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使中国的失业率率提高

宏观第9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页免费50页免费8页1下载券2页1下载券68页2下载券 2页1下载券31页1下载券55页免费2页免费4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17页1下载券29页1下载券4页免费36页1下载券4页免费
宏观第9章|绝​对​值​得​一​看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美国公司为它们未能展开强劲招聘给出了诸多理由,从疲弱的消费者开支到政府债务和..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是什么原因造成美国的高失业率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一起来看流星雨里,上官说的奥肯法则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一起来看流星雨里,上官说的奥肯法则是什么意思
好像是对快开学表示的无奈具体是什么意思啊
提问者采纳
举几个例子(相信这个看了之后,你绝对理解):布里丹毛驴困境布里丹是欧洲14世纪的哲学家,他曾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位哲学家养了一头毛驴,每天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这天,送草的农民出于对哲学家的景仰,额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边。这下子,毛驴站在两堆看上去一模一样的干草之间,可为难坏了,吃那一堆更好呢?它在两堆草之间走来走去,最终在无所适从中饿死了。后来有人把这种在决策过程中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之为“布里丹毛驴困境”。面临选择时,每个人都希望作出最隹决策,因此会反复权衡利弊,甚至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但是,机会稍纵即逝,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去反复思考。如果犹豫不决,最终可能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古人讲“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况且,生活中没有“如果”,很难判断你作出另外一个选择就一定会有比现在更好的结果。所以,面临选择时,恐怕我们只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运用直觉和想象力,以有限理性求得满意结果。并且,选择了就应该无怨无悔,就如那句广告词:我选择,我喜欢。小数定律概率统计学中有一个“大数定律”,通俗地讲,就是观察某个事件的样本足够多,研究得到的参数就将无限接近事件本身的真实特征。相应地,样本越少,离真实的结果可能就越远。例如,统计了一个国家的10个人,平均身高1.9米,马上得出结论说这个国家的人都很高,是不严谨的。但是,“大数定律”在生活中却常常失效,人们运用的更多的是“小数定律”,即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知道的少数例子来推测如下结论。比如,某人到北京出差,恰巧碰到一个“黑心”的出租车司机,被宰了50元,那么这个人往往会倾向于认为北京的出租车司机都“黑”,尽管大脑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但心里就是抹不去这个疙瘩。小数定律来源于生活中的切身体验,容易形成概念并难以改变。但小数定律是建立在感性上的经验主义,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如果在作出重大选择时遵行小数定律,如看到身边一些人的婚姻不幸福,就对婚姻失去信心,这样就可能毁掉自己的人生。配套效应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名叫丹尼斯。有一天,朋友送给他一件高雅华贵的睡袍,丹尼斯非常喜欢。当他在家中穿上这件睡袍时,总觉得家具的风格非常不协调,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为了能和睡袍配套,他把家里的旧东西全部更新了。可他仍然感到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两百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施罗尔把丹尼斯的经历概括为“配套效应”,指人们拥有了一件新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平衡的现象。配套效应有时是一种发展的动因,促进了周围事物的变化发展和更新。比如,企业生产线上要引进一项新枝术,工人进行配套改进。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配套,而不讲究活学活用和因地制宜,就会被“睡袍”胁迫,陷进形式主义的窠臼中,结果,“为了一棵大树而放弃了整个森林”。
鳄鱼法则交易中永远没有确定性是证券市场最根本的特征,当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时,应及时中止交易而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有存任何侥幸,这是证券交易中的一项基本法则- -止损。投资界称之为“鳄鱼法则”,这源自鳄鱼的吞噬方式:当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时,它会等待你挣扎,如果你试图用手臂拨出脚,它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和手臂。你越挣扎,就会越陷越深。所以,当鳄鱼咬住脚时,唯一生存的机会便是牺牲一只脚!投资交易其实也有如鳄鱼般残酷的一面,每天都有人被它吞没或黯然消失。然而,止损做起来却非常艰难,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自断手臂的勇气和魄力的,止损是对人性贪婪和侥幸弱点血淋淋的挑战。在证券交易中,止损远比盈利重要,因为任何时候保本都是第一位的,盈利是第二位的。学会止损,及时放弃,保存力量给自己重新开始的机会,证券交易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吃蛋原理有这样一个事例。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这只鸡一天下一个蛋,对于这户人家来说,有三种消费方案可选择:(1.)坚持一天吃一个鸡蛋。(2)把鸡也杀了吃掉。(3)坚持在一段时期少吃鸡蛋,省出10个孵成小鸡。如果成活8只,有4只母鸡,4只公鸡,过上一段日子,一天可以吃4个鸡蛋,遇上特殊的日子还可以杀只公鸡来改善一下生活,这样坚持下去,消费水平便会不断提高,积累也越来越容易。