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美国特里芬问题题

什么是特里芬难题?顺便举一个案例.谢谢_百度知道
什么是特里芬难题?顺便举一个案例.谢谢
能够说的详细更好,说的不详细,大概的意思请表达清楚,谢谢..
提问者采纳
特里芬难题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美元与黄金危机》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他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充当国际货币,则必然在货币的币制稳定方面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持有的国际货币增加,这就要求该国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来实现,这就必然会带来该货币的贬值;另一方面,作为国际货币又必须要求货币币制比较稳定,而不能持续逆差。这就使充当国际货币的国家处于左右为难的困境,这就是特里芬难题。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特里芬难题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经济全球化下的新“特里芬悖论”01-第4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经济全球化下的新“特里芬悖论”01-4
p3?0.7395hus?0.5185hjp?0;同样假设在非合作博弈中,美国可独立决定美元汇率h;hjp?hjp?0.7184hus,heu?he;在非合作博弈中,各国(经济体)的最优策略所必须满;hus?0.1625,hjp?4.257,heu;这样,美元、日元、欧元三种货币汇率政策非合作博弈;hus?0.1625,hjp?4.143,heu;由于以上数
p3?0.7395hus?0.5185hjp?0.4293heu。同样假设在非合作博弈中,美国可独立决定美元汇率hus,日本、欧盟可以决定扣除hus影响后的汇率水平hjp,heu,其中hjp?hjp?0.7184hus,heu?heu?0.5040hus。在非合作博弈中,各国(经济体)的最优策略所必须满足的一阶条件为: 美国:0.220hus?0.131hjp?0.172heu?0.95, 日本:?0.806hus?0.706hjp?0.616heu?1.598, 欧盟:?0.814hus?0.326hjp?0.299heu?0.636。 解此方程组有:hus?0.1625,hjp?4.257,heu??2.074。这样,美元、日元、欧元三种货币汇率政策非合作博弈存在纳什均衡,容易计算,达到纳什均衡的最优汇率为:hus?0.1625,hjp?4.143,heu??2.174。由于以上数据是经标准变化后的值,将其还原为世界银行实际有效汇率数据的形式就有:当达到非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时,美元的实际有效汇率:125.76,日元的实际有效汇率:124.15,欧元的实际有效汇率:68.67。与这三种货币2002年的汇率水平相比,为达到三方博弈的纳什均衡,美元汇率应下降6.8%,日元汇率应上升65%,而欧元汇率也应下降8.1%。再观察2003年度美元、日元与欧元的实际有效汇率,在2003年,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三种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为:美元147.5、日元88.3、欧元82.22。这样与2002年比较,尽管日元的汇率在向纳什均衡汇率接近,但美元、欧元的汇率则是更加远离纳什均衡汇率。就现实世界而言,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是无法想象的。从这仪角度看,当前发达的国际收支失衡已无法通过汇率调节实现。 四国汇率政策博弈无解和三国博弈有解似乎也证实了这样的事实:即美国、日本、欧盟为实现本国政策目标而进行的汇率政策博弈,其范围并不局限于三方之间。实际上,从上面两种不同的损失函数表达式中可以看到,在四方博弈中,在其它三方的某些汇率水平下,美国或日本等的损失函数值可小于在三方博弈中,达到纳什均衡时的损失函数值。因此,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美、日、欧各方会将汇率政策的博弈范围扩大到更广的范围。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或许还随着对中国迅速崛起的某种恐惧心态,一些西方国家将在一定程度上采取汇率政策的合作博弈,共同把调节的压力指向中国。在这次压迫人民币升值的浪潮中,最应该促使日元升值,最无权利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日本政府却积极配合美国政府,共同向中国政府施压,正是这一状况的写照。四、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与人民币汇率水平当前全球的国际收支失衡首先是美国国际收支的失衡。美国的国内经济不均衡和外部经济不均衡需要美国进行全面的调整,但收缩性的国内经济政策将导致美国经济的衰退,并引起资本的外流,使美国的外部不平衡更加严重。美元贬值既能调节国际收支,又不会导致国内经济的收缩,但必须有相应的经济体吸收美元贬值的冲击。从以上分析看,当发达国家,特别是“大3角”间不具备吸收美国调节冲击能力,将中国视为吸纳美国调节冲击的对象似乎是合乎逻辑的。因为,无论从经济规模、增长速度、国际收支、国际储备等方面看,中国似乎均符合吸纳国际收支调节冲击的条件。由于人民币盯住美元,不改变汇率似乎就难以让中国吸收美国的调节冲击。为此,有必要从全球视角,评估人民币汇率水平。(一)实际汇率、均衡汇率和购买力平价尽管大量的文献均证明购买力平价不宜作为估计均衡汇率水平的依据,但理论界至今还不能提出替代购买力平价的长期均衡汇率决定理论。Mckinnon(1997)坚持认为购买力平价,特别是贸易平价,应成为估算长期均衡汇率的基础。就中期名义均衡汇率看,Wiliamson()认为其应是能保持经常帐户均衡的,并与实际汇率相一致的汇率。从三者的关系看,实际汇率的水平取决于购买力平价和名义汇率。当购买力平价成立时,实际汇率相对于基期汇率保持不变。当购买力平价不成立时,实际汇率相对于基期汇率就会产生偏离。实际汇率高于基期汇率,就称之为实际汇率贬值。反之,则称为升值;同样,由于均衡名义汇率是指受基本经济因素影响,能保持经常帐户均衡的虚拟汇率。以其做为基准,比较与实际汇率的差距,就能估算汇率的相对水平。当实际汇率高于均衡汇率,就称为实际汇率贬值。反之,就称为升值;最后,就购买力平价与均衡汇率而言,实际汇率可以成为衡量中期与长期均衡汇率偏离程度的相对指标。应该指出,由于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全融入金融全球化,国际资本流动的主体是直接投资,购买力平价作为长期均衡汇率更有其实际意义。我们对东亚的研究已经证明长期购买力平价成立。根据我们对年中国长期购买力平价的实证研究,中国的长期购买力平价依然成立。(附录4)9
(二)中国购买力平价,实际汇率与劳动力平价10与实际汇率相关的主要是相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有多种表达方式,本研究计算了一般购买力平价、扩展购买力平价Erppp2和可贸易品平价Erppp3,其表达式分别为:1、Erppp1 = E0?(I
/ I*),其中E0表示基期名义汇率,I
