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习维语在线翻译~!有没有维族朋友教我~!

唉呀,有没有维吾尔族的同学交一下我讲维语。哈萨克族也行,多民族共同发展…哈哈!
唉呀,有没有维吾尔族的同学交一下我讲维语。哈萨克族也行,多民族共同发展…哈哈!
我是哈族的,教你两句:“亚克西”是“好、棒”的意思。
“巴郎子”是“男孩”。
“ 乔西嘎”是“猪”。有想知道的再找我
其他回答 (2)
你如果也是在校学生,很容易找到维族,哈族同学,和他们好好相处,好好做好贿赂,你可以互通有无的从那里学习到你想学习的语言!不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没有环境,要持之以恒是比较难的。
你是哪个学校的。我是新大的。
同学,抱歉啦,我已大学毕业多年,是哈萨克族。
袄,谢谢指点。
哈哈,想学这个找我来阿!
&
真是的!
等待您来回答
新疆领域专家维吾尔族大学生喜欢和汉族同学交朋友吗?
虽然听起来有些奇怪,但我真的觉得维吾尔族同学很难交往,我自己是班长,来北京以前从没接触过维吾尔族,想说话却总觉得对方跟你保持心理上的距离,他们总是喜欢和自己族的朋友来往,平时在宿舍里也早出晚归,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按票数排序
不是维吾尔族,不过我想这个问题出国在外之人可能会比较能够切身体会到他们在内地的一些感受。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语言和文化习俗的差距有点大。如果你也曾经历过大龄出国留学(即少年时期以后出国留学),可能就会更容易理解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为什么更喜欢跟同民族的人一起玩——实在是因为不习惯说汉语啊。。。一般来讲“喜欢”——准确说是无障碍跟讲汉语的民族交盆友的少数民族,都是汉语说得比较好的民族——比如说我(不跟你说你绝对看不出来是少数民族的)满族呀,南方苗壮白瑶等少数民族呀,或者汉语说得比较好名声又略高大上的朝鲜族呀等等。这起码说起话来无障碍,你抛出一个汉语梗,人家也捧得上哏。从语言到思维方式到流行文化,都能够跟你实现无缝对接。你换一个从小到大没怎么生活在内地汉语环境的少数民族,你来一句“神马都素浮云”,就算汉语学的口音再纯正,说不定也要想半天这个马这个素这个云……这三件事是怎么联系到一起去的?这个问题时差党说起来全是泪不是。本地人跟你聊个当红辣妹/帅哥/球星/绯闻——我了去,我知道他们谁是谁啊?抛一个历史梗,咦?听起来情节很耳熟?对话过后半个月,忽然反应过来原来说的是某某某——真对不起,汉语音译的人名跟外语他对!不!上!啊!你就说说半年前内Les Miserables吧,被当地人无预警拉去看了仨小时,就觉着这情节这人名听起来略耳熟,但是看到最后也没想来内男角扮的是冉阿让啊……事后他们讨论演员很开森啊——我两眼一抹黑,上哪知道演员现实中都有什么八卦——总的先知道他们叫啥吧……这人年纪大了,就懒得探求外部文化中的这些细节了。对于在维吾尔语语言环境中长大的人(无论维汉——对,你以为以维吾尔语为第一语言的就一定是维吾尔族吗),他们到了内地,都是一样的感受。汉语对于他们来讲顶天算第二语言,哪怕是从小学习,恐怕也在这些细节上也很难完全跟得上内地人交朋友时候会聊的这些话题。一般来讲,想交朋友的时候都要聊什么啊……恩,米国的话要从球类、辣妹、流行文化聊起,基本上话题都不熟,整天忙着写论文啊上课啊学习啊,除非真心爱好上述话题中的某项,难道还要我一一花费精力从头了解一下背景?再说说朋友之间会做的事,恐怕不同民族流行的活动也不同。维吾尔族有什么流行活动不了解(男生的话可能足球玩得多?),就在说说一枚时差党的感受吧。仅以我美帝而言,美国孩纸们在跟你泛泛之交的时候最常的去出就是——CLUB。他们最常的娱乐活动就是——CLUBBING。他们的人生就在——Final / Clubbing之间来回转换……年纪大了,受不了咚咚咚咚,所以不爱clubbing……就不能愉快的玩耍了!你说歪果仁能跟你一起三国杀吗!能跟你一起打麻将吗!一把年纪了还要从头学中文才能看得懂的游戏谁要跟你们一起玩!都玩不到一起去还交神马盆友!——大概来讲,汉语不是第一语言的少数民族面对与说主流语言的民族交朋友的也是同样的感受。——你要注意我用词啦,这不是维吾尔族 和 汉族 之间的问题,这是所有说的语言不一样、长大的文化环境不一样的人群都会遇到的问题,甚至也包括同民族之间。民大的一些哈萨克族曾经做过一个保护民族语言的视频,对比了在汉语环境长大的哈萨克族和哈萨克语环境长大的哈萨克族之间的异同,题主不妨看一下:
《星星与小哈
/v_show/id_XMzg1OTYzODg0.html
视频中传统的哈萨克族年轻人聚在一起跳黑走马,题主你要不要来一起跳?不跳?都不能愉快的玩耍还交什么朋友……所以交朋友这事情,主要是能够愉快的一起交流,和愉快的一起玩耍。以时差党而言,热爱clubbing的中国孩纸都有很多外国盆友。但是大多数上了年纪的,都不爱clubbing,所以大家喜欢跟中国人一起玩——三!国!杀!有!木!有!一般来讲,上了大学的可能都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起码不愿意只为了跟人交朋友,而从头学习流行文化、流行话题(没说别的文化啊)。能够跟得上时代潮流的,都得是年轻的时候来到内地/国外的,比如初高中。语言是表面的原因,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文化上的差异。如果你要问,那为什么他们就不愿意了解一下这些流行话题呢?这就是一个
的问题了。按照正常话来讲:犯不上。不是还有别的(同民族)的选择嘛,何必浪费双方的时间。但如果你们共同的爱好,那就不一样啦。我猜可能足球会是一个好的切入点(男生的话)——可是如果题主不乐意玩足球也不想强迫自己为了跟人交朋友“增加”这个爱好,那想必就能理解为什么会多维吾尔族的大学生,更倾向于跟同族交往了。一言以蔽之:不能愉快的玩耍,就不能愉快的交盆友。——我还忘了说,你们还吃不到一起去呐……(我爱大盘鸡手抓饭)一些习俗上吃清真饮食的民族,在吃方面是有很多限制的。你说我们一起去食堂吃午餐吧,人家是跟你去还是不跟你去?我大学时在学校食堂中最喜欢是猪肉排骨汤面(在外吃饭不算在内),要怎么在食堂一起愉快的吃饭。。。当然我会推荐学校后身维吾尔族开的一家新疆馆子,跟里面一位胖乎乎的维族大叔有过愉快的神交(语言不太通只能神交)——时隔多年,又发生了这么多事,也不知道这家馆子还在不在?叹。跟维吾尔朋友曾去过这家馆子,维吾尔朋友说虽然不错,但放眼北京,做的最好的还是新疆驻京办事处的新疆菜。。。神往已久,可惜从来没机会去,嘛时候谁能带我去吃一次哇!我要吃烤!全!羊!擦擦口水,吃这个事情,咱就说到这儿吧。你要是想我一样热爱大盘鸡啊手抓饭啊烤全羊啊点点点啊,那还好说,你要是不爱可怎么办……吃都吃不到一起去,还能愉快的交盆友吗!每一个民族都是有活泼又爱交朋友的人的,不过有时候考虑到各种交流的费劲,可能懒一点的、有选择余地的,就会只跟自己民族的玩一玩。或者发现你通情达理,能够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有共同的爱好,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的成了朋友。所以题主没必要过于抬高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不跟讲汉语的交朋友,主要原因还是懒啦……