这个故事要说明的是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第一种方案不注重积累,虽能保持收支平衡,但生活质量不会有大的提高;第二种方案是只重视消费,不顾积累的政策,采用这种方案只能是死路一条;唯有第三种方案,坚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通过消费结构的调整,达到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生活质量才会有大的改善和提高。可见在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时,要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使积累的最低限度是保证生产规模的扩大,最高限度是保证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搏傻理论为什么有人明知某件艺术品的真实价值并不高,而仍愿意花高价买下?因为他预期会有更大的笨蛋花更高的价格买走这件艺术品。这就是经济学家凯恩斯发现的“博傻理论”,也叫笨蛋理论。博傻理论所要揭示的是投机行为背后的动机,投机行为的关键是判断“有没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那么自己就一定是赢家,只是赢多赢少的问题。投资股票就是参与一个博傻游戏。股票的真实价值取决于公司未来的利润,但没有多少人知道其真实价值何在,投资者仍然会购买,是因为他们相信有人以更高的价格从他们手中接过“烫手山芋”。博傻能够赢利的前提是对大众心理的判断。股市里总是弥漫着投机气氛,相当多的投机者并不理性,有时甚至是疯狂赌博,这就给博傻带来了操作的基础。博傻恰恰是非理性市场中的理性行为。不过,要参与博傻,除了对市场中的大众心理有比较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外,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更重要。因为游戏总是有输有赢,如果没有一个更大笨蛋来做“下家”,那么你自己只好成为那个最大的笨蛋 。
奥肯法则不管在哪个社会,失业的代价都是高昂的,失业在经济上的最大代价就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减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发现,这一发现被称作“奥肯法则”。该法则说明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呈反方向的比例变化。高增长使失业率降低,低增长则会提高失业率。奥肯认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缺口之间的比率是1:2:5,即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会减少2.5%左右,同时还要拿出2.5%的GDP去养活新增加的失业者。在许多国家的实践中,奥肯法则都显示出了令人吃惊的正确性。但是,奥肯法则中国则显得当不那么灵。近几年,中国经济高增长,但没有带来高就业,这种现象值得研究探讨。边际效用递减德国经济学家戈森曾提出一个有关享乐的法则: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则其带来的享受逐渐递减。由此变出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是增量的意思。边际效用就是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能增加的满足。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让记者吃,记者接过便吃了。总统又拿出了第二块,记者勉强吃下了。没料到,紧接着又来了第三块,记者大倒胃口,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微微一笑:“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当总统制如此,吃东西如此,赚钱也是这样,一个人占有的财产越多,他从增加的财产上所获取的幸福越少。而当钱在富人那里的边际效用递减的时候,就需要税收、慈善这样的调节手段,把富人的一部分财富,转移给穷人,富人依然是富人,不会伤筋动骨,但社会经济福利却由于穷人收入的提高而得到改善,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边际效用递加。超限效应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持续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某些广告为吸引消费者眼球,在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剧中不断插播同一内容的广告,或者是在各地电视台各个时间段投放内容相同、创意平庸的广告,这种密集的、狂轰烂炸的宣传策略,极易使人厌烦。一部电视剧收视率高,马上就会出现第二部、第三部,质量粗糙低劣,使人大失所望。中国人最讲究度,凡事讲究见好就收,否则就容易适得其反。坠机理论管理学中的“坠机理论”是指:一个组织不能过于依赖领导人,而是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避免因领导人突然“坠机”而导致组织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中,甚至出现“坠机”的情况。今天的中国企业,也处在企业家个人独领风骚的时代,柳传志、张瑞敏、李东生、任正非等“商业领袖”的形象已经家喻户晓。有人说,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家个人的风格和选择,基本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走向。然而,过于强调领导人个人的才能、魅力和声誉是危险的。一家公司的成长,掌舵人固然重要,但公司要获得长期发展,关键要看它是否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又切合公司成长的制度及动作方式。当代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说:“我们也许需要了不起的空想家来创造了不起的组织,但一旦组织被建起来了,我们就不再需要英雄”,因为“英雄崇拜阻止我们的思考”。懂了没?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奥肯法则: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结论: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
奥肯的原始论文,Okun,A.M. (1962) ‘Potential GNP: Its Measurement and Significance.’
