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应收款-押金16000元,经核实因时效问题不能收回发生坏账准备,应作转销处理。 什么意思啊 借贷怎么做

其他应收款7万元确认无法收回,确认坏账损失,是否可以分为几次摊销成管理费用呢,如何做账务处理,谢谢_百度知道
其他应收款7万元确认无法收回,确认坏账损失,是否可以分为几次摊销成管理费用呢,如何做账务处理,谢谢
谢谢指导和帮忙
提问者采纳
确认应收款项无法收回,应在当期确认坏账损失,如果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按其差额,计提坏账准备,反之,做相反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其他应收款
贷:坏账准备
将应收款项无法收回的证明,按照企业内部管理权限的规定,上报审批,根据批复意见,借:坏账准备
贷:其他应收款
7万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坏账的核算一律采用备抵法,并通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确认的坏账金额,不再通过“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坏账核销手续需报同级税务机关核定,方可在税前列支。因此,该企业的7万元其他应收款坏账损失,不可分次推销进入管理费用。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可以分几次摊销这个是企业非正常损失
是要报税务局备份的并且不可以税前扣除 全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
先到税务局进行审批,再确认坏账,然后就可以摊销了,分次摊销还是一次性摊销随便你!
不可以的 因为你已经确认它是不能收回的了 就要一次性确认为坏账损失 而且现在也不走管理费用了,计提坏账的时候是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确认损失的时候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坏账损失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其他应收款科目
什么是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是企业应收款项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以外的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其他应收款通常包括暂付款,是指企业在商品交易业务以外发生的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其他应收、暂付款的内容 其他应收、暂付款主要包括:
  1.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
  2.应收出租包装物租金;
  3.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
  4.备用金(向企业各职能科室、车间等拨出的备用金);
  5.存出保证金,如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
  6.预付账款转入;
  7.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备用金和定额预付制:备用金是企业预付给职工和企业内部有关单位作差旅费、零星采购、零星开支等用途的款项。
  定额预付制是备用金管理的一种常见形式,主要适用于经常使用备用金的单位和个人。在定额预付制下,报销时由财会部门对各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根据核定的报销数付给现金,补足备用金定额。除收回备用金或备用金定额变动外,账面上的备用金将经常保持核定的备用金定额是定额预付制的主要核算特点。
  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一、账户设置
  “其他应收款”账户用于核算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在“其他应收款”账户下,应按其他应收款的项目分类,并按不同的债务人设置明细账。
  二、其他应收款的会计处理实例
  【例】达森公司对备用金采取定额预付制。本月份发生如下业务:
  (1)5日,设立管理部门定额备用金,由李红负责管理。管理部门的定额备用金核定定额为300元,财务科开出现金支票。应作如下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备用金(李红)       300
   贷:存款                300
  (2)16日,李红交来普通发票120元,报销管理部门购买办公用品的支出,财务科以现金补足该定额备用金。
  借:管理费用                120
   贷:库存现金                120
  (3)22日,经批准减少管理部门定额备用金的核定定额100元,李红将100元交回财务科。
  借:库存现金                100
   贷:其他应收款——备用金(李红)      100
  (4)30日,由于机构变动,经批准撤销管理部门定额备用金,李红交回购买办公用品支出的普通发票30元及现金170元。
  借:管理费用                 30
    库存现金                170
   贷:其他应收款——备用金(李红)      200
  其他应收款的审查
  企业拨出用于、购买物资的各种款项,不得在“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企业发生其他各种应收款项时,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收回各种款项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
  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的企业,对于领用的备用金应当定期向财务会计部门报销。财务会计部门根据报销数用现金补足备用金定额时,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报销数和拨补数都不再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
  企业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单位的资产交换,或者以其他资产换入其他单位的其他应收款等,比照“应收账款”科目的相关核算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其他应收款进行检查,预计其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并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对于不能收回的其他应收款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对确实无法收回的,按照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坏账损失,冲销提取的坏账准备。
  经批准作为坏账的其他应收款,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
  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按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其他应收款”科目应按其他应收款的项目分类,并按不同的债务人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其他应收款”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
  一、审查其他应收款内部控制制度
  对其他应收款内部控制制度检查时,应注意:
  1.被查单位是否建立了明确的职责分工制度。“其他应收款”的总账和明细账户的登记应由不同的职员分别登记;现金收款员不得从事其他应收款的工作。
  2.是否建立了备用金领用和报销制度,备用金限额的确定是否合理,实际执行是否严格按照制度控制。
  3.是否建立了包装物的收受、领发、回收、退回等制度,是否设专人保管,是否有单独的账簿记录。
  4.是否建立定期清理制度,其他应收款的催收工作是否及时等。
  二、运用审阅法检查其他应收款(全面审阅“其他应收款"明细账)
  通过审阅摘要说明及业务内容,看其是否记有不属于“其他应收款”账户核算范围的各种应收和暂付款项;是否有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是否有长期挂账现象;是否有将其他应收款违规转销的情况等。
  三、运用核对法检查其他应收款(在审阅明细账的基础上,再核对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
  不属于“其他应收款”账户核算的内容,往往通过查看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就一目了然了。通过审查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可查明垫付款项的具体内容和垫付款作坏账损失处理的依据,从而判断其正确与否;通过核对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可查明借款部门(单位)、借款人、借款时间、借款原因、借款金额、还款情况以及长期拖欠的金额等;通过核对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可查清企业将其他应收款作为坏账损失处理的依据是否合规。
  四、运用方法检查其他应收款(向对方单位调查)
  在核对法的基础上,对于情况不符的其他应收款,应调查对方单位,是否已将租金或押金等退回,而企业没有入账,转作“小金库”或被有关人员贪污;对于长期挂账的应收款,应询问有关人员,查清应收回款项长年挂账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搞清可能舞弊的全过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600LUYUANYUA
的部落主页
有 153 人来看过 | 粉丝
自我介绍:文人气质,音乐家情怀。
中级会计3、4章
第三章&&应收账款& &
第一节&&应收账款的核算& &
一、应收账款的核算内容& &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具体来说,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 &
  应收账款的核算应首先解决其入账金额和入账时间两个问题。& &
  1、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 &&&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实际发生额记账。”一般情况下,企业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应按买卖双方在成交时的实际金额记账。也就是说,在商品、产品已经交付,劳务已经提供,合同
已经履行,销售手续已经完备时,确认应收账款的金额。& &
  2、应收账款的入账时间& &&&
  应收账款的入账时间一般应按交易发生日或销售收入确认之时被确定为债权而予以入账。但结算方式不同,应收账款的入账时间也就有所不同。当采用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结算方式时,企业应在发出商品并向银行办妥托收手续后入账;在采用汇兑结方式下,企业应在发出商品时入账。& &
  二、应收账款核算的科目设置& &
  为了反映和监督应收账款的发生、收回等情况,企业应设置“应收账款”科目。“应收账款”科目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和代垫的运杂费。& &
  该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其借方登记企业应收取的各种款项,贷方登记企业已收回或转作商业汇票结算方式的应收账款,以及已转销的坏账损失。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预收的账款。“应收账款”科目应按不同的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或个人设置明细科目,以详细反映和监督企业应收的各种款项的发生和回收情况。& &
  三、应收账款核算的主要账务处理& &
  &&1.应收销货款的账务处理& &
企业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时,按应收的全部款项(含增值税),借记“应收账款”科目;按不含增值税的销售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当企业收到款项时,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 &
  2.应收代垫包装费、运杂费的账务处理& &
企业在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时,可能会为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和个人代垫包装费、运杂费。在这种情况下,应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收回代垫费用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 &&&
  3.应收账款转为应收票据的账务处理& &
企业发生应收账款后,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和个人可能改用商业汇票方式结算。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收到经承兑的商业汇票时,应借记“应收票据”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 &
第二节&&坏账的核算& &
一、坏账的概念& &
