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银行和台州泰隆银行行的取现信用卡先还一部分还是可以取出来,一旦剩余账单还清卡就冻住无法取出,这是银

来自子话题:
这个问题是个好问题,读招股书是IPO律师和某些公司律师的看家本领。&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f2bf92f2ce1db6ff935fa5& href=&/people/f2bf92f2ce1db6ff935fa5& data-tip=&p$b$f2bf92f2ce1db6ff935fa5&&@Raymond Wang&/a& 大律邀我作答,我就来说几句。不过老王我看你自己没答啊,你也别谦虚哦。&br&&br&招股书,国内是投行做的。我朝的披露特色是不仅招股书本身,还有律师工作报告、投行工作报告,乃至反馈意见都披露。我爱用巨潮网:&a href=&.c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巨潮资讯网-多层次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平台&i class=&icon-external&&&/i&&/a&
基本上信息都有了。自己觉得,国内招股书主文成套路,参考价值不是特别高。反而律师工作报告和反馈意见是宝藏,证监会发审委某一阶段的意见倾向和主要关注点都在里面。&br&&br&国内通过读招股书,研判发审委的思想已经很系统了。投行、律师很多人都在做这方面的整理工作。投行方面推荐投行小兵的博客&a href=&.cn/yinshijia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投行小兵_新浪博客&i class=&icon-external&&&/i&&/a& ,以及他的两本书:&a href=&/%E4%BC%81%E4%B8%9A%E4%B8%8A%E5%B8%82%E8%A7%A3%E5%86%B3%E4%B9%8B%E9%81%93-%E6%8A%95%E8%A1%8C%E5%B0%8F%E5%85%B5/dp/B004YG3T9K/ref=sr_1_2?ie=UTF8&qid=&sr=8-2&keywords=%E6%8A%95%E8%A1%8C%E5%B0%8F%E5%85%B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企业上市解决之道/投行小兵&i class=&icon-external&&&/i&&/a& 和&a href=&/%E4%BC%81%E4%B8%9A%E4%B8%8A%E5%B8%82%E8%A7%A3%E5%86%B3%E4%B9%8B%E9%81%932-%E6%A1%88%E4%BE%8B%E5%BB%B6%E4%BC%B8%E4%B8%8E%E5%AF%B9%E7%AD%96%E5%88%86%E6%9E%90-%E6%8A%95%E8%A1%8C%E5%B0%8F%E5%85%B5/dp/B006MPZSGI/ref=sr_1_2?s=books&ie=UTF8&qid=&sr=1-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企业上市解决之道2:案例延伸与对策分析/投行小兵&i class=&icon-external&&&/i&&/a&;律师方面张艳伟律师的&a href=&/%E5%85%AC%E5%8F%B8%E4%B8%8A%E5%B8%82%E5%AE%A1%E6%A0%B8%E4%B8%8E%E4%BF%9D%E8%8D%90%E9%87%8D%E7%82%B9-%E5%BC%A0%E8%89%B3%E4%BC%9F/dp/B007ZZIGLI/ref=sr_1_2?s=books&ie=UTF8&qid=&sr=1-2&keywords=%E4%B8%8A%E5%B8%82+%E5%BC%A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公司上市审核与保荐重点/张艳伟&i class=&icon-external&&&/i&&/a& 和 &a href=&/%E5%88%9B%E4%B8%9A%E6%9D%BF%E4%B8%8A%E5%B8%82%E5%AE%A1%E6%A0%B8%E4%B8%8E%E4%BF%9D%E8%8D%90%E9%87%8D%E7%82%B9-%E5%BC%A0%E8%89%B3%E4%BC%9F/dp/B004TI57TI/ref=sr_1_3?s=books&ie=UTF8&qid=&sr=1-3&keywords=%E4%B8%8A%E5%B8%82+%E5%BC%A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创业板上市审核与保荐重点/张艳伟&i class=&icon-external&&&/i&&/a& 可以一读。 &br&&br&再谈境外招股书。美国资格最老,而且上市及日常披露中对主要交易的主要协议都全文披露,因此在专业上很有用。&br&&br&招股书里的中概股,我关心得多一点。尤其如果是牛所起草的招股书,更要认真看看。不过这两年如何解释VIE结构,十号文的适用,境外持股的外汇登记都成套路,大家互相抄来抄去,所以也没啥大意思了。基本新书到手,Risk Factors扫一遍,看看有啥新讲法。然后就是看公司的历史和结构变化,还有创始人的信息(八卦点啊)。&br&&br&做律师的乐趣之一,就是在平时执业过程中仍然能够学到知识。招股书就是一大知识来源。有空还是多读书。
这个问题是个好问题,读招股书是IPO律师和某些公司律师的看家本领。 大律邀我作答,我就来说几句。不过老王我看你自己没答啊,你也别谦虚哦。招股书,国内是投行做的。我朝的披露特色是不仅招股书本身,还有律师工作报告、投行工作报告,乃至…
来自子话题:
&b&1&/b&.学生时代GPA要高,至少达到3.5/4.0以上。&br&&b&2&/b&.名校:美国Top25,或者港大港科大,或者国内北清复交,或者欧洲极个别名校。&br&&b&3&/b&.英语要练好,经济金融要关注,了解一些财务知识,“什么是市盈率”这种基本问题要能回答。&br&&b&4&/b&.你研二的那个暑假最好去做投行的summer intern,拿early offer。也就是说,你研二的时候的10月份至来年2月份要做好summer intern的网上申请,不要过了截止日期。请在研二开学后关注一下几个投资银行的网站:&br&高盛(一般11.30截止),摩根斯坦利(一般12.30截止),野村证券(一般12.15截止),瑞银(一般12.30截止),巴克莱(一般12.30截止),中金(一般12.30截止),德意志银行(一般10.30截止),JP摩根(一般01.15截止),苏格兰皇家银行(一般01.15截止),美国银行-美林证券(一般11.30截止),巴黎银行(一般11.30截止),麦格理(时间不定)。不同职位截止日期也不太一样。如果错过了summer intern的申请,来年的8月-10月关注以上这些银行的校园招聘。&br&&b&5&/b&.想清楚你要投什么职位,一般来说Investment Banking, Global Market, Trading, Asset Management, Equity是几个主要的职位,搞清楚这几个position是做什么的。&br&&b&6&/b&.做网申之前去练一下在线笔试题。一般分成Verb和Quant(英语阅读,逻辑题,图表题),在美国的话去各商学院网站下载Guide,在国内的话,去&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下载投行求职大礼包。&br&&b&7&/b&.练好笔试题以后开始网申,写好一份漂亮的简历,在线填完基本信息,扫描成绩单,然后认真写open question,OQ一般三题:1.为什么选择我们这家投行而不是别家。2.为什么选择这个部门(职位)而不是别的。3.觉得自身能够胜任投行工作的最大优势有哪些?&br&&b&8&/b&.提交完网申后好好准备第一轮电话面试(如果你没被淘汰的话),时间一般半个小时,英文。面试你的人一般是投行里年轻的BA(Business Analyst)。准备好流利的自我介绍+behavioral question+简单地迷你数学题(如0.16*25=?)2秒钟之内一定要作答(=16*0.25)。&br&&b&9&/b&.通过第一轮面试后准备好去职位所在地面试,如国内去香港,抓紧办理港澳通行证。终面时间一天,上午群面,小组为单位英文讨论问题,做presentation。通过者下午见两位大老板,英文单面,谈过往经历,谈对世界经济的看法,谈对具体金融问题的看法,谈人生谈理想。&br&&b&10&/b&.如果以上这些你都完成了,你就通关了。
