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治经济学学,IS曲线右上方的点为什么表示投资小于储蓄?以及由此得来的产品供给大于产品需求是怎么来的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1.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表示(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D)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2. 同时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带来的经济后果是( )。 。A)利率上升,产出变化不确定B)利率下降,产出变化不确定。C)产出减少,利率变化不确定。D)产出增加,利率变化不确定。3. 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是( )。 。A)增加政府购买支出。B)提高法定准备金率。C)降低再贴现率。D)在金融市场卖出政府债券。4. 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400亿元,投资为500亿元,平均储蓄倾向为0.2,设为两部分经济,均衡收入水平( )。 。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8:34:5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宏观经济.DOC总需求理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作者:管理员&&录入时间: 11:25:36&&
第八章&& 总需求理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1.简释下列概念:
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自生支出、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加速原理、加速数、货币需求、货币供给、流动性偏好、货币交易需求、货币投机需求、凯恩斯陷阱、资本的边际效率(MEC)、投资的边际效率(MEI)、IS曲线、LM曲线、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LM曲线的古典区域、IS―LM模型。
&&& 2.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
&&&&&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 C.储蓄增加;&&&&&&&&& &&D.利率提高。
&&& 3.线性消费曲线与45。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 )。
&&&&& A.自发性消费;&&&&&&&&& B.总消费;
&&&&& C.收入;&&&&&&&&&&&&&&& D.储蓄。
&&& 4.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
&&&&& A.边际消费倾向;&
&&&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
&&&&& C.平均消费倾向;
&&&&& 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总量。
&&& 5.如果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1,那么,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水平为(&&& )。
&&&&& A.770亿元;&&&&&&& &&&&&B.4 300亿元;
&&&&& C.3 400亿元;&&&&&& &&&&&D.7 000亿元;&&&&&
&&& 6.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
&&&&&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储蓄倾向为0.1;
&&&&& C.边际消费倾向为0.4;&&& D.边际储蓄倾向为0.3。
& &&7.已知某个经济充分就业的收入是4000亿元,实际均衡收入是3800亿元。假定边际储蓄倾向为0.25,增加100亿元投资将使经济(&&& )。
&&&&& A.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 B.出现5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
&&&&& C.出现20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
&&&&& D.出现50亿元的紧缩缺口。
&&& 8.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 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 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支出(&&& )。
&&&&& A.500亿元;&&& &&&&&&&&&B.50亿元;
&&& C.10亿元; &&&&&&&&&&&&&D.30亿元。
&&& 9.IS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使(&&& )。
&&&&& A.投资等于储蓄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 B.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的货币量;
&&&&& C.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货币量;
&&&&& D.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
10.一般地说,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组合,都是(&&& )。
&&&&& A.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 B.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 C.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 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非均衡组合。
&&& 11.政府支出增加会使IS曲线(&&& )。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 C.保持不动;&&&&& &&&&&&D.斜率增大。
&&& 12.在萧条经济中,若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则各个可能利率上的国民收入(&&& )。
&&&&& A.增加;&&&&&&&&&&&&&&& B.减少;
&&&&& C.不变;&&&&&&&&&&&&&&& D.不确定。
&&& 13.LM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使(&&& )。
&&&&& A.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 B.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 C.产品需求等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 D.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 14.一般地说,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组合,都是(&&& )。
&&&&& A.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 B.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 C.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 D.产品需求等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 15.水平状的LM曲线表示(&&& )。
&&&&& A.利息率对货币投机需求影响最大;
&&&&& B.利息率对货币投机需求影响最小;
&&&&& C.货币需求对利息率的影响最大;
&&&&& D.货币需求对利息率的影响最小。
&&& 16.位于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组合表示(&&& )。
&&&&& A.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大于求;
&&&&& B.产品供大于求、货币求大于供;
&&&&& C.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大于求;
&&&&& D.产品求大于供、货币求大于供。
&&& 17.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右下方的组合表示(&&& )。
&&&&& A.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大于求;
&&&&& B.产品供大于求、货币求大于供;
&&&&& C.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大于求;
&&&&& D.产品求大于供、货币求大于供。
&&& 18.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右下方的组合表示(&&& )。
&&&&& A.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大于求;
&&&&& B.产品供大于求、货币求大于供;
&&&&& C.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大于求;
&& &&&D.产品求大于供、货币求大于供。
&&& 19.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左上方的组合表示(&&& )。
&&&&& A.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大于求;
&&&&& B.产品供大于求、货币求大于供;
&&&&& C.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大于求;
&&&&& D.产品求大于供、货币求大于供。
20.假定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根据IS-LM模型,如果不让利息率上升,政府应该(&&& )。
&&&&& A.增加投资;
&&&&& B.在增加投资的同时增加货币供给;
&&&&& C.减少货币供给量;
& D.减少投资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量。
21.试述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与他以前的经济学有关理论的主要区别。
22.储蓄率太低,将制约投资以及经济增长。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储蓄率提高将使总产量减少,这是否矛盾?
