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06级的大专毕业生,从事了三年的工作,老家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现在不是我不想回家家创业,谁能给点建议,

我是大专,现在在北京有两年了,月收入5千左右,在哪里在做销售,感觉有点累,有时候想回家工作,现在..._百度知道
我是大专,现在在北京有两年了,月收入5千左右,在哪里在做销售,感觉有点累,有时候想回家工作,现在...
是大专,一月2000一年后能拿4000左右,我应该怎么办,现在在北京有两年了,现在家里有份工作,月收入5千左右,在哪里在做销售,感觉有点累,有时候想回家工作,在北京如果正常年底能月收入1万。现在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怎么想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如果很看重事业的话就留在北京吧我想还是在大城市发展的空间比较大!毕竟它给你的机遇比较多,这就要看你是事业型的还是家庭型的
可以先在北京做两年,等安家的时候可以考虑回家。现今社会没有钱很难生活,房子、车子、孩子每个都能压得你喘不过气。
滚回你们老家去 别在北京捣乱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月收入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案例分析题及部分题答案要点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人生经历的启发
案例材料: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年夏,邓小平进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邓小平是毛泽东提出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坚定实践者,为此受到了当时“左”倾路线的迫害。他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人拥护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坚决主张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反对“城市中心论”,反对“左”的土地分配政策,结果被当时党内的“左”倾领导者撤职,被打成所谓的“邓、毛、谢、古反党集团”。这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严重挫折。
1966 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邓小平就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被剥夺一切职务。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二次严重挫折。 1969 年
月,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在当地拖拉机修造厂劳动。在江西的三年,他读了许多马列著作和古今中外的书籍,并结合中国实际,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了更深入的思考。
1971 年 9 月,林彪反革命政变阴谋被粉碎。 1973
年,毛泽东重新起用邓小平,并恢复其国务院副总理职务。毛泽东称赞他“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邓小平受命于危难之时,再次从严重的政治挫折中崛起。
月,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子、国务院副总下、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邓小平召集军队干部会、省市委书记会、农业会议、科学院会议,系统地提出了全面整顿的思想。这些会议的中心议题都是“整顿”。全面整顿,就是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整顿实际上是后来改革的实验。整顿的实质是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矛头直指“四人帮”。由此,邓小平再次受到错误路线的打击,被指责为搞“右倾翻案风”,再次被错误地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三次严重挫折。但是,整顿的业绩和他在整顿中表现出来的风骨,已经赢得了党心、民心、军心,为粉碎“四人帮”准备了广大泛的群众基础。
1976 年 9 月 9 日,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举国哀悼。同年 10 月 6
日,“四人帮”被粉碎,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举国欢腾。悲喜之际,全国人民都关注着毛泽东之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在 1977 年
3 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王震提出要邓小平出来工作。 7 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在 1976
年被错误撤消的一切领导职务。邓小平第三次从严重的政治挫折中崛起。
案例思考: 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给我们的教育是什么?
案例点评: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传奇式的“三落三起”的特殊经历,不仅使他对马克思主义有深邃而独到的理解,而且铸就了他的崇高品格和风范。当他受到打击、处于逆境的时候,他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贞,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并总是由此更加深刻地思索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发愤要有新的作为。这使他能够顺应历史和时势的要求,在经历逆境之后重新起来担当重任。特别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起落,更引起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从而使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定的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开拓新道路的进程中,他尊重实践,敏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别国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新新办法,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
案例材料:宁夏一位农民讲述切身体会“‘三个代表’好”。
2002 年 8 月 14 日上午 11
时,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新华镇一位穿着朴素的农民走进本报驻宁夏记者站递上了一封信。在他关注的目光下,记者读完了他写的信。“现在不是都在讲实践‘三个代表’好”吗,我就是用切身体会来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社会说,‘三个代表’好。”看过了他写的信,听了这位农民的话,记者深感“三个代表”在基层、在普通干部群众中的震憾力。
送信人名叫朱荣,是家住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面上新华镇的普通农民。 2002 年初,他 8
岁的孩子被诊断患了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等病。数万元的手术治疗费对这个困难家庭来讲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偏偏此时祸不单行,
6月7日的一场暴雨冲塌了他家的住房, 4 亩农田中的小麦仅收回了种子。
朱荣在信中写道:“天灾人祸难免,党和政府有情。6月8日,暴雨还在下,新华镇长杜岐水就带着镇干部挨村查看灾情,一边查排隐患,一边将受灾情况上报。第二天,灵武市委书记纪峥和市长继国到我临时居住处看望我一家人,送来了
800 元慰问金,鼓励我要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接着,市民政部门从紧张的资金中挤出 16000 元给我,用来为我 8
岁的儿子做心脏手术。恩比天高啊!我这个做父亲的眼巴巴看着孩子有病没钱治。是共产党的干部想到了为我的孩子治病。如今,我儿子已在宁夏最好的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很快就要出院,我该如何感激党、感激这些为咱百姓做事的好干部啊?”
朱荣向记者再三表示,“有这样的干部是新华镇百姓的福分,党的干部都像他们这样把‘三个代表’落实在行动上,百姓们的日子就会一天更比一天好”。
案例思考: 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党
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对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这样那样的困难,特别是对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切实把中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
案例材料1: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增长8.5%。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1。而目前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5-2:1。另外,在农村,不仅社保、医保普及面小、福利低,而且长期在城市从事建设和服务业的农民工也是同工而得不到同等的社保和医保。截至2009年第二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者达1
.51亿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者占15
.88%,参加医疗保险者占27.5%,参加失业保险者占10.1%,参加工伤保险者也仅占33.5%。按三人之家计算,1.5亿农民工涉及到4.5亿人的负担。由于大多数农民收入低,加上缺少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消费能力被极度压抑。
案例材料2:
中国的土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东部地区为102万平方公里,占全部国土面积10.7%,西部地区为663万平方公里,占69.1%;西部地区在资源方面,草原资源占全国94%以上,森林资源占51%,煤炭资源占50%;各种有色金属矿藏量占90%;而东部上述资源奇缺,占全国的3-8%左右。应当说,西部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上,有相当的优越性。
案例材料3:
据报载,2005年全国每万元GDP能耗为2.6吨标准煤,与2000年的2.77吨相比,5年来下降了7%。??而另一组数据又告诉我们:2005年中国综合能源消耗相当于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这两组数字说明:纵比,我们同自己的过去比,“十五”期间经济增长方式有了新的进步,成绩是可喜的;横比,我们同发达国家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现实国情,不允许我们继续走
拼土地、拼劳力、拼投入资金的粗放增长的路子,否则能源、资源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
案例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阐释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
案例材料1: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
1977 年 4 月 10
日,邓小平致信华国锋、叶剑英、党中央,郑重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由此,邓小平发出了批评“两个凡是”的先声。
邓小平尖锐地指出:“‘两个凡是'不行。按照‘两个凡是',就说不通为我平反的问题,也说不通肯定 1976
年广大群众在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合乎情理'的问题”。
邓小平说:“毛泽东同志自已多次说过,他有些话讲错了。他说,一个人只要做工作,没有不犯错误的。又说,马恩列斯都犯过错误,如果不犯错误,为什么他们的手稿常常改了又改呢?改了又改就是因为原来有些观点不完全正确,不那么完备、准确嘛。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己也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他说:一个人能够‘三七开'就很好了,很不错了;我死了,如果后人给我以‘三七开'的估计,我就很高兴、很满意了。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应该象毛泽东同志说的那样对待这个问题。”
邓小平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发表了《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讲话。
1977 年 8 月 18
日,邓小平在十一大闭幕词中强调,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泽东为我们树立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邓小平以完整、准确、全面、系统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为号召,逐步在全党形成了对“两个凡是”的“合围圈”!