  所谓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由此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商业信用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坏账损失。现行制度规定,确认坏账损失应符合下列条件:& &
  (1)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 &
  (2)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 &
  但是,按照会计程序确认为坏账的应收账款,并不意味着企业放弃其法律上的追索权,一旦重新收回,应及时入账。& &
  二、坏帐损失核算的科目设置& &
  为了反映和监督坏账准备的提取、冲销、结转情况,企业应设置“坏账准备”科目。该科目是一个资产类科目,同时又是一个备抵调整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应收账款”的减项反映。该科目借方登记企业已发生的坏账损失和冲回已多提的坏账准备,贷方登记企业按规定计提的坏账准备及收回已转销的坏账损失,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经提取而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数额。& &
  三、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 &
  坏账损失的核算一般有两种方法:& &&&
  1.直接转销法& &&&
  直接转销法是指在实际发生坏账时,将坏账损失直接计入期间费用,同时冲销应收账款。在直接转销法下,企业不需设置“坏账准备”科目。& &
  当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直接按其损失金额借记“管理费用--坏账损失”科目,同时冲减已确认为坏账的应收账款,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如果已冲销的应收账款以后又收回时,则应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管理费用--坏账损失”科目,以恢复企业债权并冲减管理费用,然后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以反映账款收回的情况。& &
  [例6]某企业应收账款中,应收A公司的账款为5000元。确认无法收回坏账时,企业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
  借:管理费用--坏账损失&&5000& &
    贷:应收账款--A公司&&5000& &&&
  如果已确认并转销的这部分坏账损失以后又收回时,企业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
  借:应收账款--A公司&&5000&&
贷:管理费用--坏账损失&&5000& &
  然后,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
  借:银行存款&&5000& &
    贷:应收账款-A公司&&5000& &
  直接转销法的优点是账务处理简单易懂;缺点是这种方法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及收入与费用配比的会计原则,在转销坏账损失的前期,对于坏账的情况不做任何处理,从而忽视了坏账损失与赊销业务的联系;而且这种核销手续繁杂,导致企业发生大量陈账、呆账。由于长年挂账,虚增了企业的利润,也虚增了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的可实现价值。& &
  2.备抵法& &&&
  备抵法按期估计坏账损失并计入期间费用,形成坏账准备。当某一应收账款全部或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应根据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金额。采用备抵法,企业需设置“坏账准备”科目。企业计提坏账准备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实际发生坏账时,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如果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以后又收回时,则应按收回的账款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以恢复企业债权并冲回已转销的坏账准备金额;然后,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以反映账款收回情况。& &
  备抵法首先要按期估计坏账损失。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这里只介绍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是按应收账款余额的百分比来估计坏账损失的一种备抵法。采用这一方法是根据会计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乘以估计坏账率即为当期应估计的坏账损失,可据此提取坏账准备。& &
  我国现行制度规定,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一般为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0.3%-0.5%,“坏账准备”科目第一年按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以后年度均在“坏账准备”账面余额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
  [例7]某企业1996年估计坏帐损失为600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
  借:管理费用--坏帐损失&&6000& &
    贷:坏帐准备&&6000& &
  1997年确认某客户的坏帐损失为4000元,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
  借:坏帐准备&&4000& &
    贷:应收账款&&4000& &
  采用备抵法有以下优点:& &
  (1)预计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损失及时计入费用,避免企业虚增利润,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
  (2)在报表上列示应收账款净额,可以较真实地反映应收账款的可实现净值,从而使报表使用者清楚地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
  (3)使企业能更好地把握应收账款所占用的资金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
第三节&&应收票据的核算& &
一、应收票据的核算内容& &
  应收票据是指在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下,企业所持有的、尚未到期兑现的商业汇票。它实际上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收到票据后形成的一种债权,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目前,我国所使用的商业汇票主要是不带息票据。& &
  二、应收票据利息的计算& &
  由于应收票据有带息与不带息之分,所以对于不带息票据,不存在计算利息的问题;对于带息票据,其利息的计算公式如下:& &
  应收票据到期应计利息=应收票据面值×利率×时间& &
  上式中,利率有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种,换算时全年按360天计算,每月按30天计算(不论大月、小月、平月还是闰月)。& &
  日利率=年利率÷360=月利率÷30& &
  月利率=年利率÷12& &
  一般而言,用百分号表示的利率,如无特别指明,均指年利率。& &
  票据的时间有两种表示方法:& &
  一种以日数表示,于若干天后到期。此时,到期日数按实际日历天数,采用“算头不算尾”的方法计算。& &
  [例9]一张面值为36000元、利率为10%、60天到期的商业汇票,其出票日期为8月1日,则其到期日为9月30日。& &
  8月1日至8月31日为31天(8月1日计入);& &
  9月1日至9月30日为29天(9月30日不计入)。& &
  此票据到期后的应计利息为:& &
r&  36000×(10%÷360)×60元=600元& &
  另一种以月数表示,于若干月后到期。它以对日为一个月(如从3月15日至4月15日),每月按30天计算,而不论其实际日历天数为多少。对不满一个月的零头天数,则按实际日历天数,采用“算头不算尾”的方法计算。& &
  [例10]一张面值为30000元、利率为12%、3个月到期的商业汇票,其出票日为3月10日,则其到期日为6月10日。该票据到期后的应计利息为:& &
   30000×(12%÷12)×3元=900元& &
  如果出票日正好在月末,则按月数表示时间的到期日为到期月份的月末。例如,某票据1月31日开出,3个月后到期,则其到期日为4月30日。& &
  三、应收票据核算使用的主要科目& &
  为了反映和监督企业应收票据的取得和收回情况,企业应设置“应收票据”科目。该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其借方登记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而收到的经承兑的商业汇票的面值,贷方登记到期收回或未到期向银行贴现、背书转让的商业汇票的面值,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尚未到期收回的应收票据的面值和应计利息。企业还应在“应收票据”总账下,按不同的票据种类进行明细分类核算。为便于管理,企业应设置“应收票据登记簿”,逐笔记录每一应收票据的详细资料,待应收票据到期,收清票款后,应在“应收票据登记簿”中逐笔注销。& &
  四、应收票据的主要账务处理& &
  1、不带息应收票据的账务处理& &
  不带息应收票据的到期值等于其面值。企业收到应收票据时,按应收票据的面值,借记“应收票据”科目,按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应收票据到期收回账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票据”科目。商业汇票到期时,如果承兑人违约拒付或无力偿还票款,收款企业应将到期票据的票面金额转入“应收账款”科目。现举例说明如下:& &
  [例11]甲公司5月20日向乙公司销售一批产品,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产品销售收入为20000元,增值税额为3400元。同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开出并经银行承兑的不带息商业汇票一张,其出票日为5月20日,期限为3个月,面值为23400元。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
  借:应收票据&&23400& &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00& &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 &
  3个月后,应收票据到期,收回票款23400元并存入银行,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
  借:银行存款&&23400& &
    贷:应收票据&&23400& &
  [例12]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一批产品,货款为30000元(不含增值税),但尚未收到,已办妥托收手续,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
  借:应收账款--乙公司&&35100& &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 &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 &
  5日后,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开来一张3个月的商业承兑汇票,面值为35100元,抵付产品货款,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
  借:应收票据&&35100& &
    贷:应收账款--乙公司&&35100& &
  3个月后,票据到期,收回票款35100元并存入银行,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
  借:银行存款&&35100& &
    贷:应收票据&&35100& &
  如果该票据到期时,乙公司无力偿还票款,甲公司应将到期票据的票面金额转入“应收账款”科目,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
  借:应收账款--乙公司&&35100& &
    贷:应收票据&&35100& &
 2、带息应收票据的核算& &
  带息应收票据的到期价值等于票据的面值与票据到期应计利息之和。企业收到带息应收票据时,应按票据面值借记“应收票据”科目,按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带息应收票据,应于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按应收票据的票面价值和确定的利率计提利息,计提的利息增加应收票
的账面价值,借记“应收票据”科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
  带息应收票据到期时,应按收到的本息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票据面值贷记“应收票据”科目,按两者的差额贷记“财务费用”科目。企业收到的带息票据到期时,如果承兑人无力偿付或违约拒付票款,则企业应在收到银行退回的商业承兑汇票、委托收款凭证、未付票款通知书或拒绝付款证明时,按到期票据的账面价值转入“应收账款”科目,即按带息票据到期时的账面价值,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应收票据”科目。到期不能收回的带息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科目核算后,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时不再计提利息。现举例说明如下:& &
