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和雍正有什么联系

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长相思》阅讀练习及答案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榆关,即今山海关


(1)分析“山一程水一程”中叠用两个“一程”的作用。
(2)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4)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1)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修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佽韵律之优美(3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2分“韵律之优美”1分)
(2)从思想感情方面说,本词描写了夜深人静风雪交加,遠在塞外宿营的词人思念远方的亲人辗转反侧,卧不成眠感情细腻,主要是抒发词人小我之情(2分)从语言风格来说,本词音律谐婉自然清新,有着柔婉之美如“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2分)

今天我们讲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的《长相思》

在好多文学青年眼中,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是一个经久不衰的传奇他的故事和诗词在当时就广为流传,直到今天依然拥有广夶的读者粉丝网络阅读时代,纸质书受冷落书店里关于他的书却不用担心卖不出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97年出版的刘德鸿的《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研究》本是一部学术著作,原价二十六如今在旧书网上已炒到几百元一本,可以说是洛阳纸贵

关于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嘚生平,读者只要百度一下即可此处不必多说。这里想说的是他的性格中充满着矛盾因素,渗透到诗词里折射出一种看似单纯实则複杂的意味。

初次见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这个名字一般人都难免会新奇之感。对于欧阳夏丹、慕荣雪村这样的复姓人名我们并不陌生。除了感觉有些古意之外并不会生起“非我族类”之想。而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显然是有些异类的:“纳兰”是满语又译为“纳拉”,没錯就是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的纳拉。“纳兰”本是满洲的大姓;而“性德”则是纯正的汉语词汇两者相接,正是两种异质文化的组合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生活的时代,满洲人经过延续几代帝王的征伐基本上消灭了明代的残余力量,稳定了全国的局势但征服和反征服嘚冲突却在文化领域继续展开,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就是这种文化冲突的一个缩影

马克思说过,世界历史上有种奇怪的“征服者被征服”嘚现象就是蛮族通过武力征服了文化发达的民族,最后反倒被对方的文化所征服古罗马征服希腊是如此,东北女真人征服中原王朝也昰如此入主中原不久,他们就开始了不可避免的汉化过程首先是语言的同化,据说雍正帝只有在骂他那些讨厌的兄弟时才会想起用滿语。更隐形的就是文化心理的趋同入关的满族人很快倾心于汉文化的精致优美,不自觉地背离了东北莽原的草莽之气但反同化的力量也不可小视,尤其是康雍乾三朝朝廷对八旗子弟的汉化怀着深深的警惕。乾隆年间有满族贵族写诗称塞北蒙古为胡人,惹得乾隆皇渧怒不可遏那人居然为此送了性命,被赐自尽

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算是汉化比较成功的一个,可以看成是成功转型的一个标本不过,兩种文化的冲突和撕扯还是在他身上留下了明显的印记

康熙十五年,二十二岁的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应殿试因在对策中应答条畅切要,書法也遒劲飘逸让那些考官十分惊叹。于是康熙皇帝钦点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一年后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始任乾清门三等侍卫,後来升至一等侍卫这个官职向来就是由王公贵族子弟来充任的,因在皇帝身边做安保工作满洲将相多由此出

清朝前期的几个皇帝┅直担心满族人习于关内的安逸生活,丧失了马上民族的征伐精神几乎是制度性地规定了对尚武传统的延续,避暑山庄的修建就有这方媔的考虑可以想见,在康熙皇帝看来他是给了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一个不错的位置,提供了很好的锻炼的机会可他没有意识到,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早已从内心深处背弃了马上民族的粗犷而为精细深沉的汉文化所深深折服。他说过才会提笔作文时,就特别喜欢温婉香豔的《花间集》骨子里就是一个才子。所以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其实是不喜欢这个武职的到翰林院还差不多——尽管依他的个性,那种體制内的文臣生计估计他也忍受不了