案例材料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改革开放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的每一步又离不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在关键时刻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体现了思想解放这一本质要求。正是有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这一思想解放的大讨论,批判了“两个凡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去掉了精神桎梏,才把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中国人民探索了一条能够解决温饱奔小康的路子。正是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为指导,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消除了长期束缚人们的许多困扰,使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获得了又一次思想大解放。它的直接历史成果就是十四大,就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
案例材料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30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比1978年增长40倍和30倍。30年来,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教、军事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们成功战胜了冰雪灾害,地震灾害、成功举办了奥运会等等,这些都是国家发展壮大的具体体现。在30年的发展中,我们积累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这一切都离不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案例思考:为什么要批判“两个凡是”?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是什么?
案例点评:
“两个凡是”即指“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是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提出和推行的错误方针。“两个凡是”在党内外群众思想中引起了混乱。一方面,人们在长期动乱后急迫要求澄清是非,肃清“左”倾的错误,这种要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大革命”玷污了党的形象,在一些人中产生了对毛泽东思想、对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的怀疑乃至否定的情绪。很明显,如果不开展对“两个凡是”批判,就难以抵制和纠正那些错误倾向。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案例材料1: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
世纪七八十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下是一个物质匮乏和“票证”的时代。那年代有钱不一定能买到物品,必须两票兼备(即钞票和购物票),一切都是计划的。人民不能像我们今天这样随心所欲地买东西。邓小平继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慢了不是社会主义”
之后,又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些朴实而又富有远见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他体察民情,知道什么是人们所需要的。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题中之意就是:按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只有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只有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1990以来,我国 GDP增长迅速,比同期世界 2.5%
左右的经济增长率高近7个百分点;排名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粮食、肉类、钢铁、煤炭、水泥、数字程控交换机等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与过去“票证”年代相比,我们不但可以随心所欲地购物,而且可以尽情地享受发展的成果。我国还是外汇储备和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但同时,我们的发展过程又不是没有问题的。
30年的改革开放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也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在GDP高速递增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也与日俱增:“
三农”问题、失业问题、拆迁问题以及日益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都在考验着中国的经济、中国的领导和中国人的智慧。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像人们本来所希望那样促使社会走向多元社会。中国社会群体间的、地区间的发展与收入分配极不平衡,潜在着社会动荡的危险。
案例材料2: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邓小平同志一贯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其后,党的历届领导人,坚持邓小平同志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成功地经受住了来自经济、政治以及自然界的各种考验和挑战,努力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并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要进一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靠发展;要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靠发展;要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说服力,必须靠发展;要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必须靠发展;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也必须靠发展。因此,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将发展作为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的大问题,这是对“发展才是硬道理”思想的进一步深化。
案例思考:应如何认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和长期性
案例材料1. 跑马乡的故事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在他的回忆录《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讲述了
1958年10月中旬发生在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的一件事。这个乡党委书记在大会上宣布;
11月7日是社会主义结束之日,11月8日是共产主义开始之日。会议开完,大家就上街去拿商店的东西。商店的东西拿完后就去拿别人家的:你的鸡,我可以抓来吃;这个队种的菜,别的队可以随便跑来挖。小孩子也不分你的我的了。只保留一条:老婆还是自己的。这位乡党委书记说:不过这一条还得请示上级。这件事足可见当时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所引起的思想混乱和社会后果。(顾海良、秦宣;《新时期的旗帜》)
案例材料2. “票证经济”
1955 年 8 月 25 日,国务院第 17
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从此,各种粮食票证便铺天盖地地进入千家万户,拉开了中国“票证经济”的帷幕。
票证是从 1953 年开始发展起来的,先起自粮食、食油,至 1962
年,为保证人民生活的最低需要,稳定社会,已有百余种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凭票证限量供应。
1953 年,粮食、食油率先凭票供应。 1954 年,又将棉布、棉絮、煤油纳入凭票供应范围。 1957
年,少数大城市实行凭、购货证供应猪肉、食糖。 1958 年至 1959
年,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对肥皂、碱面、鸡蛋、鱼、糕点、香烟、自行车、手表、毛衣等货源不足的商品,采取了限量供应办法,分别凭专用票或购粮证供应。有的地区,凭票证供应的商品已达几十种。
1960 年粮票开始走入餐馆, 1962 年上半年,北京市的票证就有 20
种,即粮票、面票、油票、高级油票、布票、鞋票、肉票、糕点票、饼干票、豆票、儿童副食票、针织品票、购粮证、居民购货证、个人购货证、煤油证、购货券等,凭票供应的商品高达
102 种。其中凭居民购货证供应的商品 24 种,主要是副食品;凭购货券供应的商品 56 种,都是日用工业品。
票证时代,政府定量发放粮、棉、布、油、家具、自行车、蔬菜副食、煤炭染料,直至香烟、肥皂、火柴、针头线脑等日常生活最基本的物资票证,五花八门。无论买什么,都要带着票拿着本。老太太不识字,买块豆腐得带上所有的票,一不小心,碰落一地票证。计划票证是我国经济形势的晴雨表。经济下滑,物资紧缺,票证就增多;经济上扬,票证就减少。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一些大城市每户居民发放的票证多达
那时侯,粮票比什么都重要。外出开会、学习、办事,都要带上粮票,出市得带省票,出省得换全国粮票。“全国粮票”一度成为畅销商品和杰出人物的共同代名词。那时候,每人月定量
来斤米,半斤油。粮票是必不可少的吃饭凭证,光有钞票没有粮票,不一定有饭吃。没有钱,可以四处旅游,没有粮票可能寸步难行。人们的饭碗中,一半多是青菜,戏称“瓜菜代”;二两米加两次水蒸两次,看起来多,吃了就饿,美其名日“双蒸饭”。
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导致国民经济几乎崩溃,市场供应紧张,所以 1970
年以后,许多商品又恢复凭票证供应,这一时期却是票证的黄金时期,一般把此时发行的票称为“文革票证”,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在票证最显眼处印有红色毛主席语录。
十年动乱后,国民经济开始全面恢复,商品日益丰富,国家逐步放宽凭证限量供应商品范围。 1983 年遵照国务院 (
号文,布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标志着票证时代步入末期,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以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实行市场经济,物资大为丰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993 年 4 月 1
日,粮票光荣离休,成为收藏品市场中的新宠。走过了 38
年的踉跄小路,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使命和流通历程。“票证经济”的结束预示着中国开始由命令经济的短缺时代走向市场经济的过剩时代。
案例材料3. 新中国的物质基础
年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2.6%,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农业生产资料购买额仅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4.8%。在农业内部结构上,种植业占82.5%,林牧副渔业仅占17.5
%。在种植业中,按产值计,粮食作物又占绝大比重,经济作物分量较小。全国人均占有粮食209公斤,棉花O.8公斤,油料4.8
公斤,生猪O.11头。
1949 年我国钢产量15.8万吨,是美国的O.2%、日本的5%,不到世界的1
&,按人均算不过O.25公斤多。1952年我国的工业水平实际低于 1800 年的英国、 1890 年的法国,接近于 1910
年的俄国,如果按人口平均,只及英国 18 世纪后期的水平;城市职工 809 万人,只占全国劳动力的 4.5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只占10%。
1949年的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大体为100年至200年间。当时我国人均原煤量为 59 公斤,落后于法国119 年、德国109
年、英国250 年左右、美国160年以上。人均生铁O .46 公斤,落后于美国190
年、法国和德国160年、英国210年。人均钢产量为O.29公斤,落后于美国89 年、德国94 年、法国106 年、英国120
年以上。人均水泥产量为1.22公斤,也都落后于这些国家70年至120年左右。(陶文昭:《如何讲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教学与研究》,
2000(1) )
案例材料4. 新中国 60 年建设的水平 —— 尚未完全摆脱不发达状况
经过新中国60 年的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 30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迅速。世界银行曾在 《2002
年的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挑战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在一个人口超过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总和的国家,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发展。”新中国60年的社会发展成就举世公认。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并未完全摆脱不发达状况,2009年,中国GDP达33.53万亿元(约合4.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7%,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GDP
只有3678美元,世界排名第98位。而排名第1位的卢森堡人均GDP是104512美元,排名第9位的美国人均GDP是46381美元。
案例思考:
①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我国为何会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矛盾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请谈一谈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
二、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怎样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
四、如何理解“三步走”与“新三步走”战略之间的关系?
