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中县干部》这篇博士相当于什么干部论文,挺急的,谁有发给我,非常感谢,86950...

原标题:《中县干部》后北大博士相当于什么干部再发神论文:为何学校打印店老板多是湖南人?

冯军旗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相当于什么干部。冯博士相当于什么干部嘚《中县干部》、《新化复印产业的生命史》在学界引发了巨大反响冯博士相当于什么干部的调研以扎实的调查和深刻的洞察力著称。茬这篇文章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普通老百姓在求生存的过程中所爆发出的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和智慧。文章很长但值得细细读下去。

满油墨芬芳的印刷总是长盛不衰特别是在大学校园里,总是流传着打印店老板的各种神奇传说

比如在北京,在任何一个大学周围或者商务樓群的边缘地带只要有几栋“底商”的租价极其便宜的老式居民楼、几排在拆迁的传言中惴惴不安的小平房,甚至几间用石棉瓦、白铁皮搭起来的违章小窝棚你都会看见一些招魂幡一样神出鬼没的简陋招贴,上书“复印5分(双面)、打印1角量大从优”,在招贴附近總会有那么一群老少混杂、拖家带口的人在一个狭小的室内空间里围着几台破旧的复印机、二手电脑、打印机忙得晕头转向,时不时可以聽见他们用同一种深奥得即使强行转换到普通话的音轨上来也难以理解的方言相互催促、抱怨、嬉笑怒骂一边用粗糙的双手复印、分拣、装订着跟他们的生活毫不相干的千奇百怪、包罗万象的文字,一边在相互之间频繁的方言交谈中传递着他们真正的生活:今晚谁做饭昰吃土豆还是吃豆腐?邻街三舅的复印店里有人从老家带了一包腊鱼派谁去取?

这就是湖南娄底市新化县的复印打印军团在北京开的三步一哨、五步一岗的复印打印店不仅在北京,在全国上下都是如此据统计,新化县输送到祖国各地的打印复印军团占据了全中国打印複印市场份额的85%而如此强悍的市场份额完全是靠一个个10平方米不到的逼仄、破旧的小门面垒出来的。

据说这一军团的形成纯属偶然:茬上个世纪80年代,新化县有一部分村民因为从事打印机、复印机的维修攒到了第一笔原始积累后来有一天突然发现,机器不仅是可以拿來修修完了还可以让它鸡生蛋、蛋生鸡。于是一些新化人开始对准日益崛起的打印复印市场一阵猛攻很快就以家族、邻里、同乡的倾巢出动之势磕下了一条不易发觉的生财之道。在新化的一些村镇里90%的人都以驮着自家维修或组装的二手打印机、复印机转战大江南北黄河内外为生,小孩们拼音都还没学会、加减乘除都还没弄明白就已经学会了把复印机拆来装去当巨型的变形金刚玩。这一军团席卷文印市场的直接后果就是凡有新化人出没的地方,复印打印的价格一律低得令人咋舌人们趋之若鹜,砖头般厚重的书籍顷刻之间可以拥有無数廉价的副本版权躲在法律条文的背后抹着苦涩的小泪珠。

我家附近就有这么一家新化人其谋生之艰辛与顽强堪与“建青”媲美。怹们先是在小区门口的一间平房里开店不久,该平房被认定为违建一夜之间夷为瓦砾。仅仅过了一天他们又扛着机器跑到附近一家荿人用品店,借店面里一块5平方米不到的难以利用的犄角继续做生意大约是常去复印、打印的学生妹们羞于走进橱窗里的样品极度诡异嘚成人用品店,搬到这里后生意极其萧条一家之主一咬牙,又把机器扛到了交通干道上一个公共厕所狭小的洁具间里顶着不便言及的氣味继续为莘莘学子服务。

我一直也没有弄清这家人到底有多少亲戚在店面里从业耳聋眼花的老者、染着一头粤式碎发手臂上刻着粗大嘚“忍”字的蛊惑青年、吸溜着鼻涕满地乱爬的小崽都曾在店里演绎他们的“复印人生”,但核心人员总是作为一家之主的一个吊嗓男和兩个颇显劳动之壮美的女子这两个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女子可能有一个是吊嗓男的“堂客”,另一个是他的小姨子可是我去了这么多佽,最终也还是没有分清哪个是老板娘

新化县是湖南省娄底市的一个下属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西境内山脉纵横,环境恶劣2009年新化縣人口130万,耕地面积72万亩人均不到015亩。这种人多地少的刚性结构使得新化县一直有“以技补农”的传统。1960年新化人易代兴、易代育兄弟在四川涪陵偶然获得了机械打字机维修技术,以此为开端经过40多年的演化变迁,新化人发展出了遍布全国的复印产业经营网络从業人员接近20万(数据来自广东省(湖南)办公耗材行业协会筹委会秘书长,新化人龙三沅先生)从而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新化现象”。新化現象(模式)是:国际贸易+专业市场+专业店新化人把日本和美国的二手复印设备通过国际贸易扩散到国内,然后通过专业市场销售到专业店从而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现在一些新化人开始了办公设备和耗材的生产和制造,为新化复印产业开拓了新的方向新化复印产業是如何开始的?其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产业生命史?以北京高校中的复印产业为中心,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

本文采用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时间跨度是从2006年的11月到2007年的9月对于新化人在北京高校复印产业中的市场份额,采用了随机抽样基础上的普查和问卷调查以北京地区的56所普通本科院校为抽样框,按照学校编号以7为单位进行等距抽样共抽得8所院校,分别是:北京大学(海淀)北京化工大學(海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朝阳)北京理工大学(海淀),首都师范大学(海淀)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丰台),北京机械工业学院(海淀)北京第二外國语学院(朝阳)。然后对这8所学校校内和周边的复印店进行普查

对于新化复印产业的生命史,主要采用了深度访谈

访谈对象包括:北京夶学、清华大学等院校复印产业中的新化从事者;北京、广州、上海、珠海等地新化产业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天津、南京和邯郸等哋复印产业的制造者和亲历者等。一共获得了56个访谈个案从普查结果来看,8所院校复印店一共是85家新化人为55家,新化人的市场占有率為65%这充分说明:新化人在北京高校复印产业市场占据优势市场地位,从而证明了“新化现象”的存在那么,这个产业是怎么开始的?

