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职教学校的销售人员,小张要像一所职业中专毕业证表格学校推销一套新的计算机办公管理

山东省济南商贸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
发表时间: 10:43:55
发表作者: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山东省济南商贸学校教科研室
2013年3月20日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前& 言
一、调研背景分析
1.经济社会持续稳定较快发展
自中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以来,在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始终保持健康、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正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强劲的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会计专业人员需求,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持续健康发展的增长周期,山东经济更是走在全国的前列。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发展,我省经济已具相当规模。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16.2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49.3亿元,年均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8.1万亿元,年均增长2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5.3万亿元,年均增长18.9%。农业连续8年增产,粮食总产达到4335.7万吨。制造业强省建设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万亿元以上。服务业规模和质量逐步提升,增加值达到14429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1:54.3:36.6。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4%,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提速,使我省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目前,山东省的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发展相当迅猛,在整个山东省的经济总量中占较大比重,这些民营企业、个体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为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就业提供了保证。
2.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快速推进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改善,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显著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2009年又启动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2010年启动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教育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中等职业教育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服务中深化改革、在贡献中加快发展。
但是,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中等职业教育仍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整体水平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质量、规模、结构、效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师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数量短缺,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亟待提升;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人才培养的市场针对性不强;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不畅等。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因此,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突出重点、整体规划,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3.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从会计行业发展来看,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会计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会计人才总量已近千万。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现有的会计人才将难以满足需要。财政部制定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要求“会计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并进一步提出“会计人才资源总量增长40%”的量化目标,即在现有基础上增加40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0万。我省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完善机制,统筹规划,大力推进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也制定了《山东省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年)》,明确了全省会计人才发展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争取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勤奋敬业、乐于奉献的会计人才队伍。
4.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会计教育的水平,直接影响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会计工作的质量,而会计人员的素质及会计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影响着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大专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多和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学历要求逐步提高,整个社会对中职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会计岗位开始变化。与此同时,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也在逐步下降,学生对原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很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还束缚在上世纪90年代的框架体系中。中职学校学科型课程模式、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实践的要求不衔接,培养的毕业生很难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难以彰显职业教育的特点,迫切需要加大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力度。
二、调研目的意义
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中,山东省教育厅在全省启动了首批包括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内的33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编写工作,这对规范示范校建设,引领全省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将产生极大的推进作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针对用人单位的要求培养“适销对路”的会计人才。为做好这项工作,由山东省教育厅职教处组织领导,山东省济南商贸学校牵头,在山东省、济南市教研室分管教研员的指导下,省内12所中等职业学校共同参与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及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了解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设置及人才培养情况,明确山东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为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项目为主体的新型课程体系奠定基础。通过调研,进一步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针对性,统一思想认识,为教学指导方案的编写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调研基本情况及资料分析
一、调研组织方法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编写12所学校的全体成员全部参与了调研活动。本次调研具有参与人员多、时间跨度长、调研范围广等特点,分别利用了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专题会议、走访座谈、参观考察等方法,进行了扎实有效、切合实际的调研工作。
1.调研任务和内容
依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编写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们确定本次调研的任务和内容是:明确会计行业的国家政策、行业企业的规范要求及本专业毕业生能胜任的岗位、岗位能力要求、职业标准等。明确经济领域适合中职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群,了解岗位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包括职业道德和行为态度、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要求。明确与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方向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了解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对职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及行业、企业对这些证书的认可度。了解相关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该专业课程建设情况,提出课程改革建议。了解近三至五年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状况。
