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信用证证广泛使用的原因 求一篇1500字的论文

信用证广泛使用的原因 求一篇1500字的论文_百度知道
信用证广泛使用的原因 求一篇1500字的论文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种问题没人会帮你的,自己搜集资料整理写下吧,不能活的那么懒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信用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求一篇化学论文!1500字到3000字_百度作业帮
求一篇化学论文!1500字到3000字
求一篇化学论文!1500字到3000字
这篇还好你酌情看看咯当今,化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在20世纪发现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的种类是2285万多种,是此之前发现的所有化合物总数的41倍强.但“化学家太谦虚”,20世纪化学取得的辉煌成就,并未获得社会应有的认可.1 化学所面临的挑战1.1 化学的形象正在被与其交叉的学科的巨大成功所埋没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化学与生命、材料等八大朝阳科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产生了许多重要的交叉学科,但化学作为中心学科的形象反而被其交叉学科的巨大成就所埋没.化学这门重要的中心科学(central science)反而被社会看作是伴娘科学(bridesmaid science)而不受重视.1.2 化学正被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问题所困扰
化学的发展在不断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在客观上使环境污染成为可能,但是起决定性的是人的因素,最终要靠人们的认识不断提升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些著名的环境事件多数与化学有关,诸如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酸雨和水体富营养化等;另一方面把所有的环境问题都归结为化学的原因,显然是不公平的,比如森林锐减、沙尘暴和煤的燃烧等.这当然与化学没有树立好自己的品牌有关系,在最早的化学工艺流程里面,根本没有把废气和废渣的处理纳入考虑范围,因此很多化学工艺都是会带来环境污染的.现在,有些人把化学和化工当成了污染源.人们开始厌恶化学,进而对化学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恐惧心理,结果造成凡是有“人工添加剂”的食品都不受欢迎,有些化妆品厂家也反复强调本产品不含有任何“化学物质”.事实上,这些是对化学的偏见,监测、分析和治理环境的却恰恰是化学家.2 绿色化学是应对挑战的必然
科学不但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还要保护世界.化学也如此,为了应对化学所面临的挑战,提倡绿色化学是刻不容缓.2.1 绿色化学的概念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和零污染,是一门从源头阻止污染的化学.绿色化学不同于环境保护,绿色化学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而是主动的防止化学污染,从而在根本上切断污染源,所以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环境友好化学.2.2绿色化学的产生及其背景当今,可持续发展观是世人普遍认同的发展观.它强调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永续发展.绿色化学正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在1984年,美国环保局(EPA)提出“废物最小化”,这是绿色化学的最初思想.1989年,美国环保局又提出了“污染预防”的概念. 1990年,美联邦政府通过了“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将污染的防止确立为国策,该法案条文中第一次出现了“绿色化学”一词.1992年,美国环保局又发布了“污染预防战略”.1995年,美国政府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1999年英国皇家化学会创办了第一份国际性《绿色化学》杂志,标志着绿色化学的正式产生.我国也紧跟世界化学发展的前沿,在1995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确定了《绿色化学与技术》的院士咨询课题. 2.3 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原子经济性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这一概念最早是1991年美国Stanford大学的著名有机化学家Trost(为此他曾获得了1998年度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的学术奖)提出的,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成了产物.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或废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他用原子利用率衡量反应的原子经济性,认为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的反应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料,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物的排放.原子利用率的表达式是: 原子利用率= (预期产物的式量/反应物质的式量之和)×100% 如无公害氧化剂过氧化氢的制备可采用乙基蒽醌法,即由氢和氧在2-乙基蒽醌和Pd为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合成,2-乙基蒽醌复出并可循环使用.此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体现了原子经济性,减少废物的生成和排放,是典型的零排放例子.2.4 绿色化学的12项原则和5R原则为了简述了绿色化学的主要观点,P.T.Anastas和J.C.Waner曾提出绿色化学的12项原则,这12项原则对我们今后从事绿色化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Ⅰ.防止——防止产生废弃物要比产生后再去处理和净化好得多. Ⅱ.讲原子经济——应该设计这样的合成程序,使反应过程中所用的物料能最大限度地进到终极产物中. Ⅲ.较少有危害性的合成反应出现——无论如何要使用可以行得通的方法,使得设计合成程序只选用或产出对人体或环境毒性很小最好无毒的物质. Ⅳ.