和 I*的分别代表中国和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2、Erppp2 = E0?(I / I*)?[1+n*?(I*N/ IT * -1 )] / [1+n?(IN/ IT -1 )],其中n 和n*为中国和美国可贸易品权重,IN 和I*N 分别代表中国和美国的消费者不可贸易品物价指数,IT 和IT *分别代表中国和美国的消费者可贸易品物价指数。 3、Erppp3 = E0?(IT/ IT *)从表4可见,无论用那种方法,人民币的相对购买力平价值均小于市场汇率,实际汇率是低估的,其程度在18%和26之间。其中,一般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最低,贸易平价最高,扩展的购买力平价居中,为23%。从动态看,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贬值1994年汇率并轨时最大,然后随着名义汇率的下降而降低。1997年后,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产生,我国固化了汇率波动,实际汇率的贬值幅度随通货紧缩而扩大。以上的研究结论,大致与国内的若干研究相同,如杨帆(2000),刘向华(2000年)等。图3人民币汇率的购买力平价9由于我们只搜集到78-98年通胀的月度数据,实证检验只能以1998年为界。为与东亚国家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在后面主要利用了90-2002年的购买力平价数据。 10具体数据处理等,请参见陈志昂和方霞(2004)10864202002年份 表4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注:(1)Eri以一般购买力平价为基础,按实际汇率公式Ert= Et?(I / I )计算得出;(2)Er2是以扩展的购买力平价为基础,按实际汇率公式E rt= Et?(I*T / IT )?[(1-n*)+n*?(I*N/ IT * )] / [(1-n)+n?(IN/ IT )] 计算;(3)Er3计算的是可贸易品的实际汇率,Er3=Et?(I*T/IT) 二、中美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研究为了研究中国与美国在国际收支中汇率调节的可能性,我们进一步探讨中美两国在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的差异,分析其对汇率和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一)劳动力平价根据劳动力平价,假定生产过程仅使用劳动投入,那么对于每一种商品而言,其产出品的价格恰恰好等于1单位商品生产中耗费的劳动成本,每单位商品需要1/ a单位的劳动。当工资水平为w时生产1单位商品的劳动成本是w/a。因此:P=w/a
(1)其中P表示商品价格,w表示工资水平,a代表劳动生产率(就业人均产出)。我们同样可以给出以贸易国的价格(以贸易国货币表示)P*=w*/a*
(2) 现在,我们假定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即Eappp=P/ P*
(3) 我们将公式(1)和公式(2)代入公式(3),可得Eappp=(w/ w*)?(a*/a)
(4) 同样,相对劳动力平价可表达为: Et = E0 .[(Wt/W0)/(Wt*/W0*)].[(at*/a0*)/ (at/a0)] = E0 . [(Wt/W0)/(at/a0)]/[ (Wt*/W0*) /(at*/a0*)]
(5)从上式我们可以发现,汇率与两国间的工资比和劳动生产率比有关,如果一国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外国的劳动生产率,或者一国的工资上涨幅度小于外国的工资上涨幅度,那么会导致本币升值,外币贬值,反之则相反。从相对劳动力平价的角度看,如果基期的选择是合理的,两国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动态变动之比决定了币值变化的方向和水平。即当Et/E0大于1时,本国的实际汇率升值,反之,则贬值。同时,采用相对数可避免各国统计口径不同和名义汇率变动的影响,具有技术上的合理性。(二)人民币对美元的劳动力平价表6-18中美两国工资增长和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经济全球化下的新“特里芬悖论”01等内容。 
 若全球冰川大规模融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A.极地高压...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特里芬悖论”,它是指如下两难局面:一 方面,美国...  “特里芬悖论”,它是指如下两难局面:一方面,美国的国际收支不 平衡是其他各国...最符合漫画寓意的选项是 ( ) A.经济全球化迎来新一轮浪潮 B.英德竞争阻碍...  特里芬悖论_四年级英语_英语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特里芬悖论特里芬悖论 Triffin Dilemma...经济全球化下的新“特里... 暂无评价 81页 7下载券 美国经济复苏与新特里...  只是 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已被多极格局取代 D.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相互依赖...“特里芬悖论”, 它是指如下两难 局面:一方面,美国...  若全球冰川大规模融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A.极地高压...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里芬悖论” ,它是指如下两难局面:一方 面,...  若全球冰川大规模融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A.极地高压...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B.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特里芬悖论” ,它是指如下两难局面:一 方面,...  若全球冰川大规模融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A.极地高压...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里芬悖论” ,它是指如下两难局面:一方 面,...  5、 (13.3 节,难度:中) 特里芬难题:特里芬悖论...5、(4.2 节,难度:高) 假定小国开放经济模型如下...而且,美元升值未必是长期趋势,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下跌...  实行新经济政策 D.巩固苏维埃政权 如下两难局面:...”特里芬悖论”意味着 A.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 B....对材料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A.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导致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百度知道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导致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如题,希望高手可以解答!