2.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行业管理和用人单位方面,调研人员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分别到省、市财政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等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和统一银座、山东将军烟草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卷烟厂、济南华联、魏桥创业集团、西王集团、山东泰信会计师事务所等近百余家公司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或走访座谈。就会计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文化、专业知识与现行岗位能力的适用性、用人单位会计岗位的需求情况和对毕业生岗位工作的知识能力要求进行了全面调查,也对行业企业对会计的相关职业岗位发展趋势进行了了解。
中等职业学校方面,对全省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具有代表性的12所中职学校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专题会议,接受调研的学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也有部分学校同时还开设了会计专业。
本次调研,我们还到省外的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商业学校、重庆渝北职教中心、重庆梁平职教中心、云南玉溪工业财贸学校、云南玉溪第二职业高级中学、广州旅游商务职业学校等单位进行参观考察,了解了当地经济、文化等职业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学习各校课改经验,开阔视野。
二、行业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
1.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状况
据财政部有关统计资料,截至2009年底,全国有近千万会计人员,从学历来看,具有中专以上(含中专)学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7%,其中具备大专学历的占总人数的16%,大学学历的占2.32%,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只占0.07%;从专业技术资格来看,具有高级职称的9.4万人,注册会计师行业30多万从业人员中有9.2万执业注册会计师,副教授职称以上会计教育工作者约1万人,具备专业技术资格(含已聘)的占总人数的60%。
从山东省情况看,截至2009年底,会计从业人员达到近百万人,其中,具有高级会计师1万人、会计师12万人、助理会计师28万人。注册会计师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35万人,其中执业注册会计师0.61万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然而,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企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要求相比,会计人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和专业素养还远远达不到要求,所存在的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缺乏、会计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的问题远未解决。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对所走访地市的部分企业会计人员队伍情况进行了了解,其有关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等情况整理如下(表-1、表-2、表-3)。 调查显示,各企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在岗会计人员中中专学历占比仅有4%,并且其多为50岁以上临近退休人员。据企业劳动人事部门介绍,新聘会计人员学历要求基本上是专科以上才予以考虑,如果有助理会计师以上职称则很受欢迎。这对我们中职学校会计学历教育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表-1& 会计人员学历情况
(资料来源:实际调研资料)
表-2& 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职务情况
高级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
(资料来源:实际调研资料)
表-3& 会计人员年龄结构情况
(资料来源:实际调研资料)
2.财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持续稳定增加
强劲的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会计专业人员需求,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持续健康发展的增长周期,山东经济更是走在全国的前列。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发展,我省经济已具相当规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提速,使我省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目前,山东省的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发展相当迅猛,在整个山东省的经济总量中占较大比重,这些民营企业、个体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都迫切需要中职院校毕业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毕业生去向以民营企业、个体企业为主,从会计专业几届毕业生的去向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绝大部分毕业生的去向是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所以会计教学要针对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特点来进行,如把小企业会计制度选为重点教学内容,对企业会计制度则有所取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现有的会计人才将难以满足需要。为此财政部制定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要求“会计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并进一步提出“会计人才资源总量增长40%”的量化目标,即在现有基础上增加40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0万。会计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80%;涉及会计审计实务、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管理等方面的各类别高级会计人才总量增长50%;继续增加各类别初、中级会计人才在会计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力争使各类别高、中、初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10:40:50。&&&& 按《山东省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年)》,到2020年,山东省会计从业人员总量增加40万人,其中:高级会计师增加1万名,会计师增加10万名,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增加16万名,其他13万名,确立会计人才竞争优势,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根据人才市场统计资料,财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次于营销人才的需求,屈居第二位。而中国新闻网公布的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一项统计表明,截止2009年,全国私营企业已达到344万户,注册资本42146亿元,产值20093亿元,同比增长20%,增加近44万户。按此增长速度分析,全国私营企业每年至少增加了30万户,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4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由于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中小企业。据有关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每千人企业的数量为45-55个,发展中国家每千人企业的数量为2-30个。从发展的趋势看,今后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还会不断增加,这便为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可以提供广阔的就业市场。
根据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有关统计资料(见表-4、表-5、表-6、表-7),2008年至2010年平均每年新增各类企业(含个体工商业)191037家,其中,新增私营企业41836家,同样按每个企业配备1-2名会计人员计算,再考虑会计人员的新老交替,全省每年需要增加会计从业人员不少于6万名。若再加上收银员、出纳员、存货管理员、统计员、订单员、银行柜员、保险员等会计相关拓展职业岗位群的需要量,社会对会计类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就更大。如现在发展迅速的超市,其收银员用工需要量非常大,收银员占所有超市人员的比例达到15%-20%,而这些会计相关岗位群用工对象主要是会计电算化专业中专毕业生。
表-4& 山东省国有企业基本情况表
2010年比2006年增加
一、企业总数
其中:法人企业
其中:国有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其中: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二、注册资本(金)
其中:国有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其中: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根据调研资料整理)
表-5& 山东省外商投资企业基本情况表
2010年比2006年增加
一、期末实有企业数
&&&&& 其中:法人企业
&&& 投资总额
&&& 注册资本
&&& 外方认缴
二、本期新登记企业数
&&&&& 其中:法人企业
&&& 投资总额
&&& 注册资本
&&& 外方认缴
&&& 注销企业
&&& 吊销企业
(资料来源:根据调研资料整理)