第八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怎样理解改革的涵义?
二、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三、怎样理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四、怎样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贯彻“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五、国家为什么要把对外开放确定为长期的基本国策?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一、效率与公平&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
案例材料1.美国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
“美国‘联合争取公平经济研究所'日前公布的一项报告表明,从 1990 年到 2000 年 11
年间,美国企业总裁的工资增长幅度高达 571% ,而普通工人工资的增长水平只有 37% ,扣除 10 年来的通货膨胀幅度 32%
,工人实际平均工资增长无几。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目前美国老板的平均工资薪水是一般工人平均薪水的 531 倍!
据计算,如果工人的工资从 1990 年开始也像企业领导那样增长,今天工人的平均年薪就应该是 120491 美元,而不是目前可怜的
24668 美元。该研究所认为,美国的经济制度应该对那些低收入者更公平些。
该研究所和其他相关机构正在努力,要求美国国会尽快以立法形式,提高最低工资水平。据统计,1990年,美国法定最低工资为每小时
3.80 美元,目前才提高到 5.15 美元,如果最低工资界限也以老板工资增长的速度那样上涨,今天工人的最低工资界限应该是每小时
25.50 美元。
实际上,民主党国会议员近年来不断推出议案,试图缩小工人和老板工资之间的差距,如肯尼迪参议员 1999
年曾提出议案,要求把每小时的最低工资提高到 6.65
美元,但由于国会一直由代表企业主利益的共和党把持,这类议案全被搁浅。有经济专家指出,尽管民主党和民间学者正在积极推动提高工人工资,但在目前美国经济疲软,企业裁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工人将处于更为不利的地步,能不被裁减就算是万幸了,哪里还敢奢望在增加薪水。在可预计的将来,工人和老板之间的工资差距,继续拉大的可能性更大。”
上个世纪中期,虽然大多数工业化国家贫富差距有所缩小,但在近几年,贫富间的悬殊又进一步拉开了。 1979
年全球富人的总收入是特贫阶层总收入的 9 倍,到 1997 年,已上升到了 15 倍。 1999 年,英国国内的收入差距悬殊达到了
40 年的最高水平。(《经济日报》 2001 年 9 月 11 日。)
案例材料2. 中国贫富不均的程度严重
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已扩大至 0.458
。中国是世界上基尼系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这显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未能被社会各阶层共享,绝大部分聚集在少数人手里。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披露,内地最富裕的
10% 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 45% ;而最贫穷的 10% 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 1.4% ;财政部官员曾透露,银行 60%
的存款掌握在 10% 的存户手里。这些都显示出中国贫富不均的严重程度。统计局的报告并预言,贫富差距在未来十年还将进一步扩大。
案例思考:如何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认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最终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
社会收入差距的拉大是经济发展的双刃剑,合理拉开差距可以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但过大的差距则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因素。
所谓公平虽然包含着十分复杂的因素与方面,但在现在的中国,从社会整体来说,就是由于贫富分化造成的 “ 不公平 ”
所引起的公平问题。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如果说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发生很大矛盾时优先公平,则肯定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如果在这个矛盾中选择效率,则会使经济得到增长,但不顾及公平问题最终也会反过来损害经济的增长。因此公平也必须围绕着效率来进行。高效率最终也是为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平利益,因此也是
“ 立足公平 ” 。 “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 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立足点。总之, “ 立足公平 ”
要有长远思想,要看到效率极大提高后所获得的大公平,这样它才有深远意义。
二、俄罗斯经济改革失败的教训
案例材料1. 俄罗斯:失败的经济改革——“休克疗法”
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始于 1990 年 6 月, 1991 年 10
月俄罗斯第五次人代会批准了叶利钦的经济改革原则,其中包括“休克疗法”——放开价格、实行私有化和实现宏观财政稳定。俄罗斯改革的失败表现在:
(1)国民经济长期负增长。 90 年代俄罗斯 GDP 几乎减少了一半, GDP 总量只有美国的 1/10 和中国的 1/5 ,
1998 年金融危机之后人均 GDP 减少到了 1 500 美元,只有“七国集团”平均指标的 1/5
。俄罗斯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燃料、电力和冶金工业成了民族经济的关键部门,其比重在 GDP 中约为 15% ,在工业总产品结构中为
50% ,在出口中为 70% 多。改革以来 ,工业生产总值下降了 54% ,机械制造下降了 62% ,轻工业减少了 86% 。
(2)通货膨胀极为严重。伴随着一步开放价格和大量的财政赤字,俄罗斯持续发生“奔腾式”或高位通货膨胀。
年消费价格指数( % )分别为 2680 、 1008 、 312 、 231 和 121.8 。其中主要指标,如食品分别为 2816
、 738 、 335 、 223 和 120 ;非食品分别为 2246 、 841 、 257 、 216 和 120;服务分别为
2652 、 1110 、 575 、 332 和 150 。工业批发价格指数( % ),
年依次为 6164 、
1124 、 335 和 275 。 1999 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上涨 32% , 2000 年又上涨 20% 多。
(3) 居民生活水平急剧恶化。俄罗斯改革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下降。官方承认, 1991 - 1996
年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 30-40% 。基尼系数 1991 - 1995 年分别为 0.260 、 0.289 、 0.398 、
0.409 和 0.382 。 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局资料, 1992 年经济改革以来一直有不低于三分之一的俄罗斯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1992 年经济自由化开始的时候曾一度高达 50% , 1998 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更高达 53% 以上, 2000 年上半年仍高达
44% 。 恩格尔系数从 1990 年的 0.292 提高到 1996 年的 0.434 ,其中城市家庭从 0.281 提高到
0.434 ,农村家庭从 0.25 提高到 0.426 。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大大低于苏联时期。
(4)综合国力明显下降。私有化的整体绩效很差,包括军工在内的整个工业和农业的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被大大削弱,国民经济遭受破坏的范围和规模大于二战时期,也超过西方国家本世纪“三十年代大危机”的经济损害,国家经济安全的程度显著降低;科学技术实力受到重创,科研机构纷纷瓦解,优秀科技人员大量外流和转行;国内大量资本外逃,年均约
亿美元;卫生、教育和文化领域的财政支出比重和绝对额均大幅度下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采和保护面临困难,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国民凝聚力、外交力和协同力等其他综合国力的变量也严重受损。(程恩富《经济过渡的两种模式》,载《政治经济学研究报告
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年版。)
案例思考:联系我国经济改革的现实思考中俄经济改革在目标、路径和绩效方面究竟有何不同?
