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年来在社保方面的政策、举动?以及对日本储蓄率率的影响?

政府和企业储蓄率影响经济失衡_国内财经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政府和企业储蓄率影响经济失衡
  当前我国的政府储蓄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收入增长很快,而且一直以高于快于GDP增速的速度增长;二是政府的公共支出一直较低。由于垄断及价格因素的变化,我国国企盈利增长很快。但由于体制的原因,这部分钱并没有进入消费。虽说国企名义是属于全民所有,但目前人民群众并没有权利要求把企业增长的利益用来分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帆在日前举行的《长安论坛》上提出,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在于政
  府储蓄和企业储蓄过高,解决办法是:提高政府消费,并同时将企业红利应用于国民消费。
  何帆说,目前我国国内储蓄率非常高。分析国内储蓄结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居民储蓄;二是政府储蓄;三是企业储蓄。但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的居民储蓄事实上正在逐渐下降。他认为,造成高储蓄率的关键问题在于过高的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两个方面。目前的多项政策都在于提高居民消费以及降低个人储蓄率,但仅靠降低个人储蓄来减少未来经济风险是不可能的,何帆分析说,由于我国的居民储蓄大量都是预防性储蓄,而本应积极鼓励的卫生、教育消费,却由于产品价格太高,抑制了消费。降低政府和企业的储蓄率才是解决经济内部失衡的关键。
  从降低政府储蓄方面来看,何帆说,当前我国的政府储蓄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收入增长很快,而且一直以高于快于GDP增速的速度增长;二是政府的公共支出一直较低。由于体制和制度等多种原因,我国财政一贯在公共支出方面较为谨慎,再加上较为僵硬的财政平衡理念,目前我国政府用于公共支出的消费很低。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要扩大国内消费,但事实上,何帆认为,其中应当主要扩大的是政府消费。
  在降低企业储蓄方面,何帆说,较长时间以来,由于垄断及价格因素的变化,我国国企盈利增长很快。但由于体制的原因,这部分钱并没有进入消费。虽说国企名义是属于全民所有,但目前人民群众并没有权利要求把企业增长的利益用来分配。因此目前,国企的盈利仍旧大量储蓄于国企内部,甚至被用来做违规投资。何帆认为,事实上,企业利润本来就应当用于国民消费,因此,国企利润应当更多地倾向于全社会的个人收益增长,投放在包括加强体系的建立等方面。何帆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降低政府储蓄率和降低企业储蓄,同时提高政府公共支出消费,增加公共产品包括教育、卫生、社保等公共产品的供给。这样做,既可以让居民个人减少对未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又同时能在新的公共产品中寻找到新的消费增长点。
  何帆说,同时,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如果储蓄率仍高,利率仍低,投资过高趋势会很难控制而且会反弹更快。何帆说,中国的投资回报率是很高的,而且总体来说可投资点很多。未来的发展,需要依靠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因此,政府更应该未雨绸缪,尽早将储蓄转变为社会公共产品投资。他说,之所以中国今天能够有大量不仅廉价而且优质的劳动力,正是得力于解放以来,政府和社会曾经普遍地提供了基本的公共产品。但教育的回报要在10年到20年以后才能显现。当前,产业结构正在加速升级,如果在10年到20年后,中国没有今天的大量大专院校培养的熟练劳动力,没有有利于人力资本的卫生、社保体系,我们将被锁定在今天的经济发展阶段。
  (10G1)
【】【】【】【
【】【】【】
不支持Flash
国内财经栏目
机构相关文章
中华工商时报其他文章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     我国目前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截至2013年8月,我国居民储蓄已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在过去5年时间里,居民收入没有翻番,储蓄却首先实现翻番。产生上述事实的原因可能是①我国居民对未来预期收入不确定,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②我国居民投资理财的渠道较狭窄,品种较少③我国实行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④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有所减少-乐乐题库
您正在使用低版本的IE浏览器,它太古老了,既不安全,也不能完美支持乐乐课堂的各项功能。请升级到最新的Chrome、Firefox或最新版IE浏览器,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问题!