23.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储蓄变动对均衡国民收入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俭的悖论”?
24.政府支出乘数是怎样推导出的?同边际储蓄倾向不变的情况相比,当边际储蓄倾向递减或递增时,政府支出乘数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25.政府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与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有什么不同?
26.试述乘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哪些因素的限制?
27.怎样理解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概念?假如某经济社会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国民收入和就业将发生什么变化?凯恩斯认为应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或货币政策?
28.IS曲线和简单的凯恩斯模型有什么联系?
29.简述IS曲线所描述的宏观经济含义。
30.怎样利用IS曲线判断国民收入的变动趋势?
31.结合IS曲线分析产品市场的失衡。
32.简述LM曲线所描述的宏观经济含义。
33.怎样理解凯恩斯流动陷阱区域LM曲线的特性?古典区域与之有何区别?
34.解释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假定条件和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假定条件有何不同?
35.结合LM曲线分析货币市场的失衡。
36.运用IS-LM模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失衡状态和调整过程。
37.分析研究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有何意义?对影响IS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进行讨论又有什么意义?
38.评价IS-LM模型有哪些缺陷。
39.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它受哪些因素影响?
40.在三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C=100+0.8Yd,投资I=300亿元,政府购买G=160亿元,税收T=0.2Y。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2)政府购买乘数;
(3)若政府购买增加到300亿元,新的均衡国民收入。
41.假定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均预算乘数。
42.已知IS方程为Y=550-1 000r,边际储蓄倾向MPS=0.2,利率r=0.05。计算:
(1)如果政府购买增加5单位,新旧均衡收入分别是多少?
(2)IS曲线如何移动?
43.假设某国处于经济萧条时期,消费函数C=15+0.75Yd,税收函数T=6+0.2Y,转移支付TR=2,投资I=20,政府购买G=10。计算:
(1)均衡总产出是多少?
(2)若充分就业产出为120,需要增加多少政府购买可以实现充分就业?
(3)政府购买增加对消费需求有何影响?
(4)实现充分就业需要增加多少转移支付?
44.一个封闭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C=100+0.9Yd,当投资I=300亿元,政府购买G=160亿元,税率t`=0.2,T0=0时,计算:
(1)当政府收支平衡时,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为多少?政府购买乘数为多少?税收乘数为多少?
(2)假设政府购买G增加到300亿元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为多少?
(3)假设投资从300增加到400亿元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为多少?
(4)假设投资不是外生变量,而是内生由方程I=300+0.2Y决定的,新的均衡国民收入和乘数为多少?
(5)假设税率t`=0.4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和乘数为多少?
45.已知某国宏观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150+0.5Y,投资函数为I=150-400r,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为L1=0.25Y,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为L2=50-100r。又知政府支出G=50,实际货币供给M/P=180。求均衡国民收入Y、利率水平r、消费C、投资水平I以及货币交易需求L1和货币投机需求L2。
46.假设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消费函数C=300+0.8Yd,投资函数I=200-1500r,净出口函数NX=100+0.04Y-500r,货币需求函数L=0.5Y-200r,政府支出G=200,税收函数T=0.2Y,名义货币供给M=550,价格水平P=1。求:
(1)IS曲线方程;
(2)LM曲线方程;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
47. 假设一个经济中的消费函数C=80+0.9Y,投资函数I=720-2 000r,货币需求函数Md=(0.2Y-4 000r)P,货币供给Ms=500。不存在政府支出和税收。根据上述条件求总需求函数。
&&& 48.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
(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二、习题参考答案
2.B; 3.D; 4.A; 5.D;& 6.B;& 7.C; 8.B;
9.A; 10.A; 11.B; 12.A; 13.A; 14.C; 15.A;
16.A; 17.D; 18.B; 19.C; 20.B。
21.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主要是针对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提出来的,认为危机发生的原因是总需求(有效需求)的不足,政府应利用财政政策干预经济。而凯恩斯以前的经济学理论,都认为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总供给是和总需求保持均衡的。