设计要使所生成的化学产品是安全的——设计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不仅具有所需的性能,还应具有最小的毒性. Ⅴ.溶剂和辅料是较安全的——尽量不同辅料(如溶剂或析出剂)当不得已使用时,尽可能应是无害的. Ⅵ.设计中能量的使用要讲效率——尽可能降低化学过程所需能量,还应考虑对环境和经济的效益.合成程序尽可能在大气环境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 Ⅶ.用可以回收的原料——只要技术上、经济上是可行的,原料应能回收而不是使之变坏.Ⅷ.尽量减少派生物——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多余的衍生反应(用于保护基团或取消保护和短暂改变物理、化学过程),因为进行这些步骤需添加一些反应物同时也会产生废弃物. Ⅸ.催化作用——催化剂(尽可能是具选择性的)比符合化学计量数的反应物更占优势. Ⅹ.要设计降解——按设计生产的生成物,当其有效作用完成后,可以分解为无害的降解产物,在环境中不继续存在. Ⅺ.防止污染进程能进行实时分析——需要不断发展分析方法,在实时分析、进程中监测,特别是对形成危害物质的控制上. Ⅻ.特别是从化学反应的安全上防止事故发生——在化学过程中,反应物(包括其特定形态)的选择应着眼于使包括释放、爆炸、着火等化学事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为了更明确的表述绿色化学在资源使用上的要求,人们又提出了5R理论:Ⅰ.减量——Reduction
减量是从省资源少污染角度提出的.减少用量、在保护产量的情况下如何减少用量,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转化率、减少损失率.②减少“三废”排放量.主要是减少废气、废水及废弃物(副产物)排放量,必须排放标准以下.Ⅱ.重复使用——Reuse
重复使用这是降低成本和减废的需要.诸如化学工业过程中的催化剂、载体等,从一开始就应考虑有重复使用的设计.Ⅲ.回收——Recycling
回收主要包括:回收未反应的原料、副产物、助溶剂、催化剂、稳定剂等非反应试剂. Ⅵ.再生——Regeneration
再生是变废为宝,节省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它要求化工产品生产在工艺设计中应考虑到有关原材料的再生利用. Ⅴ.拒用——Rejection
拒绝使用是杜绝污染的最根本办法,它是指对一些无法替代,又无法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的毒副作用、污染作用明显的原料,拒绝在化学过程中使用.3 绿色化学的发展前景3.1反应原料的绿色化
即反应原料符合5R原则.3.2原子经济性反应
在基本有机原料的生产中,已有一些原子经济性反应的典范,如丙烯氢甲酰化制丁醛、甲醇羰化制醋酸和从丁二烯和氢氰酸合成己二腈等.3.3高效合成法
不涉及分离高效的的多步合成无疑是洁净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3.4.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定向合成
如不对称合成.3.5.环境友好催化剂
例如在正己烷的裂解反应中,固体酸SiO2-AlCl3比普通AlCl3具有更好的选择性,更小的腐蚀性.3.6.物理方法促进化学反应
如微波引发和促进Diels Alder反应、Claisen重排、缩合等许多重要的有机反应.3.7.酶促有机化学反应 酶促有机化学反应有高效性、选择性、反应条件温和和自身对环境友好等特点.3.8溶剂
化学污染不仅来源于原料和产品,而且与反应介质、分离和配方中使用的溶剂有关,有毒挥发性溶剂替代品的研究是绿色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如超临界流体、水相有机合成和室温熔盐溶剂等.3.9.计算机辅助绿色化学设计和模拟
在化学化工领域,计算机已广泛用于构效分析、结构解析、反应性预测、故障诊断及控制等许多方面.无疑,计算机在寻找符合绿色化学原则的最佳反应路线、化工过程最优化、产品设计等方面推动了绿色化学的更快发展.3.10环境友好产品
如可降解塑料、环境友好农药、绿色燃料、绿色涂料和CFCs替代物等.绿色化学为化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21世纪化学必将大有可为.求一篇关于大气污染的论文,需要有论文格式的1500字_百度作业帮
求一篇关于大气污染的论文,需要有论文格式的1500字
求一篇关于大气污染的论文,需要有论文格式的1500字
大气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措施摘   要: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人类需要发展但更需要保护环境,如何保护好环境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针对大气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措施进行了初步探索.关 键 词: 大气污染;成因分析;治理措施目前,工业生产给环境带来的主要污染物为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废渣(即工业“三废”),其中工厂每天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工业废气对人类的健康威胁极大,尽可能将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到最低限度是非常必要的.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而且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1 大气污染的成因分析1.1 大气污染的概念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1.2 废气污染的成分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和人类健康威胁较大且绝对排放量较大的废气主要包括:含NOx、SO2、P、As、PH3、CO、HF、C2HCl3、C2H3Cl3,等污染物的有毒气体及其他气体.1.3 原因分析1. 3. 1 地形和气候因素是影响大气质量的基本原因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特殊,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以兰州市为例,全市总的地形特点是以西北的祁连山余脉和东南部的马卸山脉为最终点,相向成阶梯形,逐渐下降到以中部西东流向的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之河谷川地为鞍底,形成一巨大马鞍形,相对高差为2 181 m.另外裸露的谷侧山峰对谷间大气有明显的加热效应,由于山峰表面吸收太阳辐射温度升高,其表面温度高于空气温度,造成超绝热温度递减率,白天山峰对谷顶空气加热,谷底空气温度较低,形成脱地逆温.夜间谷间辐射,冷空气沿坡面下滑,形成夜间谷间辐射逆温.山谷盆地日间的脱地逆温层,以及夜间山谷冷胡效应形成的逆温层,是造成山谷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1. 3. 