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绩效工资是什么意思制度还有哪些工资制度

当前位置: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要以促进提高公益服务水..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要以促进提高公益服务水平为导向,根据工作成绩和劳动效率确定工资,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绩效工资的实施①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重要体现②实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③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所有劳动者的收入④有利于完善分配机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B试题分析:绩效工资是在事业单位进行的工作分配改革,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重要体现,劳动者的收入与其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挂钩,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①④说法正确;绩效工资不包括按生产要素分配,②说法错误;按劳分配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故③说法错误。该题选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要以促进提高公益服务水..”主要考查你对&&分配制度,分配原则&&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分配制度分配原则
财产性收入的含义:
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好生活活动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准确把握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几个问题:
&(1)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①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整体水平低、多层次又不平衡,决定了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要实行按劳分配,而其他所有制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又决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 ②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要兼顾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各方面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的关系: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和分配。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因此区分二者首先要看是哪一类经济形式再作判断。
&(3)对比区分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①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②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原因: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
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a、按劳动要素分配: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b、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c、按技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包括技术入股和技术转让。 d、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3)原因: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②健全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理论依据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依据的基本理论是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消费品的分配方式。图示:
如何完善分配制度,实现公平分配:
1、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制度保证。 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合理比重,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合理比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为此要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税收调节和整顿收入分配。(低、中、高、合法、非法)4、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5、个性问题:行业收入差距——加快垄断性行业改革,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协调互动发展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区域收入差距——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形成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缩小区域差距 效率与公平的含义: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护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正确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二者也存在矛盾,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两个不同的方面。(2)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社会公平:
(1)公平含义:公平含义较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合理的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实现的途径(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公平和效率也存在矛盾性,两者强调不同的方面。
(3)如何处理二者关系: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收入分配公平不等于坚持平均主义: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平均主义是指在收入分配上搞“平均”“吃大锅饭”,实际上严重挫伤了劳动者劳动的积极性,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平均主义不问劳动和付出的多少,一味强调报酬的均等,这实际上背离了公平原则。
“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
“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同等程度富裕”。想让所有的人同时同等程度富裕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否则只能导致“共同贫穷”。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原因:
&(1)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标的体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这要求我们维护和实现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公平的实现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3)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更具有生机与活力。 (4)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从而拉动经济发展。
实现收入公平的措施:
(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重要举措: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3)根本措施:生产决定分配,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因而从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增加人们的收入。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4)其他: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①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②发挥财政和税收的调节作用,促进社会公平。 ③实现社会公平,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例如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制定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
发现相似题
与“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要以促进提高公益服务水..”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3132213279198237234373254578253859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金融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年度工资制度与绩效考核实施细则22.doc2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金融担保投资有限公司
年度工资制度与绩效考核实施细则
鼓励公司全体员工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保证公司各项业务的稳定增长,建立起具有公司特色的价值分配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追求公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引进人才需要和厦门当地收入分配情况,制订本实施细则相关条款。
本办法适用于金融担保投资有限公司的各类业务。基本原则
1、职位价值导向原则:将职位本身的价值作为确定工资报酬的基础,员工工资的确定与职位挂钩,不同价值职位领取不同薪酬。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在价值分配上打破平均主义,工资报酬向为公司持续创造价值的员工倾斜、向关键岗位倾斜,对员工所创造的业绩予以合理的回报。
3、可持续发展原则:工资报酬的确定与公司的发展战略相适应,与公司的整体效益的提高相适应。通过工资报酬来吸引人才,留住关键人才,激活人力资源,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市场导向原则:在合理控制人工总成本的前提下,以市场为依据,制定合理的工资报酬水平,保证公司员工整体薪酬水平的市场竞争力,以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
工资报酬结构
1、员工工资报酬由职位基本工资、保密费、住房补贴、年终双薪、绩效奖金和分享超额利润、单项奖等部分等组成,薪酬结构如下图:
员工根据所定职级确定工资标准总额职位工资基数+绩效工资基数+住房补贴。
(1)非业务人员:
职位工资基数(工资标准总额-住房补贴)×50%
绩效工资基数(工资标准总额-住房补贴)×50%
(2)业务人员:
职位工资基数(工资标准总额-住房补贴)×45%
绩效工资基数(工资标准总额-住房补贴)×55%
2、职位工资
(1)职位工资根据职位所处等级、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温馨提示:邮箱/用户名/昵称都可直接登录
&&十天内免登陆
正在登录,请稍后。。。
第一页上一页1
&&上传者: 下载次数:1 次
&&上传者: 下载次数:1 次
&&上传者: 下载次数:1 次
&有问题&要悬赏
请输入问题标题:
版权所有&Copyright &
国际机构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香港绿满家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您好,欢迎来到597人才网!