凯恩斯以前的经济理论认为,储蓄和投资自然会有相等的趋势。其理由是:储蓄形成资本的供给,投资形成资本的需求,当储蓄大于投资,即资本供给超过资本需求时,利率下降,从而抑制储蓄,刺激投资,使储蓄大于投资的局面得到改变。总之,利率作为调节储蓄和投资的杠杆使储蓄自动转化为投资,从而总供给恒等于总需求,经济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政府也就没有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的必要。
凯恩斯主义理论认为:决定投资和储蓄的因素是不同的,投资未必总等于充分就业状态时的储蓄,总供给未必总等于总需求。关于这一点,凯恩斯用“三大心理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货币的流动偏好来解释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传统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在理论上显然是矛盾的,为消除这种矛盾,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声称:投资与储蓄的相等是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般情况,而两者的背离不过是特例而已。因此,凯恩斯主义是传统经济学的一个特例,两者在理论上并无矛盾之处。因此,西方经济学界中的新剑桥学派指责新古典综合理论是改头换面地回到了凯恩斯以前的传统理论。
&&& 22.投资是指企业购买机器设备、新建厂房等。企业投资的目的之一是补偿损耗、维持简单再生产。这部分投资称为更新投资,或者称为折旧。总投资大于更新投资的部分称为净投资,其目的是扩大再生产。可见企业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一国资源不是用来生产投资品,就是用来生产消费品。一国消费率太高,会引导一国大量资源用于生产消费品,从而使投资品的生产受到限制。这样就制约一国的经济增长。这里的问题是企业有足够的投资需求,但由于储蓄率太低、投资品供给不足,企业的投资需求不能完全实现,结果影响了一国的经济增长。因此,储蓄率太低是一个消极因素。注意这里分析问题的前提是充分就业,不是储蓄率不能转化为投资,而是储蓄太低限制了投资。
&&& 而简单凯恩斯模型的基本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经济萧条。在这一场合,储蓄率提高导致消费需求下降,使总需求不足的矛盾更加尖锐。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投资需求不足,由储蓄率提高带来的投资品供给增加,只能导致产品积压增加。在这里,储蓄不能顺利转化为投资。
&&& 因此,题目中的两个命题都是正确的。只是由于前提条件不同,储蓄率提高在前一个场合是积极因素,在后一场合是消极因素。
&&& 23.以两部门经济为例,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S=I,下图就是用储蓄―投资法表示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用储蓄―投资法表示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在图中,S0与I交于E0,表示最初的储蓄等于计划投资,E0点决定了均衡收入水平为Y0。若人们比以前更倾向于储蓄,从而使S0左移至S1,并与计划投资I交于E1点,此时,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1,Y1<Y0。可见,储蓄增加导致国民收入减少。相反,若人们比以前更倾向于减少储蓄,从而使S0右移至S1,并与计划投资I交于E2点,此时,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2,Y2>Y1,可见,储蓄减少能使国民收入增加。
&&& 增加储蓄会导致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减少储蓄能使国民收入水平上升。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由此得出一个看来是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好事。这就是所谓的“节俭的悖论”。
24.假设政府增加财政支出ΔG(这意味着总需求的增加量为ΔG),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将引起均衡产出(收入)的第一轮增加,增加额为ΔY1=ΔG。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需求是收入的函数,根据消费函数C=a+bY,消费需求的增加量ΔC1=bΔY1。消费需求的增加,意味着总需求出现了第二轮的增加,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收入的增加量也将出现第二轮的增加,增加额为ΔY2=ΔC1=bΔY1=bΔG。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均衡收入的增加将导致消费需求的增加,从而导致总需求和均衡收入的第三轮增加。如果这一过程无限的进行下去,可以得到下列式子:
(1)ΔY1=ΔG
(2)ΔY2=ΔC1=bΔY1=bΔG
(3)ΔY3=ΔC2=bΔY2=b2ΔG
(4)ΔY4=ΔC3=bΔY3=b3ΔG
(n)ΔYn=ΔCn-1=bΔYn-1=bn-1ΔG
将收入的各轮增加量加总,当趋于无穷时,可得到下式:
ΔY=ΔY1+ΔY2+ΔY3+ΔY4+…+ΔYn
&& =ΔG+bΔG+b2ΔG+b3ΔG+…+bn-1ΔG
&& =ΔG(1+b+b2+b3+…+bn-1)
将ΔY=ΔG 代入政府支出乘数公式KG中,可得:
由于b=1-MPS,因此乘数也可以写成KG=1/ MPS,即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从政府支出乘数公式可以看出,同边际储蓄倾向不变的情况相比,如果边际储蓄倾向是递减的,乘数将变大;如果边际储蓄倾向是递增的,乘数将变小。
25.投资乘数(KI)与政府支出乘数(KG)的计算方法完全一样,计算结果也完全相同,其原因是它们都是构成总需求的因素,即AD=C+I+G+(X-M)。因此无论是其中哪一种支出变化,都使总需求发生同样的变化,因而对均衡国民收入所产生的作用也完全相同。当其他条件不变时,KG=KI=1/(1-b)。&&&
