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现代文阅读,有句话是随着现代经济的核心快速发展,什么仍不同程度的

薄熙来在重庆市市管领导干部第一期现代经济知识培训
解放思想& 扩大开放
把“314”总体部署落到实处
——在重庆市市管领导干部第一期现代经济知识培训班上的讲话(日)
薄 熙 来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把“314”总体部署落到实处。去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制定了“314”总体部署,这是指导重庆未来发展的总纲。怎样把它落到实处?市委认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
党的十七大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强调,尽管中国的发展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被世界所公认,但决不能骄傲自满,决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夜郎自大。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把纪念活动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同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坚持改革开放的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同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继续解放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前不久,中央又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抓住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有利时机,引导人们深刻领会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深刻领会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深刻领会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以实际行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就一定要牢牢把握“三个紧密结合”、“三个深刻领会”,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重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年初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党组民主生活会上,大家对怎样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行了认真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查找工作差距、认清发展形势、增强忧患意识,进一步营造加快发展、竞相发展、跨越发展的浓厚氛围。在民主生活会《整改方案》中还明确提出,市领导要带队到沿海地区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直接感受重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帮助我们克服“自满自足”、“小富即安”的思想。3月22日,市委常委会又审议通过了开展“大讨论”活动的《意见》。这次集中培训,我们要紧紧围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这个主题,深入进行学习和讨论。
回顾直辖十年,重庆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和历史性的进步,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比1996年和2007年的数据,GDP从1180多亿元增加到了4100亿元,人均GDP从4100元增加到了14000元;地方财政收入从54.9亿元增加到了788.6亿元;进出口总额从15.9亿美元增加到了74.5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从2.2亿美元增加到了10.9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023元增加到了125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不到1500元增加到了3509元;城镇化率从29.5%上升到48.3%。当时的重庆,高速公路很少,现在已经超过1000公里,而且还有1000公里在建;重庆机场的客货运吞吐能力越来越强,还有很多令人鼓舞的重大在建项目。总之,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创业,负重自强,取得了巨大进步。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有理由感到骄傲与自豪。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兴起新一轮的思想解放热潮。如上海提出,要跳出上海看上海,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大局意识,自觉把上海的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去思考和谋划,不背过去成绩的包袱,不能小富即安。天津提出,创新才能发展、守旧没有出路,不进则退,小进则退;要多跟北京和上海比,看到自己的差距。海南提出,要查找制约加快发展的症结,摆现状,找差距,想对策,谋思路。湖南提出,要从自我封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树立国际视野,增强接纳外面人才的容量、接触外面事物的气量、接受外面经验的度量。四川提出,要站在新起点上谋划和推进跨越发展,努力建设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广西提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从表象上看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但归根到底是在思想观念上,要加快广西发展,首要的任务是继续解放思想。内蒙提出,要在解放思想中进一步统一思想,在解放思想中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
汪洋同志到广东不到一个月,就给广东找了“五条差距”,即:一是认为社会管理、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二是认为发展的方式粗放,结构不够优化,创新能力不强;三是发展还不协调、不平衡,粤北地区还比较贫困;四是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紧;五是民生问题十分突出。他要求广东的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向“对手”学习、向“追兵”学习,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汪洋同志跟广东的同志说“不行”,是对广东负责。实际上,广东和重庆的GDP之比大概是9:1。广东人都在找差距,重庆人就更有差距可找了!
在这种形势下,重庆怎么办?我们要冷静想一想。重庆还有多少矛盾、多少问题?重庆的老百姓对我们有多大的期待?对我们党政领导班子有多大的期待?