  [例13]甲公司于9月10日向乙公司销售一批产品,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产品销售收入为10000元,增值税额为1700元。同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开出的一张6个月到期、年利率为10%、票面金额为11700元的商业承兑汇票。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
  借:应收票据&&11700& &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 &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 &&&
  6个月后,应收票据到期,甲公司收回票据本金和利息,存入银行。& &
  应收票据利息=11700×10%×(6/12)元=585元& &
  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
  借:银行存款&&12285& &&&
    贷:应收票据&&11700& &
      财务费用&&585& &
  如果票据到期时,乙公司无力偿还票款,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
  借:应收账款&&12285& &
    贷:应收票据&&12285& &
  五、应收票据的转让& &
  应收票据转让是指持票人因偿还前欠货款等原因,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背书后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业务活动。& &
  企业将持有的应收票据背书转让,以取得所需物资时,按应计入物资成本的价值,借记“在途物资”、“原材料”、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贷记“应收票据”科目,如有差额,借记或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
第四节&&预付账款与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
一、预付账款的核算& &
  预付账款是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先支付给供货单位的货款,预付账款与应收账款都属企业的短期债权,但应收账款是企业应收的销货款,即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而预付账款是企业的购货款,是预先付给供货方客户的款项。因此,二者应当分别设置科目。& &
  1、&&核算使用的主要科目& &
  为了反映和监督预付账款的支出和结算情况,企业应设置“预付账款”科目,以进行总分类核算,同时,还应对预付账款按供货单位的名称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预付账款”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核算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货单位的货款。其借方登记企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贷方登记企业收到所购物品应结转的预付货款,期末余额如在借方,反映企业实际预付的款项;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公司尚未补付的款项。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公司,也可以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不设本科目。& &
  2、&&预付账款的主要账务处理& &
  企业预付的款项,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所购物资时,根据发票账单等列明应计入购入物资成本的金额,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应付金额,贷记“预付账款”科目。补付的款项,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退回多付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 &
  [例17]某企业定购一批原材料,向供货方预付材料款共1000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
  借:预付账款&&10000& &
    贷:银行存款&&10000& &
  收到材料和专用发票时,全部货款为200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为3400元,应补付1340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
  借:原材料&&20000& &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nb
    贷:预付账款&&23400& &
  补付的货款:& &
  借:预付货款&&13400& &
    贷:银行存款&&13400& &
  二、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
  其他应收款是指除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预付账款以外,企业应收、暂付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各种款项。其他应收款包括的内容主有:应收的各种罚款,应收出租包装物押金,应收、暂付上级单位属单位的款项,应收的各种赔款,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拨给职能科室、车间、部门和职工的备用金等。& &
  1、核算使用的主要科目& &
   为了反映和监督其他应收款的结算情况,企业应设置“其他应收款”科目,以进行总分类核算。“其他应收款”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它核算企业除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及预付账款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其借方登记企业所发生的应收未收的赔款、罚款、租金,以及支付备用金等各种应收、暂付款项;贷方登记收回应收、暂付款项或单位、个人报销预支款项;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应收未收的各项其它应收款,并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将其余额列示于其他应收款项目中。& &
  “其他应收款”科目还应按项目分类并按不同债务人设置明细科目,以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
  2、其他应收款的主要账务处理& &
  当企业发生应收未收的赔款、罚款、租金,以及支付备用金、包装物押金等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时,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收回应收、暂付款项或单位、个人报销预支款项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 &
  [例18]职工李××于3月10日借差旅费3000元。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
  借:其他应收款--李××&&3000& &
    贷:现金&&3000& &
  [例19]承例18,职工李××于3月25日报销差旅费2400元并交回余款600元。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
  借:管理费用&&2400& &
    现金&&600& &
    贷:其他应收款--李××&&3000& &
  为了满足企业内部各单位日常小额零星开支的需要,并简化核算手续,可建立定额备用金制度加以控制。所谓定额备用金制度,是指企业的会计部门协同使用备用金的单位,根据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事先核定备用金定额,由使用备用金单位填制借款单,一次领出现金(或现金支票),报销时由会计部门根据审核后的报销凭证,用现金(或现金支票)补足备用金定额。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的企业,会计部门拨付备用金时,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 &
  根据报销金额补足备用金定额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报销数和拨补数都不再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如果企业认为备用金没有继续设置的必要而予以取消时,应借记“现金”、“银行存款”、“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 &
  [例20]某企业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月初行政科领取备用金3000元,月末行政科报销日常开支180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
  预付备用金时:& &
  借:其他应收款&&3000& &
    贷:现金&&3000& &
  报销并补足备用金定额时:& &
  借:管理费用&&1800& &
    贷:现金&&1800& &
  如果该企业认为行政科的备用金没有继续设置的必要而予以取消时,该部门应在报销的同时交回剩余的备用金,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
  借:管理费用&&1800& &
    现金&&1200& &
    贷:其他应收款&&3000& &
第五节&&资本积累& &
1.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
  社会再生产是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任何社会再生产都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再生产按其规模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起点,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
  (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在原的规模上重复进行。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揭露出从一个孤立的生产过程中看不到的一些重要特征:& &
  第一,揭露出工资的真正来源,即资本家用来购买工人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是由工人自己创造的;& &
  第二,揭露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 &
  第三,说明了工人个人消费从属于资产阶级的需要,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仅生产商品,不仅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出资本家和雇佣工人,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不是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就是资本积累。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重要源泉,资本积累则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
  (3)资本积累的实质& &
  在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资本家用来购买追加劳动力的资本,是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追加资本不仅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反过来成为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资本家不仅无偿地占有工人过去创造的剩余价值,而且不断地利用这种剩余价值从工人身上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别人的劳动成果,来继续无偿占有别人更多的劳动,以扩大生产规模和增殖资本价值。& &
  随着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进行,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是指各个商品生产者对自己的商品具有所有权,并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占有别人的商品。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内容是:资本家通过劳动力的买卖,占有了工人生产的全部产品及其中包含的剩余价值。这一占有规律,在资本主义的一次生产过程中,表现为一次性地无偿占有;在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中,表现为不断反复地占有;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表现为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换取工人更大量的活劳动。但是,资本主义占有规律不是对商品所有权规律的违反,而是对它的应用,因为劳动力的买卖仍是遵循着等价交换原则进行的。& &