它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是分析宏观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基本工具,但是直接形式的奥肯法则在中国并不成立,一般人将之归于中国的失业数据统计不准确,从而需要利用奥肯法则与菲利普斯曲线对之进行变形而间接研究。由于对奥肯法则理解得不准确,导致在变形的过程中产生严重的错误而得出错误的结论。这种理解错误不仅初学者容易犯,这种错误在中国经济学界都是很严重的,包括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并且可以说到现在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下面我说明为什么人大高鸿业与吴汉洪的两种解释是正确的,也是等价的,而江财何建春的解释是错误的。
奥肯法则本质上是一个经验法则,而且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中最为有用的经验法则之一,但也是有理论根据的。这可以从一个简单的生产函数出发:Y=aN,其中Y表示产出,a表示劳动生产率,N表示就业人数。用带时间t下标表示实际值,而用带n下标表示潜在值。并用L表示全部劳动力,U表示失业人数,并有N=L-U,将之代入生产函数,有:Y=a(L-U),实际值产出除以潜在产出得:Yt/Yn=at(Lt-Ut)/[at(Lt-Un)]=(1-ut)/(1-un),两边同时减去1,得:(Yt-Yn)/Yn=-[1/(1-un)](ut-un),其中ut=Ut/Lt,un=Un/Lt,分别表示实际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通常在短期假定un是一个常数,而且1/(1-un)接近于1,因此可得:(Yt-Yn)/Yn=-(ut-un),但是由于现实中失业的变化并不是与产出的变化完全一一对应(对此可参见布兰查德的详细说明),由于奥肯法则是一个经验法则,产出与失业率之间的系数不可能是1,而是估计的结果。因此奥肯法则的准确形式应该是:ut-un=-β[(Yt-Yn)/Yn],其中β&0。因此:“奥肯定律:如果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则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约3%”对的。即β=1/3,这是针对美国的情况,其实各国是很不相同的,在中国则更值得深入研究,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明显。
另外一个解释:
假定un是常数,Yn是变量,对ut-un=-β[(Yt-Yn)/Yn]求时间的微分,得:△ut=-β(Yt/Yn)(△Yt/Yt-△Yn/Yn),其中△表示差分符号,比如△ut=ut-u(t-1),△Yt/Yt即是实际增长率,△Yn/Yn即为潜在增长率,潜在增长率表示由于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而导致的增长率,在短期通常也假定为一个常数,比如3%。这是就吴汉洪的解释,即“失业率变动=-1/2(实际GDP变动百分比-3%),即当实际GDP增长率为3%时,失业率保持不变”,不过认为β=1/2。
奥肯法则本质上是一个经验法则,而且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中最为有用的经验法则之一,但也是有理论根据的。这可以从一个简单的生产函数出发:Y=aN,其中Y表示产出,a表示劳动生产率,N表示就业人数。用带时间t下标表示实际值,而用带n下标表示潜在值。并用L表示全部劳动力,U表示失业人数,并有N=L-U,将之代入生产函数,有:Y=a(L-U),实际值产出除以潜在产出得:Yt/Yn=at(Lt-Ut)/[at(Lt-Un)]=(1-ut)/(1-un),两边同时减去1,得:(Yt-Yn)/Yn=-[1/(1-un)](ut-un),其中ut=Ut/Lt,un=Un/Lt,分别表示实际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通常在短期假定un是一个常数,而且1/(1-un)接近于1,因此可得:(Yt-Yn)/Yn=-(ut-un),但是由于现实中失业的变化并不是与产出的变化完全一一对应(对此可参见布兰查德的详细说明),由于奥肯法则是一个经验法则,产出与失业率之间的系数不可能是1,而是估计的结果。因此奥肯法则的准确形式应该是:ut-un=-β[(Yt-Yn)/Yn],其中β&0。因此:“奥肯定律:如果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则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约3%”对的。即β=1/3,这是针对美国的情况,其实各国是很不相同的,在中国则更值得深入研究,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明显。
奥肯法则: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一起来看流星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第9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博泰典藏网
典藏文档 篇篇精品
第9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导读:第9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2.通货膨胀及其类型,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t为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①温和的通货膨胀,②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③超级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①平衡的通货膨胀,②非平衡的通货膨胀,①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②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又称为惯性的通货膨第9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9.1
考点难点归纳1.价格指数宏观经济学中常涉及到的价格指数主要有GDP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1)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2)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3)PPI =ΣkW / ΣW其中,k代表产品的个体价格指数;W为权数2.通货膨胀及其类型定义: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就是:?t?Pt?Pt?1 Pt?1式中,?t为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t和Pt?1分别为t时期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 分类:(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进行分类①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②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③超级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①平衡的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率上升。②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3)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进行分类①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涨。②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自我维持的特点,又称为惯性的通货膨胀。3.