喜欢啊,喜欢和有趣的人交朋友不管是什么族。我是维族:)我大概猜一下同胞的感受:1.确实有些抱团取暖的意味。远离家乡,同作为少数,跟同族人聚在一起可以有安全感,也能相互照应。2.生活习惯,主要就是吃饭了。“一起吃饭”作为大学期间非常重要的社交方式,维族人当然也会跟有同样饮食习惯的人走的近一点。3.族群性格就这样?两个民族实在不来电也没办法,反正不懂得融入的话吃亏的是少数那一方,自顾自地玩就没人听你的声音了。我是想说,关键还是看 「个人」,就算是作为【少数】民族的维吾尔族当中,也是有性格各异的千百种人的。这个【个体】能正常交朋友就好啦,没必要太把民族当回事,惯坏了害人害己。
因人而异吧院队阵容中,有一个后腰,还有守门员都是维吾尔族的,身体确实棒,技术真是好,意识一流。院系杯已经三连冠了,我男神队长真是太棒了。他们大家在一起训练,在一起比赛,一起欢呼,一起奋斗。在决赛中一球落后然后三比一反杀。这感觉真是high爆了。全场喊冠军的气氛真是友谊至上啊。之后就是一起喝酒啊,维族小伙伴是不喝酒的,狂灌了一大桶可乐我萌萌的守门员真的是萌爆了!你要是听过他用生硬的普通话“哥们,帮我把球捡过来。”,嘿嘿,你一定会喜欢和他们做朋友的。可是为什么他们相对抱团,和其他的人交流比较少呢?真的是因为语言障碍啊,他们的高考内容是,维语语文,数学和普通话啊,普通话水平就如同我们高考后的英语水平啊。就像是让你用高考的英语水平和英国人,还是带着口音的英国人交流,你应该也会觉得蛋疼和难受吧。又一次我让我的维族好基友签一个单子的时候,他的握笔写汉字的情况真的很令人着急啊,明显的是板着手的。于是,机智如我,“换维语,写维语就OK,反正有你的签字就可以嘛!”瞬间笔走龙蛇。就是这样,语言是一个难关,没办法很好的交流,在QQ还有平时聊天的时候,你会觉得....他用有的汉语的时候真的是词不达意啊...没有交流,哪来友谊?相反你和他们多接触的之后,会觉得他们真的好可爱。诚然,他们的经济条件不太好,可是吐鲁番的葡萄真的好甜啊,横跨中国给一种男狼们带来的,你还想说什么?补助的时候填错了数额,内部协调的时候给他补上了一部分,“要是你们补给我的,我不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看过他们在一起打CF,我看过他们在节日里穿着民族服饰在清真食堂快乐的彼此祝福,我看过他们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帮老乡填各种蛋疼表格(那些表格对他们真的是蛋疼无比),我也看过维族情侣用维语甜蜜调情。都一样,没什么不同的,没有传说的极端和暴戾。所以感受过这些,我真的很反对,在人人,空间,微信,这些有维族兄弟们存在的地方,刷“土豪的食品,切糕吊爆了,买买提提刀卖切糕,切多少要多少”“原王震先生重生于世,还我西疆太平安康。”人家刷你也刷,记着,住你对床的兄弟在你刷屏一时爽的时候,也会在朋友圈里羞羞涩涩的秀恩爱。插播小段子。军训的时候,我后边的兄弟是维族的,长的超级帅,请自行脑补的央视的小尼。踢正步的时候有一个丧心病狂超级累的项目,控腿(应该是这两个字吧,就是把腿抬起悬空,我觉得超级累)他快乐的机智的对我说“我能把脚放在你的鞋上么?(鞋后沿搭腿,可以省力)”我说“嗯?(当时真没懂)行”。。。两分钟后。。。“哥,疼,别放了。”然后他欢乐的笑笑,我也欢乐的笑笑,之后,吐鲁番的葡萄好甜!补充一点,有的时候维稳做的事情真的让人挺寒心的,谁也不是傻子,你暗中的窥探自以为很精明,其实大家都知道,挺寒心针对题主的疑问再补充下,他们和本族的朋友交流,因为他们之间交流更加的顺畅,不用遣词造句,只能用本能的母语,而且这种社交圈子足够让他们拥有足够精彩的大学生活,我知道的他们自己的大学同乡会组织租日租房看世界杯,比窝在寝室的不是高到哪里去了(无酒精)早出晚归,他们的学习压力真的很大,英语几乎是从零基础开始的,我的一个朋友还在英语课上自学新概念。由于语言问题,他们在课业上要付出的努力要更多。嗯,语言是个大问题
先给题主做一些科普:在各高校学习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其实有几类,他们接受了不同的教育,受到了不同文化的熏陶,但是都来到了大学与各位一起学习。第一种,民考民,即民族学生使用民族语言参加高考。他们从小接受完全民语的教育,所有的课程,课本,考卷都是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汉语课程,就如大部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一样开始学习汉语。高考的科目是语文(少数民族语言),数学,汉语和理科/文科综合。他们在考取大学之后,一般都要先去预科学校(开设语文,英语,数理化,民族理论,政治等课程)学习两年,再和大家一样开始本科教育。这类学生现在较少,主要是因为最近双语教育的出现,大部分此类学生转为双语考生,会在下面做介绍。这类学生大概就是很多答案当中提到的,存在较大语言障碍的同学。因为他们的汉语水平大概与普通汉族学生的英文水平相平,在汉语的表达上存在不小的困难,也可能经常闹出笑话。但是他们的维吾尔语水平是所有大学生当中最高的,下面提到的群体可能在汉语上具有较大优势,但是在母语水平上均是该类学生的手下败将。这类学生不仅掌握了维吾尔语的语言文学知识,更是熟悉各科的专业术语,这是很多母语是维吾尔语的人无法做到的。第二种,民考汉,即少数民族学生使用汉语参加高考。这类学生与在新疆的汉族考生差别不大,他们从小接受汉语教育,与汉族学生在一起上学。他们有着少数民族身份,但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不会有差别对待,只是在参加中考高考时,会有加分照顾。但是考卷与汉族考生一样。父母双方都属于13个民族范围内的,子女在参加高考时会享受50分的加分。父母只有一方属于该13个民族的,有10分的加分。也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子女只能享受10分的加分,例如回族。