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民币汇率下降的影响 融资成本低

您现在的位置: >
降低实体经济发展融资成本的思考
  我国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还在继续以及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需要低成本的融资。我国基础设施、工业化程度较印度、墨西哥、东南亚、南美诸国先进,重要原因就是10多年来我国银行体系持续为经济建设提供了长期、方便和低成本的资金。但近四年来我国资金成本明显上升,与持续上升的原材料、能源、土地、房产、劳动力、税费、物流、环保等成本一起,严重抑制了我国经济的竞争力。
  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大约14.5%销往国际市场,但美、欧、日均实行超低利率。目前,我国1-3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为6.15%,高于美国(2.25%)、德国(3.5%)、加拿大(3.0%)和日本(0.5-1.0%)。六个月期人民币上海同业拆放利率(SHBOR)为4.10%,显著高于同期限美元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LIBOR)(0.82%)、港元同业拆放利率(HIBOR)(0.54%)。美国等发达国家搞再工业化,至少在资金成本上有优势。所幸,我国的出口竞争国--韩国、墨西哥、巴西、印度、俄罗斯的银行贷款利率分别为7.5%、8.5%、9.0%、11.0%和12.0%,仍高于我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3年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金融体系责无旁贷。
  一、保持贷款适度增加
  和2012年新增银行贷款分别为7.95、7.47和8.2万亿元,少于2009年新增银行贷款(9.59万亿元)。但年GDP年均增长8%左右。GDP在增长,银行贷款绝对额则在收缩。企业视2009年信贷超常规扩张为常态,遇到银行贷款规模约束,就去银行体系之外找融资,各类直接融资大发展,金融脱媒趋势明显。直接融资发展,符合我国金融市场化发展的方向,问题是直接融资的成本偏高。目前,委托贷款的利率在10%左右,信托融资、租赁融资的综合利率大致在10-14%左右,私募股权投资(PE)的综合回报率在15%以上,民间集资的利率在18%左右。仅中期票据、公司债、企业债等债券融资利率比银行贷款利率略低,但中小企业难以发债,大企业也多逾越了不超过净资产40%的上限。银行贷款又是一种很方便的融资形式,大中小企业和个人都适合。银行对贷款的管理经验也很丰富,风险防控都有一套成熟的措施。现在限制银行贷款规模,资金被挤出银行体系,或者原本就是银行信贷资金,硬要通过信托、证券、租赁、创投私募等机构层层包装,层层添加成本,不仅企业不得不承受更高的资金成本,金融体系也累积了比银行放贷更高的风险。本来就是贷款,又不让以"贷款"形式出去,没按贷款程序走,陡增风险。
  要保持贷款适度增加,央行不仅要扩大贷款规模,还要提高存贷比上限或放宽存款统计范围、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而释放银行可贷资金。以一家银行的资本金规模来确定一家银行的贷款规模是不合适的。
  二、把好利率市场化的节奏
  目前,我国的融资体系是企业融资高度依赖银行贷款,银行融资高度依赖存款,均高达80%以上。利率市场化的结果,必然是显著推高市场利率水平。资金的最终定价权在存款人,势必推高存款定价,直至市场利率(同业存款利率、保本理财收益率)。利率市场化后,存款利率几乎一浮到顶,贷款利率因户而异。2012年年中,央行允许存款利率上浮10%,贷款利率下浮30%,一年期及以内存款利率一浮到顶,二年期-五年期也有不同程度上浮。二年期存款利率3.75%,上浮10%后为4.125%。二年期贷款利率为6.15%,下浮20%则为4.92%。存贷利差已不足1个百分点,低于银行吸存成本。五年期存款利率上浮10%后达到5.225%,则高于贷款利率下浮20%后的水平(5.12%)。资金"高来"了,就要"高去",存款利率上浮了,贷款利率打折的空间收窄,否则银行会赔钱。因此,尽管政策上允许贷款利率可以下浮30%,但目前只有11.3%的贷款利率下浮5%,除首套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外几乎没有贷款利率下浮超过10%的,执行上浮比例的贷款达到59.74%。这和2009年及以往扩大贷款利率下浮比例时大不相同。
