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要认识到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的意义,必须要改变经济的()模式.[3分] a.平稳 b.下降 c.增

2013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新增第十一章_文档下载_文档资料库
当前位置: >>
2013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新增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劳动关系(新增)●本章结构及主要考点节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节名 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框架 考纲要求的主要考点 1.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主体构成 2.劳动关系运行 劳动关系的各学派理论、历史和在 3.劳动关系运行矛盾处理方式 各国的发展 4.劳动关系经典理论以及在各国的发展历史 我国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 5.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本章为 2013 年教材新增的章,没有历年考题。本章知识点较多,一定要注意掌握考纲要求的主要考点。 ●本章内容精讲 第一节 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框架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 表 11-1(一)劳动关系的 1.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 定义 动有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或者说是指整个 社会关系系统中与劳动过程直接相关的社 会关系系统。 2.具体地说,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 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 成的社会关系。 (1)劳动关系的目的: 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 合并完成劳动过程 (2)劳动关系的主体: 以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 为基本主体。员工和雇主以及他们的组织,构 成了狭义的劳动关系主体;广义的劳动关系主 体还包括政府。 (3)劳动关系的性质:它是一种社会经济关系, 一方面是一种以劳动与劳动报酬相交换的利益 分配关系;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组织与个体、 群体之间重要的社会关系。(二)劳动关系的 1.雇佣关系:是劳动关系最主要的特点。 特征 2.冲突与合作:贯穿于劳动关系的整个过程,形成劳动关系运行的两种基本形式。 3.劳动过程所涉及的劳动标准、管理规则是劳动关系所涉及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在规范的 劳动关系中,表现为劳动者和雇主的权利义务。 (三)劳动关系的 1.个别劳动关系:即所谓的狭义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具体的企业或劳动单位中劳动者个人与 层级结构(3 个) 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它主要涉及劳动行为的实现和劳动标准的保障。 2.集体劳动关系:是指由工会为代表的劳动者与雇主或雇主组织所构成的社会关系。 (1)主要特征:主体独立、权利对等、工会代表。 (2)主要功能:交涉、谈判和协商确定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3.社会劳动关系:又称产业关系,是一种以劳动力市场为基础的,包括劳动力 提供方的劳方,劳动力需求方的资方,以及协调方的政府的三方关系。社会劳 动关系通常是指一个大的产业或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范围的劳动关系。 (1)最重要的特征:政府作为一个直接主体介入。 (2)是一种宏观层面的劳动关系。 4.劳动关系的层级结构的特点: (1)个别劳动关系:是基础构成 (2)集体劳动关系:是核心构成 (3)社会劳动关系:是总体构成 (4)三者:相互关联,逐级包容。 【例题 11-1-1?单选题】劳动关系最主要的特点是()。 A.雇佣关系 B.冲突与合作 C.劳动标准 D.管理规则 【答案】A 二、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和环境因素 表 11-2 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劳动者和雇主 主体构成 权利 (一)劳动者 所从事劳动的 两大主要特点: 劳动的从属性 和有偿性义务1.