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 里 能 办 中 国 石 油 大 学 的 假 学 历?

中国古代人吃什么油?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中国古代人吃什么油?
古时候人们吃什么油?土法榨油是怎么回事?
人们对油炸食品的热爱,由来已久。
本文作者:qiuwenjie
油脂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在人类的日常饮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但给人提供热量和必需脂肪酸,更能够让食物变得更加美味可口。现在市场上食用油口味和种类都非常丰富,我们的先人他们是吃什么油呢?他们是如何获取油的?
最开始的时候,油都是从动物脂肪中提取。狩猎时代人们就发现在加热肉食的时候,会有液体从中渗出,这大概就是先民对油脂最原始的认识。有文字记载以来,油最开始叫“脂”或“膏”。按《释名》曰:“戴角曰脂,无角曰膏”。就是说从有角的动物中提取出来的叫脂,从没有角的动物中提取出来的叫膏。比如牛油羊油称脂,猪油则称膏。关于“膏”和“脂”,还有另一种解释,《礼记·内则》记载,当时烹饪,“脂用葱,膏用韭。”宋元时期的学者陈澔注释道:“肥凝者为脂,释者为膏。”就是凝固成固体的叫脂,融化成液体的叫膏。我们现在把凝固的叫脂,融化的叫油,“膏脂”一词已经基本不用了,但现在我们还有一个常用的成语还保留着这两个字:民脂民膏。
关于动物油脂在烹饪中的应用,不少文献都有记载,比如《周礼·天官冢宰》记载:“凡用禽献: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秋行犊麛,膳膏腥;冬行鲜羽,膳膏膻。”这里规定了四季献给天子的鸟兽及烹饪用油。膏香、膏臊、膏腥、膏膻这几个词有不同的解释,但不外乎就是牛油、羊油、猪油这几种动物油脂。
先秦时期的饮食泛善可陈,那时候的蔬菜大都口感很差,留传到现在的也就是萝卜、韭菜、葱、蒜等寥寥几种,其余的已经基本退出蔬菜行列成为野草了,我们现在吃的大部分蔬菜品种都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从外国引进来的。因此那时候贵为天子也就是天天吃动物油煎肉。
当时的动物油脂除了烹饪,还用于照明。《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陵地宫)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1968年从河北省满城县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出土了长信宫灯,专家根据出土的实物灯罩上方部分残留有少量蜡状残留物,推测宫灯内燃烧的的物质也是动物油脂【1】。
还记得中学历史书上的长信宫灯的图片吗?图片来源:
植物油料作物在我国具有很长的种植历史,品种也很丰富。比如大豆,古代叫做菽,春秋时期已被列为五谷之一,但那个时候的这些作物主要是作为粮食蔬菜作物,真正用来做榨油原料的,大概在汉朝才出现。最开始用来榨油的原料也不是大豆,而是芝麻。大豆到了很晚才被用作榨油原料,原因后面再讲。
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疆拓土的同时也给中原地区带来了很多西域的农作物种子:葡萄、苜蓿、石榴、芝麻等等。芝麻因为是张骞从西域胡地带回的,所以芝麻最早叫“胡麻”。在汉时已被用于榨油,所生产的油叫“麻油”或“胡麻油”。《三国志·魏书》记载,魏将满宠在抵御孙权进攻合肥的时候,“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回想一下这场战役,一边战火冲天,一边是点燃的芝麻油香味四溢。不知道交战双方将士是不是一边打一边流口水。
西晋的张华所著的《博物志》有几条芝麻油在食物中应用的记载:“煎麻油。水气尽无烟,不复沸则还冷。可内手搅之。得水则焰起,散卒不灭。”“外国有豆豉法:以苦酒浸豆,暴令极燥,以麻油蒸讫,复暴三过乃止。”因此起码在西晋之前,芝麻油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食物烹饪中。南北朝的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记载:“按今世有白胡麻、八棱胡麻,白者油多。”这个时期的芝麻已经有不同的品种,人们在榨油过程中知晓了哪个品种的含油率更高。《齐民要术》中还记录了许多食谱,从中也可看到芝麻油在当时已经被广泛的应用。
宋代之前关于食用植物油脂的记录,大部分都是芝麻油,其它油料的记录很少。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高峰,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均出现在这一时期。榨油技术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用于榨油的油料作物开始增多。北宋庄绰在《鸡肋编》里记载:“油通四方,可食与然者,惟胡麻为上,俗呼脂麻。河东(今天的山西)食大麻油,陕西又食杏仁、红蓝花子、蔓菁子油(菜籽油),山东亦以苍耳子作油,颖州亦食鱼油。”
宋代人不但吃的油品种增加,对油炸食品的热爱也是前所未有。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记载:“今之北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真是恨不得芝麻都要用芝麻油煎一遍再吃。宋代的许多笔记中记录的小吃都有“油饼”、“油炸夹儿”、“油炸春鱼”等等【2】。我国的传统小吃油条,据传说是南宋绍兴年间,秦桧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人民为了表示对奸臣的憎恨,把秦桧和其妻王氏的样子捏制到面饼上,并把两块样子不同的面饼背靠背粘著并放在滚油锅里炸,起名叫“油炸桧”,后来更名为油条【3】。且不管传说真假与否,看来对高热量油炸食品的热爱,古今皆同。
这种爱好大概也传染给了周边的国家,游牧民族国家自产的动物油估计都不够吃了,需要从宋朝索取。宋代重文轻武,兵力积弱,每年不得不向辽、西夏以及后来的金进贡岁赋以维持和平,据《宋史》记载,在进贡的物产里面,其中就有油【4】。南宋时期曾出使金国的洪皓记录了这么一件事情,金国对待宋朝来的使团,在生活待遇方面,酒、肉、面、米每人都有供应,但只有副使以上级别的才每日供给油【5】。你看当时的金国,油是多么宝贵的生活物资。
元代之前,有关植物油的记载多是品种、用途之类。用什么方法来榨油,只有“炒焦压榨,才得生油。”这般的寥寥数语【6】。至于榨油用的器具则找不到记录。第一次记录了榨油器具的是元代王祯所著的《东鲁王氏农书》。在这本书里有一章节《油榨》,详细记录了油榨车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取油具也。用坚大四木,各围可五尺,长可丈余,叠作卧枋于地,其上作槽,其下用厚板嵌作底槃,槃上圆凿小沟,下通槽口,以备注油于器。
凡欲造油,先用大镬炒芝麻,既熟,即用碓舂,或辗碾令烂,上甑蒸过,理草为衣,貯之圈内,累积在槽;横用枋桯相桚,复竖插长楔,高处举碓或椎击,擗之极紧,则油从槽出。此横榨,谓之卧槽。立木为之者,谓之立槽,旁用击楔,或上用压梁,得油甚速。”------《东鲁王氏农书·农器图谱集之九》
文中详细的记载了器械构造以及原料的破碎、蒸炒、制饼和压榨的过程,对此作者有诗云:巨材成榨床,细溜刻槃扣;麻烂入重围,机械应心手。这种榨油方法一直流传到现在,在某些农村地区还能够看到这种古老的制油方法【7】(视频见文末)。不过这种榨油方法劳动量很大,作业人员非常辛苦,因此作者也同时感叹道:取之亦多方,脂膏竟谁有?回顾室中妇,何尝润蓬首。
