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入跑赢GDP有何意义?

人均GDP破万亿有何意义?
摘要:上海是中国内地第一个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的地区.2008年,上海人均gdp达到10529美元.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009年gdp达到1186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2010年,天津人均gdp达……
制图:鲁元珍
世界人均国民收入前十(截至2012年)制图:袁天圆
制图:鲁元珍核心提示■&据最新统计,八省区市人均超1万美元,但收入占比仍偏低■&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未跑赢gdp■&同样是超过1万美元,但从民生福祉和产业结构看却有不同的发展内涵最近,八省区市人均过万美元的消息引人瞩目.2014年广东、福建两省的人均首次突破1万美元.至此,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内蒙古、广东、福建等8个省区市均迈入&人均1万美元&行列.欣喜之余,人们也更多地看到,人均只是衡量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而非唯一指标.尽管很多人认为这样的水准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单个数据的说服力还略显单薄&&美国人均2015年预计将达57045.46美元,为中国平均水平的五倍以上;从人均收入占gdp比重看,中国仍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面对所谓&中国gdp总量超越美国&的言论,中国人更多了一份理性.面对新常态,苦练内功、提高品质,才是立身之本.横向看&&逃离&中等收入陷阱&面临巨大挑战在经济学领域,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一般来说,标志着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3年,世界上共有65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大多属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通常约为55%,而在我国这八省区市,这一指标仍偏低.2014年,北京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999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710元,占比为47.7%;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85元,占人均gdp的比重为40%;福建的这一比例也仅在37%左右,离发达国家均有不小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民生福祉相关的幸福指标、环境指标仍在提醒中国,发展任务艰巨.在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看来,我国居民收入占比较低,主要跟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由于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驱动,因此财政收入、企业利润的增长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而收入增长并非像做大gdp那么容易.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人民币(约3222美元),再看中位数,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7570元(约2807美元).与发达国家更是天壤之别,2012年,美国这一数字已达50120美元,日本47870美元,德国44010美元.&实现收入增长是当务之急.&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说,收入增长乏力是&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一个显著标志,这对中国是重要警示.从历史看,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拉美等国的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2014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9,这仍是一个较高的数值.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创新机制,从而实现分配公平,这是中国当前面临的课题.&苏海南说.动态看&&部分&城镇居民收入&未跑赢gdp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4391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9%;农村人均纯收入20226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3%,双双跑赢gdp7.3%的增速.2014年,浙江gdp总量40153.5亿元,首次破四亿元,同比增长7.6%,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分别保持了8.9%、10.7%的较高增速.&双双跑赢&的还有上海,2014年gdp比上年增长7%,而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达47710元和2119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8%和10.3%.居民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两个同步&的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思路.细究数据可以看到,居民收入总体与gdp增长保持了同步,尤其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大多快于gdp增速.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区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未跑赢gdp&&2014年,天津gdp达15722亿元,增长1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7%和10.8%,前者低于10%增速.福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22元,增长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50元,增长10.9%.城镇居民收入低于该省9.9%的gdp增速.总体来说,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要高于城市居民.从全国看,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未跑赢7.4%的gdp增速.&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gdp增长远远高于人均收入增幅,而近年来农村居民纯收入增幅超过10%,甚至超过20%,超过了gdp增长速度.这主要由于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业税补贴加大.另外,中低端劳动力收入增长较快,如农民工相对短缺使得工资上涨,养老保险、最低工资等社会保障也逐渐完善等.&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说.