  (4)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
  资本积累受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支配:& &
  ①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决定了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
  ②资本主义的竞争规律作为一种强制力量,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这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因。& &
  在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不变的条件下,资本积累的数量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从而一切能够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都会影响资本积累的数量。这些因素包括:①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②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③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④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
 2.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
  (1)资本有机构成& &
  第一,从物质形态看,反映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
  第二,从价值形态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
  第三,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而又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 &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的。单个资本的增大则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条途径来实现的。& &
  资本积聚是指由资本积累而引起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增加,而更侧重于生产资料规模的扩大。资本积聚是伴随着资本积累而进行的,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重要条件。& &
  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资本集中是通过吞并和联合两种形式借助于竞争和信用两个强有力的杠杆实现的。& &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两者的区别在于:& &
  ①资本积聚会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大,而资本集中则不会增大社会资本的总额,它只是改变社会资本总额在资本家之间的分配。& &
  ②资本积聚的增长要要受社会财富的绝对增长的限制,因此增长速度受到制约;而资本集中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因此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 &
  两者的联系在于:& &
  一方面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竞争实力增强,从而会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 &
  另一方面资本集中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越有条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加快资本的积累和积聚。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之间是互相促进、互相推动的关系。& &
  (2)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指在资本
积累过程中,不变资本在全部资本中所占比重增大,可变资本所占比重相对减少。由于资本对劳动量的需求不是取决于全部资本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可变资本的大小。所以,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可变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减少,这就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在有些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会绝对地减少。& &
  与此同时,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劳动力对资本供给却日益绝对地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①由于技术进步和机器的广泛使用,许多操作变得简单了,大量的妇女和儿童涌进工厂。& &
  ②大批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加入雇佣劳动者队伍。& &
  ③人口的绝对量,乃至劳动力的绝对量在不断增加。& &
  这样,一方面是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甚至是绝对地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却迅速地增加,结果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即这部分劳动力的使用不能给资本带来平均的剩余价值。这种人口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 &
  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不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时因为:& &
  ①相对过剩人口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起着“蓄水池”的作用,可以随时调节劳动力的供给。& &
  ②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加重对在业工人的统治和剥削。& &
  在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过剩人口有三种形式:①流动形式的过剩人口;②潜在形式的过剩人口;③停滞形式的过剩人口。& &
  (3)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
  资本积累一般规律揭示了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同无产阶级失业、贫困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这就是说,由于资本积累的增长,从而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造成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地、有时甚至是绝对地减少,由此形成相对过剩人口即产业后备军。& &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尖锐地揭露了资本积累过程的对抗性矛盾:它的一极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另一极却是无产阶级失业、贫困的积累。在业工人为减少贫困,就得多受劳动折磨;失业工人不受劳动折磨了,却要受贫困增大的折磨。& &
 3.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及其趋势& &
  (1)资本的原始积累&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社会经济条件:一是有大批的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他们可以而且必须*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存;二是大量货币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的积累,他们有条件雇佣大批工人,进行规模较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这两个条件的形成过程,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
  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是一个暴力的过程,是对本国和殖民地的劳动人民进行掠夺的结果。对农民土地的剥夺,使破产农民成为近代无产者,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 &
  (2)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 &
  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而建立起来,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资本积累促进了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的社会化。& &
  (3)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后,剥夺过程没有停止,剥夺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过去是资本家剥夺个体劳动者,现在则出现了大资本家对小资本家的剥夺。& &
  随着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进行,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社会化。这主要表现在:& &
  ①出现了规模巨大的企业,集中成千上万的工人一起共同生产,生产过程成为许多人共同协作的社会化生产,产品也成为协同劳动的产品。& &
  ②各个企业和各个部门之间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不断发展,它们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协作关系日益密切。& &
  ③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狭小的、分散的地方市场逐渐汇合成为统一的国内市场,进而又突破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形成和发展了世界市场。& &
  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社会共同占有,以便对社会生产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对劳动产品实行统一分配。这样,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生产力的社会性质。但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越来越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
  这一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矛盾,如单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有计划性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等。这表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已经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之间不能相容的程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与过渡性,使其必然为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 &
  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不仅为自己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物质条件,即社会化大生产,而且还为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准备了社会力量,即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建立,是对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一个否定;而资本主义积累,又必然引起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之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在协作和对土地及*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种新形式的个人所有制,是指联合起来的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实际上就是由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第四章 存货
