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想融资融券可用保证金做股票?年息15%。20%的保证金。

中小微企业融资现新模式 贷款年息10%不收保证金
  昨日,由国家开发重庆市分行、重庆市西南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重庆市三峡担保集团公司、瀚华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四方共同发起的重庆市中小企业统贷平台设立,上述四方举行“支持园区经济及中小微企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据市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王任林介绍,统贷模式是我市服务模式的一次创新,不仅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而且有助于破解其贷款瓶颈。
  统贷模式相比传统模式有三个优势,一,担保机构共同审议贷款项目,平台风险识别能力明显提高,有效降低贷款风险;二,为中小企业统一增信,提高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增加其自身的贷款能力;三,统一申贷、统一审批、统一放款,简化了贷款流程,提高了银行的审批效率。据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主任助理沈川介绍,企业把相关资料提供齐备的情况下,通过统贷平台一个月即可拿到贷款。
  “国开行是政策性银行,不是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低,可以使中小企业享受到更多优惠。”沈川向重庆晚报记者表示,“在贷款年息及方面,商业银行的贷款年息约为12%-15%左右,保证金为10%,而统贷平台的贷款年息是10%,不收保证金;在担保费用方面,担保公司的担保费约为3%-4%左右,而统贷平台的担保费用是2.5%-3%,而且还会逐年下降。”记者 李栋 实习生 李涵
  (重庆晚报 李栋)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热门产品推荐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特色数据:
所属概念:
未来大事件
意见反馈回到顶部北京股票融资,做股票配资也要有计划的贪婪
因为来做股票配资是抓这次上涨的机会,在判断行情要上涨自己资金不足才来配资。那么行情不涨再继续坚持,就是贪婪了,和行情做对只有亏钱。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来自子话题:
与其说投资者看好Qunar,不如看好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和旅游市场的潜力,Qunar刚出来的时候是没有多少人看好这个渠道模式的,但现在已经把携程和e龙这样的OTA服务商逼到绝境,不得不说新的技术打破了行业垄断,重新把定价权交给了整个旅游市场(光机票这块,看看有多少中小票务代理是靠Qunar的流量带来订单,就知道了)。&br&&br&不敢说所有投资者都看好,但依个人愚见,Qunar吸引投资者在这几块:&br&&br&&br&&b&1. 中国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升温。&/b&&br&暂且不论中产阶级是否真的崛起,近三年中国旅游市场的火爆是有目共睹的,抛开境内游不谈,境外游的数量达到了惊人的增长,根据&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的报告 (&a href=&/citmc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游客境外旅游调查报告&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2012年,中国公民境外游次数超过8,300万次,超过德国和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境外游市场。预计到2020年中国每年境外游次数将达到2亿次。今年第一季度,境外游次数已增长16%,达到2,226万次。&br&&/blockquote&而旅游者的目的趋势为&img src=&/a2e0cd2f3d0d805bfeacf09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4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a2e0cd2f3d0d805bfeacf09_r.jpg&&(Source: &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而选择旅行的方式趋势如下:&br&&br&&img src=&/f3bb7dc52bfda7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f3bb7dc52bfda7_r.jpg&&&br&(Source: &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Qunar提供的产品的对象,正是偏向“休闲”和“自由行”喜好的人群,而考虑其已经牢牢掌控了中国在线旅行市场预订的入口,其未来的发展是可以预见的。&/b&&br&&br&补充&a href=&/people/zenote& class=&internal&&Zenote&/a&的意见,Qunar在移动端的客户大大超过其竞争者,援引路透社的消息(&a href=&/article//us-qunar-ipo-idUSBRE9A00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aidu's Qunar doubles in debut as Chinese stocks make a U.S. comeback
| Reuter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p&Qunar had 203.2 million customers as of June, up from 187.3 million at the end of 2012.&/p&&p&More than 100 million Qunar mobile apps have been downloaded, the company said in its IPO filing.&/p&&/blockquote&&br&&b&这些都是吸引投资者最主要的因素。&/b&&br&&br&&b&2. Baidu的巨大支持&/b&&br&谷歌退出大陆市场后,百度的市场份额和股票都是一路见涨,&b&现在百度拥有Qunar 55%的股权&/b&,投资者不难联想到百度作为流量之王,会给与Qunar的流量支持,任凭你携程或者e龙怎么搞竞价排名,也不可能伤到百度亲养的儿子一分啊。百度投资Qunar,也是把自身流量间接变现的行为,&b&所以Qunar的成功对于百度不仅仅是财务方面的成功,也是寻找自身流量变现的成功。&/b&&br&&br&再说IPO的定价问题:&br&&br&简单的讲,IPO定价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历史盈利状况,承销商实力,公司潜力,发行数量,行业特点和宏观经济环境。历史盈利状况和承销商实力就不用提了,潜力和行业特点也都是有目共睹,这儿讲讲宏观经济环境。&br&&br&按照&a href=&/people/ronalder4& class=&internal&&Ronnie Xiao&/a&的意见更正一些Facts:&br&&br&Qunar这次上市的时间,也遇到了不确定的因素,因为浑水发布做空网秦的报告的余温还没散去,市场对中概股的普遍担忧更没有消失,从承销商的角度来说,上调IPO发行价也需要承担风险,哪怕是高盛和德意志还有Stifel这样的承销商。因为如果定价过高,会减少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万一出现破发的情况,对Qunar损失之外,对承销商的声誉也会造成巨大影响,从GS和DB的承销风格看,不太可能允许这么狗血的事情发生,好在前一天的58上市的成功,给Qunar的股东们和承销商吃了一颗定心丸。&br&&br&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欢迎拍砖,谢谢!
与其说投资者看好Qunar,不如看好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和旅游市场的潜力,Qunar刚出来的时候是没有多少人看好这个渠道模式的,但现在已经把携程和e龙这样的OTA服务商逼到绝境,不得不说新的技术打破了行业垄断,重新把定价权交给了整个旅游市场(光机票这块…
来自子话题:
互联企业现在上市的有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企业自己缺钱,要上市找钱再烧;二是股东缺钱,急着上市套现。&br&美团的二股东是阿里,刚上市,最不缺钱,所以上市没动力。&br&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团的主要对手大众点评现在太弱了,没对手就没有烧钱的动力。&br&也许会有问,没人会嫌钱多,能上为什么不上?这个可以参考马云的做法,阿里早十年就可以上市了,一直没上对外的说法是不想让外围因素控制,影响企业发展方向,这话说的不能说错。但最关键的大股东们不着急,只要不差钱,越晚上市估值就会越高,到时候圈的钱就越多,而且没上市期间话语权大,信息保密,操作空间要好的多。
互联企业现在上市的有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企业自己缺钱,要上市找钱再烧;二是股东缺钱,急着上市套现。美团的二股东是阿里,刚上市,最不缺钱,所以上市没动力。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团的主要对手大众点评现在太弱了,没对手就没有烧钱的动力。也许会有问…
