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max8.o申请号为NCZF HARS LDUY 9KR1 4VJH 38NJ TLLW的迅雷激活码码、急求。

7r淫。欲全国各地工棚..我和老外超淫。生活.出差让我和她体会了久违的快乐..公车记(爽)..我喜欢艹娇小的aq - 奇偶密码网 - 追求数学的终极密码,让你爱不释手!
7r淫。欲全国各地工棚..我和老外超淫。生活.出差让我和她体会了久违的快乐..公车记(爽)..我喜欢艹娇小的aq
 一、农民工规模
04:31:01 IS2120@BG57IV3.T .K[T26,L284,R11,V300]
  (一)农民工总量达26261万人
04:31:01 IS2120@BG57IV3.T .K[T26,L284,R11,V300]
  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加473万人,增长3.0%。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2961万人,比上年增加377万人,增长3.0%;举家外出农民工3375万人,增加96万人,增长2.9%。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加510万人,增长5.4%。
表:农民工数量
单位:万人
农民工总量
 .外出农民工
  ()住户中外出农民工
  ()举家外出农民工
 .本地农民工
  (二)中西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快于东部地区
  从输出地看,东部地区农民工11191万人,比上年增加401万人,增长3.7%,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42.6%;中部地区农民工8256万人,比上年增加314万人,增长4.0%,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31.4%;西部地区农民工6814万人,比上年增加268万人,增长4.1%,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26.0%。
表:按输出地分的农民工地区构成
1外出农民工
2本地农民工
  (三)东部地区农民工以就地就近转移为主,中、西部地区以外出为主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农村户籍劳动力中农民工占54.9%,其中,外出农民工占20.2%,本地农民工占34.7%;中部地区农村户籍劳动力中农民工占37.2%,外出农民工占24.3%,本地农民工占12.9%;西部地区农村户籍劳动力中农民工占28.7%,外出农民工占19.2%,本地农民工占9.5%。东部地区本地农民工比例高,而中西部地区外出农民工的比例高。
04:31:01 IS2120@BG57IV3.T .K[T26,L284,R11,V300]
  二、农民工流向及就业地域分布
  (一)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较快增长
  从农民工的就业地区来看,2012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16980万人,比上年增加443万人,增长2.7%,占农民工总量的64.7%,比上年降低0.7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706万人,比上年增加268万人,增长6.0%,占农民工总量的17.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479万人,比上年增加263万人,增长6.2%,占农民工总量的17.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分省看,农民工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与上年相比,广东、浙江、江苏、上海、河北、重庆等省市的比重有所下降。
图1 2012年农民工在输入地与输出地的分布(%)
  (二)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总量增加、比重下降
  在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5937万人,比上年增加109万人,增长1.9%,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5199万人,比上年增加127万人,增长2.5%,增长速度分别比上年快1.6和2.4个百分点。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分别占全国农民工的22.6%和19.8%,分别比上年下降0.5和0.3个百分点。
  (三)跨省流动农民工所占比重继续下降
04:31:01 IS2120@BG57IV3.T .K[T26,L284,R11,V300]
  在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流动的农民工8689万人,比上年增加299万人,增长3.6%,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53.2%;跨省流动的农民工7647万人,比上年增加174万人,增长2.3%,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46.8%。在省外务工的比重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83.7%的外出农民工省内流动,其中在乡外县内占32%,县外省内占51.7%,跨省流动的仅占16.3%。中、西部地区外出农民工则是以跨省流动为主,分别占66.2%和56.6%。
表:不同地区外出农民工在省内外务工的分布
  (四)在地级市务工的农民工比重提高
  从外出农民工就业的地点看,在直辖市务工的占10%,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占20.1%,在地级市务工的占34.9%,在县级市务工的占23.6%,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务工的比重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在地级市务工的农民工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三、农民工性别、年龄和教育培训情况
  (一)农民工以男性为主,年轻农民工比重逐年下降
  分性别看,男性农民工占66.4%,女性占33.6%;分年龄段看,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16-20岁占4.9%,&21-30岁占31.9%,31-40岁占22.5%,41-50岁占25.6%,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15.1%。调查资料显示,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由2008年的70%下降到2012年的59.3%,农民工平均年龄也由34岁上升到37.3岁。
表:农民工年龄构成
  (二)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青年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在农民工中,文盲占1.5%,小学文化程度占14.3%,初中文化程度占60.5%,高中文化程度占13.3%,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4%。外出农民工和年轻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别占26.5%和36.4%。外出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高于本地农民工,农民工受教育水平又明显高于非农民工。与上年相比,30岁以下年轻农民工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增加2.4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其他组农民工。
表:年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构成
全部农民工
本地农民工
外出农民工
青年农民工
不识字或识字很少
大专及以上
  (三)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多数,青年农民工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低
04:31:01 IS2120@BG57IV3.T .K[T26,L284,R11,V300]
  在农民工中,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10.7%,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25.6%,既没有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69.2%。青年农民工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要高于年长的农民工,年长的农民工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要高于青年农民工,年龄层次越低,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也越低。
表:年不同年龄组农民工参加培训情况
参加过农业
参加过非农
职业技能培训
都没有参加过
  四、农民工就业情况
  (一)农民工从业仍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从事建筑业的比重提高
  在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的比重最大,占35.7%,其次是建筑业占18.4%,服务业占12.2%,批发零售业占9.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6.6%,住宿餐饮业占5.2%。从近几年调查数据看,变化较明显的是建筑业,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的比重在逐年递增,从2008年的13.8%上升到18.4%,从事制造业的比重则趋于下降。
表:农民工从事的主要行业分布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批发零售业
住宿餐饮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二)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以制造业为主,比重略为下降
  从农民工的从业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以从事制造业为主,占44.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比重分别为23.2%和15.4%,中部地区制造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东、中、西部地区建筑业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0.5百分点、0.8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
表:年农民工在不同地区从事的主要行业分布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批发零售业
住宿餐饮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三)受雇人员的增长快于自营人员的增长,自营比重继续下降
  在外出农民工中,受雇人员占95.3%,自营人员占4.7%;在本地农民工中,受雇人员占72.8%,自营人员占27.2%。自营人员主要从事批发零售业,占38.9%;其次是从事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占19.3%,从事制造业占11.9%,从事服务业占11.2%。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中自营人员所占比重继续呈下降趋势,本地自营和外出自营分别比上年低0.9和0.5个百分点。
  图 年农民工受雇与自营的比例
  五、农民工收入情况
  (一)农民工收入增速回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民工收入趋同
04:31:01 IS2120@BG57IV3.T .K[T26,L284,R11,V300]
  2012年末,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为2290元,比上年提高241元,增长11.8%,但增加额比上年同期减少118元,增幅回落9.4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收入水平为2286元,比上年增加233元,增长11.4%;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收入水平为2257元,比上年增加251元,增长12.5%;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收入水平为2226元,比上年增加236元,增长11.8%。另外,在境外就业的农民工月收入水平为5550元。
表:外出农民工在不同地区务工的月收入水平
单位:元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注:农民工的就业地区除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外,另有%的外出农民工在港澳台地区及国外从业,境外就业的农民工月收入水平为元。
  (二)在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从外出农民工的从业地点看,在直辖市务工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2561元,比上年增加259元;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月收入水平2277元,增加236元;在地级市和县级市务工的农民工月收入水平分别为2240元和2204元,分别增加229元和222元。大城市的务工收入水平和增加额都要高于中小城市的水平。
图3 不同务工地区月收入水平(元/人)
  (三)不同行业收入水平差别较大,住宿餐饮业和服务业平均收入水平较低
  从外出农民工从事的主要行业看,收入水平较高的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人均月均收入分别为2735元和2654元;收入较低的分别是服务业、住宿餐饮业和制造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2058元、2100元和2130元。
  (四)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在东部地区务工收入结余少