明代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问世于晚明的《天工开物》,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作者宋应星一改前人旁征博引,视生产研究为风雅余事的习惯,首次以系统的、统计的方式记录了到明代为止我国古代重要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本书的第十二卷《膏液》中,详细的介绍了十余种油料作物的出油率、油品的性状及优劣排名。另外对当时的榨油工艺和榨油器具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绘制。
作者对各种食用油脂的油料优劣排名:最好的是胡麻、莱菔子(萝卜籽)、黄豆、菘菜子(白菜籽),其次是苏麻、芸苔子(油菜籽),再次是茶籽(现在的茶籽油可是高档食用油),再次是苋菜子,最差的是大麻仁。
对于制油工艺,书中除了《东鲁王氏农书》记录的工艺外,作者还特别提到了一种“水煮法”用来从蓖麻和芝麻中取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水代法。用水代法制取的芝麻油叫做“小磨香油”,直至今日依然是我们日常烹饪中的重要调味品。关于榨油后的油饼的用途,作者只记录了在江南地区,豆饼是作为猪饲料的。这一方面反映了明代晚期江南地区的富庶,另一方面古人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豆饼是一种优良的动物饲料。今天,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豆粕,其蛋白含量超过40%,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植物蛋白饲料来源。
书中最有意思的的是作者详细的记录了十余种制油原料的出油率,从中我们可以一窥明代榨油业的技术水平。
明代油料作物出油率统计表
注:明代的“石”既是量的单位也是衡的单位,作为衡的单位1石折合120斤(相当于现代的70.8千克)《天工开物》本章的其它计量单位都是衡,上表数据是把石作为衡的单位计算出的结果。
上文提到大豆在我国种植历史很悠久,但是作为榨油原料却很晚,原因就是大豆的含油低,只有16~19%,到了明代用压榨法的出油率仅为7.5%。而芝麻含油较高,达到45~50%,用压榨法能获得接近35%的出油率。另外一种出油率很高的桐子,其榨出的桐子油不能食用,只能用作燃料。除了芝麻,其它的食用油油料作物很少有超过25%的出油率,这就是芝麻油在很长的时期内独领风骚的原因。
另外,以现在所知的各种油料的含油率来看,明代的压榨工艺加工后的油料残油大约在10~15%,这应该也是当时的技术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了。即使是后来使用了机械式压榨机,油料中的残油还是在6~8%左右。那部分顽固滞留在油料中的油脂,一直到了19世纪中期欧洲发明了“浸出法制油”后才得以被彻底提取出来(浸出工艺加工后的油料残油<1%)。(更多关于浸出油的内容,请看谣言粉碎机文章:)
我们现代生活经常食用的各类油脂,在上述文中基本都提到了,但唯独不见花生油的踪影。花生的含油很高,约为45%左右,用来榨油能获得较高的出油率,为啥直到明代还找不到花生油的记录?因为花生也是一个外来物种。虽然我国很早就有“花生”物种的记录,但是我们日常熟悉的花生品种,则原产自美洲。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不但是历史学、地理学上的大事,同时也是农业史上的大事。不少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农作物皆原产自美洲:玉米、辣椒、红薯、花生等等。据谢国祯先生考证,大约在明末清初,美洲品种的花生(大花生)在中国才开始广泛种植起来【8】。花生榨出的油色泽清亮、香味浓郁,很快就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喜爱,成书于18世纪末的《滇海虞衡志》记载:“落花生为南果中第一…… 若乃海滨滋生,以榨油为上,故自闽及粤,无不食花生油,且膏之为灯,供夜作,今已遍于海滨诸省,利至大。”目前花生最大的种植地区已北移至山东了,大概是山东的自然条件更加适合花生的种植吧。青岛崂山地区在晚清时期已经形成了成规模的花生油榨油坊群,时至今日,胶东地区依然是我国最大花生油的产地。
鸦片战争后中国门户洞开,随着坚船利炮一起涌入的西方现代物件对中国很多传统行业造成了冲击。1867年英商在牛庄(即现在的营口)开办了牛庄豆饼厂,用蒸汽机做动力来取代原来的人工或畜力对大豆进行破碎;19世纪末英国太古洋行在牛庄设立了一所新式油坊,用蒸汽机将黄豆压碎,以手推螺旋式榨油机榨油;至20世纪初,我国沿海通商口岸已经设立了不少外商投资的机械榨式榨油厂,古老的榨油业缓慢的开始了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进程,那将是另外一则长长的故事。【9】
最后说一个找资料的时候看到的故事:在金国不但油是宝贵的物资,醋、面酱这些都是。《金史·石盏女鲁欢传》记载,金哀宗时期,女鲁欢被一政敌构陷,罪名是皇上到你的地盘了你不好好供应,酱都不舍得拿出来(“上供不给,好酱亦不与,汝罪何辞。”),然后抄家,果然从他家里抄出二十多缸上好杂酱,然后就杀掉了。跟后来的慈禧给肃顺定的“把持一切事务,于传取应用物件,抗违不遵”有的一拼。
附上《最后的老油坊》视频:
参考资料:
维基百科“”词条
关于这些小吃的记载可见《东京梦华录》、《增补武林旧事》、《梦梁录》
维基百科“”词条
《宋史》卷174《食货志》上·二:“宋制岁赋,其类有五......物产之品六:五曰果、药、油、纸、薪、炭、漆、蜡。”
洪皓《松漠纪闻》续卷:“虏之待中朝使者、使副,日给细酒二十量罐,羊肉八斤,果子钱五百,杂使钱五百,白面三斤,油半斤,醋二斤,盐半斤,粉一斤,细白米三升,面酱半斤,大柴三束。上节细酒六量罐,羊肉五斤,面三斤,杂使钱二百,白米二斤,中节常供酒五量罐,羊肉三斤,面二斤,杂使钱一百,白米一升半。下节常供酒三量罐,羊肉二斤,面一斤,杂使钱一百,白米一升半。”
庄绰《鸡肋编》:“言其性有八拗,谓雨旸时则薄收,大旱方大熟,开花向下,结子向上,炒焦压榨,才得生油,膏车则滑,钻针乃涩也。”
谢国祯《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上,P34
袁剑秋《中国近代油脂工业史稿》
你可能感兴趣
民脂民膏,说明有一部分人是长角的。
引用文章内容:此横榨,谓之卧槽。立木为之者,谓之立槽谓之卧槽&…………后哈哈哈哈
《卖油翁》卖的是什么油啊??来自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128)
...........
引用文章内容:此横榨,谓之卧槽。立木为之者,谓之立槽谓之卧槽&…………后哈哈哈哈
先秦时只有小蒜,大蒜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
民脂民膏,说明有一部分人是长角的。
不应该吃饭前看这文的油条面窝(口水……)
《礼记·内则》:“淳熬,煎醢加於陆稻上,沃之以膏,曰淳熬。”“淳母,煎醢加於黍食上,沃之以膏,曰淳母。”醢,是一种肉酱?膏就是动物油脂吧,看了这篇文章,也觉得可能是韭菜调味的油脂?在米饭做好后,把肉酱“煎”?好。PS:我觉得这个“煎”也可能是 “煎,熬也。——《説文》 ”“煎,火干也。凡有汁而干谓之煎。——《方言七》 ”不过,肯定是要把肉酱弄热弄熟。“沃之以膏”——把动物油脂浇上。PS:这也吃得太重油了!!又是肉酱又是油脂,不腻么亲。说不定还一股子韭菜味道,周天子吃得真土豪。呃,难道是盖浇饭的雏形?
引用 的话:都只看到这个吗。。。
这个榨油和我们老家很像啊——我们那里是水车带木槌冲石臼!不过我家的茶油出来都很亮的黄色!纯净度也比视频里的高!难道是茶树种子的差异么?
