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综合实践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练习有效性》开题报告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关手段研究》开题报告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2012XKT---XXTY006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关手段研究
&&&&&西安经发学校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十年,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并获得终身发展创造条件,提高学生参与练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课堂教学最终还是要达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树立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然而,在当前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们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教学,努力倡导启发式的教育,改革学习方式,促进教学的民主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新倾向”和“新问题”。教师在授课时一味追求形式,出现了重现象不重实质,重形式不重实效的现象,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体育课堂教学中,首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身体技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让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表现出来的效果是培养兴趣的长期效益而非一节体育课的快乐。
1)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大量观察和分析,寻找造成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根源,探求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实施办法;对教师课堂行为进行合理分解,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的高成效教师行为有哪些特征,在实践层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教学的策略。
2)通过重视学法指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并根据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进行教师培训,推动教师回到“研究”状态,促进教师形成反思意识,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关手段研究”旨在研究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手段。从教师的备课、教与学活动过程、课后反思、总结提高等环节着手,进行研究创新,使学生能更有效的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启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为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步骤:
&&&1.研究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学情特点科学设置目标,适时调整目标,和谐完成目标,才可能发挥目标教学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研究教学的过程。教与学的统一就是教师与学生思想的互动。研究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处理各环节,尤其是有层次的处理重难点,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探究、感悟,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教与学的过程。
&&&3.研究教学方法。教学中教法存在盲目的追求一个“新”字,导致无效的课堂活动占据了太多的时间,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新”也要新的有成效。
&&&4.研究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的组织方式上要追求组织方式的科学性,多样性,从教师、学生、内容、场地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组织形式的拓展与创新。
&&&5.研究教师备课。研究如何充分备课,如何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的预测及问题的解决进行全面考虑,从而使教师的备课更能经受得起课堂实践的检验。
6.研究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备课和上课当中如何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环节更加科学合理的揉捏到一起,把握好各个环节的尺度。
研究举措:
1.通过访谈、观察、行动研究等方法手段了解学生的发展状态。
2.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重点是分层教学和个案研究。
3.通过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个案研究和上研讨课等手段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4.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运动训练等平台,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热情。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通过调查研究,对当前课堂教学的低效行为表现进行整理,找出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的因素,提出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2.通过课题研究,推进教师回到研究状态,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通过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及有关有效教学理论,能够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不断改善。
&&&3.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将会拥有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主动地构建知识,形成技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开题报告
《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开 题 报 告
课题编号:JXKT-XJ-04-020
吴忠市利通区板桥中心学校& 武淑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当今,人类社会正全面进入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信息化教学资源已成为现代教学的有力支持,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再现场景、渲染氛围、简化步骤等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充当着更多的中介作用,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今充分使用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信息化普及实现了办公现代化,优化了课堂教学,为课堂带来更加实用的辅助作用。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这次课改为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却存在一定问题:有些教师不能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不少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时没有针对重难点设计内容等。那么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这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也是我们孜孜探索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3.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我校地处吴忠市城郊,是一所村级完小,学校已经将信息技术引入了课堂,今年乘着市教育局“三通两平台”网络建设的东风,我校也已实现了 “班班通”,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管理、使用、维护措施。教师通过早期的培训,对信息技术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并且被广泛应用,一批教师已经具备自主开发课件和制作课件的能力。但部分教师只是死板地借用,不能根据教材、学生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所以导致使用的积极性不高,使用效率不高,且有应付之嫌。因此,我校教师从“课堂教学”这个点上再做深入探索和研究,通过行动和反思总结出一些方法来优化课堂教学,在深入研究“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推广经验。