转移支付乘数(KTR)和税收乘数(KT)与上述两种乘数不同。因为当转移支付或税收变动一个数量时,对消费支出产生的作用要受到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转移支付的变化量所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称为转移支付乘数。以△TR表示转移支付的增量,KTR表示转移支付乘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KTR=ΔY/ΔTR=b/(1-b)。
税收乘数是指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税收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同样受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但是与转移支付不同之处在于:税收对消费者支出的影响是负方向的。以KT表示税收乘数,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KT=-ΔY/ΔT=-b/(1-b)。
26.乘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生活中的限制因素有:(1)经济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若生产能力已被充分利用,不存在闲置的资源,则投资增加及由此造成的消费支出增加,并不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只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2)投资和储蓄的决定是否相互独立。若不独立,乘数作用就小得多,因为投资引起的对货币资金需求的增加会使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抑制消费,这样就会部分抵消因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进而使消费增加的趋势。(3)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能否适应支出的需要。若货币供应量受到限制,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的增加得不到满足,利率就会上升,抑制消费和投资,使总需求降低。
27.凯恩斯所讲的“有效需求”,是指社会上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所谓供给价格是指,企业愿意雇佣一定数量工人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时,所必须取得的收益,这一收益必须等于生产这些产品所付出的生产要素的成本加上预期的利润,所有企业的产品供给价格之和就是总供给价格;所谓需求价格是指企业预期社会上人们购买其产品时愿意支付的价格,总需求价格是全部企业预期社会上人们意愿购买全部商品的价格的总和。
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都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企业会扩大生产,增雇工人;相反,当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企业则会缩减生产,减雇工人。只有当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相等时,企业才能获得最大预期利润,从而生产既不扩大也不缩小,达到均衡状态,这时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因此,如果某经济社会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表明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经济呈现出萧条。凯恩斯认为,需要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对经济加以干预,以降低失业率,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28.(1)简单凯恩斯模型和IS―LM模型都以萧条经济为基本背景;(2)简单凯恩斯模型没有考虑利率因素,而IS曲线则突出分析了利率对总需求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影响;(3)IS曲线是在简单凯恩斯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利率因素而形成的。
29.(1)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即I=S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的组合轨迹。
(2)IS曲线的斜率为负值,表示利率与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动。投资对利率的反应越敏感,IS曲线越平缓;相反,投资对利率的反应越不敏感,IS曲线越陡峭。
(3)IS曲线左边的点表示产品市场短缺型的失衡。因为,在同一利率水平上,这些点所代表的产出水平低于产品市场均衡时的产出水平;相反的道理,IS曲线右边的点表示过剩型的失衡。
(4)自主性支出的变动会引起IS曲线的平行移动。自主性支出增加,如消费、投资或政府支出的增加都会使IS曲线向右移动,表示在同等利率水平上收入增加了。相反,自主性支出的减少会使IS曲线向左移动,表示在同等利率水平上收入减少了。
30.如果货币市场的供求不变,根据IS曲线则可以进行如下的判断:
(1)如果利率较低,国民收入水平也较低(IS曲线下方),则国民收入倾向于增加。
(2)如果利率较高,国民收入水平也较高(IS曲线上方),则国民收入倾向于减少。
(3)如果利率较高,国民收入水平较低(IS曲线上),则国民收入倾向于不变。
(4)如果利率较低,国民收入水平较高(IS曲线上),则国民收入倾向于不变。
31.IS曲线是所有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对应点的连线,因此,IS曲线之外的任何一点,都表示产品市场处于失衡状态。&
如图所示,A为IS曲线右边的任意一点,B为IS曲线左边的任意一点,由于A、B两点均不在IS曲线上,所以为产品市场上的失衡点。
在A点,与A点对应的国民收入为Ya,利率为ra。当收入为Ya时,ra高于产品市场的均衡利率re,因此A点的投资Ia小于市场均衡时的投资Ie。又因为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Ie=Se,所以在A点有I&S。同理,IS曲线右边的每一点均有I&S。此时,产品市场上出现过剩供给,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将导致总产出的下降,直至恢复到IS曲线上的A1点。