  扣除生活成本,外出农民工每人月均收入结余1557元。而中部、西部地区农民工在东部地区的收入结余分别是1518元和1344元,都低于在本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平均结余。中部地区农民工在中部、西部地区务工比在东部地区务工多获得64元和130元;西部地区农民工在中部、西部地区务工比在东部地区务工多获得228元和90元。数据还显示,中部、西部地区农民工在省内和省外务工收入结余相当,而东部地区农民工去省外务工的结余2118元,比在省内务工高496元。相比而言,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在东部地区务工生活开支较大、收入结余少,因此在中西部就业机会增加的情况下,农民工更倾向选择就近就业,这也是当前农民工流动格局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
  六、外出农民工居住情况
  (一)外出农民工仍是以雇主或单位提供住宿为主
  以受雇形式从业的农民工,在单位宿舍中居住的占32.3%,在工地或工棚居住的占10.4%,在生产经营场所居住的占6.1%,与他人合租住房的占19.7%,独立租赁住房的占13.5%,有13.8%的外出农民工在乡镇以外从业但每天回家居住,仅有0.6%的外出农民工在务工地自购房。从近几年外出农民工居住情况的变化看,呈现出与他人合租住房比重上升、独立租赁住房比重下降的趋势,另一明显变化态势是务工地自购房比重下降、乡外从业回家居住比重上升。
表:外出农民工的住宿情况
生产经营场所
与他人合租住房
独立租赁住房
务工地自购房
乡外从业回家居住
  (二)四成外出农民工雇主或单位不提供住宿也没有住房补贴
  从外出受雇农民工的居住负担看,49.5%的农民工由雇主或单位提供免费住宿;9.2%的农民工雇主或单位不提供住宿,但有住房补贴;41.3%的农民工雇主或单位不提供住宿也没有住房补贴。与上年相比,由雇主或单位提供免费住宿的比重下降了0.4个百分点;不提供住宿,但有住房补贴的比重提高了0.4个百分点。
  七、外出农民工权益保障情况
  (一)拖欠工资状况继续改善
  外出受雇农民工,被雇主或单位拖欠工资的占0.5%,比上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建筑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占1.5%,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从近几年调查数据看,被雇主或单位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例逐年下降,解决和遏制农民工工资拖欠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图4 外出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
  (二)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状况改善不明显
04:31:01 IS2120@BG57IV3.T .K[T26,L284,R11,V300]
  外出受雇农民工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占43.9%,与上年基本持平,从近几年调查数据看,外出农民工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变化不大,没有明显的改善。分行业看,2012年未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建筑业为75.1%,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制造业为48.8%,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服务业为60.8%,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为62.4%,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为59.9%,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
  (三)外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总体仍然较低
  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为14.3%、24%、16.9%、8.4%和6.1%,分别比上年提高0.4、0.4、0.2、0.4和0.5个百分点。从近五年调查数据看,外出农民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参保率提高4个百分点左右,而“五险”中参保率相对较高的工伤保险没有明显提高。
表:外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比例
  (四)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参保比例低于东部地区
  从输入地看,不同地区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参保比例比较接近,落后于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2012年中部地区各项保险参保率的提高幅度略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
图5 2012年农民工在不同地区务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比例(%)
  (五)不同行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较大
  从外出农民工从事的主要行业看,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参保情况相对较好,而建筑行业、住宿餐饮业的农民工,雇主或单位为其缴纳各项保险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行业。2012年制造业各项参保比例的提高快于其他各行业。
表:年不同行业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比例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附注:
  1.指标解释
  外出农民工:指调查年度内,在本乡镇地域以外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
  本地农民工:指调查年度内,在本乡镇内从事非农活动(包括本地非农务工和非农自营活动)6个月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
  举家外出:指农村劳动力及家人离开其原居住地,到所在乡镇区域以外的地区居住。
  2.调查范围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99个调查县、7500多个村和近20万名农村劳动力。
  3.调查方式
  农民工监测调查按季进行抽样调查。
  4.东、中、西部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农民工的就业地区分布,除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外,另有0.3%的外出农民工在港澳台地区及国外从业。
09:45:52 IS2120@BG57IV3.T.K[T116,L80]
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2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人数逐步增加,收入也逐年上升。截至2012年末,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同比增长3.9%,而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为2290元,较上年提高241元。
  &&分布
  中西部吸纳能力增强
  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
  从就业地区看,2012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16980万人,占总量的64.7%,较上年降低了0.7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706万人,占总量的17.9%,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达4479万人,占总量的17.1%,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报告指出,东部地区仍然是农民工流向的主要地区,但中西部地区吸纳能力在增强。
  &&收入
  月收入增速有回落
  数据显示,2012年末,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290元,较上年提高241元,同比增长11.8%,但增幅回落9.4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民工收入趋同,分别为2286元、2257元、2226元,港澳台地区及国外就业的农民工月收入较高,为5550元。
  行业上,收入水平较高的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建筑业,人均月均收入分别为2735元和2654元;收入较低的分别是服务业、住宿餐饮业和制造业,月均收入分别为2058元、2100元和2130元。
  &&年龄
  年轻人比重逐年下降
  调查资料显示,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由2008年的70%下降到2012年的59.3%,农民工平均年龄也由34岁上升到37.3岁。
  文化程度方面,农民工仍以初中文化为主。比重上,文盲占1.5%,小学文化程度占14.3%,初中文化程度占60.5%,高中文化程度占13.3%,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4%。此外,青年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现状
  超五成人仍不签合同
  农民工权益保障一直是大众关心的话题。此次调查数据显示,外出受雇农民工,被雇主或单位拖欠工资的占0.5%,比上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拖欠工资的比例逐年降低。但从外出受雇农民工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上来看,改善并不明显。2012年,外出受雇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占43.9%,与上年基本持平,近几年也未出现明显改善。
  至于社会保障方面,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工伤、医疗、失业和生育等保险的比例分别为
  14.3%、24%、16.9%、8.4%和6.1%,分别比上年提高0.4、0.4、0.2、0.4和0.5个百分点,总体参保水平仍然偏低。居住问题,有超四成的农民工雇主或单位既不提供住宿也没有住房补贴。
  ■分析
  收入结余影响流动格局
  数据显示,扣除生活成本,外出农民工每人月均收入结余1557元。国家统计局分析指出,相比较而言,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在东部地区务工生活开支较大、收入结余少,因此在中西部就业机会增加的情况下,他们更倾向选择就近就业,这也是当前农民工流动格局变化的主因。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学家徐逢贤看来,去年全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外需不振,进出口贸易总额明显降低,再加上国内需求也未明显改善,所以农民工聚集较多的制造业商品市场流动并不畅通,企业销售利润明显受到影响,商品积压,并未转换成相应的价值,也影响了农民工工资的涨幅。
09:45:52 IS2120@BG57IV3.T.K[T116,L80]
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
来源:国家统计局  12:14:49
  一、农民工总体规模
  (一)农民工数量继续增长,总量达万人
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其中,外出农民工万人,增加万人,增长。住户中外出农民工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举家外出农民工万人,增加万人,增长。本地农民工万人,增加万人,增长。
表1:农民工数量
  单位:万人
农民工总量
 1.外出农民工
 (1)住户中外出农民工
 (2)举家外出农民工
 2.本地农民工
(二)中西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快于东部地区
  从输出地看,东部地区农民工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中部地区农民工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西部地区农民工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
表2:按输出地分的农民工地区构成
  单位:%
外出农民工
本地农民工
&  二、农民工流向及就业地域分布
  (一)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增长较快,中西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
  从农民工的就业地区来看,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占农民工总量的,比上年降低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占农民工总量的,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占农民工总量的,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分省看,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这个省吸纳的农民工占到全国农民工总数的近一半。
  (二)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比重继续下降
  在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增加数量和增幅均明显低于上年水平。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分别占全国农民工的和,分别比上年下降和个百分点。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趋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步下降。