个别劳权 1.完成劳动任务的义务 (1)内容主要涉及:是劳动者的就业条 (1)它是劳动者的基本义务。 件和劳动条件。 (2)劳动者应当在约定的时间和地 (2)包括: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 点,遵守劳动使用者的指示完成约定 休息休假权、社会保险权、劳动安全卫 的工作内容。 生权、 职业培训权以及劳动争议提请处 理权。 2.集体劳权: 2.忠实的义务 (1)工会来代表劳动者具体行使。 (1) 它是基于劳动关系的身份性质而 (2)涉及的主要是劳动者如何通过有 产生的。 组织的行动来维护和保障个别劳权的 (2)内容:服从义务,保密义务,增 程序性的权利。 进义务。 (3)主要包括:团结权、集体谈判权、 民主参与权以及集体参与权。 主要包括:组织权、劳动指挥权、奖惩 1.劳动者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都构成 权以及闭厂权。 雇主所应承担的义务的内容。 2.主要包括:(6 项) ●平等雇佣劳动者的义务、 ●提供劳动报酬的义务、 ●保证工人休息休假权的义务、 ●提供社会保险的义务、 ●保证工人安全和健康的义务 ●提供职业培训的义务 【例题 11-1-2?多选题】以下关于劳动者权利表述正确的是()。 A.个别劳权内容主要涉及的是劳动者的就业条件和劳动条件 B.集体劳权是由工会来代表劳动者具体行使 C.集体谈判权属于个别劳权 D.职业培训权属于集体劳权 E.劳动者权利分为个别劳权和集体劳权 【答案】ABE 表 11-3 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工会、雇主组织、政府 主体构成 类型 主要作用 (三)工会 1.按组织结构形式划分:职业工会、 1.在总体上提高了工资福利水平 产业工会、总工会。 2.推动了产业民主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 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2.按层级划分: 企业工会、 区域性(或 3.为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地方性)工会、全国性工会。 4.在维护社会公正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 用 1.参与集体谈判:是雇主组织发展的最基 本的原因,也是雇主最基本的功能和经常 性的重要工作。 2.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 3.提供法律服务 4.提供培训服务 (二)雇主(四) 雇主组 1.行业协会 织 2.地区雇主协会:一般负责处理劳动 关系等涉及雇主利益的事宜。 3.国家级雇主联合会:主要负责处理 劳资关系各个方面的事务,其中与工 会协商劳资关系是其主要工作。 (五)政府扮演五种角色:保护者、促进者、调 1.劳动政策的制定 停者、规划者、雇佣者。 2.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与完善 3.劳动条件的维持与提高 4.劳动关系的协调 【例题 11-1-3?单选题】雇主组织类型不包括()。 A.行业协会 B.地区雇主协会 C.国家级雇主联合会 D.职业工会 【答案】D 表 11 一 4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主要扮演的五种角色 角色名称 主要业务内容 政府应采取的态度 保护者 1.劳动合同 2.劳动标准 3.劳工保险 4.劳工福利 5.劳工教育 6.劳动安全卫生 7.劳动监察 1.工会组织 2.集体谈判 3.雇员参与 4.分红入股 劳动争议处理 1.职业培训 2.就业服务 3.失业保险 4.人力资源规划 公共事业 积极、主动促进者 调停者 规划者 雇佣者中立、不干预 中立、不干预 积极、主动合法化、企业化、民主 化 【例题 11-1-4?多选题】政府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表明在劳动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是()。 A.保护者 B.促进者 C.调停者 D.规划者 E.雇佣者 【答案】AD【例题 11-1-5?单选题】对于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劳动关系影响最直接的政策是()。 A.货币政策 B.财政政策 C.就业政策 D.教育和培训的政策 【答案】C 三、劳动关系的运行 (一)合作与冲突 表 11 一 5 合作与冲突 根源 表现形式 合作 (1)被迫 (2)获得满足: 首先, 获得满足主要建立在雇员对雇主信任基 础之上。 其次,大多数工作都有积极的一面,如成就感 或自我实现, 这是劳动者从工作中获得满足的 更重要的原因。 最后, 管理方在实践中为了提高员工士气也努 力使雇员获得满足。 冲突 源自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目标、 利益和期望的 分歧。 (1)根本根源: ●异化的合法化 ●客观的利益差异 ●雇佣关系的性质。 (2)背景根源: ●广泛的社会不平等 ●劳动力市场状况 ●工作场所的不平等 ●工作本身的特性 1.产品和服务的产生和提供 2.管理规则的建立1.从员工的角度有: ●罢工(最明显的表现形式)●怠工 ●辞职 ●抵制 ●设立工人纠察线等 2.从雇主的角度有: ●关闭工厂(最严重的情况)●设立 黑名单 ●惩罚带头员工等。●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合作和冲突:是劳动关系运行的两种基本形式。 【例题 11-1-6?单选题】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发生冲突的背景根源不包括()。 A.广泛的社会不平等 B.劳动力市场状况 C.雇佣关系的性质 D.工作场所的不平等 E.客观的利益差异 【答案】CE (二)劳动关系运行的法律规范 表 11 一 6 劳动关系运行的法律规范 名称 1.劳动标准法 概念 称劳动基准法,主要由以实现劳动关 系中劳动者权益(或称劳动条件)基准 化(即制定和实施劳动基准)为基本职 能的各项劳动法律制度所构成。 内容 ●工资法 ●工作时间和休假法 ●职业安全与卫生法 ●特殊群体的劳动保护法 劳动关系法律规范:是指以法律为手段对劳动关系进行规范,对劳动关系进行法律调整。2.劳动保障法主要由以保障劳动者实现劳动权和劳 ●就业法 动关系正常运行的社会条件,或者说 ●职业介绍与培训法 实现劳动保障社会化为基本职能的各 ●社会保险法 项劳动法律制度所构成 主要由以实现劳动关系运行协调为基 ●劳动合同法 本职能的各项劳动法律制度所构成 ●集体合同法 ●工会和雇主组织法 ●劳动争议处理法3.劳动关系法主要由劳动行政与劳动监督等法律制 ●劳动行政法 度构成。 ●劳动监督检查法 【例题 11-1-7?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劳动标准法。 A.工资法 B.工作时间和休假法 C.劳动合同法 D.职业安全与卫生法 【答案】C (三)集体谈判制度、员工参与制度、三方协商机制 表 11 一 7 集体谈判制度、员工参与制度、三方协商机制 概念 特征 作用 1. 指工人通过自己的组织 首先,它承认劳动关系的双方在谈判 集体谈 或代表与相应的雇主或 中的法律地位和权利是平等的; 判制度 雇主组织为签订集体合 其次,它体现了其在劳动关系调整中 同进行谈判的行为。 的自治性和灵活性。 ① 它是调整 集体劳动 关系的有效方式; ② 它是促进 产业和谐 的重要手段; ③ 它在维护 劳动者权 益 和推进产 业民主化 进 程方面具 有一定的 意义。4.劳动行政法2.员工 主要是指员工以受雇者 ①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员工 ①激发员工个人潜能, 参与制 身份参与企业的决策制 ②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参与活动 提高工作效率; 度 定,这些决策主要涉及 体现出来的,参与是其主要的特点。 ② 将民主的 生活方式 员 工 的 待 遇 和 工 作 条 ③具有明确的合法性和高度的权威 延 伸到产业 领域及工 件。方式:获得资讯、 性。 作场所; 劳资协商、共同管理和 ④具有层次性和广泛性。它是民主社 ③保障劳动者权益, 建 自我管理四种不同层次 会应该具有的最一般特征。 立和谐的劳资关系; 的参与。 ⑤具有明显的历史性。 ④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满意度和个人成就感。 3.三方 是指劳动者、雇主和政 ①主体独立:为三方充分行使各自权 协商机 府通过自愿的互动和对 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制 话,致力于劳动标准的 ②权利平等:是三方平等协商的基础 发展完善和劳动权益保 和条件 护的机制。 ③民主协商:是三方协商机制产生的 根源 ④充分合作 【例题 11-1-8?多选题】三方协商机制的特征是()。 A.主体独立 B.权利平等 C.民主协商 D.充分合作 E.自治灵活 【答案】ABCD 四、劳动关系的矛盾处理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类型 ①缓解劳资矛盾, 建立 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②确立工会地位, 保护 劳动者合法利益; ③促进经济发展, 推动 社会进步。 【例题 11-1-9?单选题】权利争议表述错误的是()。 A.它是对既定的权利发生争议 B.它是对现实的权利发生争议 C.它是因约定或法定权利而产生的纠纷 D.它是对期待的权利而发生争议 【答案】D (二)劳动争议处理立法及原则(三)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及处理制度【例题 11-1-10?单选题】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紧急调整方法是()。 A.协商 B.强制仲裁 C.调解 D.审判 【答案】B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各学派理论、历史和在各国的发展 一、劳动关系各学派理论 表 11 一 8 劳动关系各学派理论 劳动关系学派 主要观点 理论评述 1.