1.学生时代GPA要高,至少达到3.5/4.0以上。2.名校:美国Top25,或者港大港科大,或者国内北清复交,或者欧洲极个别名校。3.英语要练好,经济金融要关注,了解一些财务知识,“什么是市盈率”这种基本问题要能回答。4.你研二的那个暑假最好去做投行的summer …
来自子话题:
昨天再次查询,人行征信系统的贷款记录已成功消除,事情已经成功解决了,现将过程发上,就当是自问自答吧,也给有同样情况的人做个攻略。&br&&br&首先登陆了中国人民很行的&a href=&http://ww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征信中心&i class=&icon-external&&&/i&&/a&网站,注册一番,即可申请查询个人征信,我先后查了两次,一般12小时内能收到结果。&br&&br&按照官方FAQ中的说法,个人征信报告视目的不同,详细程度也是不同的:&br&&br&&img src=&/896a03b7bb3c628cbe9c_b.jpg& data-rawwidth=&882& data-rawheight=&2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2& data-original=&/896a03b7bb3c628cbe9c_r.jpg&&&br&&br&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都有一大堆数据记录,只是抓取一小部分来生成报告,而自己在网上查的报告内容是最简单的,不过这不妨碍我们确认自己是否有“个人住房贷款”记录。&br&&br&我在之前看到的报告是这个样子的:&br&&br&&img src=&/5cc9e29deaa8a0eb19ad1ca_b.jpg& data-rawwidth=&1273& data-rawheight=&1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3& data-original=&/5cc9e29deaa8a0eb19ad1ca_r.jpg&&&br&由于个人征信报告主要是反映你有没有逾期不还款、拖欠不交啊之类的“不良信用”情况,所以它不会直接列出你的贷款记录明细情况,只会将其列在“从未逾期过的住房贷款”中。反正这样,我们就可以推定,这贷款记录肯定是在系统里面了。&br&&br&我注意到下部的说明第3条说“……可联系数据提供单位,也可到当地征信报告查询网点提出异议申请。”于是就打电话给了当时办贷款的那个银行的那个支行,几经转号码,找到了管这个业务的李经理。她说,你这种情况走异议申请是可以的,我们之前就有过类似个例。我于是立马过去找她当面咨询。她拿出了之前类似个例的那个人的申请材料,虽不让复印,但也让我仔细看清楚了主要内容怎么写。&br&&br&基本上,需要写一份个人申请,说清楚来龙去脉和要求(撤除贷款记录);一份当时和开发商签订的退房协议,协议内容要大致包括原因、退款约定、退房约定、解除合同等等;一份开发商开出的退房证明,证明此房已经退掉并正常销售给了第三方之类的;开发商在退房后的退款记账凭证,帮你一次性偿还贷款的支票票根等复印件。&br&&br&我准备的材料如下:&br&&br&&img src=&/b50bae931de7db5c402d0b_b.jpg& data-rawwidth=&1273& data-rawheight=&1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3& data-original=&/b50bae931de7db5c402d0b_r.jpg&&&br&&img src=&/b7ae79ac3bb31ea933b5db0_b.jpg& data-rawwidth=&1273& data-rawheight=&1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3& data-original=&/b7ae79ac3bb31ea933b5db0_r.jpg&&&img src=&/366e535fd17dc7ff13b8c4b_b.jpg& data-rawwidth=&1273& data-rawheight=&1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3& data-original=&/366e535fd17dc7ff13b8c4b_r.jpg&&&img src=&/c6e0cb39e6d801f5ca341b_b.jpg& data-rawwidth=&1273& data-rawheight=&1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3& data-original=&/c6e0cb39e6d801f5ca341b_r.jpg&&以上材料准备好了之后,递交到银行,填写一份个人征信异议申请表,留下联系方式,然后就可以了。&br&&br&几天之后,接到电话,说我之前在该房地产开发商工作过,可能存在协助开发商套取贷款的嫌疑……我勒个去……,交谈之后我表示当时的确是因为在这家开发商工作过,了解到这个楼盘的户型好地段合适,才决定买的,后来因为质量问题,不得不果断退房。最主要的是,在买房之前,我就已经从这家开发商离职了啊,你总不能因为我在这工作过就不允许我买他家房子吧?&br&&br&最后,要求我提供当时的辞职报告、公司开的离职证明、社保缴存记录、社保关系变动表……除了社保缴存记录,其他的我都有留存,直接复印给他就行了。社保缴存记录我们这儿社保中心只给打印最近一年的,我这14年要查08年的怎么办呢?到社保中心楼上的办公区咨询也是说无法打印往年的。幸运的是,我发现社保中心大厅的多媒体自助查询机可以查询往年的,只是无法打印。于是与银行协商,能不能直接将查询机屏幕的显示内容拍照,作为证明材料,对方说可以……&br&&br&于是又跑银行递材料,李经理说她觉得没什么问题了,叫我回家坐等。等了一周,接到电话通知,去银行取回复函:&br&&br&&img src=&/2ebaa9db3dc1b063021ef_b.jpg& data-rawwidth=&1293& data-rawheight=&1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93& data-original=&/2ebaa9db3dc1b063021ef_r.jpg&&考虑到人行征信可能也会有一个审查过程,我又等了一周后,上征信系统网站再次查询个人征信,结果如下:&br&&br&&img src=&/bc3d6dfea58cc588e5dc2b_b.jpg& data-rawwidth=&1273& data-rawheight=&1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3& data-original=&/bc3d6dfea58cc588e5dc2b_r.jpg&&可以看出,个人住房贷款记录为0了,反应住房贷款是否有过逾期还款的整个段落都没了,可以推定我之前这一笔唯一的贷款记录应该已经被删除了。&br&&br&真好~
昨天再次查询,人行征信系统的贷款记录已成功消除,事情已经成功解决了,现将过程发上,就当是自问自答吧,也给有同样情况的人做个攻略。首先登陆了中国人民很行的网站,注册一番,即可申请查询个人征信,我先后查了两次,一般12小时内能收到结果。…
来自子话题:
我就好奇地问了一下香港哪来的500家银行,就被拉黑了,果然好气度。&br&&br&&a href=&http://www.hkma.gov.hk/eng/key-functions/banking-stability/banking-policy-and-supervision/three-tier-banking-system.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在港注册的持牌银行总共20几家,算上非港注册、限制牌照、接受存款公司等也就200多家。
我就好奇地问了一下香港哪来的500家银行,就被拉黑了,果然好气度。在港注册的持牌银行总共20几家,算上非港注册、限制牌照、接受存款公司等也就200多家。
来自子话题:
&img src=&/c51ec61ef202c1a6155a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c51ec61ef202c1a6155aa_r.jpg&&你们不要再在理论上推理来推理去了,我还真佩服&a href=&/people/zhang-qian-26-4& class=&internal&&张骞&/a&同学能就这个小问题推那么远,得出“这个文章从没有说过ATM机的声音的确是播放的”的结论也不能确切证实是否在实际应用中到底是不是模拟的声音。为这个小问题花那么多精力去调查研究真的不划算。&br&刚参加工作时在银行基层网点工作过一年多的时间,期间参与过ATM机的加钞、日常维护、简单故障排除等工作。我想说,在填钞间(也就是ATM机后面的小房间)的噪音真的很大~钞票从钞箱到出钞口要经过很多模块,各个模块都会发出噪音。&br&&img src=&/fce81fc0a09a54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fce81fc0a09a54_r.jpg&&
你们不要再在理论上推理来推理去了,我还真佩服同学能就这个小问题推那么远,得出“这个文章从没有说过ATM机的声音的确是播放的”的结论也不能确切证实是否在实际应用中到底是不是模拟的声音。为这个小问题花那么多精力去调查研究真的不划算。刚参加工…
来自子话题:
与其说投资者看好Qunar,不如看好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和旅游市场的潜力,Qunar刚出来的时候是没有多少人看好这个渠道模式的,但现在已经把携程和e龙这样的OTA服务商逼到绝境,不得不说新的技术打破了行业垄断,重新把定价权交给了整个旅游市场(光机票这块,看看有多少中小票务代理是靠Qunar的流量带来订单,就知道了)。&br&&br&不敢说所有投资者都看好,但依个人愚见,Qunar吸引投资者在这几块:&br&&br&&br&&b&1. 中国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升温。&/b&&br&暂且不论中产阶级是否真的崛起,近三年中国旅游市场的火爆是有目共睹的,抛开境内游不谈,境外游的数量达到了惊人的增长,根据&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的报告 (&a href=&/citmc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游客境外旅游调查报告&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2012年,中国公民境外游次数超过8,300万次,超过德国和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境外游市场。预计到2020年中国每年境外游次数将达到2亿次。今年第一季度,境外游次数已增长16%,达到2,226万次。&br&&/blockquote&而旅游者的目的趋势为&img src=&/a2e0cd2f3d0d805bfeacf09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4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a2e0cd2f3d0d805bfeacf09_r.jpg&&(Source: &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而选择旅行的方式趋势如下:&br&&br&&img src=&/f3bb7dc52bfda7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f3bb7dc52bfda7_r.jpg&&&br&(Source: &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Qunar提供的产品的对象,正是偏向“休闲”和“自由行”喜好的人群,而考虑其已经牢牢掌控了中国在线旅行市场预订的入口,其未来的发展是可以预见的。&/b&&br&&br&补充&a href=&/people/zenote& class=&internal&&Zenote&/a&的意见,Qunar在移动端的客户大大超过其竞争者,援引路透社的消息(&a href=&/article//us-qunar-ipo-idUSBRE9A00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aidu's Qunar doubles in debut as Chinese stocks make a U.S. comeback
| Reuter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p&Qunar had 203.2 million customers as of June, up from 187.3 million at the end of 2012.&/p&&p&More than 100 million Qunar mobile apps have been downloaded, the company said in its IPO filing.&/p&&/blockquote&&br&&b&这些都是吸引投资者最主要的因素。&/b&&br&&br&&b&2. Baidu的巨大支持&/b&&br&谷歌退出大陆市场后,百度的市场份额和股票都是一路见涨,&b&现在百度拥有Qunar 55%的股权&/b&,投资者不难联想到百度作为流量之王,会给与Qunar的流量支持,任凭你携程或者e龙怎么搞竞价排名,也不可能伤到百度亲养的儿子一分啊。百度投资Qunar,也是把自身流量间接变现的行为,&b&所以Qunar的成功对于百度不仅仅是财务方面的成功,也是寻找自身流量变现的成功。&/b&&br&&br&再说IPO的定价问题:&br&&br&简单的讲,IPO定价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历史盈利状况,承销商实力,公司潜力,发行数量,行业特点和宏观经济环境。历史盈利状况和承销商实力就不用提了,潜力和行业特点也都是有目共睹,这儿讲讲宏观经济环境。&br&&br&按照&a href=&/people/ronalder4& class=&internal&&Ronnie Xiao&/a&的意见更正一些Facts:&br&&br&Qunar这次上市的时间,也遇到了不确定的因素,因为浑水发布做空网秦的报告的余温还没散去,市场对中概股的普遍担忧更没有消失,从承销商的角度来说,上调IPO发行价也需要承担风险,哪怕是高盛和德意志还有Stifel这样的承销商。因为如果定价过高,会减少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万一出现破发的情况,对Qunar损失之外,对承销商的声誉也会造成巨大影响,从GS和DB的承销风格看,不太可能允许这么狗血的事情发生,好在前一天的58上市的成功,给Qunar的股东们和承销商吃了一颗定心丸。&br&&br&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欢迎拍砖,谢谢!