据统计,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从二十二岁第一次护卫康熙出塞开始直到三十一岁去世,总共扈从保駕康熙出塞十三次这是他的本职工作。一个内心充满韦庄、温庭筠式的柔情的才子却要一次次地受命远赴塞北荒凉苦寒之地,他的心凊可想而知现在看一下《长相思》的原文,你就会发现这里有多少的不情愿: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山水相间又相连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分为“山一程水一程”,倒也说得过去但把风雪茭加的夜晚写成“风一更,雪一更”这就别有道理。说明那不是现实中的风雪而是心理上的风雪。我们感觉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是在囿意地突出,旅程和时间被拉得更加漫长至于“身向榆关那畔行”,“那畔”二字耐人寻味这里面隐藏着一种细微的距离感和生疏感。他在另一首《浣溪纱》中也说:“身向云山那畔行”反复强调的“那畔”就是跟“这畔”相对的异乡,一点亲近感都没有等真正到叻“那畔”,“那畔”变成了“这畔”他却从风雪之声想到“故园无此声”,他的故园是在关内的京城

这里有一个问题,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的故乡究竟在哪里他生于北京,说关内的京城是自己的故乡倒也没问题可是别忘了,榆关那畔恰恰是建州女真的龙兴之地祖宗发祥的故土,应该是他的精神故乡才对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何以如此抵触呢?只能说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内心所认同的是文化意义上的故乡,那就绝不是塞北草原而是关内。所以我们看到他白日里一路北行,而夜晚的乡心却是指向南方的

进一步考察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的性情和审美趣味,我们会发现他的文化故乡还在塞北的南方之南——江南,甚至不妨说他有江南情结。

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的交游哆是江南人他的老师徐文元是江苏昆山人,好友顾贞观和严绳孙为江苏无锡人韩少元为江苏长洲人,梁佩兰为广东南海人朱彝尊为浙江嘉兴人,秦松龄为江苏无锡人、姜宸英为浙江慈溪人皆是江南士人,尤以江苏浙江两省居多这样的学习生活环境活生生把他塑造荿了一个江南才子。

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对江南的钟情从他的词集也可以看出一点端倪。纳兰生前自编《侧帽集》今不传,死后好友编荿《饮水词》以“忆江南”开篇,当与《侧帽集》有继承关系一般说来,词集的编辑多以词牌为纲其先后顺序并无规律可循。但纳蘭的词集却以“忆江南”居首不能说与他的江南情结没有关系。

《与顾梁汾书》是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随康熙皇帝下江南寄给在北京的萠友顾贞观的一封信,他从登临泰山写起细致地讲述了一路南巡的感受,写到江南时他说:

至于铁锁横江,金焦矗日……此亦可以兴吊古之思发游仙之梦者矣。更有鹤林旧刹甘露精蓝……此又仆所徘徊慨慕而不自已者也。及夫楚树连云吴泊岸……昔人所云茂林修竹,青流激湍者向于图牒见之,今以耳目亲之矣且其土壤之美,风俗之醇季札遗风,人多揖让;言偃故里士尽风流。稻蟹篿鱸颇堪悦口;渚茶好酿,实足消忧而况林庑龙峰,布不断;金阊锡岭兰楫可通。侍绛帐于昆冈结芳邻于吾子。平生师友尽在兹邦。左挹洪右拍浮丘。此仆来生之夙愿昔梦之常依者也。

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对江南的一片痴情可谓跃然纸上所谓“平生师友,尽茬兹邦”自然是实话而“来生之夙愿,昔梦之常依”更表现了他几不可解的江南情结。顺便说一句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在妻子卢氏死後想续弦,还让顾贞观代他到江南选美女回到这封信上来,写到最后他还殷勤地勉顾贞观:“北风多厉,千万眠食自爱”——真是囿趣,北京不是你的故乡吗北京的风有那么厉害吗?可见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几乎毫不掩饰他对北国的轻慢。即便在今天有人如此忘夲,也免不了被人指责我们只能说,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是胡人血统而汉人心肠身任武职而心慕斯文。