谢 &a data-hash=&d6dce93a3e06e& href=&/people/d6dce93a3e06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Vas Brandon& data-tip=&p$b$d6dce93a3e06e&&@Vas Brandon&/a& 邀;&br&其实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我不是真格基金的人,也不是聚美的人,所以作为一个外人所有的内容都只能是猜测。&br&&br&先说点基础知识:&br&天使投资人或者说早期投资人对于已经投资的项目在后续融资时候的策略大体上有这么几种:&br&&ul&&li&完全退出:就是字面的意思,不太常见,因为天使退出了的话会给新的投资人一种负面的暗示,即天使不太看好团队未来的发展,想赶紧把钱捞回来;&br&&/li&&li&部分退出:一般为了改善股权机构(比如天使占多了,或者团队想少稀释,新投资人想多占一点);前一轮投资人有可能会选择部分退出的方式;当然这个心理层面上的故事就比较多了,说好听的可以说天使为公司着想,说不好听的依然可能是天使并不看好团队未来发展,想先收回成本或者部分成本;&br&&/li&&li&不跟:被稀释,不加钱也不退;&br&&/li&&li&跟一点:即聚美第二轮融资小平老师所采取的策略;&br&&/li&&li&Pro-Rata:即按照股份比例跟投;打个比方,如果在聚美融红杉那轮之前小平老师的股份假设是10%,那么新一轮1200万美金融资,小平老师做Pro-Rata就需要投资120万美金;Pro-Rata是在融资中前一轮投资人比较常见的方式,即支持了公司又保证了自己股份没有被稀释;&br&&/li&&li&Super Pro-Rata:对比Rro-Rata,即在保证自己那份Pro-Rata之外再追加一些投资;我们还假设小平老师在聚美融红杉那一轮之前是10%股份,新一轮融资还是1200万美金,那么如果要做Supre Pro-Rata,真格就要投资1200万美金其中的10%-120万美金以上;&b&至于以上多少就要看小平老师、聚美以及新投资人之间的谈判了;(这点尤其重要)&/b&一般做Supre Pro-Rata代表上一轮基金很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所以想多要股份;&/li&&li&Lead或者全吃下来:即真格直接做一轮新的融资,投资1200万美金的大部分或者全部;这样的方式也不特别常见,直接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基金超级看好项目,超级超级超级看好……&/li&&/ul&有了上面的基础知识,我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以下两个维度:&br&&b&为什么要跟投?&/b&&br&&b&为什么仅仅跟了一点?&/b&&br&&br&1、为什么要跟投?&br&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了,11年的时候我没记错的话团购,尤其是化妆品团购细分领域已经出现了梯队;聚美当然在第一集团,那么作为从天使阶段就进入公司的小平老师,自然肯定是想跟投的……公司质量好,一切都好说,而且没准小平老师当时想做的是Super Pro-Rata。&br&&br&2、为什么仅仅跟了一点?&br&我上面说了跟投的策略,尤其是想做Super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一轮投资人、公司以及老投资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新投资人和老投资人之间。&br&&br&那么小平老师(真格)和红杉的关系是什么呢?看这吧:&br&&a href=&/html//nw.D110000zgqnb_-09.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徐小平携手红杉中国设立真格基金&i class=&icon-external&&&/i&&/a&&br&简单讲红杉其实是真格基金的LP(出资人),说到这其实很多事情看上去就变得合理了……&br&&br&理性上看新一轮投资小平老师应该是要做Pro-Rata的,但没做的原因可能是公司不想稀释太多股份或者红杉想多占一点。&br&&br&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猜测,实际情况肯定比这个要复杂得多,也有可能是小平老师当时觉得股份差不多够了,没必要加了;同时毕竟在整个过程中还有险峰呢,还有公司管理层的决策以及陈欧和几家投资人之间的博弈等等。&br&&br&但无论怎么样,今天聚美的结果是成功的,对公司、对创始人们、对投资者们都是,感谢这个时代吧,继续苦逼的写邮件去了……
&p&==============华丽丽的分割线===================================&/p&&p&最后再打个广告,我们基金在找实习生,最好在校生,90后,重度互联网用户,不看重专业,不看重学校,实习时间稍长,大概6个月,北京,有兴趣的童靴私信我。&/p&
邀;其实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我不是真格基金的人,也不是聚美的人,所以作为一个外人所有的内容都只能是猜测。先说点基础知识:天使投资人或者说早期投资人对于已经投资的项目在后续融资时候的策略大体上有这么几种:完全退出:就是字面…
来自子话题:
&p&优先股是最近蛮热门的话题,刚好这两天看了一些材料,所以心痒痒就试着答一下吧。&/p&&br&&p&首先要澄清一下:优先股并不是以浮动/固定利率来作为划分负债/权益的标准的。这个方向实在错的太离谱。&/p&&br&&p&那么,最关键的划分标准是什么?依我看,核心在于“结算” 两个字(虽然会计准则里用了这个词,但我觉得这里还是把 settlement 翻译成“清偿”更准确些)。&/p&&br&&p&说白了也很简单——是不是一定要还?是用现金还,还是用等值的股权来“抵债”?&/p&&br&&p&对应的,在准则中,这其实就是两条判断标准:(这里就必须要引用准则了,没办法,读起来真心不像中文)&/p&&br&&p&1. 是否有义务以现金或其他资产结算。「如果企业不能无条件地避免以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来履行一项合同义务,则该合同义务符合金融负债的定义」。换句话说,如果发行人可以&b&合法的&/b&赖账不还,那就不是负债。&/p&&br&&p&2. 是否需要通过自身权益工具结算。又分两种子情况:&/p&&br&&p&a) 衍生工具:如果是衍生工具,那么只有在满足著名的「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进行结算」”的情况下,才是权益。(否则既可能是负债,也可能是资产——不明白的请复习衍生工具的定义)&/p&&br&&p&b) 非衍生工具:「如果发行方未来没有义务交付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则该非衍生工具是权益工具;否则,该非衍生工具是金融负债。」这句话说的比较绕,其实就是要求转股权也要满足「以固定金额换取固定数量权益」的标准,否则就是负债。&/p&&br&&p&举个例子,100块的优先股,如果在发行时就告诉你将来转股会按照当时的市价折股,这就是所谓“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这个时候对应的股权公允价值等同于优先股面值,和用100块现金还给你其实没有区别,优先股的买家并没有承担股价变动的风险,所以就仍然是债而不是股。但如果公司在发行时告诉你,将来如果转股的转股价是现在就确定好的(所以转股数量也就是确定的),那就是所谓「以固定金额换取固定数量权益」,买家仍然承担了股权公允价值变动的风险,所以才会被认定为权益。&/p&&br&&p&下面以最近刚刚宣布要发行优先股的中行公告为例,针对其中主要条款分析一下(我只引用相关的内容,有删节):&/p&&br&&blockquote&&p&(一)优先股股东参与利润分配的方式 &/p&&br&&p&股息率:采取固定股息率;股息率不得高于发行前本行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的年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p&&br&&p&股息发放的条件: 本次优先股股东派发股息的顺序在普通股股东之前。&/p&&br&&p&派息决定权:本行有权取消本次优先股的派息,且不构成违约事件。直至恢复全额支付股息之前,本行将不会向普通股股东分配利润。取消优先股派息除构成对普通股的收益分配限制以外,不构成对本行的其他限制。 &/p&&br&&p&股息累积方式:本次优先股采取非累积股息支付方式,即未向本次优先股股东足额派发股息的差额部分,不会累积到下一计息年度。&/p&&/blockquote&&p&分析:可以看出,根据这些条款,中行既不用还本金(因为优先股无到期日),是否付息也是由自己单方面全权决定,这就充分说明了它可以“无条件地避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所以根据第一项判断标准,不构成负债。&/p&&br&&p&此外,虽然条款中规定“直至恢复全额支付股息之前,本行将不会向普通股股东分配利润”,但既然是否发放普通股息也是由中行自行决定的,所以也并不构成实质障碍。&/p&&br&&blockquote&&p&(二)赎回条款&/p&&br&&p&自发行之日起5年后,如果得到中国银监会的批准,本行有权赎回全部或部分本次优先股。本次优先股赎回期自发行之日起5年后至本次优先股被全部赎回或转股之日止。&/p&&br&&p&本次优先股的赎回权为本行所有,并以得到中国银监会的批准为前提。&/p&&br&&p&本次优先股股东无权要求本行赎回优先股。&/p&&/blockquote&&p&分析:优先股股东无权要求赎回,是否赎回由中行自行决定,因此也不构成发行人以现金或其他资产交付的“义务”。根据第一项判断标准,不是负债。&/p&&br&&p&(三)强制转股&/p&&blockquote&&p&触发条件:1、当其他一级资本工具触发事件发生时,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5.125%(或以下)时,本次优先股将全部或部分转为A股普通股,并使本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恢复到触发点以上。 2、当二级资本工具触发事件发生时,本次优先股将全部转为A股普通股。&/p&&br&&p&转股价格:本次优先股的初始强制转股价格为审议本次优先股发行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二十个交易日本行A股普通股股票交易均价。&/p&&br&&p&在本次优先股发行之后,当本行A股普通股发生送红股、转增股本、低于市价增发新股(不包括因本行发行的带有可转为普通股条款的融资工具(如优先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等)转股而增加的股本)、配股等情况时,本行将按上述情况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对强制转股价格进行累积调整,但不因本行派发普通股现金股利的行为而进行调整。&/p&&/blockquote&&p&分析:在发行文件中叫做“转股”,用会计准则的语言说就是“以自身权益工具结算”了(是的,我也很讨厌这样的术语)。这里因为优先股属于非衍生工具(因为不符合衍生工具的定义,不展开),判断的核心就在于是否“有义务交付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所以转股价变得非常关键。&/p&&br&&p&如果转股价是基于未来的市价而不是现在就确定下来(在国外有些优先股的转股价就是这样安排的),显然转股数量就是可变的(现在不可预测);如果转股价是事先确定的,自然转股数量也就是固定的。&/p&&br&&p&根据发行条款,中行就属于后一种情况,所以根据第二项判断标准,应划分为权益。&/p&&br&&p&也许有人会问,条款中不是说了,转股价会根据未来送红股、转增、配股等情况调整吗?这样一来转股数量就会变啊。可是,这种情况其实是属于“反摊薄”条款,是一项会计准则中可以接受的例外。&/p&&br&&br&.........................&br&&br&&p&综上所述,对所有关键条款的分析均表明中行优先股应该划分为权益。