韦伯夫妇的 产业民主理论 (1)中心主张:劳工运动既要有政治方向, 又要有经济方向。 (2)劳工运动的真实原因:在于工人要求提 高自己在工业社会中经济和社会地位。工会是 将民主带进产业内的主要机制。 (3)一方面赞同产业的社会主义化,另一方 面也相信私人企业和国有企业可以共存。 (1) 劳资冲突:源于不同经济利益的对立 (2)制度的实质:就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 动”,最主要的是法律制度。 (3)特别重视和强调:国家和法律制度的作用, 认为法律制度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社 会力量,主张依靠法律来管理经济。 (4)工会看作是一种经济制度,当工会作为一 种经济制度的代表就工资和有关雇佣问题与 雇主进行谈判时,便可以将其界定为“双边集 体行动”,也就是集体谈判。 (1) 关于集体协商活动的理论 以及私营和国有企业共存的理 论对于西方国家集体谈判和混 合经济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 影响。 (2) 由产业民主思想而演进成 的社会改良和社会整合思潮成 为欧洲劳工运动的主流。 美国制度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 之一。他的学说被称为制度主 义的“社会法律学派”。 极力主张包括国家干预在内的 “集体行动”,强调政府在调 节和管理经济中的作用。2.康芒斯的集 体行动理论劳动关系系统由四个相关部分构成: 1.劳动力经济学制度学派的代 (1)主体(输入部分) 表人物之一。 ●各级管理阶层; 2.首次将劳动关系领域分散的 ●雇员系列; 理论建成一个系统化的思想体 ●与劳动关系有关的特定的政府机构. 系。 (2)环境(输入部分) 3.为劳动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 ●工作场所和工作团体的技术条件; 个有用的分析框架。 ●市场或预算约束; 4.最早以统合模式对劳、资、 ●整个社会系统中的权利所在和分配。 政三方的经济、政治关系进行 (3)意识形态(输入部分) 了分析,但没有对彼此之间的 (4)规则网(输出部分:劳动关系研究的中心) 互动以及权利比例加以说明, ●补偿制度 也缺少劳动关系中非常重要的 ●操作规程 要素和行为变化。 ●奖惩制度 ●解雇制度 【例题 11-2-1?多选题】邓洛普的劳动关系系统的构成包括()。 A.主体 B.环境 C.意识形态 D.规则网 E.工会 【答案】ABCD 二、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及其特征 表 11 一 9 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及其特征 劳动关系学派 主要观点 理论评述 1.韦伯夫妇的 产业民主理论 (1)中心主张:劳工运动既要有政治方向, 又要有经济方向。 (2)劳工运动的真实原因:在于工人要求提 高自己在工业社会中经济和社会地位。工会是 将民主带进产业内的主要机制。 (3)一方面赞同产业的社会主义化,另一方 面也相信私人企业和国有企业可以共存。 (1) 劳资冲突:源于不同经济利益的对立 (2)制度的实质:就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 动”,最主要的是法律制度。 (1) 关于集体协商活动的理论 以及私营和国有企业共存的理 论对于西方国家集体谈判和混 合经济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 影响。 (2) 由产业民主思想而演进成 的社会改良和社会整合思潮成 为欧洲劳工运动的主流。 美国制度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 之一。他的学说被称为制度主 义的“社会法律学派”。3.邓洛普的劳 动关系系统理 论2.康芒斯的集 体行动理论 (3)特别重视和强调:国家和法律制度的作用, 极力主张包括国家干预在内的 认为法律制度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社 “集体行动”,强调政府在调 会力量,主张依靠法律来管理经济。 节和管理经济中的作用。 (4)工会看作是一种经济制度,当工会作为一 种经济制度的代表就工资和有关雇佣问题与 雇主进行谈判时,便可以将其界定为“双边集 体行动”,也就是集体谈判。 劳动关系系统由四个相关部分构成: 1.劳动力经济学制度学派的代 (1)主体(输入部分) 表人物之一。 ●各级管理阶层; 2.首次将劳动关系领域分散的 ●雇员系列; 理论建成一个系统化的思想体 ●与劳动关系有关的特定的政府机构. 系。 (2)环境(输入部分) 3.为劳动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 ●工作场所和工作团体的技术条件; 个有用的分析框架。 ●市场或预算约束; 4.最早以统合模式对劳、资、 ●整个社会系统中的权利所在和分配。 政三方的经济、政治关系进行 (3)意识形态(输入部分) 了分析,但没有对彼此之间的 (4)规则网(输出部分:劳动关系研究的中心) 互动以及权利比例加以说明, ●补偿制度 也缺少劳动关系中非常重要的 ●操作规程 要素和行为变化。 ●奖惩制度 ●解雇制度 【例题 11-2-2?多选题】调整劳动关系的社会统合模式,其特征表现为()。 