(二)意义
新课程理念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施研究性课题和问题导向式的学习模式,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而信息化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集成性、多样性等特征。可以肯定,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够提高课堂互动水平,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显而易见,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可提高教学有效性,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1.拟解决教师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拟提高教师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教学活动的有效形式和操作方法。
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资源的功能,以此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认可度、参与度,形成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其中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4.改变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为了技术而技术,为了白板而白板,对新技术的应用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先进技术的优势未能很好地凸显。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努力使学生在新颖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堂上,充满兴趣,自主探究,培养思维,达到全面地发展,适应新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1.培养教师运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实现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让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
2.探索教学运用信息化资源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充分发挥信息化资源的作用,构建多元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3.利用信息化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素质得到提高,运用能力得到增强。
4.在教学中利用信息化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围绕研究目标,开展以下内容研究:
1.开展适合各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组织教师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创设出适合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尝试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2.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对参与本项目研究的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分别进行技术培训,指导技术人员搜集教育教学素材,利用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使学科教师具有自己能够制作简单课件的能力。
3.对信息化资源对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在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
4.对信息技术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及避免措施论证研究。
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课题重点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有效应用,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方案。具体内容包括:信息技术资源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和社会、美术等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研究现状:21世纪是教育全面信息化时代,信息化资源日益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信息资源的建设和研究起步阶段。
日本于1995年开始实施“100所中小学联网”实践研究。他们不仅把网络技术作为一种信息文化,而且深入地探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培养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能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的全新人才。
美国从1996年开始动用5亿美元实施“下一代Internet计划(NGI)”,其目的是:在国民教育方面保证美国人能够“终身学习”,接受远程教育,使美国中小学全部联网,儿童8岁会使用计算机,12岁会上网;
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署在2000年通过调查2110所学校中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了信息化教育资源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结果显示,具备良好信息资源的学校77%的学生达到了要求的水平,这体现了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起步较晚,1998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有关研究人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提法,第一次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并于1998年6月开始设立“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组,并将其列入“九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进行立项。我国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源于1994年的“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试验课题,以及1996年,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推广“几何画板”软件,以几何画板软件为教学平台,开始组织“CAI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网络辅助英语教学,来源于网络辅助语言教学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正引导着外语教学信息化潮流。&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课程整合与中小学“校校通”、“班班通”、信息技术必修课、网络教育等热点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促进学科教学过程的变革,以实现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信息素养的综合教育目标,仍是我国基础教育研究亟待解决的严峻课题。不难看出,许多课题组正在涉足在这一领域但并未有创新性的研究,对于我们的研究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研究与突破的方向。目前,国内外总结出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多见于以下三种情况:
1.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2.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教学”模式;
3.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模式。
以上三种教学模式是对以往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的教学实践的概括,也是对相关理论的具体化。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教师控制教学全过程,占主导地位,教学设计注重系统设计,但教学流于程序化。它注重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确立起来;“虚拟现实教学”模式更多的应用于未来教育及培训领域,而“网络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信息传播与利用率,而且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平等地通过“协商”进行学习,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缺乏有效地指导与调控。
为此,我们提出了“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课题。试图探索教育技术环境下,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通过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创新各学科的教学模式,获得成功值得推广的经验。
五、核心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信息化资源呢?信息化资源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而诞生的,从广义上讲,信息化资源即互联网上的一切资源,如网上新闻、网上图书馆、网上商城等等。与我们教育教学相关的又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资源;第二类是集成型教学资源,是一种复合型资源,即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操作与练习、虚拟实验型、微世界、教育游戏、电子期刊类、教学模拟类、教育专题网站、研究性学习专题、问题解答型、信息检索型、练习测试型、认知工具类和探究性学习对象等。第三类是网络课程。
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指的是利用信息手段的优势,解决学科教学当中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困难,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思考教与学的模式及方法。在资源应用过程中,教师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资源类型和资源内容,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投入恰当的时间和精力,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具体而言,就是营造有效的教与学支撑体系,使学生学会高效率学习,建立教师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提高课堂实施的质量和效率。
六、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1.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立项、申报工作。
2.前期调研。开展问卷调查、课堂调研、查阅文献、专家指导等活动,并对初期研究方案进行补充、调整和完善。
3.组织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信息技术应用参与式培训,熟悉交互式白板的操作使用。
4.开展研究。对信息化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应用的策略进行研究并开展与此相关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如:优秀教学设计、论文、案例评比;信息化资源使用优质课竞赛等。
5.资料汇总。收集整理优秀教学设计、典型课例、研究论文、教学光盘、阶段性研究报告等成果。
6.结题总结。对三年来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理论,为从事课题研究提供正确可靠的理论依据;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的信息化资源在其他学科中应用的已有成果、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为我校课题研究的经验借鉴。&&& 2.行动研究法:学校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的优势,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提出问题,收集信息,拟定具体计划、行动(实施行动)、评价总结,以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讲授法:聘请专家、联片学校在该领域的资深教师对参研教师进行通识培训,介绍关于信息技术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以改变教师的观念,建构起有意义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4.问卷与调查法:了解教师在使用信息化资源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重点了解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需求情况以及教师对信息化资源的了解、认识与使用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
5.经验总结法:建设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总结信息化资源与教材整合的有效策略。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三年(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 第一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0月),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目标、内容、研究对象,查阅相关资料,为制定方案提供依据。
2.确定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立项、申报工作。&&&& 3.组织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在教师中大力宣传,举办课题研究人员培训。
第二阶段(2014年11月——2017年4月)实施阶段
1.初期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1月)&&& (1)对本校教师应用信息化资源的现状进行问卷与调查分析,收集前期资料,进一步完善开题报告。
(2)利用义教均衡资源,对我校教师进行信息化资源应用培训、网络环境教学校本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化资源的能力。
2.中期阶段(2015年2月——2016年12月)
(1)对信息化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应用的目标、方法、途径等进行研究,构建学科教学与信息化资源整合应用的策略体系。
(2)探索课题研究的操作模式,实施课题研究,完成阶段检测,总结阶段成果。
(3)开展‘‘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讨、课堂教学展示大赛及经验交流活动。&&&& 3.后期阶段(2017年1月——2017年4月)&&& (1)收集整理优秀教学设计、典型课例、研究论文、教学光盘、阶段性研究报告等成果。&&& (2)完成阶段成果汇报,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制定推广应用方案。&&& (3)做好本阶段总结工作。&&& (4)对研究效果进行检测、分析、归纳、总结。在初步结论的基础上形成研究成果报告。&&& 第三阶段(2017年5月——2017年7月),结题阶段&&&&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进行论文汇编、资料汇编,运用信息资源教学课例汇编等。&& &&2.总结研究成果,形成我校信息化资源与课堂教学整合应用特色,做好结题评估验收准备工作。
八、研究成果预期形式及内容
1.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对课堂学习兴趣盎然。
2.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能力,增强了科研意识
3.论文汇编《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4.通过组织信息化资源应用培训,建立信息化资源培训机制,并且形成培训制度。
