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十五年>中的李黎军的基本介绍

大连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第A10版:连载
沸腾十五年
中信出版社林军
&&&&&&&&过去的十五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亲历过风风雨雨,经受过起起落落,最后还是以无比强大的生命力、战斗力笑到了现在。&&&&本书让我们清晰见证——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中国的互联网将会继续谱写一种气势恢宏、激荡人心的光荣与梦想。&&&&1995&商业元年&&&&1995年1月,中国电信开通了北京、上海两个接入Internet的节点,在北京、上海电信开通两个接入Internet的节点本只是中美之间部长级会谈中关于两国加强相互开放的一种交代而已,在1995年当年,这根本算不了什么大新闻,更无法称之为事件,但在一部中国互联网史中,这一事件却成为中国互联网诸多事件的开端,成为一个历史时刻。&&&&也因此,1995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商业元年。&&&&在此之前,中国曾经与Internet有两次互联。&&&&日,经过许榕生研究员的推动,中科院高能所租用AT&T公司的国际卫星信道建立的接入美国SLAC国家实验室的64K专线正式开通,成为我国部分连入互联网的第一根专线。&&&&说是部分,是基于以下承诺:中国专线只能进入美国能源科学网,并且不得在网上散布病毒和用于军事及商业目的,中方必须签字后才能使用。&&&&日,由钱华林主持开发设计的,当时的国家计委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项目NCFC工程的64K国际专线开通。&&&&从这一天起,中国开始了以一个国家的身份进入了中国互联网的接入时期。&&&&不论许榕生所推动的高能所的专线还是由中科院计算所钱华林主导的NCFC工程接入,都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它们服务的科学家和教授等中国的科技教育界的精英阶层,这些人有如火种,照耀夜空,但终未成燎原中国之势。&&&&而北京、上海电信两个接入Internet的节点的开通,此举有如打开了大众对Internet无比渴望的黑匣子,提供了一条公众对互联网进行连接的有效路径。&&&&1995年,&也是电信改革大幕正式开启的一年。&&&&这一年,成立两年的联通借着“中中外”模式成功获得了上到政府,下到投资人的一致认可,就连联通的对手中国电信的主管部门领导——当时的邮电工业部部长吴基传也出来表态认为这是一种创新。&&&&这一年,电子工业部旗下的另一家运营商吉通先于中国电信为大众提供电子邮件方面的应用。&&&&对手的出现,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电信对互联网、对数据通信业务的重视和推动。&&&&1995年3月,中国电信虽然没有从邮电部分拆出来,但邮电部为中国电信独立申请了商标,这相当为其准备了准生证。而电信内部,特别是地方电信内新成立的数据分局里,不乏对互联网有想法有激情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先于他们的系统和组织动了起来,他们中的李黎军、谢峰、张静君以中国互联网的推手的身份留名,他们所在的城市——李黎军所在的深圳、谢峰所在的杭州、张静君所在的广州不仅在早期都曾领一时风气之先,直到现在都奠定了他们所在城市在互联网大浪中的领先地位。&&&&1995年是中国的创业浪潮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前后下海的人被称为第三波创业者,相对于改革开放第一波创业主要是因为“无路可走”和第二波受邓小平1992年南方讲话鼓励的创业者来说,这一波创业者大多有相当的知识基础和社会关系积累,他们也很自然的会去尝试Internet这个全新的领域。&&&&大学英语老师马云、浙江电信员工丁磊都是这一年决定离开公职准备闯一闯的;而先富起来的张树新、万平国等人也开始折腾起ISP(互联网接入服务)的生意。&&&&1995年,也是整个全球互联网商业发韧之年。&&&&这一年网景上市,打开了人们关于互联网公司的种种商业想象;这一年微软发布了Window95,提供了极客们利用和研究底层技术平台的可能。&&&&中国用Internet连接并追赶世界的脚步从一开始就不曾落后。
| | 合作伙伴:
大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您所在的位置: >>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中国电信里的那些年轻人(1)