今天,我就围绕“大讨论”活动的主题,跟大家交流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讲三个问题。
一、怎样理解“314”总体部署
重庆要在过去成就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前提就是科学审视、准确把握重庆发展的现状和方位。应当用“三把尺子”来衡量。第一把是“纵尺”。从纵向上看重庆,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和历史性的进步。这一点前面已经讲了。第二把是“横尺”。通过横比来把握重庆在全国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好地掌握重庆发展的大背景。第三把尺子,就是“314”总体部署。这是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未来发展量身定做的,是国家级标准的尺子。
落实“314”总体部署,要求很高,任务很实,内容非常具体,是需要量化的,五年以后、十年以后到底能不能实现,是要向中央做出认真汇报的。下面就具体分析“314”总体部署中的“三个定位”、“一个率先”。
首先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增长极具有“极化”和“扩散”两种效应,极化效应就是各种生产要素快速聚集,扩散效应就是生产要素向周边扩散,从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作为一个区域性的增长极,起码要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有较大的经济规模;二要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只有具备这两条,才能吸引周边的经济要素,才具有对周边进行辐射的能力。从经济总量上看,重庆只有4千亿元;而东中部地区,有许多过万亿的省市。山东有2万5千亿元,河南超过1万5千亿元,广东现在是3万多亿元。在西部比较,重庆的经济规模位居第6。如果与其他三个直辖市比较,我们的GDP相当于北京的46%、天津的81%、上海的34%。从发展速度来看,1997年到2006年的十年,我市GDP年均增速为10.2%,在西部地区列第8位;近五年GDP的年均增速提高到了12.6%,居西部的第6位,尚属中游。可以看出,目前重庆这个“增长极”在西部还不显得特别重要。
二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这个定位是有国家战略意义的。经济界普遍认为,长江是黄金水道,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长江。重庆要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就应该和长江下游的经济中心上海相呼应,两者不能太悬殊,应在同一个量级上。但眼下,我们和上海许多方面不可比。我们的进出口贸易仅相当于上海的1/38,利用外资相当于上海的1/7,港口运输和货物吞吐能力相当于上海的1/9,集装箱吞吐量相当于上海的1/50,落户重庆的跨国公司国际总部有2家,上海有180多家。所以,重庆要成为长江这条“黄金水道”上游的经济中心,还需要走很长的路。话又说回来,虽然重庆目前还无法跟上海比,但重庆有潜力,中央对重庆“直辖市”的定位是有根据的。重庆人也应有跟上海同志比的勇气。
除了和上海比,重庆还要与其他城市比。比如同属西部的成都,那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而重庆守着两江、交通便捷,二者各有优势。拿我们“一小时经济圈”和成都比,
GDP不相上下。从要素的集散能力看,落户重庆的世界500强企业有93家,而落户成都的有120多家。我市货物和服务的净流出为—687亿元,成都的净流出为—17亿元。我市的客运、货运总量分别相当于成都的45%和68%。这些年大家艰苦奋斗,建了很多高速公路、铁路,今后一定会在这些方面缩短差距,但眼下的差距还是客观的。再和西部、中东部的省会城市比,比如西安、武汉、郑州、长沙、南京、杭州、广州等,我们作为直辖市,发展速度、人均GDP、直接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等重要指标,比这些城市都要低。
近五年,全国都处在高速增长期。2007年与2002比较,重庆的GDP增幅107%,成都123%、西安111%、武汉110%、郑州160%、长沙168%、南京153%、杭州130%、广州135%。真是群雄并起!所以大家要看到,我们在进步,别人也在进步,甚至进步得更快。再看人均GDP,我们去年将近1.5万元,成都是2.6万元,西安2.8万元、武汉3.7万元、郑州3.2万元、长沙3.3万元、南京2.7万元、杭州5.2万元、广州7.1万元。与计划单列市比,我市过去五年GDP的增幅也相对较低。比如,我们增长了107%,宁波129%、大连123%、厦门112%、青岛149%、深圳超过200%,而且深圳的基数大。中国加入WTO以后,发展的势头非常迅猛,真是一发不可收。讲发展速度,重庆和自己比是超高速,从全国看则是一般速度,和各个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比,可以看出我们还有差距。