A.劳资双方的关系以整个社会为背景; B.集体意识与阶级认同存在于社会阶层; C.劳工对劳动阶层的忠诚高于对本产业的忠诚 D.工会在跨企业团结权方面不具有强大的力量 E.劳动者对本产业的忠诚高于对劳动阶层的忠诚 【答案】ABC 三、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背景及其特点 表 11 一 10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劳动关系及其特点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劳 特点 动关系 1.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是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形成时期。 第一,劳动关系主要是以一种直接剥夺的方式形成的; 第二,在劳动关系形成过程中充斥着暴力与强制; 第三,宗主国和殖民地的劳动关系发展并不同步。 3.邓洛普的劳 动关系系统理 论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 第一,劳动关系双方形成了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劳资矛盾的焦点主 期 要集中在劳动者最基本的劳动条件的改善上; 第二,劳工运动总体上处于分散、个别和局部的状态,工人工会化进 程面临来自政府与雇主的巨大阻力; 第三,阶级斗争尖锐化,在劳资关系中,资方占绝对优势的地位,劳 资矛盾多以激烈对抗和冲突的方式表现出来, 劳资关系呈不稳定状态; 第四,政府对劳资关系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在表面自由的背后,立法 和政策明显向雇主一方倾斜。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工会代表劳工与雇主谈判的方式开始出现,集体谈判制度也开始得到 国家法律的承认和保护。 第一,劳资矛盾的焦点依旧,但是矛盾的激烈程度和表现方式发生了 变化。 第二, 劳资力量对比发生改变,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资双方的矛盾; 第三,政府调整和改变了劳资关系政策,从对劳资关系领域的自由放 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政策, 大量劳工立法的出现以及相应机构的建立, 使劳资关系的调整开始向有序化、法制化方向迈进。 这是一个过渡期,从初期的国家干预向下一阶段全面进入制度化、法 制化过渡。 第一,战争、危机和革命极大地影响着这一阶段劳资关系的发展 第二,国家的劳动行政管理职能增强,成为政府宏观调节劳资关系的 主要手段。 第三,工业民主化、集体谈判制度和三方协商机制的出现,使协调劳 资关系的方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宽泛。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第一,劳资关系焦点仍然集中在社会劳动问题上,但争取广泛的民主 参与权也成为劳资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第二,劳资关系总的是向缓和、合作发展。 第三,国家调整劳资关系的手段趋于完备,立法体系不断完善,社会 保障制度和福利水平的提高,三方格局的形成,都为劳资关系的稳定 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劳资关系的运行方式发展成一种有序的组织行为,解决劳资矛 盾、劳资争端的途径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第一,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国际竞争的加剧和雇主策略的变化。 第二,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改变了资方、政府和工会的 权利平衡。 第三,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处境日益严峻 第四,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问题 第五,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 【例题 11-2-3?单选题】新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是()。 A.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国际竞争的加剧和雇主策略的变化 B.劳资关系总的是向缓和、合作发展 C.工业民主化、集体谈判制度和三方协商机制出现 D.集体谈判制度也开始得到国家法律的承认和保护 【答案】A 四、劳动关系的不同模式 表 11 一 11 劳动关系的不同模式 模式 基本制度和内容 劳资关系的特点 1.德国模式 (1) 准则: 即劳动双方的实力必须保 持相对均衡,否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和发展。 (2) 劳资协议自治: 是德国劳资关系 领域的基本制度。 (3) 德国的劳资关系: 实行政府宏观 调控、劳资双方自治的基本格局。 (4) 集体谈判自行确定雇员的劳动报 酬和工作条件:成为战后调整劳资关 系的核心机制。 (5) 德国的工厂委员会制度是一种员 工参与制度 (1)强调员工和管理方的相互信任合 作,对企业目标的高度认同。 (2)三大支柱: 终身雇佣制、 年功序列 工资制和企业工会。 (3) 跨企业的甚至是全国性的集体谈 判(提高工资和改善劳动条件),称 “春斗”。 (1) 德国劳资双方的组织都具有集中 程度高、实力强大的特点。 (2)政府的宏观调节得到重视。 (3)强势的劳动法律规范、有效的制 约机制、制度化的工人参与制度、劳 动与资本之间的社会契约,使德国的 劳资关系在相当长的时期保持了稳定 有序的状态。 6.新时期2.日本模式(1)工会企业化:是日本工会运动的一 大特色。工会以企业为基础反映了日 本劳资关系企业化的重要特征。 (2)最显著的特点:以家族式劳资关系 模式维持着劳资关系的稳定,是“经 营者统合模式’的代表。3.美国模式(1) 非常重视市场力量对促进经济发 最主要的特征:体现在其浓厚的自由 展的作用。 化、分散化色彩上。 (2)美国政府对劳资关系的干预十分 有限 (3)劳资合作是美国劳资关系的主要 原则,是 “多元放任模式” 的代表国家。4.俄罗斯和东欧 目前劳动关系处于动态的、不稳定时期,转型期的特征非常明显:新旧因素 国家的劳动关系 共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5.发展中国家的 (1)政府主导的劳资关系模式 劳动关系 (2)充满冲突和斗争的劳资关系模式 【例题 11-2-4?单选题】劳动关系的日本模式基本制度内容不包括()。 A.终身雇佣制 B.年功序列工资制 C.企业工会 D.劳资协议自治 【答案】D 第三节 我国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 一、中国劳动关系的转型 表 11 一 12 中国劳动关系的转型劳动关系特征或影响 1.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劳动关 系特征 特征: (1)类型的单一化(2)归属的国家化(3)内容的泛政治化 (4)三方利益的一体化(5)运行的行政化 2.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转型对中 国劳动关系的影响 影响: (1)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2)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和劳动力市场的发育 (3)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 3.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中 国劳动关系特征 特征: (1)市场化 (2)法制化(表现) ●意味着劳动关系所涉及的各项实体内容的法制化 ●制定相应法律,通过个别规制和集体规制的形式来调整不同形态的劳动关 系; ●劳动关系双方发生劳动争议和纠纷,经过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和程序加以解 决。 (3)国际化 首先,中国出现了国际性的劳动关系,这主要是外商对华投资企业中的新型 劳动关系。 其次,劳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也出现了国家化的趋向 最后,中国协调劳动关系的手段也在更多地借鉴通行的国际惯例,这体现为 劳工权益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的全球化趋势。【例题 11-3-1?单选题】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劳动关系特征是()。 A.劳动关系市场化 B.劳动关系法制化 C.劳动关系国际化 D.劳动关系类型的单一化 E.劳动关系归属的国家化 【答案】ABC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大意义 三、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在中国四、中国的职工民主参与 表 11 一 13 中国的职工民主参与内容 (一)历史演变 中共十五大以后企业改制加快,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受到严重冲击, “新三会”(股东会、 董事会和监事会)和“老三会”(党委会、职代会和工会)关系的处理成为新时期职工民 主参与面临的困难问题。 (二)形式 1.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是中国职工民主参与管理的基本形式。 2.厂务公开制度:国有企业较常见 3.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制度 4.职工持股会 5.职工董事和监事制度:具有层次高、参与管理直接性强等特点,具有其他民主参与 管理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成绩与问题 1. 