,有的年份就更高,如1606年为75%,1610年为162%。在1602年至r782年间,公司共付出股息2 32亿盾,相当于原股本的36倍。此外,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尼
西亚还有大量的土地,据该公司史料记载,1637年,公司在印尼的土地多达47万英亩,是仅次于当时印尼王室的最大地主。17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达到全盛时期,与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并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外公司。
17世纪的荷兰,除了有东印度公司外,还有西印度公司。荷兰西印度公司成立于1621年,主要从事与非洲西海岸和美洲东海岸以及太平洋各岛屿的商业贸易活动,并享有经营上的垄断特权。当时的欧洲称亚洲的印度为东印度,称西半球的太平洋岛屿为西印度群岛,因此就有了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之分。由于后来葡萄牙和英国的势力在美洲渐长,荷兰逐渐丧失在美洲的地盘,荷兰的西印度公司在美洲的经营范围最后也缩小至西印度群岛,并于1790年最终结束。
荷兰在欧洲并不算一个很大的国家,面积仅4万平方公里,现在的人口也仅1500多万,但今天的荷兰在世界上的国际投资中占有重要地位,荷兰也有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从历史的眼这个国家几百年前的海外商业公司的鼎盛有着某种内在的必然联系。
3.早期跨国公司的历史烙印
英国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可以看作是比较典型的最早期的跨国公司,或换句话讲,跨国公司的最初辨I源就出自英国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因为作为一个企业,它的主要经营地理范围是英国和荷兰以外的地区。那时除了东印度公司以外,还有其他一些类似的公司,都是在英国或欧洲以外的地区从事商业活动,如英国的皇家非洲公司、哈德逊湾公司等。
东印度公司距今虽己近400年,撤销至今也有近一个半世纪,但它对后来的跨国公司(包括今天的跨国公司)都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在19世纪和20世纪美国的和欧洲的成批大型跨国公司身上,都可以找到它的一些影子。英国东印度公司曾经在印度拥有领土管辖权、司法权,并拥有军队,19世纪和20世纪的许多欧美跨国公司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也曾拥有商业以外的权力,并直接影响东道国的政权和社会制度。尤其是在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巨型跨国公司往往可以操纵某些国家的政权,推出自己的代言人组织政府。所以,直到现在,在不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主义的政府对跨国公司始终心有余悸而抱有戒心,即使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渴望外资,但也不敢让跨国公司轻易进入。
在跨国公司的历史起源问题上,还有一点值得提到的是,当∞m加w(公司)这个词刚刚出现时,就几乎是被最早期的跨国公司所使用的,这说明跨国公司的历史相当久远。而且,历史上以公司形式出现的商业企业,所从事的贸易活动往往都是以海外贸易为主的。当然,几百年前的∞m抛w(公司)己被今天跨国公司所使用的∞r自0mfi㈣(公司)所取代,这种公司形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己相当成熟和复杂。
1.3跨国公司的近代发展
1.19世纪跨国公司的正式出现与发展
英国的或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发展了几百年,它们是跨国公司的萌芽形式,是当今跨国公司的历史渊源,但它们自成立起直至撤销,并未成为真正的跨国公司,因为这些公司主要是凭借封建王室赐予的特权,在特定的国家或区域从事以贸易为主的商业活动,没有直接从事生产和投资,也没有伴随大量的资本输出。真正的跨国公司的出现是在19世纪,是在欧洲和北美洲继商品输出后又有资本输出的时期里,这一时期距今约10一0一多年的时间。
比较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家跨国公司的出现是在1868年――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Sin艘r,又译作辛加)在苏格兰格兰斯哥设立工厂,开始在当地进行生产。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是由美国发明家伊萨卡?辛加和E?克拉克于1863年创建,专门生产家用缝纫机,产品适应市场需要,并很快销售到美国以外的欧洲市场。为了占领更多的国际市场,同时为了防止欧洲的一些厂商仿造,胜家公司1868年在英国的苏格兰设立了第一个美国以外的工厂,并于1880年在英国伦敦设立专门负责欧洲和亚洲销售业务的分公司,开始首创“当地生产,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中学教育、跨国公司定义71等内容。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A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A卷 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10 分) 1、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  第一章 本章学习目标: 1、掌握跨国公司的定义与划分标准 2、掌握跨国公司的特征 3、了解跨国公司形成与发展的历史 第一节 跨国公司概述 跨国公司的含义与特征 ...  