  我国企业利润率普遍偏低。国资委统计数据表明,户中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万亿元,营业收入22.5万亿元,销售利润率为5.78%。并且利润高度集中,年前五大中央企业净利润总额占到全部央企净利润总额的50%左右。这表明即便是央企,也是多数企业微利,更有甚者亏损。在已发布2012年业绩预告的163家央企上市公司中,有45家预亏,占比27.6%,较2011年20%的亏损比进一步扩大。财政部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07%,较上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利润率为7.28%,与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07%)基本接近。同时,我国企业负债率又普遍偏高,公用事业部门的资产负债率已超过70%,采掘、制造、交运、建筑等行业多家上市公司的债券净资产比也已超过了40%的红线。债务高企与利率偏高相叠加,企业财务费用负担偏重。我国产业结构和企业管理水平,决定了我国企业适应不了偏高的利率环境。
  目前,贷款利率市场化已基本实现,今天的利率市场化,主要是人民币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无关。泛泛的呼吁加快利率市场化,其实就是要求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理,这只会促使中小企业分担更多的高息存款负担,加困中小企业。所以,不要因为急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而改变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渐进模式。
  利率市场化的方向,自然要坚定不移,但考虑到我国实体经济对偏高利率承受力不足以及金融体系的风控能力不强,需要把好利率市场化的节奏,中期内存款利率上浮比例不宜再行扩大
  三、规制非银行信贷融资市场
  非银行信贷融资市场,不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不受存贷比限制、监管管制少,本应提供成本适中的资金,但其利率却高达银行贷款利率的两倍以上,中小企业等资金需求者深受其害。非银行信贷融资市场的资金提供者获得了两倍于银行存款利率的高息,却拒绝承担承担亏本的风险。投资人购买一年期投资理财产品,普遍把预期收益率为5%当成确定的收益,基本上没有亏损的心理准备。这样,直接把无风险收益率由3%推高了70%至5%。投资人购买信托、PE等超高收益率产品,心态类似。对"无风险"高收益率的追逐,不仅使企业家偏离实业,热衷于"炒资金",也使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紧拙。当务之急是要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小贷公司、第三方金融产品代销公司等各类金融中介机构纳入统一监管。我国"一行三会一办(地方金融办)"金融监管体系已经比较庞大,对于银行、证券、信托、基金、保险之外的融资行为,一时找不到对应监管主体,就由人民银行监管或指定监管主体,约束高息产品的产销行为。投资人风险教育更加迫切,特别是买者自负,必须要依法坚决执行。中国银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应多在主流媒体上做"高息融资不受法律保护"的公益广告。适当的损失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否则,我国市场"无风险"收益率会越推越高,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都将无法承受之重。比如,股权融资的本质就是无固定期限,不需要还本,从而是一种低成本的长期融资工具。但在追逐"无风险"高收益率的大环境下,也被中介机构包装成有固定期限有高额固定回报率的"两不象"产品,资金需求方不得不承担高息成本支出。作为一个净出口国家,货出钱进,我国资金过剩是中期现象,宏观上资金供大于求。概言之,我国的产业结构、资金供求大势以及文化价值观,都不支持"食利"阶层过度获益。