& 投资理财的选择知识点 & “我国目前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截至20...”习题详情
18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0.5%
我国目前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截至2013年8月,我国居民储蓄已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在过去5年时间里,居民收入没有翻番,储蓄却首先实现翻番。产生上述事实的原因可能是①我国居民对未来预期收入不确定,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②我国居民投资理财的渠道较狭窄,品种较少③我国实行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④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有所减少①②①③②④③④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单选题&|&来源:2014--2014学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我国目前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截至2013年8月,我国居民储蓄已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在过去5年时间里,居民收入没有翻番,储蓄却首先实现翻番。产生上述事实的原因可能是①我国居民对未来预期收入不确定,社会保...”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居民收入没有翻番,储蓄却首先实现翻番。产生上述事实的原因可能是我国居民对未来预期收入不确定,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我国居民投资理财的渠道较狭窄,品种较少,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项我国实行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是解决高储蓄问题的对策,并不是原因;④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有所减少观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我国目前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截至2013年8月,我国居民储蓄已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在过去5年时间里,居民收入没有翻番,储蓄却首先实现翻番。产生上述事实的原因可能是①我国居民对未来预期收入不确...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我国目前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截至2013年8月,我国居民储蓄已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在过去5年时间里,居民收入没有翻番,储蓄却首先实现翻番。产生上述事实的原因可能是①我国居民对未来预期收入不确定,社会保...”主要考察你对“投资理财的选择”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投资理财的选择
与“我国目前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截至2013年8月,我国居民储蓄已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在过去5年时间里,居民收入没有翻番,储蓄却首先实现翻番。产生上述事实的原因可能是①我国居民对未来预期收入不确定,社会保...”相似的题目:
某校为了促进校园网络建设需要购置电脑100台,在当地进行市场交易时,需使用下列信用工具&&&&现金转账支票汇票单信汇单
南昌某公司从上海某厂购买一批灯具,付款50万元,其付款方式一般采取&&&&支票汇票信用卡现金
日,中国保监会公布了最新保险业地震理赔数据。截至6月3日,保险业共接到地震相关保险报案22万件。其中,人身保险已赔付1.42亿元,财产保险已赔付9 150.6万元。至此,保险业因四川汶川地震支付赔款已增至2.33亿元。这里的保险属于&&&&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单位和个人共付保费的保险社会救助
“我国目前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截至20...”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我国目前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截至2013年8月,我国居民储蓄已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在过去5年时间里,居民收入没有翻番,储蓄却首先实现翻番。产生上述事实的原因可能是①我国居民对未来预期收入不确定,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②我国居民投资理财的渠道较狭窄,品种较少③我国实行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④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有所减少”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我国目前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截至2013年8月,我国居民储蓄已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在过去5年时间里,居民收入没有翻番,储蓄却首先实现翻番。产生上述事实的原因可能是①我国居民对未来预期收入不确定,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②我国居民投资理财的渠道较狭窄,品种较少③我国实行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④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有所减少”相似的习题。我国最优储蓄率与社会养老保险关系实证分析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我国最优储蓄率与社会养老保险关系实证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析我国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在持续上升。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化解的背景下,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政府和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我国高储蓄率问题,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形成的背景和原因,以及高储蓄率对宏观和微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提早化解高储蓄率可能带来的风险。 中国论文网 /3/view-3965848.htm  [关键词]高储蓄率 经济发展 金融危机   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由于大规模的投资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依靠,而国内的储蓄又是支撑高投资的重要基础;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在持续上升。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总储蓄率也一直在攀升。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储蓄率基本上维持在35%左右;90年代末上升到40%以上;2006年开始,我国国民总储蓄率超过50%,而且之后还在持续上升;到2008年年底,我国国民总储蓄率已达到51.4%。   