而在B点,与B点对应的国民收入为Yb,当收入为Yb时,B点的利率rb低于产品市场的均衡利率re,因此B点的投资Ib大于市场均衡时的投资Ie。又因为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Ie=Se,所以在B点有I&S。同理,IS曲线左边的每一点均有I&S。此时,产品市场上出现超额需求,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将导致总产出的增加,直至回复到IS曲线上的B1点。
32.(1)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中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达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的组合轨迹。LM曲线中的L是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L(Y,r),M是货币供给量。
(2)LM曲线向右上方延伸,表明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呈同方向变动。其原因是:在货币供给不变时,收入增加要求交易货币需求量增加,这样导致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从而使利率提高。
(3)位于LM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4)LM曲线的形成是由货币的交易需求、投机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因此,LM曲线位置的移动,主要取决于这三个因素的变化。在货币需求较稳定的情况下,LM曲线的移动主要由货币供给变动引起。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向右平行移动,货币供给减少使LM曲线向左平行移动。h和k的变动则会使LM 曲线斜率变动。
& &&33.(1)在凯恩斯流动陷阱区,LM曲线呈水平状。其经济含义是: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增加,几乎不会引起利息率的提高。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必须考虑凯恩斯陷阱区货币需求的特性。一般来说,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国民收入的增加总会引起利息率的提高,但在凯恩斯陷阱区,出现了货币需求的利息率弹性无限大的特殊情况。因此,在国民收入增加时,利息率稍有提高,投机货币需求立即大量减少、交易货币需求大量增加。所以,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国民收入增加而利息率几乎不提高。
&&& (2)在古典区,LM曲线呈垂直状。其经济含义是国民收入稍有增加,就能刺激利率无限提高。其原因是,当利息率提高时,投机货币需求为零,国民收入增加相应增加了对交易货币的需求,如果交易货币需求不能完全被满足,就会刺激利息率大幅度提高。
34.(1)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假定条件是投资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以及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即利率上升时投资减少,利率下降时投资增加,以及收入增加时储蓄随之增加,收入减少时储蓄随之减少。如果这些条件成立,那么当利率下降时,投资必然增加,为了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或者说储蓄和投资相等,则储蓄必须增加,而储蓄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时才能增加。这样,较低的利率必须和较高的收入配合,才能保证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表现在图形上IS曲线必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如果上述前提条件不存在,则IS曲线就不会向右下方倾斜。例如,当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时,即投资需求为水平状时,则IS曲线将成为一条水平线。再如,如果储蓄不随收入增加而增加,即边际消费倾向如果等于1,则IS曲线也成为水平状。由于西方学者一般认为投资随利率下降而增加,储蓄随收入下降而减少,因此一般可假定IS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假定条件是货币需求随收入增加而增加,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如果这些条件成立,则当货币供给既定时,利率上升,货币投机需求量减少,为保持货币市场的供求均衡,货币交易需求量必须相应增加,而货币交易需求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时才会增加,于是,较高的利率必须和较高的收入相结合,才能使货币市场均衡。如果这些条件不成立,则LM曲线不可能向右上方倾斜。例如,古典学派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只是为了交易,并不存在投机需求,即货币投机需求为零,在这一情况下,LM曲线就是一条垂直线。反之,凯恩斯认为,当利率下降到足够低的水平时,人们的货币投机需求将是无限大,从而进入流动性陷阱,此时LM曲线呈现水平状。由于西方学者认为,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一般既不可能是零,也不可能是无限大,而是介于零和无限大之间,因此一般可假定LM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35.LM曲线是所有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对应点的连线,因此,LM曲线之外的任何一点,都表示货币市场处于失衡状态。&
如图所示,A为LM曲线左边的任意一点,B为LM曲线右边的任意一点,由于A、B两点均不在LM曲线上,所以为货币市场上的失衡点。