我是西北人,我们所说的胡麻其实是亚麻,不是芝麻。苏麻我们叫荏,油很香,比胡麻油还香。
引用文章内容:先秦时期的饮食泛善可陈,那时候的蔬菜大都口感很差,留传到现在的也就是萝卜、韭菜、葱、蒜等寥寥几种,其余的已经基本退出蔬菜行列成为野草了想想就觉得悲伤。我们现在太幸福了。
為嘛明明更香更好吃的芝麻油卻會被花生油取代了啊?
引用文章内容:回想一下这场战役,一边战火冲天,一边是点燃的芝麻油香味四溢。不知道交战双方将士是不是一边打一边流口水。看完这句饿了……
《卖油翁》卖的是什么油啊??来自
忘了算上单位面积的产量了吧?
胡麻油有个是亚麻的,两个完全不同,一个胡麻科,包含芝麻等,还有一个亚麻科。希望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严谨些,亚麻科的胡麻也是很重要的油料作物,貌似您没怎么提到。
显然,古代吃的是民脂民膏。
“此横榨,谓之卧槽。”………
引用 的话:这哥们看得是真仔细。。。
引用文章内容:“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回想一下这场战役,一边战火冲天,一边是点燃的芝麻油香味四溢。不知道交战双方将士是不是一边打一边流口水。这个记载以及解释略萌
这种油比较贵的,比大豆油和花生油等更健康。弱弱的问一句,各位对转基因大豆油什么看法。来自
菜油是什么时候成为重要油料作物的?80年代时,我们这里以菜籽油为主。
引用 的话:我是西北人,我们所说的胡麻其实是亚麻,不是芝麻。苏麻我们叫荏,油很香,比胡麻油还香。同是西北人,握爪。我也想问问作者,怎么会忽略了亚麻油呢?
长姿势了!
引用 的话:為嘛明明更香更好吃的芝麻油卻會被花生油取代了啊?芝麻产量太低,一般人消费不起,花生产量高,还有,香油实在是太香了,享受不了啊
引用 的话:这种油比较贵的,比大豆油和花生油等更健康。弱弱的问一句,各位对转基因大豆油什么看法。来自我个人认为转基因食品没有问题。
因为酱被杀的,很冤。
显示所有评论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内容来源自: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石油学院
浏览次数 : 4053 次
编辑次数 : 1 次
更新时间 :
词条创建者 :
双语连环画  还有从哪朝学习到哪代?此外,香港历史单独讲吗?
楼主发言:3次 发图:0张 | 更多
  @moyumkug 1楼   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  到初中完成,基本上,中國歷史由信史開始到改革開放都有提及。  但是 97 後取消了,港共政府不想香港人知道完整中國歷史,只想香港人知道部份過濾了的歷史。  -----------------------------  冚家摌黨嘅臭史真相點敢俾人知道!
  @moyumkug 1楼   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  到初中完成,基本上,中國歷史由信史開始到改革開放都有提及。  但是 97 後取消了,港共政府不想香港人知道完整中國歷史,只想香港人知道部份過濾了的歷史。  -----------------------------  ‘信史開始’
信史是啥?  港府不想香港人知道什么历史?
说具体些好吗?
  @moyumkug 5楼   信史,與史前史相對的概念,即人類已懂得用文字記錄歷史以後的歷史。各地人類發明文字的時間都有不同,所以信史沒有一個適用於各地的特定時間。最早步入史前時期的是新月沃土(fertile crescent),不過,作為一個泛稱,信史通常指公元前4000年以後的時期。簡單來說,石器時代(前250萬年-前4000年)就是史前史時期,青銅器時代(前4000年-各地不同時期完結)以後就是信史時期。  舉個例,中國夏朝目前為止未......  -----------------------------  我们怎么可能没学啊
夏商有讲的啊 只是上学时学的东西 现在基本上忘得差不多,而且秦始皇焚书坑儒,所以秦以前的历史好像没有文字记载,我记得是这样,我们这里有的时候还会发现夏商时期的青铜器。我不明白你说的没有讲,指的是什么?你是说夏商没有讲吗
  有無搞錯。  香港九七年前,中國歷史課程,都畀人刪文。
  据说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教科书是某些基金会独立编写的
西方人人都圣人啊
  @zylxf 11楼   据说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教科书是某些基金会独立编写的
西方人人都圣人啊  -----------------------------  聽說你是一隻狗頭豬身的白痴,去你的看CCAV打飛機吧
  @蕾亞1979 12楼   @zylxf 11楼   据说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教科书是某些基金会独立编写的 独立? 呵呵 西方人人都圣人啊  -----------------------------  聽說你是一隻狗頭豬身的白痴,去你的看CCAV打飛機吧  -----------------------------  哎
某些人还真是狗
狗改不了吃屎
  大陆近代史的历史教材完全在胡说八道本末倒置,极度呕心  古代史和封建史还算公正,但是农民起义那块又在胡说八道
  @zylxf 11楼   据说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教科书是某些基金会独立编写的
西方人人都圣人啊  -----------------------------  不如你貼貼中國之敎科書吧。
  @RubyOmniBus 10楼   有無搞錯。  香港九七年前,中國歷史課程,都畀人刪文。  -----------------------------  九七後,教育局將初中的中國歷史訂為不是必教科目。就算教,也是由清朝開始。
  @RubyOmniBus 15楼   不如你貼貼中國之敎科書吧。  -----------------------------  北洋軍閥奉系首領張作霖之孫張閭實近日爆料,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的高中歷史教材中的張作霖照片並非爺爺本人,而是與爺爺同年出生的湖南督軍何海清,而這一指證已得到了何海清的後人證實......  去年,來自湖南的老太太何全美,即何海清的孫女告知他出版社把有關照片弄錯了。  --^_^
  @RubyOmniBus 15楼   不如你貼貼中國之敎科書吧。  -----------------------------  在两岸历史教科书中,对古代史选定的历史事件包括:夏商周三代;秦的灭亡;三国鼎立;黄巢之乱与唐的灭亡;明的灭亡。以下分述之。  一、夏商周三代  台湾版p12~15  尧和舜都是大公无私的人,他们都把帝位传给贤能的人,不传给儿子。这种传贤不传子的方式,很受后世的赞美,史称禅让政治。  禹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君主,他不仅消除水患,而且大兴水利,使百姓过着安定的生活。  禹年老时,也想效法舜,把帝位禅让给帮助治水有功的益。但他死后,四方诸侯不拥戴益,而拥戴禹的儿子启。这是因为禹有治平洪水的大功,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加上启也很贤能,所以获得诸侯的拥戴。从此,君主成为世袭,开了传子或传弟的局面。夏朝因此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与后来的商、周,合称三代。  大陆版p8~10  相传尧、舜、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都是由部落推举生的。这种公共推举首领的制度,后人把它叫做禅让制。  传说的尧、舜、禹时期,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那时候部落首领逐渐取得了特殊地位,贫富分化明显。传说舜的家里有了储藏粮食的仓库,禹的父亲曾筑城来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  夏、商、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建立和发展时期,共1300年左右。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第一阶段。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治水有功的禹,是站在阶级社会门槛上的人。他本人是由各部落共同推举的首领,但已经拥有凌驾于各部落之上的权力。有一次,召开部落联盟会议,一个部落首领迟到了,禹竟然把他处死。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禅让制,自称为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国家-夏朝。  