三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作为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并存的直辖市,重庆现在是城市比较弱、农村比较难,“小马拉大车”短期内难以改变。拿城乡规模来说,全市城镇建成区810平方公里,农村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9%,达8万多平方公里。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农村面积之和再乘以2,也赶不上我们。从农村人口看,2006年全市农村常住人口大约是1500万人,户籍人口2300万人,占了全市户籍人口的73%,是京津沪三市农业人口总和的2.7倍。再从居民收入看,城乡居民收入的接近是城乡统筹的一个重要特征。但重庆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直辖之初是3.1:1,去年是3.9:1,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如果主城区加快发展,城乡差距会更大;反之,如果主城区不加快发展,对广大农村地区的拉动力就会更小。这实际上是个“两难”的选择!相比之下,北京的城乡差距是2.3:1、天津1.9:1、上海2.3:1、四川3.1:1。这些地方的城乡之差都比我们小。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完成城乡统筹试点的任务,对我们是一个重大挑战!再看城乡管理的空间。现在各省都有市一级,重庆市是直接管理40个区县,为扁平式的行政管理,市委、市政府对区县的管理和指导相对困难,因为主城到边远区县,现在还要8个小时。重庆虽然从地图上看,幅员面积不算大,但比河南、河北、辽宁走起来都费时,辽宁就已实现了沈阳到各市、县的5小时车程。还有财政的拉动力。重庆是老工业基地脱胎出来的城市,大家克服很多困难,这几年财政收入增长很快,相当不容易。但按照国家统一的口径,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为443亿元,而天津是500多亿元,北京是1490亿元,上海是2000多亿元。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北京的农村和农村人口少,统筹城乡并不那么费劲。重庆现在以400多亿元的财力来统筹1500万农民,或者说2300多万户籍农民,大家可以算一算,这个统筹任务是何等艰巨!
四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衡量全面小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均GDP。2007年重庆的人均GDP是14622元,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排第三位。排在前面的是内蒙和新疆,分别比我们多10446元、2239元;排在我们后面的陕西,只比我们少270元。我市人均GDP分别相当于京津沪的26%、32%和22%。除了人均GDP,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涉及到一个“全面性”的问题。目前我市渝东南、渝东北的人均GDP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的54%。让这两块要跟上全市的步伐,还要走很长的路。从城乡贫困面和贫困深度来看,全市还有14个国家级贫困县,2006年全市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分别为25万人、60万人。全市农村低保人员72万人,是京津沪总和的3倍,低保标准是每年每人791元,而京津沪的标准都在2000元以上。全市城镇低保人员现在有83.3万人,低保标准只有每人每月200元,京津沪城镇低保人员的总和只有63.5万人,他们的标准都在每人每月330元以上。如果我们比照京津沪提高标准,那么城乡低保人员还要大增。可以看出,重庆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相当艰巨,还要克服很多困难。同志们务必有清醒认识。
以上就是“314”总体部署中的“三大定位”、“一个率先”。这些方面虽然各有侧重,却又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加快发展,要有相应的经济规模,要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总的来说,重庆经济发展仍处于西部的中等水平。不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增长速度,不论是和京津沪比还是和全国计划单列市比,或者和其他西部省份比,重庆的压力都不小。要真正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对我们的期望,按照“314”这个标准衡量,我们的确有很大差距。同志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勇于正视困难和差距,有坐不住的感觉,有危机感、紧迫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有思变图强和锐意创新的精神,有大干一场的决心。
二、为什么要强调“扩大开放”
