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郑觐文研究的博士论文网啊???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大同乐会研究
大同乐会作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于上海的民间音乐团体,成立于1919年5月,其前身是郑觐文创办的“琴瑟乐社”。会址在旧上海法租界爱多亚路(今为延安东路)1004号。它的宗旨为“研究中西音乐归于大同”,在研究方法上主张“对于西乐主专习,对于中乐则主稽古与改造,务使中西方得相济互助之益,然后撷其精华,提其纲领”。此音乐团体团结了其他一些有名的音乐家如汪昱庭、吴梦非、陈道安、苏少卿等,还培养了柳尧章、卫仲乐、郑惠国等一批深有造诣的音乐人材。除此之外,大同乐会在制造仿古乐器,改良民族乐器,改编古曲及理论探索上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对大同乐会的研究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是大同乐会研究的背景描述和研究叙事;第三部分,是大同乐会的社团机构与主要成员;第四部分,改良乐器与改编乐曲;第五部分,理论贡献与文化评价。第六部分结语。  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史论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的研究和写作中,运用文献寻踪、历史溯源等方法,做到有点到面、有表及里,把大同乐会挖掘出更深层的内涵。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郑觐文研究【精】,音乐学,声乐器乐,艺术,社会科学,音乐,艺术学,文学,硕士论文,学位论文,毕业论文,精品论文吧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郑觐文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李纯一先生中国音乐史研究述评
中国音乐史研究是中国音乐学领域中起步较早、成果较为丰富的一门学科.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音乐考古等相关学科的建设尚处于空白阶段,难以有与文献相互印证的新材料,所以当时中国音乐史研究的方法是以文献研究为主,属于"从书本到书本"的单向性研究方式.这一时期的研究,为中国音乐史学从无形到有形作出了贡献,并有较多的学术著作出现.代表性音乐学者有叶伯和、童裴、郑觐文、许之衡、缪天瑞、孔德、王光祈、朱谦之、萧友梅等先辈.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的音乐史学研究,基于对第一阶段音乐史学成果得失的总结,同时不断探索音乐史研究的自身规律,从而突破了单纯以音乐文献整理和研究为主的模式,将音乐史中音乐实践研究的意义提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以音乐为中心"的音乐史时代.同时,50年代前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广泛传播和六、七十年代"左"倾极端思潮的危害,对音乐史学家的治史观念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正、负面影响.在"以音乐为中心"的研究思维观念指导下,音乐史学者重视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乐律实验、音乐考古和古谱妥译的实践,强调对音乐文献的运用,讲究严谨翔实的考证方法,为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全面、系统和较为科学化的基础.代表性音乐学者有杨荫浏、李纯一、沈知白、廖辅叔、张世彬等.7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尤其是在80年代,文化学术上出现了新高潮、新气象."左"的意识形态倾向在音乐史学界的影响基本得以消除,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求治史的优良史学传统得以继承发扬.由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大文化环境的兴旺繁荣,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大量涌现,它们为音乐学科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学术思维注入了富有活力的新鲜血液.音乐史学界有了许多新进展,表现在对研究问题的进一步深入和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开辟了一些新的学科分支,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研究的角度、视野有所改变,新的思想方法不断出现,音乐史学研究处于最有活力、最具规模、最为普及时期.音乐史学家视音乐史学为历史与音乐交织成的一个独立学科,力求从整体上对音乐文化历史进行真实、全面、准确的科学认识,并探索其历史发展规律.在中国音乐史研究当中,许多学者为中国音乐史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了们为了展现中国音乐史的真实面貌和探索科学的音乐史学观,作了大量艰苦卓越的工作.在研究当中,他们又形成了多样化的研究思维和著述风格,学术界又对他们的著作、治史方法、治史思想、治史精神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和评述,反映出20世纪音乐史学群体奋斗不息、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士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