异同比较  对于禅让政治的解释上,台湾版与大陆版有很大的不同,台湾版是说“把帝位传给贤能的人,不传给儿子”,而大陆版却强调“由部落推举产生的”,由此可以感觉出大陆版认同这种共同推举的方式。台湾版则非常赞扬这一种政治概念。  台湾版对于夏、商、周三代都以正面的叙述,并认为尧、舜、禹是历代不可多得的明君,肯定他们的重要性,但大陆版却说夏、商、周是我国奴隶制的王朝,其中对禹更是大肆批评,例如:台湾版“禹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君主……使百姓过着安定的生活”,而大陆版“治水有功的禹,是站在阶级社会门槛上的人……有一次,召开部落联盟会议,一个部落首领迟到了,禹竟然把他处死”  台湾版认为启的继位是,因为百姓感念禹的恩德,加上启也很贤能,所以获得诸侯的拥戴,但大陆版却说启是自称为王,并在小字的部份说启和益为王位相互战争,结果启胜利了。  二、秦的灭亡  台湾版p47  秦始皇在统一后的第十二年,死于东巡途中。于是,李斯和赵高拥立秦始皇的少子胡亥即位,是为二世皇帝。二世皇帝信任赵高,统治更为残暴,人民更加痛苦,终于爆发了陈胜等的抗暴运动。  大陆p41、p42  秦始皇希望自己的帝位万世相传,但他万万没有料到,威势喧赫的秦王朝只存在短暂的15年。首先高举反秦大旗,点燃农民战争的烈火的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陈胜、吴广从揭竿而起到失败只有几个月时间。但他们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统治,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异同比较  对于陈胜、吴广的事件,台湾版只是简单的用几个字叙述,而大陆版对这一类农民战争非常赞颂,花了二页的篇幅来叙述此事,充分的感受出大陆强调农民起义。两岸对于秦王朝的评价是一致的,都属于负面的;对于陈胜等人的评价也是一致的,只是大陆特别强调“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关注楼主  收藏本贴  转发至天涯微博  添加到专辑  1#回复作者:浅浅的幸福2012
回复日期: 00:39:00  三、三国鼎立  台湾版p77、p78  图片的说明-曹操,少好兵法,有雄才,多权诈,为影响三国历史发展的关键人物。  图片的说明-刘备是汉景帝的后裔。他和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的故事,最为后人所乐道。  大陆版p72~74  曹操统一北方以后,南方的军阀孙权和刘备,成为他的主要对手。  小字的部分-脍炙人口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写的就是三国时期的故事。但小说“三分史实,七分虚构”不能当真正的历史书读。例如:刘、关、张桃园结义、诸葛亮草船借箭,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都不是历史事实……曹操原是三国时期有作为的政治家,但小说却夸大了他奸诈狡猾的一面。  异同比较  台湾版在课文中较为推崇刘备,而说曹操多权诈,但大陆版却较推崇曹操,赞扬他重视农业发展,及政治、经济上的改革。而称孙权和刘备为军阀,还对三国演义作了负面性的批判。大陆版特别提醒我们,不要误将“三国演义”当成真正的历史来读。  四、黄巢之乱与唐的灭亡  台湾版p11  唐朝后期,政治日益恶化,受害最深的还是一般人民,动乱因此时有所闻。僖宗时,水旱灾加深人民的痛苦,终于爆发黄巢之乱。大乱起自山东,大江南北继之广遭劫掠,东南富庶地区,在此次大乱中也惨遭破坏;洛阳、长安又先后沦陷,全国骚动。唐朝重用黄巢降将朱温,勉强平定乱事,国力则从此衰竭。  大陆版p110  黄巢起义-唐朝后期,土地集中在少数贵族和官僚中,许多失去土地的人民成为流民,而统治阶级却过着奢侈的生活。……唐僖宗初年,黄河中下游又发生了旱灾,农民以草籽、槐树汁充饥,而官府照旧催租逼税,广大农民被迫走上反抗的道路。  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这次起义历时十年,行军数万里,席卷大半个中国,这在过去的农民起义中是没有出现过的。  异同比较  台湾版认为黄巢的事件是一场国家的内乱,称为黄巢之乱,但大陆版却称它为黄巢起义,对于黄巢本人的介绍,起义的发生原因、战争、结果均有详述,并在最后一段文字中,可以感受大陆版肯定它对时代的影响、意义,而台湾版并无叙述黄巢本人,对于过程也简单说明。  五、明的灭亡  台湾版p74  明末,陕西发生严重饥荒,边防军也因欠饷、欠粮而哗变。灾民与饥兵结合,四处劫掠,流寇大起。其中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势力最强,屠戮也最惨,张献忠后来进入四川;李自成则攻陷北京。  大陆版p80~83  一六二七年,陕北澄城县地方官向人民催租逼税,数百饥民冲进县衙门,杀死县官,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接着,各地纷纷响应,形成几十支起义军,其中势力较大的有高迎祥、张献忠等。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继续领导起义军进行战斗。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经过十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转战十几个省区,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农民军第一次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把斗争锋芒直接指向封建土地所有制,这在农民反封建斗争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异同比较  张献忠、李自成在台湾版被视为流寇,但在大陆版却被视为农民起义的英雄。对于两岸叙述的方式如同前面黄巢之乱,大陆版肯定此种抗争改革,并详细叙述事件发生的原因、李自成的生平,他所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以及失败的结果,而台湾版则视其为内乱。  注:文中教科书引用来源,台湾方面是由国立编译馆主编的“国中历史”(民国八十五年七版),其中本国史有三册。大陆版,是采用上海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一九九二年十一月第一版),本国历史共计四册,初中使用。
  @RubyOmniBus 15楼   不如你貼貼中國之敎科書吧。  -----------------------------  近代史历史事件异同比较  在两岸国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对于近代史选定的比较事件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庚子拳乱;清帝宣布退位。以下分述之。  一、鸦片战争  台湾版p2、3  道光二年,英国政府派兵来华,其预定战略是将压力加于北方,迫使清廷早日屈服,所以未攻广州,径自北上,占据定海。  大陆版p5  一八四○年二月英政府任命乔治;懿律为英国东方远征军总司令和谈判全权代表 ,义律为副,率兵1.5万人侵略中国。  小字的部分-由于林则徐在广州已有准备,英军也不想在广州决战,转而进攻厦门,被闽浙总督刘廷桢率军击退。英军便沿海北上,进攻定海。  异同比较  在鸦片战争中大陆版将英军战争视为侵略中国的行为,在小字的部分也说明因为林则徐在广州已有准备,英军也不想在广州决战(可能是打不过),转而进攻厦门,但被闽浙总督刘廷桢率军击退。所以只有沿海北上,进攻定海。而台湾版简略说英国政府派兵来华,其预定战略是将压力加于北方,迫使清廷早日屈服,所以未攻广州,径自北上,占据定海。  二、太平天国  台湾版p9、10  清朝自干隆中期以后,政风败坏,军备废弛,国势渐衰。鸦片战争挫败,更使弱点暴露。加上人口激增,耕地面积有限,连年灾荒,与种族歧视所激起的反清情绪,均促太平天国兴起的主要原因。同治三年,曾国荃攻下南京,洪秀全已在城破前服毒自尽。  大陆版p16~22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旧的矛盾加深,西方列强的侵略又带来新的灾难,终于酿成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在鸦片战争以前,农民受地主阶级剥削,生活已经备受艰苦。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加紧对人民搜刮。五口通商又使大批劳动人民失业,加剧社会动荡 。  曾国藩的门生李鸿章组织地主武装“淮军”,在外国侵略者帮助下从安庆运到上海,进攻太平军。  湘军挖地道炸塌天京城墙,蜂拥而入。洪秀全在城陷前病逝。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亡。