提问者采纳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一)各国货币比价的挂钩。 即汇率的规定与调整原则,主要规定如下: 1. 美元与黄金挂钩。即各国确认193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这样,美元居于等同黄金的地位,其他国家的货币则不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 2.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会员国也可以不规定货币的含金量,而只规定同美元的汇率。例如 1946年,l英镑的含金量为3.58134克纯金,1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纳金,则英镑与美元的含金量(黄金平价)之比为:1英镑=3.5671=4.03美元,这便是法定汇率。 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于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汇率制度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若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0%,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1971年12月,这种即期汇率变动的幅度扩大为上下2.25%的范围,而决定“平价”的标准,亦由黄金改为特别提款权。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1.制度自身的缺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崩溃的根本原因。是这个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可解脱的矛盾。在这种制度下,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 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要求美元币值稳定,才会在国际支付中被其他国家所普遍接受。而美元币值稳定,不仅要求美国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而且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顺差,从而使黄金不断流入美国而增加其黄金储备。否则,人们在国际支付中就不愿接受美元。 另一方面,全世界要获得充足的外汇储备,又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大量逆差,否则全世界就会面临外汇储备短缺、国际流通渠道出现国际支付手段短缺。但随着美国逆差的增大,美元的黄金保证又会不断减少,美元又将不断贬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美元短缺到美元泛滥,是这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此消彼长,美元危机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 (1)美国黄金储备减少。美国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海外军费巨增,国际收支连年逆差,黄金储备源源外流。 1960年,美国的黄 金储备下降到178亿美元,已不足以抵补当时的210.3亿美元的流动债务,出现了美元的第一次危机。60年代中期,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黄金储备不断减少。1968年 3月,美国黄金储备已下降至121亿美元,而同期的对外短期负债为331亿美元,引发了第二次美元危机。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102.1亿美元)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678亿美元)的15.05%。此时美国已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于是,尼克松总统不得不于日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1973年美国爆发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黄金储备已从战后初期的245.6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没有充分的黄金储备作基础,严重地动摇了美元的信誉。 (2)美国通货膨胀加剧。美国发动侵越战争,财政赤字庞大,不得不依靠发行货币来弥补,造成通货膨胀。加上两次石油危机,石油提价而增加支出;同时,由于失业补贴增加.劳动生产率下降,造成政府支出急剧增加。美国消费物价指数1960年为1.6%,1970年上升到5.9%,1974年又上升到11%,这给美元的汇价带来了巨大冲击。 (3)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利用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实力和其他国家被战争削弱的机会,大举向西欧、日本和世界各地输出商品,使美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巨额顺差,其他国家的黄金储备大量流入美国。各国普遍感到“美元荒”(Dollar Shortage)。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增长,出口贸易的扩大,其国际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美元和黄金储备增加。美国由于对外扩张和侵略战争,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美国资金大量外流,形成“美元过剩”(Dollar Gult)。这使美元汇率承受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不断出现下浮的波动。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1.美元停止兑换黄金。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尼克松政府于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一。这意味着美元与黄金脱钩,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有一根已倒塌。 2.取消固定汇率制度。1973年3月,西欧又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3月16日,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英国、意大利、爱尔兰实行单独浮动,暂不参加共同浮动。此外,其他主要西方货币也都实行了对美元的浮动汇率。