但是只有当这些学生选择填报汉语言志愿(对,他们能填报两个志愿表)时,加分才有可能与汉族考生产生竞争,否则加分之后的竞争仅限于各少数民族之间。这类大学生占了在其他省份上学的维吾尔大学生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他们有着较小的语言障碍,他们可以自由的选择离开新疆上学。比起其他几类学生,他们的学习会倾向于更好。因为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的师资力量,教育资源等各方面还未能赶上汉语教育的学校。如果这类学生出现在题主身边,题主可能就不会有同样地疑惑了。因为这些学生从小与汉族同学一起学习生活,语言上没有障碍,交朋友也不会有太强的倾向性。这些人可能只是长得不太一样,但是却是普通话说的比大部分有方言地区的同学还要标准的一帮人。不难想象,这些同学母语一般都很差。他们能够学习、使用母语的环境只有是家里。这就要看父母了,如果父母(比如我的)基本不会汉语,那么在家中就必须使用母语与父母交流,这些学生的母语还能保持的较好,至少在口语和听力上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如果父母汉语很好,在家里也没有使用母语的习惯,那么孩子的母语差,甚至基本不会说,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这部分学生受到本民族的歧视和排挤也就能够理解。第三种,双语考生,他们使用两种语言学习并且参加高考。高考科目是语文(少数民族语言),汉语,数学和理科/文科综合,最后还有一门英语的加试。与民考民考生的区别是,这几门课程中,除了语文考试以外,都是用汉语来考的。也就是说,这些学生在学校上课时,只有母语是用母语来教学的,其余课程都是用汉语来教。这是一种在最近几年推广的教育模式,寄希望于让学生学好汉语的同时,又不丢掉母语。这类学生现在很多,是维吾尔考生的主要组成部分。现在的维吾尔族父母也更倾向于让子女接受双语教育。这类学生在语言上还是有障碍的,但是没有第一种的同学大。有障碍是因为,这些学生虽然大部分课程是用汉语授课的,但是同学都是少数民族,没有使用汉语的氛围和必要,除非问一些学术问题。其次,这些学生的授课老师有很大一部分是维吾尔族。而且还有一些是以前使用民语教学,因为教育改革,改为使用汉语教学的。有些老师的汉语水平不能达标。这类学生是否愿意结交汉族朋友呢?是愿意的,因为少了很多语言上的障碍。但是因为从小接触的朋友伙伴同学大部分是本民族的,所以由于民族性格上的差异,这些同学还是更加愿意和本民族同学抱团的。刚说到,少了很多的语言上的障碍,其实这些同学的语言障碍依旧不小,他们说几句话你就能听出来是少数民族,虽然没有第一种同学那么不堪,但是离第二种同学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这些同学将来应该是维吾尔族的主流群体,他们的母语优秀,汉语水平很高,能够完全应付本科的教育(他们也要预科,但是时长缩短为一年)。还要介绍一个教育模式,或者说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援助项目:内高班。全称为内地高中班,是指选拔一批较为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到内地,也就是除新疆外的一些教育水平较高的省份,接受高中教育。三种考生都可以参加该项目的选拔,而且之后会一起上学,参加高考。该项目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贫困,但子女学习成绩优秀的家庭,让他们的子女能够接受更好地教育。学费很少,生活费全免,而且在北京,上海,深圳,江苏等地较好的高中(比如北京潞河中学,上海七宝中学,深圳松岗中学)学习。他们的学习成绩很好,而且也会有一部分学生与当地的汉族学生一起听课。语言障碍也是不小,毕竟没有从小学习汉语。至于交朋友,应该还是会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混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科普结束啦,在我们身边的维吾尔学生主要可以分为上面几类,可以想象到,除了民考汉学生以外,大部分维吾尔学生和汉语学生交流都会存在语言障碍。暂且说语言障碍这关不太重要,还有民族文化的不同,宗教习俗的不同,饮食习惯的不同等等,这些很难让两个有很大差异的群体走到一起,所以混自己小圈子是常见的情况。我是维吾尔和塔塔尔(在那13个民族范围内,啊哈哈)混血,民考汉,有很多很多的汉族朋友,而且数量应该超过了我的本民族朋友。但是朋友的来源单一,高中同学,大学的玩伴,大学的室友等,而且数量少(比起其他同学)。我一直觉得饮食习惯的不同是交友的一大阻碍,不能经常一起吃饭真的很难愉快的玩到一起(可能因为我是吃货吧),一起吃饭真的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手段!!!民族性格不同,维吾尔也算是一个战斗种族了,哈哈,性格豪爽,爱开玩笑,爱笑,爱玩,爱聚会跳舞唱歌,爱运动(爱踢球不爱蓝球,哈哈哈)。但是不同归不同,阻力大归阻力大,我见过很多很多跨民族的坚定的友情,甚至爱情,结婚十几年的夫妻,大学期间已经坚持了三年的恋爱等等。但我也见到过因为民族的不同而放弃了的令人痛心的爱情。更常见的应该是因为民族的不同,语言的障碍,习惯的不同而带来的偏见和歧视。我发现自己写了半天一直在给自己的民族贴标签,我们希望的其实是没有标签的公平与公正。我们希望的是去真正了解另一个人,基于对方是一个独立的,没有被标签化的个体。
谢邀呀。谢谢大家关注这个问题呐。汉族的同学比较少有跨文化交流的经验,对陌生文化背景的人感到「其心必异」而疏远或者无视,是很自然也很容易的。但是关注和讨论这个问题的大家,至少是有意愿了解跟沟通的,这真的很棒,所以谢谢大家。对这个问题呢,我的核心观点是:「交往不交往主要是两个人的事情,不是两个族群的事情。」下面我要絮叨一些,会耽误时间,先抱歉^_^大家在讨论里面已经指出,「喜欢」是比较个人的事情,即便是同一族群中,个体差异也很大。我们会发现很多维吾尔族的同学,很少主动跟非维吾尔族的同学来往,但也有不少维吾尔族的同学交游广泛,各种朋友都有。问题里面,用「喜欢」这个字眼,是一种常见的误会:似乎不跟非维吾尔族的同学来往,就是「不喜欢」。再从「不喜欢」,还能联想到更不愉快的感情上面去。然而事情并不是这样呐。我们能够很容易地理解,族群与族群之间有「差异」但没有「优劣」,却比较容易忽视,族群之间有「不同」但没有「不合」。对方不跟你来往,绝大部分时候,是你们两个人的问题,而不是你们两个人各自族群的问题。比如