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旧式的农民战争不可能为中国寻找出一条出路,但农民英雄们可歌可泣的斗争业绩和他们建立的历史功勋,是不可磨灭的。  异同比较  台湾版认为太平天国是起因于政风、军备败坏,加上人口激增,耕地面积有限,种族歧视,而大陆版却强调中国社会旧的矛盾加深(所谓旧的矛盾,就是农民受地主阶级剥削,生活已经备受艰苦),西方列强的侵略又带来新的灾难(新的灾难即是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加紧对人民搜刮)。  大陆版对于曾国藩等人给予较多负面的评价,在课文小字中说到曾国藩因受太平军重创,曾三次投水自杀,以及曾国藩的门生李鸿章组织地主武装“淮军”,在外国侵略者帮助下从安庆运到上海,进攻太平军。而台湾版对曾国藩等则较多正面叙述。  台湾版认为洪秀全是城破前服毒自尽,而大陆版认为洪秀全在城陷前病逝。  就整事件来说大陆版还是不改其立场,对于农民战争赞扬有加,对于主要人物,将其形容如同英雄,且课文中多叙述其事件经过。而台湾版则视其为内乱,并在后段分思想、政治、军事、外交来归纳,强调太平天国败亡的原因。  三、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台湾版p.20、21  英国本来在我国的商业利益最大,各国画定势力范围后,英国的商业活动反而大受限制,于是怂恿美国出面斡旋。……于光绪二十五年,分别照会各列强,主张开放中国门户,使各国在华的经济利益机会均等。这就是所谓的“门户开放政策”。  次年,美国再度照会各国,添入维持中国领土与行政权完整的原则,门户开放才算完备,使我国幸免于瓜分之祸;但是列强的经济侵略,却使我国国计民生愈陷困难。  大陆版p46、47  十九世纪末,美国加紧了对东亚的扩张和渗透。  小字的部分-从一八四○年以来,列强的每次侵华行动,都与美国有关系。……一八九九年秋,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政府提出了所谓“门户开放”的照会。……要求中国内地全部开放,使列强都享有投资的权利。英国首先支持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其它国家也先后表示同意。从此以后,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日益扩大了。  异同比较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台湾版是说英国为了自身利益怂恿美国出面,大陆版认为是因为美国怕少分了一杯羹而主动提出。  由文中可发现大陆版有强烈反美情结,“小字的部分-从一八四○年以来,列强的每次侵华行动,都与美国有关系、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日益扩大了”,而台湾版则略有赞扬之意“美国再度照会各国,添入维持中国领土与行政权完整的原则,门户开放才算完备 ,使我国幸免于瓜分之祸”。  四、庚子拳乱  台湾版p23、24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盛行这些拳民各有神坛,自称祈祷后神灵附体,口诵咒语,能御枪炮。后并入乡团,改名义和国。于是高揭“扶清灭洋”的口号,势力日益扩张,经常对外人滋事。  大陆版p55~58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在戊戍变法失败后一年,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反帝爱国 运动。这是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产物,也是长期以来遍及全国的群众反对外国传教士和教会侵略的斗争的总汇合。  义和团的失败,说明旧式的农民反抗斗争无法改变中国的命运。但它表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感情和无畏的勇气,使列强感到“瓜分实为下策”。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也进一步揭露清朝的极端腐朽,从而促成了新的民族觉醒。  异同比较  台湾版对义和团看法较为负面,认为它怪力乱神、经常对外人滋事,故称为庚子拳乱。大陆版则视其为民族运动,在课文内容多强调其义行,并肯定它对中国的影响,民族的贡献,对于怪力乱神的部分并未提起。  五、清帝宣布退位  台湾版p33、34  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手握重兵,阴持两端,一方面向革命军勒索,意图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一方面利用革命军的声威,逼迫清帝退位。孙中山先生为了顾全大局,慨然允诺将大总统职位让予袁世凯,袁世凯与临时政府妥协,清帝遂于民国元年二月十二日宣布退位。  大陆版p74、75  由于帝国主义的干涉,同时封建势力钻入革命队伍内部向革命派施加压力,革命党内部也有人主张向袁世凯妥协,于是临时政府表示,只要袁世凯真正赞成共和,待清帝退位后,一定保举他为大总统。  异同比较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两岸叙述很大的不同,台湾版认为是“袁世凯手握重兵,阴持两端,一方面向革命军勒索,意图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一方面利用革命军的声威,逼迫清帝退位”同时“以孙中山先生为了顾全大局,慨然允诺将大总统职位让予袁世凯”来突显袁世凯的负面评价,大陆版则认为是受帝国主义的干涉、封建势力钻入,造成革命党内部有人主张妥协。  注:文中教科书引用来源,台湾方面是由国立编译馆主编的“国中历史”(民国八十五年七版),其中本国史有三册。大陆版,是采用上海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一九九二年十一月第一版),本国历史共计四册,初中使用。  ___________
  @Sachiel8964 16楼     -----------------------------  你是在证明我的观点吗
还有为什么某些人老是爱代表一大堆人
  很好奇鸦片战争 香港历史书是怎么描述的
  @zylxf 23楼   很好奇鸦片战争 香港历史书是怎么描述的  -----------------------------  香港敎得好典型,民國觀點。
  @RubyOmniBus 24楼   香港敎得好典型,民國觀點。  -----------------------------  夸奖的话应该由别人来说
推荐你看一下货币战争这本书
我并不是说这本书说的都是对的
有对比才有判断 兼听则明
  @Sachiel8964 16楼     -----------------------------  这样的烂文也能拿来当证据
逻辑混乱 三观不正
满是臆想和猜测
活脱脱一个洋奴
文章居然自己承认捐助是带附加条件的 要求上的菜没有苍蝇
什么是苍蝇
标准在哪里
貌似不灌输普世价值就是是苍蝇
  @Sachiel8964 16楼     -----------------------------  我靠 这货居然是香港第一才子 给我大香港跪了
  台湾版认为洪秀全是城破前服毒自尽,而大陆版认为洪秀全在城陷前病逝。  -----------------------------------------------  首逆洪秀全实系本年五月间,官军猛攻时,服毒而死  这已经是共识了呀,洪贼是日日焦虑攻心服毒而死的,非正常死亡  还有大陆教材关于义和团的严重不可取,纯粹是愚民式教育
  大陸每個民變都稱為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叫農民起義,黃巢又叫農民起義,張獻忠、李自成又叫農民起義,甚至洪秀全也叫農民起義,到底有幾個是真農民。
  @moyumkug 1楼   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  到初中完成,基本上,中國歷史由信史開始到改革開放都有提及。  但是 97 後取消了,港共政府不想香港人知道完整中國歷史,只想香港人知道部份過濾了的歷史。  -----------------------------  97前对英国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入侵是怎么说的呢?肯定说成是大英帝国为了解放被满清统治的中国人民发动的正义战争吧?
  @moyumkug 1楼   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  到初中完成,基本上,中國歷史由信史開始到改革開放都有提及。  但是 97 後取消了,港共政府不想香港人知道完整中國歷史,只想香港人知道部份過濾了的歷史。  -----------------------------  97前对英国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入侵是怎么说的呢?肯定说成是大英帝国为了解放被满清统治的中国人民发动的正义战争吧?