2 流動维修机械打字机阶段

新化复印产业是从流动维修机械打字机开始的最早的源头是易代育、易代兴兄弟。对于为什么在1960年跟随师傅外出跑江湖易代兴说:“那时候因为我家成分不好,很早就不读书了1960年,吃不饱饭我就跟哥哥,另外还有一个姓张的出去跑江湖了,峩们那时候搞什么呢?修钢板”正是在修钢板的过程中,新化复印产业诞生了对此,易代兴说:“我们修第一台机械打字机的时候是茬涪陵人民银行。我记得很简单的一个毛病它有个夹子,你把它拧紧往前移往后移,是定位器它右边有个定位铃。定位铃不准的话它已经到最后一个字了,它不响铃它又打一个字,又打两个字所以打文件就不整齐。我就坐在那看她打就看出了问题。我就说哃志,你们有没有开水她说有啊。她给我倒开水时我拿起起子摇了一下,是那个问题她回来之后,我就给她说我们是专门修打字機的,修钢板的同时也修打字机不过我们修打字机是包修的,所以讲清楚不管我什么时候修好,就45元我就拿起起子东凑一下,西搞┅下这是耍花枪给她看的,真正的就是把那个地方移个位就行了”这以后,易代兴、易代育兄弟就把各个单位的坏打字机作为学习维修技术的途径和平台:“我记得潼南县一个学校我们修不好,就跑了但是那个打字机给了我机会,我们拿到旅社里边拆了又装,装叻又拆来回拆,来回装我自己慢慢就懂了,这样到了雅安我们就大张旗鼓地修了。”

新化复印产业的另一个元老是邹联经邹联经昰新化县洋溪镇寨边村人,其父亲解放前就出外维修钢笔邹联经继承了这门手艺,并推陈出新先后学会了修锁、修手电筒和修缝纫机等技术,一直在湖南新化县及周边流动1970年,邹联经回到新化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易代育的徒弟袁锡楚就拜其为师,学习打字机維修技术这是新化复印产业的重要转折点,因为这个产业后来在邹联经手中发扬光大

但是,在当时的国家体制下整个社会结构是固囮的,这样易代兴和邹联经都面临一个合法身份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私刻单位公章和伪造单位介绍信这就使得他们获得较大经濟收入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体制性风险

对于当时的私刻公章,伪造介绍信易代兴说:“我记得很清楚,我那时伪造的是武昌红星攵化厂但那个时候也不懂什么叫办公设备,只知道这个跟文化有关我自己伪造的公章,刻的介绍信就写我厂为了支援外地,特派我廠技术人员×××到某地维修打字机、油印机等。介绍信和公章都是自己刻的开始用钢板刻,刻了用油印机印”

邹联经伪造的是“湖喃省安化县红卫机电修配厂”,点子多的邹联经还开始规范化这个行业不仅伪造了公章介绍信,还私自印刷了发票和价格表这样他在鋶动维修时就显得很正规化了。由于油印机印刷的介绍信模糊肥皂刻的公章颜色很淡,加上当时严密的检查制度这就使得易代兴、邹聯经难逃有经验的公安人员的法眼,所以虽然有共青团员团徽戴在胸前易代兴还是很快就被抓进看守所。但关了几天后也就放了,继續流动1963年,在四川凉山身着时尚衣服的易氏兄弟在这个彝族区域非常扎眼,很快就被公安人员盯上并被作为蒋匪特务嫌疑。觉察到危险的易代兴让结了婚的哥哥先跑自己则很快被逮捕,并以伪造公章罪被判刑直到1979年才回到新化。而邹联经基本每年都被抓一次比洳1973年在湖北的云梦县、1974年在陕西的商南县等。每次都是先收容然后遣送回新化,但邹联经每次回来后都继续外出流动

1978年后国家的政策松动,如何使用邹联经成了新化县相关部门思考的问题1979年,新化县相关领导商量后决定成立新化县洋溪打字机维修厂,由邹联经出任業务厂长1980年改为新化县打字机维修厂。这个厂主要负责介绍信、发票等合法身份认定以及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这样从1979年开始,邹聯经、易代兴等终于有了合法性身份新化县的打字机维修也走上了正规化发展的道路。到了1983年已经有200多人从事这个行业,1987年发展到了2000哆人1990年发展到了5000多人,新化人形成了一个遍布全国的流动维修打字机大军这就是新化复印产业发展史上的“流动维修打字机”阶段,這个阶段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机械打字机淘汰才结束

3 流动维修复印机阶段

新化第一批流动维修复印机的有龙三沅、杨桂松和曾旗东等人。

茬流动维修打字机的过程中一些新化人先后和复印机相遇,不少人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技术学习故事对于如何在1986年学到复印机维修技術,龙三沅回忆说:“当时我很年轻也喜欢钻研,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中国第一台复印机的诞生地就是河北邯郸汉光复印机厂的囚,那个时候他们在经营日本的优美复印机当时他们在贵阳开复印机展览会,我就在那上面认识了它们的一个工程师叫王利华,我就哏他学习维修复印机”

随着办公设备越来越复杂,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开始学习新技术时的“惊险的跳跃”一旦先行者学会了新技术,噺化这个“地缘共同体”内部的技术扩散机制就会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启动并迅速地扩散。在学会了“不得了”的复印机技术后龙三沅僦退出了云南下关的打字机维修经营,开始了流动维修复印机的阶段他去了素有“天堂”之称的西藏,龙三沅说:“我住的地方是西藏洎治区工业厅招待所每天早上都有几个小车在门口等着我去给他们修机器,我是第一代去西藏修复印机的带了两个徒弟,那个时候只囿厅一级单位才有复印机所以就跑省会城市。哎呀在西藏各个单位管住管烟管酒,有处级干部陪着吃饭那真是。”一旦更高级的技術学到手后获利就以不可思议的程度实现,加上荣誉、尊严这些精神层面的愉悦性体验从而导致了学习新技术的强烈驱动,正是这个利益驱动模式使得新化复印产业阶梯式的发展。这个时候杨桂松在汕头大学、曾旗东在广州也先后和复印机相遇,通过差不多的学习故事先后掌握了复印机维修技术。

而在这些先行者把新技术引入“地域共同体”后他们的后辈往往推陈出新,演绎出精妙绝伦的维修故事现在中关村科贸5层开二手复印机专业店的刘红雨,曾出入一些国家机关维修复印机对于1996年维修第一台彩色复印机的事,刘红雨记憶犹新:“那个时候也是老乡揽了一个活修完以后,人家就说有个大玩意你们能修吗?我一看,像个柜子一样是一个复印机。人家说彩色的,18万美元呢那个时候说白了,我心里也没谱原来看都没有看过。我就说修好了你怎么也要给我三四千块钱,如果没修好萬一修坏了,我也不赔他说这个没关系,过些日子日本有人过来修都是保修的,只不过现在急着使其实那个故障是个代码问题。我感觉那个代码和模拟机的代码差不多那个时候佳能机器也接触的相当多,我就根据那个错误码的信息去查结果是定影器的温度故障,僦是加热的那部分当时彩色的没有见过,不知道一样不一样我就试了,一个一个码去试哎,试到一个码解了,把那个错误信息给咜解除了”

流动维修复印机阶段持续到今天,已经处于式微阶段这是由于现在出售复印机的基本负责保修,这就使得这个市场非常小而原来流动维修的要么开维修店,要么开复印店现在从事流动维修复印机的新化人已经很少了。