通货膨胀的原因一般地,按照通货膨胀的起因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三类:(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定义: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又称为超额需求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原因:在总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会增加一部分,但供给的增加会遇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的不足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上升;或者当产量达到最大,即为充分就业时的产量,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也不会增加,总需求增加只会引起价格的上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来自政府的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通货膨胀;需求方面的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引起需求扩大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的扩大,政府支出的增加、减税,净出口增加等(通过IS曲线右移),它们都会导致总需求的增加,需求曲线右移,称为实际因素。另一类是货币因素,即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或实际货币需求量的减少(通过LM曲线右移),导致总需求增加。(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定义: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又称为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可以分为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及利润推动通货膨胀(这里的利润通常为垄断利润)两种。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据西方学者解释,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决定于劳动的供求,工资的提高不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由于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工资不再是竞争的工资,而是工会和雇主集体议价的工资,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工资的提高就导致成本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西方经济学者进而认为,工资提高和价格水平上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提高。这样,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即所谓工资―价格螺旋。利润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西方学者认为,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是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的前提。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价格完全决定于商品的供求,任何企业都不能通过控制产量来改变市场价格;而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可以操纵价格,把产品价格定得很高,致使价格上涨的速度超过成本增长的速度。(3)混合型通货膨胀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以及二者的相互影响分析,有人提出了混合通货膨胀理论。其分析的实质就是把上面有关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两个理论结合起来。(4)结构性通货膨胀定义: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 生产率提高速度不同的两个部门的工资增长快慢也应当有区别。但是,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要求工资增长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看齐,结果使全社会工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因而引起通货膨胀。这种对比部门可分为:生产效率高的部门和生产效率低的部门;迅速发展的部门和渐趋衰落的部门;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4.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通常,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①通货膨胀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即使就业工人的货币工资能与物价同比例增长,在累进所得税下,货币收入增加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此外,税率的上升也会使工人的部分收入丧失。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购买力就会降低。③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具体地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只要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就为负值。(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在短期,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可促进产出水平的提高;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却会导致产出水平的下降。(3)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效应。需求拉动通货膨胀会刺激就业、减少失业;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在通常情况下,会减少就业。但在长期,上述影响产量和就业的因素都会消失。(3)超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导致经济崩溃。5.菲利普斯曲线定义:菲利普斯曲线是菲利普斯根据现实统计资料所给出的反映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两者具有负相关的函数关系,即货币工资增长率越高的时候,失业率越低;失业率越高的时候,货币工资增长率越低。因此,菲利普斯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由于工资成本是产品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从而通货膨胀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相当稳定的正比例关系(两者差额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所以,通常可以用通货膨胀率替代货币工资率来描述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则相反。菲利普斯曲线如图9-1所示。 图9-1