表-6& 山东省个体、私营企业基本情况表
项&&&&&&& 目
2010年比2006年增加
一、个体工商业部分
&& 1.期末实有户数
&&&& 从业人员
&&&& 注册资金
&& 2.本期新登记户数
&&&& 从业人员
&&&& 注册资金
&& 3.总产值
&&&& 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
&&&&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二、私营企业部分
&& 1.期末实有户数
&&&&& 其中:法人企业
&&&& 从业人员
&&&& 注册资金
&& 2.本期新登记户数
&&&& 从业人员
&&&& 注册资金
&& 3.总产值
&&&& 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
&&&&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资料来源:根据调研资料整理)
表-7& 山东省各类企业基本情况汇总表
2010年比2006年增加
国有内资企业
个体工商业
(资料来源:根据调研资料整理)
3.财会人才市场需求看重实际工作能力
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大多数企业认为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会计工作包括实务工作和理论工作,各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大多是一些核算工作,侧重的是实务,所以对于会计人员,企业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一进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毕竟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自然学历在一些初级会计岗位中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尽管对会计人员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但高学历并不是唯一必需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才是走向成功的法宝。对于工作经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求有2~3年工作经验为宜,可见工作经验对于应聘的重要性。工作经验具体到应届毕业生来看也就是实务能力,这不仅要求我们中职学生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求他们要会做,职业能力要强。从凭证的填制到账簿的登记直至报表的编制都要会独立操作,做到一看就会,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其实这只要通过一定的实习实训是可以做到的。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实际训练和增强。
三、职业岗位(群)的情况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1.会计电算化专业方向分析
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够就业的行业包括制造业、商业、房地产业、金融银行业、饮食业、酒店宾馆业等,归纳这些行业的会计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一是盈利性企业内部核算管理性质的会计工作;二是行政事业单位(非盈利性单位)内部核算管理性质的会计工作;三是盈利性企业对外经营性的会计工作,这主要表现在银行业。由此应该将会计专业分为三个专业方向:企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银行会计。会计专业这三个专门化方向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在会计基本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两者是一致的,但在具体业务上有很大的不同,企业会计针对的岗位重心是小企业会计,银行会计针对的岗位重心是银行柜面出纳,这些共同点所需掌握的会计知识和能力将成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依据,而其不同点将成为订单培养、专门化方向及选修课课程设置的依据。
2.会计电算化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分析
根据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从事下列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取得会计从业资格:
①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
④资本、基金核算;
⑤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
⑥职工薪酬、成本费用、财务成果核算;
⑦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
⑨财务会计报告编制;
⑩会计机构内会计档案管理;
⑪其他会计工作。
从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来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的该专业岗位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会计岗位,主要包括现金和银行出纳、会计核算、会计信息录入、内部审计、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等岗位;二是与会计相关的财经岗位,主要包括:营销、仓储管理、收银、统计等岗位。在这些岗位群中,有些只适合大专以上学历层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如内部审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能够适合中职学历层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岗位主要是一些理论知识要求不高、技能操作要求比较熟练的岗位。目前,适合中职学生的会计类岗位主要有:单位出纳员、银行柜面出纳员、会计核算员、会计信息录入员、统计员、成本核算员、仓储管理员、收银员、订单员、办公文员、营销员等。
由于中小型企业会计工资低,会计技能要求高,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不大,会计专业高学历层次会计人才很少愿意到中小型企业从事会计工作,这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让出了一定的就业空间,尤其是企业的仓储管理、业务统计、收银、市场营销、商场营业员等岗位,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因此,当前会计电算化专业根据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结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特点,应该将本专业的职业服务方向确定为两类:一类是企业和非营利社会经济组织会计岗位,包括:出纳、记账、成本核算、会计信息录入、内部审计、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等;一类是企业单位与会计相关的财经类岗位,包括:收银、商务接待、仓储管理、业务统计、市场营销、商场营业员等。这些工作项目尤其是第二类,形成会计专业对应的基本岗位群。
(二)会计岗位人才的素质要求
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企业认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同时应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学生独立处理账务的能力尚不够,必须加强学习,要多问多钻研;学生毕业后一般要用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本岗位工作,尚不能做到无缝对接、零距离顶岗;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不能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即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企业都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能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往往把会计人员视为企业的“内部人员”,考察的周期比较长,对到企业实习的学生往往并不安排重要的岗位。在与企业主的交谈中我们发现他们非常希望毕业生能认同企业的文化和发展前景,能和企业共生共荣,毕竟要培养一名合乎企业主意愿的会计人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毕业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志大才疏,不能安心工作,跳槽情况比较严重,有些毕业生心理素质差,经不起批评和挫折,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为此,在学校教育里,我们必须认识到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各种方式和适量课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学生生存竞争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使学生真正能够爱岗敬业,成为合格的会计人才。
根据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层次的分析,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是为中小企业培养具有一定会计理论知识和较强会计实务处理能力的“上手快,素质全面”的会计人员。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较强的工作技能,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具体来说,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专业能力:
(1)基本素质和能力。具体包括政治素质、法制观念、职业道德、身心素质、文化素质、创业能力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会计从化业人员的最基本要求,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已不单纯是会计人员自身修养高低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会计工作质量高低、会计信息真假的社会问题。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既可以形成会计人员爱岗敬业、依法办事的工作责任心,更重要是要使会计人员具有社会责任感,使会计人员真正做到朱F基总理要求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
(2)适应职业(应职)基本能力。具体包括阅读、撰写财经报告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财经情报检索处理能力、点钞、开票、真假钞鉴别能力等。
(3)会计职业能力。具体包括出纳技能;记账、报账、建账能力;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能力;纳税申报能力等。