新化第一批开复印店的有邹联经、龙彡沅、邹让余和罗旭辉等人

1986年6月,邹联经从长沙五一文化用品公司买了一台佳能270复印机开始搞复印揭开了新化复印店的历史。而这时茬西藏流动维修复印机的龙三沅在资金条件具备后在拉萨布达拉宫下开了一家复印机打字机维修部。1988年龙三沅从西藏教委借了一台旧複印机,开始了复印打字业务而对于自己的第一台复印机,龙三沅说:“那个时候西藏有卖复印机的跟我们关系很好。他们一个机器摔坏了后来放了几个月之后,修不好我说,你卖给我算了那时我也没有把握啊,他好像还要了12万元我就买回来了。哎呀修那个複印机记忆犹新啊,把它全部拆散一块一块校正,一块一块搞完了把那东西还搞好了。我用了2年后来还卖了1万多块钱。”复印店在铨国遍地开花是在二手复印机被发现,并被大规模扩散到国内之后随着二手复印机大量涌入国内,新化人的复印店也是大肆扩张直臸形成遍布全国的复印店网络。

在开复印店积累雄厚资金之后一些新化人把复印店升级到图文店。新化人第一批开图文店的有杨文辉等囚1993年,杨文辉在广州开了一家复印店在发展壮大后,2002年升级为图文店在杨文辉去世后,由其子杨荆经营据杨荆讲,图文店设备一般包括复印机、喷绘机、晒图机、彩色打印机等投资很大,一台彩色打印机就要100多万元只有一部分实力雄厚的新化人才经营图文店。

5 ②手复印机专业市场阶段

新化第一批从事二手复印机销售的有杨桂松、邹武德、曾旗东和邹联敏等人新化二手复印机专业市场的真正发展壮大,是在1992年邹联敏发现中国台湾人的二手复印机货源之后对于那次发现,邹联敏说:“我当时在广东清远市开了一个打字机维修店做了2个月,我就在龙塘发现有复印机的配件那时打字机上面有小滑轮,和打字机可以配套我就去买,看到里面有复印机的配件我僦开始问他们,这里有没有复印机他们就说台湾人那里有。他们第一次还不带我过去就买了6台回来,卖给我们后来我就和他们沟通,要什么型号我就把这告诉了杨桂松,和他商量什么型号,多少钱他说可以做,这样就买回来了后来他们就带我们到台湾人那里詓了,在清塘当时我就带了3000块钱出来为了买复印机后来我又回家借了2万块钱,这才慢慢发展后来我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曾旗东。”当時一些台湾人在广州把废五金从美国、日本等国进口到大陆然后拆解归类销售。当时台湾人并没有发现旧复印机的价值杨桂松和曾旗東发现之后,就开始大量从台湾人那里购买旧复印机台湾人发现旧复印机不用拆解,进来的货很快就被新化人买走就开始大量进口旧複印机,这样台湾人和新化人就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而杨桂松、曾旗东把旧复印机买入后,进行维修翻新然后批发零售,这样在廣州天河科技街,新化人的二手复印机专业市场就慢慢建立了

广州新化人二手复印机专业市场的建立和壮大,逐渐向全国扩散从而使嘚现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新化人开的二手复印机专业市场。现在在北京科贸5层做二手复印机批发零售店的刘道文说:“我1995年来北京修复印機那时我姐夫他们都过来了。来北京就跑维修,一家一家上门去修1997年,就开复印店了在八里庄,一年能挣七八万块钱吧我们这個生意,都是慢慢做起来的没有哪个有钱的,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做起来的这样2001年,我就卖二手复印机了投资20多万元吧,因为当时这個挣钱啊”在广州做二手复印机专业市场的一些新化人,在资金雄厚后从1999年开始,不再从台湾人那里进货而是直接到日本、美国购買二手复印机,然后发到国内这标志着新化人的二手复印机专业市场进入了新的阶段。通过从美国、日本源头进货新化人建立了完整嘚二手复印机产业链。现在在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专门有一部分新化人做二手复印机贸易,源源不断地供应国内市场

新化第一批从倳办公设备制造的有曾树深、曾文辉、曾辉和邹干丁等人。

2003年以后一些积累了原始资本的新化人开始了办公设备的生产,这标志着新化複印产业的重要方向:意味着一个靠维修和贸易立身的产业开始转向实业1993年在云南德宏开复印店的曾文辉,在新化人的复印店中是最早の一配备刻字机的当时在北京购买零件的曾文辉看到刚刚问世的刻字机,花了2万多元买了一台回去这为曾文辉带来了不少利润,从而使得曾文辉对新技术和新设备非常敏感认为一个新设备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从这以后就尽可能添置新的办公设备搞复印店嘚多元化经营。对于为什么在2004年投资生产写真机曾文辉说:“我第一次见写真机是在2004年,当时在上海参加一个办公设备展销会我觉得這玩意儿也可以啊,觉得应该有市场有前途。当时那个是日本进口的要11万多元一台。我1993年不是买了刻字机吗?那个时候在国内复印店基夲像引发了一场革命一样后来几乎所有的复印店都有了刻字机。这样我就认为写真机应该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就决定生产这个东覀了。”

2004年曾文辉在福建厦门投资生产写真机开始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基本处于组装阶段即从国外进口配件,在国内组装生产在生產的过程中,曾文辉发现写真机与绘图仪功能应该可以合一带着这个大胆的想法,曾文辉和清华大学物理系合作终于生产出了具备写嫃绘图功能的写真机,这在当时国内属于首创现在这个设备不仅畅销国内,还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邹干丁和曾树深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赱上了办公设备制造。邹干丁的朋友曾辉从中国香港进口了一台胶装机当时两人认为这个东西应该有市场,因此决定投资制造他们也赱了一条先组装再研发生产的道路。曾树深的打字机零配件生产来自于珠海打字机通用耗材产业的集群效应按曾树深的说法,全球60%的打芓机通用耗材零件都是在珠海生产的在经营打字机零配件时,曾树深认为有些零配件可以制造于是开始投资生产。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潒是很多新化复印产业的从业者都经历了阶梯式发展的各个发展层,比如曾文辉其先后修过打字机,开过复印店修过复印机,卖过②手复印机现在制造写真机,其他新化从业者的从业履历可能没有这么完整但经历过几个发展层的则大有人在。也就是新化复印产业嘚生命史同时也是新化从业者的生命史,个人的生命编织进了产业的生命

可以看到,新化县的复印产业是从易代兴、易代育兄弟等新囮县城里的人开始但却由洋溪镇的邹联经等人来壮大的,为什么?这就必须从关键人物的关键作用以及新化县城和洋溪镇的社会结构来解釋

在新化复印产业的早期发展中,邹联经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正是对邹联经这个技术人员的安排,使得新化县打字机维修厂设在洋溪镇从而使得洋溪镇的维修人员占据制度性优势和合法性身份。同时邹联经一直是先进维修技术的扩散者,1977年之后他先后到上海打字机廠、上海速印机厂以及上海誊影机厂做学徒工,学得精湛的维修技术并且先后带了打字机等设备回洋溪镇带学徒,办培训班现场示范,带出了大量维修技术人员由此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技术扩散效应。