老师提到的,对方可能会有文化鸿沟好深臣妾迈不过去的问题,你可能会有不能吃到一起的人不足以聊诗词歌赋人生哲学的问题,或者大家只是单纯地看不上对方,是吧,也有可能。不过作为一个亲历者光讲道理好像也不行。我看朋友是不看族群背景的,这个很正常,就像这年头汉族年轻人交朋友不看地域一样(你们不看的吧?昂?)比如我很喜欢顾惜朝老师,跟她是哪儿人没有关系。我喜欢的各位能想起来是哪儿人的,不太多,因为确实不太关注这个。如果只是劈头盖脸问我,维吾尔族大学生喜欢和汉族同学交朋友吗?我需要反应很长时间,首先我要把自己洗洗干净摆放整齐在「维吾尔族大学生」这个巨大的立场上,再望向对面茫茫人海的「汉族同学」,伸伸脖子又揉揉眼睛,无奈地回答说:隔这么远,看不到脸,不确定喜欢不喜欢呀。
我要说的这些亲身经历可能已经过时了,但我相信,只要坦诚、热情地和他们相处,无论是维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的同学,都是可以建立友谊的。我是新疆兵团长大的孩子,小时候接触到的维族同学很少,念大学去了乌市,才忽然“掉”进维族人的圈子。起先我是有点儿好奇的,不过我一向喜欢跟人交朋友。大一时有次去楼下打水,怎么开始的记不得了,总之就是跟旁边一位维族女生搭上话了,然后发现我们都是新生,都住六楼(水压不够楼上常没水⊙﹏⊙),而且宿舍离得不远。此后我成了她们宿舍的常客,她们都是民考民,在读汉教部学汉语,两年后可以再参加一次“高考”,然后重新决定一次命运(是去内地读其它大学,还是留在本校继续学业)。此前她们都没学过汉语和英语,所以我经常去陪她们练口语,她们还教我几句维语。通过她们我还认识了好几个宿舍的各族女生,有蒙古、哈萨克、塔吉克,也有“二转子”(就是两个民族的人通婚生下的孩子)。她们都非常友善,因为我的缘故,我们宿舍的女生也成了她们的朋友,我们经常来往。此外大学头两年,我同桌是位维族男生,很帅气的小伙儿,我们无话不说(他女友是我们宿舍的汉族女生,我还帮忙搭过线,好吧,是他求我帮忙的。不过毕业后两家父母都不许,还是分手了)。班里还有另外一位维族女生,关系很不错,有事儿没事儿常来我们宿舍找我。因为我从小学过美术,很喜欢漂亮的人儿(#^_^#)。而维族同学往往长得很漂亮,所以我特别爱看他们。有次不知怎么认识了一位长我一届的政教系的维族学姐(她的汉语讲得真好),很漂亮,后来有回我感冒,她还特意来看望我(那时她临近毕业自己还非常忙)。整个大学期间,这些维族(和其他民族)的同学都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可惜毕业(那时工作无定,我又东漂去了上海)时未能留下地址保持联系,一直视为憾事。有次在Chinaren校友录上疑似找回来一位,试图联系却未有回音(可能不是)。所以我觉得,不管是哪个民族的同学,又没有深仇大恨,只要肯跳出自己的小圈子(comfort zone)去主动和他们交往,都是可以交到朋友的。这也延伸到在国外和当地人的相处,我现在交往的圈子华人很少,最要好的都是当地人,只要互相尊重,也愿意尝试,并不是作不成朋友的。
上个月去宁夏,在一趟北京首发的T字头车上,旁边坐着一个北邮的维吾尔美女,有机化学专业的。她汉语讲得很好,但是维语说的更快。从一路上的交谈中,我觉得她不仅不排斥汉族人,而且其实对汉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也会说一些咱们上网说的一些梗,比如说一本正经的对别人说他们高考是考骑马射箭的……也会吐槽啊,吐槽些北京的天气啊,学校的操蛋啊,不是说吐槽怎么样,我是觉得她肯对我一个汉族人吐吐槽,说明心中不会对我有抵触。期间我问了些敏感问题,比如75,比如他们认为自己是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她的回答让我觉得挺温馨的,他们也痛恨那些作乱的人,而且关键的是,她说他们从来都觉得自己是中国人。表情真的很真挚,让我觉得我不应该问出这样的问题。所以我觉得维族人也不是那么高冷什么的,只能说每个人脾气不同。大部分少数民族也都是和我们一样的。
以一名在读大学生的身份讨论下这个问题先回答题主的提问:有维族同学愿意和汉族同学交朋友的!但不是全部下面就我与维族同学的交流来阐述下我对维族人的认识(再次强调以下仅为个人认识,如有不当请予以纠正,无论任何观点我都会认真思考并取舍,如有言辞不当望见谅)我是一所中医药大学学习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的同学,我们学校有很多少数民族同学是上了一年预科班然后才来上大学正式课程的(有不理解的自行百度“少数民族预科班”),其中以维族同学居多,而且大多少数民族同学是穆斯林,就是不吃猪肉的伊斯兰教徒。这样的宗教信仰差异导致的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就是饮食习惯的不同。很大程度上也产生了文化差异。但这都不影响汉族同学与维族同学友好的交流。但是交流的确存在隔阂,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部分维族人观念略有保守,不愿和其它民族的人交流,只愿和拥有相同语言,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或许是嫌麻烦,毕竟与没有共同语言的人交流的确比较吃力)受5年前事件的影响,维汉之间在心里有抵触情绪,维人觉得汉人对自己不友好,汉人担心不小心触犯了民族禁忌激怒维人会受到伤害极少部分思想不够明智而且存在强烈民族气节的汉人对少数民族有较大抵触情绪,主要是因为蒙元灭宋,满清入主中原等少数民族对汉人的伤害,尤其是对汉文化发展的伤害(某种观点上说,少数民族的统治阻碍了中华民族在经济科技上的进步从而导致落后世界 ,本人才疏学浅,这个观点的正确性不作讨论)如果有维汉交流困难的情况我想大多数维人是由于原因1,大多数汉人则是由于原因2。原因3很少,思想不够明智的人不一定有气节,存在强烈民族气节的人一般比较明智。我们班上有十几个穆斯林同学,这几个同学中各种性格都有,有勤奋好学的,有混文凭的,有知道要好好读书但自制力不强总是谈恋爱的或者贪玩的,还有思想道德败坏到连维族同学都不愿搭理的。ta们的脾气大都挺好的,有时候会因为班委说话语气不好(有些汉族同学之间的说话习惯在他们听来是不能接受的)心里不爽,甚至有点生气,但只要不是过分的伤害人家自尊之类的都不会发生民族冲突。内个勤奋好学的同学是个哈萨克族的女生,普通话很标准,好像从小就和汉族同学在上学,现在估计也有20多岁吧,她性格有点孤傲,人家对她态度冷淡,她也对别人不屑一顾。她治学很严谨,上课非常认真。有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而且对人尤其是管理层的人略有“刻薄”。