(4)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一个企业的财会部门掌握着它的经济命脉,财会人员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经济工作的重要关口当好领导的参谋,因此,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不仅要同本单位人员交往,而且要与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广泛的联系。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平衡协调能力,这种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工作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发展的机会和可能。
(5)快速更新知识的能力。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快。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情况千差万别,会计的服务对象、核算原则、会计信息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适应这一特点,财务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科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头脑,更新自身思想观念。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各项职业能力,尤其是实践操作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各层需求。而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1.通用素质证书
PETS英语、计算机操作员、普通话、书法等。
2.专业资格证书
目前,我国国内的会计资质考试可以按照难易水平和参加人员的素质大体分为三个级别:一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二是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三是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资格证书考试。
(1)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财政部是全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规定:“单位不得任用(聘用)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必备条件。因此《会计从业资格证》是用人单位会计岗位招聘录用毕业生的主要依据,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通行证。在实际调研中也发现,凡会计类岗位招聘,用人单位都以其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为前提条件,许多企业非会计类岗位,如内勤、文员、秘书等也要求从业者需会计专业毕业并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国家实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采用无纸化考试形式,无纸化考试题库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建设。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其考试大纲、考试合格标准由财政部统一制定和公布。
申请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需符合下列条件:
①遵守会计和其他财经法律、法规;
②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③具备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④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中职学校毕业生从事与会计相关的财经工作,还可以取得统计、收银员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职学校毕业就业制度的改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聘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持双证”(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招聘和录用会计人员的重要条件,也决定了中职学校今后会计专业会计人才培养的规格。
(2)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和注册会计师资格等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更高要求,是中职学生工作后努力的方向,这些资格的获取均须参加全国的统一考试。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等执业资格的考取是中职会计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短期内不可能实现,因此不再涉及。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级别和考试科目为:初级资格考试科目为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中级资格考试科目为财务管理、经济法和中级会计实务。高级会计师采用考评结合的形式。参加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全部科目考试均合格者,可获得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证书;参加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证书。
根据《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都应具备四个方面基本条件:①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②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③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④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在我省报名的,必须持有山东省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按规定完成继续教育。
除具备上列基本条件外,报考人员还必须在学历、工作经历上符合规定要求,其中,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以上学历;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②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③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二年;④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⑤取得博士学位。
根据这些规定,中职学生毕业时只能考取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要想获取更高一级资格,一是需要继续提高学历,二是从事会计工作年限要达到要求。
有关资格各科目考试大纲、考试合格标准均由财政部统一制定,其同时也就明确了对各层次会计人员的技术规范要求。因此,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设计必须充分考虑财政部有关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方面的相关要求。
(3)其他社会类会计证书:
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还可以获取下列资格认证:
珠算等级证书;
用友会计软件基础认证;
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资格证书等知名公司的认证资格。
四、会计电算化专业招生与就业情况
1.招生情况
会计电算化等财经类专业是职业类院校中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2012年6月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2年具有举办学历教育资质的中等职业学校及招生专业的通知》,确定有489所中等职业学校(含市域内省直属中等职业学校及继续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的高等职业学校)具有举办学历教育资质,其中有227所学校开设会计类专业,占46.4%(其中: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校113所,开设会计专业的学校114所,同时开设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两个专业的学校22所)。除此之外还有各类中短期会计培训班,都培养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
根据教育部、山东省统计信息网公布的数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招生数量居高不下,是许多学校的热门专业之一。如表-8、表-9所示,由于政府统计资料系按专业大类统计,因此会计电算化专业包含在财经商贸类中,其中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所占比重最大。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财经商贸类专业当年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在全国分别为610 072人、人、578 736人,在总人数中分别占9.72%、10.54%、11.08%;山东省2009~2011年招生人数分别为24 983人(不含商贸类)、46 241人、43 350人,分别占全省当年招生总数的6.16%(不含商贸类)、10.83%、9.75%。,无论是山东省还是全国,在19大科类专业中都处于前四位,占比基本都达10%以上。
从全省参与本方案编写的其中十所中职学校招生统计资料看(表-10),2009~2011年会计类专业招生人数保持稳定并略有增加,招生数分别为4 368人、5 195人、5 214人,占当年招生总人数的16.40%~18.41%。这十所学校无论是在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规模,还是在师资水平、教学设备、实训条件与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发挥着龙头的作用。
表-8& 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构)学生(全日制)分科类统计
在校学生数
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人数
获职业资格证书占比(%)
农林牧渔类
资源环境类
能源与新能源类
土木水利类
加工制造类
石油化工类
轻纺食品类
交通运输类
信息技术类
医药卫生类
休闲保健类
财经商贸类
其中:财经类
旅游服务类
文化艺术类
体育与健身
司法服务类
公共管理与服务类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
表-9& 2010年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财经商贸类学生招生情况
财经商贸类
2009年为财经类,不含商贸类专业
各专业总数
财经商贸类所占比例(%)
单位:人&&