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化解的情形下,我国居高不下的储蓄率问题也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2009年,美国财长保尔森甚至放出惊人之语,说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造成全球经济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必须重视高储蓄率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宏观和微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我国高储蓄率形成的主要原因   我国自1992年开始编制资金流量表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持续上升,到2008年升至51.3%,17年上升了14.6个百分点。从1992年至2008年,中国国民储蓄率平均为41.7%,比美国同期的平均国民储蓄率高出26.1个百分点。此外,自1992年以来,中国的国民总储蓄率在不断上升,美国的国民总储蓄率在缓慢下降。中美储蓄率差距在2001年以后急剧扩大,平均每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到2008 年差距扩大到39.3个百分点,中国的国民总储蓄率远高于美国的国民总储蓄率。对此,众多经济学家已做出了科学的判断。我国高储蓄率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是我国高储蓄率的重要基础。根据相关经济学、金融学的储蓄理论,我国高储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在于目前的高经济增长率。因为高经济增长率必然需要未来生产能力的提高,这也就意味着高投资率和高储蓄率;而高储蓄在可以维持的情况下,即在商品市场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也会带来高经济增长率。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为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奠定了基础。农村地区2003年减免农业税以及一系列的惠民政策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总体上来讲居民收入的增长推动了储蓄的增高。   2.企业和政府主宰的高投资是我国高储蓄率的原因之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一直都保持在接近年均10%的速度高速增长,而中国的财政收入增长得更快,而且一直要高出GDP增长速度。企业和政府主宰的高投资直接导致我国储蓄结构中,企业储蓄率与政府储蓄率较其他国家高的结果。这一结论可以从我国税收占国民收入比重的现状以及不断上升趋势,与政府储蓄率的变化情况和现状中找到依据。据我国财政部的资料显示,年,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4%上升到30%;而据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2011年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测算显示,2007年至2009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31.5%、30.9%、32.2%。国家税务总局的资料也表明,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率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率。   近年来,在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政府财政政策具有 “重投资、轻消费”的倾向。政府消费 (如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方面)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却增长甚少。这是造成政府储蓄率上升的直接原因。政府储蓄率上升直接影响了我国高储蓄率的形成。   3.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居民对未来风险的防范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出于对孩子教育成本、医疗成本以及不断攀升的物价等情况的考虑,对未来风险、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使居民对储蓄有很高的积极性。很多人宁愿存钱不愿花钱,这些都使得居民储蓄额增加。另外,改革开放以来,对于一个高经济增长的经济而言,未来的低增长就意味着经济状况变差了。因此,如果大家对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信心不足,个人就会以现在多储蓄来为未来准备。对于中国的广大农民群体而言,如果把大部分的收入都拿来消费,在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孩子的教育费用、家人的医疗费用可能就没有着落。因此,从长期来看,中国要努力完善农民群体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刺激农民的消费,来扩大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当然,农民收入的提高,是就业增长的问题,是整体经济增长的问题,包括投资增长、城市化的深入等问题。   二、我国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1.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首先,高储蓄是当前我国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必要保障。根据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高路易的观点,中国年均10%的 GDP 增长率中,除了 2-4%的主要素生产率贡献外,其余的6-8%的增长率几乎都是来自于资本积累的贡献。[6]2002 年以后,随着我国储蓄率的进一步提高, 年我国的 GDP 年增长率都在 10%以上,这说明储蓄率的进一步提高,使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也有所加大,实际经济产出向潜在产出水平靠近,导致我国连续多年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尽管经过了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的投资,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   其次,高储蓄率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防范金融风险。美国次贷危机、欧洲的债务危机仍然犹如在旁。高储蓄带来的是大量的资金,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从银行角度而言,我国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背负大量不良资产的同时还能正常运转,其原因也在于储蓄率居高不下,银行有源源不断的社会资金流入。因此,客观上来说,我国的高储蓄率提高了包括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银行的运营的安全系数,间接地有利于我国的金融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   2.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我国长期的高储蓄率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可能给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首先,高储蓄率使得我国内部经济的发展面临失衡的问题,这种失衡主要表现为,“投资”与“消费”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作用方面的失衡。国内投资需求强烈、消费需求不足。我国投资率从 1982 年的 31.9%,逐渐上升到 2008 年的 43.5%,近几年来还有加大的趋势,2008 年中国的投资出现了明显升高的现象。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由于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决定中央参与救市并出台4万亿人民币,投资基本占到总数的50%,其中大部分都投入到基础设施等公共建设项目。但消费与投资的比例仍满足不了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甚至出现了倒退现象。