  四、宽容企业境外融资
  面临着境内高成本的融资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增加,企业转而寻求境外融资渠道,借助银行海外代付、内保外贷等产品降低融资成本。当前银行在外债指标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多数银行不得不仅提供3个月期以内的代付产品,即便如此也能为企业节约相当的财务成本。例如,境内粮油企业从巴西进口大豆,根据产销周期需银行提供三个月期融资,即期付款给巴西农场主,可供选择的融资产品及价格有三种:方案一,银行提供人民币融资,三个月期境内人民币贷款利率5.6%;方案二,银行提供境内美元贷款,三个月期境内美元贷款利率3.3%;方案三,利用香港代付渠道,提供境外美元贷款,三个月期贷款利率2.3%。若不考虑3个月内人民币汇率波动带来的成本变化,方案三较前两个方案分别可帮助企业降低59%和30%的财务成本,这对利润微薄的粮油企业来说十分可观。笼统地看,境外融资绕开了国内的货币紧缩政策、推高了国家外汇储备以及引致不公平竞争,所以应该严管。但境外融资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实行人民币汇率渐进升值(由此带来外汇储备高企),原因之一也就是为了保持我国外向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家对食用油等国计民生产品限制涨价,但这些企业进口的原料成本仍在上涨,境外融资成本低能够对冲了部分原料成本的影响,维持了这些企业在限价令之下的持续经营。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应对通货膨胀,将利率提高到创纪录的8%。其时,日本企业境外融资无限制,日本一流的大企业正是通过境外发债和借款避免了国内高利率的冲击,维持了日本核心出口产业的竞争力。作为一种贸易融资业务,海外代付业务与实体经济联系最为紧密。
  2012年8月后,3个月期以内的代付也要纳入境内银行的存贷比考核,使得银行每做1美元海外代付,就要耗费8.35元的存款指标。我国进出口企业普遍利薄,银行办理海外代付业务收取的利差普遍不足1%,而各家银行存款资金又十分紧拙、存贷比普遍触及上限,银行不得不普遍放弃了这一微利业务,进出口企业获取廉价海外资金的渠道被截断而备受打击。海外代付融资仍不计入银行存贷比统计为好。
  五、提高银行消化资金成本的能力
  资金来源成本提高大势所趋,完全转嫁不行,银行要能消化一部分。一是严密控制经营成本。主要是压缩办公和营业面积和装修标准、缩减信息科技投入、减少品牌及广告投放、节约营销费用和节约员工成本。二是回归理性业绩增长。过去几年,投资者对银行业的高业绩增长并不领情,银行业绩增长远高于大市,但股价增长输于大市。银行业需要调整发展战略,"规模利差优先"转为"结构调整优先",停止业绩竞赛,利润由对应9-10%的GDP增长率,转至7-8%的GDP增长率,也即银行利润增速要从20-45%回归10-20%区间。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成本降低了,业绩目标下调了,从而增强了吸收、消化资金高成本的能力,降低利率和合理收费水到渠成。商业银行降低经营成本,不仅需要行内支付结构、费用节约奖励等财务薪酬政策的调整,更需要国家在资本充足率、风险资产计量、杠杆率、税收、信息安全、安保设施甚至社会舆论等政策要求上的配合。
  我国经济虽然面临较大的内外困难,比较优势仍在,例如,用电、用地、用水以及用工成本较低,员工的劳动纪律(生产效率)较好,后勤(政府服务)和产业配套较全,基础设施和物流较为成熟,国内大市场广阔。特别是我国银行业的服务能力强,具有大规模的融资能力和作业能力。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我国大陆就有110家,相当于印度(36家)、墨西哥(12)和东盟10国(63家)的总和。这些都是同类国家不具备的。只要我们政策得当,特别是在成本降低方面有所作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前景光明。
  (载《人民日报》)
更多关于的新闻
&/&&人已评
数据加载中……
有关私车牌照额度拍卖的“新沪四...
想送个有意义、独一无二的礼物给...
3月16日,上海市文明办、市质...
3月16日,集合了全国27所优...
“豫园中国日(节)·2013第...
3月16日上午11时35...
