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了一篇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农村小额贷款政策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的论文,求相关参考文献

金融市场论文(金融市场 论文)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问题及改革思路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金融市场论文(金融市场 论文)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问题及改革思路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威海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状况为例--《黄海学术论坛》2011年01期
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威海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状况为例
【摘要】:正一、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背景及定位(一)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1.产生背景一方面,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滞后,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供给不畅,农户贷款难,缺乏季节性的短期周转资金;另一方面,我国民间存在着大量可用于投资的闲置资金,特别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相当一部分资金正从制造业、房地产和股市撤回并大量闲置。而这部分资金若投入农村金融市场,则对于缓解农村资金缺口,强化农村金融竞争,完善农村金融市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832.4【正文快照】:
一、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背景及定位(一)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1.产生背景一方面,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滞后,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供给不畅,农户贷款难,缺乏季节性的短期周转资金;另一方面,我国民间存在着大量可用于投资的闲置资金,特别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立,林荣华;[J];财贸经济;2005年05期
王家传,刘廷伟;[J];金融研究;2001年08期
徐振春;任大鹏;;[J];农村经济;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蓝;;[J];中国投资;2009年02期
李由;罗成;;[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年11期
陈庆海;;[J];金融博览;2010年06期
汤敏;;[J];中国金融;2011年10期
焦瑾璞;;[J];银行家;2006年10期
;[J];商界(中国商业评论);2006年12期
;[J];领导决策信息;2008年30期
潘虹秀;;[J];中国企业家;2008年21期
傅勇;;[J];中国乡镇企业;2008年10期
;[J];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郝立勋;;[A];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增刊)[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沈永昌;[N];上海金融报;2008年
徐颖;[N];陕西日报;2008年
王晟 报道组
陈思;[N];温州日报;2008年
万勇;[N];证券时报;2008年
姜振勇 记者
邵海峰;[N];大连日报;2008年
李凯 记者
李播;[N];黑龙江日报;2008年
杨光明 通讯员
樊勇;[N];金融时报;2008年
代萤;[N];昆明日报;2008年
冯中刚 周建福;[N];宁夏日报;2008年
本报记者 刘红星;[N];青岛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霍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娟;[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李延鹏;[D];吉林大学;2008年
刘心雨;[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徐方;[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余永华;[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严圣恩;[D];吉林大学;2009年
曹卫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孙莉;[D];东南大学;2005年
刘洁;[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金诚;[D];江苏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小额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小额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小额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姓名:赵剑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油晓峰摘要小额信贷自产生以来,在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的援助下,已经被成功运用成一种新型的扶贫金融工具。现阶段,我国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主要由政府推动。由于小额信贷具有规模小、成本高、无抵押、项目的盈利性普遍不高、且风险较大等特点导致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性差,加之传统金融机构不愿为其提供贷款,导致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小额信贷在我国农村扶贫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从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借鉴国外小额信贷发展成功经验和分析国内小额信贷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建立完善农村小额信贷服务体系,为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以市场化的方式促进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最后提出一些较合理的建议。总体来说,小额信贷在未来的发展空间与效果不可小觑,而我国小额信贷要想长足发展,就需要在无论政策上还是监管体制及具体实施操作上都给予足够的的重视与支持,这样才能充分协(来源:淘豆网[/p-3977633.html])调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关键词】:小额信贷存在问题风险信息不对称4AbstractMicro-credit has been produced in a number of anizations and countries, withthe assistance has been essfully used as a new kind of pro-poor financial instruments. Thepresent stage, China's rural micro-credit mainly by the Government to promote, as a small-scalemicro-credit, high cost, unsecured, profitability is generally not high, and lead to higher risk and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sustainable m(来源:淘豆网[/p-3977633.html])icro-credit institutions poor,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financial institutions reluctant to provide loans, resulting in China's rural micro-credit developmentwas severely affected.