  (三)跨省外出的农民工数量减少,农民工以跨省外出为主的格局改变
  在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务工的农民工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在省外务工的农民工万人,比上年减少万人,下降,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在省内务工的比重比上年上升个百分点。年,去省外务工人数减少,改变了多年来跨省外出农民工比重大于省内务工比重的格局。
表3:不同地区外出农民工在省内外务工的分布
  单位:%
    全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四)外出农民工仍主要流向地级以上大中城市
  从外出农民工就业的地点看,在直辖市务工的占,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占,在地级市务工的占,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三、农民工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状况
  (一)农民工以男性为主,年长农民工比重逐年增加
  分性别看,男性农民工占,女性占;分年龄段看,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岁占,岁占,岁占,岁占,岁以上的农民工占。调查资料显示,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由年的上升到年的,三年中农民工平均年龄也由岁上升到岁。尽管每年农村新增劳动力主要会加入到农民工的行列中,但农民工年龄结构的变化,也说明农民工的“无限供给”状况在改变。
  (二)年龄和家庭对农民工的空间流动有很大的影响
  农民工中已婚者占,其中,本地农民工已婚者占,远高于外出农民工已婚者的比例,这主要是由于本地农民工平均年龄高出外出农民工岁,本地农民工中岁以上的占,而外出农民工岁以上仅占。这反映了已婚、年纪较大的农民工更倾向于就近就地转移,大龄农民工不仅外出缺少竞争力,而且需要照顾家庭,这使得他们的外出积极性减弱。
  (三)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青年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在农民工中,文盲占,小学文化程度占,初中文化程度占,高中文化程度占,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外出农民工和年轻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别占和。外出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本地农民工,青年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最高,也是最具潜力的农民工群体。
表4:2011年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构成
  单位:%
全部农民工
本地农民工
外出农民工
青年农民工
不识字或识字很少
大专及以上
  (四)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多数,青年农民工更倾向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
  在农民工中,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既没有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青年农民工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要高于年长的农民工;与此相反,年长的农民工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要高于青年农民工,年龄层次越低,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也越低,这说明青年农民工正逐渐丧失从事农业生产的技能。
  四、农民工就业情况
  (一)农民工从业仍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从事建筑业的比重明显提高
  在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的比重最大,占,其次是建筑业占,服务业占,批发零售业占,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住宿餐饮业占。从近几年调查数据看,变化较明显的是建筑业,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的比重在逐年递增,从年的上升到,从事制造业的比重则趋于下降。
表5:农民工从事的主要行业分布
  单位:%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批发零售业
住宿餐饮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二)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以制造业为主,但比重下降
  从农民工的从业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以从事制造业为主,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比重分别为和,比上年上升和个百分点。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密集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农民工在不同地区就业结构将继续发生变化。
表6:2011年农民工在不同地区从事的主要行业分布
  单位:%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批发零售业
住宿餐饮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三)受雇人员的增长快于自营人员的增长,自营比重下降
  在外出农民工中,受雇人员占,自营人员占;在本地农民工中,受雇人员占,自营人员占。自营人员主要从事批发零售业,占;其次是从事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占。近几年,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中自营人员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年,本地受雇人员和外出受雇人员分别比上年增长和,本地自营和外出自营分别比上年减少和。
  (四)农民工就业稳定性随年龄增长逐步提高
  在外出农民工中,初次外出的平均年龄为岁。从事现职的平均时间为年,从事现职累计不满年的占,年的占,年的占,年以上的占。从不同年龄组来看,岁年龄组中从事现职年以上的占,岁的占,岁的占,岁的占,岁以上的占,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业的稳定性也提高。从从事的工作种类看,企业管理人员、个体经营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现职累计时间在年以上的比重要明显高于服务业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
  五、农民工收入情况
  (一)农民工收入增长较快,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农民工收入差距缩小
  年,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元,比上年增加元,增长。分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元,比上年增加元,增长;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元,比上年增加元,增长;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元,比上年增加元,增长。近两年外出农民工的收入增速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增幅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缩小。
  (二)本地农民工与外出农民工之间、受雇人员和自营人员之间的收入差异明显
  在外出农民工中,受雇人员月均收入元,比上年增加元,增长;自营人员月均收入元,比上年增加元,增长,受雇人员比自营人员收入低元。对比本地务工与外出务工的收入情况,在本地受雇的农民工月均收入比外出受雇的低元。调查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收入高于本地农民工的收入,自营人员的收入高于受雇人员的收入。
  (三)在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从外出农民工的从业地点看,在直辖市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元,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元,在地级市、县级市和建制镇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元、元和元。从不同地区务工收入的增幅来看,在直辖市务工的收入增幅要快于平均水平。
  (四)不同行业收入水平差别较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和制造业收入增幅高于平均水平
  从外出农民工从事的主要行业看,收入水平较高的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元和元;收入较低的分别是住宿餐饮业、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元、元和元。从收入增幅看,增幅高于各行业平均水平的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建筑业和制造业,住宿餐饮业、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收入增幅低于平均水平。
  六、外出农民工居住情况
  (一)外出农民工以雇主或单位提供住宿为主
  以受雇形式从业的农民工,由雇主或单位提供宿舍的占,在工地或工棚居住的占,在生产经营场所居住的占,与他人合租住房的占,独立租赁住房的占,有的外出农民工在乡镇以外从业但每天回家居住,仅有的外出农民工在务工地自购房。分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居住条件要好于中西部地区,在工地、工棚及生产经营场所居住的比例要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从近几年农民工居住情况的变化看,在单位宿舍和生产经营场所居住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与他人合租住房、乡外从业回家居住的比例呈上升态势。
表7:2011年外出农民工在不同地区务工的住宿情况
生产经营场所
与他人合租住房
独立租赁住房
务工地自购房
乡外从业回家居住
&&& (二)四成外出农民工的雇主或单位不提供住宿也没有住房补贴
  从外出受雇农民工的居住负担看,的农民工由雇主或单位提供免费住宿;的农民工雇主或单位不提供住宿,但有住房补贴;的农民工雇主或单位不提供住宿也没有住房补贴。雇主或单位不提供住宿的农民工每人月均居住支出元,占其月均收入的。
  七、外出农民工权益保障情况
  (一)拖欠工资状况继续改善
  外出受雇农民工,被雇主或单位拖欠工资的占,比上年下降了个百分点。被拖欠工资的外出农民工主要还是集中在建筑业和制造业,建筑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占。从近几年调查数据看,被雇主或单位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例逐年下降,年年分别为、、和,解决和遏制农民工工资拖欠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二)外出农民工劳动时间偏长的情况有所改善
  年外出农民工平均在外从业时间是个月,平均每个月工作天,每天工作小时。每周工作超过天的占,每天工作超过小时的占,的农民工每天工作小时以上,与上年相比,尽管外出农民工劳动时间偏长的情况略有改善,但是每周工作时间超过劳动法规定的小时的农民工仍高达。
表8:外出农民工劳动时间
全年外出从业时间(月)
平均每月工作时间(天)
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小时)
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天比重(%)
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比重(%)
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4小时的比重(%)
&&& (三)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略有提高,仍有一半以上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外出受雇农民工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最高,占,从事制造业的占,从事服务业的占,从事住宿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的分别占和。总体看,外出农民工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与上年相比略有提高,但是建筑业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仍居高不下。
  (四)外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总体仍然较低,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参保比例明显低于东部地区
  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为、、、和,除工伤保险比上年略减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比上年提高、、和个百分点。从输入地看,不同地区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差异仍较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参保比例比较接近,落后于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年东部地区各项保险参保率进展明显,与中西部地区差距扩大。东部地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比上年提高、、和个百分点。