重庆怎样实现跨越式发展?当然可以开出很多药方,但最根本的出路还是扩大开放。我请教过很多发达地区的同志,探讨快速发展背后的原因,一致的结论就是“扩大开放”。我们在经济建设一线工作的同志,也会有同样的体会,不扩大开放是不可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小平同志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给中国提出了发展的要求和目标,还开出了一个很好的方子,给出了发展的动力,这就是对外开放、对内改革。
开放不仅是工作的方向,而且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中国经济30年高速发展,得益于30年的对外开放。我国的外贸30年增长100倍,城乡居民储蓄增长了700倍,外汇储备超过1.6万亿美元。大家还记得,20年前人们换点外汇很难,要用8.3、8.5的汇率去换。2006年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已经提高了15%。美国有幅漫画,画的是大街上一个要饭的正在乞讨,但声明不要美元。由于美元贬值,美国的消费者甚至感觉到出游欧洲的窘困。相比之下,人民币越来越坚挺,已经可以在中国周边的很多地方通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和信用。虽然国际上有人散布“中国威胁论”,但他们在心底还是佩服中国的,觉得中国的路子走对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深刻启示,全世界很多人都在认真研究中国经济,包括不少欧洲人到中国来研究“开放”问题。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里,胡锦涛总书记对29年的改革开放作了一个精彩的总结。他讲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回想小平同志当年倡导改革开放之时,有不少争议,但他力排众议,坚决实施了开放、改革的国策,并大获成功。回顾这段历史,我们确实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特别是小平同志,对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江泽民同志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不会成功,必须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我们党通过改革开放,已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大放光彩。
不仅整个国家是这样,全国很多地区也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大发展。沿海地区过去是前线,经济发展不起来,经过这30年,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广东1978年的时候,GDP是185亿,2000年达到30000亿。现在每两天的GDP就等于1978年的总和。宁波2002年进出口超过100亿美元,2004年超过200亿美元,2005年超300亿美元,2006年超400亿美元,2007达到560亿美元。无锡1970年GDP11亿元,1998年突破1000亿元,30年增长了100倍。东莞更让人震惊,2007年GDP比1978年增长119倍,30年年均增长18%,财政收入538亿元,比1978年增长440倍,城市人均收入27000元,比1978年增长8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比1978年增长76倍。东莞有句话:“东莞塞车,全球缺货。”义乌当年从“鸡毛换糖”的货郎担开始,发展到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目前有41个行业、1900个大类、40万种商品在义乌交易,8000名外商常住义乌,每年40万个集装箱运往200个国家和地区。在那儿你不要问“有什么货”,而要问“没什么货”。张家港1978年GDP3亿元,1985年12亿,2007年达到了1050亿。昆山1984年“偷偷摸摸”办起全国第一个自费开发区,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全国“百强县”的首富了,聚集了2400多家台资企业,占全国台资企业总数的1/9。十年可以沧海桑田,发生巨大变化,就看你的思路怎样,就看你怎么干,昆山就找到了感觉。台商评价,昆山的办事效率比台湾还高。外商有事,无论大小,昆山的干部全都帮助解决。中西部的许多市,也找到了扩大开放的感觉,有了巨大的发展。比如河南巩义,一个县级市,去年的GDP285亿元,财政收入15亿元。四川双流县,2007年GDP282亿元,财政收入62亿元。乡镇一级也有创造了令人惊奇成绩的。比如昆山的玉山镇,去年的GDP185亿元,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0亿元。江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20万元。纵观全国,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重庆的振兴也要靠开放。不少区县通过扩大开放,找到了出路,增强了活力。