3月15日下午,浦东警方...
||||||||||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民报系成员:||||
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C)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做民调 赢大奖”转盘抽奖
科沃斯地宝、交通卡、面包机、数码礼包、象印保温瓶等百份奖品等你拿
去试试手气
您已投过票
“做民调 赢大奖”转盘抽奖
科沃斯地宝、交通卡、面包机、数码礼包、象印保温瓶等百份奖品等你拿
去试试手气
密&&&&码:
下次自动登录&&&&
没有账号?&&&&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
点“看微博”查看您的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当前位置: >
外汇与汇率的概念和分析
跨考教育(粉丝18.7万)
  外汇和汇率是国际金融事务的基本概念,汇率是影响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价格变量(总量价格指标,就象国内经济事务中的一般物价指数一样)。对企业和居民来说,理解国际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理解汇率的变化趋势和变动行情。
  3.1 外汇
  外汇在英文中叫做 foreign exchanges,意指具有货币功能、但不由本国货币当局发行、至少可在对外交易活动中使用的资产或支付手段。
  在金本位货币制度流行的时候,人们很少用“外汇”这个概念,那时,各国的金币可自由跨境流通,一国发行的金币同时具有世界货币的作用。(不过,由于各国货币的含金量不相同,各国货币之间依然存在货币兑换及其比价问题)。
  各国实行信用货币后,许多国家的货币在境外不再具有可兑换性或流通性,在境外流通的货币主要就是境外发行的货币。由此,“外汇”的概念就开始出现并流行起来。
  一种区分方法是:广义上的“外汇”指所有由外国发行的货币或准货币资产;狭义的“外汇”指在国际上广泛流通(具有高度国际流动性)的外国货币或准货币资产。
  另一种区分方法是:狭义的“外汇”仅指外国货币,广义的“外汇”同时还包括外国准货币资产,即除现金以外的各种有价证券,例如,支票,汇票,信用证,国债,等等(因为这些有价证券可以直接兑换为各自相应的外国货币)。
  目前具有高度流动性的货币有美元、德国马克、日元、英镑和瑞士法郎等等。对这些国家的企业和居民来说,本国货币可以视为“外汇”吗?No.对美国居民来说,美元不是外汇,尽管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将之作为“外汇”来用(即在国际支付中使用本国货币)。美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不包括美元储备。
  3.2 汇率
  本国货币兑换外国货币的比价,或者说,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价。
  货币比价可以有两种表示法:一是直接标价法,即用一定单位的外币可兑换多少本币来表示(¥/$);二是间接标价法,即用一定单位的本币可兑换多少外币来表示($/¥)。
  对本国居民而言,直接标价法显示“买汇成本”,即购买一单位的外汇需付出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间接标价法显示“购汇收入”,即用一单位本国货币可买到多少单位的外国货币。从历史上,通常的国际债权大国容易形成使用“间接标价法”的习惯,而大多数国际债务国及其居民容易形成使用“直接标价法”的习惯。19世纪和20世纪前半期,英国习惯使用“间接标价法”;这一习惯至今保留下来;20世纪后半期,美国开始习惯使用“间接标价法”,包括在英镑/美元兑换关系上。
  在市场上,人们通常看见有两种汇率报价(双重报价):一是外汇卖出价,二是外汇买入价,两个价格是不同的。例如,人们可看到,同样是¥/$比价,卖出价为8.30, 买入价为8.20。这意味着,你用一美元买人民币时,可买到 8.20元,但转过来你用人民币购买美元时,你需要支付 8.30元。这中间的差别(0.10元)为中介外汇机构金融所得。(顺便说,银行的外汇买卖价差在一定意义上就相当于普通商人的进货与出货价差一样,对银行外汇机构而言,买入价是它们的进货成本,卖出价是它们的售货收入,后者一定要高于前者,否则便会面临亏损;大型银行机构或专业化的外汇中介机构是外汇市场上自营商,market-maker,它们实行外汇买卖双向报价,同时买进和卖出,当然根据不同的比价)。
  设想在美国也有人民币报价:用一美元可买到8.20人民币(外汇卖出价),但需用8.30人民币才能买回一美元(外汇买入价)。这虽然与上述报价的情形相反,但实质是一样的,外汇买卖者通过外汇买卖价差向银行中介机构多支付了价款,而不可能谋利。(汇率稳定与否的考察需用“卖出价”指标,即本币换外币的比价)。
  一般说,在外汇市场出现重大波动(危机)时期,汇率的买卖价差会扩大。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有人混淆了人民币买卖价差,把旧金山一美元可买到8.30人民币当成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国际标志,请问错在何处?]