第四章& &&&存货
第一节&&存货概述
& &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库存商品等。
  一、存货的范围
  存货范围确认的标准是企业对货物是否具有法人财产权(或法定产权)。凡在盘存日期法定所有权属于企业的所有物品,不论其存放在何处或处于何种状态,都应视为企业的存货;反之,凡是法定所有权不属于企业的物品,即使存放于企业,也不应包括在本企业的存货范围中。例如,按照合同规定已经开出发票售出,其所有权已经转移的物品,即使货物尚未运离企业,也不能确认为本企业的存货。
  二、存货数量的确定方法
  企业确定存货的实物数量有两种方法:实地盘存制(又称定期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
在我国实际工作中,存货的核算一般采用永续盘存制。但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
第二节&&存货的取得价值
& & 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是存货会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种存货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账”。这表明我国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应遵循历史成本原则,以实际成本作为存货入账价值的基础。原因在于:实际成本是基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获得的,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可以反映企业取得存货时实际耗费的成本,在难以确定存货的销售价格时,实际成本还可以代替可变现净值。
  确定存货的入账价值,就是要解决哪些支出应计入存货成本的问题。从理论上讲,企业无论从何种途径取得的存货,凡与存货形成有关的支出,均应计入存货的成本之内。实务中,存货历史成本的构成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1、购货价格
  购货价格是指企业购入存货的买价。通常,企业购入的各种存货,应根据发票金额,确认购货价格。在发生购货折扣的情况下,购货价格指已经扣除商业折扣但包括现金折扣的金额,供货者允许扣除的现金折扣,不抵减有关项目的成本。在允许扣取折扣的期限内取得的现金折扣,作为理财收益,冲减当期财务费用。如果没有现金折扣,存货的购货价格就是发票金额。
  2、购货费用
  购货费用是指除购买价格之外,企业购入存货在入库以前所需要支付的各种费用。购货费用包括两部分:
  (1)外购存货入库前发生的除购买价之外的合理费用,包括购入存货发生的包装费、运杂费、挑选整理费用等,即采购费用;
  (2)存货入库后到出库以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包括仓库租金、保管费用等,即仓储保管费用。
  购货费用是否计入存货成本,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购货费用的重要性而定,数额较大、能够明确区分的购货费用,一般应计入存货成本;相反,那些数额较小、而且不易明确区分的购货费用,则可直接计入期间费用。我国目前企业会计实务中,除商品流通企业将购货费用列作期间费用处理外,工业企业及其他企业一般都将存货入库前发生的购货费用计入存货成本,而将仓储保管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3、税金
  企业购入或负担的税金,哪些构成存货成本,哪些不构成存货成本,是正确确定企业外购存货入账价值的重要方面。在货物交易中,对交易者交纳的流转税是否包括在外购存货的入账价值中,目前我国采用了两种方法 :
   一种是采用价内税,即价格内包含了流转税,如消费税、资源税、城乡维护建设税等;另一种是采用价外税,如增值税。除此以外,从国外进口货物还要交纳关税等。目前的规定如下:
  (1)价内税是价格的组成部分,如前所述发票价格一般构成存货成本。但如购进已纳消费税的货物用于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则应扣除已纳的消费税。
  (2)价外征收的增值税,应区别情况处理:
   ①经确认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企业,其采购货物支付的增值税,无论是否在发票账单上单独列明,一律计入所购货物的采购成本。
   ②经确认为增值税一船纳税人的企业,其采购货物支付的增值税,凡专用发票或完税凭证中注明的,不计人所购货物的采购成本,而作为进项税额单独记账;用于非应纳增值税项目或免征增值税项目以及未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完税凭证的,其支付的增值税则计入购入货物的采购成本。
   ③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收购的农产品和废旧物资,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经批准可将其收购价格的一定比例(现规定为10%) 视同增值税,作为进项税额单独核算;采购货物(固定资产除外)所支付的运输费用,根据运费结算单据(普通发票)所列运费金额依一定的扣除率(现规定为7%)计算进项税额。企业应以扣除这部分进项税额后的价款作为购入货物的采购成本。
  (3)进口货物交纳的关税,一律计入进口货物的采购成本。
  4、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等。
第三节&&存货发出的计价
& & 存货发出的计价有多种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种存货发出时,按照实际成本核算的,可选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采用计划成本或者定额成本方法进行日常核算的,应当按期结转其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或者定额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另外商品流通企业还可使用毛利率法、零售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第四节&&原材料的核算
& & 原材料是指企业用于制造产品并构成产品实体的购入物品及购入后供生产耗用但不构成产品实体的辅助性物品。按其经济内容可以分为:
  一、 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
  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方法进行的收发核算,要从收发凭证到明细分类核算和总分类核算,全部按实际成本计价。
 (一) 科目设置
  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应当设置“原材料”和“在途物资”两个科目进行核算。
  1.“原材料”科目
  为了反映和监督原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企业应设置“原材料”科目进行核算。该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其借方登记外购、自制、委托加工完成、其他单位投入、盘盈等原因增加的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领用、发出加工、对外销售,以及盘亏、毁损等原因减少的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原材料”账户应按材料的保管地点,材料的类别、品种和规格设置材料明细账(或原材料卡片)。原材料明细账应根据收料凭证和发料凭证逐笔登记。
  2.“在途物资”科目
  该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已经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原材料。“在途物资”科目的借方登记已支付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原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已验收入库的原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已经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在途物资”科目,应按供货单位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二) 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原材料总分类核算
  1、 原材料收入的账务处理。
  企业原材料的来源有外购、自制、委托加工完成和盘盈等,不同来源的原材料其账务处理不同。
  (1)外购原材料的账务处理
  外购材料,由于结算方式和采购地点的不同,材料入库和货款的支付在时间上不一定完全同步。从本地采购的材料,通常在货款支付后就能立即收到材料。从外地采购的材料,由于材料运输时间和结算凭证的传递以及承付时间的不一致,经常会发生结算凭证已到,货款已支付,但材料尚在运输途中的情况;有时也会发生材料已到,而结算凭证尚未到达,货款也未支付的情况。因此,材料采购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①对于结算凭证等单据与材料同时到达的采购业务,企业在支付货款、材料验收入库后,应根据结算凭证、发票账单等单据确定的材料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根据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实际支付或应支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
  小规模纳税人或购入物资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公司,购入物资,按购入物资应支付的金额,借记“在途物资”、“原材料”、“营业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下述所列明的会计事项,除特别注明外,均指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一般纳税人的账务处理。
   ②对于已支付货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材料尚未运达的采购业务,应根据结算凭证、发票账单确定的材料实际成本,借记“在途物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待收到材料后,再根据收料单,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在途物资”科目。
  [例1]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企业。日该企业购入一批材料,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10000元,增值税额为1700元,发票等结算凭证已收到,货款已经支付,但材料尚未到达。企业应于收到发票等结算凭证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在途物资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
    贷:银行存款 11700
  ③对于材料已到,结算凭证未到,货款尚未支付的采购业务,一般在短时间内,发票账单就可能到达。为了简化核算手续,在月份内发生的,可以暂不进行账务处理,而只将收到的材料登记明细分类账,待收到发票账单,再按实付货款登记总账。如果月末结算凭证仍未到达企业,则应先按材料的暂估价,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下月初用红字做同样的记录,予以冲销。企业于下月实际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时,按正常程序,借记“原材料”、“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2]假设例1中购入材料的业务,材料已经运到并验收入库,但发票结算凭证尚未到达,货款尚未支付。月末按暂估价入账,暂估价为10530元。本月末,企业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1053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10530
   下月初用红字冲回上述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1053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10530
  ④采用预付货款方式采购材料。根据有关规定,预付材料价款时,应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已经预付货款的材料验收入库,应根据发票账单所列的价款、税额等,借记“原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预付款项不足,应按所需补付的金额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退回多付的款项,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
  (2)自制并已验收入库的原材料,按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