在A点,与A点对应的国民收入为Ya,利率为ra。当收入为Ya时,ra高于产品市场的均衡利率re,这说明,A点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小于货币市场均衡时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即L2a&L2e,在Ya既定的条件下,A点的货币需求小于均衡时的货币需求,即La&Le,又因为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Le=M,所以在A点有L&M。同理,LM曲线左边的每一点均有L&M。此时,货币市场上出现过剩供给,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将导致利率的降低,直至恢复到LM曲线上的A1点。
而在B点,与B点对应的国民收入为Yb,当收入为Yb时,B点的利率rb低于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re,因此B点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大于货币市场均衡时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即L2b&L2e,在Ya既定的条件下,B点的货币需求大于均衡时的货币需求,即L b &Le,又因为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Le=M,所以在B点有L&M。同理,LM曲线右边的每一点均有L&M。此时,货币市场上出现货币短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将导致利率的上升,直至回复到LM曲线上的B1点。
36.按照IS-LM模型的解释,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其均衡点正好处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上。任何偏离IS曲线和LM曲线交点的利息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都不能达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八种失衡状态
在图中,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后将整个坐标平面分为四个区域,并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失衡分为八种情况:
在A点:A点处于IS曲线上,有I=S,产品市场达到均衡;但A点处于LM曲线的左方,有L&M,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货币市场失衡。同理有:在B点,L=M,但I&S;在C点,I=S,但L&M;在D点,L=M,但I&S。
在Ⅰ区域:位于IS曲线右方,有I&S,产品市场上总需求小于总产出;同时位于LM曲线左方,有L&M,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因此,在这一区域内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失衡。同理有:在Ⅱ区域,I&S,且L&M;在Ⅲ区域,I&S,且L&M;在Ⅳ区域,I&S,且L&M。
&&& 当经济中出现上述失衡状态时,市场经济本身的力量将使失衡向均衡状况调整,直至恢复到均衡。这是因为,从产品市场看,I&S会导致总产出增加,I&S会导致总产出减少,直到I=S;从货币市场看,L&M会导致利率上升,L&M会导致利率下降,直至L=M。这样,任何非均衡的r与Y终将经过充分的调整,逐步从失衡回复到I=S,L=M,IS=LM的均衡状态,结果会使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37.分析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的分析,主要是为了分析有哪些因素决定着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效果。在分析财政政策效果时,例如,分析一项增加政府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时,如果增加一笔政府支出会使利率上升很多(当LM曲线比较陡峭时),或利率每上升一定幅度会使私人投资减少很多(当IS曲线比较平缓时),则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就大,从而扩张财政政策效果较小。反之则扩张财政政策效果就较大。可见,通过分析IS和LM曲线的斜率以及它们的决定因素,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财政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使IS曲线斜率较小的因素(如投资对利率较敏感,边际消费倾向较大从而支出乘数较大,边际税率较小从而也使支出乘数较大),以及使LM曲线斜率较大的因素(如货币需求对利率较不敏感以及货币需求对收入较为敏感),都是财政政策效果较小的因素。
在分析货币政策效果时,例如,分析一项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政策效果,如果增加一笔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很多(当LM曲线比较陡峭时),或利率上升一定幅度会使私人部门投资增加很多(当IS曲线比较平缓时),则货币政策效果就会很明显。反之,则使得货币政策执行的效果不明显。可见,通过分析IS与LM曲线的斜率以及它们的决定因素,就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货币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使IS曲线斜率较小的因素和使LM曲线斜率较大的因素,都是使货币政策效果较大的因素。
在双重均衡模型中,对影响IS和LM曲线移动因素的讨论,实际上是分析均衡收入变化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我们知道,引起IS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很多,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税收、进出口水平等因素的变动将引起IS曲线的变动,而货币供给量、一般价格水平、货币需求等因素的变动将引起LM曲线变动。例如,政府增加税收将引起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减少,若其他条件不变,消费支出就会下降,从而使得均衡国民收入下降,IS曲线向左移动;再例如,一国出口增加将提高其国民收入水平,引起IS曲线向右移动;同样,一般价格水平的下降,在保持名义货币供给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将增加,从而导致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所以LM曲线向右移动。在众多可使得IS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中,西方学者特别重视对财政和货币政策影响的分析。具体来讲,政府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IS曲线会向右移动,收入增加同时利率上升,并且通过与不同斜率的LM曲线相交,新的均衡水平可表示财政政策的执行结果。若政府执行紧缩货币政策,LM曲线向左移动,与IS曲线相交于新的均衡水平,利率上升,收入减少。因此,对IS和LM曲线移动的分析是在讨论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38.(1)IS―LM模型与简单凯恩斯模型一样,隐含着以供给价格弹性无限大为前提,也就是说,价格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在该模型中未加考虑。
