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神农尝百草草用几年

及旗下全部分类
打开微信扫一扫,关注圣才:
sc100xuexi
认证官方微博
认证官方微博
尝遍百草的李时珍
发布人:&&发布日期: 23:23&&共1748人浏览
《物种起源》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的一部巨著。1868年他的另一部科学巨著《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也发表了。书中关于鸡的七个品种资料和金鱼家化的资料,达尔文称引自&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这部16世纪出版,被世界称作&中国百科全书&的科学巨著,就是集中国传统本草学之大成的《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李时珍(公元1518&1593),字东壁,号濒湖,湖广黄州府蕲州(今湖北蕲州县蕲州镇)人。他出身于医学世家。祖父是个走乡串户的铃医。父亲李言闻,在乡间行医多年,医德高尚,医术高明,深受百姓爱戴。
李时珍受其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喜爱大自然,喜爱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他经常向父亲请教,知道许多花草的知识,还经常讲给小伙伴听。在父亲的引导下,李时珍读了图画本的《尔雅》。此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词典,这本书内容丰富多彩。李时珍熟读了书中的&释草&、&释木&、&释兽&、&释鸟&,等有关动、植物学方面的内容。
在封建社会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意识使人们看不起医生和商人,所以李时珍在幼年时不得不遵从父命,从塾师学&制义&(也就是八股文),走科举致仕的道路。14岁应黄州府科试考中了秀才后,他更是集中精力,昼夜研习&四书&、&五经&认真练习八股文,为三年后的乡试做准备。
在家乡蕲州登船起程,沿江逆流而上,站立船头,望着两岸的风光,李时珍不禁想起杜甫的一首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他想,杜甫才华横溢,人品高尚,忧国忧民,同情百姓疾苦,身居乱世,仕途失意,再加之贫穷和疾病,一生潦倒。而当今的明朝统治阶级整天纸醉金迷,百姓则是灾祸频频,朝廷日渐衰败,他预感自己的科考道路也不会如愿以偿。
看到岸边吃力拉船的纤夫,李时珍又想起父亲的严训,慈母的寄托。&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个性倔犟的他感到,只有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奋力拼搏精神,才能帮助他干成一番事业。
三天囚徒般的乡试结束后,李时珍以平静的心态看到了落榜的现实。他不悲不恼,而是转身来到武昌城内的书铺和药材市场,谦和、恭敬地向当地的药农和药商请教药物的生长习性、气味,以及主治的疾病等许多内容。
李时珍20岁时,得了一场大病。开始是感冒发烧,浑身酸疼;后来发展到咳嗽日久不愈,胸部憋闷疼痛,呼吸急促,还大口大口地咳吐黄痰,皮肤也热得像火烤一般。晚上睡不好觉,恶梦不断,多方医治不见效。就在全家人为他的病着急时,他的父亲突然想起金元四大家的名著中,有一味&黄芩汤&,所治病症和他的病症很像。于是亲自为他煎药。服药后,李时珍的病很快就痊愈了。
这件事后,李时珍感到只有治疗的药方与病症相符,效果才会如此神奇。诊病用药可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掌握的。药理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知识海洋,只有脚踏实地,广泛涉猎,认真学习和研究,才能掌握其中的奥秘。
17岁,20岁和23岁时,李时珍连续三次赴省城武昌参加乡试,结果都未能考取,名落孙山。李时珍思想活跃,不适应那种形式呆板、内容枯燥乏味、严重束缚人们思想的八股格式考卷。同时考试也存在着弊端,例如行贿、代考、换卷、顶替等等。所以当他23岁第三次落榜后,李时珍将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于医药方面了。
李时珍开始向父亲学医,继承家业。与此同时,又受其父影响,开始收集当地特产药物的一些资料,虚心向药农和有经验的老医生请教有关药物的生长、采收、治病效验等方面知识。
有一次,李时珍听了一老者说蕲蛇酒能治愈麻风病的真实故事。后来,他赶了几十里路,亲自找到这个已经痊愈的病人,详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还对薪蛇的生活习性进行观察,亲自捕蛇,对蛇进行解剖,尝试蕲蛇的气味药性。他在对蕲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后,撰写了一本《蕲蛇传》。