我当班委的时候曾在班上象征性的说所有课程均提前十分钟到班上来准备上课,我当时的目的在于强调上课不能迟到,若真有同学只提前五分钟来也不会有什么记录。有一次,我在非专业课上踩点到班上,她就对我说:你不是说要提前十分钟到吗?如果班委自己做不到就不要要求同学们做到。当时我也无语,她说得也没错,毕竟不论通知任何事情意义何在,班委都得以身作则。她认为要求提前十分钟来是侵害了她的自由,她不想被限制,事实上她几乎每堂课都会提前到班上,但就是不愿被管着。时间长了以后她也发现我采取的是放养政策,最多班会的时候强调纪律问题,其它时间只要不违纪,干啥一律不管,她对我也友好起来,至少不会非常强烈的提意见,偶尔还会开我玩笑。记得上学期伊始帮她们寝室的同学搬书,作为感谢请我们吃土耳其特产(其实就是made in Turkey的蛋黄派,哈哈)内个混文凭的同学是新疆的定向生,只要毕业能拿到学位证就有工作,至于有没有能力当临床医生在他看来那都是后话了,所以他经常上课迟到,迟到了就对班委说好话找各种理由,我来了,就迟到几分钟,下雨路不好走之类的,每次告诉他下次早点来不要迟到,满口答应说好好好,明天照常迟到,如果不来就会请假,至少不会说都不说一声,也算是配合班委工作吧。另一位喜欢和汉族同学交往的维族同学告诉我说,如果他是定向生他也会在大学里这么潇洒。从这一点就表明有些维族同学思想也是不正确,应该改正的。其他贪玩,淡恋爱的同学都觉得有少数民族政策,考试只要36分就给过,所以也会不认真看书。内位思想道德败坏的同学就不详细介绍了,我也是从维族同学口里了解到的,真实性不清楚。但在我担任班委期间,我知道她经常翘课,也不请假,记她旷课时她就说:都是同学有必要这么严格吗。我原本就实行放养政策,她不来上课还这番说辞,看来不计她旷课就真树立不了班委的威信了。还有一个维族同学非常愿意和汉族人交往,常常主动找汉族同学说话,下课一起回寝。我对新疆同学以及对他们习惯的认识几乎都是从他这里了解到的………比如说饮食方面,他们吃的东西完全不会有任何猪的影子,连猪油都没有,所以我们这块区域的高校都设有清真食堂。里面用的餐具厨具与普通食堂餐厅用的餐具厨具都是分开的,用的油是植物油,厨师也是穆斯林。我们几个和他玩得比较好的汉族同学都去清真食堂吃过,里面的饭菜真没一点猪油味,吃起来还真不习惯。看到有一个回答者说他大学有个维族室友和他们一起吃饭,虽然吃素菜,但严格讲,穆斯林是不会吃有猪油的菜的。要么室友是去清真食堂叫的菜,要么是这位维族同学一定程度上被汉化了,接受了一部分我们的饮食习惯……题外话……我一直以为猪在伊斯兰教是造物主级别的待遇,刚百度了下“清真”才知道之所以不吃猪肉是因为伊斯兰认为“猪不洁”。《古兰经》中说到禁食自死物,血液和猪肉的原因时说:“因为它们确是不洁。”这里的“不洁”不光是指不卫生,更重要的是指宗教意义上的不纯洁。穆斯林从宗教的,伦理的,审美的,卫生的角度,认为猪肉是不干净的,而很多非穆斯林民族则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是干净的。其他禁食之物:穆斯林除了禁食猪肉以外,还有许多动物也在禁食之列,禁食的动物主要有:鹰,秃鹫,喜鹊,啄木鸟,乌鸦,豺,虎,狼,狗,狮,熊,象,猫,驴,骡,龟,蛇,鲸鱼,鲨鱼,乌龟,海豚,海豹,海狗,海狮,蟹,鳖,青蛙,泥鳅,甲鱼等,这些动物的特点都是:暴目者,锯牙者,环喙者,钩爪者,杀生鸟者,恶者,暴者,贪者,吝者,性贼者,污浊者,秽食者,异形者,似人者等。思想政治方面,我问过他,你愿意入党吗?他说非常想,我问:你们所有的新疆同学都跟你一样很想入党吗?他只回答说大部分的同学都想入党,至于他们有多想,以及对天朝第一大党执政的态度,我没多问。此外,他对现在学习的专业不是很满意,我们是中医药大学开设的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当然地成为了教学重点。这位维族同学对我说过:“我们维医也很厉害,在新疆看病除了西医我们一般也会看维医。维医也会脉诊,医生只要摸下脉就知道你是什么病,然后开药。不像中医,还要问别人什么症状(意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太冗长,太麻烦了)。”我不知道维医具体如何看病,所以对维医也不作评论,我只是觉得中医四诊合参才能有效的辩证看病。在我看来他这番话表现出一个维族人有着较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也就是非常认同自己的文化。以上两点有个交集,这位同学告诉我说:“在新疆如果一个人考不上公务员,家里人会让他去当医生,如果哪家有个子女考上了哪个医科大学,全家都会很高兴。在我们那边公务员也很难考,所以一般都会想当医生。”在我与他讨论学习问题时,谈到这么一个共同观点:不论上了什么样的大学,还得靠自己努力才能有出息,才能学出点名堂,名校不是通行证。这时他告诉我这么一个论据:他也是听说,他们维族有个小伙子,读了一年预科,然后去了清华大学,以为进了清华以后就好找工作,于是荒废了学业,毕业回来后在新疆擦皮鞋。这个论据的真实性我无法考证,不过就我所知道,现实中汉族同学也有类似的例子。抛开民族差异与文化差异不淡,其实哪都有这些追求上进,混日子,道德品质败坏的人。汉人维人都一样,都有伟人废人。或许是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本身就在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接触的像第一位那样态度端正,勤奋的维族同学不多,所以见识也不算全面。
个人接触下来,当维族孩子单独出现时,往往都很热情大方,尤其是女孩子,长得漂亮,好多也都能歌善舞。可是当他们一群人一块儿出现时,就有点相对不太愿意加入别的圈子,外人也很难融入他们中间,仿佛有堵无形的墙将他们与外界隔绝。第一次切实感觉到这种体验是在高中。那年我代表学校去上海七宝中学参加市里面的演讲比赛,熟悉上海的朋友可能知道,那个中学有个新疆班。在午休时我认识了其中的一个维族女孩,眼睛大大的很漂亮,也很活泼聪明,聊天过程欢乐愉快,让我以为终于交到了人生第一个维族好朋友。下午,当再次偶遇她和她的同班同学们时,我热情地向她打招呼,而她却突然装出一副不太认识我的样子。更令我感到奇怪的是,她的男同学们都用一种冷漠到有些不友好的眼神盯着我。那种眼神令当时尚且年少的我觉得十分莫名与无奈,于是就灰溜溜地尴尬离开了。后来年岁渐长,也遇见了些别的维族朋友,他们中的大多都是踢球时认识的勇猛汉子。汉子们大概和我解释了下宗教文化思维下维族对女孩子与异族交往的敏感和保守态度,使我解开了高中时脑中的疑惑。对于这种敏感和保守,我报以尊重和理解,也相信这种价值观既有其背后的宗教,文化,历史,政治支撑,又因人而异不可一概而论。但无论如何,我以为,只要我们不带着有色的眼镜去看待任何一个民族,他们也会逐渐接纳我们,届时,像本题这样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少。