  国际流行趋势时,金融中介机构代为客户买卖外汇时,按比例收取手续费(其比例还可根据客户交易额的多少而浮动)。但是,为什么在收取手续费后中介机构报价存在买卖价差(难道它们存心赚取两笔钱?)- 这主要是因为在外汇批发市场上存在买卖价差,外汇中介经营者不想承担风险,因而零售市场上也给自己的客户报出买卖两种价格。
  关于欧元:实行货币统一,取消买卖价差。
  现货汇率报价和期货汇率报价:贴水和升水。
  外汇综合汇率(有效汇率:effective exchange rates):反映本国货币对若干外国货币比价综合变动的一个指标。设想,在过去的一年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不变,人民币对日元有所贬值,对欧元有所升值,现在问:全面地看,在过去一年中,人民币对这三种货币的综合比价是上升了、下降了抑或未变?[注意:有效汇率是一个时间变化指数,而不是一个时点上的绝对水平指标]
  计算公式:美元汇率变动幅度*美元权数 + 日元汇率变动幅度*日元权数 + 欧元汇率变动幅度*欧元权数 (各个权数的总和为100%)。
  实际有效汇率:名义综合汇率乘上相关国家通货膨胀相对比率。
  3.3 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
  3.3.1 汇率的形成
  最基本的分析:汇率是外汇市场上供求双方相互作用及其势力对比决定的。一般而言,外汇需求随汇率升值而增加,外汇供给随汇率贬值而增加。
  图示:纵坐标 – 汇率(直接标价法¥/$),上升意味着贬值,下降意味着贬值;横坐标 – 外汇需求量或供给量。
  外汇需求曲线:向下延伸 (为什么?- 汇率升值,在外国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本国货币的对外购买力增强,本国进口需求增多,用汇需求增加;)
  外汇供给曲线:向上延伸 (为什么?在本国货币降值的同时,在外国市场上的本国商品的国外标价相应提高,外国消费者在本国产品的开支相对减少,本国出口外汇收入相应减少,外汇供给减少)
  外汇需求曲线与外汇供给曲线的交点就是“均衡外汇比价”和“均衡外汇供求量”(两者在此时相等)。
  “均衡汇率”的含义:① 均衡汇率是外汇买卖的成交价格,仅指某一时点上的汇率水平,不同时点上的汇率可能是不同的,因而可能存在不同的均衡汇率(亦即均衡汇率是一个可变变量)。
  ② 同一种货币对不同货币可以有着不同的“均衡汇率”,它们的变动情况也可能不尽相同。[是否存在的复合的均衡汇率?]
  ③ 决定或影响均衡汇率的基本因素是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力量及其对比和变化情况。外汇供求中的任何一方发生变化,均衡汇率也可能随之而发生变化。一般地说,外汇供给增多或外汇需求减少,汇率存在向上变动的压力(升值);相反地,外汇供给减少或外汇需求增多,汇率存在向下变动的压力(贬值)。
  严格地说,汇率升值(revaluation)或贬值(devaluation)是出于货币当局人为的汇率调整行为;在自由外汇市场上,汇率上升或下降则通常被称为汇率升水(appreciation)或贴水(depreciation)。但是,在国际货币市场上,人们经常用“升值”或“贬值”来概括重要国际货币比价的显著变动。
  ④ 较为严格意义上的均衡汇率是在一国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条件下的汇率水平,即该国既没有国际收支逆差、也没有国际收支顺差时的汇率水平。相应地,当一国国际收支未能保持平衡,即使有大量的本币/外币交易活动和成交价格,这也不能说是“均衡汇率”。
  这个定义也不是说没有问题:首先,国际收支平衡是仅指经常项目平衡还是包括资本和金融项目在内的国际收支平衡(这可引伸为:经常项目逆差可由资本项目逆差来弥补;但是,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之一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能寄希望于以资本流入来弥补贸易逆差所导致的资金缺口)。其次,经常遇到的情形是:一个国家在一些时候是国际收支逆差,在另一些时候则是顺差,很少有国家能长期做到年年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不管它们的汇率是变或是不变。(这个问题留待后面进一步讨论)。
  3.3.2 影响汇率或者说外汇供求的主要因素
  A、影响外汇需求的主要因素
  ① 商品进口需求
  ② 服务进口需求
  ③ 收入流出需求
  ④ 资本流出需求(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证券投资,对外信贷)