渝中区1997年以来,共引进333家外资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或其分支机构共76家。沙坪坝区截至2007年底,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共签约入园项目42个,合同投资金额累计达136亿元。渝北区2007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4个。经开区截至2007年底,已累计引进外资企业468家,投资总额接近50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3.6亿美元。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78个。长寿化工园区已累计入驻企业70家,协议引资超过800亿元,其中世界500强11家、跨国公司16家。德国巴斯夫、德国德固赛、英国BP、荷兰帝斯曼、法国达尔凯、美国HV、韩国锦湖、日本三菱瓦斯等一大批知名化工企业相继落户园区。园区单位投资强度50亿元/平方公里,产出强度60亿元/平方公里。万州区协议外资216亿,到位区外资金15亿,盐气化工、纺织服装、新型材料、食品药品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所以说,重庆走开放之路,也大有可为。
从其他省市和我们自己的经验来看,扩大开放是实现重庆振兴的必由之路。为什么呢?至少有三个原因:
一是只有在开放的情况下,各种经济要素才能向重庆有效汇聚。全国乃至世界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各种要素才能为我所用。任何一个地区孤立地发展,闭门造车,绝不会有大的出息。现在中国的产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信息产品、服装、纺织、鞋帽、箱包等多半都得依靠出口。石油、钢铁、水泥、铝等大量的资源也都靠进口。如果没有对外开放,没有国外市场,国内相当一批企业都得憋死。实际上,中国现在的经济已经形成了大进大出,如果不对外开放,资源进不来,产品出不去,经济肯定发展不起来。重庆如果要发展,也必须走这个路子。在开放的情况下,能够促进各种经济要素实现最佳结合,产生“1+1>2”的效应。
二是只有在开放中才能使我们在更高的平台上参与竞争。只有遇到高手,才能不断激发人的智慧,发挥人的潜能。就好比打乒乓球,一定要找高手,才能提高球艺。如果只在家里和老婆孩子打,你能老赢,也会高兴,但是难有长进,那只是娱乐。重庆要想在世界上有更大的作为,必须通过对外开放,在更高的平台上参与竞争。
三是中国的机会很多,世界的机会很多,而只有开放才能分享这些机会。不搞开放、不充分开放,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掉大量的机会。机会就是黄金,实际上全球遍地黄金,就看我们能不能在开放中加以利用。
所以,重庆必须把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且重庆也有条件开放。从经济地理上讲,我们处在“黄金水道”长江的上游,而沿江开放已是中国的国家战略。从历史上看,重庆也繁荣过,还做过战时首都,人才云集、商铺林立。从人文角度看,全市有众多高校,“三线建设”留下不少大型国企、军工企业,是有底子、有人才的。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克强同志、国强同志到重庆团,都反复强调重庆要发展,还是要靠改革、开放。开放的水平越高,力度越大,重庆发展就越快!
从2007年开始,我市利用外资水平显著提高,外资大项目也进一步增多。美国惠普、台湾大华金属、日本大冢等38个重点项目如期落户,2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现在达到21个。在利用外资方面,重庆还大有文章可做。重庆过去国企改革、“军转民”的文章做得不错,今后,一个是利用外资,一个是发展民营经济,这两篇文章要好好做。外资、民营是两支“生力军”,让他们在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中迅速成长起来,形成气候,加上国企,共同成为拉动重庆经济的“三驾马车”。江泽民同志说过一句话,外资利用得好不好,极为重要,我们的经济要早日赶上发达国家,就必须有本事利用好外资。
重庆怎样才能扩大开放?在“大讨论”的时候,大家要好好议一议。到底有哪些优势?存在哪些毛病?要认真分析查找。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在对比成都和重庆时有个评论:“成都并无盆地思想,重庆却有山头意识。”我还听说,有一个著名公司,到我们一个区租了厂房,也支付了租金,但了解到当地环境不佳之后,还是走了。抗战时韩国的流亡政府在重庆,但现在领事馆却设到了别的地方。近五年,重庆商人去四川投资将近三百个亿,而川籍商人来渝投资还不足一百亿元。总之,有不少“现象”值得想一想,需要通过“大讨论”研究如何扩大开放。
三、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
