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资产类会计分录录,固定资产,题目如下

在事业单位会计中有关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分录怎么做,题目如下_百度知道
在事业单位会计中有关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分录怎么做,题目如下
某市师范学院,2002年1月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一辆小汽车,双方协商租金共计160000元,分4年付清,合同规定租入时一次支付租金60000元,以后每年年初支付等额租金25000元。非常感谢!
来自北京诚力财务代理有限公司
以下回答来自于北京诚力财务代理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160000贷:其他应付款    
160000支付租金时:借:其他应付款  
60000贷:银行存款
60000借:事业支出——基本支出——交通工具购置
60000贷:固定基金    60000以后每年支付时:借:其他应付款  
25000贷:银行存款
25000借:事业支出——基本支出——交通工具购置
25000贷:固定基金     
25000租赁期满后:借:固定资产——自有固定资产  160000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160000
接回小汽车是:借:固定资产 160000
借:专用基金 60000
贷:其他应付款-租金
贷:银行存款 60000
60000以后每年支付租金时:借:其他应付款
借:专用基金 25000
贷:固定基金
贷:固定基金 25000对吗
走专用基金科目应该是不妥,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三十二条 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照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专用基金管理应当遵循先提后用、收支平衡、专款专用的原则,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且专用基金的核算是修购基金,即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并按照规定在相应的购置和修缮科目中列支(各列50%),以及按照其他规定转入,用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较少的事业单位可以不提取修购基金,实行固定资产折旧的事业单位不提取修购基金。所以不适合在这个科目中核算,另外你支付时不需要从银行划款吗?为什么都走固定基金科目?
教科书上是这么写的,我也很纳闷呢?
书上也不是完全对,毕竟人为编写,笔误的可能也是有的,多看些书,可能有相同例题会有不同的解答,关键还是遵从法律法规。问题:用未分配利润购买固定资产如何做会计分录_百度知道
问题:用未分配利润购买固定资产如何做会计分录
提问者采纳
购买固定资产时:.借:固定资产2000万.贷:银行存款2000万.转增资本时:.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00万.贷:实收资本2000万.转增资本金需要通过股东会决议、验资、工商变更登记、税务变更登记等流程。
其他类似问题
未分配利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关于自产产品作固定资产自用的会计分录问题
关于自产产品作固定资产自用的会计分录问题
请问,我自己生产的产品,对外销售价为29620元含税,成本价是20000元,那么我要将这件产品作为固定资产自用,该如何处理?是借:固定资产(29620)
                       贷:库存商品(25316.24)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4303.76)
还是借:固定资产(20000)
   贷:库存商品(20000)
补充:不是的,上海固定资产也可以抵扣的。
是不是借:固定资产20973.60
    贷:库存商品16669.84(这个是按成本结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303.76(这个是按销售价的17%自提税)
&
借:固定资产 29620
&&&& 贷:主营业务收入&&&&&&&&&&&&&&&&&&&&&&&&&&&&&&& 25316.24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4303.76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00
&&&&&&&货:库存商品&&&&& 20000
上面回答错误,给你个全面的:
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非,如、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或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投资或及、个人消费或其他等方面的行为,将其界定为“自产自用,”。本文主要就自产自用行为的税务处理和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一、企业领用自产务和会计处理的制度依据
  (1)规定。视同销售是与一般意义上的正常销售有所区别的货物销售行为,按照我国相关税收法规的规定,自产自用应视同销售,应正常缴纳增值税,同时计算交纳所得税。如果自产自用产品为应税消费品,还应计算缴纳消费税。即上述自产自用行为应当作为收入处理,应调整企业的应税所得。
  (2)规定。对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并没有专题予以明确统一规定,只在各相关准则中有所表述。如《第2号——》、《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和《——收入》等均有相关规定,其中具有核心指导地位的是收入准则,其对条件的规定有助于会计处理中判断收入是否确认。