2009年投资率上升到改革以来的最高水平46.8%,而消费率则下降到改革以来的最低水平48.6%。投资和消费的严重失衡,导致了市场孕育着巨大的经济风险。   其次,在全球经济的结构方面,我国也面临着高储蓄率下的外部经济失衡的问题。在中国储蓄率过高和国内投资率不足的背景下,我国为了国民经济保持稳定高速的增长而一直推行的出口政策,使得我国的经常项目下出现了大额顺差,这种顺差虽然给中国带来了许多好处,但是巨额顺差的背后却蕴藏着大量的利益流失。同时,2010 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 2847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7%,位居世界第一位,这与许多专家测算的中国最适度外汇储备在 5000 亿至 6000 亿美元左右有相当大的距离。过多的外汇储备也会产生诸多问题。   此外,过高的储蓄率也会掩盖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面临的坏账、呆账等问题,阻碍了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进一步改革。   三、化解我国高储蓄率问题的几点对策建议   近年来,由于我国受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等的影响,高储蓄率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2012年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中国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结构已严重失衡。以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进行分析,中国的储蓄率高达52%,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面对我国高储蓄率的问题,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并想方设法予以解决。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保持适当的储蓄率,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经济安全等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谈如何降低高储蓄率的问题。   1.缩小收入差距,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居民消费。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调动农村消费需求。一直以来,农业在为工业发展做贡献,农村为城市的发展让路,农村的巨大消费需求没有调动起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民收入偏低,没有钱花。在全球金融危机,出口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调动内需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像由政府补贴的家电下乡活动应该长期坚持下去。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再分配职能,通过多种转移支付手段,加大对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保持居民、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收入份额稳定、比例合理。   另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必然会减少人们的预防性储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我们要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的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并积极发挥商业保险在保障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尤其是搞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工作,解除人们对未来的后顾之忧。政府也逐渐认识到需要提供社会服务以减少居民用于养老、医疗和住房的储蓄并刺激个人消费。因此,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使人们对未来的生活能有更多的信心和计划,以便可以根据一个较长时期的收人来安排消费,降低预防性储蓄。   2.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过分倚重于第一、二产业而造成第三产业的落后,不仅导致工业产能过剩带来巨大的出口压力,而且还降低如服务业等方面的消费需求,以及制约了第三产业吸收大量劳动力的能力。因此,国家应该积极引导,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和宏观调控手段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适度降低储蓄率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使我们的生产技术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这种转变有助于提高我国工资收入水平,降低资本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从而有助于改善我国要素分配的不平等,提高企业储蓄率对家庭储蓄率的替代程度。   3.完善金融市场,拓宽个人投资渠道。我国储蓄率一直高于投资率与金融市场中存在缺陷,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存在障碍有很大的关系。我国政府应积极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结构优化,疏通国内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渠道,特别是提高中小企业以及农村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中低收入者参与金融市场的便利度,以及国内金融体系配置资金的效率,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成本,还可以减少国内储蓄与投资净缺口以及缓解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另外,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因此,必须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此外,完善金融市场、健全资本市场和银行系统也可拉低储蓄率。如果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能从资本市场得到融资,他们将更乐于将收入用于消费,待需要资金时再从市场上筹资。更加成熟的资本市场还将吸引家庭将存款从银行系统搬出,进而提高家庭投资于资本市场的收益率,并使家庭收入增加。因此,完善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拓宽个人投资渠道,有助于降低我国储蓄率,同时促进个人资金的高效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M]北京: 中国国家统计出版社,2009.   [2]王第海.解读我国的高储蓄——我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及其对未来经济的影响[J],世界经济情况,2009(12)   [3]王弟海.我国高储蓄的成因及影响:一般均衡分析的动态宏观经济视角[J],社会科学辑刊,2011(2)   [4]李若愚.政府储蓄增长过快是消费不振一大病灶[N].上海证券报,2011(8)   [5]王第海.透视高储蓄率的原因及影响[N].深圳特区报,   [6]徐诺金.怎样看待我国的高储蓄率[J].南方金融,2009(5)   [7]乔虹,宋宇.中国的储蓄率及其长期走势[J].金融发展评论,2010(1)   [8]刘国华等.中国储蓄率持续居高不下的原因与影响分析[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2(7)   个人简介:张百鹏(1967.10- )男,福建晋江,博士,高级经济师 研究方向:民营企业财税与资本、企业供应链管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居民储蓄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