第二节一、跨国公司的涵义 跨国公司概述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是一种在多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并设立分支机 构或子公司,从事全球性生产、销售或其他...  跨国公司简介_企业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跨国公司经营理论与实务》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计划中,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  1、 跨国公司:是一种在多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 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 从事全球性生产、 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企业组织 2、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 指跨国...  公司及跨国公司 在中文里我们一般将corporation翻译为“公司”。从一般概念来讲,公司是 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指即依照法律规定,由股东出资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 ...  跨国公司时间: 作者:qq 名词解释: 1.价值链:指企业为了满足长期的市场目标以及整个链条的共同利益进行的战略协作 2 跨国公司:是在一定程度上...  名词解释 1、跨国度: 2、所有权优势: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大于外国企业的在所有权方面优势。 3、国外经营劣势:能够引起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竞争劣势的成本,即相对于...  跨国公司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化金融组织,特别是在近五六十年发展迅速, 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进入我过的跨国公司逐渐增加,对我...跨国公司答案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4页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1分),并且改企业拥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企业的实体之间分享资源、信息并分担责任(1分)。
2、买方垄断价格:指低于商品的国际价值的价格(1分),跨国公司从发展中国家采购的初级产品的价格,就是买方垄断价格(1分)。
3、 跨国战略联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的合作关系(1分),这种关系是一种外部合伙关系(1分)。
4、 国外直接投资:是指外国投资者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在国外创办一个永久性企业的投资行为(1分),其典型形式是新建公司或兼并收购其他现有公司(1分)。
5、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是指一家跨国公司内部的产品、原材料、技术与服务在国际间流动(1分),这主要表现为跨国公司的母子公司和子子公司之间在产品、技术、服务方面的交易活动(1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跨国公司”在英语中的表述是什么?
A、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B、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s
Enterprises
D、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2、跨国公司的法律形式有哪四类?
A、总公司、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公司B、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公司
C、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避税地公司D、总公司、子公司、分公司、避税地公司
3、跨国公司的收购通常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吸收兼并,另一种是
A、创新合并
B、换股收购
C、公开收购
D、杠杆收购
4、跨国公司产品策略根据国内/国外开发、国内/国外生产和国内/国外市场来划分,一共有多少个产品策略的基本形态?
A.4个B、6个C、8个D、9个
5、世界上最大的软饮料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在公司截止到20世纪60年代,采用的是什么样的营销策略?
A、无差异营销策略B、差异性营销策略
C、专业化营销策略D、集中性营销策略
6、下列关于国外证券投资特征的命题中错误的是
A、证券收益可分为固定收益和变动收益B、证券的风险性和收益性成反比
C、证券市场越成熟,证券的流通性越强D、证券的价格可分为市场价格和票面价格
7、跨国公司为了加强某地的投资,而往往必须放弃另外其他地区投资的撤资策略是
A、主动撤资
B、进攻性撤资
C、有计划地撤资
D、被动撤资
8、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中,我们通常说到的“绿地投资”(Green Field)指的是
A、吸收兼并
B、创新合并
C、公开收购
D、新建工厂
9、根据转移定价理论,在“三地模型”中,税率均高的两个国家为了逃避所得税,需引进一个特殊的公司,这个公司是
第1页/共4页