  (五)不同行业外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较大,建筑业、住宿餐饮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状况仍需重点关注
  从主要行业看,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参保情况相对较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服务业参保率进展明显。需重点关注的仍是建筑行业、住宿餐饮业的农民工,雇主或单位为其缴纳各项保险的比例显著低于其他行业。
表:年不同行业外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比例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附注:
  1.指标解释
  外出农民工:指调查年度内,在本乡镇地域以外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
  本地农民工:指调查年度内,在本乡镇内从事非农活动(包括本地非农务工和非农自营活动)6个月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
  举家外出:指农村劳动力及家人离开其原居住地,到所在乡镇区域以外的地区居住。
  2.调查范围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99个调查县、7500多个村和近20万名农村劳动力。
  3.调查方式
  农民工监测调查按季进行抽样调查。
  4.东、中、西部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农民工的就业地区分布,除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外,另有0.3%的外出农民工在港澳台地区及国外从业。
2010年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报告
来源:国家统计局科研所  17:00:04
2010年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报告
  为客观、全面反映各地区综合发展水平,中国统计学会根据《综合发展指数编制方案》(见附件),对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CDI)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稳步提升,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增速最快,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比上年均有所提高。
  一、四大区域综合发展指数稳步提升,西部地区增速最快
  年期间,中国四大区域[1]的综合发展指数稳步提升,其中东部地区由2000年的44.88%提升到2010年的65.32%,中部地区由2000年的35.93%提升到2010年的54.13%,西部地区由2000年的33.72%提升到2010年的52.23%,东北地区由2000年的38.96%提升到2010年的56.35%(见图1)。
  综合发展指数由“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和“科技创新”五大类分项指数组成。2010年,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类指数分别为73.29%、67.49%、57.91%和58.72%;“民生改善”类指数分别为73.21%、63.04%、61.33%和55.54%;“社会发展”类指数分别为67.32%、68.28%、66.93%和66.12%;“生态建设”类指数分别为65.90%、54.52%、57.73%和55.31%;“科技创新”类指数分别为38.37%、15.16%、14.72%和13.54%(见图2)。
  年,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年均增速分别为3.82%、3.76%、4.18%和4.47%,在四大区域中西部地区增速最快,中部地区次之(见图3)。
  二、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普遍提高,差距有所缩小
  年,31个省(区、市)的综合发展指数普遍呈现向好的趋势(见附表1和图4)。
  2010年综合发展指数排在前十名的地区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福建、辽宁、山东和重庆(见附表2)。年,综合发展指数年均增速排在前十名的地区分别为贵州、新疆、重庆、山西、四川、江西、西藏、安徽、宁夏和甘肃(见附表3)。
  需要关注的是,全国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的变异系数[2],自2004年后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见图5)。
图4& 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比较
图5&& 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变异系数
  三、综合发展指数与人均GDP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个别地区差异较大
  若将2010年全国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排序结果,与按人均GDP的排序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见图6),但个别地区人均GDP排位与综合发展指数排位有较大的差异。
图6&& 综合发展指数排序与人均GDP排序相关图
  四、与2009年相比,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均有所提高
  2010年,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比2009年分别提高4.65%、4.03%、4.55%和5.85%,在四大区域中西部地区增长仍然最快(见图7)。
图7&& 2010年四大区域综合发展指数比上年提高
  2010年,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比上年都有所提高,近一半省份增幅达到5%以上,其中,贵州、青海、西藏、宁夏、海南、甘肃、陕西、云南、新疆和重庆增幅位列前10名(见图8)。
图8&& 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比上年提高
附表1& 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
&&&&&&&&&&&&&&&&&&&&&&&&&&&&&&&&&&&&&&&&&&&&&&&&&&&&&&&&单位:%
附表2&& 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排序
附表3&& 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增长情况
&&&&&&&&&&&&&&&&&&&&&&&&&&&&&&&&&&&&&&&&&&&&&&&&&&&&&&
累计增长速度
累计增长速度排序
“十五”期间
年均增长速度
“十一五”期间
年均增长速度
附表4&& &2010年各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与
人均GDP、HDI、全面小康指数的比较
  *注:HDI(人类发展指数)为2008年排名。
附表5&& 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及分类指数
&&&&&&&&&&&&&&&&&&&&&&&&&&&&&&&&&&&&&&&&&&&&&&&&&&&&&&&单位:%
  注:[1]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0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省(区、市);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
  [2]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变异系数,记为CoV。变异系数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它可以消除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地区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路往哪走,新在何处
记者(以下简称“记”):十八大以后,“新型城镇化”的话题引发热议。尤其是最近人们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博士论文题目是《中国农村市场化研究》,而李克强总理的博士论文题目则是《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都事关城镇化这一重要命题。怎么理解城镇化对于当今中国的意义?
华生(以下简称“华”):在某种意义上,城镇化或国际上说的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方面,也是必由之路,没有一个农业社会能够实现现代化。全世界的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城镇化的过程,经历了从农民社会走向市民社会的转变。同样的道理,中国的现代化也必须经由城镇化的完成来实现。但要看到,欧美所有人口加起来都没有中国的人多,而他们的城市化经过了整整几百年的漫长发展。从这个角度说,中国13亿人的城镇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探索,具有世界性意义,所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才会将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并称为“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
大家看到,新一代领导人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就像李克强总理就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这确实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为什么我们现在要讲新型城镇化呢?这说明过去的路子不管当时起了什么作用,现在已经弊大于利,不可持续。如果要沿着原来的道路走,十八大就不会提“新型”二字了。所以这个提法本身就给出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就是要改革,要转型。
现在的问题不是农民没有就业就进城,而是人家早就已经就业了,但不让人家安居、不让人家落户
记:近些年“城镇化”变成了很时髦的一件事情,但似乎一些说法和做法并不清晰?
华:确实还很不清晰。一方面要搞“人的城镇化”,一方面又已出现“人为造城”;一方面喊发展中小城镇,一方面各地又要面对大量人口往大城市跑的现实;一方面要搞新型的城镇化,一方面各地还在大搞拿地卖地的旧土地城镇化,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自然会产生认识上的混乱。所以现在怕就怕,喊的是新口号,做的还是老事情,所以才出现那么多的自相矛盾。
记:先要搞清楚过去的路子是什么?
华:过去的十几年间,中国一直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但主要是靠“卖地财政”发展,就是地方政府靠卖土地推动城市扩张和经济增长。我碰到过好多地方官员说,卖地就像办了一个印钞厂,想办事没钱,卖两块地就行了。现在之所以一听说重视城镇化,各地就准备大搞基建,房地产开发商也跃跃欲试,这种思维其实还是旧城镇化的思维。这跟官方对于土地财政的态度不明朗是有直接关系的。
什么才是城镇化?简单说就是农民离开乡村到城市落户的过程。我当年从农村进工厂,有了城市户口,记得人家说我是从糠箩跳进了米箩。想想我们自己,我们的父辈,不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吗?但旧城镇化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政府征收了土地,却没有把农民变成市民。从数字上看,中国工业化程度已经达到45%以上,农业总产值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已不足10%。世界上一般国家到这个阶段的城市化率都会达到60%-65%左右,而我国名义城镇化率才刚过52%,实际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才35%。
更直观地说,为什么会有农民工这个称谓?这说明农民进城是以就业为前提的,现在的问题不是他们没有就业就进城,而是人家早就已经就业很多年了,你不让人家安居、不让人家落户。
记: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华:首先经济上就会有问题,人口不城镇化,第三产业就发展不起来,这些人消费能力不提高,你经济发展就没有后劲啊。特别是劳动力素质不升级,经济怎么升级?退一步说,现在这样的情况也不能持续,一代农民工还可以回去种地,二代农民工已经没干过农活了,回不去;他们如果落不下,那将来麻烦大了。还有大批90年代以来出生的农村人口,农村已经不分地,又进不了城,长大了全是流民。所以现在才要强调新型城镇化,强调“人”的城镇化,说的就是怎么通过体制机制改变,回到为这些城镇化的主体服务上来。
非常危险的是,原先只在城市和城郊的拆迁,现在闹到了广大乡村
记:过去这些年来,呼吁捍卫农民权利的声音并不少。
华:现在学界和舆论都强调,要把利益分给农民。但这里面也有一个很大的误区:我们笼统地说把好处还给农民,但到底是要还给哪些农民?很多时候,这个所谓的“农民”已经偷换了概念,往往指的是城中村或城郊被动城市化的农民,根本不是中国大多数的农民。大多数进城务工农民,其土地都在中西部地区、在山里。近郊和城中村的这批农民暴富,并不会解决大量农民工和外来人口的问题。换句话说,城镇化意义上的农民,跟你现在给土地利益的城郊的农民,其实不是一个农民的概念。过去20多年来城郊失地农民只占农民总人口的2%到3%,而城镇化意味着一个国家人口中的大多数要进城,但他们的地你又不需要,所以高额补偿只有那2%、3%的农民拿得到,大多数进城打工的农民拿不到。所谓城镇化利益分配最大的难点,难就难在这儿。
记:有一种呼声比较高的解决方案认为,当前城镇化的症结在于农村人口可以自由流动,但土地却不可以自由流动,因此出现了农地入市、集体土地自由流转等建议,从而让农民原先占用的乡村土地和他们要去落户的城市非农土地完成一个转化,以此降低农民的进城成本。你怎么看?