2 城市建设是影响大气质量的重要原因根据对主要大气污染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三大方面: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等.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排放量虽仅占大气污染总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于排放点比较集中.浓度较高,所以对工矿区或局部的大气污染较为严重.(1)燃料燃烧.在一些城市,天然气在居民的生活中还没有普及,煤仍然是人们的首选燃料.而在燃煤市场上,高硫煤仍占主导地位.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放弃廉价的高硫煤而去购买环保型的低硫煤;这就造成SO2的大量排放.(2)工业生产过程.化学工业、煤炭工业等,即是国家的重点发展部门.也是污染最为严重的企业.而且这些工矿企业大多数成为大气污染的主力军.(3)交通运输.近些年来,交通运输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私人轿车的数量急剧增多.但是,交通运输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特别是一些柴油大货车和冒烟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4)市政建设.城市马路普遍存在道路斜坡问题,即马路两侧的人行板道明显高于路面而且与路面垂直,呈“凹”字型.致使马路上的灰尘不能吹走,而且越积越多,这也是引发扬尘天气的直接原因.(5)工业布局.工矿企业的分散性使城区的大气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6)绿化.一些新兴的工业城市,绿化还没有跟上工业发展的步伐.只有政府、一些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内部绿化已基本达标,而整个城区的绿化却远远达不到要求.2 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2.1 防治大气污染的途径大气污染防治的途径很多,主要有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强化大气环境管理、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应用绿色植物净化大气等.(1)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大力开发水利资源,有步骤地发展核能,努力利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我国水能资源仅开发5%,还有95%待开发,大力开发利用水利资源是调整我国能源战略、改变能源结构的首要任务.(2)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是实现清洁生产、减轻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3)采用高新技术,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推广型煤,改进燃烧方式.(4)依法强化城市大气污染管理,进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2.2 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大气质量评价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有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烃、铅、氟化物、臭氧和苯并芘.颗粒物质的测定:颗粒物质是大气污染物中数量最大、成分复杂、性质多样、危害较大的一种,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还可以是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运载体、催化剂或反应床.在某些情况下,颗粒物质与所吸附的气态或蒸汽态物质结合,会产生比单个组分更大的协同毒性作用.所以,对颗粒物质的研究是控制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内容.大气中颗粒物质的检测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降尘量的测定、颗粒中化学组分的测定.其中.颗粒物浓度的测定最常用的是重量法.二氧化硫的测定:大气中的含硫污染物主要有H2S、SO2、SO3、CS2、H2SO4和各种硫酸盐.它们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冶炼、硫酸等化工产品生产排放的废气.作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二氧化硫在各种大气污染物中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因此,在硫氧化物的检测中常常以二氧化硫为代表.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可分为化学法和仪器法两类.化学法中最常用的是Saltzman法(GB/T15435-95)、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其中Saltzman法仅适于测二氧化氮的含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和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可以检测大气中氮氧化物总量.2.3 综合整治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2.4 利用气象条件防治大气污染在污染源变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大气污染状况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稀释和扩散受气象条件的支配非常明显,因此,利用气象条件来制约污染源是防治大气污染现实而又有效的途径,而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则是其中的关键.气象部门在防治城市大气污染方面.不仅仅只限于提供大气污染预报,还可以为政府规划部门搞好城市建设的合理布局和城市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雾是加重大气污染的重要气象条件之一,而降水可以冲刷大气中的污染物.所以气象部门可以通过人工增雨、增雪、消雾等技术来净化大气、消除污染.3 结 语我国目前人均耗能水平还很低,仅为世界人均的l/4,能源消耗量也将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在近期内,我国的能源结构仍将以煤为主,煤炭消耗量的增加将加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程度,而大幅度提高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投资困难较大.