多说一句——我猜有人会问的,具体记账科目是“其他权益工具”——这个是财政部今年才新规定的,绝大多数企业甚至标准的财务软件中都还没有设置这个科目。&/p&&br&&p&当然,上面分析的其实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实际上也可能会有两项判断标准得出不同结论的时候,这时,优先股本身就会被认定为“同时包含金融负债成分和权益工具成分的复合金融工具”,需要对两种成份、甚至是三种成份分开计量(三种成份是指主债务工具+权益成份+衍生工具)。&/p&&br&&p&一般来说,发行人当然都希望将优先股划为权益,因为这样不会影响未来进一步债务融资,而且在净资产,负债率,EBIT,利息现金保障倍数等许多指标上都会比较好看。不过退一步讲,对于主要希望通过优先股补充资本的银行而言,即便因为某项条款导致它被划分为负债,只要符合银监会制定的资本工具合格标准,其实仍然可以达到补充一级资本的目的。&/p&&br&&p&权益,是会计概念;资本,是监管定义。&/p&&br&&p&延伸阅读:&/p&&p&&a href=&http://kjs./zhengwuxinxi/zhengcefabu/7952.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关于印发《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a href=&/home/chi/ifrs_complex_derivatives_nov2013_chi.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普华永道: 出版刊物&i class=&icon-external&&&/i&&/a& 从可转债到永续债 - 复合型金融产品负债和权益, 会计分类的原则与实务研究&/p&&p&&a href=&http://www./chinese/home/docView/79B4BA59CB9C47D0C19934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2012年第1号&i class=&icon-external&&&/i&&/a& (一级资本的认定标准见附件1)&/p&
优先股是最近蛮热门的话题,刚好这两天看了一些材料,所以心痒痒就试着答一下吧。首先要澄清一下:优先股并不是以浮动/固定利率来作为划分负债/权益的标准的。这个方向实在错的太离谱。那么,最关键的划分标准是什么?依我看,核心在于“结算” 两个字(虽…
来自子话题:
公司的行业性质决定了其&b&间接融资(银行贷款为主)&/b&和&b&自身积累&/b&的能力强,不需要通过稀释股权来获得融资。&br&&br&其实并非仅有万达如此,你看那些强势单一家族主导的传统行业企业,创始人股比较之新兴行业企业都比较高。有的比较低的有多方面原因,比如一开始是国有企业,是改制过来的(比如李东生在TCL),比如创立之初就有创始团队,团队成员都有股份,比较平均(比如三一的几个创始人,比如绿城的宋卫平和寿柏年)。&br&&br&现在的新兴产业,比如互联网,TMT,有几大特征:&b&&u&1. 轻资产;2. 前期投入大;3. 行业及市场千变万化&/u&&/b&。&br&&br&&b&前期投入大&/b&决定了这些公司在初创期及成长期有十分迫切的融资需求。&br&&br&&b&轻资产&/b&决定了这些创业型企业不太容易获得间接融资,典型如目前看来成本最低的银行贷款(银行不同于VC,是风险规避型的,中国的银行因监管环境及业务传统,这一特点尤甚,一般只借款给能有土地房产抵押的传统型企业),一个没有利润,没有土地房产做抵押物,资产就是服务器和人力资源的公司(比如若干年前的阿里巴巴),是不可能获得间接融资的。&br&&br&另外,这些新兴行业是高速发展的,即便企业可以盈利(比如乐视网),行业的发展也不容许企业等到通过自身积累的方式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资本,而万达等企业,面临挑战的时代已不同,很多有助于其完成原始积累的时代机遇现已不复存在。&br&&br&这就决定了现在的新兴行业企业在初创期乃至成长期都必须依赖于VC和PE的直接股权融资,所以创始团队的持股比例会不断稀释,马云在阿里巴巴集团的持股仅8%左右,一般的TMT行业创始人到了上市时的持股比例都不会超过30%(但也会通过各种方式保留公司的控制权,例如投票权不同的AB股票,刘强东和李彦宏的投票权依然超过50%)。&br&&br&而与地产有瓜葛的企业,在中国当前的融资环境下,反倒可以有比较高的杠杆,银行最喜欢土地房产作抵押物,那么开发一个商业项目,拿到地之后,就可以马上把土地使用权抵押出去,获得贷款后进行后续的开发建设。房子建成后,房地抵押物价值上升,可以以此获得更多的贷款。&br&&br&商业地产不比互联网企业,项目建成后是马上可以产生正向现金流的。&br&&br&仍然说句题外话,中国企业的股权远没有国外分散,大公司基本还是有实际控制人,很少有美国那种widely held的由管理层控制的公司。像万达,像顺丰(在2013年融资之前,王卫个人持有顺丰100%的股份…………跪了,其若不是要开拓海外市场以及一些略带政治因素的考虑,对融资也不是非常迫切,有大量土地、在建工程以及飞机。。。获得贷款还是比较容易的,我还见过一些年利润几亿元的传统行业企业,也完全由创始人家族100%持有的,低调,不上市,有钱,任性…………)。&br&&br&------------------------&br&&br&另补充一点,另一个原因是传统行业企业反倒不太容易获得直接的股权融资,很多新兴产业有点赢者通吃的感觉(典型如互联网产业),因此创业公司有高增长的潜力(当然也有可能完败),VC和PE的周期决定了其必须投资于增长潜力巨大的企业,而难以跟随着企业慢慢积累和成长。一家本土的房地产开发商,有可能变成碧桂园、万科那样,也有可能一直是一个小的开发商,传统产业的成功概念是宽泛的,在青岛有那么两三个shopping malls王健林也可以是个小老板,把万达广场变成无数个地标则是更大的成功,而新兴产业很多时候不是这样,马云选择电子商务的时候,就决定了要不是全国的大平台,要不一败涂地。而新兴产业的这种特质使得其更容易获得股权投资者的青睐。&br&&br&------------------------&br&&br&没想到随手写的答案上了日报,而且和知友有些争论,就去检索了一下基本信息,发现我之前的说法是有一些错误的,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融过资,由王健林父子100%持有,但是下面的业务板块还是融过资的。&br&&br&以下是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最后一次增资之前的股权结构(未采用最新的是因为这些数据有现成的……最后一次增资增加了一些自然人股东,对股权结构影响不大):&br&&br&&img src=&/ebe30c0aa925_b.jpg& data-rawwidth=&499& data-rawheight=&6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9& data-original=&/ebe30c0aa925_r.jpg&&最大股东万达集团是由王健林父子100%持有,其余有几家明显是PE或者财务投资人,因此说万达商业地产没有直接融资的需要,至少举这个例子是不对的。但我认为这不影响我的基础判断,即传统行业企业间接融资的能力远强于新兴产业企业,因此股权融资使用相对较少。&br&&br&有知友认为万达商业地产的市值有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我只能无语,我不懂valuation,但是根据新闻报道,万达商业地产赴港上市的预计融资额仅为60亿美元,即便按照100亿美元计,根据联交所规则,IPO公众股东持股数不得低于25%,万达商业地产的估值也不过是400亿美元左右。&br&&br&关于王健林的财富是否能超过马云,这个不好预测,阿里巴巴的股价也在波动,且马云拥有支付宝等非上市资产,无法估价。而且王健林也拥有众多的非上市资产,万达商业地产的资产只包括三部分:1. 开发、租赁及管理自持商业物业;2. 开发和出售物业;和3. 酒店。&br&&br&王健林的其他资产还包括&br&&br&1. 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由万达集团100%拥有);&br&2. 万达电影院线(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旗下,拟上市,这一块资产可以有市价);&br&3. 万达百货(王健林100%拥有);&br&4. 长白山万达酒店、华夏时报、万达儿童娱乐等资产&br&&br&本来想挖掘一下各个业务板块的财务数据用简单的方法算一下估值,算算王总和马总到底谁更有钱,门铃响了,我的尖椒土豆丝盖浇饭到了…………你说我操这份心是不是闲的蛋疼。
公司的行业性质决定了其间接融资(银行贷款为主)和自身积累的能力强,不需要通过稀释股权来获得融资。其实并非仅有万达如此,你看那些强势单一家族主导的传统行业企业,创始人股比较之新兴行业企业都比较高。有的比较低的有多方面原因,比如一开始是国有企…
来自子话题:
这个价格我觉得还算接受范围之内,算是让利给投资者了。转一个之前翻译的答案,以Twitter上市过程为例比较详细的说明了IPO定价的整个流程。&a href=&/Initial-Public-Offerings/How-does-IPO-pricing-work-What-happens-behind-the-scenes-when-a-stock-has-priced-its-IPO-but-they-are-debating-what-the-opening-trade-should-b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How does IPO pricing work? What happens behind the scenes when a stock has priced its IPO but they are debating what the opening trade should be?&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IPO定价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平衡供需。具体来说,以Twitter本次的上市定价为例:&br&Twitter决定要IPO的原因是筹钱。在IPO之前,Twitter由公司的创办人,一些早期员工和投资者拥有。这些人首先把公司的所有权分成N等份,比如Twitter最初被分成了4.75亿份,Twitter创始人之一Evan Williams拥有其中的5700万份,亦即他拥有整个Twitter价值/股权的12%。&br&&br&IPO或者说上市的意义就是这4.75亿份Twitter的所有权要拿来和大众分享了。那么,为什么Twitter的股权持有者们愿意把这些手头的股份卖掉呢?因为得来的钱会直接进入Twitter的账户,Twitter会马上变成一个更有钱的公司,他们可以把这些钱再投资,让Twitter变成一个更值钱的公司,当然同时,他们对公司的所有权也会下降(理想状态下每个人拥有的蛋糕份额在减少,但蛋糕整体却会变的更大)。&br&&br&所以这其实说到底是一个Tradeoff,一个此消彼长的博弈。其中有两个数字是和这个博弈息息相关的,一个是Twitter要增发多少股份(和最原始的4.75亿份相比),一个是他们要以多少钱卖出这些增发的股份。