要扩大开放,关键就要解放思想。先进地区的开放成功,首先是解放思想的成功,在开放中形成开放的意识、先进的理念。1984年,义乌县委、县政府就提出义乌小商品市场“四个允许”:允许农民进城经商,允许长途贩运,允许城市市场开放,允许多渠道竞争。长途贩运在80年代是有争议的,而“四个允许”就激活了义乌的商业空间和开放意识。以前义乌有句话:“买全国货、卖全国货”,现在变成了“买全球货、卖全球货”。温州人很有办法,他们“把粮仓建到东北去,把市场办到国外去,把人才引进温州来”,“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抱块青田石,敢上意大利”。真是哪里有钱赚,哪里就有温州人。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喊出的口号是“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改田土,搞开放,办企业,将蒋巷村打造成了江苏最富、全国有名的文明村。东莞20多年做了两件事:一是把全世界大批有钱的人吸引到东莞来投资,另一件是把全中国大批贫困的人吸引到东莞来打工。宁波还有一个很著名的“四千”精神——“跑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江西的吴新雄同志也曾讲过一些很有意思的话,比如:“机遇在犹豫中丧失”、“市场犹如战场,同志有情,竞争无情”、“没有难度就没有前途,没有挑战就没有成功”、“困难困难,困在家里总是难;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崛起当表率,不给发展拖后腿。”这些观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重庆人也有智慧,完全能够创造出新的观念。
重庆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如果不抓紧推动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固步自封,就很可能在较低的水平上徘徊,放慢发展的步伐。如果我们能够解放思想,扩大开放,采全国各省市之长,就会有更辉煌的成果。重庆人民十分盼望发展,而且望眼欲穿,有一种谋发展、求进步的强烈愿望,都愿意认真地研究和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解放思想就要有压力,要有压力就得敢同发达地区比。一些同志有一种思维惯性,喜欢纵向比,自己和自己比,看到有些进步,心里就踏实了,但打怵横向比。横向比是需要勇气的。有些时候,勇气比智慧更重要,敢比、敢想是发展的前提。我们希望每个区县都成为经济发展的小老虎,40个区县40只小老虎。这40只小老虎哪一个更有前途、更有思路?更有干劲、更出成果?市委已经制定了一个考核区县工作的十分务实的办法。到年底我们算总账的时候,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现在广东、上海、江苏、浙江这些发达地区都在找差距,重庆更要找差距,否则差距就越拉越大。小平同志讲过,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发展就要有动力,要有动力就需要有压力,而压力从何而来?源于自知之明,源于横向比较,这是扩大开放的起点。
看到差距才能认识挑战。自加压力是一剂苦药,如果敢吃苦药,这个地方就有前途了。要能够硬着头皮找差距,找到工作的难点和弱点,下决心苦干来改变它。两年三年以后、三年五年以后,就会有一个大发展、大改善。重庆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应该和北京、上海摆在同一个层级来加以估量。不要过多地强调客观,自己原谅自己,那样永远不会有大出息、大进步。重庆一定要睁大眼睛看全国、看世界,把重庆的定位和全国经济大局紧紧结合在一起,不能只是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有一段著名的话:“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主席这段话很朴实,很形象,很有哲理,今天重读这段话仍然感到意味深长。回想计划单列和直辖以来的历程,重庆的进步是伟大的。但这只是“序幕”,离重庆真正的振兴腾飞还差得远。如果我们对今天这四千多亿元就感觉比较满意了、十分自豪了,那应该说标准定得低了,思想比较局限了。重庆未来的五年、十年应该是有大发展的。五年、十年之后回过头来看今天,我们会感觉今天只是一个“序幕”,远远没有迎来重庆发展的高潮。
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我们一定要面向未来,敢同高手比较,肯向“对手”和“追兵”学习。如果我们现在只是讲一些好听的话、恭维的话、宽心的话,五年、十年之后,“314”总体部署就很难落到实处,我们这些人就很难向重庆的人民交账,就愧对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托。
重庆要发展,关键在班子、在领导。要把重庆的事情做好,领导班子首先要有奋发图强、力争上游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创新、务实工作。看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五年的成绩,讲得很少,寥寥几页。这里有个道理,就是过去的成绩要让历史评价、让人民来打分。今天在座的都是重庆市的领导干部,大家干得如何,历史的评价和老百姓的评价是最重要的。
在这次“大讨论”中,大家要多想问题,多找问题,多谋良策。找准了问题,我们就能加快发展;如果连问题都找不到,当然就不知道向什么方面着力了。
最后,对解放思想大讨论我想强调几个问题