取得的成绩:在立法建设方面/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权的活动/职工群众的民主知 识、管理知识也得以充实和丰富。 2. 存在的问题:最大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民主意识和民主传统相对薄弱, 对企业基层组 织的民主参与并不构成强力支持。 (四)理论与制度创新 1.理论创新: ①中国职工民主管理的表现形式就是民主参与, 参与是其核心概念, 中国的职工民主参 与与国外工人参与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②职工以劳动者的身份参与管理; ③利益驱动是民主参与得以运行的源动力; ④企业组织中的职工参与主要是经济性质的,工人参与实现的是经济权利。 2.职工参与形式多样化 3.工会组织变革与形象再造【例题 11-3-2 单选题】中国职工民主参与具有层次高、参与管理直接性强等特点的形式是()。 A.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B.厂务公开制度 C.职工持股会 D.职工董事和监事制度 【答案】D 五、三方协商机制在中国六、中国劳动关系矛盾处理 表 11 一 13 中国劳动关系矛盾处理范围 (一)当前中 国劳资冲突 的现实状况内容要点1.现阶段中国劳 ●中国的国有企业的劳资冲突行为:主要是请愿、游行和示威。 资冲突的构成特 点 ●私营企业劳资冲突的形式:主要是怠工和罢工。 ●集体冲突大幅增加2.中国目前劳资 ●从性质来看:绝大多数是由于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报酬权益被侵害,而又长 冲突的性质特点 期得不到解决而致,仍是一种以劳动权利的实现为基本内容的权利争议。 ●从目的来看:一般都是个别劳动权益的维护,近年来出现了冲突目的由个 别劳权向集体劳权的变化趋势。 ●从组织来看:自发性是其重要的特点。 3.当前中国劳资 ●直接原因:是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害又不能适时合理解决。这种侵害主要 冲突的原因 是涉及劳动者的劳动工资和劳动条件。 ●主要原因:在国有企业出现的劳资冲突,主要是由于企业改制、关闭破产 和裁员过程中劳动者权益受损所致。在非国有企业出现的劳资冲突,主要是 劳动条件和就业条件的恶劣,特别是企业拖欠职工工资问题。 ●社会原因:劳资力量对比极端不平衡 ●法律原因:劳动立法和执法的不健全 (二)当前中 国劳资冲突 的缓解途径 1.以保障劳工权 ●劳工政策的核心:要以保护劳工权益为中心和基本原则。这也应该是中国 益为中心制定劳 动政策 的一项基本的社会政策。 ●政府劳动政策的原则和出发点:应该是追求公平而不是追求效率。 ●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不仅是减少劳资争议和缓和劳资冲突的主要对 策,而且也是国家解决劳资冲突的政治原则。 2.完善劳动法律 ●增强劳动者的力量,形成相对平衡的劳资关系力量对比态势和机制,是预 体系防和消解劳资冲突的重要对策。 ●需要解决目前劳动司法缺位的问题。3.贯彻劳工标准,发挥工会作用【例题 11-3-3?多选题】当前中国劳资冲突的缓解途径是()。 A.以保障劳工权益为中心制定劳动政策 B.完善劳动法律体系 C.贯彻劳工标准,发挥工会作用 D.劳动立法和执法的不健全 E.劳资力量对比极端不平衡 【答案】ABC 七、集体争议与产业行动 表 11 一 14 集体争议与产业行动内容 (一)中国的集体争议 和产业行动 1.罢工主要原 一是经济制度和企业管理不善, 官僚主义严重, 严重侵害了工人的利益, 因 工人与企业之间的矛盾激化; 二是工人的利益受损后, 缺乏合理的维权渠道, 只好通过其他手段维护 权益。 2.罢工发生地 (1)非公经济发达的地区:多是因为雇主对劳动者的剥削过于严苛、 劳动关系失衡所导致的。 (2)公有制企业较集中的地区:多是因为公有制企业私有化、大规模 失业或半失业、社会保险缺失、企业管理层的****等问题所导致。 (二)中国劳动关系当 事人所采取的特殊产 业行动方式 1.集体信访 2.政权机关前的静坐、请愿; 3.封堵道路 4.组织护厂纠察队或者联合抵制 5.罢工:是产业行动的经典方式 (三)完善集体争议和 产业行动的立法和政 策的意义 1.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解决社会矛盾、建设公平与和谐社会的需要 2.保障****、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需要:自由结社、集体谈判、集体争议合称劳动 三权,是劳动者的基本****。 3.履行有关国际法义务的需要:工人享有罢工权。中国通过罢工权立法转化为国内法 并在国内予以实施,是一种国家义务。【例题 11-3-4?单选题】中国劳动关系当事人所采取的特殊产业行动方式有()。 A.集体信访 B.政权机关前的静坐、请愿 C.组织护厂纠察队 D.抵制罢工 E.罢工 【答案】ABC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转型升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