与其说投资者看好Qunar,不如看好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和旅游市场的潜力,Qunar刚出来的时候是没有多少人看好这个渠道模式的,但现在已经把携程和e龙这样的OTA服务商逼到绝境,不得不说新的技术打破了行业垄断,重新把定价权交给了整个旅游市场(光机票这块…
来自子话题:
第一个问题,国有银行依然有其网点广、资源多、总量大、牌照全等优势,四大行一个级别,开交邮一个级别,招兴民浦信一个级别,短期(3-5年)来看,各级别之间还是难以逾越的。以下重点说一下第二个问题。&br&&br&其实银行业一直都在合并整合资源,总的来说,90年代以来,有两次合并的潮流:&br&第一次,年,是城市信用社的退出,有四条出路:组建城商行、被股份制收购、并入农村信用社、关闭撤销。合并成立城商行使得各个城市差不多都有了自己的城市商业银行,被股份制银行收购是当时股份制银行进入未设网点区域发展的很好的方式。&br&第二次,2005年至今,主要是城商行的省内整合。安徽的徽商银行6+7整合方案开创了新的局面,时任安徽银监局局长也因此升任银监会一部主任、办公厅主任,目前擢升至银监会主席助理。之后不少省份都开始了省内合并,但也出现了2010年广西三家城商行合并不成,各自单飞的局面。但我认为,城商行的合并趋势应该还是会继续保持下去,但是能走多远就不好说了,如果出现了跨省合并,那会非常有意思。&br&&br&除此之外,先后吞并福建亚洲银行、深圳市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到现在的平安银行演绎了“屌丝”逆袭“高富帅”的一幕(非贬义)。&br&&br&从今年火热出炉的新版&a href=&http://www./chinese/home/docView/CD8AEEA4D7F94FD5A5E158F048EEC0C5.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关于就《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2013年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i class=&icon-external&&&/i&&/a& 来看,主要是取消了城信社的要求,下放了一些权限,取消了一些许可,大部分条款已不再区分国有股份城商,但我还是略感失望的。因为2011年曾经传出过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划分标准,意味着以后银行不再是“出身论”而是“实力论”了,但至今仍然难产,打破股份制和城商行最后的出身区别依然是鸿沟,即使城商行老大北京银行都能甩股份制最后三家好几条街了。如果彻底打破出身论的话,银行间的合并会更多,银行也会更有冲动去通过合并做强实力,跻身重要性银行之列。至于利率市场化,这也会对银行合并产生重大的影响。&br&&br&另外说说,从今年&a href=&http://www./chinese/home/docView/4C0EBE81F76ACABCC4813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银监会关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i class=&icon-external&&&/i&&/a&来看,农信社会全部改制成农商行,农商行的分行概念也第一次出现了,似乎意味着以后也能跨市发展了,但不确定,而省联社越来越尴尬的定位和股权的复杂性加大了农商行并购的难度。至于村镇银行怎么走,那就更难说了,今时更不同往日,以前收编城信社还是有不少好处的话,现在收编村镇银行真没有什么必要。不过,农商行会是银监会下一个十年重点关注的对象。民营银行,我目前表示呵呵,参考&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银行数量不怕多」?&/a&
第一个问题,国有银行依然有其网点广、资源多、总量大、牌照全等优势,四大行一个级别,开交邮一个级别,招兴民浦信一个级别,短期(3-5年)来看,各级别之间还是难以逾越的。以下重点说一下第二个问题。其实银行业一直都在合并整合资源,总的来说,90年代…
来自子话题:
如果是担保公司出一款产品,年化15%也没什么,只要你情我愿就行,国家不会管,风险需要自担。&br&&br&但是,银行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几乎接受着最严格的监管。就现阶段来说,存款利率是被央行严格管制的:我指定基准利率,无论哪家银行只能在我基准基础上上浮10%,否则就属于违规行为,我是要处罚你们的。&br&&br&说回你这里招行的8%的定期存款:&br&首先,这严格说属于违法行为,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明确规定上浮后的上限为5.225%。&br&&br&其次,招商银行的这种所谓8%的承诺存款利率是局部的行为,肯定不属于招商银行自上而下的指导,是属于某个支行的领导或营销人员的一种营销行为。他们通过许诺高利率来吸引客户的资金,高出正常利率的部分,可能是用行里的营销费用补上,也可能是自己掏腰包出,或者说两者的组合。 我觉得高出3%或更多,只是这个支行的一部分资金享受的,平均来看,他们的营销存款的成本是不可能这么高的。可能是他们冲刺存款规模到边际关键点时的一种行为:比如只要存款完成10亿的任务,现在已经9亿,那剩下1亿他们可能就花大价钱去买了,因为达到10亿后上一级给的奖金高出自己拉1亿所付出的溢价,甚至有时候往往完成这一关键战役自己都可能升一级,因此他们有很强的动力这么做。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说名额有限,因为他们不可能这10亿全部用这种方式去拉存款,这种高额的边际成本是无法用营销费用承受的。&br&&br&第三, 非常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谨防诈骗。 不少银行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一些银行网点的行长,通过高利息吸引存款,然后将钱放贷出去,赚中间价差。你在银行柜台办理存款业务时,感觉自己办的就是存款,实际上柜员可能压根就没按照存款的流程在系统中正常操作,实际上你的存款可能已经被转到别人的账户上。如果他高利贷总能回收,那么你也不会遭受损失,但是一旦他的资金链断裂,那么你可能就会陷入纠纷中。 到时候你可能需要证明你是不知情的,如果你无法证明你是不知道自己做的就不是存款,那么可能你需要自己承担这一笔存款不翼而飞的损失。具体如何下定论不好说,但是陷入纠纷的可能性很大。&br&&br&因此,你说的这种存款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带有非法性质的存款产品。 如果纯粹从个人利益角度来说,如果你能鉴别出该支行只是纯粹出于冲刺存款规模、为了完成指标,那么风险可能不是太大;而如果是该支行管理人员或营销人员串通一气有非法民间借贷的可能,那么建议慎之又慎对待这样一类存款。
&br&&br&8%收益率其实并非遥不可及,如果是在银行这样一个非常正规严谨的机构做这种带有灰色、违法性质的产品,我觉得还不如做信托产品更让自己感到阳光明媚。
&br&信托产品虽然大家可能不是太熟悉,近期大家也觉得风险在上升,但是我反倒觉得信托公司在此背景下的产品安全系数跟高。何况500万可以分散做5个信托产品了,风险程度更是大幅度降低了。
如果是担保公司出一款产品,年化15%也没什么,只要你情我愿就行,国家不会管,风险需要自担。但是,银行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几乎接受着最严格的监管。就现阶段来说,存款利率是被央行严格管制的:我指定基准利率,无论哪家银行只能在我基准基础上上浮10%,否…
来自子话题:
从我的个人经历来谈谈这个问题。&br&&br&过去在国有银行的基层行工作,每家行都会在风控部门下设一个资产保全部。一般当贷款从五级分类的关注下降到次级,也就是形成坏账了。催收贷款的工作就会从经营部门和风险部门转移到资产保全部门。资产保全部工作人员大多是有一定社会关系,包括公检法的,多是军人转业进入银行工作,因为这些人会有很多战友在公检法部门工作。在中国催讨坏账时公检法的能量还是很强大的。&br&&br&坏账分好几种,有些的确是经营不善资金流断裂导致的坏账,这一类通过协商和重组还有可能收回部分,但还有一些涉及老板跑路的,专门骗贷的,就特别需要公检法的力量控制贷款实际控制人的个人资产和动向。&br&&br&银行内部有很严格的坏账分类制度,比如信用贷款90以上就要列入坏账,有抵押的是180天,但最长一年还没收回都要列入损失类贷款核销。当然核销会影响到计提拨备,会直接影响到利润。所以到省分行这个层面卡的很紧,贷款核销时很重要的指标资源,甚至关系到很多基层行领导的仕途。&br&&br&目前不良信贷处理公司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多见,这其中存在很多灰色地带和道德风险。银行大多数是和律师所签分成协议,由律师负责全盘追讨坏账,按照追讨回来的比例决定银行支付的律师费。唯一外包坏账在国内用的比较多的是信用卡坏账外包。&br&&br&对外资银行而言,因为和地方政府公检法的关系都不会像国有银行那么大能量,本身的法律、资产保全部门的人员力量也比较薄弱,使用外聘律师追讨坏账的例子就更多。&br&&br&至于向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大规模打包转移坏账,因为近五六年商业银行业一直处于上升期,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少见,银行主要靠自己的净利润消化这块坏账,依靠自身的力量催讨坏账,因此除了信用卡之外实例不太多见。不过近几年坏账大规模出现,部分地区的坏账率重上两位数(比如温州),未来可能出现大规模打包出售不良资产的案例。
从我的个人经历来谈谈这个问题。过去在国有银行的基层行工作,每家行都会在风控部门下设一个资产保全部。一般当贷款从五级分类的关注下降到次级,也就是形成坏账了。催收贷款的工作就会从经营部门和风险部门转移到资产保全部门。资产保全部工作人员大多是有…
来自子话题:
谢邀。&br&&br&做过几次招聘的面试官。就银行法务来说,我希望要的人,应当具备以下的条件:&br&&br&1、主动学习的能力。入职之后,你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你要学习银行业务,你要学习金融知识,你要学习监管政策,等等。当接到内部电话咨询的时候,专业问题你应该在第一时间给出正确的解答,非专业问题至少能够给出一个正确的方向。所以你需要有一个谦虚好学的态度,以及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果入职一年以后,你的知识储备与入职之前没有大的变化,作为主管的我会认为你不适合这份工作。&br&&br&2、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法务是个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你可能接触的人包括单位内的每一位员工(是的,每一位,从一把手到基层柜员),投诉的客户,内外部监管机构,公检法司等等。因此你必须有一个外向的性格,能够与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一个良好的互动,能够迅速与陌生人进行顺畅的沟通。如果你性格内向,没有表现出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在面试的时候你就会被毙掉。&br&&br&3、良好的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法务工作,归根到底就是“说”和“写”。说,要求你思维灵敏,逻辑清晰,用词得当,无论是在咨询、培训还是上庭打官司,要用你的嘴巴体现出你的专业性;写,要求你文笔通畅、严谨、专业。你将要写的东西,既有各类总结、报告、制度,也包括尽职调查报告、法律意见书、起诉状等。因此,你可能需要一些演讲、公文写作、法律文书撰写、PPT制作等方面的课程。&br&&br&4、专业性。其实以上的三点要求,放到大部分银行岗位都适用,真正体现出你的价值的,在于你的专业性。法务面对的问题以常规性、基础性的法律问题为主,所以广阔的知识面比专精某一方向更重要,法律检索能力比学术研究能力更有价值。&br&&br&5、最后,敲门砖:法学本科以上学历足矣,法务这个行当,经验比学历更值钱;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既然选择了学法律,总得过了司考才算对得起自己吧;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表示你对银行有了基本的了解。剩下的,按照你自己的职业规划,理财师、风险师、会计师什么的,多多益善。
谢邀。做过几次招聘的面试官。就银行法务来说,我希望要的人,应当具备以下的条件:1、主动学习的能力。入职之后,你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你要学习银行业务,你要学习金融知识,你要学习监管政策,等等。当接到内部电话咨询的时候,专业问题你应该在第…
谢邀,唉可不可以不要见风就是雨,都是政客和媒体炒炒概念,英国退出欧盟比苏格兰独立更遥远更不可能,所谓英国全国公投不公投欧盟问题完全是卡梅隆面对15年大选和英国的tea party UKIP的“威胁”的一种回应,任何心智正常受过良好教育的英国人/苏格兰人/法国人/德国人都不希望看到英国退出欧盟,法国德国对银行金融监管的狂热 vs. 伦敦金融港的自由资本主义精神 这种戏码Lehman倒了以后基本就是布鲁塞尔的日间肥皂剧了,banker bonus cap这种无脑政策和Basel III这种重量级政策每一个里面都是多方在角力,时不时地两边放点狠话,什么我们要推出欧盟啦,我们要掐死伦敦之类,噪音而已。。。&br&&br&每个银行总部的risk都有各种预案,很多都是小概率事件,程式化地有个预案而已,你要挖出来一个哥斯拉入侵的预案也要拿来讨论下么?&br&&br&非要问得话,法国德国这种监管重镇美国银行去能有好果子吃?语言是一方面,人才是一方面,不过最重要的是政治和监管,因为预案里必须是个欧盟onshore的地方,英国不行也就爱尔兰凑合下了呗。&br&&br&金融中心这种东西,我以前说过,不是想建就能建的,伦敦这种欧洲金融市场的绝对中心,完爆大陆任何城市的行业广度,产品广度,人才储备,交易量和流动性,无数HF, PE, trading house的大办公室,律师,审计,顾问。。。这是一个生态圈,为什么没有一个城市,不管税多低政府多用力,也不能取代伦敦和纽约的地位,都是有道理的。这还不提伦敦作为一个大都市的美食,艺术,公共设施,满地大公园,宜居环境,以及已经在这里安家置业的各路土豪金主和各路从业者。&br&&br&爱尔兰当初金融危机之前就在想,伦敦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结果是房地产大泡沫,须知连爱尔兰人都不愿意生活在爱尔兰,你想把Knightsbridge, Mayfair的各位大爷挪去?Boris在微笑。&br&&img src=&/cd97a92ace2dce7f64ac517eed5a1c62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5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cd97a92ace2dce7f64ac517eed5a1c62_r.jpg&&
谢邀,唉可不可以不要见风就是雨,都是政客和媒体炒炒概念,英国退出欧盟比苏格兰独立更遥远更不可能,所谓英国全国公投不公投欧盟问题完全是卡梅隆面对15年大选和英国的tea party UKIP的“威胁”的一种回应,任何心智正常受过良好教育的英国人/苏格兰人/法…