别说维吾尔族的。在广东上学广东人之间都是讲粤语的,外地人根本听不懂,而广东人特别喜欢讲粤语,所以说和几个广东人一起玩慢慢就变成了他们用粤语聊天你自己一个人玩手机。这种情况下非广东人就喜欢报团因为彼此之间说普通话起码可以听得懂。所以说语言这个东西经常会把人隔阂开的。
会适当的交。但基本都是维族学生抱团。答主本科时候是院队男足的经理。 我们法学院有民族特招生。所以少数民族基本都在我们院。院队的前锋、后腰、后卫、替补算下来大概7-8个维族同学。(还有回族、蒙族、壮族等各少数民族,所以基本只有5-6个是汉族同学。)维族同学平时训练很积极,比赛特别勇猛,打架挑衅吃黄牌红牌更是不计其数。所以答主存在的很大意义就是看他们情绪不对了,赶紧安抚,打起架来去劝架。还好,他们不打女人… 所以经常骂他们也没挨过揍…他们非常团结,自己在学校也组了老乡队。抱团的很大原因:第一,宗教。他们都是伊斯兰教,不能和其他信仰和民族的人通婚,所以基本都是内部解决交友恋爱。也有例外,面对的阻力就会比较大。第二,语言。很多来自南疆的同学,维语是母语。汉语到高中大学才开始学。说汉语像唱歌一样。第三,饮食。只能吃清真食物。院队聚餐只能是那几个清真餐厅。所以一般汉族学生不愿意迁就他们。第四,生活习惯。我一个西北汉子,都扛不住他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迈。真的是往死喝。逢聚会,必喝,逢喝,必醉。又爱发脾气爱冲动,宁可动手绝不动口。一般汉族学生和他们玩不到一起去。但他们也会和几个汉族同学玩得比较好,就是和他们生活习惯相同的。性格特爷们儿的。经常一起喝酒踢球的。基本就是这样。
…我是汉族学生我还不一定愿意和你做朋友呢…也就是维吾尔族有名。要是塔塔尔塔吉克俄罗斯这三个白种民族过去不定又被当作留学生什么的,长得还特别帅,估计就只有犯花痴没有质疑了。俄罗斯族还不一定是穆斯林呢,能保证和您吃到一起去么?追着哈萨克族屁股后面叫维吾尔族,人家能搭理你么?还有我认识的东北的锡伯族同学,刚认识的时候看不惯,不认识新疆的锡伯族同学记笔记写的本族文字,觉得人家装…正常理由大家都说了,我就是吐个槽。不管对待哪个民族,只记住一句话,大家都是人。别拿自己当二等公民,也别拿别人当二等公民。先是平等,然后是尊重,谁也不是动物园给你看的。解释一下一堆回答中喝酒的问题。伊斯兰教说了不喝酒没错,但新疆的各少数民族有自己的习性,就像维吾尔族姑娘不蒙面【坚决反对维吾尔族姑娘穿黑袍戴面纱的一切行为!!!!!!】一样。有人喝酒,也有人禁酒。其他的伊斯兰教为主的民族,哈萨克以前是游牧民族,现在有一部分定居了,塔吉克现在大部分还是游牧民族,新疆白天夜里差二十多度他们怎么可能不喝酒啊。对待他们饮酒的态度:他喝,你陪着量力而行的喝,反正你喝不过他;他说不喝,你不要劝他,下次也不要让他看着你们一堆人喝。我去看我美丽惊人的维吾尔小学妹的毕业照了。
我不太赞同排名第一的答案(咦为什么每次都是这个开场?)我生于喀什,在乌鲁木齐上大学。10年学校运动会组织我们跳集体操还是集体舞,其中有一个高个的维吾尔族男生吸引了我的目光,188的身高,黄金比例大长腿(身材参加李民浩),眼神深邃,睫毛长而浓密,眉骨很高,眉毛很浓,嘴唇有点像布拉德皮特,头发黑色有点自来卷,侧脸简直是艺术!果断套近乎!由于他是民考民(我国高考中的一项针对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考生的特殊政策。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时使用本民族语言的试卷)的学生,汉语不是很好,但是很喜欢和汉族同学交流。经过几次交流我知道了他曾经是新疆广汇青年队的一员,篮球打得特别好。我们班男生说人家阿里木江打球那就跟开外挂了一样,扣篮是分分钟的事情,而且体力也特别好(人种优势)。后来每次我们排练,都会交流几句,由于他汉语不好,我说话又特别快,有时得重复两三遍他才能听懂,更别提咱们平时说的梗了。(看到别人说的神马都是浮云,想起一个梗,海了麦斯都是求)他们对汉族同学的生活还是向往加好奇的。所以后来我们交流的时候我讲话都会比较慢。然后由于他英语不好,后来我们在自习室碰到,我会给他教学英语的方法。其实他们是非常愿意和汉族同学交流和相处的,只是他们其中的有些汉语不好,有些家境不好,在相处中可能会自卑一点,但是只要你耐心热情,他们都能感受到。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学校清真餐厅碰到,我们都点了不一样的菜,然后我说你来尝尝我的吧,挺好吃的~他就夹走一块吃了(要知道我们汉族人不清真,有些维吾尔族朋友到我们家里做客,只会喝一次性杯子里的水,有些连水都不喝呢~不是歧视,只是信仰不同。)然后他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你也尝尝我的吧,说着还特别热情的把碗推到我的跟前。我说,我不是清真的耶,你不介意吗?他说没事啊,我不介意。然后我就愉快的吃了。后来有几次还是如此。所以饮食问题根本不算是障碍,在大学时,我们反而更喜欢吃清真餐厅的饭。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是如此,如果你能热情耐心的去对待对方,无论这个人是什么民族,他一定愿意和你交朋友。如果你用一种偏见的眼神和态度去对待他,那谁也不愿意和你交流。这个男生是学法律的,我们学院的都知道他,很帅又高,长得特别像欧洲人,脸轮廓分明很漂亮。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我在复印店看到他穿着黑色西装白色衬衣,太!帅!了!鼻子都要流血了好吗!我说,嗨,就要毕业了,等下我们俩合个影吧!他说好啊,等下我打完东西来找你。可是缘分就是这么奇怪,我被叫走答辩了,永远的失去了和他合影的机会。不过他的脸和打篮球的风姿我永远都忘不了。我们大学宿舍也有维吾尔族,她人很好,虽然只和我们相处半个学期,可是走的时候给我们写了感谢信什么的。我们都很默契的尊重她的习惯,比如非清真的东西不带回宿舍吃,或者实在要带回宿舍,绝不在她面前吃。我们和她相处的时候,知道她汉语不好,会教她,会耐心的帮她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宿舍相处得非常融洽,还被评为民族团结宿舍。其实这个问题就不太好,交朋友这件事不是用民族当基础的,而且基于大家的沟通与交流。只要你愿意去接受他,愿意去了解他,任何民族都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你是哪里人?”“我是新疆的。”“那你跟新疆人长得不太像啊”“哦..