尽管俄罗斯经济改革的步骤、措施与速度有起伏变化,但总体上呈现为一种非常“冒进”或“激进”的改革轨迹和态势。由于俄罗斯是采取激进的方式转向现代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因而一方面较快地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雏型,另一方面,又形成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使经济改革的成本大大超过收益。俄罗斯经济改革的实质是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根本舍弃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复归现代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形态。由于经互会和前苏联的解体而导致的经济分割,西方发达国家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施展“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效应,以及国内持续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使俄罗斯失去了昔日经济强国的地位,主动和被动地过分依附西方大国,在资本、技术和外贸等领域等待和依赖西方的支援。
案例材料2. 我国的失业问题
多年来,我国正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失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由于人口出生高峰期出生的人口正在跨人劳动者行列,“十五”期间新达到就业年龄的劳动力较“九五”时期平均每年多
290 万人。另外,农村还有 1.5
亿左右的富余劳动力急待转移。与此同时,就业岗位的增加量相对减少。由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在相对减少, 90
年代就业弹性系数下降到 0.1 左右。因此,尽管我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 90 年代每年实际净增的就业岗位只有 700
万个左右。 2001 年全年实际净增的就业岗位达到 940 万个,但也不到 80 年代平均水平的一半。劳动力明显供大于求。
2.求职者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2001 年 6 月的调查,青年求职者已占主体, 35
岁以下的求职者占七成以上,这与过去求职者主要为 35
岁以上大龄群体有明显的不同。且求职者文化程度较高,近一半为高中文化程度,大专以上者占 1/3 。
3.国企下岗职工出中心的压力较大,再就业率偏低。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 2001 年协议时间到期的下岗职工占 57% ,
2002 年占 33%
。但由于七成下岗职工同原企业存在债务关系,而这些处于困境的企业解决不了债务和出中心的经济补偿问题,严重阻碍了下岗职工出中心和解除劳动关系。下岗职工年龄偏大,
35 岁以上的占 72.5% ,受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等因素的制约,再就业难度增大,就业困难者增多。 2001 年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为
227 万,比上年减少 133 万,再就业率仅为 30.6% 。
4.加入世贸组织初期,结构性失业人员会有所增加。从长期看,加入世贸组织能够使我国对外贸易享受多边、稳定、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加快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就业机会。但在初期,面对压力,各行业、各企业将会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进行资产重组、减员甚至破产,从而导致结构性失业人员增加。另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经济低迷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失业率的居高不下,也会使就业岗位的国际化竞争加剧。总之,针对日益突出的失业问题,扩大就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紧迫课题。(《人民日报》
2002 年 4 月 18 日。)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将是一个长期现象。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 60 年代初期和末期、 70
年代末,我国都曾面临过 | 相当严重的就业压力。 90
年代中后期至今,我国的就业形势再次收紧。其中国有企业职工比较集中的“下岗”问题,由于通货紧缩及市场商品供求失衡导致的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问题等构成了这个时期失业的新特征。对失业问题要辨证地来看。失业率上升,这不是一件好事,但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企业改革深化、劳动关系理顺、城乡统筹就业以及失业从隐性走向显性,都对经济发展发挥着良性的作用,应该说又是一件好事。缓解失业问题,根本上是要靠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前提条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也是缓解失业、促进就业的出路。此外,我们还要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把解决就业问题的重点转向农民。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这既说明我国的就业结构明显落后,也说明我国城镇还有较大的发展和就业空间。因此,逐步把就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农民有序流动到非农产业和城镇上来,有利于促使就此结构合理化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案例材料1.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传统
抗战前,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府逐步健全了民主与法制。中央执行委员会相继颁布了《宪法大纲》《苏维埃组织法》《选举条例》等一系列法规。
年九十月间,中央苏区普遍开展了一次自下而上的选举运动。如下才溪乡选举中,村民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代表们纷纷表示,“把革命战争与选举密切联系起来”。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就实行了 “ 三三制 ”
,即政府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这一政策容纳了各方面人士,调动了各阶级、阶层抗日的积极性,壮大了抗日力量,也为后来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累了经验。
解放战争时期,在新老解放区的农村,建立起选举产生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在城市,一般先邀请各界代表人物共商当地事务,然后再召开具有民主协商性质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些制度都以人民的权利为基础,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都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建立并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案例材料2. 感受中国民主建设的“软着陆”
有经济学者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成就视为“制度释放”的结果,认为中国双轨制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体现“帕累托最优”的过程,而成功实现“软着陆”则确保了社会转型的平稳过渡。当前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民主建设也面临同样问题,一方面要确保我们社会在民主建设上积极推进,另一方面要引导民间积累的强烈民主诉求稳妥释放。从历年人大会议情况可以看到,逐步成熟的人大代表在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中逐渐起到了“缓释胶囊”的作用,在化解转型期尖锐的社会矛盾、推进中国制度进步方面,提供了稳健、持久的动力。
案例材料3. 选出信得过的当家人——湖北省宜昌市扩大基层民主纪实
2003年以来,湖北省宜昌市在全市93个乡镇、1639个村全面推行了以“两推一选”、“交叉任职”、“议事恳谈会”为主要内容的“两制一会”工作,将乡村班子成员的产生方式、任职方式和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有机整合起来,扩大了基层民主。
(1)“两推一选”——村官乡官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宜昌市在这次村“两委”换届中大力推行了以“两委”候选人海推提名、设岗分选定位、巡回演讲竞选为主要内容的“海推直选”工作。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由全体选民推荐提名,再由选民大会直接差额选举产生;村支部书记和委员候选人由全体党员和全体选民推荐,再由全体党员直接差额选举产生。推选票上仅标明职位,不定框框,不搞任何形式的指派,由选民和党员根据预设职位自主推选信得过的当家人。这一选举方式在全市上下引起强烈反响,群众进发出巨大的政治热情。全市有8.2万名党员、127.1万名群众参加村级组织换届“海推”,参与率分别达到了87.2%和75%,150多万选民参加正式选举,比上届提高了28%。远安县窑河村27岁的退伍军人、党员宋元喜原在浙江温州打工,月收入1000多元;听村民说这次选举是来真格的,他连夜赶回村参加竞选,并最终当选为支部委员。
在全市93个乡镇换届过程中,宜昌市推行了以打破身份界限、扩大推荐范围、开展演讲竞选、推行差额直选为主要内容的“两推一选”工作。多数乡镇仅规定了“工作关系或户口在本地,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大专以上文化,男50、女45岁以下,党委成员需要是正式党员”几个硬性条件。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市共有3852人报名竞选乡官,7.8万名党员和2.1万名干部群众参与推选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候选人,占应参推党员的845%和应参推干部群众的77.5%。宜都市29岁的村党支部书记谢辉喜是第一个报名参加竞选乡官的农民。他欣喜地说:“‘两制一会'打破了身份、行业界限,为我们农村青年提供了广阔的人生舞台,说什么我也都要尝试一下。”
“两推一选”激活了乡镇机关工作的“一潭死水”。乡村干部深有感触地说:“‘两推一选',选出了责任感,选出了危机感。工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逼着我们沉下去,让群众熟悉我们。”
(2)“交叉任职”——班子职数减少了,合力增强了