来自子话题:
答案是Dillon, Read & Co.。&br&&br&题主所引表格,是根据1957年国内出版的《电影与垄断组织:从经济上对美国电影的研究》(&i&Cinéma et monopoles: le cinéma aux Estats-unis, etude economoique&/i&)一书整理而来,此书作者是法国的亨利·梅尔西戎(Henri Mercillon),翻译徐昭。&br&&br&中文版原表格:&br&&img data-rawheight=&157& data-rawwidth=&366& src=&/f8b03b6abe6ae6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6&&&br&而梅尔西戎书中资料是来自1937年&i&Money Behind the Screen&/i&一书,此书作者是两个英国人Francis Donald Klingender和Stuart Legg。&br&&img data-rawheight=&376& data-rawwidth=&537& src=&/2cf9fecfe721adee13e4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7& data-original=&/2cf9fecfe721adee13e40_r.jpg&&查&i&Money Behind the Screen&/i&一书所附表格可知,帝雄里特就是Dillon, Read & Co.。
答案是Dillon, Read & Co.。题主所引表格,是根据1957年国内出版的《电影与垄断组织:从经济上对美国电影的研究》(Cinéma et monopoles: le cinéma aux Estats-unis, etude economoique)一书整理而来,此书作者是法国的亨利·梅尔西戎(Henri Mercillon…
来自子话题:
沈一冰说得很对,稍微补充一下。&br&大家经常说的传统核心投行业务比如IPO、再融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等,主要是在证券公司做,商业银行没有这类业务的牌照,不让做。&br&商业银行的投行部会做一些中国现在不太核心的投行业务,比如发债券(特别是交易所以外的债券),做并购,做财务顾问等等。在国外这些其实也是很重要的投行业务,只是中国还没到那个阶段而已。&br&&br&和高盛这些一流投行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行部就缺了上面提到的传统核心投行业务。另外很重要的是,商业银行和高盛本来也不可比,倒是和花旗这样的公司更像一些。&br&简单地说,就是花旗这样的商业银行规模更大、经营更稳健,承担的风险更小。高盛这样的投资银行规模相对较小,经营比商业银行要激进,风险更高,当然一般来说利润率也更高。&br&&br&人员能力方面,我觉得各大总行的人与证券公司的人在基本素质上没什么差,只不过做的业务不同、公司风格不同,会培养出不同的技能与气质。如果是选职业的话两边各有长短。如果挑人的话也是各有特色,没什么高下之分。
沈一冰说得很对,稍微补充一下。大家经常说的传统核心投行业务比如IPO、再融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等,主要是在证券公司做,商业银行没有这类业务的牌照,不让做。商业银行的投行部会做一些中国现在不太核心的投行业务,比如发债券(特别是交易所以外的债…
来自子话题:
陈士骏和Chad Hurley是非常罕见而且充满激情才华的重复创业者。他们在PayPal初期扮演者工程师和设计师的角色,从中学习创业。然后陈曾经短期加入Facebook。后来他们一起出来做Youtube,成为硅谷奇迹。卖给Google后,他们不像很多并购对象,随便做满一年就离职,而他们对公司有责任感,负责让Youtube可看到盈利才离开。这样的创业者是所有VC梦寐以求的。&br&&br&早期投资,投资者更愿意看人,而不是实际的项目。比如说,一个很棒的创始人+一个普通的点子 会比 一个普通的创始人+一个很棒的点子 更有吸引了。当然,这个例子是两个很棒的创始人+一个很棒的点子,所以我们的决定就很简单了。&br&&br&详细的项目和其他细节我不方便透露。但是,我觉得更有趣的问题是:这样受硅谷顶尖VC追捧的公司,为什么选择了接受远在中国创新工场的投资?
陈士骏和Chad Hurley是非常罕见而且充满激情才华的重复创业者。他们在PayPal初期扮演者工程师和设计师的角色,从中学习创业。然后陈曾经短期加入Facebook。后来他们一起出来做Youtube,成为硅谷奇迹。卖给Google后,他们不像很多并购对象,随便做满一年就离…
来自子话题:
泻药。&/p&&p&
政策性银行改革是保密话题,保密的原因我想主要是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是我党没有经验的事情,如同改革开放一样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虽然万恶的帝国主义国家早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如美帝的进出口、鬼子的协力等,但这些国家是真正的市场经济,而我国是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这些机构的很多经验没法照抄。所以与我国经济金融密切相关的机构改革,如发改委的削权、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改革,都是神秘且不断不断变化的。冒昧猜测,也许受突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也受核心层官员执政思路的影响。&/p&&p&
回归正题,楼主的问题包括CDB吸储、主权评级、网点、政策业务内部分离等问题。&/p&&p&
首先,吸储和网点问题,我觉得有相关性,五大国有银行+一些通天的股份制银行+地头蛇的城商银行已经在网点铺设和吸储手段上做到了极致,有内部的淘汰机制、当地政府的支持、有揽储的千奇百怪手段,和这些揽储老手们过招,CDB是so simple, sometimes naive。而网点个数方面,CDB虽然领先另两家政策行,但相比五大国有还是差出几条街。你能想象公众存取钱在一个偌大的城市只有一到两个点吗?我能替CDB想象的办法就是,他们利用甲方地位,强迫贷款客户在本行存储。但这个办法绝对不是一个市场的、可持续的办法。此为理由一。&/p&&p&
其次,主权评级问题。几个政策性银行急剧扩大信贷规模,但资本金都不大,都是靠政策金融债募集来资金后再对外放贷。享有主权评级,金融债券利率低,就可以白白吃入息差。但CDB改革后,将失去主权评级,金融债发债成本将大幅上升。不巧的是改革之后大经济环境是流动性危机、市场利率上升,两个因素使金融债筹资成本大涨,这是CDB受不了的。于是,近期CDB发生希望重回政策性。商业化、股份制是大事,都大张旗鼓报道了,如何说回政策性就回了呢?于是想了个好办法:银监会为CDB出具政策兜底的支持函,一年一更新,然后CDB凭此函去融资可以降低成本。此为理由二。&/p&&p&
再次,从主营业务角度讲,三大政策性银行业务是有区分的。CDB的基础设施建设、Eximbank的支持走出去、农发展的农业金融支持。正因为是政策性,要听话,才能区分业务。而商业性银行要盈利、有指标,如何好限制人家经营哪个领域的贷款呢?虽然中行外汇业务不错、建行支持住房贷款多,但是谁会给五大行设立一个专门的融资领域呢?就是有不识相的设定了,人家中行外汇结算做得再好,就不能做住房贷款了?所以说,让CDB商业化,怎么再限制它只做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融资呢?事实上,CDB在国际银团贷款、支持企业走出去、主权贷款等各个方面伸手很长、很久了。这种伸手,就是介入了商业银行竞争的江湖,分了别的商业金融机构、政策金融机构的蛋糕,人家会不高兴的,会给上层施压要求CDB明确定位的。这是理由三。&/p&&p&