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既反映出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替代关系,又可用于分析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在一定的时点上,政府可设置一个经济能够最大限度承受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界限,通过总需求管理政策把通货膨胀和失业都控制在此界限之内。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当通货膨胀成为一种持续性的长期现象时,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就会使菲利普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这意味着经济现在必须以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才能换取一定的失业率。在长期,如果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移动,换取一定的失业率所需求的通货膨胀率就越来越高,最终菲利普斯曲线将成为一条垂直线,这就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如果经济开始在一个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下运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以自然失业率为出发点的一条垂线。长期非利普斯曲线否认了短期的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替代关系;由于长期无法消除自然失业率,任何政府试图以通货膨胀来消除自然失业率的努力,其结果都是暂时的。货币主义就持这种观点。与菲利普斯统计英国的数据类似,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根据美国的数据发现,如果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则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3%,这一描述示出增长率与失业率变化之间关系的规律称为“奥肯定律”。6.政府对通货膨胀的对策(1)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在政策上,可以通过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方法上,可以采取激进主义政策(冷火鸡政策)和渐进主义政策:前者是政府通过突然性的、大规模的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以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明显下降和失业率显著提高为代价,在短时间内,争取消除通货膨胀的政策;后者是指政策持续不断地紧缩总需求,在很长的时间内逐步消除通货膨胀的政策,其基本特征是较小的失业率和较长的时间。(2)收入政策。它是指政府通过影响实际因素来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这些实际因素包括对工资和物价的控制,道德的劝说以及改变预期。7.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指在经济均衡的状况下,由于企业债务负担加重、货币供给锐减或银行信贷收缩等原因造成投资需求突然下降或泡沫破灭,居民财富萎缩造成消费需求突然剧减等原因而导致总需求下降,从而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物价下降的现象。通货紧缩的理论有:(1)凯恩斯关于通货紧缩的理论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除仅有一处直接提到了通货紧缩以外,更多是使用“就业不足均衡”和“有效需求不足”这样的术语。凯恩斯理论的政策含义是:当企业投资低落,经济衰退,特别在经济严重衰退时,企业家的利润预期非常之低,以至于任何正利率都显得太高,因此通过放松银根、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来抑制衰退,效果不会明显,只有通过增加政府开支来增加有效需求。(2)奥地利学派的理论该理论认为,通货紧缩并不是独立形成的,而是由促成经济萧条的生产结构失调所引起的,否则,通货紧缩就不会发生。因此通货紧缩是一种派生的过程。(3)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费雪在其1933年的论文《大萧条中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中,从某个时点经济体系中存在过度负债这一假设开始,认为由于新发明、新产业的出现或新资源的开发等所导致的利润前景看好,企业因此过度投资,从而导致过度借债。债权人一旦注意到这种过度借债的危险,就会趋于债务清算。(4)货币主义的理论分析凯恩斯学派关于货币政策对抑制经济衰退无效的观点,遭到了货币主义学派激烈反驳。货币主义的核心观点是:货币对于经济活动是重要的;货币存量的大幅度变动是一般价格水平大幅度变动的必要充分条件。8.充分就业、失业和自然失业率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找不到工作的状态。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因为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在现有工作条件下能够就业,但由于不愿接受工作条件而失业的情况。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失业仅局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因此,自然失业率应等于某一时点上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率之和。在实际统计时,用长期的平均失业率来近似地表示自然失业率。影响失业持续时间长短和失业频率高低的因素都会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9.失业与充分就业(1)失业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工作能力,愿意工作并积极寻找工作而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水平找到工作的人。要注意:①年龄规定以外的无工作者不是失业者。②丧失工作能力者不计入失业者。③在校学习的不叫失业者。④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工作或不积极寻找工作的人不计入失业者。⑤有些未领取失业救济的未登记注册的无工作者,没有被计入失业者。衡量经济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公式表示为:失业率?失业人数?100% 劳动力总数公式中的劳动力总数是指失业人数和就业人数之和。(2)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存在两种失业:第一,由于社会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叫周期性失业。第二,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造成的失业叫自然失业。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的存在并不矛盾,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时为什么仍要有自然失业率存在?因为在一个国家中,由于高度的流动性、兴趣与才能的广泛差别、无数物品和劳务的供求不断变化,会存在相当多的由于劳动力的流动、季节性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这些劳动的后备军可以随时满足社会对劳动的增加的需求,并且作为一种对就业者的“威胁”而迫使就业者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各种福利支出(如失业救济)的存在,也使得一定失业水平的存在不会对社会的安定构成危害。自然失业率的高低,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完善程度、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各国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自然失业率。10.自然失业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在任何动态经济中这种失业都是必然存在的。自然失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由于人们从学校毕业或搬到新城市而要寻找工作,总是会有一些人的周转。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由于在动态经济中,劳动力的流动是正常的,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2)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因为对某种劳动的需求增加,而对另一种劳动的需求减少,与此同时,供给没有迅速作出调整而造成的劳动力供求不一致时产生的失业。