为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合村并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宜昌市乡村换届还大力推行了“交叉任职”。村“两委”仅设3~5人,推行村支书和主任“一肩挑”,村“两委”成员相互兼职和兼任小组长。乡镇党政班子职数控制在9~11人,党政班子成员适当“交叉任职”。在换届安排上,先选行政班子,以实现“交叉任职”目标。
经过换届,全市847个村实现了书记、主任“一肩挑”,占52.8%。
“两委”成员“交叉任职”4566人,占69.6%,精简村干部50.9%,精简村民小组长59.9%。一批素质高、能力强、年纪轻、有群众基础和致富能力的农村优秀青年走上领导岗位。新一届村官中,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7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5%,有l~2个致富项目的占85%以上。
新一届乡镇党政班子年龄、文化结构有明显改善,一个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乡镇领导层正在形成。这次乡镇换届,共选出党政班子成员1226人,比上届精简13.8%,“交叉任职”225人,交叉面达3l%。乡镇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1.2岁,35岁以下干部较换届前增加36%,46岁以上干部较换届前减少78%,高中以下文化较换届前降低52%。
推行“交叉任职”,不仅减少了干部职数,减轻了农民负担,更增强了乡村班子的合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了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较好地解决了过去村干部“有底气的不负责,无底气的要负责”,村“两委”成员之间相互扯皮拉筋等问题。
枝江市七星台镇李家岗村过去由于村“两委”缺乏合力,村民饮水困难的问题久拖不决。新班子上任后,不到一星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兑现了竞选时的第一承诺。村民们满意地说:“‘两制一会'带回了党的好作风,我们选出了信得过的当家人。”
(3)“议事恳谈会”——构筑干群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柏临河是龙泉人的母亲河,必须得到根本治理。我认为除整治河堤、绿化两岸外,必须杜绝在河中采石挖沙”,“镇里老街改造和管理没搞好,路比门高,垃圾堆得比人高,你们干部恐怕没去那里看过。”
这是在夷陵区龙泉镇议事恳谈会上的几组镜头。在宜昌,像龙泉镇这种以“议事恳谈”方式让群众参与决策的做法已经很普遍。全市93个乡镇、1639个村,对于村务政务管理、重大事项决策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都要通过每季度召开的议事恳谈会来过“群众关”。
议事恳谈在一问一答中培养了基层干部的民主作风,提升了农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水平,促进了乡村事务的科学民主决策。乡村干部说:“正是因为有了乡村议事恳谈会,不仅改变了以往依靠拍脑袋‘为民做主'的决策方式,让乡村决策更具透明度和科学性,而且通过接受群众监督,乡村政令执行起来能够得到群众更多的支持。”群众则说:“议事恳谈会不仅让我们了解村里乡里要干什么,而且让我们参与讨论和决策,乡村的大事群众说了也管用,让我们真正尝到了当家作主的味道。”
案例思考:
1.怎样理解和看待社会主义民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建设民主政治?
2.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与现代化的关系是什么?
3.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
案例材料1.精神文明也出生产力
在张家港我们看到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张家港的实践证实了,只要精神文明搞好了就可以达到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因此,精神文明也出生产力。
张家港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紧紧地着眼于解放人的思想。转变人的观念。振奋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素质。在张家港给我们感受很深的是,人们在思想观念上有着许多崭新的突破性的飞跃、比如“没有名次就没有地位”,“不能吃饱肚子,空了脑子”,拿金杯是手段不是目的”,“一个声音喊到底”,“不是要我发展,而是我要发展”—一这些新观念渗透到各个方面的许许多多人的头脑中,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永联,这个由全市最穷村变为全市最富村的不平凡的经历是最有说服力的。该村 1972
年才建成于长江滩涂上,由于地势低洼,生产力水平极低,村里人心涣散,偷盗抢的事件屡屡发生。上级党委 6 年派出了 6
批工作组来“推”永联发展,永联没有发展起来, 6 批工作组走了,永联贫穷依旧。第 7
批工作组又来了,组长吴栋才终于发现了这样一个现实:永联之所以搞不上去,是因为村民们自身没有发展致富‘动力”、“要我发展”还没有变成“我要发展”。
吴栋才一反常规,他把精力从抓经济建设上收回来,放在抓全村的精神文明上,工作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从抓党员的观念转变,到村里挨个走家串户,开全村动员大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吴栋才整整花了半年时间,终于使永联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村民们心里燃起了希望,他们开始“要'富了,村民们有劲头;吴标才不失时机地推出他的经济发展计划。强大的精神动力极大地焕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他们创造性地用
88 天建起按常规要两年才能建起的发电厂.他们抢到为山东某铁厂设计的轧钢流水线,凭着自力更生用了 6
个多月时间完成从土建厂房到流水线生产的全部工程,提前一年投产。从一无所有,一步步发展壮大,如今永联发展成为江苏省有名的永钢集团。
江苏永钢集团的外来工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段经历,拿起相机,拍遍全厂的每一个角落,寄给远在他乡的亲人、而他们很多人都在信中不约而同地写过这样的话,我在这里很好,跟在家里一样温暖、舒心。永钢集团有
1200 名外来工,超过了全厂工人的 3 / 5
,为了能让外来工们安心工作,集团长年开展了“送温暖工程”和“建设第二故乡标兵”活动。逢年过节,领导给每个工人亲自送上一份礼品;天气炎热,领导下车间和工人一起劳动;成绩突出的树为全厂学习的榜样,颁发荣誉证书,给远方的家人寄上喜报一任年来。厂里又投资
万元,兴建了影剧院、歌舞厅、篮球场和工人俱乐部,并为外来工专门建造了两幢宿舍楼、集团的关心使外来工们产生了参与永钢建设的自豪感和责任心,他们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氛“家”的感觉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产生了一股向心力,让每个人都为共同的大“家”而奋斗。
1994 年,在国家统计局评定的“全国 500 家最大乡镇企业”中,永联村高居第 52
名,集团总经理吴栋才感动地说:“我们是踩着向心力这把梯子才向上爬到第 52 名的,我要感谢全厂的每一个工人。”
如今,张家港人有两个很生动的比喻:经济建设是汪洋中的一条船,而精神文明就是齐心协力斗风浪的水手;经济建设是一台机器,而精神文明则是发动机。张家港人还有两句自己的名言“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张家港形象”,“精神文明也是生产力。”正因为张家港正确认识到了精神文明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他们才坚持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让精神文明之花常开不谢
(摘自《光明日报》,《精神文明也出生产力》, 1995 - 10 - 22 )
案例思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家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充分说明了精神文明建设还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张家港的实践证实,只要精神文明搞好了,就可以达到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因此,精神文明也出生产力。精神文明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支持作用,主要表现在理论指导、智力支持和产业支撑等方面、经济制度的选择、经济战略的提出、经济政策的制定等,无不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决策者知识水平的制约、精神文明给物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导引,在一定程度上规定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重要的保证作用、第一,精神文明是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中的基础。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是社会主义中国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重要精神条件。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案例材料1.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 —— 政协抨击假大空现象
&(1)“不要再玩锦上添花的形象工程”、“
大树特树诚信之风”
在北京举行的政协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200多位全国政协常委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纷纷建言献策,一些常委们将矛头直指和谐社会的不和谐之音
—— 社会经济领域存在的 “ 假大空 ” 现象。碘超标奶粉、疫苗造假、毒大米、假种子、假农药、劣质化肥
……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害。各种各样的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城市尤其是乡村,不仅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而且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政协常委瓦哈甫&苏来曼说,假冒伪劣之所以屡禁不止、屡打不绝,对造假者的处罚成本过低、打击力度不够是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的惩罚力度不仅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瓦哈甫&苏来曼建议,建立打击假冒伪劣行为领导协调机制,加强立法工作,尽快健全和完善打击假冒伪劣行为法律体系,提高罚款额,延长企业惩戒治理期限,以及加强对打假工作的监督检查。
某些城市广场比天安门大、贫困县里办公楼豪华奢侈 ……