第四,商业业务和政策性业务剥离,这个问题更难说。分账户管理涉及整个银行业务、系统的重新梳理,如果说这个再复杂也只是可以解决的技术问题的话,那么平衡政策性业务和商业业务背后的利益就是没法用公式解决的了。政策性业务可能是风险大的业务、盈利少的业务,可能与某种新的政治主张有关,不得不做(比如不厚从CDB重庆行获得的贷款,比如最近CDB支持强哥搞的城镇化贷款)。政策性业务可能涉及未来项目失败时责任能否追究的问题,可能涉及财政补贴的问题,可能涉及不好说的政治问题……商业化后的CDB如何平衡两种业务?是限制、减少政策性业务;还是完全不限制不减少政策性业务,只是与商业业务分账管理?此为理由四。&/p&&p&
第五,人治的因素。陈先生和胡先生的风格、对未来走向的判断是不同的;分管金融的岐山大侠和凯总对未来走向的判断也是不同的。核心人物的自身理解、未来计划可能决定银行完全不同的走向。例如,原来陈先生治下扩张的海外大区组,如果没有显著业绩,都在胡先生的决策下回收了。此为理由五。&/p&&br&&p&综上,理由一+理由二+理由三既回答了你的问题,又是CDB重回政策性倾向的原因之一。&/p&&p&
理由四+理由五,是未来咋样还不好说(是否一定重回政策性)的原因之一。&/p&&br&&p&瞎想瞎说,纯学术讨论,无政治倾向;难免片面或不准确,勿怪。&/p&
泻药。 政策性银行改革是保密话题,保密的原因我想主要是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是我党没有经验的事情,如同改革开放一样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虽然万恶的帝国主义国家早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如美帝的进出口、鬼子的协力等,但这些国家是真正的市场经济,而我国是有特…
来自子话题:
有道理呀……&br&如&a data-hash=&cedbb8c55cffc2f3ae7f46& href=&/people/cedbb8c55cffc2f3ae7f4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meta& data-tip=&p$b$cedbb8c55cffc2f3ae7f46&&@meta&/a& 爷 、如&a data-hash=&941eeab5c19fcc7f0ff24& href=&/people/941eeab5c19fcc7f0ff2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garhom& data-tip=&p$b$941eeab5c19fcc7f0ff24&&@garhom&/a& 爷、如小的我现在一般都只能自称银行汪……&br&&br&你看,我们连狗都不是&br&&br&&br&&br&&br&&br&&br&在这个神奇的“外行评价内行时永远正确”的土地上,会有很多人跳出来说“我的表妹初恋男友的邻居也在XX银行上班,工资若干。”、“我的三舅妈的干儿子的前女友也在OO银行上班,好闲呢,奖金又多又轻松。”&br&&br&你行你上嘛,你要你来嘛,又没人拦着你不是?&br&&br&再说到银行如高速公路的收费站…………众所周知,整段高速最赚钱的当然不是那一个小小的破收费站,更不可能是收费站里的收费员。&br&&br&那个数九隆冬的还要在那个小格子里收钱的家伙你真的以为他们能赚很多钱?反正我不觉得…反正我每次经过收费站的时候都要和他们说一声谢谢………&br&这话既是说给他们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br&&br&你看,当狗也不容易,当狗也挺难的,银行行长也就是十来只小汪汪的小头目而已,大家都不容易,我就不做转移矛盾说哪个行业更开心的事情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有道理呀……如 爷 、如 爷、如小的我现在一般都只能自称银行汪……你看,我们连狗都不是在这个神奇的“外行评价内行时永远正确”的土地上,会有很多人跳出来说“我的表妹初恋男友的邻居也在XX银行上班,工资若干。”、“我的三舅妈的干儿子的…
来自子话题:
转自豆瓣“庄常飞的日记”&br&&a href=&/not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note/7074226&/span&&span class=&invisible&&7/&/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即LBO)是企业兼并方式的一种。之所以称之为杠杆,是因为这种收购的方式很特别:将要收购公司的新股东出的钱不是很多,但他们会让被收购的公司大举借债,之后拿这些借来的钱给老股东,将他们买断。理论上来说,这是一种多赢的局面:老股东可以出售他们手中的股权套现,新股东因为用了债务,所以可以用低廉的价格买下一个公司,而借钱给新股东的银行及债券购买者等则多了一个安全的投资项目。&br&&br&科尔博格应该算是LBO的鼻祖。在60年代还在贝尔斯登公司任职期间,科尔博格就开始通过杠杆收购来购买一些小企业。这些小企业主一般都是走家族企业模式,盈利也都比较稳定;但现在业主老了,所以希望把公司全部卖掉,而不是在上市后部分套现;但是,他们很多人还是想自己控制公司的经营,所以不愿意把自己的企业卖给大公司。科尔博格的职责就是自己出一小部分钱,之后再通过借债凑齐资金来收购这些企业,但把经营权留给业主们。在成为新东家后,他会用盈利的一部分来还债,这样一来,几年后企业的盈利等于还清了收购的债务,科尔博格等于四两拨千斤,没花多少钱买下了一个赚钱的企业,资本的回报率很高。小业主们之所以喜欢这种模式,是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套现和继续经营,而科尔博格让他们省了很多找买家的时间和精力。另外,科尔博格的债主们也很乐意借他钱,因为这些企业本身就是盈利的,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可能还不了钱;而且,在借债时这些企业的资产本身也是抵押,因此最不济了债主自己可以落下一个赚钱的企业。&br&&br&鉴于LBO回报率非常高,科尔博格带着自己的后辈同僚、克拉维斯和罗伯茨这对表兄弟自立门户,成立了以他们姓氏命名的KKR公司,专门从事LBO。一开始公司还是走老路,即收购那些本身就希望出售公司的小业主。但由于LBO回报很高,很快大伙都蜂拥而至,一起竞争这些小企业。鉴于这种容易采摘的果实没了,克拉维斯和罗伯茨希望公司能够越做越大,利用公司的声明筹集更多的资金,之后去杠杆收购一些别人没有能力动的大企业;而且这对兄弟并不在乎公司本身是否愿意合作,认为是在不行重金砸股东即可。与之相反,科尔博格则希望继续友善的收购这些小企业。鉴于两者的意见分歧越来越大,最后科尔博格决定退出,将KKR留给克拉维斯和罗伯茨。&br&&br&后来事实证明,克拉维斯和罗伯茨主张的做法成为了日后LBO的趋势。除了KKR,别的公司收购的企业也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科尔博格的做法已经过期;到了80年代,KKR等公司已经不能再寄期望于被收购企业稳定的利润来还债。由于各大LBO公司的竞争,现在这些被收购企业出售时的价格越来越高,而这意味着这些LBO公司在收购时需要背负的债务也越来越多,并且多到无法仅仅靠利润来还债的地步。因此,LBO公司不再只关注于这些公司稳定的利润,而是需要这些公司本身就有诱人的资产,这样公司一被杠杆收购后就可以拿出一部分资产来卖掉抵债。另外,这些公司还需要有极大的潜力,这样在他们被杠杆收购后可以很快提升利润来还债。&br&&br&比如说,在科尔博格年代,有一家年收入100元的小业主出售企业,标价500元。此时,科尔博格自己出100元,从银行借400元,将企业一次性收购,之后将每年的收入100元拿出来还银行的债。这样一来,基本上四五年后债务就还清了,科尔博格等于用100元买了一家值500元的企业。&br&&br&但到了KKR后期,这家年收入100元的小企业会有很多LBO公司来收购,因此标价1500元。