如果他们决定增发M股,每股的价格定为$x,则发行后Twitter账户中挣得的钱款将为$xM,而Twitter原始的股东们手中的股份就要缩减 M / (N + M)。Twitter作为要IPO的公司,需要先决定数字M,因为x的值其实是基于M之上的:x需要被设定在一个范围内,所以人们愿意花费x来获得1 / (N + M)的股份。&br&&br&以上是理论性的入门,后面就是实际的过程了,在这个过程中,Twitter在第一步决定了M,第五步决定了x。&br&&br&Here we go:&br&&br&&ol&&li&Twitter决定要首次公开发行7000万份股份,也就是说原始股东们手中的股份都要减少 7000万 / (7000万+4.75亿)= 13%。这7000万的数字是怎么来的呢?Twitter的管理层知道他们想要筹资的数目,也清楚自己愿意放弃的股权份额。基于这7000万新发股份,Evan Williams的股权将从12%减到10%,但是他认为这份放弃的股权相较于总量的增长是值得的。Twitter现在要开始向机构投资者做宣传(主要是高盛承销的这部分工作),告诉这些机构现在要交易的股份总额为7000万份,然后让他们递交请求,说明各自要买多少份(这个时候x的价格还没有定,但是各个机构自己会做个估算)&/li&&li&坊间流言说发行价格会在$17到$20的区间&/li&&li&坊间又传说发行价格会在$23到$25之间&/li&&li&在日,机构投资者必须提交他们各自准备购买的份额。这些机构投资者的购买意向可以是多种形式的非正规的,比如“不论价格如何,我都要100万股”或“如果发行价格在a到b之间,那么我要X股,如果在b到c之间,那么我要Y股,但是如果事件Z发生了,那么我什么都不买了” 这些机构投资者都是谁呢?他们是承销银行的重要客户们,比如各种顶尖的养老基金,对冲基金,共同基金,高净值的个人(比如巴菲特),及各种长期客户。为什么这些投资者可以享有优先权呢?小户投资人往往抱怨说这并不公平,但是原因是公认的:机构投资者更加有信誉,更有经验,有更多的钱,并且有能力承担风险,他们让股票的价格更加稳定。如果是全部发行给小户投资者的话,股票的价格会波动极大,会对市场造成焦虑和不安。另外,SEC担心这些小户投资者没有经验,会把人生积蓄都轻而易举的赔进去。&/li&&li&在日下午4点左右,Twitter把首发价格定在了每股$26,这个时候Twitter知道IPO筹集的钱款为 $26 x 7000万 = $18亿。 而这次IPO也把Twitter的价值定为 $26 x (4.75亿 + 7000万 ) = $142亿 (看一家公司值多少钱的唯一方法就是看人们愿意花多少钱来买它,或至少是买它的一股)&br&&/li&&li&在日早晨8:30左右,高盛等承销银行开始看机构投资者的购买申请,并决定该如何把发行的股份分配给他们。这并不是一个简单地要多少给多少的过程。首先,机构投资者们要认购的股份一般是远远多于计划发行的7000万的(大多的机构投资者都知道这个情况,所以他们会倾向于报一个比他们实际想要的多很多的数字)。其次,这是Twitter和承销银行控制股东构成的唯一机会,他们了解这些机构的情况,在分配的事后会把这些考虑在内。(比如,承销人可能担心有些投资机构会大量抛售手头股份。)承销人希望投资结构是多样化的,有长期投资者,短期投资者,本土投资者和境外投资者等等。(另外这个阶段投资人一般都是买入的请求,很少会有人提出借贷来做空,就算提出一般承销人也不会接受)。&/li&&li&在日开市前,所有的7000万新发行股份都在这些机构投资者的手中了,这些股份的价格都是$26每股。&/li&&li&在日9:30am开市的时候,下单开始从全球流向NYSE,其中有包括机构,大户,小户等等的所有人,其中也有买有卖(卖方都是提前拥有股份的那些机构投资者们)。每单申请都带有一个价格和一个量级,比如我愿意花$45每股价格来购买100股,或只是简单的45*100。&/li&&li&日开市后,Twitter的指定做市商(巴克莱)开始收集所有的订单,快速地浏览那些买卖的数字,然后指出现行价格大概在$40到$45之间。这个范围也会得到媒体的报道。&/li&&li&之后巴克莱开始正式指定开盘价格,这个价格如最前面所说,要求应该是能够最好的满足供需的。换句话说,开盘的发行价格应该是能够让最多交易成单的一个价格。这个过程叫做“价格发现”(price discovery),在NYSE是由人完成的(在Nasdaq是由计算机完成的)。当开盘价格确定后(对于Twitter来说是$45.10),巴克莱就冻结了交易,不让新增的订单进入了。之后,巴克莱把现有的所有订单输入系统,配对买方和卖方。“价格发现”的过程在NYSE大概是15分钟左右,但是因为Twitter实在是太火,这个过程花费了超过一个小时。&/li&&li&在日10:50am,Twitter开始以$45.10正式发行,也就是说公众愿意以$45.10每股的价格来购买Twitter,而这也把Twitter的估值变为了 $45.10 x (475 million + 70 million) = $246亿,和之前相比,价值一下子就增长了$100亿。&/li&&li&最后,2013年下午4点,交易结束,Twitter的价格定位在了$44.90。&/li&&/ol&&br&IPO的成功与否是用上面步骤中(10)和(11)的顺利程度而定的。如果“价格发现”的结果($45.10)是低于一开始预发行的价格($26)的话,就是承销方(高盛)的失误,如果正式开盘后价格比预定得$45.10变化很大,就是巴克莱的失误。而从最后的结果看来,这次Twitter的发行应该算是比较完美了。
这个价格我觉得还算接受范围之内,算是让利给投资者了。转一个之前翻译的答案,以Twitter上市过程为例比较详细的说明了IPO定价的整个流程。
我真的想答这题,希望大家和我讨论讨论。&br&参加过快的打车在北京清华的宣讲,我真的很喜欢快的打车给我展示的一张图,真的很喜欢,真的很喜欢!我觉得三位高管所作的演讲加一起也不如这张图给我的吸引大,我还思考了一个关于快的打车商业拓展的功能产品,可以内置在快的中,写到了苏杰老师的模版中,因为刚刚接触prd文档,就套用了,附在了我的简历后面,但还是石沉大海,连下一轮的笔试面试机会都没给,伤心了很久。这图是关于智能交通平台的,给大家分享一下。虽然是快的但也和滴滴大同小异。&br&&img data-rawheight=&2448& data-rawwidth=&3264& src=&/35a89cd6c47a9c15691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35a89cd6c47a9c156915_r.jpg&&我觉得这张图真的很迷人,很迷人。我觉得支撑起这个智能交通平台梦想的要是谷歌这样底层系统?平台的模式才能算是靠谱的,像快的10亿美金级别的公司还是体量太小,起码也要是百度级别的,所以一看到这图,我真的是有点醉了,不过我喜欢,觉得这公司靠谱,这也是我这么想加入其中的原因。太美了。我蛮看好这个行业的,现在交通运行的效率很低,可供发展的前景也很大,我投了滴滴打车,这里有我很崇拜的人的女儿,带着很大的期许,依然杯具了。&br&回到正题,像快的和滴滴虽然现在还是一款应用,确是一款出行特定场景下使用的重要移动互联网应用,可以说快的和滴滴已经占据了出行的一个很重要移动端入口了。而在这个入口下,可以把资源更多的连接有需求的用户,向用户提供出行解决方案,聚集起用户和资源,这将是一个想象巨大的平台。出行要提供数据吧,你到哪里?你什么时间经常去哪里?你的习惯?根据习惯推导出你的更多信息,更多的数据一旦形成可靠的分析结果,你的价值会被更多的开发出来。出行需要付费吧,总要有支付吧,支付要沉淀资金吧,沉淀的资金要利用吧,又可以延伸到金融。交通可以延伸到物流吧,顺道运运东西,分分成,做了物流整合服务了。外出旅游需要用车吧,用车得提前提供数据吧,好呀,给你提供些酒店景点攻略你不会拒绝吧?ok,又延伸到了旅游。出行需要代驾,这个哪里找?要是快的滴滴做了代驾服务,有需要会不会用?用,然后平台聚集起有代驾需求和提供代驾的一群人。服务好,开发开发,又进入了代驾服务。有好面子的需要用好车,反正都有了,咱们一起在上面找吧,一号专车应用而生,聚集起一堆有好车和对好车有租赁需求的人,这就进入了租赁金融了。整合了这么多汽车驾驶员用户,做个社交平台可以吧,再聚合聚合,一群汽车拥有者和驾驶者组成的平台,在这里招点靠谱的驾驶员可以吧?切到了招聘了,找个靠谱的一起拼车可以不?切到了拼车。内置了公共交通查询导航,地图数据搞完整精确了,用户自然会被吸引到这里来,地图也可以切入,毕竟装太多软件本身对用户来说就是成本。通过地图和导航切入线下o2o,引流给线下实体店,毕竟能在地图上找到的,干嘛还要去大众美团携程上一个个翻?是不是想象空间更大了?通过社交挖掘用户需求改善产品。这样一整套被通,如打通了任督二脉一通百通,做什么都有一个好的切入点,这样美好估值怎能不高?慢慢的一点点成为你出行的超级入口。再发展自身,形成从支付到地图到服务的出行服务闭环。(当然现在更多的是合作,同出一家阿里,高德和快的应该可以愉快的合作、支付宝和快的也可以愉快的合作)想想就觉得小激动。这些都是快的滴滴这类公司可以后续发展的道路,有这些前景美好的希望再加上些光鲜的人自然可以得到资本的支持。大笔大笔烧钱绑架用户自然不在话下。而支撑起一个创业两年估值如此高的更多的是对未来的畅想。抓住用户使用场景很重要。&br&我觉得还是我开头说的,做这样的平台离不开底层系统?平台的结构。我在宣讲会上问曾先生,假如谷歌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将利用闲置汽车资源的功能内置了,快的如何应对?我问这个问题的本意在于,快的对于底层开发到底有没有想法,虽然谷歌被排斥在天朝以外,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个可敬又可怕的对手,想知道快的有没有野心做成世界性的交通平台。我想出国在未来也应像现在去跨省旅游一样简单,做不到世界级本身就是一个交通平台瓶颈。而曾先生回答中有一句:我们也可以学跟着做。让我有点招不住了。不过毕竟是技术主管,这样回答无可厚非,我还看到曾先生脸红了,这点性格和我很像很像。&br&所以,说了这么多,一个应用值不值得了这么多,重要的是这个应用背后的商业逻辑以及这个商业逻辑相关联的牵扯到的更多的商业形态。这是个美丽的传说,只能说是个传说,因为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以目前发展的情况,很难做到一个智能交通平台。&br&我觉得最有可能做成的这个平台的离不开政府和公共交通以及整个交通系统的对接。需要从政府、公共系统、出行数据、用户、车辆等相关一整套对象全部打通,聚合到一个平台,最好能内置在智能终端,完成一个出行超级入口的系统级应用。我想这样的会更有商业价值,未来也会更加绚丽,想想我都激动了。&br&现在的估值是对这一平台模式的认可,对移动端情景使用场景的战略卡位的重视。总之,快的滴滴这类打车软件公司还是有很好前景的,也支撑得起这个估值。&br&(跑题严重,勿怪,想到伤心事就成话唠了)&br&&br&---------------12.12更新-----------------------&br&&br&鉴于有人对我行文混乱提出异议,我想解释一下,写的时候确实是我一时兴起写的,行文不严谨我承认,但还是给大家梳理一下。&br&首先一开始是我写答案的背景和对快的滴滴渊源的介绍。&br&其次,写的是滴滴快的这类公司可应用和拓展的场景。&br&然后是对这类公司被普遍看好的一个个人的解释。&br&最后写的是对未来的个人看法和对这个行业的思考。&br&至于逻辑混乱就说这么多吧,仁者见仁。&br&还是感谢给我提意见的知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注意的。我会多用短句,尽量在开头说明段意让大家阅读更友好。谢谢了!