李时珍重视对药物的实地考察,亲自动手,重视实践,这种一丝不苟,踏踏实实地治学态度,使他终生受益。
李时珍一边行医,一边抓紧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国古代的医药学典籍:《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元四大家的名著,《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等等,他都把重点内容记作笔记,结合疑难之处写心得体会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致于后来使《本草纲目》一书罗列的各类参考书籍竟有八百多种。
23岁后,李时珍随父在蕲州城内的&玄妙观&为群众诊治疾病。由于广泛地阅读各种本草书籍中的基本内容,对各种书籍中所记载药味的多少,编写方面的优缺点以及错误之处,李时珍已是了如指掌。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诊治疾病的方法和手段也有了明显提高,李家父子的医名在当地享有很高声誉。无论贫富远近、男女老少,凡是求医治病来的,他们都认认真真地诊治,而且大多能获得满意疗效。如果遇到穷苦的百姓,父子二人还会把自己配好的药物无偿地送给病人。于是李氏医门就有了&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的美名。依靠精湛的医术,治愈了无数的各种病人。与此同时,李时珍对医理、脉理、病原及药性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
长年临床实践,使李时珍感到准确无误地使用药物是治病的关键。而对历朝历代的药物学著作的认真研究和比较,又使他发现其中对有些药物的记载并非完全正确。比如将药物的功效记载错了,还是将形态相近而功用不同的药物鉴别不清的。有些药店卖药时张冠李戴。一次,拿错药的医生错将火硝当芒硝给病人服用,幸而李时珍及时发现,才救人一命。李时珍决心重新写一部药学书。
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那些以炼丹为职业的道士们对李时珍恨之入骨。《大明本草》上说水银无毒,《神农本草经》上说长期服用水银可以成仙。可是李时珍不迷信,不盲从,而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告诫人们:经过烧炼的丹药,确实可以当做外用药物来治疗某些疾病,如癣、疥、疮毒等等,但万不可内服,内服是对人体有害的。水银进入人体能&入骨钻筋,绝阳蚀脑,阴毒之物,无似之者。&
李时珍曾因医术高明,被推荐来到太医院。这是直属于皇宫的医药机构。他发现皇宫里求仙炼丹的气氛比地方更浓。嘉靖皇帝几乎不理朝政,整天与道士们混在一起,皇帝带头沉迷于炼丹、祈祷,医官、大臣也多是阿谀奉迎。他感到心情郁闷,便常躲到贮存药材的生药库去看药。这使他大开眼界。生药库中尽是名贵药物,这里有全国各地的各种地道药材以及外国进贡的药物。这难得的机会,使李时珍更加认真地对不同产地的药物进行比较,探讨各种生药的特征和性味,主治疾病的异同。结合前人的本草书目,订正了不少古人的错谬之处,写了许多笔记。在太医院当差,李时珍还研究了在地方上难以见到的针灸铜人。这为他以后的医学创作积累了翔实的资料。
李时珍在太医院中不被重用,他本人也淡薄名利,所以任职一年之后,就托病回家了。他一路上观赏着祖国壮丽的山川美景,一边体察沿途各地的风土人情,一边随时随地注意收集民间的医药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蕲州。
42岁的李时珍觉得自己对社会和自然都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踏踏实实做学问才是他应该走的路。从此,他将全身心的精力投放在编修《本草纲目》的事业上。
李时珍师徒三人头戴斗笠,肩背药筐,从家乡出发,不远万里遍访安徽、江西、湖南、江苏、河南、河北等许多地方,向农叟渔翁和樵夫铃医虚心请教;在大别山、桐柏山、大洪山、幕阜山、伏牛山和茅山上,都留下了他们艰辛探索的足迹。他们采集了许多珍贵的药物标本,写下了成千上万字的访问记录和笔记,这些都为进一步整理研究本草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采药期间,他们拜能者为师,勤于实地考察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使他们发现了许多种前代本草书籍不曾记载的新药。
师徒三人在武当山,想尽办法采到了听人说过的曼陀罗带回家中,李时珍还亲口饮用过用曼陀罗花籽浸的酒,以验证它确有使人麻醉,让人自歌自舞的功效,这可真是以生命为代价啊!