  儿子说:爸?我要去参军保卫南海!对付美国,保卫国家!  父亲听了一个耳光给他扇过来。  父:家人都保不了,还保卫国家?你说说美国人能抢你啥?国家啥东西需要你保卫?  子:我要保卫咱国家的土地……  父:你先说说你哪来的土地?连几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都买不起,就算买得起也只有70年暂时的使用权,还土地?等你有了土地再去保卫吧!  子:美国想吞并我们…  父:你不是天天想出国吗?你同学不也是一大堆想出国吗?吞并了把出国费也省了。  子:被美国吞并了都白人说了算,中国人都成二等公民了。  父:美国选总统都是一人一票,要合并了咱中国,13亿华人对他2亿白人,谁说了算?选出来的总统到时是华人,美国人自己才不干呢。  子:美国人打过来,会颠覆我们的人民政府,我要保卫人民政府!  父:“?”(又是一记耳光),你究竟想保卫谁?国税局?财政部?发改委?证监委?卫生部?药监局?房管局?规划局?计生办?城管?还是足协?你如果想保卫这帮混蛋,看老子不打断你的腿……  子:(赌气地)我想通了,如果美国入侵,我去给美国大兵开门带路  父:“?”(又是一记耳光),白养你了,这么白痴,到时轮到你带路?领导干部早在那排队带路了。
  @007feiyi007 [请问港英时期的香港学生学习历史吗?如果学习,学习哪国历史?]  -------------------------  這個帖好! 理性討論..列出兩地異同, ...努力
  @Patabt 19楼   北洋軍閥奉系首領張作霖之孫張閭實近日爆料,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的高中歷史教材中的張作霖照片並非爺爺本人,而是與爺爺同年出生的湖南督軍何海清,而這一指證已得到了何海清的後人證實......  去年,來自湖南的老太太何全美,即何海清的孫女告知他出版社把有關照片弄錯了。  --^_^  -----------------------------  這個帖好! PATPAT 兄+油理性討論..列出兩地異同, ...努力
  @SASKEI 20楼   在两岸历史教科书中,对古代史选定的历史事件包括:夏商周三代;秦的灭亡;三国鼎立;黄巢之乱与唐的灭亡;明的灭亡。以下分述之。  一、夏商周三代  台湾版p12~15  尧和舜都是大公无私的人,他们都把帝位传给贤能的人,不传给儿子。这种传贤不传子的方式,很受后世的赞美,史称禅让政治。  禹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君主,他不仅消除水患,而且大兴水利,使百姓过着安定的生活。  禹年老时,也想效法舜,把帝位......  -----------------------------  這個帖好! SAAKEI 兄+油理性討論..列出兩地異同, ...努力+油
  @007feiyi007 4楼   ‘信史開始’
信史是啥?  港府不想香港人知道什么历史?
说具体些好吗?  -----------------------------  比如说89的内幕和抗日,全国大部是国军大的,啊共只是猫在陕甘宁边区打游击
  回复第32楼,@SASKEI  儿子说:爸?我要去参军保卫南海!对付美国,保卫国家!   父亲听了一个耳光给他扇过来。   父:家人都保不了,还保卫国家?你说说美国人能抢你啥?国家啥东西需要你保卫?   子:我要保卫咱国家的土地……   父:你先说说你哪来的土地?连几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都买不起,就算买得起也只有70年暂时的使用权,还土地?等你有了土地再去保卫吧!   子:美国想吞并我们…   父:你不是天天想出国吗?你同学不也是一大堆想出国吗?吞并了把出国费也省了。   子:被美国吞并了都白人说了算,中国人都成二等公民了。   父:美国选总统都是一人一票,要合并了咱中国,13亿华人对他2亿白人,谁说了算?选出来的总统到时是华人,美国人自己才不干呢。   子:美国人打过来,会颠覆我们的人民政府,我要保卫人民政府!   父:“?”(又是一记耳光),你究竟想保卫谁?国税...  --------------------------  经典
  @moyumkug 38楼   你們中國人就是喜歡想當然。  三十年前我就是被香港中小學的中國歷史書,教導成一個大中華膠 (大中華主義者),可以想象,當時的書本是如何寫的。 只是上大學後自己看資料,才知道中國人白癡之處。  英國人管治下,中華民族主義從來都不敢觸及的,由得各方中華文人自我發揮。  這是英國人的智慧。  -----------------------------  元朝和清朝是外族入侵,现在大陆全是大辫子剧。帝都奴才多。
  @现实生活2012 30楼   97前对英国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入侵是怎么说的呢?肯定说成是大英帝国为了解放被满清统治的中国人民发动的正义战争吧?  -----------------------------  有無看清楚整件事之來龍去脈?若你只相信敎科書,就不能瞭解整個事情。有很多細節,都是挑選一些,隠瞞一些,以方便統治者建立民族情緒。  西方都無標榜自己係正義,但於其國,有其理由。如林則徐下令斷水斷糧。如大清違返條約。如斬殺對方來使。如朝廷鼓勵周圍殺外國人。  比較大清與日本,日本都有美國黑船開埠,幕末都有內戰,但日本無做大清之愚蠢舉動,招來不必要之報復。  部份唐人係有參軍,要打倒滿清。種種歷史顯示,英法劫畧圓明園,都係北京周圍之人建議。而主要劫匪,都係當地人。
  @RubyOmniBus 40楼   有無看清楚整件事之來龍去脈?若你只相信敎科書,就不能瞭解整個事情。有很多細節,都是挑選一些,隠瞞一些,以方便統治者建立民族情緒。  西方都無標榜自己係正義,但於其國,有其理由。如林則徐下令斷水斷糧。如大清違返條約。如斬殺對方來使。如朝廷鼓勵周圍殺外國人。  比較大清與日本,日本都有美國黑船開埠,幕末都有內戰,但日本無做大清之愚蠢舉動,招來不必要之報復。  部份唐人係有......  -----------------------------  推得一干二净
  @moyumkug 5楼   信史,與史前史相對的概念,即人類已懂得用文字記錄歷史以後的歷史。各地人類發明文字的時間都有不同,所以信史沒有一個適用於各地的特定時間。最早步入史前時期的是新月沃土(fertile crescent),不過,作為一個泛稱,信史通常指公元前4000年以後的時期。簡單來說,石器時代(前250萬年-前4000年)就是史前史時期,青銅器時代(前4000年-各地不同時期完結)以後就是信史時期。  舉個例,中國夏朝目前為止未有同時期......  -----------------------------  補充一個,信史不但要有文字記載,而且還要有相應年代的出土文物佐證
  @zylxf 25楼   夸奖的话应该由别人来说
推荐你看一下货币战争这本书
我并不是说这本书说的都是对的
有对比才有判断 兼听则明  -----------------------------  看了,講的是金融財閥的崛起,第三冊金融高邊疆最好看
  部份唐人係有參軍,要打倒滿清。種種歷史顯示,英法劫畧圓明園,都係北京周圍之人建議。而主要劫匪,都係當地人。  -------------------------------------------  确实,那个守园的太监总管投水自杀后,太监大乱开始监守自盗,而园子附近的人也开始参与抢劫,后来英法部队看到这场景也加入到抢劫队伍
  圓明園被當地農民,留守太監趁火打劫,其後經過二十多年中國人自取自盜的“石劫時代”在圓明園已有明確記載。公園內相片顯示,現在所見到的斷壁殘垣,在八國聯軍離開之后,沒受中國人趁火打劫之前,幾乎還是維持原貌。
  @hkchantaiman 29楼   大陸每個民變都稱為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叫農民起義,黃巢又叫農民起義,張獻忠、李自成又叫農民起義,甚至洪秀全也叫農民起義,到底有幾個是真農民。  -----------------------------  那帮穷的没饭吃的
吃饱了没事做
搞点运动能让大伙乐一乐?
就象水浒里的
人家都过的好好的
就想过过强盗的瘾 就上梁山了
民国抗战能8年内战三年就失败也在情理中了
也不看看孙大炮是什么出身
大清看来还不是乱臣贼子?
连司马迁的史记都能篡改的说成流寇的民国正是佩服的五体头地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不是起义
  @现实生活2012 41楼   推得一干二净  -----------------------------  你不願面對事實,就只能講此類言語。
  @blac3645gree 46楼   大陸每個民變都稱為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叫農民起義,黃巢又叫農民起義,張獻忠、李自成又叫農民起義,甚至洪秀全也叫農民起義,到底有幾個是真農民。  -----------------------------  那帮穷的没饭吃的
吃饱了没事做
搞点运动能让大伙乐一乐?