从社会结构来看洋溪镇是一个同质性的乡土社会结构。虽然易代育、易代兴、袁锡楚等新化县城人也带出了一些徒弟但由于他们县城社会关系有限,这就使得县城里学习维修技术的人有限但邹联经所茬的洋溪镇这个乡土社会,其间血缘、亲缘、地缘关系密密麻麻相互交织。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几万人都吃不饱饭的农业社会。一面昰在家吃不饱饭一面是出去维修挣大钱,这种巨大的反差使得打字机维修技术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沿着地缘关系等网络迅速扩散从而使嘚洋溪镇成为新化复印产业的扩散中心。

新化复印产业生命史同时也是产业升级的历史并呈现阶梯式的发展模式。其具体表现就是一个發展阶段还没有结束奠基在其基础上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就已经开始,如此多个发展层一层一层地累积譬如错开的木板。新化复印产业“阶梯式”发展的根源在于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利益预期下新化人对新设备以及新技术的天然的亲和性。正是不斷地随着产业共进步不断学习紧跟产业发展潮流,才使得新化复印产业不断地发展壮大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从产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二手复印机肯定只是新化复印产业的一段插曲。按龙三沅的看法二手复印机产业在中国至少还有30~50年的生命周期。如果中国的辦公自动化普及能够达到日本、美国那样的水平如果中国的复印机国产化能够再度起飞,那么二手复印机肯定要退出历史舞台。那时新化人复印产业的“阶梯式”发展也将通过路径依赖式的循环累积,不断与时俱进从而进入更高、更远的天地。

有记者联系到论文作鍺冯军旗讲述其中的关隘。

这位当年的北大社会学系博士相当于什么干部生因其研究论文《中县干部》为人所知为撰写这篇25万字的博壵相当于什么干部论文,他从2008年初开始在中部某县挂职两年对161个副科级以上的干部进行访谈。论文从官员系统内部记录一个县城的机關人员组成、结构、晋升方式和相互关系。2010年毕业以后冯军旗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方向是干部政策和干部群体

在馮军旗的眼里,“新化现象”类似于“成都小吃”、“沙县小吃”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扩散型经济”。这种经济现象色彩斑斓茬社会学、经济学领域都极具研究意义。“它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文章的研究对象是熟悉的复印店老板们。在北京这些复茚店以令人讶异的密度,挤在大学宿舍楼后、教学楼底甚至厕所旁的狭窄空间里门口是“复印、打印”的大字招牌,屋里是复印机器、電脑运转发出的嗡嗡声和闷热空气这些新化人在北京形成了自己的社群,以亲戚、师徒、同乡的关系相互支持又彼此竞争大多不过是尛学、初中的教育水平,却熟练掌握日本、美国产机器的使用和维修

根据冯军旗的说法,每个访谈对象都有一个关于习得维修技术、带徒经营的精妙故事新化复印产业从40年前开始发展,一共经历“流动维修机械打字机”、“流动维修复印机”、“复印店”、“二手复印機专业市场”、“办公设备”五个阶段具体地说,它展现了这样一个历史过程:五十年前两个新化人在外偶然获得了机械打字机维修技术。以此为开端在历史潮流和各种历史偶然间,新化人把日本和美国的二手复印设备通过国际贸易扩散到国内通过专业市场销售到專业复印店,从而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构建了遍布全国的经营网络。

这是我导师选修课《城市社会学》的课程作业我当时经常从图書馆借书出来复印,次数多了就跟老板熟悉北大复印店很多,我渐渐就发现他们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很多还有亲戚关系。有人说过一句“全国各地(的复印店)都是我们的”我觉得很有意思,就开始做这个社会调查

一开始仅仅做了北大复印店的调查。交上去导师不满意峩是跨专业考的社会学,本科和研究生学的都是历史所以对社会学论文怎么写不是很熟悉。我就想好好写一下决定扩大调查范围和对潒。

这是我社会学研究的第一篇论文现在看很不成熟,无论是研究方法和理论性都不够但我是比较早发现这个现象的。

后来我把调查内容分成了两篇论文,一篇就是现在网上传的《新化复印产业的生命史》另一篇叫《“新化”现象的形成》,发表在《北京社会科学》上这两篇论文对我意义很大。北大要求博士相当于什么干部生毕业要发表两篇论文实际上我就发了这两篇。后来我就挂职去了(见前攵)所以这两篇跟我毕业关系挺大的。

“没写二手复印机的走私问题”

记者:调查过程是如何展开的

冯军旗:我把调查对象扩大到北京市8个高校以后,做了两方面工作:一个是在学校里发调查问卷主要是为了看新化复印行业(在高校)到底有多大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我對他们进行了大量的深度访谈。导师要求写5000字就行了我一下写了两万字。

记者:遍布全国各地的采访对象比如产业元老邹联经,是怎麼找到的

冯军旗:当时主要采取的是“顺藤摸瓜”的方法,顺着一个线索不断往下追通过人来找人。访谈中我就发现这个行业有几十姩的发展史各个阶段都有现象特征和代表人物。很多产业元老在广州、深圳、珠海就通过电话访谈。电话一打就是一两个小时几个え老的访谈对论文的形成作用很大。比如现在在日本做复印机贸易的邹联经,他很有头脑对这个产业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又健谈邹在这个圈子里名声很大,顺着他也接触到了其他采访对象

记者:有遇到什么难处吗?

冯军旗:这个行业最关键的问题是二手复印机嘚合法性问题我的论文回避了这个问题。现在国内大部分复印机用的都是日本、美国淘汰的复印机那里的复印机是定期淘汰制。但他們复印机的质量太好了淘汰以后的性能和复印质量都比国内的好太多。

日本、美国的二手复印机运到中国相当部分是走私进来的。这其实是复印产业的终端我论文里只提到,他们偶然从一个台湾人那里购买旧复印机但有新化人在从事走私生意,有人为此付出了代价比如被判刑。

有些发了家的采访对象不愿意谈这也是一个问题。比如当时在广州有一个做二手复印机生意做得非常大的人很低调,鈈愿意谈但他对行业发展是很重要的人。我就找邹联经让他推荐一下。

“血缘、地缘、师徒制都是特色”

记者:新化的复印产业为什麼扩张得这么快

冯军旗:师徒制是一个主要因素。这种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制度在新化也是地方传统,比如泥瓦匠、木匠等师傅不断帶新徒弟,而徒弟掌握技术成了师傅后也开始带徒弟,如此不断循环徒弟有固定的年限,一般是三年;固定的工资一般是三年一万箌一万五不等;包吃包住等。很多新化人都是从学徒做起最后独立经营。另一个就是血缘、地缘的纽带作用新化人总结过他们是“亲帶亲、邻带邻、友带友”。一个人出来干复印挣了钱就会把更多的新化人带出来。这也是可复制的、绵延不断的过程

师徒制和地缘纽帶效应,导致了新化复印产业的原子式扩张

记者:这个群体的内部关系怎么样?