我真的想答这题,希望大家和我讨论讨论。参加过快的打车在北京清华的宣讲,我真的很喜欢快的打车给我展示的一张图,真的很喜欢,真的很喜欢!我觉得三位高管所作的演讲加一起也不如这张图给我的吸引大,我还思考了一个关于快的打车商业拓展的功能产品,可以…
来自子话题:
张村有个张千万,隔壁九个穷光蛋,平均起来数一数,个个都是张百万。
张村有个张千万,隔壁九个穷光蛋,平均起来数一数,个个都是张百万。
随便算算PE和PEG。&br&估值400亿美元大概就是2400亿的RMB。&br&小米2014上半年营收330亿,下半年数据可以根据以往的规律简单预估。根据小米每年的财报,下半年销售额普遍比上半年高40%左右,据此预估小米2014下半年营收有462亿,全年792亿左右。&br&行业利润率一般在10%~15%,这里就算15%吧,利润则在120亿左右。所以PE应该在20左右。各大互联网公司的PE,腾讯53、百度45、奇虎91、谷歌31、fb97,小米20略低了。&br&雷军貌似在媒体中说过2015年的营业额争取做到1300亿,如果要达到这个值,那么营收增长率应该至少保持在70%以上,那么PEG则在0.28左右。&br&一般情况下,PEG&1的话,可以算是这公司估值被高估了。PEG越小,则说明公司估值越被低估,当然不是一定的。小米产品线众多,今年用户数量有望达到亿级,而且开始全面布局智能家居,看好公司未来发展。无论怎么看,小米400亿美元的估值都很值,而且一定程度上是被低估了。
随便算算PE和PEG。估值400亿美元大概就是2400亿的RMB。小米2014上半年营收330亿,下半年数据可以根据以往的规律简单预估。根据小米每年的财报,下半年销售额普遍比上半年高40%左右,据此预估小米2014下半年营收有462亿,全年792亿左右。行业利润率一般在10%…
邀请了几个人,我也很希望更多人回答这个问题。 我想借这个机会彻底谈一下中国当前的经济状况,先码一个长篇。&br&&br&我于2009年初替加拿大某少数党完成了一份98页的英文报告上交联邦政府呼吁新政,当时拿着中国护照,还是工作签证身份,被破格招入加拿大政府工作,有了很多接触政府文件和学习的机会, 学到了非常多的发达国家特有的优秀的宏观政策,对此我直到现在依然对加拿大政府以及某少数党给我的这次机会感到万分感激。&br&&br&这份98页的报告信息来源于海量的调查和政府里文件,报告的分析,在当时4.4%失业率的情况下,分析了当时的中美加宏观经纪,包括利率,汇率,失业率,市场供需等参数,并提出了如何通过移民局,税务局,银行和劳工局的各种policy进行经济的振兴。当时政府接收了好些中国背景的人提交的文件予以审核,包括一些敏感人物,自然还有我,针对收集来的素材由联邦政府进行调控,省政府即使是不同党派当政也积极响应,虽然冬奥会欠了一大笔帐,但是依然奇迹般于9个月后将加拿大经济托了起来,2011年的时候全面进入了发展的轨道。可见发达国家政府的执行力是非常强大的,即使效率不高。&br&&br&我在写这份报告的时候已经坚持了将近1年白天搜集时事,晚上搜罗历史,不断地收集信息。 尤其在政府的时候翻阅了很多文献,由于国外联邦政府相关的公开文件是可以跨部门进行浏览的,里面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案例,一点也不枯燥,我于是越看越多,越看越有精神。 在完成这份报告后,我总结了很多国内和国外的宏观经纪上的分析,不厚道地说一句个人人为比郎咸平等人挖掘的层次要深的多(他们公开场合发表的言论比较肤浅是应该是出于照顾到广大普通用户的目的),也更符合事实。虽然因为自己所处的位置,很多东西的了解不够真实, 但是已经尽了自己最大能力进行挖掘了。 &b&至于中国历史是最挑战的部分,一般我能找到的都是已经被歪曲地没有逻辑的正规教科书, 或者是完全搬戏剧化的野史,我只好参考西方历史,在有疑问的地方通过分析和推理去整理。&/b& 因为都是英文,并且有一部分不是很方便公开,我就挑选一些要点在这里简要叙述一下。&br&&br&随着多数党 哈柏的下台,今年的大选必将会把这个历史片段再次推向高潮。&br&&br&扯了非常多的废话, 下面开始进入主题:&br&&br&民营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话题,它牵涉到整个环境,财政收入的比例,知识技能的分配,城乡人口的密度,商品交易链的效率,乃至国家的安全。 为什么我之前要说到历史是因为我下面要突出一下历史上最重要的几个人。&br&&br&近现代对中国摆脱封建和半殖民地制度贡献最大的人排名依次为 1. 李鸿章 2. 顾维钧
3. 颜惠庆 4. 袁世凯 。毛蒋排在他们之后, 至于段祺瑞这样人格很伟大的人运气不好没排进去。 中国不比印度,是一个肥到不行的国家,西方人的金库,当时跟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所以中国不是一个甘地可以解决问题的地方。 为什么排前3名的人在历史上并没有被大家那么重视而我却要如此的突出? 是因为李鸿章顾维钧和颜惠庆3个人,最大的贡献是代表中国合理地按照国际规则为国家争取了最大的利益,甚至在战斗年代都为中国取得了和平发展的关键性的缓冲时间。 你们不要小看这个东西, 中国现在每次国际谈判一输,就要损失少则百亿多则千亿, 而谈判会输是因为外交无力,外交无力是因为根本不懂国际规则。 而中国在内资和外资的争斗上,根本不会玩这个游戏,被圈了那么多钱。
&b&清末民初外交失败的中国,在国际上一旦被制裁,谈判输了,也不晓得如何去利用游戏规则,只会在国内发布消息,引起民愤,引起游行运动,抵制xx货。 回到谈判桌上后再由军阀软硬兼施把游行压下去。 这个手段用多了,政府还能获得人民的好感吗?&/b&&br&&br&这里不想多说顾维钧和颜惠庆,大家多翻翻国外的资料对他们的评价就知道了。 中国曾经有过能按照国内的规则去玩的优秀人才,在当时中国还是个弱国的情况下,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为中国争取了太多经济发展的机会了。可惜现在中国自己一套规则,在国际上向要按照自己的规则玩,到最后只能到处碰壁,到处吃亏。 这不是靠送两头大熊猫,去非洲修几个体育馆就能解决的。&br&&br&虽然国外的规则玩的不好,但是中国几千年来自己的潜规则可以说是神乎其技。&br&&br&&b&(由于知乎仍然是一个国内的社区,潜规则的例子我就不举了, 删了我千多字,妈的)&/b&&br&&br&说到这里我先玩一个思维跳跃,简单说一下加拿大这个大家不熟悉的国家。&br&&br&这个国家更多人的印象现在已经成为了贪官外逃,大奶成群,留学垃圾的地方。去旅游或者留学过的人都觉得像个农村,没什么意思,生活很无趣。可是华人在加拿大的比例其实是非常少的,这个国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发达国家。&br&&br&在60-70年代的时候,加拿大人曾经是世界最富的,平均每个家庭有接近2辆车,可惜因为没有裁军(千万人口有百万军人),高昂的军费导致了经济危机,政党下台,90年代有过一次大的泡沫,之后是平稳地发展。 这个国家干过一个非常牛逼的事情,比blackberry还要牛的事情。 就是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加拿大6大银行之一),早早看中了亚洲市场, 通过巨额贷款,捧红了一个人——李嘉诚。 它是当时李嘉诚最强大的后盾。 李嘉诚可以吃掉和记黄埔,一统香港成为华人界的传奇,其背后最大的支柱就是帝国商业银行。(CIBC金融危机的时候李嘉诚记着30年前的恩惠,果断慷慨注入大量资金持有部分CIBC股份,缓解了危机) 此后加拿大因为人口少,市场小,不断吸引移民, 尤其近两年吸引投资移民, 也自然吸收了很多贪官。 用外来的人和资本,将本国的经济稳定下来,同时利用自身的地大资源多的优势,稳步增长。&br&&br&发达国家发达的是制度,比起中国来,加拿大在这一点很会利用国际规则去玩。政府和本国企业,资本捆绑在一起,共同淘金。&br&&br&说完之后开始提问:那么一个不懂游戏规则的中国,和一个很会玩游戏的加拿大,还有一个不仅会玩而且赌得巨大的美国,三者碰到一起后的结局是什么呢? 我在报告里有很详细的分析,这里节选一下:&br&&br&1. 美国是一个曾经制订出游戏规则并且根据游戏规则,它是一个有一定权限的管理员。比如美国控制利息就可以控制汇率,由于石油是以美元来定的,油价也控制了。 油价和波罗的海指数可以影响几乎所有的商品的供应价格。 而资本方通过玩对敲,可以在现有规则下一边跟中国豪赌,一边赚取不菲的中间利益。 美国政府大量举债,举债之后通过补贴到美国的农业和科技研发,在大宗商品上压制国内,并且鼓励资本将热钱塞进中国通过造成两极分化来牟利。&br&&br&这就好比日本当年侵华,侵华是要以华制华, 拉拢部分人成立伪军,通过给他们金钱和军火等好处而让他们替自己当打手。 热钱造成了大量民营企业的倒闭,造成了垄断,造成了贫富差距的扩大。以上只是一个浓缩到不能再浓缩的描述, 具体的细节复杂到不是普通人可以想象的。&br&&br&2. 加拿大没有制订和修改游戏规则的权力,但是由于是一个发达国家,可以靠大量补贴中小型企业,补贴风投, 来发展高竞争力的产业。 比起之前靠纯输出原料,这种做法改变了经济结构,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并成功进行了软着陆,度过了经济危机。 尝到甜头后今年加拿大政府做了3件事:&br&&br&1. 投资移民金额加倍 (获取更多的人头收入)&br&&br&2. 减免中小型企业的税 (目前联邦和省税加起来只有16.5%,比国内光增值税都便宜,还可以用任何支出加以抵扣)&br&&br&3. 对venture capital 进行高额退税(之前就有,今年大力推行,增加了预算) 我为什么选择在加拿大投资,因为我投资10万美金,我明年可以拿回来7万4, 等于我用1倍的前可以投资4倍,或者说同样投资,风险小了4倍。 而纯投资公司,在加拿大要交非常高的税,是一个很不划算的买卖。 于是这里风投开始盛行,但是由于风格比美国要保守,国内公司一般不喜欢。&br&&br&加拿大因为储藏了海量的石油,加元也被称为油元,加元的汇率对中加贸易的影响也是很大的。&br&&br&3. 中国是一个不仅没有话语权,并且因还在学习西方的初级阶段,庞大的官员体系带来的效率低下,思想上的落后,导致被扇一耳光子都要反映半天才知道疼。勇的又过勇而无谋,弱的又只顾自己的利益。在国际游戏规则下基本就是小孩子里面躲猫猫被人欺负的那个典型。&br&&br&把以上三方势力放到一起就可以不难从宏观上分析形势了。&br&&br&&b&冷战之后当代国家之间的战争是汇率而不再是导弹。 美国只要通过利率的调整就可以控制战略资源,从而一定程度上控制中国。&/b&&br&&b&&br&&/b&&br&&b&&br&&/b&&br&如果美国是狮子直接扑上去咬成年个体,加拿大要做的就是像狼一样袭击幼崽。 将中国占有大量财富的富人吸收进来, 让他们把财产转移到加拿大,并购房置业,带来巨大的收入。&br&&br&为此加拿大央行顶住各方面压力,将利率压到0-0.25%, 到了下面银行现在5年期浮动按揭利率是2.1%-2.15% (取决于希腊方面的收拾情况)。 &br&&br&今年限购令一出加拿大房价被中国人哄抬到无法想象,买房如买菜的现象在加拿大再次发生了。&br&&br&上述过程如果铺开来写,也至少可以写个三五十页,这里就不赘述了。以上金融战争的结果就是在压力下中国的央行不能再超发货币,下面银行也不能拼命放贷,只要给指标,给额度。&br&&br&但是中国这个国家,你的指标,内部消化掉部分,政府还要问你要, 你能有多少钱借给民间资本?&br&&br&于是有趣的一幕出现了。 银行内部联合民间的一些巨头按照正常的利率5-6%贷款,剥夺贷款额度,然后拆借到民间信贷机构, 可以达到15-20%, 再放到民间形成高利贷,至少25%,多则可以高达70%!&br&&br&在这个情况下,民间的借贷也兴起了。 热钱逐渐开始不炒楼炒股,开始做借贷。