  二、界对企业领用自产产品的不同会计处理
  上述税收制度规定,直接、具体指导和规范了税收实务。在税收实务界,对于自产自用行为的税务处理是毫无争议的,即都是按售价、计税价格()计提增值税,并按售价、计税价格(公允价值)增加,计入应税所得。但由于我国会计制度和新会计准则均未对自产自用行为的账务处理做出明确规定,致使缺乏理论指导的会计实务界产生了对自产自用行为的不同账务处理且各自为政。具体表现在:(1)只需按自用产品的成本转账,不确认收入。原因是自产自用只是一种内部结转关系,不存在销售行为,不符合正常销售的条件,没有产生。(2)确认自用产品相应的收入,并。原因是只按成本转账不确认收入的做法,从处理上成立,但不符合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如果要遵循所得税法的规定,则需要企业在年终计算所得税时,按售价与成本的差额,调增,而恰恰就是这一调整过程麻烦,会严重影响会计工作效率。(3)区别对待:如果自产自用能获得收益或体现企业与外部的关系,就做销售收入处理;反之,均按成本转账。
  三、自产自用会计及税务处理及案例分析
  为了将简化财务会计和税务处理真正落到实处,体现财务会计服从税收制度的规定,笔者认为:(1)企业领用自产产品应当按正常的销售程序核算(除特殊事项外),即按售价(或市场价格)确认销售收入并计提销项税额,同时按结转销售成本。这样,企业的收入、成本和利润均体现在中,便于提供出更真实可比的会计信息,而且在申报所得税时也不需作,简便。(2)结合新收入的研究,基于财务会计的视角,笔者认为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笔者称其为自产自用特殊事项)应该有三项:自产产品用于在建工程;自产产品用于无偿赠送;不具有或者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2007年全国会计专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中级会计实务》中将自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的会计处理也按公允价值确认了收入,值得。
  现以甲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具体分析和说明企业领用自产产品的处理。
  第一,自产自用普通事项的会计处理。此处所指的自产自用普通事项,是指企业将自产的产品、货物用于除上述特殊情况以外的自产自用事项。此时,企业根据其具体用途,按产品的售价或组成计税价格、市场价格乘以适用的税率得到的应纳增值税与所用货物的售价之和,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等科目;按确定的销售收入,贷记“”、“”等科目,按应纳增值税额,贷记“——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例】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领用其生产的A产品,该产品成本为20000元,计税价格(公允价值)为30000元,适用的为17%.假设甲公司生产的A产品未计提相应的,且A产品为消费税非应税消费品。当A产品分别用于不同用途时,则其相应的税务会计处理如下:
  (1)用于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出资产为存货的,无论是否涉及补价,均应当视同销售,按照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同时结转销售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因此,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35100
  && 贷:主营业务收入 &&&&&&&&&&&&&&&&&& 30000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
  借: 20000
  && 贷:&&&&  20000
  (2)用于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企业应按分配货物的售价或组成计税价格、市场价格乘以适用的税率得到的应纳增值税与所用货物的售价之和,借记“应付股利”或“”;按应税货物的售价或组成计税价格、市场价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按应纳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因此,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借:应付股利 &&& 35100
  && 贷:主营业务收入 &&&&&&&&&&&&&&&&&&& 30000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00
  && 贷:库存商品&&&&  20000
  (3)用于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等(非货币性职工薪酬)。企业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人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借记“”、“”、“”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实际发放给职工时,应确认收入,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贷记“主营业务收入”,按自产产品的公允价值乘以适用的税率得到的应纳增值税,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结转。
  假设例中发放的A产品平均分配给总部管理人员和直接参加生产的生产工人。此时,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甲公司计工薪酬时:
  借:管理费用 &&&&&&&&&&&&& 17550
  &&& 生产成本 &&&&&&&&&&&&& 17550