寻找更多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钻石会员自营订单满49元(含)免运费
其他会员自营订单满5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326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1所属分类:&&&
本商品暂无详情。订阅最新的管理资讯
热点搜索:
//跨国公司的概念
与跨国公司的概念相关文章
关注跨国公司的概念领域的实践和动态。在这里,您既可体验鲜活而精彩的跨国公司的概念案例,聆听专家对跨国公司的概念难点问题的解答,又可掌握实用工具,并紧扣前沿,与广大经理人和精英切磋跨国公司的概念之道。
&1...到第页
在首轮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HR仍处在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阶段,很可能被取代。跨国公司成功案例3个
跨国公司成功案例3个
学习啦【成功案例】 编辑:小兰
  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跨国公司案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跨国公司1:保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企业走向跨国经营的道路。海外企业走进中国市场,更多的中国企业也走向了国际市场。同在本国经营相比,企业开展跨国经营面临着更加复杂的营商环境,包括经济环境、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环境等。如何适应一个与母国有着极大差异的市场和管理环境,对于跨国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实施本土化战略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关键。
  本土化策略,即企业力图融入目标市场、努力成为目标市场中的一员所采取的策略,要求企业不是把自己当成外来的市场入侵者,而是当作目标市场中固有的一员融入当地文化,强调企业以适应环境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本土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将生产、营销、管理、人事等全方位融入东道国经济中的过程,一般为通过全面的调查、了解本土的实际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情况而进行的一系列融入性调整。
  化策略能否顺利实施,关系到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经营的成败。本文通过比较两家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经营的具体案例来阐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能较好地展开本土化经营提供经验。
  成功本土化之宝洁经验
  与其他西方跨国公司相比,宝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较早,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在中国市场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调研工作,1988年正式成立广州宝洁有限公司,后来又陆续在其他城市成立若干公司。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取得巨大的成功,在品牌数量和市场占有率方面都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成功一方面与其全球市场优势地位有关,另一方面更得益于在华实施的本土化策略。
  跨国公司成功案例2:韩国薇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跨国公司正在超越国界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在跨国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跨国公司与母国基地的关系越来越趋向于梳离,从人员配置、技术输出、科技研发、材料供应等都在不断的脱离母国基地,以期从投资国获得支持,减少成本,也让跨国公司在投资国逐渐独立成长起来,分区承担营运目标和风险。但即使是在互联网成熟发展的今天,跨国公司要真正成熟的发展到这一步,仍然要经过漫长的实验期。
  韩国薇薇时尚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却给了众多在华跨国企业学习的典范,从2007年进入中国广州到2009年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其已经实现了人员配置、科技研发、材料供应、市场模式的本土运作,并和本土文化形成了有效的融合,顺利开拓出以期的市场。
  对于一个经营女性时尚主题的跨国公司,其更多的是在文化的融合方面打开局面,进而在科技研发和人员配置方面做相关的调整,最后实现打开市场的目标。韩国薇薇时尚集团以经营白领女性服装品牌和多元化妆品品牌为主,涉及女性时尚领域的众多细节,所以,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教育中国女性市场,达到认同其时尚观念,以及根据中国本土的时尚观念做最有效的更新才是成功的基础。
  在地域选择上,韩国薇薇时尚集团有限公司选择了中国的时尚和对外中心城市&&广州,这里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及科技研发团队,有充足的材料供应,当然,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时尚文化标签将为薇薇时尚事业打开有利的突破口。以广州为中心,把薇薇时尚的浪潮逐渐的扩展到周围城市乃至整个中国,并逐步探索出适合于中国市场消费的市场模式,这些都成为了韩国薇薇时尚集团有限公司长足发展的制胜点。