至此,战后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另一支柱,即固定汇率制度也完全垮台。这宣告了布雷顿森林制度的最终解体。 2.欧盟中央银行执行统~的货币政策与成员国保有的财政政策发生矛盾时,协调难度很大,统一货币推行后,为保持欧元的稳定,欧盟中央银行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但成员国仍保留推行本国财政政策的权力,当二者发生矛盾、利害冲突特大时,二者关系协调兼顾就很难达到。就像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存在特里芬难题一样,欧元的内部机制就存在难于克服的内在矛盾。 3.欧盟扩大、欧元推行必然加剧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 欧洲统一货币的实施,势必进一步释放欧洲统一大市场的潜在经济力量,欧盟成员国间的贸易关系将更加紧密,对外竞争力提高,这无疑于欧洲贸易保护主义加强,排他性上升,并会加剧开放型发展中国家进入这一市场的难度,这不仅加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与矛盾,也加深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甚至遭到发展中国家的抵制。
提问者评价
很详细,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导致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无法克服的难题一特里芬难题,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足以一国货币即美元作为主要的储备货币,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对美元储备的需要,美国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逆差。为了保持美元的稳定,美国就必须保持国际收支的顺差, (2):国际收支调节的不对称性;(3)各国为了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稳定汇率,往往不得不以牺牲国内的经济目标为代价。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是美元--黄金本位制,即美元与黄金挂钩,一美元等于35盎司黄金,二是美元与其它货币挂钩。并且实行固定汇率制。这就确定了美元在2战后到60年代时期的世界中心货币地位。同时,布雷顿森令体系还确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导致其崩溃的是美国的经济发展受阻,西欧和日本的实力逼近美国。最后美元两度贬值,被马克和日元所取代,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特里芬难题和黄金和货币联系为什么被切断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特里芬难题和黄金和货币联系为什么被切断
大小:416.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特里芬之谜  特里芬之谜
  特里芬 Triffen,R.1960, & Golden and dollar crisi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美元供给过多则不能保证全部兑换黄金,供给不足则国际清偿手段不足——此即“特里芬之谜”。
  美联储若不大量发行美元,就无法弥补美国庞大的贸易赤字和对外投资;但如果大量发行,各国就会失去对这种货币的信任。这就是所谓的“特里芬之谜”。
  布雷顿森体系与特里芬之谜
  布雷顿森林协定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该协定对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
  该协定源自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和盟国货币金融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协议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核心内容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间就货币事务进行共同商议,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信贷支持;
  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目的为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
  美国作为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责任
  基本责任有两点:
  美联储保证美元按照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协定成员国对美元的信心
  提供足够的美元作为国际清偿手段
  内在矛盾:美元供给过多则不能保证全部兑换黄金,供给不足则国际清偿手段不足——此即“特里芬之谜”。
  该体系的作用
  建立了以美元和黄金挂钩和固定汇率制度,结束了混乱的国际金融秩序,为国际贸易的扩大和世界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和国际清偿手段,弥补了黄金的不足,提高全球的购买力,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
  该体系的基本缺陷
  美元的清偿能力和对美元的信心构成矛盾,表现为美元的国际货币储备地位和国际清偿力的矛盾、储备货币发行国与非储备货币发行国之间政策协调的不对称性以及固定汇率制下内外部目标之间的两难选择等;
  汇率体制僵硬,无法通过汇率浮动自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责任主要落在非储备货币发行国一方,牺牲了它们的经济发展目标
  该体系的结束
  到20世纪60~70年代,爆发多次美元危机,其后以1971年12月《史密森协定》为标志美元对黄金贬值,同时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1973年2月美元进一步贬值,世界各主要货币由于受投机商冲击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完全崩溃。但直至1976年国际社会间才了达成了以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的非货币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重要的国际组织仍得以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特里芬之谜的相关词条股城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投资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特里芬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