就象水浒里的
人家都过的好好的
就想过过强盗的瘾 就上梁山了
民国抗战能8年内战三年就失败也在情理中了
也不看看孙大炮是什么出身
大清看来还不是乱臣贼子?
连司马迁的史记都能篡改的说成流寇的民国正是佩服的五体头地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不是起义
哈哈  -----------------------------  同志,好奇的問,你在說什麼?牛頭不搭馬嘴的。
  @阿礼露耶 45楼   圓明園被當地農民,留守太監趁火打劫,其後經過二十多年中國人自取自盜的“石劫時代”在圓明園已有明確記載。公園內相片顯示,現在所見到的斷壁殘垣,在八國聯軍離開之后,沒受中國人趁火打劫之前,幾乎還是維持原貌。  -----------------------------  當地農民,留守太監敢抢劫皇家园林?而且是在全副武装的英法联军面前抢劫圆明园?  、
“其後經過二十多年中國人自取自盜”更是荒谬,火烧圓明園是1860年,其後二十多年圆明园仍是清廷统治,谁敢自取自盗?英国佬随便说什么你们也信,真是比猪还笨!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听起来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现在,圆明园已辟为遗址公园,并正对遗址进行保护性维修,恢复山形水系、园林植被、桥涵闸路!
  港人所知中國近代史比大陸多得多多,甚至乎比台灣人  更全面.
  當我還是初中學生時,第一次鴉片戰爭在海上和江上打仗,船堅炮利,英國勝利,我沒有疑問。但聽到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故事,我有疑問是英國人是船堅炮利,但D船上唔到岸,點打到去離岸百多公里的北京呢?D海軍連D炮上咗岸,船上少了人和炮,就算唔打得沉隻船,趕走D船,上咗岸的英國海軍不怕走唔到嗎?所以我自少便不信這個故事,一定有好多野無講,大人呃我細路仔唔識野。  讀完書後去找資料,件事更加多疑問。  英國幾十艘船,二千六百人左右。185X年重用緊火槍,射完要不要立即清潔便不知,但要每一槍都要入一次火藥那種,距離遠小小連亞媽廚房抄菜隻生鐵鑊都打唔穿,清兵射箭或飛支矛過去殺傷力差不多。首都咁重鎮,北京無十萬都有八萬兵出來打英軍。都打輸!  中國人國民黨和中囯人共產黨寫的歷吏信不過,俄國搶東北咁多地,都重要接受俄國援助。所謂有圖有真相,歐洲人提供的相片顯示很多,真的是很多北京的清國人用梯幫手攻入北京皇宮,清國北京人不會因戰爭逃離北京。英法聯軍話D北京文物是中國人拿到他們面前,英法聯軍用真金白銀買的。又有幾多成真、幾多成做呢?  現在我開始明白,最大聲叫愛國的人,因為自己巳經秘密移了民。中囯無愛國教育,可能大部中囯人都是漢奸、走狗、賣國賊;如果無需要(中囯人不會做漢奸、走狗、賣國賊),中囯政府D官是有腦的,不會浪費金錢去攪愛囯教育。  結論是:中囯人不要說香港人講衰你們,中囯政府都不信你們巳經是愛囯的。
  小時候讀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八國聯軍, 都有敘述前因後果, 課本只說此等事件的發生經過好壞影響, 從不說誰對誰錯. 當年讀完我只覺是滿清皇朝自大愚蠢招惡果, 從不覺得是外國人欺負中國人.
  @blac3645gree 46楼   那帮穷的没饭吃的
吃饱了没事做
搞点运动能让大伙乐一乐?
就象水浒里的
人家都过的好好的
就想过过强盗的瘾 就上梁山了
民国抗战能8年内战三年就失败也在情理中了
也不看看孙大炮是什么出身
大清看来还不是乱臣贼子?
连司马迁的史记都能篡改的说成流寇的民国正是佩服的五体头地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不是起义
哈哈  -----------------------------  不同意梁山一說,人家過得好好的不代表武松林沖過得很好,水滸是小說,其意在揭發現實醜惡,指出民間所受疾苦,始作俑者乃是朝廷。“亂自上作”才是這本書主要想表達的意思。
  @现实生活2012 49楼   當地農民,留守太監敢抢劫皇家园林?而且是在全副武装的英法联军面前抢劫圆明园?  、
“其後經過二十多年中國人自取自盜”更是荒谬,火烧圓明園是1860年,其後二十多年圆明园仍是清廷统治,谁敢自取自盗?英国佬随便说什么你们也信,真是比猪还笨!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  -----------------------------  不知道是誰荒謬。。。我來節選歷史出圓明園一節讓你看看吧
  圓明園的焚毀與殘敗  圓明園的毀敗始於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的大規模縱火搶劫。圓明園被焚後經清室整修,尚有部分建築倖存。1900年,北京被八國聯軍攻佔,圓明園在混亂中遭到附近駐軍和匪民的劫掠,殘存建築大部被毀。清朝滅亡後,圓明園遺址無人看護。殘存的石料大多被掠去,殘存的建築和園牆也因人口的大量遷入大多遭到平毀。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於日攻抵北京德勝門、安定門等處,僧格林沁和瑞麟部士兵紛紛退至圓明園一帶,英法聯軍遂追至圓明園。聯軍士兵起初尚相勸戒,勿進入園中,恐中國日後以失物索賠,但不久於黃昏間即有數千名法軍士兵衝入圓明園,守園的官兵寡不敵眾。見法軍展開搶劫,英軍司令格蘭特遂批准英軍入園。聯軍士兵大肆劫掠園中的珍寶和陳設物。根據英國官員事後估算,被掠走的文物珍寶(金銀、寶石、綢緞和古玩陳設等)價值達600萬英鎊之多,因不識其價值或因搬運不便而被毀壞的珍本圖書、佛塔、瓷器、傢具等價值與此相仿。由於此前清廷談判代表曾拘捕英國軍使巴夏禮一行,並曾將其囚禁於圓明園中,英軍在園中發現《泰晤士報》隨軍記者被肢解的屍體,英軍統帥詹姆斯?布魯斯,第八代額爾金伯爵遂以「對外交人員實施虐待」為由,於10月18日下令放火燒園,以作為對清廷的懲罰。英軍第一軍團一部於10月18日起在園中各處縱火,同時派出分隊焚毀附近的靜宜園、靜明園、清漪園、暢春園等皇家園林。圓明園大火持續燒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監和宮女葬身火海。  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曾對此給予強烈譴責,稱之為「兩個強盜的勝利」。圓明園被焚毀的原因,中國官方史學界的說法是英法聯軍為掩蓋其野蠻劫掠而放火滅跡。也有某些人認為是由於清朝長期不遵守西方奉行的外交禮儀,自乾隆年間起,一路對西方各國君主及其使臣蔑視和不平等對待。在此次事件更將英法的談判人員,悉數關押,導致39人中的26人,被折磨致死。英法聯軍進入北京後,發現這一狀況,出於對清朝皇帝的報復,而採取火燒圓明園的策略。英法聯軍之所以選擇焚燒圓明園主要是因為,皇宮(今天人們稱之為故宮)是一國政權的象徵,而圓明園是皇帝的私人園林,額爾金伯爵要懲罰當時的皇帝咸豐,是以燒毀圓明園,持此看法的著作有特拉維斯?黑尼斯三世的《鴉片戰爭》。  圓明園被焚後,尚有部分景點倖存。據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內務府調查報告,園內倖存建築有圓明園的廓然大公、紫碧山房、魚躍鳶飛、耕雲堂、慎修思永、知過堂、課農軒、順木天、春雨軒、杏花春館、文昌閣、魁星閣、蓬島瑤台、萬方安和十字亭、藏舟塢,長春園的林淵錦鏡、海岳開襟,綺春園大宮門、莊嚴法界、正覺寺等建築。