  &&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35100
  甲公司发放职工薪酬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35100
  && 贷:主营业务收入 &&&&&&&&&&&&&&&&&&& 30000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 20000
  && 贷:库存商品 &&&&& 20000
  (4)用于换取生产生活资料、等其他(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要求,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同时结转销售成本。
  假设甲公司用A产品换回了乙公司的一辆汽车(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汽车的公允价值为40000元,由此甲公司另支付了10000元补价给乙公司。因此,甲公司此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 45100
  && 贷:主营业务收入 &&&&&&&&&&&&&&&&&&& 30000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0
  &&&&&& 银行存款 &&&&&&&&&&&&&&&&&&&&&&& 1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 20000
  && 贷:库存商品 &&&&&& 20000
  (5)用于抵偿债务。企业可将该业务分为两部分,一是将库存材料、商品产品出售给债权人,取得货款;出售库存材料、商品产品业务与企业正常的销售业务处理相同,其发生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二是以取得的货币清偿债务。
  假设该例中,甲公司欠丙公司购货款50000元。由于甲发生困难,短期内不能支付已于日到期的货款。日,经双方协商,丙公司同公司以其生产的A产品偿还债务。丙公司于日收到抵债的A产品,并作为库存商品入库。此时,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借:应付账款&&&&&&&&&&&&&&&&&&&  50000
  && 贷:主营业务收入 &&&&&&&&&&&&&&&&&& 30000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
  &&&&&& ——债务重组利得&&&&  149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00
  && 贷:库存商品&&&&&&  20000
  此外,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销售代销货物(视同买断的自购自销方式),非同一县(市)将货物移送另一机构用于销售等自产自用情形,由于其均符合条件,因此均应当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具体会计处理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自产自用特殊事项的会计处理。此处所指自产自用特殊事项,是指企业将自产的产品、货物用于前述的3种特殊情况的自产自用事项。企业应根据其用途,按产品的售价或组成计税价格、市场价格乘以适用的税率得到的应纳增值税与所用货物的成本之和,借记“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按确定的产品成本,贷记“库存商品”,按应纳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但该会计处理未把企业的收入、成本和利润体现在利润表中,而所得税税法规定这类自产自用视同销售行为的收入应当作为计税收入,计算应税所得,故企业在年终计算所得税时,需要作所得税纳税调整。
  (1)用于非应税项目,如建造固定资产等。应按售价或组成计税价格、市场价格乘以适用的税率得到应纳增值税;但上不作为销售处理,不确认收入,仍然按照成本转账。因为在这种视同销售行为中,货物并没有实质性转移,其所有权、控制权和管理权还是归企业所有,其相关风险和报酬也没有发生转移。根据上文所述收入确认的5个条件分析,此行为不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不能将其确认为收入只能按成本结转。因此,甲公司此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 &&&&&&&&&&&&&&&&&& 25100
  && 贷:库存商品 &&&&&&&&&&&&  &&&&&&& 20000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
  (2)用于无偿赠送他人。领用自产产品用于无偿赠送他人时,应按售价或组成计税价格、市场价格乘以适用的税率得到应纳增值税;但会计核算上不作为销售处理,不确认收入而按成本转账。因为赠送虽然发生了所有权的转移,但企业并未获得经济利益,企业资产、都没有增加。因此不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不能作为收入处理只能按成本进行结转。因此,甲公司此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营业外支出 &&&&&&&&&&&&&&&& 25100
  && 贷:库存商品 &&&&&&&&&&&&&&&&&&&&&& 20000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
  (3)用于换取生产生活资料、消费资料等其他非货币性资产(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自产产品用于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换人资产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无论是否涉及补价,均应按成本转账,不按公允价值确认收入。此外,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采取收取手续费的方式结算代销费用的情况,也不确认收入,原理类似,不再赘述。