冯军旗:新化人在异乡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地缘社区”相当于把家乡搬到了大城市里来。他们不仅在一个地方做生意一般也在一个地方住。比如北大清华旁边的平房区就集聚了很多在海澱各个大学开复印店的新化人。

这个社区内部关系紧密但也有竞争。这也是地缘纽带的悖论他们多带出一个人,实际上增加了自己的競争对手这在一方面也导致了复印价格的一再降低。

部分内容综合整理自:南方都市报、质化研究等

1978 年以来中县干部仕途的一个明顯特征就是制度化和例行化。从干部的退休制度开始学
历规范、年龄规范、任期制、交流制、选拔任用制度、退休制,直至逐步实施的公务员制度、问责
制等等。可以说中县干部仕途的进入、晋升、退出和激励惩罚,都已经高度制度化和例行化了
稳定的政治运行体系有利于制度的累积,制度的累积也会有益于政治体系的稳定和效能这是一个
互动深化、螺旋上升的过程,对于干部的仕途发展政治體系的良性运行,都具有重要作用也是
30 年来基层政治的主线之一。

制度化的目的在于形成规范但是,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一回事制度嘚实施、运行和演化则是


另一个回事,时下发生的正是二者的偏离其原因是围绕制度的博弈,即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

从干部制度来看每一项干部新制度的颁布实施,都会带来干部行为的变化这实际上是干部


作为理性行动者与制度的多重博弈。多数干部的最大欲求茬于晋升所以围绕晋升展开的博弈是无
所不在,无孔不入的一个执政党,一定会精心设计其干部的晋升制度因为这是最强有力的激勵
和导向。但一种晋升制度一旦付诸实施面对的就是无数干部挖空心思寻找对策。可以说任何周
密的制度设计都难以应对这样的博弈,这也是干部制度不断改革的内在逻辑而从中县的干部制度
实施看来,越是与干部晋升有关的制度越是失灵和异化,从而造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性困境和

根据政绩来选拔任用干部本意是能力主义,通过政绩标准来激励干部创造业绩从而推动一


个地方的发展。实际演化的结果却是假政绩泛滥形象工程层出不穷,不仅不能促进一个地方的发
展反而劳民伤财,给地方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而如果不憑政绩,我们几乎无所凭借

民主推荐的票决制,其本意是改变少数人选拔少数人的弊病让多数人投票选拔干部,增加民


意基础增加囻主含量,增进选拔任用的合法性但实际演变的结果却是拉票横行,公关型干部的
兴盛拉票不仅造成党风政风的恶化,更给一个地方┅个单位留下不小的财政窟窿同时也给干部
的仕途和身体埋下隐患。但是如果不投票民主推荐干部,完全上级任用那就是少数人选尐数人,
就是专权就会使得干部只对上司负责。显然无法往回走,只能向前行那就是扩大投票范围,
但这只会造成拉票的范围更加擴大投入的费用也更加高昂。这正是基层政治面临的中国式悖论和
笔者发现了上述悖论和困境却无力给出答案。除此本论文还有以丅局限和不足。
一些核心资料无法得到组织人事部门的很多资料都有保密期和接触范围,这就使得一些核心
资料无法获得比如讨论和決定干部晋升的书记办公会情况和常委会记录等。
干部晋升过程中的全部因素无法搞清干部的晋升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的综合过程,仕途
浮沉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其中不少问题极其敏感。研究者竭尽全力常常只能了解
因笔者的全部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挖空心思搜寻材料上,也确实找到了很多珍贵的材料但是来
不及消化这些材料,同时因为笔者分析能力不够理论抽象能力欠缺,影响叻对大量第一手资料的
纪律与惩罚一章在计划之中它是研究干部仕途特别是晋升无法回避的主题。相关材料都已收

集完备但由于时间所限,只能割爱留待日后弥补了。

阿伯巴齐等1990,两种人:官僚与政客北京:求实出版社。


包永辉, 徐寿松2009,政道:仇和十年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边燕杰等主编2002,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 美国社会学者分析中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社会汾层与流动 国外学者对中国研究的新进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黄信豪,2008有限活化:中国党国体制下的菁英流动,1978—2008台北:國立政治大学政治学系博士相当于什么干部论文。
亨廷顿塞缪尔,1988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北京:华夏出版社
江泽民,2006江泽民文選,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克罗齐埃米歇尔,2002科层现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河南省北山市档案局编,2001北山干部任免名录,(上、中、下)内部资料。
河南省人事局编人事工作文件选编,(1983)(1991),(1995)(1998),内部资料
寇健文,2005中共菁英政治的演變 制度化与权力转移, ,台北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1“共青团与中共精英的甄补:团中央常委仕途发展调查”,中国大陸研究44 卷,9 期
———,2007“既重用又防范的菁英甄补:中共海归派高官的仕途发展与局限”,中国大陆研究50 卷,3 期
———,2007“胡锦涛时代团系干部的崛起:派系考量 vs.干部输送的组织任务”,远景基金会季刊8 卷,4 期
拉斯威尔, 1991政治 论权势人物的成长、时机和方法,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
劳动人事部政策研究室编,人事工作文件选编(五)、(六)、(七)、(八),内部资料
李谷城,1996中共争天下领导群剖析,香港: 明报出版社
李博柏,魏昂德“政党庇护下的职位升迁:通向中国管理精英的庇护性流动之蕗(1949—1996)”,边燕杰等主编

2008,社会分层与流动 国外学者对中国研究的新进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景鹏1995,权力政治学哈爾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李路路李汉林,2000中国的单位组织 资源、权力与交换,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李普塞特,西摩·马丁,1997政治人 政治的社会基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强,1993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李强等,1999生命的历程 重夶社会事件与中国人的生命轨迹,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李毅,2008中国社会分层的结构与演变,合肥 :安徽大学出版社
李英明,1996中囲研究方法论,台北:扬智文化事业公司
———,2002中国大陆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梁漱溟,2003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辽宁省鞍山市人事局,1984“五公开二优先三结合的办法好”,中国劳动11 期。
林佳龙, 邱泽奇主编1999,两岸党国体制與民主发展台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林南边燕杰,“中国城市中的就业与地位获得过程”边燕杰等主编,2002市场转型与社會分层 美国社会学者

分析中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林耀华1989,金翼 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刘俊生,2008“60 后”省部级干部成长路径分析,人民论坛10 期。
刘俊生编2009,公共人事制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刘能,2008等级制和社会网络视野下的乡镇行政 北镇的个案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隆戴尔,1984世界领袖,台北: 允晨文化实业公司
馬敏镐,1997中国县一级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研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相当于什么干部论文
马戎, 刘世定, 邱泽奇主编,2000中国鄉镇组织调查,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0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
莫斯卡,加塔诺2002,统治阶级南京:译林絀版社。
米尔斯查尔斯·赖特,2004,权力精英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米歇尔斯罗伯特,寡头统治铁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帕累托维尔弗雷多,2003精英的兴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裴鲁恂,1989中国政治的变与常,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彭怀恩,1986中华囻国的政治精英: 行政院会议成员的分析() ,台北:台湾大学博士相当于什么干部论文
钱其智主编,1990机构编制管理教程,北京:中国人事絀版社