而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低,是由于近年来经济下行,企业效益下滑,职工工资增幅低,股市行情欠佳也使居民财产收入增幅相对降低.要真正实现&两个同步&还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如果裁判标准不改变,地方政府适应新常态的观念就不太容易转变.&潘建成认为,现在的问题是还没有一个像gdp这么明确的指标,这是一个挑战.现在需要有一个考核转型升级的综合性指标,尽管难度较大,但要逐步加以明确.&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实现更好的生活环境,以此为导向,地方政府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举措才会更加清晰.&他说.纵向看&&pm2.5增长映射&超高速&的代价以纵向时间节点看,上海是中国内地第一个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的地区.2008年,上海人均gdp达到10529美元.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009年gdp达到1186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2010年,天津人均gdp达到70402元,突破1万美元.2012年,江苏、浙江、内蒙古三个省区均突破1万美元.至此,江浙沪人均gdp皆突破1万美元,&长三角&集体进入到&发达状态&.2014年,广东和福建的加入也在意料之中.体量的增大坚定了发展的底气,但同时,&虚胖&的困惑也亟待寻找药方.环保部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进入&发达状态&的长三角pm2.5平均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有24个城市pm2.5浓度超标.京津冀区域有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为156天,比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少85天,pm2.5平均浓度为93微克/立方米.经济增长率先突破的地区,同时成了环境污染的重灾区.pm2.5超标映射了以资源消耗和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所造成的问题.在八个地区中,内蒙古的异军突起令人关注.得益于近十年来煤炭开发和能源价格的上涨,地域上属于西部的内蒙古经济飞速发展,其人均gdp更是先后超过了东部的福建、广东、山东等省份,2013年高居全国第六.然而近年来由于煤炭行业的不景气,在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下,高速发展背后的矛盾凸显.据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描述,2014年,内蒙古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307个,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9万亿元;国家核准和出具&路条&的重大能源、新型煤化工项目70多项,总投资近8000亿元.如何在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中找到新路,还需要创新机制,体现和谐发展要义.有关专家指出,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54.77%,快速城镇化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空间,但能源消耗刚性需求也在持续增加,污染&增量&不断增长,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考验着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系统看&&&1万美元&的不同&含金量&尽管八省区市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但内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早在2010年,珠三角地区的人均gdp就超过了1万美元,但到2014年,粤东西北等地区的人均gdp仍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远远落后于1万美元的水平.同样,让部分百姓感到&被平均&的是,人均gdp上去了,但是居民的收入却似乎未达到与之相匹配的标准.比如,天津的人均gdp要高于北京,但是天津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却低于北京.从世界各国看,人均gdp跨过1万美元大关,本就意味着经济的优化和社会的平衡.例如韩国、日本,在达到这一标准时,国家的产业升级、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领域都随之达到了较高水平.拿这一标准来衡量,中国的&1万美元&需要增加令人信服的&含金量&.与此同时,比较各地,同样的gdp,却有着不同产业结构,呈现了发展内涵的差异.从目前看,部分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进度仍未跟上发展速度.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人均gdp和城镇化率的提高,服务业逐步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扩大第三产业的比重是科学发展的趋势.而从目前看,以工业和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依然是增速最快的产业.根据福建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4年第一产业增速4.4%,第二产业增速11.7%,第三产业增速8.3%.与往年相比,三大产业的比重变化不明显,第二产业仍是福建省的核心支柱.但在部分地区,也出现喜人的变化.北上广等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走在了前沿.根据第三次经济普查核算结果,广东三大产业占gdp的比例为4.8∶46.4∶48.8,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2.4个百分点.而北京和上海的第三产业发展更为喜人:2014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23560.9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24.26亿元,第二产业8164.79亿元,第三产业为15271.89亿元,三大产业占比例为5∶34.7∶64.8,第三产业已在gdp占比中优势明显;北京2014年三种产业结构比例为0.7∶21.4∶77.9,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已接近80%.&服务型经济特征更加明显,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产业高端化趋势明显,这都是新常态下的新特征.&潘建成说.链接&成功跨越与失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典型国家的人均gdp比较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但就比较大规模的经济体而言,仅日本和韩国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换.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万美元.韩国1987年超过3000美元,1995年达到了11469美元.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日本花了大约12年时间,韩国则用了8年.