多次登临武当山,李时珍发现过一种叫&榔梅&的新药。它的树干和枝叶像榆树,果实像梅子,果核又像桃核。它具有生津止渴,精神下气的功效。道士们每年采集一些榔梅果,用蜜煎过,作为贡品献到皇宫里去。
李时珍师徒到过龙峰山,是为观察捕蛇人捕捉和炮制白花蛇的过程。李时珍在西南地区还发现了伤科特效药三七,所谓&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正是说的此药,而旧本草却没有记载。他亲自解剖穿山甲,从其中一只的胃中取出一升左右的蚂蚁,证明了穿山甲食蚁的特性。
李时珍还从民间搜集到许多药物学知识。比如河豚的眼睛和肝脏有毒;刀豆吃了能止打呃;旋花熬汤可治筋骨痛;大豆加甘草可以解毒;他还搜集了&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奶长流&(两种药物可以促奶)之类的顺口溜。
十五六年的野外考察,用艰难困苦换来了大量详实可信的材料。接下来便是仔细分析整理那些搜集到的药物资料,反复比较,艰苦探索。&稿凡三易,然后生成。&从1552年李时珍35岁起,直到1578年61岁止,经过27年含辛茹苦的艰辛努力,他的宏伟志愿实现了:规模巨大的《本草纲目》终于定稿成书。
《本草纲目》全书52卷,计一百九十多万字,收药1892种,附绘药图一千一百多幅,附药方一万一千余条。这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药学史上的光辉里程碑。
《本草纲目》以纲带目,科学地将其收录的1892种药物进行了分类。首先分为16部,依次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茶、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仔细想想,这里不正体现了生物进化论的思想吗?先将药物按无机物、有机物区分开来。无机物中,先尊水火,最后金石出于土。有机物中,又分为植物、动物两部分。植物部分中从草本到木本,再到草木制品的服器;而动物部分中,则按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从虫鱼到禽、兽,从无脊椎动物到有脊椎动物最后到人。
16部之下,又分为60类,是为部纲类目。比如草类,又分成山草、蔓草、芳草、毒草、温草、水草、石草、杂草和苔类等九类。瑞典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林奈直到1741年才提出类似的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比李时珍晚了一百多年。
其次,类下列药,是为类纲药目。再次药品之下,又作释名、修治、气味、主治、集解、发明、辨疑正误、附方等八项分析。
《本草纲目》不仅就药论治,以药为纲,还就病症论药,以病症为纲。其书中&百病主治药&共列出内科、外科、五官科、妇科、儿科等常见病113项。这些都有力地推进了医和药的结合。
《本草纲目》不仅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贡献巨大,在化学、地质学、天文学、气象学等诸多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同时,李时珍还写过六部医学著作:《三焦客难》、《命门考》、《濒湖医案》、《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诀考证》。前三本已经失传,后三本至今仍存。
堪称宏篇巨著的《本草纲目》终于编撰完成了,可是出版之事却几经波折。那些唯利是图的书商,认为刻这种书赚不了钱。直到1590年,在金陵(今南京)藏书家胡应龙支持下才开始刻版。可惜直到李时珍76岁逝世时,也没见到这部书。直到1596年才得以印刷问世。
李时珍几乎用了毕生的精力,以勤奋刻苦,实事求是,虚心学习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完成了这部空前的药学巨著。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李时珍的墓碑上写道:&医中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本草纲目》中李时珍的思想和精神,不仅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本草纲目》先后流传到日本、朝鲜、越南、印度、英国、法国、德国等许多国家。
李时珍对科学的献身精神和卓越贡献,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许和怀念。著名的英国科学史大师李约瑟认为,在西方自然科学尚未传入中国的16世纪,&李时珍达到了与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所隔绝的任何科学家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李时珍的科学贡献是全人类的财富。
我的电子书李时珍翻山越岭李时珍为了完成《本草纲目》,翻山越岭,不畏艰辛,访遍许多地方的人,不论是农民、工人、还是马夫均是李时珍的老师,正因为他扎实的医学基础,谦逊的品质还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完成这一巨作,堪称东方瑰宝。李时珍有编修《本草纲目》这本书的念头,是从他学医有一定基础的时候开始的,那时候的李时珍在他父亲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有关医学的书籍,不仅如此还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认为只有医治更多的人,才能知道更多的疾病,才能造福更多人。在阅读各种本草书籍的过程中,李时珍注意到很多关于本草的介绍只有注明药草的名字,但是没有记载药草的外观和性能,李时珍认为这样并不能帮助更多医学者和患者。加上当时药材混乱,书籍又记载不清,导致一位药铺店员抓错药给病患,致使病患死亡。李时珍便开始有了编修一本完整的本草书籍的念头,为了可以造福更多人也能帮助更多医生学习以便更有效的治愈病患。于是三十来岁的李时珍便开始背起背篓,穿着草鞋,带上纸笔和弟子开始他长途跋涉的实地考察生活。李时珍在路途中经常翻山越岭,进入深山雨林,不仅路途艰辛还常露宿野外,但是李时珍一直没有放弃,认为现在的辛苦换成为百姓造福是非常值得的。因此他不仅修改了之前错误的本草记载,还加入很多新发现新元素,为世界的医学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下一篇: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历史·人文
图说·军事遍尝百草的李时珍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遍尝百草的李时珍
||文档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现​在​,​每​一​位​中​医​大​夫​的​案​头​上​,​大​概​都​会​有​一​部​《​本​草​纲​目​》​。​这​部​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的​著​作​,​浸​透​了​李​时​珍​毕​生​的​心​血​。​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言​字​”​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脚​穿​草​鞋​。​身​背​药​篓​,​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终​于​在1​岁​那​年​完​成​了​这​部​药​学​巨​著​。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 日地搜集、整理资料,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 著《本草纲目》的问_百度知道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 日地搜集、整理资料,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 著《本草纲目》的问
整理资料,笔 耕不辍李时珍跋山涉水,笔耕不息,遭受宫刑,博览经典秘籍;司马迁游历名山大 川,才有药学巨 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忍辱负重,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 日地搜集,才有《史记》的诞生。仿写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种应该是作业吧……小朋友不能懒哟,自己多动脑筋
由我就不滚
是的,很不错的一本著作
让你回答,没让你评价
仿写一段话哦,第一次没看懂,想想看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问道神农尝百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