华:关于这种思路,最低端的建议就是土地私有化嘛。问题是农地入市,暴涨的只是城郊的土地,而广大农村地区的土地就是不值钱的。越是私有制、市场经济土地价格分化就越严重。我查了资料,现在美国、欧洲的农村土地也就是几千元人民币一亩。台湾也有“农地如粪土,市地是黄金”的说法。而我们进城打工、迁徙到城市的农民工群体大多数都来自中西部农村地区,他们老家的土地是廉价的,永远都不值钱。所以房地产商拿地总强调“位置、位置、位置”,北京密云的地和天安门的地能是一个价吗?如果土地私有和自由流转就可以解决农民进城落户问题,世界上土地私有的发展中国家还会有那么多贫民窟吗?
记:这些年来其他的改革举措也有不少,比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下面的反应好像很热烈。
华:因为这个挂钩可以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所以这个政策地方政府很欢迎。但是应当看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挂来挂去,还是土地与土地挂钩,和人及人的城镇化并没有什么关系。从这一点说,这个增减挂钩并未触及根本,而且是个双刃剑。它带来的消极作用表现在,本来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只是打城郊土地的主意,现在他们对远郊乡村的土地特别是村庄这样的宅基地也感兴趣了,因为可以用乡村建设用地作为指标去换城郊的土地搞开发,这个非常危险。原先只在城市和城郊的拆迁,现在闹到了广大乡村。这样就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地方强迫农民上楼的现象,就是把农民的村庄合并,几个并一个,过去搞新农村建设时叫新农村,现在搞城镇化叫新型社区。总之就是打农民宅基地的主意,增减挂钩后就可以到城市的边上再把农地搞成建设用地。
记:但似乎地方政府都把搞新型社区当成了燃眉之急?
华:非要把原本住的好好的农民并起来,这完全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急”。这是什么城镇化?这不是城镇化!你把他们人为搞到农村的楼上以后,种地?不好种了。打工?当地没工可打。要知道,今后20年还会有几亿人口要离开农村,这些硬造的楼和集中的居民点将来大部分还会人去楼空,这在城镇化发展的大布局上将是更大规模的资源浪费。这笔大帐不能不算。
记:你的意思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农民新建住房相应向更大的居住点包括当地村镇上集中是可以的,但当有了为拿到宅基地建设指标这个利益推动之后,这种集中就很难是完全自愿和合理的?
华: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了山东单县要几个村庄合并拆新房赶农民上楼,并挖掘出其动力和根源就是通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节省出近500亩土地的指标,最后的结论是地方把经给念歪了。我觉得调查得很好,但结论错了。真正的问题就出在这个许多人叫好的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上。首先你这个挂钩和市场经济无关,是人为造出来的行政指标挂钩。其次你这个挂钩有错误的利益导向,所以地方政府就和开发商勾结起来为了这个利益去赶农民上楼。
现在中国面临的紧迫情况是,几亿农民工及其他外来人口在就业地无处可居,我们不去集中财力物力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反过来却把还在家乡正常务农的农民先行甚至强行并村,要人家上楼,硬造新村、新区、新城,这不是本末倒置吗?你地方政府怎么知道在那里就能造出个村,造出个城来呢?
老百姓不傻,如果说中小城镇活得很舒服,大家愿意去;如果说北大放在苏北的小城小镇,我想去的人会很多
记:你刚才针对城镇化的一些制度安排给出了评价,从你的角度观察,改革应该从哪里破题?
华:目前最重要的,是要重新审视城镇化的推进路径。首先得搞清楚一个问题:城镇化的过程中谁是主体?城市发展老市民自然受益,但城镇化的真正主体是进城农民以及其他移居人口,他们是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多年来,城镇化已经积累了一笔巨大的欠账,欠了好几个亿人的安居、社保和公共服务费用。
记:这就涉及到了大家普遍比较关心的户籍问题。
华:从中国的发展来看,我们对农民太不公道了。最大的不公道就是没有让他们随就业迁移安居,逼得人家实际上妻离子别。人要将心比心啊!因此,户籍制度的改革是实行新型城镇化战略一个关键性的环节。目前在这方面的政策没有衔接,没有安排。我们完全可以理解现在国家不能一步做到取消户籍制度,但我们需要今天就能起步的制度。比如说在一个城市里面工作满多长时间、居住满多长就可以转为城市户口。欧美国家合法工作几年就可以移民、入籍,我们只要别人的劳动不让入户,一个国家内部的户籍比发达国家的国籍还难,这怎么说得过去?
记:现在有种思路似乎更占上风,就是大城市不放开,中小城镇的户籍制度可以先放开。
华:这也是拍脑袋的决策。我曾去过广东和江浙调研,不要说那些小城镇,就连外来打工人员多的村庄都不会放开。我一去看就明白了,他们比大城市的人还狠呢,说你外来的打工仔,凭什么要进来占我的资源?他们说你大中城市那么有钱有资源,你不放开,我凭什么放开?谁给钱让我放开?浙江诸暨市的店口镇是国家和联合国的农民工融入项目试点单位,镇上13.3万人有一半是外来人口。他们算了笔账,以他们自己的财力,每年安排外来工入籍要20多年才能消化完。所以我们不要呆在北京乱喊一些根本没人听的口号。
记:这又牵扯出一个长期以来争论的大问题,是要重点发展大城市,还是中小城镇?
华:我们现在提的是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我觉得这里也不要拘泥于提法。我一直说,问题不在于发展大城市还是小城市,而是要言行一致。你不能一方面把大机关大总部、名校大医院统统往大城市集中,把最好的文化体育项目和巨额基础设施集中在大城市,一方面又嘴上喊发展中小城镇。我们更不能自己呆在大城市,天天教育别人为什么不去中小城镇。其实,只要我们的口号和措施方向一致,大中小城镇确实可以做到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现在就怕说的和做的完全脱节,还是计划经济下传统思维,什么都得先保大城市,要全国人民支持大城市,把它越搞越好,同时你又说其他人不能来,并且通过各种形式的限购来提高户籍的含金量,那么这个目标就自相矛盾了。
要知道我们已经身处市场经济,人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这样的情况下人当然都会往大城市涌。老百姓不傻,如果说中小城镇活得很舒服,我们愿意去;如果说北大放在苏北小城镇,我想去的人会很多。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要按市场规律来,而不取决于某些人的意志。
记:但在现实情况下,确实有很多城市担心承受能力的问题,政策上倾向于保守。
华:有些沿海大城市搞农民工入户籍的积分制,一年几百人入籍,但有几百万人外来工在等着。这意思是人口城镇化要一万年?我们是要考虑承受能力的问题,突然来个大爆炸谁也受不了。但要真改革,就要真行动。就按过去这些年的速度,再过20年,城镇化率应是75%左右,20年后中国人口是15亿,这75%和35%的差额就是6亿人。这20年每年就要安排3000万人,这是真正的大工程、大内需,我们不能20年后还不实现人口城镇化吧?但从今天起每年安排3000万人落户,钱从哪里来,考虑到这些才是实打实的规划。
记:怎么来安排这些人,你有机制设计上的想法吗?
华:现在的问题症结是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脱节,卖地财政只要土地,不要人口,要土地是可以挣钱的,而接纳人口是要花钱的。既然问题在脱钩,那解决问题就要考虑挂钩。我很多年前就提出如果把每年的土地分配指标和人口户籍化的指标相结合,就比什么都管用。地方政府想要土地指标,必须安排一定数量的人口入籍,这样地方政府再要地就得先考虑安排人入籍的负担。你说我没钱,那就别用地了。赶人上楼也就不合算了,因为你要拿地,除了要安排上楼的人进城安居,还要安排更多的人口入籍。
既然土地升值的部分是外来人口的集聚带来的,就要把四大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调整出来,让这些利益回到外来人口身上
记:再好的机制设计要落地,都要先解决成本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测算》课题组曾在多个城市进行调研,各相关部门都参加了座谈,最后的结论是,一个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大约为8万元。但这并没有纳入住房成本,如果把这个也算上,成本会更高。
华:其实,今天的情况恐怕住房才是最大的成本。这些年来,巨量的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被密集投入在重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上,造成城市房地产价格持续飞涨。如果外来农民工只能挤在集体工棚和地下室里,这样的城镇化当然是不成功的。
所以说,中央将来出台的城镇化措施一定要具体,一定要明确城镇化的资金安排。现在很多人大讲城镇化如何融资,搞金融的又想借城镇化融资赚钱。问题在于任何融资必须有本金,没本金的融资是空手道、庞氏骗局,美国的次贷危机不就是这样搞出来的吗?