因此,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根据我国多年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在工业污染源或固定源的污染未得到根本控制之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还必须以命令控制型和法律、法规手段为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环境经济手段无疑是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方向.参考文献[1] 童志权,陈焕钦.工业废气污染控制与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9.[2] 覃世金.黄磷生产中“三废”综合利用的思路[J].湖北化工, 1997, (2): 51-53.[3] 林肇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4] 席胜伟.大气污染危害性分析及治理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 153-154.求一篇1500字的论文围绕环境,名胜古迹的保护为主题写一篇幅1500字的论文_百度作业帮
求一篇1500字的论文围绕环境,名胜古迹的保护为主题写一篇幅1500字的论文
求一篇1500字的论文围绕环境,名胜古迹的保护为主题写一篇幅1500字的论文
我国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水平大大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投资也趋向于城市建设和发展领域,这给我国的城市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国家和地方财政对城市建设的投资非常有限,城市发展资金主要靠各城市独立解决,所以不少城市都把发展提到了新的高度. 根据国内外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城市建设中,规划是龙头,规划必须先行.在城市发展中道理也是一样的.因此,城市发展的规划方略研究,十分重要.城市规划走向发展性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本身就可以创造价值,城市规划本身就是城市经营.一个好的建设规划、小区规划就可以创造上亿的价值,上海文化佳苑就是一例.一个好的城市总体规划创造的价值更是不可估量,周庄、平遥的规划最有说服力. 概括起来,城市发展的规划方略,主要有如下方面: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长远考虑城市发展;优化城市环境,以环境美提升城市资产价值;基础设施区域共用,节约投资并增加效益;规划先行,搞好城市发展性规划.这些问题是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也是城市发展急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各城市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地面对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和难题,以推动城市的建设健康顺利发展?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上海同济联合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所长、中国城市研究专家李秉毅,请其主要就“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长远考虑城市发展”的城市规划方略发表看法.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何在? 记者先就我国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请教了李教授. 李秉毅介绍说,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主要有4个方面:历史研究——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科学价值、发展旅游——经济价值及可持续发展.我们首先从历史研究着眼,来看待城市文化价值. 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城市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研究城市、人类发展历史,借古明今,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 在历史科学研究进程中人们发现,历史古城、建筑、构筑物(如中国的赵州桥、都江堰,埃及的金字塔)等有很深奥的科学道理,有的甚至是现在人们还不清楚的科学理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保护凝聚了3000多年历史文化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对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李秉毅说,正是这些人类前进中创造的城市文化遗产,为我们的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发展城市旅游业,用经济价值去直观地表现城市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更好地发展城市.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而迷人,它吸引着无数的中国人,更让外国人向往,这些都是发展城市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也是人们游憩、观光、获得美的享受的重要场所.小小的周庄(小镇),年旅游收入达2亿元,增长率也是惊人的.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所带来的收益不断提高,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不断增长.我国城市历史文化旅游的潜力很大.我国张掖市比日本的高山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得多、有价值得多,然而,我国张掖市的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值的比例却比日本的高山市低得多,张掖市不到10%,而日本的高山市在70%以上. 总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重要的意义.国家每年拿出2000万元用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遭受地震时,国际上给了相当数量的捐助.