同治十二年,慈禧太后和同治帝打算擇要重修圓明園,計劃修復圓明園前朝區、九洲區,以及福海以西以北的少數景點,並將綺春園擇要修復,改名「萬春園」,作為慈禧太后居所。但該計劃終因財力不足而在開工11個月後作罷。此後對園內一些景點仍有小規模維修,慈禧太后和光緒帝曾多次到園中游幸。此時的圓明園除倖存建築外仍保留有大量的名貴花木、山水疊石、建築基址,橋樑、道路、園牆和園門大多完好。  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清庭再次逃亡。在混亂中,圓明園又遭到附近駐軍和匪民的趁火打劫。園內殘存建築除新宮門(綺春園宮門)有莊戶保護外,全被土匪推倒拆毀,拆賣磚瓦木料。園內的古樹名木、木質橋樑以及建築地基中的木樁,全部被劫運往附近的清河鎮出售。  清朝滅亡後的數十年里,圓明園遺址繼續受到劫掠。園內的方磚、條石、石料、漢白玉雕刻、太湖石、青片石紛紛被軍閥官僚運走修建私園和陵墓,圓明園虎皮石圍牆被拆除修路。此外也有一部分圓明園遺物被安放於公共場所,如長春園門銅麒麟、安佑宮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後於1910年至1937年被移往頤和園;安佑宮華表、石麒麟、西洋樓線法橋和翻尾石魚、梅石碑、蒔花碑、文源閣碑被分別移至燕京大學和北京圖書館舊館;蘭亭碑和「青蓮朵」等珍貴太湖石於1915年移往中山公園;長春園大東門石獅子及基座移至正陽門和新華門。西洋樓遺址的漢白玉及磚瓦也多被軍閥官僚運走,或被各家石作坊買去,就地改刻為其他石料。1928年大水法遺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綏遠陣亡將士碑。日佔時期,園內部分遺址在「獎勵農業」的口號下被平山填湖,改為水田。  1950年代,曾計劃將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園定址於此,但1960年代園內土地大多被附近生產隊改為農田,大量人口迅速湧入,相繼拆除了圓明園福海石駁岸、舍衛城殘餘城牆及地基、萬春園三孔橋、運料門、長春園七孔閘等殘存建築,以及殘留的全部園牆,並砍伐了園內殘存的唯一一株花神廟古樹。特別是1975年以後,各單位在園內大量平毀土山、填平湖泊、砍伐樹木,修建工廠、養豬場、養雞場,圓明園遺址原有山形水系和殘存的古樹植被徹底消失。
  現存遺迹  經過70餘年的殘毀後,圓明園已成荒地。目前圓明三園內有跡可考的遺址大多分佈在西洋樓一帶,包括海晏堂大錫海,諧奇趣、方外觀殘存石柱石台,大水法西洋式石門及噴水池,綺春園單孔橋,圓明園別有洞天石舫等。現在可供遊覽的景點主要是綺春園、長春園和圓明園福海的殘跡,重點有正覺寺、西洋樓和含經堂遺址等。正覺寺是唯一一組歷經1860年和1900年兩次劫難而完整留存下來的建築物。寺廟坐北朝南,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正殿、東西配殿、後樓、禪院和八角亭等。但1970年代,這裡改為工廠的廠房和生活區,拆毀嚴重,現僅存山門和東西配殿等少數建築。圓明園九洲景區廢墟已於2009年清理完畢,開放參觀。  圓明園被劫掠後,園內價值連城的珍寶大量流失於海外。在歐洲各博物館收藏有來自圓明園的藏品,如《女史箴圖》(藏於大英博物館)、《圓明園四十景圖詠》(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文源閣版《四庫全書》殘本和瓷器、佛像、佛塔(多集中於法國楓丹白露宮)等。圓明園其他珍寶絕大多數已無可考察。
  @现实生活2012 49楼   -----------------------------  看歷史不要只看一方說,即便是看,也要自己略加推敲。把時間線鋪出來,再填入相對應的事件做縱向比較。  這樣誰在說謊誰在胡扯,便能一目了然了。
  @彭总赶羚羊帝神 57楼   英軍第一軍團一部於10月18日起在園中各處縱火,同時派出分隊焚毀附近的靜宜園、靜明園、清漪園、暢春園等皇家園林。圓明園大火持續燒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監和宮女葬身火海-----------------------------  就算是照你所写的历史,英国人也自己承认是英法联军烧的圆明园了
  @现实生活2012 59楼   就算是照你所写的历史,英国人也自己承认是英法联军烧的圆明园了  -----------------------------  對呀,是他們燒的。但是現在所見的頹垣敗瓦現象,就不是英國法鬧的了。
  @现实生活2012 59楼   就算是照你所写的历史,英国人也自己承认是英法联军烧的圆明园了  -----------------------------  還有你得收回去你這句:  【“其後經過二十多年中國人自取自盜”更是荒谬,火烧圓明園是1860年,其後二十多年圆明园仍是清廷统治,谁敢自取自盗?英国佬随便说什么你们也信,真是比猪还笨!】  這證明,即便比豬聰明的閣下,也會有想不到的地方。而且,向你引出來的那段歷史,我看幾個字就不愛看了。裡面太多感性字眼,不是敘述歷史和描述一個事件應有的態度。
  @现实生活2012
59楼  就算是照你所写的
,英国人也自己承认是英法联军烧的圆明园了  -----------------------------  @彭总赶羚羊帝神
22:01:00  還有你得收回去你這句:  【“其後經過二十多年中國人自取自盜”更是荒谬,火烧圓明園是1860年,其後二十多年圆明园仍是清廷统治,谁敢自取自盗?英国佬随便说什么你们也信,真是比猪还笨!】  這證明,即便比豬聰明的閣下,也會有想不到的地方。而且,向你引出來的那段歷史,我看幾個字就不愛看了。裡面太多感性字眼,不是敘述歷史和描述一個事件應有的態度。  -----------------------------  您也认为,那时清人愚蠢英国人侵略便是弱肉强食天经地义吗?  (小時候讀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八國聯軍, 都有敘述前因後果, 課本只說此等事件的發生經過好壞影響, 從不說誰對誰錯. 當年讀完我只覺是滿清皇朝自大愚蠢招惡果, 從不覺得是外國人欺負中國人.)
  @beethovenhk-23 04:58:00  當我還是初中學生時,第一次鴉片戰爭在海上和江上打仗,船堅炮利,英國勝利,我沒有疑問。但聽到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故事,我有疑問是英國人是船堅炮利,但D船上唔到岸,點打到去離岸百多公里的北京呢?D海軍連D炮上咗岸,船上少了人和炮,就算唔打得沉隻船,趕走D船,上咗岸的英國海軍不怕走唔到嗎?所以我自少便不信這個故事,一定有好多野無講,大人呃我細路仔唔識野。  讀完書後去找資料,件事更加多疑問。  英......  -----------------------------  香港人也是中国人啊
你的发言常识都错误了。  清朝后期腐败啊 所以打不过英国人。。。  但是康熙 乾隆时代很强盛的
打俄罗斯人
还有早期郑成功打荷兰人
  文字和语言都在随时代进化,简繁体字应该进博物馆了。只有搞历史和文化研究的的才用得到。简体字对提高学习质量有很好的促进。想到台湾小学生写一个字花一分钟就想乐。最好去学甲骨文,小篆,这样还能有艺术细胞。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nf假紫魔法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