记:你认为,要安置外来人口,要降低城镇化成本,钱应该从哪里来?
华:这些年所有人都知道,升值最快的其实是城镇土地。但我们要想一想,土地的升值是什么带来的?其实是人口和投资集聚带来的。北京的土地会升值,是因为北京人口从几百万增加到几千万,是因为这么多外地人口到北京来工作、就业、居住、消费带来的。按理说,这些土地升值的部分应该用在他们身上。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些钱被别人用掉了。
记:被哪些人?
华:一是地方政府,卖地收入政府做了些基础设施,但也做了许多不该干的,比如修大广场,盖豪华办公楼;第二是热点城市城中村和城郊的农民,不少人在拆迁过程中一夜暴富;第三是开发商,他们靠囤地、捂盘、升值拿走了很大一块;第四部分是社会各界精英,靠囤房子获利,在中国一线城市囤一套房子比美国中产阶级干一辈子能存下来的钱还多,这绝对不正常。解决土地问题,就要从梳理获利方开始,既然土地升值的部分是外来人口的集聚带来的,那么,就要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的设计,把四大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调整出来,让这些利益回到外来人口的身上。
记:可能很多人会存疑,为什么城郊农民竟然会被你划入既得利益集团?
华:就像我刚才强调的,城郊农民只占总人口的2%、3%,而城镇化是人口中的大多数农民要进城。中国农民家庭财产平均只有10万元左右,但现热点城市城中村城郊农民一补就是几千万,补了一户就有几十上百户农民进不了城。今年春节我借休假去南方调研,跟一些城郊村长书记聊,他们说这几年已把原来的房子从两三层盖成七八层,还想往十几层盖,这样以后拆迁补偿就很合算。这些地方盖的都是握手楼,以后不改造不行,但一补按现行政策就要上亿,你补不起啊,这些城郊农民发到天上去了。
记:我想不少人都会认为,不管怎么说获得再多的补偿也是他们的财产权利。
华:当然应该获得一定补偿,但这可不意味着土地增值的大头都应该归他们。一块土地能升值,首先是人口和投资集聚带来的,如果北京永远都是500万人,你土地涨什么涨呢?还有一个就是政府的规划管制,这个地方是城市,可以发展建设用地,那个地方是农村,要保护耕地所以不准发展。这背后的含义是什么呢,规划就是土地利益再分配。既然是这样,那么凭什么土地升值的收益要都归你呢,就因为你家的位置好?
记:你认为这不够公正?
华:当然绝对不公正。要知道,在日韩土地是私有的,但在城市化高速发展期,农业用地调成城市用地也会被认为是实现公共利益,所以他们讲要遵循公正补偿的原则,保证你征地前后土地价值不变。公正补偿不在于钱多少,而在于你要保证人家的财产和生计不因征地而变差。所以他们还有一个替地政策,就是征农地再补一块农地让你继续种。但现在我们的情况是,远郊开发区、西部地区、国家重点工程路过的穷乡僻壤都惨透了,钱补得极少,土地减少了又不补人家地。热点城市城郊城中村的补偿则越来越疯狂,越是钉子户加码得越厉害。有人说,欧美就是这样,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你真去土地私有的西方看一看,人家讲得是公正补偿,即既要对被征财产的人,又要对纳税人的公共资金公平公正,不能少补,也不能多补,补完还得照章纳税。人家是土地私有,规划变更的增值收益归公,我们号称土地公有,却涨价归私,而且补几千万上亿不用纳一分钱税。我和国外学者交流,人家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样搞下去,谁还愿意勤劳致富?这会既毁了国家,也乱了社会。不少人爱说美国最高法院是美国宪政的守护神,但他们不知道美国最高法院上世纪有几个里程碑意义的判决,说只能按征收之前同类土地的自由市场价值补偿,没市场价值的按租金推算。强调借财产征收发一笔洋财(windfall)是不道德不公正的。我们现在的麻烦是,有些人既不懂中国,也不真懂西方,不看正史看野史,用西方历史上的个别被歪曲的例子无限夸大,搞乱了认识,也搞乱了政策。
政府搞卖地财政是老公公驮儿媳妇,吃力不讨好
记:不公平的既得利益当然需要调节,但有一个问题是,谁该来充当裁判员?按照你的说法,政府也是既得利益者之一。
华:这就是卖地财政的最大问题,它扭曲了政府职能。因为政府本来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商分开是前提。现在政府去拿地卖地,整天琢磨别人的地,怎么低价拿来、高价卖出赚钱,就把自己搞成了生意人。全世界搞卖地的只有我们大陆和香港,但香港卖的全是政府的官地,而我们卖的是从农民那里倒手来的地,当别人看到你政府那么一倒手,就卖出那么大的价钱,人家心里能平衡吗?就像裁判员下场踢球,这能公正吗?不可能公正,你给多少人家都说你不公正。
记:一提起城镇化,大家最头疼的问题的就是土地财政。但很多人觉得,政府征来的地,转手一拍卖就赚几倍甚至几十倍,利益这么大,土地财政根本撼不动。
华:这恐怕未必。当年军队武警和执法机关经商办企业,那利益也很惊人,但危及到执政的基础,说禁止退出不就拧过来了吗?而且客观地说,现在人们往往看到的是政府拍卖的商住土地赚了大钱,但政府使用的土地,商住只能是一小块,还有大量产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绿化带等公益用地,那些都要贴钱,此外还有大量的几通几平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前些年土地收入基本是拆迁补偿、基础设施建设和净收益各占三分之一,这几年补偿飙升,政府卖地净收益急剧下降。现在舆论一方面渲染地方政府卖地赚了大钱,一方面又抨击地方政府债务深重,不可持续,这二者其实是相互矛盾的。真赚了大钱还会还不了债?但是政府自己不中立,就是真有苦衷也没人理解。所以我一直说,所以许多东西别看表面坚固,其实不是不能改,因为不改政府自己越来越不合算了。政府搞卖地财政就是老公公驮儿媳妇,吃力不讨好。便宜没占多少,背了很大的黑锅,人人喊打,值吗?
记:说到土地财政导致的债务黑洞,现在有统计说有十几万亿,你怎么看?
华:我看还不止这么多。我在讲课时,一个市长就跟我说,我的前任借了一屁股债,上了好几项工程,领导觉得他有能力,老百姓说起来也承认面貌变化大。他现在被提拔了,我来当市长。我每年苦干去还债?那谁能理解?所有人都会认为我没本事,我每年怎么在人大会上向上下左右交代?所以我只有借更多的钱,也干几件体面的大事,尽管这样窟窿会更大。他说,华老师,不是我推诿责任,这个体制要改得从上面开始。
还有一些领导对我说,正职还好些,多少还有点选择的余地,那些当副职、当部门头的就更没办法了。新书记来了要上新项目,张口就训人:别跟我说没钱,别人、别的地方怎么有钱?没本事办要你们干什么?可搞钱哪里那么简单,银行又不归地方管,每年税收增长那点是有限的,还要吃饭,招商引资也不那么容易,工业项目引来了前几年还得免税让利,搞来搞去也只有靠土地卖钱,用土地向银行质押换钱。有地方官员对我说,如果没有卖地收入和土地融资,全国绝大多数地方政府立马全部破产。
你说这种情况下他怎么会去调控房价,屁股决定脑袋嘛,地产和金融泡沫就这样被吹起来了。另一方面,这也造成城镇化的成本直线上升,农民进城安居越来越难,而政府还在陷入越来越严重的债务泥潭。这是绝对不可持续的,也是旧的传统的城镇化道路走不下去、必须改革转型的原因。
首当其冲的就是土地财政,必须先从这里动刀,不触动这个根本,这条道路就不可能转型
记:改掉土地财政,有成功的经验吗?