&br&&br&如果中国民营经济增长可以跟上的话,这个链子其实还是可以往前推动的,然而我掐你慢大篇幅谈判的外交失利再次应征了任何时候过于乐观的想法都是天真幼稚的。&br&&br&&b&国内现在是勇者过勇而无谋, 谈判的时候在自己没有任何筹码的时候妄图使用”楞的怕横的,横的还怕不要命的“这种古代流氓招数取得谈判的胜利。 &/b&结果是被一耳光扇过来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br&&br&你控制油价吗?你控制波罗的海指数吗? 人民币用来结算大宗物品和石油吗? 你什么都没有,你凭什么可以这么跩,凭什么可以不讲游戏规则? 你不跟我谈,没人会跟你谈的。&br&&br&前些年铁矿石谈判失败,机上轮胎案的损失,对劳动密集经济为主的民营经济是雪上加霜。&br&&br&谈不下去了只好说人家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欺负我们,鼓动民间同样有勇无谋的人抵制x货(100年前的老招数)。
你抵制有什么用? 美国如果向中国停止进口小麦,日子还能过吗? 单单说没有iphone,没有日本数码产品和日化的日子,现代年轻人又有几个愿意的?&br&&br&国外的资本则是看戏,等着自己的国家在外交中取胜。自己则接收破产的公司,逐步进一步控制中国的实体经济。 而国外政府要做的,一是在外交中按照游戏规则不费吹灰之力取胜然后瓜分胜利果实 (如惩罚性关税)。 二是用得来的收益投入科技研发,进一步获取竞争上的优势, 来对抗中国的贸易顺差。&br&&br&我的报告是作为加拿大的立场,希望加拿大将更多资金投入研发,从而一改过分依赖原料作为战斗资本的局面, 而中国的民营企业,正是我们当时狩猎的对象。&br&&br&这个回答,是作为中国的立场,希望民间实体业者通过看清经济形势而了解民间借贷的本质,不要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邀请了几个人,我也很希望更多人回答这个问题。 我想借这个机会彻底谈一下中国当前的经济状况,先码一个长篇。我于2009年初替加拿大某少数党完成了一份98页的英文报告上交联邦政府呼吁新政,当时拿着中国护照,还是工作签证身份,被破格招入加拿大政府工作…
来自子话题:
我不觉得这是个“问题”。&br&&br&首先,为什么他们手里会有股权?因为这是公司和员工的契约:你在我这里好好干,做大上市一起分享成果。如果没有这个股权激励,优秀员工早就走了,因此这个“套现走人”的说法颠倒了因果。再说,员工(股东)苦熬了多年,终于等到解禁期选择减持一部分买个车买个房,不知道这些质疑者站到他们的位置的时候能否“高尚”地继续持有到死。&br&&br&其次,股权激励不是一个一次性的行为,他是伴随着公司的战略决策会不断进行,作为对员工的激励:干得好,公司股价提升,手里的股权值钱,干不好就相反。也意味着员工的股权通常是作为一种奖励而不是从二级市场上高抛低吸。所以只要股权激励计划得当,员工减持第一未必全部减持完,第二减持完了以后还能拿。&br&&br&不可否认,上市这个目标达成之后,有很多早有想法的优秀员工会选择将股权变为自己的创业启动资金,也会有员工会选择享受生活,这个应该早就是公司预计范围内的事情。&br&&br&阿里巴巴究竟与历史上这些上市的大公司有何不同,会需要担心大量核心员工跑路呢?近的京东,Facebook,远的Microsoft,苹果,它们上市的时候有哪个重量级人物当场跑路了?(其实重量级人物的股权上市的时候还锁着,跑不掉)现在还有谁关心上市的那会跑掉了些什么人?
我不觉得这是个“问题”。首先,为什么他们手里会有股权?因为这是公司和员工的契约:你在我这里好好干,做大上市一起分享成果。如果没有这个股权激励,优秀员工早就走了,因此这个“套现走人”的说法颠倒了因果。再说,员工(股东)苦熬了多年,终于等到解…
来自子话题:
理论上其实很简单:&br&Long两大股东Softbank和Yahoo的任意一个,然后short这两个股东中的所有给这两个公司带来非Alibaba的income的entity。&br&Yhoo的收入很复杂,一大部分来自Search engine,没有那么容易short,所以BAML选择了Softbank。&br&&br&Softbank除Alibaba以外还是Sprint,Yahoo Japan和一大堆通讯公司的股东。&br&&b&于是BAML的做法是买Soft bank,卖Sprint,卖Yahoo Japan,卖KDDI(KDDI是日本第二大通讯商,这是为了模拟其他一系列Softbank拥有的通讯公司的股份)&/b&&br&&br&能看英文的直接看就好了嘛&br&&a href=&/news//bofa-said-to-profit-from-alibaba-even-after-ipo-snub&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news/2&/span&&span class=&invisible&&014-09-12/bofa-said-to-profit-from-alibaba-even-after-ipo-snub&/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这样BAML就合成了这个叫做BAML Alibaba Rep的Index&br&&br&Bloomberg上代号MLHKALIB Index&br&(从index名字上可以看到这是香港的美林做的。)&br&&br&具体weighting是: &br&Softbank: 301.48%&br&KDDI: -105.95%&br&Sprint: -65.82%&br&Yahoo: -29.71%&br&&img src=&/cb83444ebfd181d81dec25a_b.jpg& data-rawwidth=&736&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6& data-original=&/cb83444ebfd181d81dec25a_r.jpg&&用日元...&br&简陋的模拟很难说真正代表了Alibaba的fundamentals,而且就这500mm,不够一个big money买的..这个performance实在太technical了&br&所以我觉得,这更像是bet on the IPO of Alibaba而不是Alibaba本身。
理论上其实很简单:Long两大股东Softbank和Yahoo的任意一个,然后short这两个股东中的所有给这两个公司带来非Alibaba的income的entity。Yhoo的收入很复杂,一大部分来自Search engine,没有那么容易short,所以BAML选择了Softbank。Softbank除Alibaba以外还…
来自子话题:
要系统的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但凡正规的投行,研究部门和投行部门之间都有“&b&中国墙&/b&”,研究部门在public side, 投行部门是insider,区分的关键是是否会接触到MNPI - Material Non-Public Information。投行会接触到私有公司或者公众公司的关于融资、并购的早期想法或者意愿,在这些信息向市场公布、从而成为公开信息之前,都属于MNPI,
研究部门不应该知晓。如果某些原因需要告知分析师非公开信息,需要走一定的流程,称之为&b&“越墙” (wall-crossing)&/b&, 越墙之后,分析师可在投行的合规部门(Control Room) 监控下获得非公开信息,同时分析师对这些信息所涉及的上市公司的研究报告发布需要暂停,直到他/她获得的非公开信息成为市场上的公开信息,这个分析师也就可以被crossed-back回到中国墙的公开一边。&br&&br&基于以上认识,分析师&u&&b&不是&/b&&/u&IPO工作团队的一份子,也不应该是IPO工作团队的一部分。事实上FINRA最近开了一张罚单,就是针对IPO承销过程中投行试图使用分析师作为竞标的一个筹码:&br&&a href=&/article//us-finra-fines-research-analysts-idUSKBN0JP1T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all St. watchdog fines 10 banks $43.5 million for research analyst violations