联盟站点:
文章类别不限
当前位置:
绩效工资制度年前难出
绩效工资制度年前难出
日 “《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的制定工作已完成,但年底前依然很难出台。”11月9日,人保部信息中心一工作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从2010年年底至今,似乎每个月都有“《制度》将近期发布”的消息。但时隔一年,该《制度》依然没有任何出台的迹象。
2009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从日起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解决中小学教师的绩效工资;第二步,从日起,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第三步,从日起,在其他事业单位实施。
然而,除了《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关于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外,一直没有绩效工资的相关制度出台,各地方仅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其绩效工资的实施方案。
记者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处了解到,绩效工资改革是整个事业单位改革的一环,只有在每一环相互配合的情况下,绩效工资制度才能真正落实下去。《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与之前发布的《分类推进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实施指导意见》就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关系,只有将事业单位分好类,才能明确绩效工资制度实施的对象。在缺跟进、缺量化标准的情况下,“绩效”二字根本无从谈起。
“三步走”均未完成
“关于绩效工资的完成情况,暂时没有最新的统计数字。粗略来算,教师部分至少完成了1200万人,医疗卫生系统也已经进行了一大半,其他事业单位也有一小部分绩效工资在实施过程中。”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的一位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国家对“三步走”没有时间节点上的限制,对绩效工资改革的完成时间没有要求。
已实施三年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三步走”均未完成,且进度有所放缓。
丰台区某小学班主任钱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小学是最早一批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学校,东城、海淀等很多学校直到今年才陆续进行此次改革,进展缓慢。
“据我所知,外省市还有很多学校的绩效工资改革都没法开展,因为他们的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不光遭到教职工的反对,同时引起社会的极大不满,而这也正是绩效工资难推进的主要原因。”钱老师说。
绩效工资改革进度有所放缓,似乎不仅限于教师这第一步。据记者了解,医疗卫生领域的绩效工资实施情况似乎也与人保部相关领导所言情况略有出入。
“2009年年底,医院内部就曾有消息传要进行绩效工资改革,但至今没有实施。而且,就北京来看,我还不知道哪家医院已经开始实施了绩效工资改革。”就职于北京某三甲医院的邹洪义这样告诉本报记者。
如何量化是难点
“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这些问题,核心是量化标准不落地。”人保部信息中心的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如何制定校内考核和绩效工资实施细则曾是教育部门颇感为难的事情。比如,教师考评指标中有师德表现、工作量、专业发展、育人效果、所教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优秀率等几大内容,但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和班级的工作量是不同的,关于师德的评价标准也难确定,育人效果等也没有量化标准。
“医生的工作量也很难量化。”邹洪义告诉记者,医院不同于企业。企业产品质量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和实物样品,表述比较准确,易于把握。但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病人满意度、贡献大小、部门效益等相关因素很难量化。同时,许多评价指标需要患者的参与,但实际落实起来比较难。
“难量化不等于不能量化,教师和医务工作者已是相对好量化的两个群体。”人保部上述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剩下的第三步中的其他事业单位这部分绩效才是最难攻克的,绩效工资在这推不动的原因就是这类单位最难量化。“比如研究院所,很难以发表文章的数量作为标准,这仅是一个最简单的量化。”
绩效工资决定于绩效考核,而绩效的考核决定于考核的标准,标准无法量化就很难落地,而这也正是绩效工资改革进展缓慢的根源。
即便如此,人保部上述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绩效工资的改革是一个长期求稳的事情,就目前的大环境而言,政府近期不会出台新政进行干预。
凡本网注明 其他来源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E-mail:xm@
上一篇:下一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将于近期出台_新华网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将于近期出台
 来源: 南方日报
【字号 】【】【】【】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起草制定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于近期出台,《公务员实施地区附加津补贴方案》也将进入起草制定阶段,为下一步公务员工资改革作准备。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彭光华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寓意强烈民生关怀。
  “三步走”迈出最后一步
  在彭光华看来,在规范津贴补贴的同时实施绩效工资,逐步形成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对于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9月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根据会议确定的时间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分三步展开:第一步从日起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第二步从日起,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第三步是从日起,在其他事业单位实施。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
  此次即将发布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进行的改革,只针对除义务教育学校和基层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两类事业单位的其他类事业单位,也就被业内人士看成这三步走中的最后一步。
  根据2009年数据统计,中国有事业单位120多万个,在职人员3000多万人,离退休人员900多万人。然而对于工资改革有两种声音,有声音认为是为了涨工资,另一种则认为是财政为了甩包袱、降工资。
  相关报道指出,国务院此前有关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做法,被评价为是“甩掉两头,留下中间”。除公益性事业单位得以保留外,一部分被推向社会,朝着“自收自支”的企业方向改革,另一部分则被纳入政府机构序列。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绩效工资跟以前的“大锅饭工资”方式相比,更多是工资计算方式的变化,是一种相对规范和相对公平的方式。规范分配秩序,理顺分配关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涨工资。绩效工资改革并不是以涨工资为基本目的,实行绩效工资,财政是要出钱的。
  此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解读“绩效工资制度”时就曾表示,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不是简单的涨工资,而是要同事业单位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同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机制相结合,是建立一种新的机制和制度;此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涉及人员多,单位数量多,非常复杂,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起来会有一个过程”。
  即将出台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涉及到的主要是那些在分类改革中得以保留的公益类事业单位。按照国务院3月发布的《分类推进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实施指导意见》,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被细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在公益性事业单位中,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也就是说,以后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工资将由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
) 【字号 】【】【】
请点击进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绩效工资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