华:其实我们可以反观日韩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在二战后平稳完成城市化转型的历史过程。他们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用土地开发的财务平衡替代土地财政。所谓财务平衡,就是政府不能挣钱,这个是关键。你征来一块地,要做几通几平,要做基础建设,要做绿化地,这些都是能在明面上算出来的成本,你把这些成本都公示出来,再加上征地的成本算一个总价。然后你可以拍卖一点土地,但你不能像现在一样,想拍多少就拍多少。要卖多少地,完全取决于拍出来的钱能弥补公共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成本就够了。比如你征了500亩地,拍了80亩就弥补上了,那你就只能拍80亩,剩下的地除去公共建设就要全部用来做保障房了。总之,地方政府应该是很透明的,征地成本是多少,花在这块地上的基础建设是多少,剩下的钱全部解决农民工和外来人口的问题。
记:卖地的钱够用吗?
华:本金有了,其他就可融资。日韩台不是都够了吗?人家也没有贫民窟,贫富差距小,基尼系数只在0.3左右,相当于我们80年代初的水平。人口在几十年内都城市化了,成为二战后全球最成功的东亚模式。现在我们地方政府之所以不够用,是它钱越多野心越大。实行财务平衡后再要搞大楼搞景观搞广场,自己靠税收做预算去。卖地的钱只能做几通几平。日韩和台湾地区就是这么做的,而且都成功了。
记:这对地方政府财务透明的要求高吗?
华:其实不是那么高。因为土地这一块是单项,比要求地方政府全部财政透明的难度低多了。具体一块地卖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剩下多少钱,这个不难算。
记:还有地方债的问题。
华:这是一个系列的问题,欠账怎么办呢?跟当年银行清理坏账一样的,全国要有一次大动作,不搞是不行的。我建议,可以给地方政府规范透明的发债权,以后地方发债要有同一级人大批准,每届政府、每任领导接了多少债、留下多少债都要经过审计,高度透明。关键是,不能光看干了多少事,还要看花了多少钱。当然,这个发债权不是白给的,花钱是要买制度的。举例来说,大家都想要发债权,但你申请发债权的时候就必须跟土地财政的债务清理挂钩,以后再卖地只能跟财务平衡挂钩才可以卖。
记:没有土地财政,地方政府的日子恐怕不好过了。
华:这些说法其实都似是而非。政府和企业一样,钱永远都不够,因为你的雄心永远比你的财力跑得快。中国搞土地财政最厉害、卖地收入最多的城市如北上广和杭州等热点城市,都是最有钱的地方政府。
回过头来想,我们过去不卖地是怎么过的?因为卖了几年地好像现在不卖地就不行啦?全世界的政府不卖地都能过,人家经济增长那么慢都能过日子,我们经济增长这么快就不能过日子了?至于中央和地方怎么分税收,那是另一回事情,钱是有的,怎么分是他们的事情。
所以我认为,要真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土地财政,必须先从这里动刀。不触动这个根本,这条道路就不可能转型。政府必须先对自己下刀,切割清自己的利益,否则很难取信于民,取信于市场,你想去调节别人的既得利益也就不会有底气。
对城镇化道路的选择,就是对改革道路的选择,关键是要有一套全新的机制设计,通过转变利益的分配去转变人的行为
记:改革从政府开始,然后的步骤呢?
华:先从政府自己开始,然后是对于城市城郊农民征收土地的方式调整。日韩台早有先例,就是公平优先原则,采取给你留一点点地的方式,让你参与进来,但也不会让你因为城市化就发一笔大财。然后还要对开发商、屯房者,一个个都得调。总之,就像我刚才说的,要把四大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调整出来,让他们回到外来人口的身上,这样才能从各个环节降低城镇化的成本。未来土地增值的主要收益,都要归到进城的农民工和外来人口上,而不是给政府盖大楼或者修大马路,不是给开发商暴利,不是让城中村的人一夜暴富。
记:你之前多次提到要在各个环节挤出资金为移居人口建设保障房,其中就包括对于商品房市场的调控。但似乎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在住房市场最理想的状况是“商品的归商品,保障的归保障”。
华:这要取决于保障房占多大比重。现在的保障房建设第一量太少,而且太不公平。其实,保障房最应该解决的是移居人口的住房问题,但现在的保障房建设还停留在解决城市居民的阶段。严格来说,中国的保障房建设还没有真正开始。因为城市化是农民进城,如果还没主要给进城农民盖房,可以说就不能真叫保障房。中国现在真能为大多数移居人口盖的保障房面积只能是40——50平方米,韩国就是这个标准。而且要以租为主,先租后售也行,但不能上市的封闭期要像当年日本那样至少15到20年,这才是真正公平的保障房。
回到你刚才的问题,如果保障房能解决大部分人问题的时候,像新加坡70%以上居民都住的是保障房,那商品房愿意涨就涨去吧,多缴税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保障房只有10%,商品房却涨到了天上去,那你让大多数人怎么活?如果大部分人还要买商品房,对不起,那么自住商品房价格也不能太高。
记:我注意到,你的一系列改革设想都是以土地作为逻辑的起点。
华:对,1978年的中国改革是从不起眼的农村家庭承包起步,却真真实实地启动了中国经济整体转变的枢纽。同样的道理,城镇化转型也必须从土地制度入手,土地的钱被别人拿走了,户籍制度还怎么改?而一旦农民工及其家属可以进城安居,城乡一体化就好解决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农民可以选择出售原来的土地进城落户,城里人也可以下乡置业,多占房、地的人多纳税。农村土地被释放后,农业现代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10:23:20 IS2120@BG57IV3.T.K[T151,L35]
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  10:36:34
凡个人署名文章,均不代表国家统计局观点,作者文责自负。转载或引用时务请遵守本网“”。
  为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农民工数量、流向、结构、就业、收支、居住、社会保障等情况,国家统计局于年底建立了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制度。据对全国个省(区、市)万个农村住户和多个行政村的农民工监测调查结果推算,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①为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万人,与上年相比,农民工总量增加万人,增长。调查还表明,年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万人,由于季节因素,比第三季度末减少万人,但仍比第一季度末增加万人。本文将重点报告农民工年度情况,详细结果如下:
  一、农民工总体规模
  (一)外出农民工增加,本地农民工减少
  据调查结果推算,年全国外出农民工总量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在外出农民工中,住户中外出农民工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举家外出农民工万人,增加万人,增长。在本乡镇以内从业个月以上的本地农民工万人,减少万,下降。
表:农民工数量
&&&&&&&&&&&&&&&&&&&&&&&&&&&&&&&&&&&&&&&&&&&&&&&&&&&&&&&单位:万人、
农民工总量
.外出农民工
()住户中外出农民工
()举家外出农民工
.本地农民工
  (二)东部地区②农民工数量及增幅高于中西部地区
  从输出地看,年东部地区农民工万人,同比增长,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为;中部地区农民工万人,同比增长,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西部地区农民工万人,同比增长,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
表:年各地区农民工占全国比重及增幅
&&&&&&&&&&&&&&&&&&&&&&&&&&&&&&&&&&&&&&&&&&&&&&&&&&&&&&&& 单位:
各地区农民工所占比重
外出农民工
本地农民工
年比年农民工增幅
外出农民工
本地农民工
  二、外出农民工流向及就业地域分布③
  (一)外出务工仍以东部地区为主,但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比重提高
  从输入地④看,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万人,比上年减少万人,下降,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比上年降低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调查表明,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减少,外出农民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图: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单位:)
  (二)在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务工农民工减少
  年在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万人,比上年减少万人,减少,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万人,比上年减少万人,减少。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分别占全国外出农民工的和,分别比上年下降和个百分点。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减少,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大幅减少,是年下半年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在省内务工的外出农民工数量增加较多,跨省外出的农民工比重下降
  在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外务工的农民工为万人,比上年减少万人,减少,占全国的;在省内务工的农民工为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占全国的。在省内务工的比重比年上升个百分点。调查结果显示,年外出农民工增加,主要是在省内就近转移的农民工数量大幅增加。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农民工仍以在省内务工为主,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大多数在省外务工,但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在省内就近务工的比例明显增加。
表:不同地区外出农民工在省内、省外务工的分布
&&&&&&&&&&&&&&&&&&&&&&&&&&&&&&&&&&&&&&&&&&&&&&&&&&&&&&&& 单位:
  (四)外出农民工主要流向地级以上大中城市
  从外出农民工就业的地点看,在直辖市务工的农民工占,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占,在地级市务工的农民工占,在县级市务工的农民工占,在建制镇务工的农民工占,在其他地区务工的占。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占,比上年略降个百分点。
  三、外出农民工基本特征
  (一)外出农民工以青年男性为主,已婚者占多数
  分性别看,男性外出农民工占,女性占。从年龄看,外出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其中,岁占,岁占,岁占,岁占,岁以上的农民工占。从婚姻状况看,已婚的外出农民工占,未婚的占,其他占。
  (二)外出农民工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多数,但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提高
  在外出农民工中,文盲占,小学文化程度占,初中文化程度占,高中文化程度占,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占。分年龄组看,低年龄组中高学历比例要明显高于高年龄组,岁以下各年龄组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均在以上,其中,岁年龄组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达到。
图:不同年龄组受教育情况(单位:)
  (三)外出农民工多数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低教育程度的农民工接受培训的比例也较低
  从外出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的情况看,的外出农民工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技能培训。文化程度越低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比例也越低,在文盲半文盲农民工中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占,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占,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接受过培训的占,高中和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比例分别为和。
  (四)外出农民工仍以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但从事制造业的比重下降