5.通过开展‘‘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讨、课堂教学展示大赛及经验交流活动,制作《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课堂实录,形成《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教学设计与案例》,建立信息化资源库。
6.撰写《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报告,在中心学校推广研究成果。
九、主要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教育部
2、《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房雨林& 电化教育研究2006
3、《解读信息化教育资源》杨改学&& 电化教育研究& 2009
4、《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 余胜泉&&陈莉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
6、《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7、《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王吉庆& 浙江教育出版社
十、整体研究水平及课题组成员分工
(一)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简历,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积累和贡献
丁彩霞,自治区级骨干教师。从事教学实践、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二十多年,具有深厚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曾被吴忠市政府授予学科优秀教师;中心学校优秀教务主任。年承担了2个自治区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均通过结题。2008年承担了自治区级课题《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获自治区三等奖。本人获自治区科研成果二、三等奖各一次,教学论文、教研成果多次在市区交流发表,多次承担公开课、研究课。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相关研究及实践
武淑君,利通区骨干教师,学校副教务主任。教学设计《酿》、《登上企鹅岛》获教育部语文出版社一等奖;范文《割麦子》获中国教育协会、小语语文研究会三等奖;电化教学设计获宁夏电化教育协会三等奖;论文《实施多样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获三等奖;参加小学语文教师论坛获吴忠市二等奖;参加吴忠市首届小语教师素养大赛获一等奖等。
王艳玲,1990年毕业于宁夏大学历史系,2004年取得了宁夏大学汉语言文学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参加了吴忠市第一届教师论坛,获思想品德组一等奖,吴忠市第一、第二届语文优质课竞赛获二、三等奖。劳动技术课《铅笔屑贴画》获自治区三等奖,综合实践录像课《我的毕业典礼》获自治区一等奖。多篇教学设计、教学论文在自治区和吴忠市获奖。2008年承担了自治区级课题《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获自治区三等奖。
李绒娟,二级教师,县级骨干教师,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从事过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从2005年以来一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教学中曾多次参加吴忠市区举办的优质课竞赛和吴忠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网上评比活动,并取得二等奖的好成绩,2011年撰写的教学设计《新建文件夹》荣获全市中小学优秀设计评选二等奖。
高红霞,女,汉族,1969年7月出生,一级教师,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教学中曾多次获奖,2003年撰写的教学案例《开放& 重组》荣获利通区教研室三等奖,2008年承担了自治区级课题《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获自治区三等奖。
(三)课题组成员分工
& 前一篇:
后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2015依小:《当堂训练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_
当前页面: &
2015依小:《当堂训练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文章来源:安庆市依泽小学 发布时间:
浏览:58 编辑:WebMast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立项课题、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三环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研究》之子课题
《当堂训练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当堂训练的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YJ201412
学&&校:安庆市迎江区依泽小学
课题负责人:叶明凤
课题组主要成员:马志娟、杨勇、耿凡、刘婷、王平、王佳、潘晏、吴松、董素梅、裴振、金媛媛、汪晓燕、许柏秀
一、课题的提出
2012年秋季,区教研室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在全区开始了一套新的教学模式??“三环五步”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探索。两年来,我校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积极实践,随着课改的有效实施,我校的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但在新课程实施的实际探索中,还是存在一些让人深思的现象,具体表现在:有些教师的课堂表面上看热热闹闹,课外拓展的内容也不少,但是在当堂训练和家庭作业的反馈中,学生总不能得心应手地发挥,答题速度慢,审题有偏差;课堂上看似全班同学都学懂、口答得很好的答案总不能准确地反映到文字书写、表述中。这是什么原因呢?与以前相比,我们的理念更新了,课堂教学更有活力了,课外作业也更注重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更丰富,更有趣了,这种现象到底是为什么?
仔细分析研究,不难发现,我们现在的许多课堂重感悟,重讨论,重多角度拓展,轻独立思考,轻建立在独立学习、思考基础上的训练。常见的现象有:引导学生讨论,说了一节课,却没有让学生动笔写一句话或做一道题,下课了,才开始留作业;出一道思考题让学生说,交流之后再写;钻进课文内容里无休止地感悟,微言大义。没有训练就没有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没有从认识到运用的训练,就不可能达到知识的扎实掌握。同时,没有扎实的训练过程,就不能激起大脑全神贯注的思考,就不能培养学生持久有深度的思考力。这不能不说是造成学生基础目标淡化,思维发展弱化的原因之一。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我们的课堂在追求表面精彩,追求视听享受,追求交往快乐的时候,发展的只是一部分或大部分学生,还有一些学生,尤其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只是陪读,旁听,并没有得到同等的实践锻炼和个性发展的机会。对于他们而言,平等发展仍是一句空话。这不能不说是造成学生全体发展的虚化的原因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旁征博引地讲了很多课外的内容,学生也在洋洋洒洒地拓展。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课件或大屏幕展示练习题,学生口达,呈现标准答案。教材中重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却被忽视了,挤压或完全删去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立完成练习题的过程。这也会必然要影响教学效果和成绩。
既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要有成绩,我们就必须集中优势精力去突破重点目标,利用最佳时间去落实重点目标。过去我们把精力都花在课后作业上,花在家庭作业上,现在我们得把精力用在课堂上,落实教学目标的训练要落实在课堂的当堂训练上,让学生在课堂上手、脑、口、耳并用,听、说、读、写、书、思、算并举。我们的教学必须向课堂要质量。
二、课题的界定
(一)什么是“&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是由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是所学的重点、难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
(二)“练”什么?