  电信改革是互联网成长壮大的最重要的推手之一,1995年的先行者们都看准了这一点,所不同的是,田溯宁是帮电信做,而张树新是与电信对着做。这在当时,是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前者的思维是中国的互联网是要走向开放的,因此做互联互接,在这批人看来,Internet该翻译成互联网;而后者的思维是中国的互联网将自成体系,他们管Internet叫国际英特网。
  对应的不同的结局是,田溯宁领导的亚信在2000年3月成功上市,田溯宁后来去网通,在带领网通上市后,田溯宁转身做了一个主题为宽带的产业资金,他的合作伙伴包括默多克等人。
  张树新的瀛海威则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第一个悲情故事。1998年6月,由于亏损严重,并且后继资金匮乏,大股东兴发集团与张树新产生冲突。危机四伏中,张树新黯然宣布辞职。但她的故事仅仅是众多中国ISP的失败故事之一而已。
  张树新们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轻视了电信本身改革开放的内在动力。1995年3月,中国电信虽然没有从邮电部分拆出来,但邮电部为中国电信独立申请了商标,这相当于为其准备了准生证。而电信内部,特别是地方电信内新成立的数据分局里,不乏对互联网有想法有激情的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中当时最早崭露头角的一个人叫李黎军,当时是深圳电信新技术中心的负责人,也是深圳互联网项目的立项人之一,李黎军少年大学生,清华大学毕业,曾经的深圳十大杰出青年。后来下海经商,是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增值业务公司傲天的创始人之一。而具体承接深圳互联网项目的几个年轻人现在也鼎鼎大名,除了下文提到的负责应用端的张春晖,另外三个人分别是曾李青、王亮和邓峰,曾李青后来与马化腾、张志东一起创办了腾讯,王亮和邓峰都在深圳电信体系里,已经贵为局座。
  深圳电信的互联网接入走的是香港出口,因此,第一期工程是香港自动公司承建的,第二期才上由亚信承建的Chinanet。
  如前所言,中国电信在上海、北京节点之外开通的第一个节点是深圳节点,做港澳出口。深圳一开始成为互联网领域的先发之地,与这个港澳出口关联甚大。
  除了深圳讯业是中国最早的一批ISP之外,深圳还诞生过诸多第一。
  1995年9月份,深交所成为深圳数据局的专线用户,兴师动众地在国内创建了巨潮互联咨询网,成了国内最早在互联网上提供证卷咨询服务的主要网站之一。
  日电信日,由深圳数据通信局和颖源公司合作的中国第一家网吧“卡萨布兰卡电子咖啡屋”在蛇口正式开始营业,这应该是中国有据可查的第一家网络咖啡屋。1
  在深圳的诸多第一中,最有价值,影响最深远的是1996年4月,深圳数据通信局旗下的第一个BBS网站“一网情深”正式开通,这是Chinanet上可考的第一个公众BBS。一网情深的站长,也是深圳之窗的作者张春晖,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一网情深的程序不是张春晖写的,而是请Alex(黄峥嵘)、Ace(懂懂)等几位水木清华的创始人和热心网友给搭建的程序,为此深圳电信支付清华互联网学术研究投入约10万元经费。
  张春晖1990年从海南邮电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深圳电信工作,张春晖出身一个电信世家,他的父亲、母亲、姑姑、舅舅、哥哥、嫂嫂都在电信工作,他也曾经以为,他的一生会在电信系统(当时的邮电系统)度过,直到有一天,互联网打开了他的心扉,让他开启了另一个世界。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小贴士: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按回车(ENTER)可返回该作品目录。鼠标双击滚屏
数据载入中 ...
您可以复制下面的内容,通过MSN或者QQ发送给朋友。
一起来阅读《沸腾十五年》吧!作者:林军
书籍简介:1995年1月,中国开通了北京、上海两个接入Internet的节点,这一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商业元年。本书记录了从此之后的15年间,中国互联网发生的产业革命,其中发生的故事,及产业竞争。在本书中,你将会看到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互联网企业和人物,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壮大的。他们让一代人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并改善我们的生活,帮助各个产业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当当网免费试读此书地址:/book_4568?ref=read-7-shar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tml lt g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