  在人员配置上,韩国薇薇时尚集团利用互联网的便利,从母国资源带动投资东道国资源,到逐步摆脱母国资源的引导,最有效的利用广州的人力资源便利,达到在华公司独立发展的目的。
  在科技研发上,采取与人员配置相同的模式,并不断探索韩国时尚风潮与中国时尚理念的融合,从白领女性服装品牌MS薇薇到天然植物化妆品品牌FREEDAY skin,在运作中国本土市场时都做了与韩国有区别的调整。以FREEDAY skin为例,针对中国女性护肤习惯和要求,对产品系列和结构做了针对性的调整,在产品包装设计上也贴合中国女性的审美需求。同时,韩国薇薇时尚集团公司以期从FREEDAY skin的市场反馈上调整其他化妆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开拓,以全面打开中国市场。
  2009年,是全球金融风暴影响最深的一年,但是韩国薇薇时尚集团有限公司将根据08年第三季度规划的战略性调整,将金融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并继续迈开发展的步伐。
  跨国公司成功案例3:可口可乐
  中国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饮料消费市场,可口可乐公司前总裁郭思达曾说过:&如果能使中国像澳大利亚一样,每人每年消费217瓶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在中国每年的消费量将达100亿标箱,相当于又有一个同等规模的可口可乐公司&。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可口可乐在对世界饮料市场扩张的同时,更把对中国饮料市场占领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在开拓中国市场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目前,可口可乐系统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有:可口可乐、健怡可口可乐、雪碧、芬达系列和中国品牌茶饮料、矿物质水以及&醒目&果汁果味饮料等。 到2001年底,可口可乐系统在中国的投资已超过11亿美元,建成24个可口可乐产品灌装厂,一个可口可乐浓缩液厂,l个&中国品牌饮料主剂厂,1个非碳酸饮料灌装厂,并投资改造了2个国产品牌饮料灌装厂。2001年饮料产量265万吨,占中国饮料市场的16%,占碳酸饮料市场的40%。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饮料市场结构已发生变化,碳酸饮料的增幅已明显趋缓,年增长率不到10%,而瓶装水、茶饮料等非碳酸饮料迅速增长。1995年瓶装水产量166万吨,到2001年已达到678万吨,超过碳酸饮料成为第一大饮品。茶饮料发展速度也很快,1997年产量仅40万吨左右,1998年80万吨,万吨,
  为了履行&本土化思考,本土化行动&的战略,加快实施非碳酸饮料市场的系列拓展计划,2002年可口可乐公司以1.935亿元的代价,收购了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家为可口可乐生产非碳酸饮料的工厂一东莞太古饮料有限公司。并说服了太古饮料公司、嘉里饮料公司、中粮饮料公司及相关的中方股东,组成联合投资公司,整合所有分散在各厂的非碳酸饮料灌装设备资源。按照各厂的订货要求,集中采购原材料,统一组织生产,并由现有渠道进行分销。
  卓越的品牌管理是可口可乐成功关键所在。可口可乐主要品牌不但具有明确的定位,而且能够长期保持稳定性,不轻易改变。同时对品牌的塑造和维护是非常重视,不遗余地,并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阶段因地、因时制宜地来管理品牌。百年精心打造的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如今成为企业最为宝贵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取之不尽的财富源泉。
  价廉物美是竞争取胜的重要法宝,这是放之四海的基本规律,也是大家熟知的道理,但可口可乐将之发挥地淋漓尽致。她十分重视产品的品质管理和质量保证,产品最关键的部分&&配方是全球统一配制的,质量严格控制,口味绝对保证,产品高度标准化。此外。由于制作简单,材料普通易得,适宜大规模生产,每瓶饮料成本很低,所以能够低价销售,不但让消费者&买的起&,而且能够&物超所值&。
  从鲜艳夺目的包装,形态优美的造型,到夺人眼球的广告,从争取民意、政府满意,厂晒大学司咕掌位论文 可口可乐中目营梢策略研究到遍布每个角落营销网络,可以看到可口可乐的营销工作无疑是优秀的,令人佩服的。虽然早已成为世界第一饮料品牌,但仍不时大手笔的制作广告宣传,据悉每年的广告费要保持6亿美元以上。在创建和维护分销渠道也是尽心尽力,不但非常重视与装瓶商和分销商的关系,在努力帮助他们成长的同时创造自我发展机会,而且重视终端消费者,通过渠道深耕,来实现&以小取大&的分销战略布局。
  而我国历来就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重生产轻销售,认为只要产品好,&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宁愿在家等待不愿主动出击,误认为做广告是浪费钱,包装鲜艳形象美观那是花俏,不务正业。结果在不知不觉中,在夜郎自大中,被市场无情淘汰。可见,在顾客主导的现代市场里,一定的营销策略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
看过&跨国公司成功案例&的人还看了:
本文已影响 人
[跨国公司成功案例3个]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2223人看了觉得好
5407人看了觉得好
899人看了觉得好
【成功案例】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跨国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