(资料来源:根据调研资料整理)
表-10& 山东省部分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会计)专业招生情况一览表
会计专业人数
会计专业人数
会计专业人数
(资料来源:实际调研资料)
2.就业情况
由于财经类人才需求量巨大,目前中职学校汽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平均就业率达98%以上。从有代表性的十所学校调查结果看(见表-11),会计类专业这三年毕业生选择继续升学深造的平均超过五分之一,占22.03%,其中有两所学校甚至达到了59.05%和54.28%。出现这一状况,既是由于我省打通中职生升学通道的改革完善高等院校招生政策引导的结果,同时又是由于直接会计岗位用工学历要求不断提高,给想要从事会计工作的毕业生带来的必然的现实选择。也可以说,现行的高校招生政策改革与会计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表-11& 2008~2010年山东省部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就业情况一览表
就业专业对口
升学率(%)
对口率(%)
(资料来源:实际调研资料)
从实际情况看,各校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表现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校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在行业享有较高知名度,就业率达到100%,专业对口率有的学校接近90%,也有的学校毕业生不是很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专业对口率刚刚过半。当然这里的专业对口岗位不再专指传统的会计岗位,而是已扩展到了收银员、仓库保管员、商务接待员、营业员、文员等相关经济类岗位(见表-12)。从表中可以看出,直接会计岗位就业人数和所占比例不断下降。同时,从几届毕业生的去向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直接从事会计岗位工作的毕业生去向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因此,一方面会计教学要针对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特点来进行,如把小企业会计制度选为重点教学内容,对企业会计制度则要有所取舍;另一方面,在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相关拓展岗位工作职责的要求。
表-12&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
仓库保管员
商务接待员
(资料来源:实际调研资料)
五、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之一,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但它在提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的今天,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专业课程设置遵循传统模式,实践环节薄弱,不能突出职教特征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现在不少学校的会计教学实践环节薄弱。虽然大多数学校都配备了会计模拟实训室,以满足学生会计实践、学习的需要。但是,就实训室的配置情况来看,远未达到仿真要求。由于实验经费短缺,实训室的软、硬件滞后,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无法保证会计实验实训的教学需求。同时会计专业有着和其他专业不同的特殊性,不能像其他专业一样很容易地就被企业接受实习。财务状况是一个企业的商业机密,不可能轻易对外,因此,学校在联系实习企业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碰壁的现象,尽管企业也知道学生不会是商业间谍,但万一把企业的财务状况泄露出去将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企业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拒绝。此外,一个导致学生实习难的重要原因在于,会计专业乃至经济类专业的学生也不断增加,教育资源随之出现短缺,学校和企业都很难抽出更多的人力财力来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
在会计教学中,教师总希望学生先掌握较扎实的理论知识然后再进行实践活动。可实际情况是,在没有实践基础的情况下,多数学生对会计理论学习不感兴趣。目前的会计课程安排是,理论课程在前,实践课程在后。学生由于缺乏实践体验,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往往感到空洞、抽象、难以理解。尽管教师采用了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学生即使掌握了理论知识,可进入实训环节后,还是不能有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理论到实践的课程框架,不科学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践课的课程排序,是导致会计教学成效差的原因之一。校内专业实训课程的效率低下,校外毕业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极低,使得学生拿到毕业证找到一份手工会计或电算会计工作时,适应期较长,单位满意度低,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突破传统模式,构建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2)课程开设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需要及就业市场的变化,灵活性较差
除开设必要的专业课程外,许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还开设了市场营销、数据库等扩展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以必修课的形式出现,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会计相关的就业岗位在增加,EXCEL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ERP沙盘模拟、一些特殊行业的会计实务课程可能对学生的就业更有帮助,再增加设置相应课程又会受到课时数的限制。
当前部分会计课程内容设置上存在重复现象,或各课程内容上存在交叉重复现象,但仍按照相互独立的两门课程进行安排。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公共基础课,如应用文写作、社交礼仪、演讲与辩论等,多数学校的会计专业却很少开设甚至空缺。这样,学生在一些简单的会计账务处理上可能会越来越熟练,而在人际关系、职业判断、应变能力、总结推理与预见方面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和提高,这与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市场需求是不相符的。
(3)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脱节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会计专业学生将来从事会计工作的入门砖。目前我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由各省财政厅统一组织考试,许多学校在教学安排、课程设置及教材选用上没有紧跟职业与就业岗位要求而动,造成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职业资格证书相脱节,造成学生考证过关率低,对口就业困难。
(4)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设置不科学、不合理
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都直接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通常一周四或六节课,一半理论一半上机,一个学期上完。实际上,即便是初级会计电算化内容也很多,一学期学生根本学不完,很多学校的教师只教了学生“总账”系统,个别学校最多再增加个“职工薪酬”系统或“固定资产”系统,而“往来账”、“供应链”、“财务分析”等系统均没讲授,其中“供应链”系统包含内容很多,而这些内容在企业应用非常广泛。这些都是在课程内容构建时应充分考虑和落实的。
(5)课程评价方式单一,仍以卷面考试为主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但多年来,各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仍实行一张理论试卷定成绩,只关注结果不考虑过程,只注重理论不注重能力的单一课程评价方法。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不同人才规格的需求。因此,深化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改革是当务之急。
(二)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师资队伍,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1)实践教学师资数量严重不足
具体表现为会计专业专职实践教学教师较少,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多由实验员兼任,而适应多媒体教学的会计实践教学教师更是缺乏,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并不精通计算机操作,而计算机专业教师又不懂会计,这势必影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
(2)专业师资结构不合理
具体表现在,一是学历结构不合理。部分老师学历不达标,高学历教师更是凤毛翎角。据对参与方案编写学校师资情况的实际调查:第一学历本科以下的占46%、仍有2%的老师学历不达标;二是社会实践经验少,参加会计专业社会实践经历三个月以上的老师不到四分之一。
(3)“双师型”教师比例低
在现有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与上相同的调查中,中级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只有45%,由于没有与实践结合,知识更新速度慢,造成理论型教师多,而既有渊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工作经验的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少。在一部分已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相关资格的“双师型”教师中,真正通过实际锻炼而使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的教师数量也并不多,特别是新教师,更是缺少在实际工作场所中的训练和相关经验。