| Reuter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另一方面,分析师的确在大家近年来所见到的中概股的美国上市过程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当然必须是独立的)——仅讨论中概股,美国公司在美国上市窝也没做过呀...&br&&br&首先,在第一次公开递交前后,投行团队会&b&越墙&/b&相关分析师,这样分析师可以拿到招股书的工作稿,提早了解故事。在招股书挂上Edgar之前,这就是一个非公开信息,因此必须先越墙分析师才能给到他/她&br&&br&之后,通常在第一次秘密递交之后的4-6周,发行人会召集投行分析师一起做一个详细的&b&Analyst Presentation&/b&, 我们简称AP,就是管理层和分析师坐下来,就公司的方方面面业务、战略、财务等等向分析师做详细的介绍。分析师听完介绍,再回家研究招股书,用4-6周的时间做出一个预测模型&br&&br&此后,第一次公开递交之后,分析师就可以完稿他/她的模型,并写一个简单的PPT,称之为&flip book&, 这个flip book只能包含招股书里面已有信息,不可以夹带私货。这些材料完成后,投行和销售团队会安排分析师先给非美国的&b&销售团队做培训(sales teach-in)&/b&, 然后销售出去向非美国的投资者主动约会,安排分析师在美国以外的区域(现在以亚洲为主),和有兴趣的投资者见面,介绍待发行公司,这个过程叫&b&PDIE - Pre-Deal Investor Education&/b&。之所以有这么一个安排是因为通常招股书洋洋洒洒几百页,投资者至多大概有21天+两周时间考虑,所以很多投资者会很愿意和分析师聊聊,毕竟分析师已经对这个公司做了将近两个月的研究了,而且对行业的上下左右也比较熟悉。PDIE类似香港IPO中的分析师预路演,但是美国IPO不会出一本pre-deal research report&br&&br&在PDIE期间,销售和分析师不可以主动去找美国投资者,但是如果美国投资者有反向咨询,可以接电话,分析师也不可以踏上美国国土和美国投资者去谈话&br&&br&第二次公开递交之后,分析师通常还会专门给美国销售团队做一个培训,因为他们之前不能参加相关的teach-in。至于第二次公开递交之后分析师能否去美国做PDIE,这个没有统一的业内规定,主要看各个投行对这个事情的理解和尺寸的把控——就是一个House Policy的问题&br&&br&以上是流程,从追求的效果来看,分析师为整个美国IPO项目提供两个重要的东西:&br&&b&第一,项目的估值指引&/b&。这又包括两个分项:&br&&ul&&li&盈利预测&/li&&li&估值倍数&/li&&/ul&&p&最后IPO项目公布出去的多少多少倍PE或者PB,其分母都是承销团队分析师预测值的均值。分析师给出的fair value区间,在投行和发行人定价格区间时候也是一个重要的指导依据&/p&&br&&p&&b&第二,通过PDIE获得足够的投资者反馈,为价格区间的制定提供依据&/b&&/p&&p&PDIE发生在两次公开递交之间、法定必须间隔的21天内,之后就是确定价格区间、第二次公开递交,然后就开始路演和簿记,在JOBS法案之前,PDIE的反馈几乎是我们确定价格区间之前唯一的投资者沟通和询价过程(现在有了JOBS法案还可以在秘密递交之后、公开递交之前做一些试水Testing The Water, 简称TTW)&br&&/p&&u&&b&&br&转载请先用支付宝联系我。谢谢&/b&&/u&
要系统的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但凡正规的投行,研究部门和投行部门之间都有“中国墙”,研究部门在public side, 投行部门是insider,区分的关键是是否会接触到MNPI - Material Non-Public Information。投行会接触到私有公司或者公众公司的关于融资、并…
来自子话题:
通常我会希望对方可以用15个字以内的简短一句话来概括这是个什么项目。&br&&br&接下来我想知道的是:&br&靠什么赚钱?为什么你能做成?现在做得状况如何?需要多少钱能达到你的目标?你的团队怎么样?&br&&br&同时我很怕:&br&跟我谈理想,谈抱负,谈激情。谁没年轻过呢,有理想有抱负只是基本,说了不会加分,不说也不会减分。但是占用的时间可是很宝贵的,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保持不了一个小时以上,还是应该把重点留在重要的东西商。&br&谈宏观数据,市场状况。因为宏观的数据有时候误差非常大,或者实效性不够好,说了半天其实就一句话,市场非常大。真的大市场即使不说也会觉得很大,不大的市场说出来一个数字发现,原来才这么小啊。几十个亿的市场还真不大。&br&说我们没想过盈利模式。不赢利和没有赢利模式有本质不同的,盈利模式的思考也能体现创业者对商业本质的认识。&br&跟我说腾讯其实做不了,因为他们是大企业,不如我们快速。这种回答我只能尴尬的转化话题。&br&&br&BTW,天使投资人的个性和喜好对投资有很大影响,没什么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多见几个,说不定就能碰上对胃口的,所以以上的建议也仅代表我的个人好恶。
通常我会希望对方可以用15个字以内的简短一句话来概括这是个什么项目。接下来我想知道的是:靠什么赚钱?为什么你能做成?现在做得状况如何?需要多少钱能达到你的目标?你的团队怎么样?同时我很怕:跟我谈理想,谈抱负,谈激情。谁没年轻过呢,有理想有抱…
来自子话题:
强烈建议阿里巴巴的员工们给咱们城西投资几条地铁,轻轨也行!杭州的交通太糟了!&br&你看杭州湾跨海大桥就有一半是民营企业投资。&br&&br&比如从古荡的支付宝大楼挖条线路连到1号线上,这样他们去阿里巴巴总部就方便了。顺便对面咱们浙大玉泉的人出门也方便了。&br&&br&列车可以叫马云号、淘宝号、天猫号、支付宝号、余额宝号、旺信号等等……
强烈建议阿里巴巴的员工们给咱们城西投资几条地铁,轻轨也行!杭州的交通太糟了!你看杭州湾跨海大桥就有一半是民营企业投资。比如从古荡的支付宝大楼挖条线路连到1号线上,这样他们去阿里巴巴总部就方便了。顺便对面咱们浙大玉泉的人出门也方便了。列车可…
来自子话题:
&p&先下结论:36氪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科技媒体,猜想36氪的目标是建立互联网科技创业的生态系统。&br&&/p&&br&&p&前不久潘九堂在微博上分享了他的一个朋友对于公司估值的观点:如果是工具/APP类的公司,估值最多也就10亿级、如果是平台型公司,估值差不多在100亿级、如果是生态系统型,估值能够达到1000亿级别。&/p&&p&这个估值方法并不绝对科学严谨,但简单粗暴也便于理解,而且大体上差不太多。如潘九堂所言,新浪 + 微博 / 网易 / 携程 /360,都是平台型公司,差不多都在 100 亿级美元;腾讯 / 阿里巴巴,是比较典型的生态型公司,所以估值都在 1000 亿级美元。&/p&&p&36氪走的可能正是这条路,他们突破“科技媒体”的边界,不断向上、向下拓展连接服务,包括连接用户和创业团队,连接创业团队和投资机构,以及连接创业基础支撑供应商和创业团队等。&/p&&p&具体来说:&/p&&p&这几年传统科技媒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我从大学开始才接触科技媒体,早前可能有更多的阶段,因为不了解,不做展开):&/p&&p&&b&第一个阶段:门户网站式的科技新闻。代表媒体:网易科技频道、新浪科技频道、搜狐科技频道等。&/b&&/p&&p&此类门户网站的科技频道,特点是新闻足够多,但是不够深入,软文多,通稿多。这个时候科技频道只是门户网站的一个并不十分重要的频道,在门户的位置排于头条、财经、社会新闻之后。盈利模式普遍以广告点击、网站换量等粗暴简单的方式为主。&/p&&p&&b&第二个阶段:科技博客的兴起。代表媒体cnbate等。&/b&&/p&&p&约2010年左右,cnbate等专注于科技报道的博客式媒体开始兴起。开始有第三方公正报道的特征,并且时效性明显快于门户的科技频道,那个时候是可以早中晚刷好几次cnbate的。同时也吸引了大批互联网大佬关注,当时cnbate的评论区经常可以看到大佬们的回复,也有假装大佬盖楼回复的很欢乐的帖子,你们还记得否?不过这个时候,科技媒体依然不温不火,盈利模式也依然存在局限性,依然为粗暴的广告或换量。&/p&&p&&b&第三个阶段:垂直科技媒体崛起,开始突破“媒体”这个单一的边界,向上向下拓展生态链。代表媒体36氪。&/b&&/p&&p&这个时候的科技媒体,报道更专业,软文、通稿逐渐减少。&b&并且最重要的是, 36氪除了科技报道,逐渐开始组织创业者沙龙、36氪开放日、投资者见面会等活动,&/b&&b&36氪已经有了打造互联网科技创业生态系统的雏形。&/b&最近36氪还开始以互联网思维运作创业孵化器“氪空间”,号称孵化器全免费,让创业者免费完成第一轮融资。可以看到,36氪从科技报道出发,免费给予创业团队曝光机会,到吸引投资机构关注,以及连接用户和创业团队,连接创业团队和投资机构,以及连接创业基础支撑供应商和创业团队等的整条生态链服务。&/p&&p&阿里巴巴的价值在于,打通了买家、卖家、分销生态、阿里巴巴货源、支付体系、金融体系、物流体系等完整的互联网电商生态系统。&/p&&p&小米在业内被认为是下一家估值过千亿的公式,原因也在于,小米做的不只是手机,小米基于手机生态系统,不断突破“手机”这个单一的估值边界,小米手机 +MIUI,已经形成“硬件 + 互联网服务”的生态链,涵盖应用分发、云服务、游戏联运、主题商店、浏览器、电子阅读等等,这其中的每一项服务单独拆分开来,都是一个估值过亿的app。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就是,小米手机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伴随小米出货量的增加,“入口”的地位还会进一步巩固。&/p&&p&如果36氪能将互联网科技生态系统完整串联,接下来,围绕科技创业整条链条,可衍生出投前投后服务、云服务、融资服务、法律服务、人才招聘服务、咨询及数据服务、资源互换、广告分发等服务,&b&当36氪打通了整条生态链,突破“科技媒体”这个估值边界,不断向上、向下拓展,36氪的估值就不只是一个科技媒体的估值这么简单啦。&/b&&/p&&br&媒体的边界拓展成功的例子也是有的,可以看到“汽车之家”已在美国上市。汽车媒体最开始也是门户网站中的一个不重要的子频道,“汽车之家”走的路跟36氪走的路类似,一开始是变革汽车报道,站在读者的角度写汽车评测和资讯,去除软文,去除通稿,向专业化的垂直汽车媒体发展;而后,开始深挖汽车社区等用户运营,以及试水连接汽车经销商和读者,直至现在开始走上汽车电商、汽车美容、汽车金融、汽车保险等前后生态链的拓展,也是在不断的拓展“媒体”的边界,建立汽车类目的生态链。因此,汽车之家的估值可以高于单纯的汽车媒体。&br&&br&&p&总结,36氪是一家有雄心壮志的公司,不只是科技媒体这么简单。&/p&&br&&p&氪空间可认为是36氪从”科技媒体”走向”打造创业生态链条”的一个里程碑。这里引用我在另外一个36氪相关的问题的回答,感兴趣的同学可继续往下阅读。&a href=&http://zhi.hu/7XM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36氪新推出的“氪空间”的盈利方式是怎么样的?&i class=&icon-external&&&/i&&/a&&/p&
先下结论:36氪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科技媒体,猜想36氪的目标是建立互联网科技创业的生态系统。前不久潘九堂在微博上分享了他的一个朋友对于公司估值的观点:如果是工具/APP类的公司,估值最多也就10亿级、如果是平台型公司,估值差不多在100亿级、如果是生态…
来自子话题:
谢邀。&br&&br&缄默期(quiet period or waiting period),是指从公司向证监会提出上市申请开始,一直到招股书生效为止这段时间内,公司的公开宣传有诸多限制,具体表现为在接受新闻采访、与分析师和投资人见面时,关于上市的信息不得披露。&br&&br&设置缄默期,限制公开宣传的目的是防止发行人“造市”。离招股书生效时间越近,公司发布的信息越有可能不当影响发行价。&br&&br&违反缄默期规定的行为被称作“抢跑”(gun-jumping),SEC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可能导致三方面的结果:&br&&br&(1)推迟招股书的生效时间,可能是几个月,可能是无限期;&br&&br&(2)不当公开宣传材料被认定为非法招股材料,投资者如果购买了股票,公司要承担返还款项的责任;&br&&br&(3)SEC可能要求把不当宣传材料放入招股书,很可能招致投资者的诉讼。&br&&br&中国证监会在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时也借鉴成熟市场关于股票发行“静默期”的规定:&br&&blockquote&&b&第五十三条&/b&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受理后至发行人发行申请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依法刊登招股意向书前,发行人及与本次发行有关的当事人不得采取任何公开方式或变相公开方式进行与股票发行相关的推介活动,也不得通过其他利益关联方或委托他人等方式进行相关活动。&/blockquote&请参考:Quiet Period(&a href=&http://www.sec.gov/answers/quiet.ht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ec.gov/answers/quiet.h&/span&&span class=&invisible&&t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谢邀。缄默期(quiet period or waiting period),是指从公司向证监会提出上市申请开始,一直到招股书生效为止这段时间内,公司的公开宣传有诸多限制,具体表现为在接受新闻采访、与分析师和投资人见面时,关于上市的信息不得披露。设置缄默期,限制公开宣…
根据老板的需求不同,简单通俗的介绍大概有这么几种:一、老板你看隔壁张家村的张大户,自从公司上了市,他就当选了最佳民营企业家、县人大代表,眼看着就要去地方和省人大任职啦(上市为了身份地位);二、老板你再看隔壁王家屯的王大善人,自从公司在海外上了市,海外的客人都慕名而来,生意蒸蒸日上(上市为了开拓海外市场);三、老板你再看隔壁李家庄的李二狗,生意本来平平,上市之后,招兵买马,融资收购,公司越来越大,已经是行业龙头啦(上市是为了招揽人才、并购整合);四、老板你再看隔壁赵家窝的赵大奶奶,小辈儿都不能接班,她干脆把公司上市,成立基金会,当起了甩手掌柜,请了职业掌柜的来管生意,小辈儿就分红,她走的安心,小辈儿们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上市为了家族企业传承和管理);五、老板你再看咱们淀里的那谁谁谁,要不是公司上市,他也换了身份,现在怎么能平平安安去枫叶国做富翁,退休享福,早就被官府请去喝茶,搞不好就家破人亡啦(上市为了换身份、转移财产、规避风险)。总有一款最能打动老板吧。
根据老板的需求不同,简单通俗的介绍大概有这么几种:一、老板你看隔壁张家村的张大户,自从公司上了市,他就当选了最佳民营企业家、县人大代表,眼看着就要去地方和省人大任职啦(上市为了身份地位);二、老板你再看隔壁王家屯的王大善人,自从公司在海外…
来自子话题:
&p&&b&采取大年三十这个时间,我能想到的唯一的合理解释是想打阿里一个措手不及,趁投行和阿里都休假,让阿里来不及反应。&/b&&/p&&p&&i&——————下面是正文——————&/i&&/p&&p&选择大年三十的晚上进行上市是否有何特别含义我们不得而知,毕竟这样一家市值预计接近300亿美金的庞然大物,无论如何也是躲不过媒体的关注。而以刘强东的作风,也或许只是想在大年三十给员工们发个红包图个吉利也说不定,所以揣测为何是大年三十意义不太大。那么不妨还是先让我们来考虑考虑京东为何选在这个时间上市。&/p&&p&京东的上市传言由来已久,而且一直伴随着“资金链破裂”的传闻。12年京东曾经想过上市,但当时香港的投行只给出60亿美元的估值,于是京东便放弃了。随后折价75亿美元又进行了一轮融资(分两次进行,之前有DST、老虎基金的C轮融资按照100亿美金的市值)。&/p&&blockquote&&p&2007.08 获得今日资本首批融资千万美金。&/p&&p&2009.01 获得今日资本、雄牛资本及梁伯韬私人公司共计2100万美元的联合注资。&/p&&p&2011.04 获得俄罗斯DST、老虎基金等共6家基金和个人融资共计15亿美元。&/p&&p&2012.11 获得加拿大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老虎基金共计4亿美元融资。&/p&&p&2013.02 获得加拿大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和Kingdom Holdings Company等共计7亿美元融资。&/p&&/blockquote&&p&我们可以看出,京东当时是真的很差钱。但后来有了D轮融资,京东的资金问题也得到了缓解。2013年,在京东高速扩张的同时,刘强东采取了“休养生息”战略,要求盈利。而从招股书来看,京东也确实盈利了。&/p&&p&如此看来,京东很可能是在2013年年初就确定了14年上市的计划,并为此做了许多准备:&/p&&p&1、 上市之前的一般性准备,并且提前准备好,在适当的时机选择上市;&/p&&p&2、 “休养生息”战略,京东迅速的从巨亏变为盈利,把报表装点的好看点,方便提高估值。而之所以能够迅速扭亏盈利除了战略上的调整,恐怕在会计报表上也有些相关财务处理,特别是在京东大力投资的仓储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采取了特定处理,把13年的亏损摊薄到前后几年。虽然京东13年微利,但是以京东现在这种扩张速度,这种盈利绝对只是纸面上的。估计14年将会重新亏损,甚至接下来会有巨亏。所以趁13年的报表好看,抓紧在14年初上市对估值有好处;&/p&&p&3、 刘强东应该预计到了14年中概股应该走出阴影,甚至可能恰好赶上新一波火热行情,所以选择了这个时间点。而事实上随着去哪儿、58同城等中概股的上市,他的判断应该没错;&/p&&p&4、 非常重要的一点——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之前选择在香港上市,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这对京东的估值无疑是有促进的。然而阿里香港上市受挫,接下来基本会选择在纽约上市了。一山容不得二虎的道理都懂得,阿里如此大的市值,一旦在京东之前上市,投资者对京东的兴趣一定少了许多。而且京东率先上市先把钱拿了,回头股价还会被阿里参考,表现不好的话还会拖累阿里,区区不到15亿的融资额,很可能把阿里的百亿级别的融资拖下水。&/p&&br&&p&综上所述,京东的上市计划绝对是早早准备好的,而&b&采取大年三十这个时间,我能想到的唯一的合理解释是想打阿里一个措手不及,趁投行和阿里都休假,让阿里来不及反应。&/b&&/p&&br&&p&由于许多人对放假这个问题进行质疑,特别补充一下:&/p&&p&首先这个投行指的是国内的投行,因为阿里毕竟是中国公司,上市总是要用到国内的投行或者说国际投行的中国分部。此外除投行外,上市还需要诸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第三方公司的参与,他们也正休假呢。&/p&
采取大年三十这个时间,我能想到的唯一的合理解释是想打阿里一个措手不及,趁投行和阿里都休假,让阿里来不及反应。——————下面是正文——————选择大年三十的晚上进行上市是否有何特别含义我们不得而知,毕竟这样一家市值预计接近300亿美金的庞然…
来自子话题:
如何看待?中国新闻界的日常。&br&但事情变成这样,是共谋的结果。&br&在中国,「财经公关」这四个字容我作为一个前媒体内容生产者呵呵呵呵……对媒体意味着新闻独立性的威胁(针对做正常报道的记者,威胁并非政治上的,但也经常是个人无法反抗的干涉)及隐性收入来源,对企业意味着敲诈风险和平息丑闻的机会。究竟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我不知道,反正现状是,企业不认为自己有义务向消费者披露任何自身发展情况的信息,除了满足宣传需求,除了上市公司必须捏着鼻子给人看看财报。「你们别吵,你们闭嘴,你们不懂,关你们屁事!」媒体的主动采访常常只能抵达公关就终止了(公关以外的人员接受采访是违反公司规定),获得几句冠冕堂皇的回答和一些根本不足以成为分析材料的数据。反过来,很多媒体发现根本不用用心写稿子,照着公关的话胡说八道写软文就够了,软文越写越贱,价格越来越便宜,就来了更厉害的法子,「打砸抢」,就是内容敲诈,封口费比软文贵多了。&br&当然,这件事,归根结底,&b&责任指向媒体,说什么借口都没用&/b&。从优先级上,企业首先为产品和消费者负责,跟公众推心置腹都是其次的,但记者应该为自己写下的内容负责,撒谎,就不应该干了。&br&但要说改变,恕我短视,这样一件事不会产生什么肉眼可见的改变,发红包的继续发红包,投广告的继续投广告,瞎写的继续瞎写,也许能断了一些流氓大户眼下的财路,但江山代有才人出,会有别的恶心招。更糟的结果是,一些广告主会加深了一层判断「媒体都是能够用钱摆平的,没什么可怕」,心中多了几分「默契感」。&br&除非这套交易逻辑运行不下去了,交易模式死透了,否则像戒除海洛因一样,即便大洗牌大换血,死灰复燃也是分分钟的事儿。&br&&br&补充一句,不是所有媒体都这样,也不是所有企业都有问题,但也不值得特别赞美,因为你不能说,一个人不吃屎,是多么高尚。&br&(见大家的评论,忍不住再补充,我原来供职的媒体,不是财新,但和大家眼中似乎硕果仅存的财新一样,不&b&许收车马费和红包,没有软文&/b&。我不敢代表原来杂志的所有同伴,但多少对他们有所了解,没人把眼睛盯在是否被赞美为高尚上,稿子还做不完呢。)&br&&br&我的回答基于个人从业经验,无臆断,相信其他回答也基于某些个人经验,大家兼听则明。
如何看待?中国新闻界的日常。但事情变成这样,是共谋的结果。在中国,「财经公关」这四个字容我作为一个前媒体内容生产者呵呵呵呵……对媒体意味着新闻独立性的威胁(针对做正常报道的记者,威胁并非政治上的,但也经常是个人无法反抗的干涉)及隐性收入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票保证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