  (3)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原材料,按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准予抵扣的消费税,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按实际成本和支付的增值税等流转税,贷记“委托加工物资”、“应付账款”等科目。
  (4)企业接受其他单位以原材料作价投资时,应按评估确认的价值,借记“原材料”科目;按照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其在实收资本或股本中所拥有的份额,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5)企业接受捐赠的原材料,按捐赠实物的发票、报关单、有关协议以及同类实物的市场价格等资料确定的价值,借记“原材料”科目;按照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两者之和,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2、原材料发出的账务处理
  由于企业材料的日常领、发业务频繁,为了简化核算,平时一般只登记材料明细分类账,反映各种材料的收发和结存金额,月末根据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发料凭证,按领用部门和用途汇总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据以登记总分类账,进行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
  生产经营领用的原材料,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在建工程、福利等部门领用原材料,借记“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等科目。
  出售原材料,按售价和应收的增值税,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月份终了,按出售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例3]某企业某月份A材料的“发料凭证汇总表”列明: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产品领用2000元,一般消耗领用80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5000元,管理部门领用1000元,销售部门领用1500元。企业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00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5000
    制造费用 8000
    管理费用 1000
    营业费用 1500
    贷:原材料--A材料 35500
   按照实际成本计价的材料收发核算,从材料日常收发凭证到明细分类核算和总类核算,都是按照实际成本计价的。这对于材料收发业务频繁的企业,材料计价的工作量是极为繁重的,而且,这种计价方法难以看出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比是节约还是超支,难以从账簿中反映材料采购业务的经营成果。因此,这种计价方法一般只适合材料收发业务较少的企业。而对于材料收发业务频繁的企业,则应在其具备材料计划成本资料的条件下,采用计划成本计价方法。
  二、 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进行收发核算,所有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总账及明细分类账,按计划成本登记;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核算。
  (一) 科目设置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除设置“原材料”科目外,还应设置“物资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1.“原材料”科目
  该科目核算企业材料的计划成本,借方登记增加的原材料计划成本,贷方登记减少的原材料计划成本,期末余额表示库存原材料计划成本。
  2.“物资采购”科目
  该科目核算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所购入的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借方登记支付或承付的材料价款和运杂费等,以及结转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数(节约额);贷方登记已经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的计划成本,以及结转实际成本大于成本的差异额(超支额),应向供应单位、运输单位收回的材料短缺或其他应冲减采购成本的索赔款项,需要报经批准或尚待查明原因处理的途中短缺和毁损,由于意外灾害造成的非常损失等;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已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物资采购”科目应按材料的类别或品种设置明细账。
  3.“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这是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设置和使用的科目。该科目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验收入库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超支额),以及调整库存材料的成本时调整减少计划成本的数额;贷方登记验收入库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节约额),分配计入领用、发出或报废的各种材料的成本差异(超支差异用蓝字登记,节约差异用红字登记),以及调整库存材料的成本时调整增加的计划成本;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库存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超支差异),贷方余额反映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节约差异)。
  (二) 按计划成本计价的原材料总分类核算
  1、原材料收入的账务处理
  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收入的总分类核算,对于不同来源材料收入,应采用不同的账务处理方法。
  (1)外购材料的账务处理:
   ①对于结算凭证等单据与材料同时到达的采购业务,企业在支付货款、材料验收入库后,应根据有关单证确定的材料实际成本,借记“物资采购”科目;根据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②企业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采购材料,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时,应根据结算凭证、发票账单确定的材料实际成本,借记“物资采购”、 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付票据”科目。材料验收入库后,应根据收料单,按计划成本计价,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物资采购”科目。
  ③采用预付货款方式购入材料,预付材料款时,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已经预付货款的材料验收入库时,应根据发票账单所列的价款、税额等,借记“物资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预付款项不足,补付款项时,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退回多付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
  ④月终,企业应根据已经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收料凭证,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物资采购”科目。当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时,应按节约额,借记“物资采购”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相反,当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时,应按超支额,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记“物资采购”科目。
  ⑤对于发票账单已到,但尚未付款或尚未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收料凭证,应根据结算凭证等,借记“物资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同时,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物资采购”科目;按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⑥对于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等单据而材料已到的业务,应在月末按材料的计划成本暂估入账,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的记账凭证,予以冲回。下月,当实际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时,应借记“物资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科目。
  (2)企业自制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应按计划成本计价,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同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3)企业接受其他单位投入的原材料,应按照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其在实收资本或股本中所拥有的份额,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同时,按照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4)企业接受捐赠的原材料,应按照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按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和增值税之和,贷记“资本公积”科目。同时,按照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例4]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为17%。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A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80元/千克。日,该企业从本市购入A材料75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材料价款为615000元。企业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价款及增值税。材料已验收入库。企业的账务处理为:
  借:物资采购 61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4550
    贷:银行存款 719550
  借:原材料 600000
    贷:物资采购 600000
  借:材料成本差异 15000
    贷:物资采购 15000
  2、原材料发出的账务处理
   领用和退回的材料。生产和管理部门领用的材料,应按其计划成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生产车间退回剩余材料,应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
  企业在建工程领用的材料,应按计划成本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进项税额转出)”科目。独立销售机构领用的材料,应按计划成本借记“营业费用”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
  月末结转本月耗用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例5]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材料。某月甲原材料“发料凭证汇总表”列明,基本生产车间领用830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250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3800元,厂部管理部门领用6200元,销售部门领用1000元。本月该材料的成本差异率为1%。
  本月发领用材料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108000
    制造费用 3800
    管理费用 6200
    营业费用 1000
    贷:原财料 119000
   月末,结转材料成本差异,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1080
     制造费用 38
     管理费用 62
     营业费用 10
     贷:材料成本差异 1190