借:固定资产(29620)
                      贷:库存商品(25316.24)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4303.76
其他回答 (18)
生产库存商品时材料的进项税已经抵扣 故转为固定资产那部分材料的进项税可以不用转出 如果就是要做提税 也应该做进项税转出处理
借:固定资产(20000)
   贷:库存商品(20000)
视同销售作销项税额,固定资产的进项可抵扣,这样税额可相抵。
目前我国只有东北那面的固定资产可以抵扣进项税,而且是大型机器设备.你这个的话只能是第二种了
借:固定资产(20000)
   贷:库存商品(20000)
那就应该是的 新会计准则 固定资产要交税的
都不对
应该这样:
借:固定资产&&&&&&&&&&&&&&&&&&&&&&&&&&&&&&&&&&&&&&&&&& 24,303.76
贷:库存商品&&&&&&&&&&&&&&&&&&&&&&&&&&&&&&&&&&&&&&&& & 20,0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 4,303.76
应该这样:
借:固定资产&&&&&&&&&&&&&&&&&&&&&&&&&&&&&&&&&&&&&&&&&& 24,303.76
贷:库存商品&&&&&&&&&&&&&&&&&&&&&&&&&&&&&&&&&&&&&&&& & 20,000.00(这个是按成本结转,如果含税就要除1.17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 4,303.76(这个是按销售价的17%自提税,如果有公允价
&&&&&&&&&&&&&&&&&&&&&&&&&&&&&&&&&&&&&&&&&&&&&&&&&&&&&&&&&&&&&&&&&&&&&&&&&&&&&&&&&格则按公允价格计提,没有公允价格按销售价格)
&&&&&&&&&&&&&&&&&&&&&&&&&&&&&&&&&&&&&&&&&&&&&&&&&&&&&&&&&& 应该是借:固定资产20000
&&&&&&&&&&&&&&&&&&&&&&&&&&&&&&&&&&&&&&&&&&&&&&&&&&&&&&&&&&&&&&&&&&&&&&&&& 贷:库存商品20000
1,您应当作出如下会计分录:
&
借:固定资产(29620)
                      
贷:库存商品(25316.24)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4303.76)
&
2,因为作为固定资产自用的自产产品,无论是不需要安装直接投入使用,还是需要与其他资产组合在一起,凡是能构成企业固定资产的,税法与会计均共同认可其属于资本性支出。
&
3,作为固定资产使用的自产产品,其应计提折旧的总额,即这项资产的价值是多少还值得商榷。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建工程领用自产产品,按照帐面成本加上应缴纳的相关税费计入资产成本;而税法规定计入应税收入总额的则是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即市价,但认可的折旧总额却是企业会计帐面的资产成本。
&4,企业可以按公允价值作为折旧总额在税前分期扣除,使得收入与支出口径一致起来,会计处理上对预先缴纳的所得税作为时间性差异,通过“递延税款”核算。
&
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视同销售。
视同销售不但要缴纳增值税,并且为此购买的材料的进项税额也要转出,不能抵扣。
是借:固定资产(29620)
                       贷:库存商品(25316.24)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4303.76)
自用 产品 按照 销售处理
借:固定资产29620
&&&&&&& 贷:库存商品20000(因自产的成品自用视同销售,出库应按成本计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4303.76
资产产品按照成本入账,就像在建工程一样
个人认为是:
视同销售,但在销售的增值税上可以自己看实际的处理
企业生产的产品,无论是对外销售还是做为固定资产自用,都应视同销售,所以:
借:固定资产24303.76
&&&&&& 贷:库存商品&20000(应按成本价计库存商品)
&&&&&&&&&&&&& 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税额4303.76(应按对外销售价计税)
是,自用可以视同销售。
自产的商品用于投资应该视同销售,应该缴纳增值税,增值额是29620除以(1+17%)-20000元,增值额是5316.24,应纳增值税是903.7608,所以会计分录应该是:
借:固定资产&&&&&
&& 贷:库存商品 20000
&&&&&&&&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 903.7608
应该按照产品成本加上应缴纳的销项税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因为不是外购固定资产因此该税金不能抵扣,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24303.76元。
借:固定资产&&&& 24303.76
贷:库存商品&&&& 20000
&&&&&&&&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 4303.76
和销售一样做账务
借:固定资产&&&&&&&&&&&&&&&&&&&&&&&&&&&&&&&&&&&&&&&&&& 24,303.76
贷:库存商品&&&&&&&&&&&&&&&&&&&&&&&&&&&&&&&&&&&&&&&& & 20,0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 4,303.76
等待您来回答
财务税务领域专家废旧的固定资产处理,会计分录怎么做?