  B、影响外汇供给的主要因素
  ① 商品出口
  ② 服务出口
  ③ 海外收入流入
  ④ 吸引外国资本流入(外国直接投资,外国证券投资,外国信贷融资)
  从另一个角度看,影响外汇供求和汇率的主要因素可以视为:
  ① 商品流动(贸易平衡或经常项目平衡)
  ② 资本流动(资本项目)
  ③ 人员流动(经常项目中“收益项目”和资本项目平衡)
  ④ 政府政策:A、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政策;B、宏观经济政策
  ⑤ 从长远观点看,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4 购买力平价模型和利率平价模型
  如何分析上述各种影响汇率或者说外汇供求关系的因素?能否概括出类似定律一样的结论?能否据此对有关国家的汇率变化趋势作出预测?
  下面介绍的两个模型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应注意这两个模型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第一个模型的出发点是各国间存在自由贸易,商品可以跨国自由流动。第二个模型则进一步认为(假定)各国间存在自由资本流动,资金可以不受限制地在流出或流进各国。
  A、购买力评价模型(PPP –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来自于“金平价论”(gold parity):19世纪,1英镑含金(比如说)5盎斯,1美元含金(比如说)1盎斯,英镑/美元比价当然为1:5。
  “一价定律”(同物同价):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竞争和趋利避害行为会导致同种商品在各地价格趋同(扣除交通运输成本)。
  含义: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比价取决于该国与他国在同种商品价格上的比率。用公式来表示,即为:E¥/$ = P¥ / P$;(E¥/$ * P$ = P¥ 就是“一价定理”的体现) [例] 汇率决定与汽车价格:同型汽车在美国售价为10000,在加拿大售价为14000;美加两国货币比率大致为 1.40CN$/$ = 14000CN$/10000$。
  设想如果不是这样,那么,① 设想汇率为1.6:在加拿大出售一辆汽车的美元收入(在售价不变的情况下)就为8750$(=14000CN$/1.6),显然,人们更愿意在美国多出售这样的汽车,而不愿意在加拿大出售;加拿大不从美国进口汽车,就减少了外汇支出(外汇需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就会引起加元汇率升值(美元贬值),即汇率从1.6水平向1.4水平靠拢;② 反之,设想汇率为1.2:在加拿大出售一辆汽车的美元收入(在售价不变的情况下)就为11667$(=14000CN$ /1.2),显然,人们更愿意在加拿大多出售这样的汽车,而不愿意在美国出售;加拿大从美国多进口出口汽车,就增多了外汇支出(外汇需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就会引起加元贬值(美元升值),即汇率从1.2水平向1.4水平靠拢。
  以上是基于汇率可变的推理。如果汇率不可变,情形会怎么样?回忆公式,汇率不变,但只要价格可变,其等式也会成立。设想:① 汇率为1.4,同样汽车在美国售价为10000$,而在加拿大为16000CN$,人们会因此而从美国购买汽车转而销售到加拿大,这样一来,加拿大市场上汽车供应增多,汽车价格倾向于下降;美国市场上汽车供应相对减少,汽车价格倾向于上升,这一降一升最后倾向于使两国汽车价格比率接近于1.4;② 反之,设想汽车价格在美国高于10000$,而在加拿大低于14000CN$,加美两国汽车贸易方向就会变成从加到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就会引起汽车价格在美国下降,在加拿大上升,其比率最后又回到1.4水平上。
  从“一价定律”到购买力平价:P表示购买同样的一组商品组合在两个国家分别所需的两个国家的货币总额。
  可以看出,购买力平价汇率决定模型有两个重要前提条件:一是两个相关国家发生贸易,二是有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存在,他们会在情况出现变化时积极行动起来,促使贸易商品的流动,从而推动汇率变动或者价格变动。
  以上被叫做“绝对购买力平价汇率决定模型”。“相对购买力平价汇率决定模型”指汇率变动趋势与相关国家之间物价变动趋势相吻合:通货膨胀较快的国家其汇率倾向于贬值,通货膨胀较慢的国家其汇率倾向于升值。[为什么?]