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ural micro-credit in China's rural povertyalleviation and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important role ofThis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ural micro-credi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starting, bydrawing on essful (来源:淘豆网[/p-3977633.html])experi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micro-credit and domesticmicro-credit practic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all aspects ofthe resources to build to improve the rural micro - credit service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micro-credit in rural areas to create an enabling environment for development, market-orientedapproach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redit in rural areas. Finally put forward somes(来源:淘豆网[/p-3977633.html])uggestions on the policy, in general, micro-credit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pace and the effectcan not be overlooked, but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China's micro-credit in order, we need apolicy on the provision of sufficientThe attention and support, so as to well-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productiveforces and promote social harmony and the building.【Key Words】Micro-credit risk information asymmetry problems
山西财经(来源:淘豆网[/p-3977633.html])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所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年月日2
山西财经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西财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不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日期: 年月日小额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11.导论作为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制度的(来源:淘豆网[/p-3977633.html])一项重要创新,小额信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小额贷款自发展以来在取得一定成功经验的同时,也面临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本章将在确定论文研究内容的基础上,从中国金融改革的背景出发,提出小额贷款业务的相关问题,指出研究意义,并对目前小额贷款业务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高度对农村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六大确立了 2020 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总书记进一步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十七届三中全会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在 2007 年 1 月份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温家宝总理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改革发展任务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及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同时强调应加快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来源:淘豆网[/p-3977633.html])、可持续的金融体系的建立。不断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使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帮助现有的贫困农民摆脱贫困,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前,我国农村仍然有 2000 多万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帮助这部分贫困人口脱离贫困,事关和谐社会的建立,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我国农业部门在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中处于弱势地位,农村地区的资金短缺现象非常严重且很难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一方面自1994 年至 2004 年以来,全国农业贷款的绝对值虽然呈逐年增加态势,但有关农业贷款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部贷款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明显下降。另一方面伴随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金融机构市场化、商业化特征愈加明显,投向农业领域的贷款,收益性差,常常出现微利甚至无利经营的局面,造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将其分支机构从农村撤离,减少农村营业网点,进而转向城市发展,这导致农业贷款的比重更加减少。据中国银监会近期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个乡镇只有 2.13 个金融服务网点,(来源:淘豆网[/p-3977633.html])每五十多个行政村仅有 1 个金融网点,在乡镇一级金融网点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机构占到 56.45%,其他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大部分己撤离农村市场。