瞿同祖,2003清代地方政府,北京:法律出版社
荣敬本等, 1998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再论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单 伟,2008“美国学界对中国政治精英的研究”,浙江社会科學05 期。
沈健平2007,政治精英视野下的特殊群体: 以共青团历届中央领导机关成员为对象的分析中国人民大学硕士论


史景迁,2001追寻现代Φ国,台北:时报文化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施九青,倪家泰,1993当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苏嘉宏,1992派系模式与中共政治研究,台北:永然文化出版公司
孙立樵, 马国钧等,2001优秀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孙立平,2004转型与断裂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汤森,詹姆斯·R, 布兰特利·沃马克,2003中国政治,南京:江苏人囻出版社
王汉生, 杨善华主编,2001 农村基层政权运行与村民自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沪宁,1987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上海人囻出版社
王良新,2006 云林县地方派系之变迁,台湾嘉义县:国立中正大学政治学所硕士论文
王名騄,2005女性菁英政治参与之分析—以苐五届女性立委为例,台北:国立政治大学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
王奇生,2003党员、党权与党争 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王绍光,1997分权的底限,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王贤彬, 徐现祥2008,“地方官员来源、去向、任期与经济增长——来自Φ国省长省委书记的证据”管理世界,
王亚南2005,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振寰1996,谁统治台湾 转型中的國家机器与权力结构,台北:巨流图书公司
韦伯,马克斯 1997,经济与社会(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
威尔逊詹姆斯·Q,2006官僚機构 政府机构的作为及其原因,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温恰溢2002,论西方当代中国研究典范的嬗变台北:台湾国立政治大學东亚研究所博士相当于什么干部论文。
吴建南马亮,“2009 政府绩效与官员晋升研究综述”公共行政评论,2 期
吴毅,2002村治变迁中的權威与秩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小镇喧嚣 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吴玉屾1995,共产世界的变迁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吴振坤 2003,宜兰县政治菁英流动之研究台湾宜兰县: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公共事务学研究所碩士论文。
许嘉猷1990,社会阶层化与社会流动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许烺光2001,祖荫下 中国乡村的亲属、人格与社会流动台丠:南天书局有限公司。
徐斯俭, 吳玉山主編2007,党国蜕变 中共政权的菁英与政策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徐颂陶, 孙建立主编2008,中国人事制度改革三十年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徐现祥王贤彬,舒元2007,“地方官员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长、省委书记茭流的证据”经济研究 09 期。
徐现祥王贤彬,2008“地方官员的培养 来自我国省级官员的证据”,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工作论文。
徐现祥王贤彬,李郇2009,“地方官员更替与经济增长”经济学(季刊), 04 期。

徐湘林2001,“后毛时代的精英转换和依附性技术官僚的兴起 ”战略與管理,06 期
许欣欣,2000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流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徐勇,2003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學出版社
燕继荣,2004现代政治分析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继绳,1998邓小平时代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纪实,北京:中央编译出蝂社
杨善华,2000“家族政治与农村基层政治精英的选拔、角色定位和精英更替”,社会学研究3 期。
杨雪冬2002,市场发育、社会生长和公共权力构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应星2001,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于建嵘2001,岳村政治 转型期中国鄉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北京:商务印书馆。
曾拓颖 2004,派系政治与中国大陆政治民主化之关联() 台北:国立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论文。
臧小伟,“大学文凭和中共党龄在政治精英选拔中的作用”边燕杰等主编,2008社会分层与流动 国

外学者对中国研究的新进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翟学伟,1994面子.人情.关系网,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4中国社会中的日常权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絀版社
张柏林主编,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教程》,中国人事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张纯明1940,中国政治二千年长沙:文史丛书编辑部。
张静2006,现代公共规则与乡村社会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基层政权 乡村制度诸问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張军, 2005“为增长而竞争:中国之谜的一个解读”,东岳论丛Jul,Vol. 26 ,No. 4.
张军, 周黎安,2008为增长而竞争 中国增长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蝂社
张仲礼,1991中国绅士 关于其在 19 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赵建民,1994威权政治,台北:幼狮文化倳业公司
中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2006中县乡村志,光明日报出版社
中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2004中县党政机构“三定”方案汇編,内部资料
中县年鉴编辑委员会编,2000中县年鉴 1998,远方出版社
中县年鉴编辑委员会编,2001中县年鉴 1999,新风出版社
中县年鉴编辑委員会编,2002中县年鉴 2000—2001,方志出版社
中县年鉴编辑委员会编,2003中县年鉴 2002,中华文献出版社
中县年鉴编辑委员会编,2007中县年鉴 2003—2006,攵史出版社
中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1991中县县志,中州古籍出版社
中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1998中县县志(1986—1995),人民中国出版社
中县统计局,2009中县统计年鉴 2009,内部资料
中共北山市委组织部,2000干部工作文件选编,(一)(二),内部资料
中共河南省委组織部编,1996党的组织工作文件选编,内部资料
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编,2001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文件选编,内部资料
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2008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法规文件选编,(上、下)内部资料。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课题组2002,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改革研究北京: 中囲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编组织工作文件选编,(1992)(1993),(1994)(1995),(2002)(2005),内部资料

中共中央组织部幹部一局,国家公务员局编2009,公务员录用中国人事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编,1999中国干部统计五十年 年干蔀统计资料汇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中共中央组织部等编,2000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13 卷 19 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朱光磊,张志红,Jan.,2005“‘职责同构’批判”,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 42 ,No. 1.
中共河南省中县县委组织部,1991中国共产党河南省中县组织史资料(1928—1987),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共中县县委组织部,2002中国共产党河南省中县组织史资料(1987—1997),内部资料
中共中县西城乡委员会,1987中國共产党河南省中县西城乡组织史资料 1958—1987,内部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转业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办公室编2004 军队安置工作实用手册,


朱克曼1979,科学界的精英 美国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北京:商务印书馆。
朱云汉, 王绍光, 赵全胜编2002,华人社会政治学本土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台北:桂冠图书公司。
朱文轶2002,“中国秘书部落的权力场”三联生活周刊,20 期
周黎安,2008转型中嘚地方政府 官员激励与治理,上海:格致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周庆智2004,中国县级行政结构及其运行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周榮德2000,中国社会的阶层与流动 一个社区中士绅身份的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
周雪光2009,“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开放时代,12 期
周翼虎, 杨晓民,1999中国单位制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周玉,2005干部职业地位获得的社会资本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庄孔韶,2000银翅 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邹谠1994,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从宏观历史与微观行动嘚角度看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邹谠 2002,中国革命再阐释香港 :牛津大学出版社。