废旧的固定资产处理,会计分录怎么做?
1、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积折旧
贷:固定资产
2、报废或者出售时:
借:原材料(或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3、结转净损失时: 借: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结转净收益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其他回答 (2)
固定资产处置的分录是
借: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银行存款(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发生的清理费用
要看你以前计提过没有啦..
如果以前提过..就直接冲掉..
等待您来回答
财务税务领域专家一道固定资产清理的会计题:如下_百度知道
一道固定资产清理的会计题:如下
例1.日,长江公司购入一台A设备并投入使用,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12000元,增值税税额为2040元。款项已经银行转账支付。会计部门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及转账支票存根,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A设备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14040例2.承例1.日起,长江公司对该设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该设备的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设备原价的5%。则该设备每月计提折旧额=12000*(1-5%)/10/12=95元假定2009年6月份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折旧为10400元,其中生产车间折旧为6000元,行政管理部门折旧为4400元。会计部门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每月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10400例3.承例2. 日,因产品调整,长江公司将该设备出售给黄河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8000元,增值税额为1360元。款项已收到。截至日,该设备已经计提的折旧额为1045元(95*11),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相关资料,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清理-A设备
贷:固定资产-A设备
12000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A设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60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A设备
2955这题是连串在一起的,前面的我都理解就是例3我不明白,我就是不知道如何确认固定资产清理的借贷方,还有如果直接给我这样的题目,我根本做不出来,不知道如何做这样的分录题,不知道是哪些个科目,也不知道确认科目的借贷方,还有这些数字是怎么来的,不知道为什么要做3个小分录?我知道有点长,但是请专业人士能够耐心的讲解给我听,把自己如何做这道题的思路给写出来,让我理解,我真的是非常感谢,待真正理解后肯定会追加分值的,跪谢大家!
提问者采纳
第一步:固定资产处置清理时,先结转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分录如下:借:固定资产清理
这个是倒挤出来的,相当于是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原值第二步:发生相关清理费用,相关税金时,计入固定资产清理借方,相当于增加成本分录如下: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第三步:收到的相关款项时,或者有保险公司赔偿时,计入固定资产清理贷方,相当于弥补成本噻,就冲减成本借:银行存款
其他应收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第四不:比较固定资产清理借贷方金额,如果是借方余额,则表示处置亏了,相当于还有部分成本没有得到补偿嘛,那需要计入将固定资产清理从贷方转走,同时计入营业外支出,分录如下:借:营业外支出贷:固定资产清理如果是贷方余额,则表示处置赚了,那需要将固定资产清理从借方转走,同时计入营业外收入,分录如下:借:固定资产清理贷:营业外收入
这里有点儿小问题,最后一步,怎么判断哪方有余额呢?我不会计算,刚学会计,也不会做丁字账户,拜托,能给我详细讲讲么?
你把以上分录是 借:固定资产清理的金额加在一起,相当于是借方发生额;之后把分录是贷:固定资产清理的金额加在一起,相当于是贷方发生额;假如借方加起来是1万,贷方加起来是8千,相当于借方多了2千了,也就是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有借方余额2千,也就是说还有2千的成本没有得到补偿,计入营业外支出,借:营业外支出 2千贷:固定资产清理 2千 (借方余额,从贷方转走,最后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借贷就都是1万了,科目余额就为0了)假如借方加起来是8千,贷方加起来是1万,相当于贷方多了2千了,也就是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有贷方余额2千,也就是说弥补完成本后还剩余2千元,计入营业外收入:借:固定资产清理 2千(贷方余额,从借方转走,最后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借贷就都是1万了,科目余
额就为0了)贷:营业外收入 2千这下清除了哈,刚开始学,是有点不好理解,慢慢来,做的时候想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再结合实际经济业务,是赚是赔,是收入还是支出,慢慢就上路了哈。求采纳!哈哈。
恩,差不多明白了,但是还想请问一下这里是什么步骤呢?是月末结转余额的步骤么?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只看固定资产清理这一项有没有余额呢???对了。刚才我算了。好像不对呀。是把借方的固定资产清理和贷方的固定资产清理加起来么?借方:10955 贷方:
但是我算出来它们是相等的啊?