  [应用购买力平价模型]:各国麦当劳巨无霸价格的比较及与现行汇率的比较:判断现行汇率是高估还是低估实际汇率(高估 – 名义汇率高于隐含的购买力平价汇率;低估 – 名义汇率低于隐含的购买力平价汇率)。
  衡量购买力平价汇率水平:巨无霸快速比较指数
  数据来源:英国《家》周刊
  [问题]:依靠购买力平价模型能够预测汇率变动吗?回答:在短期内,不能;在中长期内,即可能也可能不能。
  Why? ① 购买力平价模型依赖商品流动性假定,但各国中可贸易商品只是其国民经济中的一部分;② 各国贸易政策和税收政策不同,缩小了商品的可流动性和商品价格的可比较程度;③ 各国国民的文化习惯传统不同,也增添了价格的不可比较性;④ 干扰汇率市场的各种短期性因素多种多样,它们中的有些长期
  存在(这个时候是这个短期因素,那个时候是那个短期因素),使得在中长期中汇率也难以向由购买力决定的水平靠拢。(充分信息流动或知识普及也是一个必要条件。)
  [事例]:欧洲的汽车价格长期高于北美的汽车价格。
  上述情况是否说明购买力平价理论没有意义?否。其意义是,如果没有干扰因素的作用,人们可以预期市场汇率将向由购买力平价决定的水平靠拢。
  B、利率平价模型
  购买力平价模型以商品贸易为前提,意味着由两国购买力平价决定的均衡汇率水平如果要出现,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设想将成千上万辆汽车在美国加拿大之间或者在欧洲与日本之间来回运输需要多少时间)。即使我们承认这个模型有效,我们也可能问,在运输业务完成之前的这段时间中,汇率又由什么因素决定?
  可以说,在短时间中,汇率主要由相关国家的相对利率水平及其预期变动来决定。
  利率平价定理:均衡汇率取决于相关国家资金市场上的平均收益率(利率)对比关系。用公式表示,即:($/£)远期/($/£)即期 = (1+r£)/(1+r$)。
  举例:£10000存入英国银行,年后可得利息£800(r£=8.0%);按现行汇率$/£1.60可换为美元$16000,存入美国银行,年后可得利息$1600(r$=10.0%);一年后,投资于英国市场上本金加利息收入为£10800,投资于美国市场上的本金加利息收入为$17600,这个比率为1.6296,即是年后的远期汇率($/£)远期。
  设想,一年后的汇率比这个高,例如1.7,那么,投资于美国市场上的本金加利息收入再买回英镑时等于£10353($),这比不进行货币兑换、仅仅投资于英镑市场上的资金收益(£10800)还少,人们显然不会按现行汇率去兑换并投资于美国市场;再设想一年后的汇率比这个低,例如1.5,那么,投资于美国市场上的本金加利息收入再买回英镑时等于£11733($),高于上述按预期汇率兑换时得到的收益(£10800),显然,人们一方面可能更多地现在就将英镑兑换为美元(从而促使英镑即期汇率贬值),或者另一方面在到期是蜂拥将美元兑换为英镑(从而促使英镑远期汇率升值)。
  结合 covered arbitrage 和 uncovered arbitrage 说明在上述情况下,现货市场上抛售英镑和期货市场上抛售美元的行为及其对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的影响。
  经验概括:当前,本国利率相对低,外国利率相对高,远期汇率通常会比即期汇率高(远期汇率相对即期汇率升水)。
  利率平价模型的前提:资本流动,而且是短期性资本的大量流动;套利活动达到相当规模(arbitrage)。
  相关概念:covered arbitrage – 抛补套利,通过购买远期汇率而锁定未来收益的套利活动;uncovered arbitrage – 无掩护套利,未通过购买远期汇率而锁顶未来收益的套利活动,风险相对大。
  通货膨胀平价模型
  什么因素决定各国利率的相对水平以及各国物价的相对水平?最重要的短期动态因素是各国的通货膨胀率及其相对比率。
  通常说来,各国货币当局在面临通货膨胀时或严重通货膨胀预期时,会采取提高利率的措施。投资者(投机者)会密切观察货币当局的决策行为,作出自己的通货膨胀预测和利率调整预测,并据此决定自己的跨国投资策略,从而通过改变资金的国际流向而影响汇率。(这种跨国投资往往是在证券市场上、尤其是短期国债市场上进行,也有相当部分涉及股票市场)。
  D、小结:汇率与国际收支的相互作用关系