第五节&&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核算
& & 一、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低值易耗品是指单位价值较低、使用年限较短、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
  (一)低值易耗品核算使用的主要科目
  为了反映和监督各种低值易耗品的收发和结存情况,企业应设置“低值易耗品”科目,对低值易耗品进行总分类核算。“低值易耗品”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其借方登记企业购入、自制、委托加工完成、盘盈等原因而增加的低值易耗品的成本,贷方登记企业领用、摊销以及盘亏等原因减少的低值易耗品成本,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库存低值易耗品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企业应按低值易耗品的品种规格进行数量和金额的明细分类核算。
  对低值易耗品采用计划成本进行计价核算的企业,领用低值易耗品等应分摊的成本差异,应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采用“五五”摊销法的企业,应在“低值易耗品”科目下分设“在库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三个二级科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二)低值易耗品的摊销
  由于低值易耗品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多次周转使用而不改变其原有的实物形态,其价值是逐步丧失的。为了反映这种逐步消耗的过程,应将其成本陆续转为费用。
  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有三种:
  1、一次摊销法。
  它是指在领用低值易耗品时,将其全部价值一次计入成本或期间费用中;在低值易耗品报废时,收回残料的价值作为当月低值易耗品摊销额的减少。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费用负担不够均衡,主要适用于一次领用数量不多、价值较低、使用期限短或者容易破损的低值易耗品。
  2、分期摊销法。
  它是指从领用低值易耗品起,根据低值易耗品的成本和预计的使用期限,将其价值分次计入成本或期间费用;在报废时,将摊余价值(扣除收回残料的价值)计入成本、费用。这种方法有利于成本、费用的合理负担,主要适用于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或一次领用数量较大的低值易耗品。
  3、“五五”摊销法。
  它是指在领用低值易耗品时,摊销其价值的50%;在报废时摊销其价值的另外50%(扣除收回残料的价值)。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账面上保留“在用低值易耗品”的记录,有利于实物管理;当每月领用和报废大体均衡时,各月摊销额相差不多,有利于成本的合理负担。
  (三)低值易耗品核算的主要账务处理
  低值易耗品收入的核算与原材料收入的核算基本相同。领用低值易耗品的账务处理主要使用前两种摊销方法。
  1、一次摊销法的账务处理
  采用一次摊销法,在领用时应将其全部价值摊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贷记“低值易耗品”科目;报废时,将报废低值易耗品的残料价值作为当月低值易耗品摊销额的减少,冲减有关成本费用,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
  [例6]某企业19××年1月购入一批低值易耗品,价税合计5000元,支付运杂费等4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当月,生产车间领用全部低值易耗品。10月,该批低值易耗品报废时收回残料价值180元。假设该企业按实际成本核算,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购进低值易耗品,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低值易耗品 5800
    贷:银行存款 5800
  车间领用该批低值易耗品,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 5800
    贷:低值易耗品 5800
  报废低值易耗品残料入库,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180
     贷:制造费用 180
  2、分期摊销法的账务处理
  采用分期摊销法,在领用时,应借记“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科目,贷记“低值易耗品”科目。根据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期限计算月平均摊销额,摊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应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贷记“待摊费用”科目;报废时,将其残料价值作为当月低值易耗品摊销额的减少,冲减有关成本费用,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还应在月末结转当月领用低值易耗品的材料成本差异。
  [例7]依例6的资料,企业的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领用低值易耗品,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摊费用 5800
     贷:低值易耗品 5800
   每月摊销时(共10月),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 580
     贷:待摊费用 580
   报废低值易耗品残料入库,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180
     贷:制造费用 180
  二、包装物
  包装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包装本企业产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袋等。
  (一)包装物核算使用的主要科目
  为了反映和监督包装物的收发、领退和保管情况,企业应设置“包装物”科目。该科目是资产类科目,借方登记企业购入、自制、委托加工完成、盘盈等各种途径取得的包装物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贷方登记企业发出、领用、对外销售、盘亏、毁损、出租、出借等各种原因减少的包装物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库存各种包装物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在“包装物”的总分类科目下,应按包装物的品种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包装物数量不多的企业,可将包装物并入“原材料”科目核算。包装物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的企业,包装物收发等应分摊的成本差异,应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
  (二)包装物核算的主要账务处理
  包装物入库(包括外购、自制、委托加工完成等)的核算与原材料收入的核算基本相同。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包装物发出和摊销的核算。
  1、包装物发出的账务处理。企业发出包装物的核算应按发出包装物的不同途径分别进行。
  (1)生产领用的包装物。企业生产过程中领用的用于包装产品的包装物,应按领用包装物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下同)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包装物”科目。
  [例8]生产领用一批包装物,计划成本为2500元,则企业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2500.
    贷:包装物 2500
  (2)随同产品出售的包装物。随同产品出售的包装物又分为两种情况:随同产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应于包装物发出时,计入营业费用中,即借记“营业费用”科目,贷记“包装物”科目;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应于销售发出时,视同材料销售处理,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包装物”科目。销售收入记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例9]企业销售产品时,领用不单独计价的一批包装物,其计划成本为1800元。企业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营业费用 1800
    贷:包装物 1800
  假设企业领用的包装物为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则应编制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业务支出 1800
    贷:包装物 1800
  (3)出租、出借的包装物。企业多余或闲置的包装物,可以出租、出借给外单位使用。在摊销其价值时,可视其价值的大小,采用一次或分次摊销的方法。
  ①在第一次领用新包装物时,应按出租、出借包装物的实际成本,分别借记“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科目,贷记“包装物”科目。若企业采用分次摊销的方法,则应在第一次领用时,借记“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科目,贷记“包装物”科目;分次摊销时,分别借记“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科目,贷记“待摊费用”科目。
  ②收到包装物的租金时,应将其作为其他业务收入处理,借记“现金”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③收到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押金时,应借记“现金”等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在包装物逾期收不回来而将押金没收时,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这部分没收的押金收入应交的增值税、消费税等税费,计入其他业务支出,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应交税金”等科目;对于逾期未退包装物没收的加收的押金,应转作“营业外收入”处理,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按应交的增值税、消费税等税费,贷记“应交税金”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④出租、出借包装物发生的修理费用,应借记“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⑤出租、出借的包装物,不能继续使用而报废时,应将其残料价值估价入账,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科目。;
  2、包装物的摊销
  出租和出借包装物可以长期周转使用,使价值逐渐丧失,因此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摊销其成本。摊销的方法包括一次摊销法和分次摊销法。
  (1)一次摊销法
   采用这种方法,在第一次领用新的包装物时,摊销其全部成本。
  [例10]某企业出借一批包装物,实际成本为3000元,采用一次摊销法,收取押金3500元,并已存入银行。企业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营业费用 3000
    贷:包装物 3000
  借:银行存款 3500
    贷:其他应付款 3500
  (2)分次摊销法
   采用这种方法,在第一次领用新包装物时,将全部成本记入“待摊费用”科目,然后分次摊入“营业费用”或“其他业务支出”科目。
   [例11]承上例,假如企业采用分次摊销法,计划分3次摊销。
  第一次领出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摊费用 3000
    贷:包装物 3000
  分次摊销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营业费用 1200
     贷:待摊费用 1200
& &第六节&&委托加工材料的核算
& & 委托加工材料是指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委托加工材料应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其实际成本包括:加工中实际耗用材料的实际成本、支付的加工费用、支付的税金(包括委托加工材料应负担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支付加工材料往返运杂费。
   一、委托加工材料核算使用的主要科目
  企业应设置“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该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和发出加工物资的运杂费等,借方登记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支付的加工费、运杂费、税金等,贷方登记加工完成并验收入库的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在加工中的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