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经营的长远战略 全球《21世纪议程》指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功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初做平遥、周庄规划时,做了保护古城镇开辟新区的规划,并呕心沥血地奔走说服,保下了平遥古城、周庄古镇,使平遥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周庄也有望登录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阮仪三教授当然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大功臣.同时,当时接纳保护意见的决策者也是功臣. 李秉毅介绍说,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很丰富、很有价值.遗憾的是在经济开发中遭到了建设性的破坏.70年代的太谷等城,历史价值根本不亚于平遥,现在却荡然无存.福州的“三坊七巷”在旧城改造中给“改”掉了.这些十分令人伤心.专家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在城市开发中对历史文化的建设性破坏超过了“破四旧”、“文革”.西部是古“丝绸之路”,有丰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西部开发中,在城市经营中,一定要吸取经验教训,有意识地、特别重视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华夏文化,造福子孙后代.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提升城市资产价值 李秉毅表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毫无疑问是城市的雄厚的发展资产.历史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旅游资产.因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可以提升城市资产价值.平遥古城、周庄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得好,旅游发展得好,城市资产价值提升得多;杭州市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得好,房地产价提升得多. 那么,究竟哪些城市文化遗产应列被保护和发展利用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中呢? 李秉毅介绍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文物古迹的保护、历史地段的保护、古城风貌特色的保护与延续、历史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首先是对物古迹的保护.文物古迹包括类别众多、零星分布的古建筑、古园林、历史遗迹、遗址、杰出人物的纪念地,还包括古木、古桥等历史构筑物. 其次是对历史地段的保护.历史地段包括文物古迹地段、历史街区.文物古迹地段指由文物古迹(包括遗迹)集中的地区及其周围的环境组成的地段.历史街区指保存有一定数量,一定规模的历史建构物且风貌相对完整的生活地区,该地区的整体反映某一历史时代的风貌特色,具有较高的价值. 古城风貌特色的保护与延续.古城风貌特色的保护与延续包括古城空间格局、古城自然环境、城市建筑风格三部分. 古城空间格局包括古城的平面布局、方位轴线、道路骨架、河网水系等.它们能反映城市的文化景观、规划布局思想、历史发展、社会文化模式;古城自然环境包括城市及其郊区的重要地形、地貌、原野、与重要历史有关的山、水、花、木、原野特征.城市的自然环境与城市的景观、文化、生态紧密相联;古城建筑风格包括建筑的式样、高度、体量、材料、平面布局、与周围建筑的关系等.建筑风格影响城市风貌特色.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原则 当谈到部分城市在各自的建设发展中对城市历史文化建筑遗产的保护情况时李秉毅表示,实践证明,各城市在各自的建设发展中大多都注意并保护和有效利用了历史文化遗产.但也有个别城市做得不尽如人意.原因多为这些城市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与原则不太了解. 李秉毅介绍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原则主要有9个方面: 原封不动的保存(冻结保存):原封不动的保存,保持历史文化的原真性.这是联合国提倡的标准.一般对文物古迹应原封不动的保存; 整旧如故——谨慎修复:对于残缺的建筑(古遗迹)修复应“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威尼斯宪章》提出了世界各国公认的两个修复原则:修复和补缺的部分必须跟原有部分形成整体,保持景观上的和谐一致,有助于恢复而不能降低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信息价值; 增添部分必须与有部分有所区别,使人能辨别历史和当代增添物,以保持文物建筑的历史性.此外,加固、维护应尽可能地少,即必要性原则; 慎重重建:一些十分重要的历史建筑物因故被毁.由于它们是地方重要的特征、象征,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重建.重建有纪念意义.但是,重建必须慎重,必须经专家论证,因为重建必然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又耗资巨大,还破坏了遗迹.在更多情况下保存残迹更有价值; 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以续继原有使用方式为最佳,也可以为博物馆,作为参观旅游景点要慎重,防止被破坏; 保持历史街区和古城的格局特征.重点保护好历史街区和古城的平面布局、方位轴线、道路骨架、河网水系等; 保护特色建筑风格:保护特色建筑风格,包括建筑的式样、高度、体量、材料、颜色、平面布局、与周围建筑的关系等.控制适当的建筑尺度——高度、体量非常重要,切记今古不同,不要求高、求大; 保护历史环境:事物与其存在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不可以脱离环境而存在.历史文化遗产环境的意义更重要,重要的、特色的、与重要历史有关的地形、地貌、原野、水体、花木及其特征都要保护; 拿不准的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应暂不拆除.许多偏远的地方,尤其是山区农村,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虽然不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却也是历史文化遗产,有相当高的价值.当地人不知道,有没有财力和机会请专家鉴定.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暂不拆除,以免造成遗憾,待专家论证后在根据情况处理. 做好历史文化古城和历史文化地段保护规划.规划是龙头,保护必须以规划为前提,规划必须先行.有了规划,按规划进行保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内信用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