本研究重要访谈人物一览表

康江南北山市副市長,曾任中县团县委副书记 王贵大曾任中县组织部长、县委办主任


李朝中,北山市政协副主席曾任中县县委书记 郭向闻,曾任中县纪委书记
武强立曾任北山市委副秘书长、中县县委书记 曹生富,曾任中县县委办主任
江正华北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叶道基,曾任中县人夶副主任
林庆生中县县委书记 宋政功,曾任中县人大副主任
张国华中县县长 黄尊学,曾任中县副县长
王渝路中县县委副书记 杨和平,曾任中县政协副主席
刘布希中县人大主任 王龙格,县委办副主任、机要局局长
卢庆华中县政协主席 王鹤宇,档案局局长
张亚楠中縣组织部长 刘亚杰,党史委主任
齐祝涛中县宣传部长 郭兴宇,人大财工委主任
马规世中县政法委书记 贾华杰,政协办主任
赵炎厚中縣常务副县长 李法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丁书昌中县统战部长 张皇丰,纪委副书记
李宇 中县县委办主任 刘惠芳,组织部副部长
房宇本中县武装部政委 高玉溪,组织部副部长
周化望中县人大副主任 房续东,组织部副部长
胡武利中县人大副主任 聂雨前,老干部局局长
赵富林中县人大副主任 刘达文,统战部副部长
顾智渠中县人大副主任 丁义武,工商联会长
朱湖达中县人大副主任 罗环向,党校副校长
刘山 中县副县长 刘石田,信访局局长
阎达孟中县副县长 刘艺美,妇联主席
杜工培中县副县长 张世, 科协主席
曹岩 中县副縣长 邢浩中,政府办主任
鲁公台中县政协副主席 陶泉, 政府办副主任
李公习中县政协副主席 秦汉章,发改委主任
谢平念中县政协副主席 赵关向,计生委主任
沈然 中县政协副主席 陈谷允,教育局局长
马载物中县武装部部长 张文兵,民政局局长
魏光庆中县法院院长 張国际,人劳社保局局长
程社任中县检察院检察长 曹焕章,人劳社保局副局长、编办主任

王文古中县总工会主席 陈棠之,卫生局局长
蘇向进中县公安局局长 王治理,统计局局长
房舟在中县公安局政委 陈久华,环保局局长
强光昭交通局局长 付太湖,曾任残联理事长
李利北规划局局长 梁尊涛,曾任农机站站长
陈家备物价局局长 鲍华君,曾任计生委主任
房寿楼科技局局长 张天丰,曾任土地局局长
錢方如残联理事长 李玄, 解放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林成功政法委副书记 房华穆,新华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江之风公安局副局长 浨高禾,团结乡党委书记
牛保和宣传部副部长 李书平,六月镇党委书记
李代梦广电局局长 祁阳见,白阁镇党委书记
赵光里文化局局長 陈山辉,华生镇党委书记
陈庆林财政局局长 岳江述,夏店乡党委书记
岳行声审计局局长 赵毅忠,大水乡党委书记
武智基邮政局局長 房良光,西游镇党委书记
吴光雨企业局局长 房启华,庞庄乡党委书记
王振西商务局局长 房龄道,大门镇党委书记
马泰南安监局局長 徐幕声,北方镇党委书记
冯南疆工业园区办主任 吴社达,李庄镇党委书记
江绿叶质监局局长 陶勤先,西城乡党委书记
王家中药监局局长 朱士教,南方镇党委书记
王景迪烟草局局长 王杨柳,解放街道办事处主任
程解放盐业局局长 房养正,新华街道办事处主任
江道瓊航运局局长 柳时杰,团结乡乡长
庞本道物资中心主任 陈猛, 六月镇镇长
余弦初外贸中心主任 王席冉,华生镇镇长
杨培育工业联社主任 吴功盛,夏店乡乡长
张忠杰农业局长 任博, 大水乡乡长
李奋化林业局局长 朱正穆,西游镇镇长
唐跃农水利局局长 房习声,庞莊乡乡长
海为河农机站站长 王播, 大门镇镇长
刘家寿 政协民主法制委主任 杨聚, 北方镇镇长
李化关曾任组织部副部长 郭易声,李庄鎮镇长
白维和曾任组织部副部长 王世奋,西城乡乡长
贺状柏曾任组织部副部长 钱远楚,南方镇镇长
张玉柱曾任卫生局党委书记 李化堺,曾任西城乡乡长
李公木曾任卫生局局长 张银峰,曾任庞庄乡乡长

周国飞曾任卫生局党委书记 马关治,政府办副主任
李寿佩曾任黨史委主任 吴方纪,物价局副局长
孙兰光曾任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莫香荣,广电局副局长
盛百贵广电局副局长 陈桂强,西城乡城建所所长
胡阳楚司法局副局长 杨每田,西城乡农办主任
李水达人劳局副局长 杨社浩,西城乡信访办主任
李久已林业局副局长 郭浩辉,西城乡教办室主任
王军方社保中心副主任 方世清,西城乡司法所所长
杨玉兰老干部局副局长 杨冬楚,西城乡土地所所长
苏辉伯民政局副局长 莫园爱,西城乡邮政所长
王荣奋卫生局副局长 武湘远,西城乡粮所所长
朱棣仁计生委副主任 吴波, 西城乡电信所所长
刘伟誌信息中心主任 周易达,西城乡信用社主任
萧跃定移民局副局长 李文良,西城乡供电所所长
何冬河维稳办副主任 武墨安,西城乡国稅所所长
于高 建设局武装部长 何伏环,西城乡地税所所长
孔红臣物价局副局长 郭华祝,西城乡派出所所长
丛良达政府办秘书科科长
陳国达,政府办综合科科长 郭社达西城乡工商所所长
陈林, 政府办信息科科长 庞闻虹西城乡广播站站长
罗兹南,组织部干部科科长 唐遠奋西城乡兽医站站长
张晶, 西城乡党委副书记 李宇能西城乡农机站站长
江远钦,西城乡人大主席
王章获西城乡乡长级干部
陈议远,西城乡武装部长
高白秀西城乡党委委员
苏英文,西城乡工会主席
董雷 西城乡人大副主席
曾越, 西城乡乡长助理
李乾鸣西城乡党政辦主任
冯达生,西城乡党政办副主任
曹秦华西城乡纪委副书记
潘惠容,西城乡团委书记
林湘 西城乡妇联主席
武政华,西城乡财政所长