  在外出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所占比重最大,占,其次是建筑业占,服务业占,住宿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各占,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占。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建筑业、批零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等均有所增长。
  (五)外出农民工绝大多数以受雇形式从业
  在外出农民工中,以受雇形式从业的农民工占,自营者占,自营者比例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从务工地点看,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自营比例分别为、和。
  四、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及居住情况
  (一)外出农民工收入增加,受雇者的收入和自营者的收入差异明显
  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元,比上年增加元,增长。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在元以下的占;元的占;元的占;元的占;-元的占,元以上的农民工占。受雇人员的收入和自营人员的收入差异明显,受雇人员月均收入元,自营人员的月均收入为元。
  (二)在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西部地区收入增长较快
  分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元,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元,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元。从务工地点看,在直辖市务工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元,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元,在地级市、县级市和建制镇务工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分别为元、元和元。从不同地区务工收入的增幅来看,西部地区的增长要快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表:农民工在不同地区的月均收入水平及增幅
&&&&&&&&&&&&&&&&&&&&&&&&&&&&&&&&&&&&&&&&&&&&&&&&&&&&& 单位:元、
  (三)不同行业收入水平差别较大,制造业、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业收入水平偏低,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收入增长相对较慢
  从农民工从事的几个主要行业看,收入水平较高的是交通运输业、采矿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元、元和元;收入较低的分别是住宿餐饮业、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元、元和元。从收入增幅看,增幅高于各行业平均水平的是住宿餐饮业和建筑业,增幅分别为和;收入增幅较低的是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分别增长和。
图:不同行业月均收入水平及增幅(单位:元、)
  (四)外出农民工的住宿是以雇主或单位提供住房为主,四成外出农民工的雇主或单位不提供住宿也没有住房补贴
  从外出农民工住所类型看,由雇主或单位提供宿舍的占,在工地或工棚居住的占,在生产经营场所居住的占,与人合租住房的占,独立租赁住房的占,有的外出农民工在乡镇以外从业但每天回家居住,仅有的外出农民工在务工地自购房。
  从外出农民工的居住成本看,的农民工由雇主或单位提供免费住宿;的农民工雇主或单位不提供住宿,但有住房补贴;的农民工雇主或单位不提供住宿也没有住房补贴。雇主或单位不提供免费住宿的农民工每人月均居住支出元。
  五、外出农民工权益保障情况
  (一)拖欠工资状况有所改善,拖欠工资情况仍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和制造业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已取得明显成效。调查结果显示,年以受雇形式从业的外出农民工中,被雇主或单位拖欠工资的仅占,比年的下降了个百分点。被拖欠工资的外出农民工主要还是集中在建筑业和制造业。
  (二)外出农民工劳动时间偏长,行业差异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以受雇形式从业的外出农民工平均每个月工作天,每周工作小时。其中,每周工作时间多于《劳动法》规定的小时的占。从农民工集中的几个主要行业看,制造业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小时,建筑业小时,服务业小时,住宿餐饮业小时,批发零售业小时。平均劳动时间最长的是住宿餐饮业的农民工,他们每周的工作时间超过小时。
  (三)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较低,近六成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年以受雇形式从业的外出农民工中,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占。从农民工从事的几个主要行业看,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最高,占,制造业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为,服务业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为,住宿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分别为和。
  (四)外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水平总体较低,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参保比例明显低于东部地区
  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为、、、和。从输入地看,不同地区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参保比例比较接近,但明显落后于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
图:农民工在不同地区参加社会保障的比例(单位:)
  (五)不同行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较大,建筑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状况需要重点关注
  从农民工从事的几个主要行业看,不同行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较大,其中制造业的情况相对较好。值得关注的是工伤风险较高的建筑行业农民工,雇主或单位为其缴纳工伤保险的比例仅为,离《工伤保险条例》要求相差甚远,同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比例也显著低于其他行业,参保比例分别为、和。
表:不同行业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比例
&&&&&&&&&&&&&&&&&&&&&&&&&&&&&&&&&&&&&&&&&&&&&&&&&&&&&&&& 单位: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六、小结
  综上所述,对年农民工总体规模、基本特征、流向分布、就业情况、外出收入和居住情况、权益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调查分析结果小结如下:
  (一)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及针对农民工的各种增加就业措施的实施,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加,就业形势好转,农民工数量进一步增加,农民工总量达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
  (二)农民工的外出流动格局发生了变化,一是中西部地区受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拉动政策措施的影响,对农民工就业的吸纳能力增强,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增加,而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减少,农民工开始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二是跨省外出的农民工比重下降,而在省内务工的外出农民工数量增加较多,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就近转移加快。
  (三)外出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增加,低年龄组高学历比例要明显高于高年龄组。但是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仍然占多数,低教育程度的农民工接受培训的机会也较少。
  (四)外出农民工收入水平提高,西部地区收入增速快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在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不同行业收入水平差别较大,制造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收入水平相对偏低。受雇人员的收入和自营人员的收入差异明显。
  (五)拖欠工资状况有所改善,但农民工劳动时间偏长,每周工作时间超过劳动法规定的小时的外出农民工占。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仍然较低,近六成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六)外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水平总体较低,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参保比例明显低于东部地区,不同行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较大,建筑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状况需要重点关注。
  ①、年度农民工数量包括年内外出从业6个月以上的外出农民工和本地非农从业6个月以上的本地农民工两部分。年度农民工与年末(季末)外出务工劳动力口径不同,年末(季末)数据是指调查时点在外从业的农村劳动力人数,包括了外出不满6个月的人。
  ②、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
  中部地区: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西部地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③、本报告第二至第五部分中有关外出农民工的详细的分类数据是根据对住户中外出农民工的调查结果推算。
  ④、外出农民工的输入地分布,除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外,另有0.3%的外出农民工在港澳台地区及国外从业。
10:23:20 IS2120@BG57IV3.T.K[T151,L35]
2013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自2001年以来每年发布一次,是目前国内较为权威的系统研究中国城市发展的综合性年度报告。
报告指出,尽管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2.57%,但根据公安部全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2010年我国户籍非农业人口占全国户籍总人口的比重为34.17%。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相比,户籍非农人口与城镇人口相差20594万人,人口比例相差15.51个百分点。
报告常务副主编、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毛其智说,当前围绕我国城镇化进度存在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现在的城镇化属于“伪城镇化”,主要原因就在于城镇常住人口中有2亿多人没有非农人口户籍,与户籍非农人口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均等化方面存在差距。“这种差距正是下一步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 EUR ? ? EUR $
(5)(4)(7)(9)(6)(9)(13)(8)(2)(7)(6)(5)(17)(9)(5)(11)(2)(4)(6)(6)(9)(13)(6)(15)(8)(23)(34)(9)(5)(14)(18)(20)(14)(8)(13)(14)(6)(32)(3)(4)(6)(11)(8)(13)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1566 second(s), 3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迅雷激活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