  同时,企业还应按加工合同和受托加工单位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委托加工材料的明细分类核算,应反映加工单位名称、加工合同号数,发出加工材料的名称、数量、发生的加工费和往返的运杂费,以及加工完成材料的实际成本等内容。
  二、委托加工材科核算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发出材料时,应按其实际成本,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按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公司还应同时结转成本差异;支付加工费和运杂费时,借记“委托加工物资”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需要交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应将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的物资,按规定准予抵扣的,按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的材料和剩余材料,应按其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
  [例12]某企业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计价核算。该企业因经营需要,将一批原材料委托甲企业代为加工,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为4800元,支付的加工费、运杂费等合计500元,支付的增值税为85元。材料加工完成,验收入库,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发出材料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委托加工物资 4800
      贷:原材料 4800
  支付加工费、运杂费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委托加工物资 500
      贷:银行存款 500
  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支付增值税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
      贷:银行存款 85
  委托加工材料完工,验收入库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53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5300
第七节&&自制半成品和产成品的核算
& &一、自制半成品的核算
  自制半成品是指已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但尚未制造完成,仍需继续加工的中间产品。自制半成品应作为企业的一项存货进行管理,而外购的半成品则应作为原材料管理,不属于自制半成品。
  1、核算使用的主要科目
  对自制半成品进行总分类核算,应通过“自制半成品”科目进行。该科目的借方登记生产完成并验收入库的自制半成品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发出自制半成品的实际成本,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库存自制半成品的实际成本。
  不单独计算自制半成品成本的企业,可以不设置“自制半成品”科目。企业各基本生产车间之间或基本生产车间与半成品库之间相互转移,以及委托外单位加工自制半成品的发出和收回,应通过“生产成本”科目核算;同时,还应设置备查簿进行数量登记。在“自制半成品”科目下,还可以设置“库存半成品”和“委托外部加工半成品”明细科目,以详细反映企业库存半成品和委托外单位加工半成品的收、发、结存情况。
  2、主要的账务处理
  自制半成品入库。企业已经生产完成并经验收入库的自制半成品,应按其实际成本,借记“自制半成品”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生产领用自制半成品。企业生产车间从半成品库领用户制半成品时,应按实际成本,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自制半成品”科目。
  委托外单位加工自制半成品。企业发出半成品委托外单位进行加工时,应按发出半成品的实际成本,借记“自制半成品--委托外部加工半成品”科目,贷记“自制半成品--库存半成品”科目;支付外部加工费和外地运杂费时,借记“自制半成品--委托外部加工半成品”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的自制半成品,应按加工后的实际成本,借记“自制半成品--库存半成品”科目,贷记“自制半成品--委托外部加工半成品”科目。
  [例13]某企业生产完成并验收入库一批自制半成品,其实际成本为4200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自制半成品--库存半成品 42000
     贷:生产成本 42000
  二、产成品的核算 
  产成品是指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合乎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者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
  1、产成品核算的主要科目
  为了反映和监督产成品的收发和结存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库存商品--产成品”科目。该科目借方登记产成品的增加,贷方登记产成品的减少,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产成品的实际成本。
  采用计划成本进行产成品日常核算的企业,除设置“库存商品--产成品” 科目,还应设置“产品成本差异”科目,核算产成品的实际成本与划成本的差异。产成品的收入、发出和销售,平时按计划成本核享,月终计算入库产成品的实际成本,并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记入“产品成本差异”科目,然后再将产品成本差异在发出、销售和结存的产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2、主要的账务处理
  企业生产完成,验收入库的产成品,应按其实际成本结转,借记“库存商品--产成品”科目,贷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企业销售产品,应在产成品发出后,结转产成品成本,借记“产品销售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产成品”科目。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的产成品,在产成品发出后,借记“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贷记“库存商品--产成品”科目。
  [例14]某企业销售一批A产品,其数量为180件,单位成本为195元/件。结转成本的会计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 35100
     贷:库存商品--产成品 35100
第八节 存货期末计价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 &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当成本低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企业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计价时,由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供选择:
  1、 单项比较法
  亦称逐项比较法或个别比较法,指对库存中每一存货的成本和可变现净值逐项进行比较,每项存货均取较低数确定存货的期末成本。
  2、 分类比较法
  亦称类比法,指按存货类别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每类存货取其较低数确定存货的期末成本。
  3、 综合比较法
  亦称总额比较法,指按全部存货的总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总额相比较,以较低数作为期末全部存货的成本。
单项比较法计算的期末成本总计最低,分类比较法次之,综合比较法最高。原因是单项比较法所确定的均为各项存货的最低价,据此计算的结果比较准确,但这种方法的工作量较大,存货品种繁多的企业更是如此。
  期末通过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库存存货计价后,若可变现净值高于账面成本,则无须进行账务处理;若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成本,则应按可变现净值作为期末存货的价值,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成本的差额应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账务处理。其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
  1、直接转销法
  是将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损失直接转销存货科目,同时将存货成本调整为可变现净值,在这种方法下,应设置“存货跌价损失”科目,确认损失时,借记“存货跌价损失”科目,贷记有关存货科目。采用该法,期末存货的账面余额是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较低者,而不是实际成本数。对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可以通过计入,列为当期损益。
  2、备抵法
  将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损失不直接转销存货科目,而是记入“存货跌价损失准备”备抵科目,单独进行记录和反映。采用该法,期末存货的账面余额仍然是实际成本,“存货跌价损失准备”科目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存货”项目的抵减项目。对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可以通过记入“存货跌价损失”科目,列为当期损益。
  [例16]例15中甲公司日对库存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价后应作的账务处理如下:
  如采用直接转销法,应编制会计分录:
   借:存货跌价损失 100
     贷:存货 100
  如采用备低法,应编制会计分录:
    借:存货跌价损失 100
      贷:存货跌价损失准备 100
第九节&&存货的清查
& & 存货清查是通过对存货的实物查对并与账面资料比较,确定各项存货的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一、存货清查的科目设置
  为了核算企业在财产清查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企业应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该科目借方登记各种财产物资的盘亏金额和批准转销的盘盈金额,贷方登记发生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金额和批准转销的盘亏金额,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净损失;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处理的各种物资的净盈余。该科目下应设置“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两个明细科目。
  二、存货清查的账务处理
  发生存货盘盈时,应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发生存货盘亏、毁损时,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原材料”等科目;
  盘盈、盘亏、毁损的财产物资,报经批准后处理时:存货的盘盈,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存货盘亏、毁损,应先扣除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的赔偿,借记“原材料”、“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剩余净损失,属于非常损失部分,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属于一般经营损失部分(即定额内损耗),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例17]某企业1996年4月因洪涝灾害,导致产成品毁损20000元,该项毁损经与保险公司协商,保险公司同意赔付实际损失的80%,其余损失由企业自己负担。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批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0000
     贷:库存商品--产成品 20000
  批准后:
   借: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 16000
     营业外支出 4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0000
留下脚印(共0个)
可以查看更多内容,还可以评论和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坏账准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