不是月末结转余额的步骤,就是处置固定资产这个事项的最后一步哈。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只看固定资产清理这一项有没有余额呢???因为与你处置相关的成本及收入都是通过固定资产清理来核算的,固定资产清理好比衣服上的两个口袋,左口袋装的是与处置相关的成本,右口袋是装的是与处置相关收到的钱,当右口袋收到的钱大于左口袋的成本时,你就赚了,反之,当右口袋收到的钱还不足以弥补左口袋的成本时,你就亏了,这样理解OK了哈!望采纳,谢谢,哈哈!
哦。但是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只看固定资产清理这一项有没有余额呢???对了。刚才我算了。好像不对呀。是把借方的固定资产清理和贷方的固定资产清理加起来么?借方:10955 贷方:
但是我算出来它们是相等的啊?
妹子,请在计算盈亏之前计算借贷发生额哈,也就是我上面说的前三步,第四步计算盈亏,分录做完了之后当然借贷是相等的哈。但是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只看固定资产清理这一项有没有余额呢???还是上面的答案哈,因为与你处置相关的成本及收入都是通过固定资产清理来核算的。还有疑问没?
有。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我就是按照你说的进行加减的,为什么不对呢?你就好人做到底,帮我写下借贷方的具体款项金额吧。拜托啦。
哎,赚点分真不容易啊,小妹妹,你准备给我打多少分?哈哈!玩笑哈!拿你给的例题说:例3.承例2. 日,因产品调整,长江公司将该设备出售给黄河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8000元,增值税额为1360元。款项已收到。截至日,该设备已经计提的折旧额为1045元(95*11),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相关资料,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第一步:借:固定资产清理-A设备
贷:固定资产-A设备
12000第二步:因为没有发生相关支出,所以这步就省了第三步: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A设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60计算损益:固定资产清理借方发生额=10955
固定资产清理贷方发生额=8000
借方大于贷方,说明还有成本没有得到弥补,处置亏了,借方余额==2955,这个就是亏的金额,现在固定资产清理是借方余额,需要从贷方转走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A设备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5条回答
借:固定资产清理-A设备
贷:固定资产-A设备
12000是把固定资产转到固定资产清理里,那么固定资产清理固定是借方;固定资产清理属于资产类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A设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60收到清理价款,要冲减固定资产清理,那么就应该在贷方, 希望能帮助到你!
我有点儿明白了,借方是固定资产清理贷方是固定资产,是因为固定资产减少了,固定资产清理增加了。但是为什么累计折旧也算在借方呢?还有为什么固定资产清理是10955呢?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呢?是什么意思啊?明明就是8000呀?第2个也明白了,银行存款增加的钱其实就是固定资产清理和应交税费的钱是吧?
但是为什么累计折旧也算在借方呢?---计提折旧时,在贷方,现在要把计提的折旧冲掉,当然就要在借方。 还有为什么固定资产清理是10955呢?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呢?是什么意思啊?---原值减去已经计提折旧==10955元 明明就是8000呀?---是你处理固定资产收到的价款。 第2个也明白了,银行存款增加的钱其实就是固定资产清理和应交税费的钱是吧?---应该说收到的一部分冲减固定资产清理,一部分是要交给国家的税钱。
但是上面的累计折旧是10400啊,而下面的这个累计折旧是1045,数额也不一样啊?也可以这样冲掉么?还是因为这些是连串在一起的题目,分录之间也是有关系的,所以要这样冲减掉是吧!?
那两个数据应该没有关系的,设备总共才12000,一年能提10400,不可能,两个题目没有必然联系
那你不是说上面累计折旧在贷方,所以下面的就要在借方么?进行冲减!~没有联系的话,那这是为什么啊?