(4)教师的教学方式、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在目前的会计教学中,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明显不适应会计现代化的要求,同时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调查,得到这样的反馈信息,许多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面对纷杂的会计实务往往无所适从,有的甚至连基本的会计操作程序都不清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僵化,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教师以讲授会计基本概念、原则为主要教学任务,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会计教师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5)职业学校的教师培训缺乏系统的长期规划和规范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知识也要随之不断更新变化。会计专业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要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目前,不少教师忙于繁琐事务,不能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新的会计知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在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慢、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不强等问题。
在师资的组织培训和职后培训没有形成一体化的机制,特别是教师缺乏在企业进行培训的机会,没有形成一个与企业联合培养和使用教师的有效制度。教师很少或没有机会与同行、与已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沟通交流,也是造成教师知识面窄、知识老化的原因,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职教师资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
(三)会计实习实训设施建设有待强化和完善
(1)会计仿真实验室管理不规范。会计工作岗位是企业非常特殊的岗位,该岗位的工作成果不仅关系到每个会计主体的利益,还关系到投资人、债权人以及国家的利益,岗位责任重大。会计岗位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到会计实际工作第一线实践锻炼的可能性极小。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主要靠学校建立仿真的综合性会计实验室。基于此,国内几乎所有学校的会计专业都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但是,许多学校虽然建立了实验室,却没有配备精通财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或实验设备陈旧、配置不规范,加上会计实验资料简单、内容陈旧、更新不及时,使实验教学效果欠佳。
(2)无稳定的毕业实习基地,造成毕业实习不规范。由于会计职业岗位的特殊性,很难建立稳定的会计专业实习基地,大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即使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签署了“友情式”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但该专业学生到单位顶岗实习往往不可能,顶多是实习基地走马观花参观半天或一天。一旦学生开始实习,大多分散在其他工作岗位,也没有足够的专业教师靠上去指导,学生实习随意性强,使该实践环节实际效果大打折扣,进而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
(3)缺少必要的课堂实习环节。会计专业发展到现在已相当成熟,对每一门课哪些内容应该讲授,哪些内容可以不讲已在会计教师中达成共识。但在一些学校,会计专业课程由于受到在校学习时间短的限制,专业课课时少。由于课程安排很紧,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仅能完成课程主体内容的讲授,无法安排对学习内容进行实际操作,这种纯理论讲授使学生的学习难免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习效果。
(4)会计实践环节之间缺少衔接性。现有的会计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习、会计电算化实习与毕业实习三个环节,但三个环节缺少衔接性、整体性。致使某些实践环节流于形式,无实际效果,使学生基本的操作都很难拿起来,更不用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甚至创新的能力的提高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调研结论与教学改革建议
一、调研结论
1.在人才需求方面:
一是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需求量始终保持稳定并不断增加;
二是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管理现代化的推进,社会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是中职毕业生传统会计就业岗位有所萎缩,新拓展的相关职业岗位不断增加,与该专业毕业生对应的工作除了会计记账员、出纳员等传统岗位外,还有收银员、银行清算员、银行信用卡业务员、银行储蓄员、保险推销员、保险理赔员、订单员、办公文员等岗位和工种;
四是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直接从事会计岗位工作的话,去向基本是小企业等基层单位。
2.在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方面:
一是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发展各校还不平衡,无论是师资队伍、实验实训设施和实习基地建设都需要不断加强;
二是课程体系构建要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做到理实一体,师生双方做、学、教一体;
三是课程设计要符合会计电算化专业就业岗位群的现实需要,适应就业去向的变化而不断优化,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突出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四是由于直接就业会计岗位主要是小企业,因企业规模和业务量所决定,这些单位所需会计人员不多,工作基本没有明细岗位分工,所要求的却是一位“全能会计”,同时由于会计复式记账、会计科目方面不同业务互相密切关联的特点,按会计具体要素内容构建会计实务学习任务项目更为有效一些,既避免学习内容的不断重复,又便于理实一体教学实施。
二、教学改革建议
(一)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
尽管中职课程与高职高专课程、普通教育课程在性质功能以及总体框架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由于教育性质、教育对象、培养目标存在差异,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具有区别于普通教育课程、高职高专课程的特征。
1.课程目标要体现中职教育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最集中和具体地反映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要明确地导向培养对象较强、较高、较多的就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能力和职业知识,而且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较强的就业能力,从而使人才培养规格适应会计电算化职业岗位群的具体要求。
2.课程内容既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适应学生个体的需求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会计方面的技能型、实用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内容既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适应学生个体的需求。当今经济生活中,新的业务层出不穷,会计的职能、内容也在不断发展之中,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必须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度来开发课程,不断吸收会计发展的最新成果,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也不同于高职高专教育,它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职业实践技能,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而工作中依赖的大部分是实践知识,因而把会计工作的实践过程设计成学习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就成为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内在要求。
4.课程设置要结合地方和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于每所学校处于不同地区,各校的教学实际也存在着一定差异,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难以适应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实施需求。因此《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只制订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并由教育部负责并组织制定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等专业建设规范性文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要求和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实施,并按《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要求,结合地方和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与行业部门的合作,组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其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报教育部备案。各中职学校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要求,依据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教学指导方案,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的制定重要充分考虑到本地区、本学校的教学实际。
5.拓宽课程内容范围,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就业流动率逐渐提高,劳动力市场变化莫测,这些趋势要求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必须尽可能拓宽课程内容的范围,以提高劳动力的就业适应能力。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要不仅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
(二)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改革的设想
1.课程设置要符合《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要求