多年来,党和国家多次发出指示,要求各地不搞形象工程,但却屡禁不止。一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一些地方甚至贫困县市愈演愈烈,引起群众强烈反感。政协常委萧灼基指出,为提高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建设一些反映城市特征的
“ 形象 ”
工程也无可厚非。但目前中国经济还不发达,我们必须节约一切财力、物力、人力,用于社会经济建设,用于扶贫解困,用于急需的公共投入。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扶贫工作已经取得巨大成就。贫困发生率从1979年的30.7%下降至目前的3%。但是必须看到中国当前贫困情况还相当严重,全国平均每6.5人中,就有一人为赤贫者。萧灼基指出,中国有限的资源,不应该本末倒置用于锦上添花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而应该用于急需的扶贫工程。这才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公款追星、不孕广告满天飞
…… 政协常委曹圣洁在分析现在社会上种种 “ 作秀 ”
现象时表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诚信友爱的人际关系是重要内容。在社会道德的要求方面,中国传统道德一向注重 “ 言而有信 ”、“
民无信不立
”,然而多年来,西方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蔓延,社会上道德失衡,损人利己、尔虞我诈的现象比较严重,公民道德建设急需加强。曹圣洁建议,道德的实践不仅是依靠理论教育,更有赖于习俗,以及社会氛围的形成。要达到“诚信友爱”的社会,必须大力树立这方面的正气。建议政府,特别是宣传部门不仅把“诚信”当作标语口号来宣传,更要对“诚信”之风大树特树,对于弄虚作假的行为无情地揭露鞭挞。只有教育和赏罚双管齐下,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摘自《光明网》)
案例材料2.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
在深圳,家住梅林一村的黄太对记者说,她在梅林一村住了好些年了,周围环境干净整洁,文体设施也很齐全,每天都是开开心心、乐乐呵呵的,身子骨越来越硬朗。在深圳,像梅林一村这样温馨舒适、深受老百姓喜爱的社区还有许多座。这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建设和谐深圳”为目标,着力为老百姓营造和谐温馨的居住家园的结果
温馨之家:让外来工都能享受到家的温暖。深圳是座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多。目前在深圳居住的1000多万人口中,户籍人口仅146万,其他都是劳务工和外来流动人口。劳务工的权益是否有保障,对建成“和谐深圳”至关重要。深圳市委市政府本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对数百万劳务工给予了特别的关爱。出外打工的人最怕的就是生病。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劳务工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深圳市今年初出台了《深圳市劳务工合作医疗试点办法》,规定每名劳务工每月只需缴纳不到10元钱,就可以享受从门诊到住院的医疗保障。合作医疗试点一旦全面铺开,将使600万在深劳务工受益。
友爱之家:让党的关怀渗透到城市每个角落。社会治安好不好,关系到每个居住生活在深圳的人是否有安全感的问题。深圳市委主要领导多次说:“社会治安搞不好,其他环境再好也等于零。人们没有安全感,谁还愿意来深圳居住,谁还敢来深圳发展?”为了给市民营造一个平安的“家”,尽管深圳对政府人员编制一减再减,但市委市政府还是作出决策:增加警察3000名。
对没钱在深圳打官司的,深圳有关部门会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几年来,深圳的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义务接待群众来访和解答法律咨询计24万人次;组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逾万宗。2004年,全市受理法律援助案件达3978宗。
对没有工作的,给予再就业援助。深圳多年来一直在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并通过多层次的技能培训,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竞争能力。2004年,又推出了“关爱·自立”行动,并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就业需求和不同类型的失业人群量身定制援助方案。2004年和2005年,每年安排再就业资金7000万元。对生活有困难的,深圳能够提供保障的就尽量给予保障。为此,全市还开展了对于低保家庭的普查,建立了低保困难家庭的数据库。2004年全市共发放低保救济金2427.4万元。
和谐之家:让每个人都享受到深圳的发展成果。
为了让市民有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2004年,深圳共安排12.02亿元用于市政配套项目建设,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投资达120亿元,是历年来最高的。深圳市城管局下属有13家市政公园,其中12家公园全部免费开放,深圳的各个公园成了市民最爱去的休闲场所。为了给市民保障提供最基本的健康权,深圳这些年还逐年加大了对医院建设的投入。2003年,深圳投资4亿元兴建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加强疫情的信息化管理,投入2000万元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疫情报告、分析视听化网络。同时,引入外资和民营资本建立大型医院,让外来劳务工感受尤深的,是子女就读问题。深圳外来劳务工子女有近40万人,并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深圳各界为解决外来劳务工子女上学问题出谋划策,比如一般情况下小学一年级五六月份报名,9月份上学就可以了,但是深圳为了更好地摸清外来劳务工子女读书的情况,每年的3月份就开始报名了。40万外来劳务工子女都能享受9年义务教育,50%的人就近进入公办学校。2004年全市各项教育的投入达49亿元。(摘自《光明网》)
案例思考:
(1)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什么是“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什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和谐社会一般意义上是指社会成员能实现各尽所能、各展所长,社会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能够良性互动,利益分配能够公正,社会能够实现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的一种社会。和谐社会是一种状态,而不是社会形态,既然是一种状态,它就可以体现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也可以体现在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不同发展阶段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相适应,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和以追求更高和谐状态为理想的新型的和谐社会。
( 2 )坚持以人为本 ,
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环境。其次要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反映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的不同呼声,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能够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第三要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充分满足不同利益集团合理的利益诉求。第四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后要完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努力做好群众工作。
第十三章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如何理解“一国两制”?
二、“一国两制”构想有哪些主要依据?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中国在新时期的外交战略
一、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案例材料1.万隆会议精神
1955 年 4 月,印尼集会决定邀请 25
个亚非国家参加会议,以促进亚非各国间的亲善和合作,讨论各国之间的各种关系和亚非国家在世界所处地位问题。最后一周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中国派出的国务院总理兼外长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代表有陈毅、叶季壮、章汉夫、黄镇。
周总理所到之处都受到普遍欢迎,一位记者报道说:“他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有欢呼和掌声。”甚至他的轿车被欢呼的群众所围阻。一美国记者感叹说:“人们都为他发疯了!”
4 月 18 日,万隆会议隆重开幕。 29
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会议。会议讨论的主题是:一、经济合作,二、文化合作,三、人权和自决权,四、附属国问题,五、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同进,巴勒斯坦、突尼斯和摩洛哥问题也列入会议讨论日程。
周恩来作即席发言,提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
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利用一切机会,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他的外交魅力。他积极地与各国首脑接触,促进彼此的了解。他同埃及的纳赛尔进行了多次交谈,埃及在不久后就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同日本政府的高琦达之助也进行了接触,成为中日两国政府接触的起点,也为两国间的民间往来,邦交正常化开辟了道路。
会议期间,周恩来还就台湾问题发表声明,缓和中美关系。声明说:“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由此导致了之后不久的中美大使级谈判。
中国代表团的外交活动得到广泛的赞同。这之后,亚洲各国加强了与中国的联系,访问中国的宾客越来越多。
日,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提出了指导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各国代表对此作出高度评价。
亚非会议获得了成功,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从此在国际事务中继续发挥着它的积极作用。
案例思考: 万隆会议精神对当代中国外交的有何影响?