(2)IS―LM模型只是总需求分析,并没有考虑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3)IS―LM未考虑开放经济的情况。
(4)IS―LM模型难以解释经济的“滞胀”问题。
39.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以政府的公共支出代替了私人支出,从而总需求仍然不变。这样,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就被削弱。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引起私人投资与消费减少。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如下图所示。
下图是IS―LM模型。当IS曲线为IS0时,IS0与LM相交于E0,决定了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为Y0,均衡利率为r0。当政府支出增加,即自发总需求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至IS1时,IS1与LM相交于E1,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为Y1,利率为r1。
图&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 &在政府支出增加从而国民收入增加的过程中,由于货币供给量没有发生变化(LM曲线没有变化),而货币需求随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引起利率上升。这种利率上升减少了私人的投资和消费,即在政府增加的支出中,有一部分是对私人支出的替代,并没有起到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这就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从图中还可以看到,如果利率仍然为r0不变,那么国民收入应该增加到Y2。Y2-Y1就是由于挤出效应所减少的国民收入量。
&&&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大,即挤效应为1。也就是政府支出增加的量等于私人支出减少的量,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没有任何刺激作用。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一般大于0而小于1,具体大小主要取决于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利率上升的大小。利率上升的多,则挤出效应大;相反,利率上升的少,则挤出效应小。一般而言,挤出效应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所以,影响IS曲线,LM曲线斜率的因素就是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
40.(1)由Y=C+I+G=100+0.9(Y-0.2Y)+300+160,解得均衡国民收入为:Y=2 000
(2)政府购买乘数为:KG= = =3.57
(3)新的国民收入可从以下两种方法求得:
方法一:由Y`=C+I+G`=100+0.9(Y-0.2Y)+300+300,解得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为:Y`=2 500
方法二:Y`=Y+∆Y =Y+∆G×KG
&&&&&&&&& =2 000+ ×(300-160)=2 500
41.(1)因为可支配收入Yd=Y-T+TR,将已知条件代入Yd中,可得:Yd=Y-250+62.5=Y-187.5
由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可得:
Y=100+0.8(Y-187.5)+50+200,
解得均衡国民收入为:Y=1000
(2)因为边际消费倾向b=0.8,则投资乘数为:
KI= = =5
政府购买乘数为:KG= = =5
税收乘数为:KT=- =- =-4
转移支付乘数为:KTR= = =4
平衡预算乘数为:
KB=KG +KT = - = - =1
42.(1)因为r=0.05时,则Y=550-1 000r=550-50=500。
又因为MPS=0.2,则MPC=0.8,因此政府支出乘数为:
当政府支出增加△G=5时,△Y=5×5=25,故新的均衡收入为:Y‘=550+25=575
(2)IS曲线水平右移△Y=KG?△G=5×5=25,新的IS曲线为:Y‘=550-1 000r+25=575-1 000r
43.(1)在经济萧条时期,总产出决定于总需求。利用Y=AD,即可求得均衡产出Y。
   AD=C+I+G=[15+0.75(Y-6-0.2Y+2)]+20+10
由Y=AD可得:Y=105
(2)由△Y=120-105=15和△Y= ?△G,可得:   &&&&&&&&&&&& △G=(1-b+bt)△Y=(1-0.75+0.75×0.2)×15=6
(3)由C=15+0.75Yd=15+0.75(Y-6-0.2Y+2),可得:     &&&&&&&&&&& △C=0.75×0.8△Y=0.75×0.8×15=9
以上计算结果说明,政府购买增加6,通过2.5的乘数,使总产量增加15。按0.2的税率缴纳税金,可支配收入增加12。按照0.75的边际消费倾向,消费需求增加9。
&& (4)由△Y= ?△TR,可得:
△TR= ?△Y=[(1-0.75+0.75×0.2)÷0.75]×15=8
44.(1)根据收入均衡条件Y=C+I+G和已知条件C=100+0.9 Yd,Yd=Y-T,T=0.2Y,可得均衡国民收入为:
Y=(C0+I+G)/ [1-c(1-t`)]
=(100+300+160)/ [1-0.9×(1-0.2)]
&&& 根据三部门经济模型中的乘数公式,政府购买乘数为:&&&&&