我是汉族"每次这么回答别人提问的时候,我心里总是充满矛盾和纠结的,我内心里是不愿强调和深化民族属性这个事情的,我生在新疆,长在新疆,我爱新疆人(不论维汉)的热情,我爱新疆的好山好水,我爱新疆的瓜甜果美。但客观的来说,我们和维族同胞之间,确实或多或少是存在着那些难以言喻的距离感的。首先,我们的语言是不一样的(强调一下:新疆尤其是北疆的汉族人基本上都是说汉语的,不仅不会说维语,连听也听不懂)这是距离感产生的根本,语言不一样,意味着你俩没办法互相融入对方那个世界,没法倾听对方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当然我所接触的维族同学他们的汉语都不错基本上已经达到和汉族没什么差别的水平,但你造吗,母语的不同带来的文化之间的冲突那种感觉是很微妙的,它不会在你们初步接触的时候让你感觉有什么不舒服,但时间久了,你会觉得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难以逾越的障碍。其次,生活习惯的差别,众所周知,他们是不吃某种肉类的,开始的时候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尊重这种民族习惯,因此在吃喝上也会十分小心和注意,但时间长了你就会觉得这并非长久之计,要知道他们的饮食要求不是仅仅不吃猪肉而已,非清真的餐馆甚至娱乐场所他们也是绝对不会进入的,每次吃饭聚会不能总去新疆饭馆吧?就像可能你会觉得巴西烤肉好吃,但是让你顿顿吃天天吃任谁都会受不了的。最后,不能回避的就是五年前夏天在wlmq发生的那件事情,事情虽然过去很久了,但伤痕的平复却远远不是那么容易和简单的。直到现在,我相信每一个生活在新疆的汉族人都会在夜里看到一群维族青年时会有所胆怯和警觉,以前我们会自由自在、无所顾忌的去二道桥(乌鲁木齐维族同胞的聚居区)吃最正宗的拉条子大盘鸡和抓饭,但现在如果你真的让我一个人走在那条街道上,即使是在白天,说实话我内心也会不安和害怕,这已经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说着说着,我好像觉得自己有点偏题了,题主的问题是维吾尔族大学生喜欢和汉族同学交朋友吗?我回答的却是和维吾尔族同学能成为真正的好朋友吗?其实,我还是要说,很多很多维族同学都是友好的热情的,他们和我们一样,热爱自己的家乡,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愿意主动和汉族同学多接触多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我们成为朋友的机会是很大的。我想表达的只是你要真正融入他们那个圈子,触及他们的心灵,知道他们真正的想法,文化差异真的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阻碍,这不仅仅需要他能够足够open接受并包容汉族的文化,也需要你有足够的阅历和见识去感受和经历他们的文化,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有很大难度的。最后,我还是想强调,并不是每一个人的想法都是一样的,我所表达的仅仅是我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我身边也有和维族同学玩的很好的汉族朋友,也有维族朋友汉语说的比汉族还好。我一贯是不支持以某个群体来定义某一种行为的。不管怎么样,还是希望维汉之间能够融洽和谐的相处,差异和不同是有的,如果能以包容理解的心态去对待,那自然是甚好的。
喜不喜欢看个人吧。相信只要兴趣相投的人在一起,不分民族都会成为朋友。但日常交往圈子,肯定是怎么舒服怎么来的。举例:我家先生在北京工作生活十几年了,汉语、汉族的任何哏没啥能难住他,汉族朋友、同事也一大把,但日常交往圈子依然纯藏族,各种藏族流行圈。无它,就是舒服+亲切+归属感。
民族学院学生来答。对于交朋友这件事,得分深浅来讨论。以我的经验看来,和维吾尔族大学生交朋友不难,但关系会很浅。我所在的班级有两名维吾尔族同学,班级聚会的时候表现的也都还算热情。但是和他们在一起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这几个问题在我们校大多数维吾尔族同学身上都有体现:1.他们更喜欢和维族同学呆在一起,并且用维语说话。只要是有两名或以上维族同学在一起,不管周围有多少人,他们都一定自成一个集体交流。可以想像这个场面:一个班级的同学在一起吃饭,大家把酒言欢,而维族同学则两人在一起用维语说话,时不时还哈哈大笑,而除了他们别人都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真的很尴尬。2.他们对一些问题特别敏感,这个不好多说。生活习惯也不一样,饮食习惯更不用说。总的来说,就是在一起会有挺多不方便,时时刻刻要保持谨慎,语气、行为都要注意,如果是朋友在一起要这样我是接受不了的,太累了。3.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太强,而且维族同学团结的超乎你想像。基本上全校的维族同学都属于一个圈子,这里没什么排斥不排斥的问题,只是他们的时间基本都在这个圈子的活动里,不太主动和别的同学交往。综合起来,我觉得和他们做朋友不难,但是深交还是不太容易。大家之间不会存在偏见,只是彼此没什么交集,所以也没有太多共同语言。
手机刷到,不请自来。我在南京某学校,少数民族的同学还是很多的,我之前有个舍友也是维吾尔族,相处了三年,对题主所说的现象也有很多想法。首先,我很反感很多人一上来就给少数民族的同学扣帽子,一开始就把他们归类为不好相处的。大部分人对维族同胞的印象大多来自网络和道听途说,很少有切身体会的。维族的同学都很热情,他们爱憎分明,我开学第一天报到,就和维族舍友在学校清真食堂撮了一顿,交流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很想和你建立良好的关系。不过,时间久了,维族同学的确会自发形成自己的圈子,汉族的我们的确很难融入进去。第一,饮食不同。维族都是穆斯林,我们普通食堂他们进都不会进。我曾经问过维族同学,在我们的食堂吃素菜吃鸡肉行不行,他说只要是煮过猪肉的锅,再煮其他东西他们也觉得难以吃下去。所以,维族同学只在清真食堂用餐。少了吃饭这一重要的社交活动,难免有隔阂。第二,语言障碍。虽然很多维族同学高中时上过内高班,有一定的汉语基础,但是和说了二十年中国话的我们交流,还是有一点障碍的。日常交流没什么问题,但是一些笑话啊什么的他们会听不懂,这也是文化上的差异吧。而且他们汉语的口语水平普遍不高,发音成问题,很多同学喜欢模仿维族同学别扭的说话方式,其实维族同学特别反感这样。第三,信仰不同。伊斯兰教和马克思主义?穆斯林在某些方面还是很虔诚的,相同信仰的人聚在一起很正常不是吗?