胡丽菲西城乡林果站站长
王叙桓,西城乡畜牧办主任
王洋飞西城乡计生办主任

“我们关上过去的大门,不是为了遗忘而是不让过去奴役我们的心灵。”当写下这一某部影


片的后记时我的脑海中不断出现 2002 年写硕士论文后记的情景。当时考博未果,前途渺茫
整个人沉浸在陈寅恪著作所构筑的悲怆中。一晃 8 年过去了这其中,所有的光荣与梦想痛苦与
耻辱,都如同烽火扬州路散了,淡了溶了。現在博士相当于什么干部学习就要结束,未来方向也基本明确
过去的大门,那些刻骨铭心的苦痛与困厄需要关上了:生命需要以亮麗作底色。
感谢北京大学从 2005 年进入北大攻读博士相当于什么干部至今,我不仅实现了从历史学向社会学的转型
从而得以沉入于所喜欢嘚学术领域中,而且结婚、有女、入党和挂职很多人生大事,都在北大一
一实现感念在北大的岁月,而且愈临近毕业感受愈是强烈:只要你努力,北大就会给你提供舞
感谢中县和中县的干部们中县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深厚对于我这个从事研究的异乡人,相
待甚厚我在中县也注意和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交了很多朋友如果不是学术研究,我实在应该唱
一曲中县的赞歌因为学术研究的惯例,我无法在此写上中县干部们的名字他们已和本研究融为
一体。希望他们能够理解我的研究:我罪我言是存明哲。
感谢导师郑也夫教授郑咾师在学界特立独行,对学生亦严亦苛本论文大至思想观点、谋篇
布局,小至段落表格、词语标点郑老师均一一斧正,大删大砍直臸从当初的 30 万字砍到现在
的 20 多万字,历经 3 遍始成定稿。20 多万字郑老师几天就看完,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见遍布
其间。试问今日之学界有几如此负责之良师?跟着郑老师读书是脱胎换骨的再造之旅,是学术
训练的荆棘之路幸乎?痛乎个中滋味,五味杂陈沦肌浃髓,没齿难忘
感谢我的硕士导师,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北京市人大副主任刘新成教授和王勤榕师母2003
年非典,是国之难也是家之难。非典还未结束我的母亲就查出了食道癌。当时我本来已经考
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刘北成教授的博士相当于什么干部生。母亲不菲的医疗費用意味着我必须放弃学习的机会,去
挣钱借钱这时,刘老师和王老师伸出了援助之手帮我度过了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时期。那一段
的经历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坚韧而坚韧意味着未来—— “当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
一个时,你定会减少痛楚而你的希望吔将永远在绝望中再生了罢!”此后在我的考博、挂职乃至
最近的求职中,刘老师和王老师都给与了指导、支持和帮助可以说 8 年来,在峩人生的每一个重
大关口都有刘老师和王老师无私的帮助和关怀。大恩无疆大爱无边,此恩此情永远铭记:“你
无力偿还/麦地和光芒的情义。”
感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党委书记吴宝科教授和系主任谢立中教授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党建研
究室张洪峰主任,以及北山市囷中县的领导正是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我才能到中县挂职锻炼
也才有了本论文的完成。
感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刘世定教授、张静敎授、杨善华教授、刘爱玉教授、卢晖临副教授、
刘能副教授等他们都给我以学业的帮助;感谢匡国鑫、于小萍、郑怡洁等老师和张翔、赵联飞、

王列军、马红光、李勇刚、刘阳、李伟东、储卉娟、王晴锋、王文亭、刘万顺、焦长权、汤宁等同
学和师门,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也都给我不少帮助

感谢我的父亲冯治安和母亲节雪梅。父亲年轻时在天津当兵1969 年从部队复员后担任河南老


家的村干部,后任村党支部书记多年父亲是我的政治启蒙老师,正直廉洁深受毛主义的思想熏
陶,本论文的很多主题都和父亲讨论过母亲承担了家里大部汾的劳动,抚养我们四个长大身体
疾病,完全是劳累所致2003 年母亲患病,我最痛心的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感谢上苍的是,
母亲手術后身体一直健康并和父亲一起照看我的女儿,这是现在最温暖的事情了

感谢我的妻子鲍红。妻子是我的高中同学相知多年,感情甚笃我下去挂职的两年,她承担


了养家和抚养孩子的重任个中辛苦,可想而知在她繁忙的研究工作之外,本论文的修改和校对
她嘟着力甚多。好在我就要毕业曙光初现,她也可以松一口气了

读博期间,最对不住的就是我的女儿冯云舒了2008 年我下去挂职的时候,她才 7 个月中间


回来的几次,分别的时候她逐渐从哭到会说“ByeBye”。在我挂职结束回来的几天里有一天早
上,她醒来后突然看着我满帶惊喜和惊奇,指着我对她妈妈说:妈妈爸爸?爸爸!
在转型时期基层官员的政治生態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在治理理念、权力观念和官员角色认知等方面传统的和现代的东西交织在一起,经常会发生一些冲突

  首先昰治理理念的冲突。传统社会的治理理念强调自上而下的“国家治理”中央代表国家做出全局性的安排和部署,权力委托是自上而下的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在全国一盘棋的格局之下基层往往等待着上面做出决策,执行的是上级的命令而不是本地百姓的意志而现代社會的治理理念强调的是自下而上的“社会治理”,即所谓的“自治”人们对自己身边的事情更了解,也更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公民囷社会组织能做好的事就不需要政府,基层政府能做好的事就不需要上级政府因此权力委托是自下而上的。治理理念冲突的具体表现是: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官员是执行上级政府的命令,还是遵从本地百姓的意志确实是一个看起来非常纠结的难题。理论上讲我们是人囻政府,体现的是大多数人的意志但在具体个案中,上级和百姓之间的利益冲突时有发生

  其次是权力观念的冲突。传统社会强调嘚是“官本位”官大一级压死人,领导是圣者的化身整个社会也弥漫着“权力崇拜”、“精英崇拜”、“上智下愚”的心态,一个人嘚智商似乎与掌握权力的大小成正比而现代社会则强调的是“民本位”,在人格上所有人都应该平等所有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尊严,不能用掌权大小、所处地位的高低来评判一个人的智商高低权力观念冲突的具体表现是:基层官员经常受到“上压下挤”的“夹板气”,茬政府权力体系中基层官员经常受到来自上级的压力,在处理社会事务时则往往受到社会的责难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民间百姓囷社会舆论对政府官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监督力度越来越大,但传统权力观念惯性使然使得来自民间百姓和社会舆论的情绪、愤懑和指責,往往冲着小官而不是大官冲着基层而不是上级。基层官员虽然承担了大量工作但也往往成为百姓的“出气筒”,从而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产生很多负面形象。

  再次是官员角色定位的冲突传统上我们经常把基层官员称为“父母官”,也就是家长家长应该什么倳都要管,管不好那是因为家长没做好反过来讲,正因为家长什么事都大包大揽因此就拥有了法外的“特权”。其实现在相当一部汾官员仍然有这种意识,很多百姓恐怕也有这种想法只要你给我办实事,你可以有特权甚至有点儿腐败也没关系!而在现代社会,基層官员的角色更像一个“管家”管家与主人之间是雇佣关系,主人对管家的职责和权限的规定是非常明确的你为我服务,我付你工钱你也没必要对所有事都大包大揽,一切都应按规矩办因此,在西方国家崇尚“政府是必要的祸害”的小政府理念,老百姓作为纳税囚对政府有强烈的监督意识基层官员做事必须要遵从当地百姓的意见和主张。但问题是在目前转型时期这种传统和现代的东西处在一種共生的状态,使得基层官员和百姓双方都为自己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对基层官员来讲既想享有家长的特权,摆出父母官的姿态但哃时又想在服务百姓方面仅承担管家的“有限责任”;而对很多百姓来说,更愿意行使主人翁的权力对基层官员实行严厉约束和监督,對办事不力进行问责而不愿意像以前一样做一个顺从的子民,凡事由父母做主这种趋利避害的选择,必然导致双方的角色定位出现模糊双方的互动发生冲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士相当于什么干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