当某些部门相对于其他部门出现增长时,可以经常看到各种职业或地区之间供求的不平衡。这种情况下,往往“失业与空位”并存,即一方面存在着有工作无人做的“空位”,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有人无工作的“失业”,这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造成的。(3)临时性或季节性失业临时性或季节性失业是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时间性或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例如,建筑业或码头装卸,遇到坏天气或舱盖打不开,这使得建筑施工不得不停下来,运输装卸也常常雇用临时工。在农业、旅游业、建筑业中,这种失业最多。这些行业生产时间性或季节性是客观条件或自然条件决定的,很难改变。因此,这种失业也是正常的。(4)技术性失业技术性失业是由于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失业。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是生产中越来越广泛地采用了资本、技术密集性技术,越来越先进的设备代替了工人的劳动,这样,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小就会使失业增加。此外,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品相对价格下降和劳动力价格相对上升也加剧了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从而也加重了这种失业。属于这种失业的工人大都是文化技术水平低,不能适应现代化技术要求的工人。(5)求职性失业求职性失业是指工人不满意现有工作,离职去寻找更理想的工作所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不同,即使是完全相同的工作也存在着工资及其他条件的差异,而且,劳动力市场信息又是不充分的,并不是每个工人都可以得到完全的工作信息。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得到的信息越充分,就越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这种失业也是劳动力流动的结果,但它又不同于摩擦性失业。因为这种劳动力的流动,不是经济中难以避免的原因引起的,而是工人自己造成的,属于自愿失业的性质。这种失业人口中青年人占的比例最大,因为青年人往往不满现状,渴望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11.总需求不足的失业总需求不足的失业就是周期性失业,凯恩斯认为这种失业是非自愿的。根据凯恩斯的分析,就业水平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而国民收入又取决于总需求。总需求不足的失业也叫周期性失业,是因为总需求不足一般都出现在经济的萧条时期,是周期性出现的。用紧缩性缺口来说明总需求不足的失业。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的差额。凯恩斯认为失业的原因是总需求不足,即有效需求不足,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时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时均衡的国民收入。而造成需求不足的原因则是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导致消费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造成投资需求不足;流动偏好规律使利率的下降有一个最低限度,无法拉开利润率与利率之间的差距以便刺激投资。
心理上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但在增加的收入量中,用来消费的部分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从而造成了消费需求不足。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是指一定资本增量预期的收益与其供给价格(重置成本)之间的比率递减趋势。投资是为了获得最大纯利润,而这一利润取决于投资预期的利润率(即资本的边际效率)与为了投资贷款所支付利息率。如果预期的利润率越大于利息率,则纯利润越大,投资越多;反之,如果预期的利润率越小于利息率,则纯利润越小,投资越少。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使得利润率与利息率间的差距缩小。流动性偏好(表示人们喜欢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或动机)即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由于货币需求的存在,利息率的下降就有一定的限度,这样也使得利润率与利息率间的差距缩小,引起投资需求也不足,最终造成总需求的不足,从而引起非自愿失业,即总需求不足失业的存在。12.失业的代价在现实经济中,失业的危害很容易被人认识,可以肯定,失业率增加时几乎没有人能从中获益。因为失业率的上升意味着总产量会下降,人们的总实际收入会下降。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是自愿失业,则会给他带来闲暇的享受;但如果是非自愿失业,则会使他的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对社会来说,失业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同时,失业率过高又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从整个经济看,失业在经济上最大的损失就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曾任美国总统约翰逊首席经济顾问的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Arther?OKun),研究了失业率变动对实际国民收入的影响,提出了奥肯定理(Okun’s Law)。其主要内容:失业率如果超过充分就业的界限(通常以4%的失业率为标准)时,失业率每降低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则增加3%;反之,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则减少3%。 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9.2.1
概念题1.通货膨胀(inflation)(中南财大2004研;武大2003研;南开大学2005研;财政部2006研)2.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 CPI)(武大2002研)3.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首都经贸大学2001研;北京工业大学2005研;北航2006研;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4.通货紧缩(华南师大2004研;吉林大学2000研;上海理工大学2005研;首都经贸大学2006研;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5.价格总水平(人大1999研)6.北欧模型(厦门大学1999研)7.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8.预期性通货膨胀和非预期性通货膨胀9.结构型通货膨胀(华中科技大学2002研;武大2000研;北交大2005研)10.混合型通货膨胀11.通货膨胀税(北大1997研;厦门大学2006研)12.工资指数化13.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14.批发物价指数(WPI)15.通货膨胀度量15. 费雪效应(北师大2007研)包含总结汇报、行业论文、高中教育、经管营销、旅游景点、工程科技、表格模板、高等教育、初中教育、自然科学、外语学习以及第9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等内容。本文共13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的失业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