二、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三、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对我国、对世界有哪些益处?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一、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案例材料1.《甲申三百年祭》的回声
似乎毛泽东早有预感,
在全国解放前四五年,就提醒全党同志要戒骄戒躁,防止当官做老爷的思想,适逢李自成打入北京、明朝灭亡三百周年纪念日,郭沫若写了一篇《甲申三百年祭》,对李自成的历史功过进行了评价,特别是对他进京以后,重蹈历代帝王的覆辙,骄傲、腐化、追求享乐、使艰苦打下来的江山,不久便被清军覆灭这段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毛泽东看到这篇文章,认为正是教育全党的好教材,把它定为了整风文件。为全党同志打好预防针。
年,北平解放一个月了,大家准备着进入大城市,既兴奋,又紧张。毛泽东又旧话重提: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要教育战士,不要中了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
毛泽东跟警卫员们聊起进城后要干些什么?有的说,进城后要买块手表,看时间。有的说:进城后,不吃小米,吃小米都吃伤了。毛泽东一听就说:我们就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美蒋反动派,进了大城市,也不要忘了这些。我们进城后还要建立新中国政府,很多人要在政府里当官。不管当多么大的官,做什么样的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革命工作,都需要努力奋斗。可不要以为进城了,当官了,就不求上进了,不愿再过艰苦的生活了。那样,就和李自成差不多了。
1949 年 3 月 23
日,毛泽东离开了西柏坡,踏上了进入北平的旅途。毛泽东感慨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周恩来答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笑答:“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案例材料2.进京赶考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它领导人一开完七届二中全会,在三月二十三日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在进行出发的准备工作时,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就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出发前,毛泽东只睡了四五个小时,他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摘自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下)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年版 第 916-917 页
案例材料3.毛泽东亲批枪毙黄克功
1937 年 10 月 17
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高等法院在延安召开公审大会,审判一起红军史上骇人听闻的情杀案。被审判者叫黄克功,因此,人们把这个案件叫“黄克功案件”。
黄克功,河北邯郸人,是一位从井参加革命的老红军战士,他跟着毛泽东、共产党,用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爬雪山,过草地,忍饥挨饿,吃苦耐劳,他身经百战,英勇无畏,浑身布面了枪伤,为革命作出了贡献。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黄克功被党组织送入延安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编入第三大队,任副大队长。他当时才 26
岁,长得很英俊,能干又活泼,吹拉弹唱无所不会,还会唱京剧,深受大家喜爱,可谓前途无量。就是这样一为堪称革命功臣的青年红军军官,因为恋爱不成,枪杀了一名女青年,将被押上审判台,因此,引起了整个延安乃至全国的关注。
在延安和各解放区,对黄克功如何处理,该不该处以极刑,无论党内党外,都存在两种尖锐对立的意见。一些人认为,自古以来就是杀人者必须偿命,黄克功杀了刘茜,应处以极刑;另一些人则认为,黄克功是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对革命有功,身经百战,作战勇敢,是红军队伍中久经考验的领导干部,目前正在进行激烈的民族解放战争,急需这样的指挥骨干,从革命需要出发,应该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两种意见,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黄克功本人以及陕甘宁地区高等法院院长雷经天分别给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毛泽东写了信,都希望从毛主席那里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毛泽东主张依法办事。事后,他特别关照有关部门,要安顿好家属,要为黄克功买一副好棺材,好好安葬。
黄克功被处决后,老百姓无不称颂共产党解决依法办事,为人民群众树立了严守法纪的榜样。不少民主人士更是交口称赞:像黄克功这样的革命功臣,一旦犯罪就坚决处决,共产党的纪律如此严明,真是古今罕见,伟大!伟大!就连那些一开始就借“黄克功案件”拼命鼓舌摇唇、大作攻击文章的反动报刊,也哑口无言了。
——摘自《档案时空》, 2003 ( 5 )
案例材料4.开国第一刀
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行署专员张子善,都是 20 世纪 30
年代初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他们在国民党血腥的白色恐怖下,在艰难的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中,都曾为党和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英勇斗争,建立过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仅仅一年时间,刘青山、张子善便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下腐化起来。他们利用职权,先后贪污国家救济粮、治河专款、地方粮,克扣民工粮、机场建筑款及骗取国家银行贷款等,共计
171 亿元。( 当时的货币 )
案件被揭发后,华北局将案件情况和如何处理刘青山、张子善的问题向中央写了请示报告。毛泽东看了华北局的报告后立即批示:“这件事给中央、中央局、分局、省市区党委提出了警告,必须认真对待干部被资产阶级腐蚀发生严重贪污行为这一事实,注意发现、揭露和惩处,必须当作大斗争处理。”当时,党内有人出来想找毛泽东说情,认为刘、张虽错误严重,当判重刑,但考虑到他们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有过功劳,可否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不枪毙。毛泽东知道后说:正因为他们两人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挽救
20 个、 200 个、 2000 个 20000
个犯有不同错误的干部。于是刘青山、张子善被处以极刑,这一处理结果,后来被人们称为“开国第一刀”。
——文摘自 & 党史博览
&,1997(11)
案例材料5.历史“周期率”
在同黄炎培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问他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回答: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他说:“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听了黄炎培的这番见解后,毛泽东对他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调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炎培认为:“这话是对的”。“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把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摘自金冲及:《毛泽东》(下)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年版 第 719-720 页
案例材料6.警钟长鸣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新世纪的脚步悄然来临,回顾我党反腐败斗争情况,过往的一幕幕骤然浮现……
(1)刑场上的枪声
公元日,南昌北郊省公安厅看守所的一间普通的房子里,一场震惊全国的审判已经进入尾声。审判长宣读完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命令后,令被告人在送达文书上签字。矮小的胡长清在椅子上站立起来,缓步走到桌子前,接过书记员递过来的钢笔,最后一次写上自己的名字。而后,法警把他五花大绑,押上一辆囚车。8时43分,囚车停下来,胡长清被4名司法警察从车上押下。8时44分,枪声响了。一个腐败分子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胡长清,原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被判受贿罪、行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日在南昌被执行死刑。这是一起建国以来江西省发生的职务最高、性质最严重、情节最恶劣、社会影响最坏的高级领导干部经济犯罪案件。