截至日,该设备已经计提的折旧额为1045元(95*11),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相关资料,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清理-A设备
贷:固定资产-A设备
12000你看看清楚,题目已经告诉你了。。。这题目没有连贯性 假定2009年6月份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折旧为10400元,其中生产车间折旧为6000元,行政管理部门折旧为4400元。会计部门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每月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10400这是假定,不是真实的数据
好的。其实仔细研究下,固定资产清理是不算难的。确认固定资产清理的借贷方,固定资产清理,将净值转入清理科目(相当于成本计算科目)借:固定资产清理-A设备& & & 10955(净值) & & & 累计折旧 & & & & & & & & & & && & 1045(累计折旧,冲销) & & & 贷:固定资产-A设备 & & & & 12000(原值,冲销)第2个分录,是收的款项的处理借:银行存款 & & &&& & 9360(实际收到合计) & & & 贷:固定资产清理-A设备& 8000(票上的金额) & & & & &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60(税额)第3个分录,是借处置固定资产损失或收益结转,结转前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余额借方=2955,如果贷方余额,则记入营业外收入借:营业外支出 & & & && & 2955(处置损失) & & & 贷:固定资产清理-A设备 && 2955(结转)不知这样讲你能不能懂?希望帮到你!
前面的我都理解就是例3我不明白?例3,是一道销售旧固定资产的题目,主要考察增值税的处理。销售旧固定资产,如果该资产是2008年12月以前购入的,按4%减半征收增值税;如果是2009年以后的,视同销售。这里的分录说明,是视同销售处理的,所以要按票面的价款(8000)和税款(1360)分别入账。例3,可以这么理解:第一组分录,是核销出售的固定资产。资产净值计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同时核销已经计提的折旧和固定资产原值。第二组分录,是销售旧固定资产的收入,核销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同时计入销项税(视同销售)。第三笔分录,是核销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借方与贷方的余额,题目是借方余额,所以计入营业外支出。
有!。我就是按照你说的来的啊?请问能不能麻烦你好人做到底,帮我把借贷方的项目数额都写出来啊。拜托啦!
帮我把借贷方的项目数额都写出来啊?固定资产清理借方10955(第一个分录),贷方8000(第二个分录)余额=借方-贷方==2955(在借方)所以计入营业外支出,这样才能将余额核销(归零)。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2955 (借方余额贷记核销,固定资产清理账户为零)
“固定资产清理”是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借方登记固定资产转入清理的净值和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贷方登记出售固定资产的取得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其贷方余额表示清理后的净收益;借方余额表示清理后的净损失。清理完毕后净收益转入“营业外收入”账户;净损失转入“营业外支出”账户。 进行固定资产清理,首先必须将需要清理的固定资产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第一,固定资产转入清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第二,发生的清理费用。固定资产清理过成本中发生的有关费用以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 第三,出售收入和残料等的处理。企业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应冲减清理支出。按实际收到的出售价款以及残料变价收入等,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第四,保险赔偿的处理。企业计算或收到的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应冲减支出,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第五,清理净损益的处理。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的净损失,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由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的净收益,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因为是2009年5月份购进的设备,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号(一)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所以,在出售设备时,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A设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请问,累计折旧是什么意思啊?是这个意思么:比如买了台电脑2000元,用了2年,那么用了2年的这个时间就是这个电脑的累计折旧,也就是这2年来所耗费的价值是吧!???也就是1月买的新的,用到6月份卖掉的话,那么1-6月份所耗费的价值就是累计折旧的意思吧?
累计折旧就是你的设备从投入使用的次月开始到你处置的这个月实际提取的折旧。
1、第一个小分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12000元减去已计提的11个月的折旧11*95=1045元得到当前固定资产净值10955元,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2、第二个分录是固定资产销售收入进帐,资产销售收入8000元记入固定资产清理收入,税款部分记销项税款增加。3、第三个分录为固定资产净值10955元减处理收入8000元,固定资产处理亏损2955元,记营业外支出增加。(如果固定资产处理净值小于处理收入的话,就记营业外收入增加。)这样解说明白不?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产类会计分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