我认识第一个岂今为止唯一一个维吾尔族的人,是大学读书那会,他们交流时间是一年,学校里面来了一批(30个)的,作为交流的维吾尔族的学生。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都已经从大学毕业,出来在那些比较闭塞贫困的县做老师或者政府人员。所以年纪都挺大的,还有好些已经结了婚的。我是南方人,沿海地带,就我自己的情况而言 还是第一次这么亲密接触到我们能歌善舞的,还盛产葡萄和哈密瓜的维吾尔族同胞。所以不要笑我土包子...@_@ 我们学校其实也有来自新疆的同学,但都是汉族的,而且生活习惯和我们都很像,所以就没有那种神秘的感觉。为嘛会觉得神秘,当时学校为了迎接那批30位维吾尔族的同学,来之前的一个月就在学校领导就特别重视了。 首先人来了,得有地方住是吧,学校把学校的一个青年旅馆变成了他们的宿舍,有幸去过,设施条件比我们住的好多了。两人一间,还配空调电视网络... 当时我们住的是六人间。然后吃的嘛,学校把旅馆旁边的教师食堂改造成清真食堂。对,他们过来这批人里面还有6个工作人员,其中有三个是厨子。 然后能学校还让每个系开思想工作讲座。记得当时请的是一个专门研究维吾尔族的专员讲的讲座,大概说的内容就是维吾尔族是怎样的,他们的生活习惯,饮食方式之类的。额..好像扯远了。 不过来的那批学生里面有个特点,就是他们的普通话说的特别的不好,有的英语好过汉语。我认识其中一位是维吾尔的姑娘,长的很娇小,肤色是古铜色,但五官特征和那些什么叫斯坦的国家的人长的很像,眼睛很大,睫毛很长. 为什么我们会认识,搭讪懂么。而且还是人姑娘先搭讪我的,所以我觉得她们也不会不乐意和汉族的小伙伴做朋友。她汉语很不太好,尤其在写作上,但英语说的不错,她说她在他们那边的一个师范学校读英语教育,后来毕业就回家里当老师去了。后来她让我教她学汉语,她能说普通话,但不流利,很多物品都还不会用汉语来表达。为什么会她会让我教她学汉语,因为她们有一门课程就是要学汉语的。 但是那门汉语课程比较难,(对他们而言),一篇课文下来还有很多字不认识,要在上面注音。 然后很多课后作业也不太会做,那种作业题目就是,组词,造句,反义词之类的。所以有时候会辅导她做功课。大概教了一学期,后来我要去实习,没办法经常碰面。然后等我毕业的时候,她们也要回去了。所以通过和这位维吾尔族的姑娘,我觉得她们还是很高兴和我们学习交流的。虽然我们之间的差异很大,交流也有一定的困难。但给我的感觉就是大家相处的很融洽。 我觉得能有这么一段可以回忆的时光还是很不错的...插播几个小插曲。就是有一次我两在打羽毛球,她们班同学说要开会之类。她当时就急着赶回去。我让她从我们的食堂穿过去下个坡就能很快的到他们开会的地方。但她坚决不肯从那里过去。我也知道原因,因为我们食堂不是清真的,当时觉得反正又不是吃,路过那里而已,所以提议的....还有一次去他们班上,晚上他们上自习,他们班的人也很友好。她前桌的一位女同学还塞了好多他们自己带过来的小零食给我,当然少不了葡萄干。 也是第一次吃到一种叫馕的饼,好大一块饼啊, 中间薄,边沿略厚,中央戳有许多花纹,直径足有40-50厘米 。我把那块大饼带回宿舍,把我宿舍的舍友给吓了一跳,估计她们也都第一回亲眼见着这饼。后来6人把饼给分了,一人一块,真的很硬,和那个法式长条面包有得一比。不过味道很香。那维吾尔族的姑娘告诉我,这饼能保质很久。出远门什么最好充饥了。再说一句,他们每天晚上7点准时到课室收看新闻联播。至于为什么,这就不用我细说,应该都知道吧。学校安排的!好吧,暂时就这么多......个人感受比较多,可能不够客观,大家将就看看吧...最后,维语真心难学啊!!
不是维族。本科期间我所在的那个校区有个民族学院,是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上预科的学院,各个少数民族的学生都有,恰巧我的宿舍跟他们在一个楼,所以说说我的感受。第一次跟民院的同学接触是大一入学体检的时候,有几个维族同学汉语不是很好,拿着体检表不知道该怎么办,眼神十分迷茫,我过去帮他们大概指了下顺序和方向什么的,他们很感激,虽然互相名字没有记下来(名字太长有木有....),但是之后一年间(预科就一年)每次在学校里遇到他们都会很友好地过来跟我打招呼,虽然他们的汉语还是略有蹩脚,但是还是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后来学德语之后认识了位维族妹子,只不过这次她的汉语很好,沟通交流毫无障碍,七八个人一起去大连考德福,一路上也很欢乐~我们那个校区每年四月份会有个民族文化节,各民族的同学在校园里设立展台供所有人品尝自己的特产,展示民族服饰等等,这期间也能结识不少维族的同学。周围其他同学的例子也很多,有踢球认识的,有组建乐队认识的等等。跟同班同学聊天(汉族),聊到民院的时候也大多数人的感觉对少数民族同学抱团略感“畏惧”,总觉得自己一不小心惹到他们之后就会挨销.... 可是真正接触之后你会发现: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无非是语言稍有障碍,信仰方面,只要做到互相尊重就没什么聊天的禁区。他们也很愿意,至少是不排斥跟汉族同学交朋友。其实就我了解到的各国中国留学生圈,外国人看一群中国留学生,语言不流利、抱团,感觉何尝不是如此。最后放几张民族节时候的图:先来张吃的哈萨克族同学:妹纸:
作为一名民大的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学校有许多维吾尔族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穆斯林,有自己的小圈子,定期举办一些比赛和老乡会什么的。汉族和维吾尔族的学生交流不多。因为大部分维吾尔族学生来自维吾尔语言系,那里都是他们本族人。但是至少在大学里能够和平相处,谈不上喜欢或者不喜欢交往吧。我们系没有维吾尔族同学,也没见过很主动和汉族同学来往的维吾尔族同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语输入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