第一,一定要紧扣十七大报告、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和“314”总体部署。思想解放的过程,一定要同落实“314”总体部署结合起来。思想解放了,“314”总体部署就好落实了。不要为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而是为了实现“314”总体部署来解放思想。
第二,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又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不仅要讲速度,更要讲质量、讲协调、讲结构;不仅要研究经济发展,还要研究社会事业、改善民生。
第三,一定要与时俱进、勇于探索。作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区县委书记和区县长,都应该做好发展经济的带头人,不断开拓进取,做出一番令本地区老百姓满意的业绩。
第四,一定要开阔视野。要看到各省市的发展,看到各个方面的发展,认清我们存在的差距,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大家经常讲,“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作为一个年轻的直辖市,重庆正处在上升的阶段,当然有差距,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五,一定要求真务实,要找到发展的疼点、难点和着力点、新增点。解放思想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有具体内容,解放什么、疼点在哪儿、难点在哪儿、怎么解放、如何去办等等。要找到难点、疼点、着力点,最后形成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第六,一定要有生动活泼、入脑入心的形式。讨论活动不要走过场,一定要生动活泼、入脑入心。如果是形式主义讨论,我们宁可不搞;要搞就要有实际的效果。这次思想解放大讨论,市委决定采取一些形式,比如说宣传部到全国各地去采集新鲜的经验,然后在重庆台播出,每天一集,让大家坐在家里静下心来看一看,人家是怎么干的,其中包括利用外资、开发区建设、港口、物流、高新科技、服务外包各个方面的经验。市委、市政府领导还准备分别带队到外地去“取经”,学习兄弟省市的经验,拿过来为我所用。
第七,一定要形成合力。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是中央的号召。胡锦涛同志已经多次讲,纪念30年改革开放的最好方法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已经统一思想,要全力推进。区县的同志也要把区县几大机关的力量动员起来,把思想解放的讨论搞好,搞深入,搞扎实,搞出效果来。如果领导干部都能解放思想,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干得更实,全市的局面就能带动起来。
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鼓励探索又防止头脑过热。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有一句著名的话,要敢闯敢冒,要允许试验,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重庆应该创造一个环境,鼓励探索者,保护探索者,要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允许试验。重庆要发展,一定要不断地创新,包括思想创新、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工作内容的创新。在探索方面要营造浓厚的气氛。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在冷静中解放思想,在科学中谋求发展,防止头脑发热。
二是既要找差距,又要尊重前人的创业。要充分肯定过去的成绩,包括计划单列市和直辖10年的成绩。为什么现在还有不足呢?因为重庆底子薄,主观、客观都有底子薄的问题。任何一个地方,它都有差距,都有不足。我们今天找差距,就是今后重庆GDP达到八千亿元、一万亿元的时候,我们还要找差距,任何时候都要找差距,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找差距、解放思想决不是否定前人,而是发展他们的事业,这是他们的最大心愿,因为他们对重庆有更大的期待。我们找差距找问题的时候要就事论事,要客观求实,目的是通过解放思想,能够发现新的天地,能够找到新的着力点,取得经济上新的突破。
重庆发展到今天,最希望重庆继续发展的,一个是老百姓,一个是老领导。这“二老”对重庆有感情,重庆是他们亲自培育的一颗大树,他们希望后来人多施肥多浇水,能够让它长成参天大树。我们这些人,特别是区县委书记、区县长,正是年富力强、拼搏奋进的时候。未来五年对于重庆是关键之关键,能不能实现“314”总体部署,未来五年会见分晓,我们必须下个大决心,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好好奋斗一番。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现代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