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一套注重基础、兼顾能力、题量适当的练习题或检测题,主要是练学生知识的记忆积累、运用能力,练思维的品质和能力。课堂上要尽量压缩教师重复、低效的“讲”,挤出10??15分钟的时间做当堂训练。让学生当堂自主完成。通过一定量的训练,,使知识及时得到强化。课后精心布置可选择、有层次、重实践的研究性作业,通过作业建立起知识之间的网络连接,及时构建起知识体系。最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加深理解,升华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形成“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教学的模式。更利于教者掌握学生学情,及时反馈信息,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操作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一)研究内容
探索“三环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当堂训练的课堂实践,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二)研究目标
1、引导教师积极实践“三环五步”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适用原则、核心要点以及课堂评价标准,将对该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认识转化为教学实践。
2、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真正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服务学生。
优化课堂结构,合理安排,从严把握学、教、练的时间结构。从重“教”向重“学”转变。
3、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学实效性,探索出提高学生当堂训练有效性的策略,形成课堂上进行有效训练的方法。
4、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能更好的将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基本技能熟练运用。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1、本课题实行统一指导、分级管理以规范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对培训者、全体语文教师分层次进行转变观念的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积极构建“研训一体化”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培养中青年教育科研骨干,使他们在课题研究中起到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带动校科研水平的整体提高。
3、精选骨干教师进入课题组,保证课题方案如期设计和实施。学校认真进行课题实验研究,认真积累实验资料和数据并加以总结。
4、参加课题的教师必须全面记录教学和学习过程。提交设计和学习过程的各种资料,包括项目方案、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组织方式、教学范例、学习过程录像及电子文档等。
5、规范实验过程的操作规程。对课题的各个阶段进行跟踪与协调,整理真实可靠的资料,完成课题各阶段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相关高质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经验的学习,确立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加强理论指导,使实验老师有经验可借鉴,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观察研究法。研究教师按照预定的计划,对于观察对象的范围、条件和方法作出明确选择,有目的地直接观察处于自然课堂教学条件下的研究对象的言语、行为等外部表现,搜集事实材料并加以分析研究,从而获得对问题的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3、行动研究法。课题实施阶段主要采取此研究方法,运用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这四个环节,通过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达到对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与情境的研究,以提高研究者自身的教育教学行动质量、增强教育教学行动效率为目的的研究模式。
4、个案研究法:实验教师积极进行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对象,做好相关跟踪研究,定期进行情况分析。
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中出现的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经验论文、教学案例等。
(二)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时间:2014年3月??2015年12月
1、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筹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
(1)确定课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主要研究人员及分工,制定相关研究管理制度,召开开题会。
(2)初步了解“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熟悉“先教后学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程序;完成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3)组织教师参加区“三环五步”课堂教学课堂比赛,以赛促训,广泛研讨。
(4)对实验教师进行经验学习、课堂观摩与实践培训,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5)组织教师参加区“三环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论文评比。
2、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4年7月?2015年9月)
(1)召开课题例会,进行任务分工。
(2)深入研究,定期开展研讨活动,邀请专家对研究工作进行指导。
(3)实验教师应经常向实验组成员汇报试验的开展情况。将实验过程中的深刻感受或棘手问题作好教学后记。定期与科组成员交流意见,随时修改方案中的不足之处
(4)根据实教的具体情况,再作补充与修改,成为一套可行性强、实效性高的教学方案,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与实施。&&&(5)定期开展“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听课和观摩研讨课活动。优化课堂结构。合理安排从严把握“学”、“教”、“练”的时间结构。
(6)及时将课题研究动态、过程性资料上传至至迎江教育网“小课题研讨专区”,接受指导和检查。
(7)组织参加区召开“三环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研讨现场会。
(8)收集整理前期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总结,开展中期汇报,接受课题中期评估。
(9)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进行学生作业、教学案例、论文、影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参加区课题成果专家鉴定暨展示会(课题材料、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沙龙、教学微视频等成果展示)
3、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
(1)对实验摸索出来的理论、模式、方法、经验、事例、数据、典型课例等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做好结题工作。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探索出提高学生当堂训练有效性的策略。
(3)汇编学生作业、优秀论文、教案集,影像资料,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4)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成果。
(5)参加区“三环五步”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现场结题暨成果发布会。
七、预期成果& (一)理论成果:
1、课题申请书、课题开题报、阶段性研究报告、中期评估报告、课题结题报告。
2、撰写典型教学论文,收集整理相关案例,争取在期刊上发表相关文章。
3、建立“当堂训练的实践研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库。(课堂实录、录像、微视频实录、导学案、学习单汇编、教学课件)
&(二)实践成果:
1、转变教师角色,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
八、措施保障
1.组织保障 本课题由学校主管业务副校长担任课题负责人,具体落实对方案的实施,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科研队伍保障&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多为中青年教育、教学和管理骨干,科研能力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证。
3、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操作的培训。组织课题研究的教师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及时修正研究计划,落实任务,积累资料,定期交流,撰写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等。
4、时间保障 学校将定时间、定地点、定研究内容,组织培训、集体研讨,以保证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5、区教研室还将聘请省、市教研室领导及有关专家学者指导课题研究,进行科学理论指导和运用指导,同时,选派课题研究教师外出参观访问、培训学习,推动课题研究的进程。
6、经费保障&学校对本课题的研究经费予以全力保障,保证课题研究所需的全部费用。
COPY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Designed By
安庆市依泽小学 地址:安庆市龙山路8号 备案号:皖ICP备号
电话:(传真)/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堂教学有效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