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的预科、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公共选修课程。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
专业技能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构建专业技能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部分基础性强、规范性要求高、覆盖专业面广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由国家统一制定。
2.课程设置要适应中职教学模式要求和中职学生特点
目前中职教育普遍执行的2+1教学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顶岗实习一年。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由于学生的顶岗实习大多与将来的就业密切相关,很多单位在在第二学年的后半学期就开始到学校招聘和物色学生,学生实际在校学习(包括老师)时间只将近70周的时间,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要求,在前两年的学习期间内公共基础课程要占去近一半的时间,这样能够保证用于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拓展课程)的教学实践只有不到35周的时间,按每周28课时计,只有980左右的课时,加上后续课程对基础会计的依赖性较大,前期不能同时开设,只能在后面一学年开设,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课程的选择上要少而精,不能多而泛。
目前中职学生生源主要是参加中考没有考上普通高中,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加上突然由普通教育转入职业教育,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要为以后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同时练就过硬的会计操作技能,《会计基础》课程开设要占用一个学年。其他课程的设置基本集中在第二学年,这也是会计专业课程开设门数不能过多的原因。为此,职业岗位实习可灵活地放在第五学期进行,以克服所存在的课程设置问题。
3.课程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虽然中职生源普遍不是很好,但在进来的学生中基础又各不相同,相差能有一两百分,加上对专业学习适应能力不同,在学习上又会出现不同的层次,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学生不同需求。这方面可以通过适当增加选修课程来实现。对一部分程度较好的学生,可适当选修一些较深的专业课程,而对一些程度较低的学生,则主要以学习取得从业资格证书为主要目标。
4.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一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数量、质量需求,二是满足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需要。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应设置理实一体阶段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二种形式。
(1)阶段实践课程。阶段实践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实务等课程内的分块实训。如:会计基础中针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实训、针对总账、日记账、明细账的实训,针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实训等;财务会计中针对存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无形资产核算等的实训;成本会计中针对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实训等;初级会计电算化中针对总账子系统、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的实训等。这些实训都应各自理论内容相融合,需要老师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中体现,并配有相应的理实一体教材。
(2)综合实践课程。这是会计的综合实训,包括和电算化会计流程实训。手工会计流程实训,模仿企业的会计环境设立各会计岗位,针对财务会计课程的复杂业务对学生进行实训,定时轮岗。电算化会计流程实训从建账套开始,经过账务初始、日常账务处理、期末处理,最后编制会计报表。该实训应安排在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学完之后。
5.建立理实一体行动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
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穿插到实践教学中,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习和领会理论知识,以实际会计工作任务为驱动,以教学实践为纽带,用工作任务来引领会计知识,使会计理论从属于会计实务,将知识、方法和技能有机融合,将教、学、做密切结合,解决以往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每个学习工作任务按照“资信、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工作步骤进行教学,融“教、学、做”于一体,采用工作过程导向、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填制凭证能力、登记账簿能力、出纳核算能力、总账核算能力、工资核算能力、往来结算能力、财产物资核算能力、购销存核算能力、报表编制能力、基本的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会计职业判断意识及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务实的职业品格,以便学生踏入社会后能适应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并制订详细的学习情境考核方案,以全面衡量学习效果和综合职业能力。从根本上实现由关注“知道什么知识”到关注“如何完成工作任务”的转变。
6.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
如前所说,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市会计专业学生将来从事会计工作的入门砖,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要配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由于学生在第二学年后期就开始陆续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且顶岗实习大多与将来的就业密切相关,因而学生在校考试的机会实际上主要是在第二年开始,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合理安排,保证学生顶岗实习前能如期参加取证考试。
7.建立合理有效的多元课程评价体系
改变以往单一的书面理论考试,构建合理有效的多元课程评价体系是开展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改革和建设的规范和标准,同时也体现了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方向。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多元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多元化和评价标准多元化。课程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用人单位、行业组织、专家委员会等。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检验课程的有效性,用人单位的评价检验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及学生的社会适应度,行业评价检验学生的职业适应度,专家评价是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检验课程的科学性。课程评价应采用符合能力本位课程性质和特点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从重视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重视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转变。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形成以口头与书面问答、技能测试、课程实践作业、社会实践、实习报告、向学生问卷调查、向企业问卷调查、访谈等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表现在复杂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上,每一次评价或测试要尽可能地覆盖多种相关能力要素,并将课程质量评价与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挂钩,使课程评价等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1.“理实一体”课程体系对会计专业教师能力的要求
新的经济形势和教学培养目标对会计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就业导向下,职业学校未来的会计专业教师应具备以下能力:
(1)专业基础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素质结构的核心要素,是教师职业化的基本与首要条件。会计实践教学离不开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撑,职校会计师资首先要具备的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2)专业实践指导能力。专业实践能力重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是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是社会对人才的必然要求。职校会计专业师资必须具备提升学生专业水平的指导能力,符合基本学历及“双师型”证书的要求,并且有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工作经历,以及参加校外专业社会实践的经历。
(3)专业拓展能力。在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积极引导,着力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发展潜力,充分考虑未来的“自我拓展度”和人才的“适应度”。一方面,教师应具备培养创新型会计人才的意识,培养的人才具有独立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等;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4)专门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个体能力,由知识、技能、素质诸要素组成,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发挥作用。对于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来说,培养人才针对的目标岗位群是企事业单位的一般会计核算员。这些岗位往往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熟练地会计核算技能和端正的专业态度。教师必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教学目标,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理论教学为职业技能训练服务,以强化职业技能为教学重点,以职业素养培养为课程教学重要内容。