此外,我国农村金融还存在融资规模萎缩,农村资金外流,小额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2利率高,农民贷款难的现状。从 1990 至 2005 年农村信用社和农村邮政储蓄存贷款运用情况来看,1990 年农村存款合计余额为 2191 亿元,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为 1413 亿元,存大于贷778 亿元,也就是流入城市的非农化资金仅为 778 亿元。到了 2005 年农村存大于贷流入城市的非农化资金高达 15356 亿元,平均每年增加非农化资金 1000 亿元左右。这就意味着在众多城市居民享受着现代化金融服务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广大的农村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农户却由于没有可以用于抵押担保品而无处融资。农村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明显滞后。而小额信贷作为一种以反对贫困,促进发展为宗旨的信贷方式,通过一系列不同于正规商业银行的特殊制度安排来解决小额(来源:淘豆网[/p-3977633.html])贷款中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的问题。自产生以来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为穷人提供有效的金融信贷服务并较为成功地解决了这一全球性难题。由于在扶贫等方面具有传统正规商业银行贷款所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小额信贷越来越受到发展中国家的关注,目前世界各国有许多小额信贷组织专门致力于为中低收入居民、贫困居民、以家庭为基础的微型企业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此外一些小额信贷组织还提供储蓄、小额保险、转账以及技术培训等其它社会服务。在我国,由于农村金融体制还不够完善,所以促进小额信贷发展,建立竞争性、多层次的农村金融市场,对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及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将基于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外流日趋严重、发展资金缺乏的现状,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的途径,并就其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及实践状况由于小额信贷可以有效发挥金融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穷人的积极性,将财政转移支付和金融创新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对穷人的帮助。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致力于对小额信贷理论的研究和实证分析。研(来源:淘豆网[/p-3977633.html])究状况:Remenyi,khandker,morduch,Elizabeth littlefield等认为,得到小额信贷的贫困家庭在市场中的脆弱性会明显降低,家庭收入和福利比没有得到小额信贷的家庭明显提高。罗伯特·皮克瑞顿(Robert Peck Christen)、瑞查德·罗笙伯格(Richard Rosenberg)、蒂马斯·里曼(Timothy R.Lyman)在《小额信贷规则与监管指导原则》中详细的描述小额信贷的性质和监管,指出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小额信贷组织给予不同的政策和监管。类似的想法在瑞查德·罗笙伯格(Richard Rosenberg)和罗伯特·皮克瑞顿 (Robert peck Christen)的《监管浪潮一小额信贷的法律框架》中也得到支持。迈克尔·麦小额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3科德(Michael McCord)在其所著的《小额医疗保险:乌干达、坦桑尼亚、印度和柬埔寨四个医疗保险项目案例综述》中分析了小额信贷机构采取的利于其发展小额保险产品的各种方法。针对小额信贷的运作模式 Beerer 和 ghatak 等学者认为,小组联保贷款模式可以通过借款人自由组合贷款联保小组的同伴选择过程,利用小组成员之间会出现“物以类聚”特征,区分出借款人风险高低的类型,从而减轻了小额信贷机构与借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①。各个小组成员利用他们相互之间的信息,对借款人在贷到资金后的行为进行监督,以督促借款人不挪作他用,去从事损害大家利益的高风险的投机性项目,减少了事后的道德风险。 1.2.2 国内研究及实践状况我国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大部分农民在贫困线以下挣扎,因此我国政府一直十分关注扶贫工作。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在我国部分贫困地区先后开展了小规模的小额信贷实验,专家学者也对农村小额信贷做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关于小额信贷的性质及概念,杜晓山、孙若梅在《中国小额信贷的实践和政策思考》一文中指出,小额信贷是指专向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这一解释是伴随着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以贫困群体和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几种微型金融方法逐步取得成效和不断扩展而提出的。包括个人信贷、小组信贷、微型企业信贷和乡村银行信贷等多种不同模式。各种模式的小额信贷均包括两个基本层次的含义:第一,为大量低收入(包括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即小额信贷项目一定规模地展开和服务于目标群体层的含义;第二,保证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即小额信贷机构的持续性的含义。这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方面,构成了小额信贷的完整要素,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能称为完善或规范的小额信贷。从本质上说,小额信贷是将组织制度创新和金融创新的信贷活动与扶贫到户项目有机地结合成一体。对农村小额信贷经济社会效益的分析,梅光明、汤敏认为,要保持小额信贷持续发展,发挥较大的经济社会效应,首先要让参与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盈利,同时要防止政府部门对小额信贷的过度干预;黄盛华认为,允许小额信贷机构根据成本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小额信贷利率水平,使其利息收入能够补偿运营成本和呆账损失,政府或者其他扶贫组织可以通过贴息等方法减轻承贷农户的利息负担。林志斌、王海民在《论小额信贷运作中的性质分析》一文中认为:小额信贷有别于一般的商业性信贷,它是以信贷作为手段来实现扶贫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其原则安排不仅注重放款、收款本身,而更强调对贷款资金使用的技术支持。这种①J.Stigliz&A.Weiss.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36小额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4技术支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锻炼提高借贷者简单的资本经营能力;第二,培养其对生产技术的运用能力;第三,对妇女自信、独立的培养。因此,在小额信贷工作中,小额信贷的难点往往不是放款、收款,而是如何辅助社区的能力建设。黄心田、易法海在《小额信贷的制度核心、类型及启示》一文中指出:从小额信贷的目标差异上看,主要可以分为制度主义和福利主义小额信贷两种类型。前者以印尼的拉基亚特银行(BRI)、BKD 和 Bancosol 为代表,强调小额信贷管理和目标设计中的机构可持续性;后者以孟加拉的乡村银行(GB)为代表,更加注意项目改善穷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作用①。