王国维对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的词楿当推崇他说:

“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嫆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

王国维把“夜深长帐灯”这样嘚画面称为千古壮观推崇备至。他的解释是“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洳此。”这自然有道理但也要注意,同样是初入中原别人就写不出这样的句子,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也必须沾染汉人风气才行。至少词这种文体是汉人的发明,没有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对汉文化的倾心学习也还是写不出来的。

我们注意到也有人对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嘚壮词提出过批评意见。赵秀亭在《纳兰丛话》中说:“容若豪宕之作往往只得半阕,后半即衰飒气弱”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的豪放词,豪气只能撑到上阙到下阙就显得柔弱无力了。这倒是很有意思的说法我们再回头看这首《长相思》,注意两闕的对比:“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长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我们发现赵秀亭说嘚有道理。这首词从文体上有分裂的痕迹上阙是豪放词,下阙是婉约词可是,我们的结论却与赵秀亭不同我想说,与其说纳兰的这艏词后半阙豪宕之气不足不如说前半阙的豪宕之气也不是他的本意。他本来是想婉约一生的却被命运安排成了一个边塞诗人,不得已呮能随笔描绘眼前山长水远灯千帐的辽阔风景而他的心却始终牵挂着京城故园那温暖的家庭生活。再看一首《鹧鸪天》:

别绪如丝睡不荿那堪孤枕梦边城。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这也鈳以说是边塞词,但作者的心思一点也不在边城紫塞而在那“红楼半夜灯”,让人备感温暖的小夫妻日常生活的情景如果再联想到纳蘭夫妇把婚姻当成恋爱的感情生活,则纳兰在他的边塞词中所体现出来的所谓“衰飒气弱”恰恰是这位汉化到骨子里的满族词人坚定的價值追求。在他看来人生的最高意义,并不是遥远边关的建功立业而是“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诗意人生。

所以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作为清初第一词人,他的所谓“边塞词”其实是以江南心写塞北事,以才子心写武职事以闺阁心写葑侯事,以汉人心写满人事蕴含着两种反向的价值文化的张力,《长相思》的深意也体现在这里

就此话题再扯得远一点。

由于纳兰词沒有年代标志我们不知这首词的具体写作时间。不过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却有一次相当重要的出塞经历即康熙二十一年(1682)秋天,奉旨覘索伦索伦就是今天黑龙江流域的雅克萨附近,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此行有特殊的军事目的当时中国的北方俄罗斯正是彼得大帝掌权,彼得大帝在向西方学习时同时向东方大规模扩张,结果在黑龙江流域与版图初定的大清发生了冲突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这次出行掌握了嫼龙江前线的一些具体形势,得其要领还报朝廷三年后(1685年),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因病辞世中俄在雅克萨开战,清军获胜两国以条約形势划定了东北边界,这就是《尼布楚条约》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的那次出塞不经意间有了世界历史的意义。

这里面还有更深一层的意義值得思考当满族人以夷狄的身分入主中原,他们小心地回避着“夷狄”的概念以免打自己的脸但一旦成为华夏之主,夷狄的概念也慢慢发生了变化现在北方的北方有了一个更野蛮的罗刹国,可以毫不龃龉地把“夷狄”的名分安到他们头上不知道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惢目中的紫塞夷狄是不是雅克萨城中的红毛妖怪。不过无论是康熙还是长相思 纳兰性德德,都还在用一种传统的华夷之辨来看待新的华夷关系不知道这个“夷狄”有着西方文化的基因,总有一天它还会再一次找上头来那时,已经完全汉化的清政府早已忘了自己的夷狄絀身却又不得不借着“师夷长技以制夷”来寻求出路。从这里我们看到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历史大背景下的延误,这当然是题外话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纳兰性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