(5)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能力。专业实践教师不但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指导学生专业实习,同时也能在学生就业创业中起到非常有效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6)制度建设要求。职教实践性师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配合。对会计专业教师的配备,还应建立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一是建立职校教师专门的准入、考核和培养制度,进一步探索大学、职业学校、企业合作的培养模式等;二是加强研究开发职教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以及晋升制度,并与相适应的工资待遇挂钩,引领教师在工作中不断进取,朝着专业化发展的方向持续努力。
2.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设想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建立一支稳定的、由兼职和专职人员共同组成的“双师”队伍,专兼职教师比例要达到4∶1 ,但要具有相对稳定性。目前职业学校迫切需要能够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的“双师型”教师已成共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可通过以下措施进行师资队伍的整合,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使教师既具有专业科学知识和职业教育知识,又具有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实践和职业教学过程实践,符合新的课程模式对于职教教师的新要求。
(1)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建设高水平“双师”队伍。学校应大量聘请来自企业一线的高级会计师、财务总监等充实师资队伍,引进行业和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聘任(聘用)一大批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将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理论水平较高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会计人员整合进教育系统,以弥补学校会计教师实际工作经验的不足,使理论与实际紧密衔接,为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校际互聘教师。对具备条件、职业学校相对集中的地区,可以打破校际界限,互认学分,互聘教师,公开会计教师和所授会计课程,挂牌讲课,教学效果公示,学生自由择师。
(3)进修和培训。这是快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捷径,也是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构成,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进修和培训机会当然需要所在单位的政策支持,更重要的还在于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攻读高一级的学位,或参加学位课程学习等。选派会计教师外出进修或学习,通过高层次的短期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水平。
(4)讲课比赛和导师制。可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讲课比赛,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每一位新教师,指定专人负责培养,还要求新教师每学期都至少听两门课,一方面增强职业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学习教学方法、准备教案,充分发挥老教师新、传、帮、带的作用。
(5)挂职锻炼。学校应鼓励教师开展调研,丰富实践经验,同步加强产学研的整合与融合,鼓励校企专业骨干双向交流和挂职锻炼。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应用能力。创造条件让会计教师平时经常到第一线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会计循环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并能够解答会计循环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中一些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具有综合会计信息、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同时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提高,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
(6)参加教学科研工作和各种学术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教研活动,有计划地安排会计教师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大力支持会计教师结合会计教学实际进行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方面的学术研究,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改、教研和科研水平,建立一个适当的机制吸引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从事会计教育工作,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科研工作和各种学术活动。
(四)提升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基地建设水平
1.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具有培养受训者职业技术能力、服务社会和技术研发功能。具体如下:
一是消化理论、锤炼技能、综合应用能力体系初步形成的场所。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系统规范的训练,可以初步实现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是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源与设备设施成为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生产力促进中心。
三是校内实训基地还能发挥基地的辐射作用,体现辐射性。必须体现市场需求、通过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特色鲜明,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成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训中心、实践教学研究的窗口和试验场及实训教材开发的基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目前,中职学校需要建立的与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的实训基地包括: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会计模拟实训室、收银实训室、模拟超市实训室、财税一体化实训室、银行柜面操作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会计公司、实习超市等。
当然,我们觉得生产性实训不适应财经类专业的教学,不能和工科一样生搬硬套。工科可以把50%的实训时间去“生产一个工件”,这是没有问题的,只要跟企业的标准是一样的,零件做出来就没有任何差别。但会计电算化专业就不同,因为其面临的是各种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现象,这是不能像一个标准零件那样生产出来的,尤其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脱离了利润或财富最大化的企业经营目标去感受企业业务和企业管理,是一种扭曲的至少是不真实的企业价值观。
2.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既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是完善学生综合能力体系的最佳场所,也是对职业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把学生放到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中去,可以创设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和职业情境,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全真的实训环境下进行的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分析及管理能力,还能使学生经过职业规范化训练,完成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以达到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目的。建设目标是使全部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超过半年的顶岗实习经验,让学生带着工作经验走向社会。同时主动与大企业集团联合,积极参与行业协会的工作,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的作用。
尽管建立能够满足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难度非常大,但对学校来说在这方面仍要加大工作力度。当然,实训基地的建设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紧紧依托行业,加强与产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才是科学的发展道路,而通过“订单式”的校企共建途径、“双挂牌”的校企共建途径,以及“校校合作”的共建途径等实行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途径是符合当前社会实际的创新途径。
&&&&&&&&&&&&&&&&&&&&&&&&&&&&&&&&&&& &山东省济南商贸学校教科研室
&&&&&&&&&&&&&&&&&&&&&&&&&&& 2013年3月20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生职业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