关于小额信贷的促进作用,郭明奇在《小额信用贷款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一文中认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虽然各地的授信额度不同,所支持的生产项目不同,对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作用大小不一,但都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它启动了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在交易机制和信用状况上都有明显改善。首先,在交易机制上,小额信用贷款密切了农村信用社与农民的交易关系,降低了原有信贷模式(抵押、担保)的交易成本。其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行,为信用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激励。通过发放农户下额信用贷款、评定信用户、信用村工作,使得农村信用社的许多陈年老帐得以清收,对于盘活存量资产、减少不良贷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第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地方党政起到了有力的外部保证作用,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契机和工作的切入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作为对农村信用关系的一种重新设计,从两个方面促进了农村地区资金供给和需求。在需求上,通过信用关系变革,使原本的“无效信贷需求”转变为有效信贷需求,进而转变为农村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在供给上,小额贷款这一体制变迁改善了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因而改变了农村生产函数中的要素组合,在更有效率的基础上配置生产资源,促进了总产出水平的提高。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以农村小额信贷为研究视角,以西方经济学的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和近年中央关于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的政策为理论指导,立足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外流日趋严重、发展资金缺乏的现状,借鉴国内外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模式分析我国小额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指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对内从建立健全农村小额信贷的定价机制和风险控制展开,提出对内要建立健全农村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对外针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这① King R G,Ross L.Finance,Entrepreneurship,and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J].Joumal of ary Eeonomics,-34小额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5一问题,提出优化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外部环境的具体对策建议。本文基本枢架: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整理并综述关于小额信贷的定义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文献资料,交代本文的研究思路、基本框架、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介绍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理论基础、国外发展模式及经验总结、西方经济学的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以及近年中央关于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的政策阐述,对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概括论述,并做出简要评价,为下文研究我国农村小额信贷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依据。同时在对国外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模式及运作的借鉴的基础上,对比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总结国外发展经验模式对我国的启示。第三部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问题研究,从我国小额信贷目前的现状研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第四部分,针对小额信贷问题产生的不同原因,从内部潜力的挖掘及外部环境的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第五部分,本章通过对山西某小额信贷机构运作实证分析,指出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本文运用了逻辑演绎与归纳推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宏观分析与微观考察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在分析制约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障碍问题上,较为系统地归纳出各类农村小额信贷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又有针对性地对各类农村小额信贷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并加以具体分析和讨论;既从微观层面上考察了农村小额信贷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内部治理结构和利率确定;又在宏观层面分析了制约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外部因素。在进行定性分析的同时,通过运用统计数据,增强定性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使文章论述更加直观更加形象。在参考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进展:一是清晰而明确的界定了小额信贷、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回顾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并对国外小额信贷发展及其模式作出介绍。二是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现状及原因,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2.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经验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小额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pdf
文档介绍:
小额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小额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姓名:赵剑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油晓峰摘要小额信贷自产生以来,在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的援助下,已经被成功运用成一种新型的扶贫金融工具。现阶段,我国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主要由政府推动。由于小额信贷...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缺陷因素分析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三农”的发展影响和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在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诸多要素中,金融是首要因素。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仍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根源在于农村金融中存在金融抑制现象、我国农村农业本身的特点、农村金融中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农村金融市场垄断。中国论文网 /3/view-3567676.htm  [关键词]农村金融 缺陷 需求 创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影响和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在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诸多要素中,金融要素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当前,中国农村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由增加供给转变为提高效益,农村和农业发展对资金要素的依赖程度日趋增强。然而由于农村金融抑制现象等因素,农民获得金融服务极为困难己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  一、金融抑制现象  金融抑制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S·肖和罗纳德I·麦金农提出。他们认为,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尤为严重,由于长期以来政府对金融活动,包括农村金融的管制极其严格。从农村金融机构设立、经营业务到各种利率水平,政府都有过度严格的管制,以适应于政府当时的农村经济政策。根据金融抑制理论,我国农村金融抑制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供给型金融抑制,即农村金融机构少、资金量小,供给总量不足。金融体系的“二元”状态,即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金融体系的“二元”状态是“市场不完全”在金融方面的重要表现,其最终体现为金融市场不发达,信用工具少,经济单位的资金难以互相融通,大量的小企业和住户被排斥在有组织的资金市场之外。二是需求型金融抑制,主要是由于商品化、货币化程度低,贷款难以及民间金融“挤出效应”等,造成对正规金融的有效需求不足。农村金融的完善不仅取决于金融部门的资金供给,而且也取决于农户对借贷资金的需求强度。换而言之,农户借款的需求不够也是造成农村金融抑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农村金融需求抑制的表现为有潜在借贷需求农户的需求难以转化成有效需求以及一部分农户没有借贷需求,农村金融需求抑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弱质性、经济容量的限制、土地制度、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很大一部分农户没有借款需求。有资金需求的农户由于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缺乏抵押和担保或无力负担利息,而非正规金融机构又存在许多隐患,致使借贷需求难以成为有效需求。三是供需结构型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机构以存贷款业务为主,其他业务很少;在存款方面主要是一般性储蓄品种较多,但是能够提供转账结算的往来账户、异地存取等业务较少;在贷款方面主要是金额小、期限短的小额贷款,多以一季或半年居多,与农业生产周期不一致,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实质是金融供给类型不对。  二、我国农业和农村的特征  农业和农村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弱质”产业和“弱质”领域,自然风险大,收益低。由于农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这使得农村金融机构承受的风险高,种种内生、外生的农村金融风险均缺乏有效的保险机制来予以防范和化解。“规模不经济”的农村市场对银行而言,有如“鸡肋”,农村是一个庞大的资金源头,丢弃当然可惜;但农村金融风险高,就地投放资金、实现效益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比较大,一旦遭到自然界的各种灾害,轻则减产减收,重则颗粒无收,由此造成了农业生产总是处于频繁的波动之中;另外农产品大部分是生命体,生产周期相对较长,贮存运输较为困难,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农民面临的收入风险较大。正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造成农户在经营方向上的摇摆不定和扩大生产上的不敢投入,更不敢到金融机构借款。因此,农业的产业特征抑制了农村金融的供给和需求。  农村多少年形成的固有的观念也深深的影响农民的借贷行为。农户家庭仍在很大程度上对家庭成员提供保护以抵御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农户的社会关系范围中最近的是自己的亲属及亲族。我国农村农户之间存在着高频率的社会互动,借贷者以血缘、地缘、业缘等资源为依托,形成较强的关系型信用。圈子内部,借款者拥有贷款者社会资本和信用状况的完全信息,借款农户的违约行为会被贷款农户以“闲言碎语”的方式加以传播。这种惩罚方式对农户来说是非常严厉的,不讲信用的农户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会受到村庄社会群体内成员的共同谴责,在“圈子”失去诚信,可能甚至不能在村庄中继续生活,所以这种违约风险很高。在农村社会中信任是建立家庭、宗族、村落等基础上的特殊信任,这种信任机制对借贷农户的约束作用要通过的道德习俗、文化等非正式制度来实现,而这种信任机制很牢固,这些观念导致非正规金融在农村的繁荣和对正规金融需求的减少。  三、信息不对称  由于农村经济主体的地域分散性和信用等级评估的困难性,农村信贷市场上供求双方信息是不对称的,为克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金融机构必须支付一定成本去搜寻借款人的相关信息或监控借款人的资金使用。由于贷款规模微小,正规金融机构极度缺乏有关农村客户特点及活动的私人信息,无法承担信息采集的时间和成本。正规金融机构很难了解与应对农村生产活动中面临的各类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市场风险,相对于较小的贷款本金而言,他们的信贷成本太高,高到难以用利率提高后的风险溢价去弥补。在交易成本超过其潜在收益时,金融机构最终将选择信贷配给,即减少贷款数量并对贷款进行分配,使得农村金融服务成为小部分群体享用的“奢侈品”。农村正规金融信用市场中授受信主体所掌握的信息资源是不同的。受信主体对自己的经营状况及其信贷资金的配置、风险等真实情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授信主体则较难获得这方面的真实信息,这种不对称的信息条件会产生信息优势方(受信主体)的道德风险和授信主体的逆向选择。而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优势首先反映在它对借款者的资格甄别和选择上,借贷者之间以亲戚、邻里和同事居多,借贷双方对彼此的资信、收入状况、道德品行等都比较了解,可以有效规避正规金融机构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农村正规金融信贷市场的萎缩,也催生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