此时,KKR自己如果出300元,从银行借1200元,将企业一次性收购,那么银行利率是10%的话,那么企业的年收入连还债都不够(120元的债,100元的收入)。因此,KKR除了希望这家企业有资产可以在杠杆收购后立即卖了还债以外,他们还需要把公司的收入提高。如果他们经营得当,把公司的收入从100元提升至200元的话,那么四五年也能还清债了。&br&&br&但这样一来,风险也就大了。科尔博格时代只要知道被收购公司有着稳定的盈利,就一定能够还得起债。但到了KKR时代,公司不仅要有盈利能力,而且在KKR的管理下,盈利还要飞涨,KKR才能获取高额的利润。但如果利润飞涨是轻而易举的事,那么被收购公司完全可以不让KKR把自己买走,自己搞定利润;或者,他们可以根据利润可以轻而易举的飞涨这一事实,让KKR在收购时付出更高昂的代价,把将来的飞涨预算在内。因此,KKR购买的公司不仅要利润飞涨,而且必须是为人之所不能为;只有在别人都不能让利润飞涨、而KKR能的情况下,他们才能获取LBO的高额利润。虽然KKR养了一帮金融和管理能人,这也不是易事,因为能否赚钱咋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LBO的债务结构是否合理、经济大环境等。&br&&br&但即使如此,KKR仍是一如既往的收购着一个又一个的公司。在1988年,KKR以331亿万美元收购食品烟草大亨雷诺兹-纳贝斯克(RJR Nabisco),创下了当时LBO的记录。这个记录直到2007年才被刷新,而创下新记录的还是KKR,这次他们收购的是德州最大电厂TXU集团,总金额则达到了444亿美元。&br&&br&之所以LBO的规模能够不断扩大,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成功的LBO利润真是太大了。比如还是上述例子,年收入100元的企业标价1500元。如果KKR真的能成功把企业利润升至200元,那么他们在四五年后还清债务,小企业就可以再次出售或上市,而这时这家年收入200元的企业就值得3000元了,等于KKR最初的300元投资在五年内升了10倍。&br&&br&就因为LBO的利润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其成为了兼并的重要形式之一。在80年代和2000年后的收购狂潮中,到处都能看到LBO的身影。LBO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克拉维斯和罗伯茨这样的王者。&/blockquote&
转自豆瓣“庄常飞的日记”“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即LBO)是企业兼并方式的一种。之所以称之为杠杆,是因为这种收购的方式很特别:将要收购公司的新股东出的钱不是很多,但他们会让被收购的公司大举借债,之后拿这些借来的钱…
来自子话题:
本来要睡觉的,看到这个话题直接跳了过来回答了。&br&&br&想起了去年在软银买iPhone,本来是可以签两年契约分期付款的,结果拜这类无良前辈所赐(签两年约,然后留个空银行卡号,免费带iPhone回国),分期付款申请被拒绝,被要求一次性付清手机的钱。另外听前辈说以前日本公司面试报销路费是不用看发票的,自己填多少钱公司给报销多少钱,后来也因为聪明的国人虚假报销太多,都开始索要发票了。&br&&br&额,跑题了,回到银行的话题。目前在日本的信用卡记录对国内的信用卡申请是没影响的,要不然也不会出那么多回国前爆卡的人。但是,真心希望这种自己为聪明的不齿行径就免了吧。不论是日本的诚信社会,还是中国人在海外的形象,都是毁起来容易建起来难的。从国内出来了就带点责任心,要时刻认识到你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人的形象。别在国外耍尽小聪明被人家暴打一顿回去煽动民族仇恨说说人家歧视中国人。&br&&br&额,说着说着又跑题了。在国外爆卡后回国内申请银联卡的信用卡估计问题不大,但理论上由于visa和mastercard可能实现全球信用卡信用记录的联动,所以未来再这么干是有可能被禁止申请信用卡的。&br&&br&祝爆卡诸君被国际警察追捕。&br&&br&----------------------------------------------------------------------------------------------------------------------------------&br&7月22日补充&br&&br&冷静下来之后发现这个问题其实是比较扯淡的,因为问题的前提条件基本很难成立:&br&&blockquote&很多人在日本用信用卡透支上百万日元不还,签证到期后直接回国了。&/blockquote&日本的信用卡额度一般为10到50万日元,常年信用记录良好的话可能增加到50到100万元,富裕层才能办到50到300万元额度的信用卡。(&a href=&http://ja.wikipedia.org/wiki/%E3%82%AF%E3%83%AC%E3%82%B8%E3%83%83%E3%83%88%E3%82%AB%E3%83%BC%E3%83%89#.E9.99.90.E5.BA.A6.E9.A1.8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クレジットカード&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strong&所以能有上百万日元信用额度的中国人存在签证到期问题而回国的概率是非常小的。&/strong&&br&&br&当然谁要是无聊到同时爆十几个银行的卡当我没说。&br&&br&再也不冲动了。
本来要睡觉的,看到这个话题直接跳了过来回答了。想起了去年在软银买iPhone,本来是可以签两年契约分期付款的,结果拜这类无良前辈所赐(签两年约,然后留个空银行卡号,免费带iPhone回国),分期付款申请被拒绝,被要求一次性付清手机的钱。另外听前辈说以…
来自子话题:
通过短时间的交谈,对该行业的了解,只是“自以为了解”。弄得不好,反而会留下错误的刻板印象,还不如一张白纸。&br&&br&遇到一个行业中的资深人士,可以问问“外行对你们这个行业通常有哪些误解?”,或者说“我觉得媒体对你们这个行业的报道有点问题…”(就没有没问题的),听他吐吐槽,但也不要太当真。有一些行业,专业人士的“专业”之处就体现在不会随便给你讲什么“内情”。&br&&br&要想深入了解一个行业,需要接触不同职位的从业者,需要做很多细致的案头工作,没有捷径。
通过短时间的交谈,对该行业的了解,只是“自以为了解”。弄得不好,反而会留下错误的刻板印象,还不如一张白纸。遇到一个行业中的资深人士,可以问问“外行对你们这个行业通常有哪些误解?”,或者说“我觉得媒体对你们这个行业的报道有点问题…”(就没有…
来自子话题:
作为圈内人士,很负责的告诉你:可以不还。&br&从法律上来说,你有权拒绝赌博债务,&b&赌博欠钱造成的债务关系不受法律保护&/b&。&br&&br&但是,你不得不还。&br&一是愿赌服输,赌徒里赖债的不多,性格使然。部分赌徒即使不还,也承认欠账。&br&二是敢赌敢放债的,一般在当地都有些来头和地位,尤其是赌场里放高利贷的人员。&br&三是如果通过法律途径,&b&你仍然被动,得罪赌场所有参与者。&/b&且需证明债务是赌博引起。&br&&br&&b&另外,平常朋友之间打牌,算不上赌博。&/b&&br&赌场里赌场的规矩和生存法则,坏了规矩对大家都不好。&br&欠债后,对方会有无数方法让你主动还款,否则那是噩梦。除非你离家逃亡。&br&&br&我偶尔小赌,大赌已戒,有很多朋友仍然常年各地赌场拼搏,几批哥们在赌场放贷。&br&其他比较阴暗的结局和场面,不适合在知乎提及,敬告诸位,远离赌博,珍惜生活!!!
作为圈内人士,很负责的告诉你:可以不还。从法律上来说,你有权拒绝赌博债务,赌博欠钱造成的债务关系不受法律保护。但是,你不得不还。一是愿赌服输,赌徒里赖债的不多,性格使然。部分赌徒即使不还,也承认欠账。二是敢赌敢放债的,一般在当地都有些来头…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