(2)一个高级领导干部的毁灭
作为一名党的高级干部,他本应牢记党的宗旨,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然而,他却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伙同情妇疯狂攫取钱财,大肆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币达四千余万元。
  2000年9月14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的成克杰被执行死刑。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级干部中数额最大的受贿案件,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职务最高的领导干部因受贿犯罪被处以极刑。
(3)“慕马”大案
日,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作出一审判决,判处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判处沈阳市原常务副市长马向东死刑。
慕绥新,原辽宁省副省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中共沈阳市委副书记、沈阳市政府市长。任职期间,慕绥新收受100余人的钱物,共折合人民币1000余万元,并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成为展惊中外的“慕马大案”主角之一。
(4)李纪周特别档案
姓名:李纪周&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2年
最高职务:公安部原副部长,全国打击走私领导小组原副组长
党纪政纪处分: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罪名:受贿罪,玩忽职守罪
犯罪事实:自1994年下半年至1997年8月间,李纪周利用其担任公安部部长助理、副部长的职务便利,多次收受贿赂,干预下级公安机关查处不法分子的走私犯罪活动。其中:收受厦门远华公司董事长赖昌星通过各种手段贿赂的人民币100万元、美元50万元、港币3万元,并受赖昌星请托,干预海南公安边防部门对某外籍油轮违法进口柴油的查处;帮助远华公司办理香港、内地两用汽车牌证一副。收受广东开平建安公司董事长周民兴贿赂一万美元,为其向公安系统推销激光瞄准器提供便利。此外,李纪周还多次滥用职权,要求广东有关公安机关放行和退还广东新英豪公司因涉嫌走私犯罪被查扣的汽车和货物。
&&刑罚: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李纪周作出一审判决:判处其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5)“河北第一秘”李真的最后结局
&日上午,闻名国内外的“河北第一秘”李真在唐山市刑场被依法执行死刑。&&
&&李真,在担任河北省委办公厅秘书、副主任、省国税局副局长、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接受他人的请托,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和非法收受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676万余元、美元16万余元。李真还伙同他人共同侵吞东方租赁有限公司河北省办事处人民币1872万元及秦皇岛中兴电子有限公司股份和尼瓦利斯有限公司股份共计人民币2967万余元。
案例材料7.因为他,我们又按了三回红手印
6年前,沈浩来到小岗村,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干实事、能吃苦。我记得,他在村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当时,友谊大道东边2里多的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我们都盼着改成水泥路。一开始,村里打算从外面请工程队,可一算账,最少也得五十多万。考虑钱太多,沈浩把我们找在一起商量,定下来由村里租机械、群众出工自己干,不仅能省钱,还能让村里人挣些工钱。修路的那些日子,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扛水泥、拌砂浆,什么活都干。有一次,看到刚拌好的水泥浆漏在模子外面,他生怕浪费了,一时找不到铁锹,他就把袖子一挽,双手插进水泥里,一捧一捧地铺到了路面上,弄得浑身都是泥浆,手上也烧起了泡……这些,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等路修好了,我们一算账,整整省下了20万。
这次修路是小岗村大包干以来的第一次集体劳动,村民们通过这件事看出来:这个书记是来干实事的。
沈浩知道,光凭种粮食很难让大家致富,必须发展养殖业和现代农业。他千方百计引进了上海大龙公司的养猪项目,采取公司带农户的形式,发动小岗村民养猪。记得那是2004年的4月18号,天上下着毛毛细雨,大龙公司董事长汤卫平亲自押车,送来了100多头小猪。看着这活蹦乱跳的小猪崽,想到这引进的第一家企业给小岗村带来的美好前景,沈浩高兴极了,他抱起小猪就一只一只往猪圈里送,根本不顾身上沾满了猪屎猪尿。汤董事长说:我养了这么多年猪,还从来没这样抱过呢。跟沈书记合作干事,我放心!在场的村民们更是觉得,这位城里来的干部真是把自己当成了小岗人哪!
沈浩时刻都惦记我们老百姓,谁家有个难事、急事,他心里都有一本账。小岗人都说,有困难,找沈浩!其实,往往不等你去找他,他就会来找你。
2005年夏天,有一个晚上,突然下起了大雨。沈浩马上想到徐庆山一家,还住在三间危房里。他一翻身,从床上爬起来,摸把雨伞就往外冲。一路上,天又黑,路又滑,深一脚,浅一脚,鞋子陷到泥里拔不出来,他干脆光着脚,一口气跑到徐庆山家。一进门,看见屋里到处漏雨,房顶上的泥灰“哗啦、哗啦”直往下掉。沈浩跑到床边,急忙把孩子抱在怀里,冲着正在发愣的徐庆山两口子喊道:“还不快走!”他帮着徐庆山把要用的东西一趟趟搬到村委会,找了一间房子让他一家暂时住下来。忙活了大半夜,雨水、汗水混在一起,浑身都湿透了,才把徐庆山一家安顿好。
因为这件事,沈浩下定决心,要改善群众的住房条件。他想方设法,四处筹钱。年底,第一批住宅新区终于建好了。这一年的春节,26户村民欢欢喜喜搬进了新居,徐庆山一家也在村里的帮助下,住上了两层小楼。
86岁的邱世兰老大娘拐棍头子擗了,沈浩怕她不小心摔着,一直记着这事,回合肥时专门给她买了一个新的。老大娘说:“我以为他是随便一说,没想到他真给我送来了。这拐棍拄着踏实!”
  沈浩对待我们像亲人一样,群众也把他当成了自家人。2007年大年三十早上,沈浩一开门,看见邱世兰老人站在门口,忙问大娘有什么事?老人说要请他吃顿年饭,沈浩一听放心了,但不想给大娘添麻烦,连忙说:“老人家,你的心意我领了,饭就不吃了。”大娘说,我可是头一回请村干部吃饭,你不去可不行。老人备下了鸡鱼肉蛋,请外甥媳妇帮忙,做了一顿她这辈子最丰盛的年饭。沈浩怀着感激的心情,吃了这顿难忘的年饭。等他匆匆赶回合肥,已经是大年三十晚上9点多钟了,他的妻子、女儿还有那90多岁的老母亲,还坐在饭桌前,眼巴巴地等着他呢。
将心比心,乡亲们渐渐觉得已离不开这个省城来的干部了。
转眼间,沈浩到我们小岗快3年了。这3年里,他带着我们修通了道路,建起了住宅小区,盖起了农贸市场,全村的人均收入从2300元增长到5000元。他还对小岗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小岗眼看着就要迈入发展的快车道了。这时候,3年选派期快满,沈书记就要回城了。
说实话,我们这些“大包干”带头人当年连杀头、坐牢都不怕,却在2006年的秋天,真的“怕”了一回。怕啥呢?怕沈浩走哇!小岗的发展正在关键时期,他怎么能走呢?我们急得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凑在一起合计,说什么也要把他留下来!
大家都相信我,也知道沈浩信任我,要我去找沈书记。那天下午,我找到他就说:“沈浩,你不能走!”沈浩先是一愣,接着递给我一根烟,自己也点上一根。他抽了两口,叹了口气对我说:“老金子,我真的想回家了。来小岗这三年,我与老母亲没有见过几次面,女儿跟我也不亲了。还有啊,我有些工作没做到家,觉得对不起你们……”听他这么一说,我握着他的手说:“沈浩,这些年,你为我们把心都操碎了。可是,小岗正在大变样,你要真走了,我们怎么办?我们都想好了,一定要把你留下来。”就这样,我们村98户当家人,按下红手印,向组织上提出请求,硬是把他留在了小岗村。
这一留又是3年,眼看沈浩的第二个3年又要到期了。在一次会上,我试探着问他:“沈浩,你给我们说个实话,到年底,你还愿意留下来吗?”沈浩大大咧咧地笑着说:“只要你们欢迎我,我愿意一辈子留在小岗!”于是,号,我们186户当家人又一次按下红手印,想要再次留住这位好干部。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多月后,我们离不开的沈书记,竟这样悄悄地走了。大伙含着悲痛,第三次按下红手印,请求把沈书记永远留在小岗村。
去年11月8号,我们小岗人,流着眼泪,把沈浩的骨灰接回了村里。那天晚上,在沈浩的墓前,我大哭了一场。
沈浩呀!现在,我家每年收入好几万,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从心里感激你。我家重新装修饭店,你还给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金昌食府”。饭店就要开张了,可是,你还没喝上一口开业酒,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老天啊!难道我们三年前把你留下来,留错了吗?现在,我们什么都有了,可是我们的沈书记却没了。沈浩,我对不起你呀!要不是当初我们大伙儿一起挽留你,也许这时候你正在省城上班,你早已把老母亲接到城里,尽你的孝心,你也能多陪陪爱人,帮她做做家务,你的女儿也不用送回老家上学了……
沈浩,我们的好书记,请你安息吧!(发言者为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严金昌)
(来源:,日,“严金昌:因为他,我们又按了三回红手印”)
案例思考:如何理解必须坚持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何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回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