&&&&&&&&& KG=1 / [1-b(1-t`)]
=1 / [1-0.9×(1-0.2)]=3.57
税收乘数为:&&&&
KT=-c/[1-b(1-t`)]
=-0.9 / [1-0.9(1-0.2)]=-3.21
&& (2)根据(1)中的计算公式,当政府支出增加到300亿元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为:
Y`=(C0+I+G`)/[1-b(1-t`)]
=(100+300+300)/ [1-0.9(1-0.2)]=2 500
也可根据政府购买乘数,求得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为:
Y`=Y+KG×△G=2000+25/7×(300-160)=2 500
&& (3)根据(1)中的计算公式,当投资增加到400亿元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为:
&&&&&&& Y`=(C0+I‘+G)/ [1-b(1-t`)]
=(100+400+600)/ [1-0.9×(1-0.2)]=2 357.1
也可根据投资乘数,求得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为:
Y`=Y+KI×△I=2 000+25/7×(400-300)=2 357.1
(4)由Y=C+I+G和C=100+0.9Yd,Yd=Y-T,T=t`Y,I=300+0.2Y,解得:&&&
Y=(C0+G+300)/[1-b(1-t`)-0.2]
=(100+160+300)/ [1-0.9(1-0.2)-0.2]=7 000
政府购买乘数为:
KG=dY/dG=1/ [1-b(1-t`)-0.2]
=1/ [1-0.9×(1-0.2)-0.2]=12.5
税收乘数为:&&&
KT=-c/ [1-b(1-t`)-0.2]
=-0.9/ [1-0.9(1-0.2)-0.2]=-11.25
(5)直接用公式,可得到新的均衡国民收入和各种乘数为:
Y`=(C0+I+G)/ [1-b(1-t`)]
=(100+300+160)/ [1-0.9(1-0.4)]=1217.4
投资乘数和政府购买乘数相等,即:
KI=KG=1/ [1-b(1-t`)]=1/ [1-0.9×(1-0.4)]=2.17
税收乘数为:
K`T=-b / [1-b(1-t`)]=-0.9/ [1-0.9×(1-0.4)]=-1.96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税收乘数是指税率t`=0.4时的乘数,而没有涉及t=0.2调整到t`=0.4这个变化过程。
45.(1)将已知的C=150+0.5Y,I=150-400r和G=50代入产品市场均衡条件Y=C+I+G中,可得IS曲线方程式为:
&&&&&&& Y=C+I+G=150+0.5Y+150-400r+50
=350+0.5Y-400r
将上式化简后可表示为:
&&&&&&& r=0.875-0.00125Y&&&&&&&&&&&&&&&&&&&&& (5.1)
(2)将已知的L1=0.25Y,L2=50-100r和M/P=180代入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P=L1(Y)+L2(r)中,可得LM曲线方程式为:
&&&&&&&& M/P=L1(Y)+L2(r)=180=0.25Y+50-100r
将上式化简后可表示为:
&&&&&& &&&&&&&&&r=0.0025Y-1.3&&&&&&&&&& &&&&&(5.2)
联立式(5.1)和式(5.2),解得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率为:
&&&&&&& Y=580,r=0.15
此时的消费为:& C=150+0.5Y=150+0.5×580=440
投资为:&&&&&&& I=150-400r=90
货币交易需求为:L1=0.25Y=145
货币投机需求为:L2=50-100r=35&&&
46.(1)由可支配收入Yd=Y-T=Y-0.2Y=0.8Y,可得消费函数为:C=300+0.8×0.8Y=300+0.64Y
将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净出口函数和政府购买分别代入开放经济中的收入恒等式Y=C+I+G+NX中,可得:
Y=300+0.64Y+200-1 500r+200+100+0.04Y-500r
化简后可得IS曲线方程式为: Y=2 000-5 000r
&&& (2)在名义货币供给为550和价格水平为1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为550,根据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可得:
&&&&&&&& 550=0.5Y-2 000r
即LM曲线方程式为:Y=1 100+4 000r
(3)将IS曲线方程与LM曲线方程联立,解得均衡收入和利率为:Y=1500, r=10%
47.从产品市场均衡看,则有:Y=80+0.9Y+720-2 000 r
r= ……IS曲线
从货币市场看,则有:500=(0.2Y-4 000r)P
r= ……LM曲线
将IS和LM方程联立得:0.4Y=1 600+
Y=4 000+ ……总需求曲线
如果P=1,Y=5 250;如果P=1.25,Y=5 000;如果P=1.3,Y=4 961;如此等等,说明均衡产出水平随价格水平的变动而反方向变动,即总需求曲线。
48.(1)由C=90+0.8Yd,T=50,I=140-5r,G=50和Y=C+I+G可以得到IS曲线为:Y=1 200-25r
由L=0.2Y,M=200和L=M可以得到LM曲线为:Y=1 000
这说明,LM曲线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Y=1 000
联立IS和LM方程式可以得到:1 000=1 200-25r
解得&&      r=8  I=140-5r=100
&&&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20,将会使IS曲线向右移动,此时由Y=C+I+G可得到新的IS方程为:Y=1 300-25r
&  将上式与LM方程Y=1 000联立解得:r=12   I=80
国民收入仍为Y=1 000。
(3)由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政府支出增加20时,投资由原来的100减少为80,减少了20,刚好等于政府增加的支出。可见,私人投资被政府支出完全挤出。在LM曲线呈垂直状时,财政政策失效。
【】 【】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贸学院经济学教研室 &中国?郑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方经济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