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则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一些国家收入水平长期停滞不前.如菲律宾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71美元,2006年仍停留在1123美元,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人均收入基本没有太大变化.还有一些国家收入水平虽然在提高,但始终难以缩小与高收入国家的鸿沟,如马来西亚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812美元,到2008年仅达到8209美元.阿根廷则在1964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超过1000美元,在20世纪90年代末上升到了8000多美元;但2002年又下降到2000多美元,而后又回升到2008年的8236美元.拉美地区还有许多类似的国家,虽然经过了二三十年的努力,几经反复,但一直没能跨过1万美元的门槛.比较分析成功跨越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两类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特征,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差异较大.从基尼系数上看,阿根廷和马来西亚基尼系数较高,两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基尼系数就在0.45左右,到20世纪90年代末进一步上升到接近0.50,2007年阿根廷达到0.51;而马来西亚始终保持在接近0.5的水平上.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基尼系数为0.36,到90年代末下降到0.31,至今没有明显变化.从最高10%收入阶层和最低10%收入阶层的收入比来看,阿根廷和马来西亚均远高于韩国7.8%的水平.(邱h 整理)
人均GDP破万亿有何意义?由安丰网编辑整理,更多内容敬请关注频道。
请选择您对本文的评价:山西城乡居民收入“跑赢”GDP 为多年少有现象 20:40:21 &&   山西省统计局9日对外发布消息称,今年以来,山西在财政收支压力大的情况下,仍大幅度增加民生领域支出,“民生文章”出实彩。此外,数据显示,山西今年城乡居民收入“跑赢”了GDP,为多年来少有的现象。
  今年以来,山西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民生领域支出。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山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侧重民生类的文化体育与传媒、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
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35.0%、34.9%、30.8%、25.1%、10.6%。
  数据是枯燥的,但城乡居民收入的“三个高于”对于山西来说别有深意:城乡居民收入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前三季度,山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02.4元,增长13.1%,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288.0元,增长16.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3.7个百分点。
  此外,在“民生文章”中,实施农村“十个全覆盖”,已经成为近年来山西省影响范围最大、受益人数最多的民生工程。
  山西省统计局称,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现价GDP增速,双双“跑赢”GDP,这是山西多年来少有的现象。山西全省长期以来居民收入增长低于GDP,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的现象正在逐步得到改变。(完)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任丽娜&&&&编辑:易晔&&&&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号-1(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法律顾问: 马宏利民收入跑赢GDP有多重正面效应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责任编辑:
财经关键词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上半年GDP增7% 城乡居民收入跑赢“GDP”
我国2015年GDP增加多少?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称,初步核算,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296868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
GDP上涨有什么好处意味着什么?
《影迷公社》提供免费网盘电影资源福利,关注公众号回复“最新电影”获得最新电影网盘资源链接,回复“盗墓笔记”免费获得盗墓笔记全集网盘链接,扫描二维码或添加朋友订阅(yingmigongshe)免费关注吧!
赶紧赞一个
热门推荐 
版权声明【】一文除注明原创外,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闽南在线无关。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拥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青春性喜剧《一路向西》曝光一组性感剧照,女...
正所谓铁打的娱乐圈,流水的丑闻门,不分中外...
灯红酒绿的闹市中,有着大大小小的各式俱乐部...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从六国掠来的上万名宫人...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仍然没有跑赢GDP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在“十二五”期间“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两个同步”的表述,令民众对增收有了更多的期望。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居民收入备受关注。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从2010年的数据来看,通过努力,中国是有能力达到“两个同步”的。
  他同时强调,目前实际收入差距仍然在扩大。2011年首先要想办法把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缓解下来,然后再谈到逐步缩小差距。
  新年伊始,北京、重庆、江苏、广东四省市相继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这预示着2011年有望接棒刚刚过去的2010最低工资提高年。
  近期各地“两会”上也传出了“有福利的增长”的发展目标。部分地方政府更是明确提出了居民收入要跑赢GDP的目标。
  22日开幕的广东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2011年广东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将达到10%,快过9%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