  上面说到,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有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说,决定汇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它决定了这个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地位,从而决定了这个国家贸易收支),以及这个国家资本市场的国际吸引力(它决定了这个国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相对地位,从而决定了这个国家的资本项目平衡情况)。
  下表说明,发达国家中资本项目的交易规模(相对于经常项目)通常比发展中国家大,因此,在这些国家中,资本项目收支平衡(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较大。
  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年鉴》1998年。
  国际收支与汇率也存在另一个方向上的关系,即汇率变动可以影响到收支平衡的改变以及国际收支的结构。通常说来,汇率高估可以引起收支逆差(进口超过出口),并通过汇率贬值预期引起当前(投机性)资本流入和未来资本流出;相反地,汇率低估可以引起收支顺差(出口超过进口),并通过汇率升值预期引起资本流入。
  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有的时候被人称之为“汇率影响到一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严格说,指同等质量标准下的价格竞争力或对国际消费者的吸引力。在海外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显然与汇率水平有关,但是否可以说汇率是影响一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因素呢?需要具体分析。如果你认为汇率具有自动走向均衡的趋势,政府当局不可能长久地将汇率维持在一个显著偏离其均衡的水平上,那么,汇率对各个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可以说是“中性的”。但是,另一方面,考虑到一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其资本市场的国际吸引力在其发展的早期阶段上较弱,政府很有可能在一个较长时期中人为地实行压低本国货币汇率的政策,并以此来促进本国出口贸易的扩张(也可以说间接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汇率变动对本国经济的优劣:贬值:促进出口,但导致国内资产价格“缩水”,对外购买力下降;升值:对外购买力增强,但出口增长受阻(两德统一,“科尔总理用一比一的汇率政治上统一了两德,但经济上扼杀了东德以及整个德国和欧洲”)
  3.5 汇率危机和汇率风险
  A、汇率危机
  定义:汇率危机通常指一国货币对外比价在短期内的剧烈波动,而且这种波动具有自我加强、超出货币当局可控制的趋势。
  [举例] 东南亚金融危机,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1994/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机制] 回想购买力平价汇率公式:E = Ph/Pf;这个公式表明,只要Ph/Pf保持基本不变,E的变动是短期性的,而且在幅度上是有限的。但是,一旦货币(外汇)市场上E的变动引起了Ph/Pf的相应变动,E的变动出现长久化和无限制的可能性。具体说,从动态上看(相对购买力评价汇率模型),Et = Pht - Pft (一国通货膨胀对别国通货膨胀的相对速度决定汇率变动);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在完全预期情况下,一国货币增长速度与一国通货膨胀速度达到高度一致,即Pht = Mht;Pft = Mft。在汇率危机期间,外国货币增加速度Mft几乎是不变的,而国内货币增长速度Mht可以达到天文数字,这样一来,Et 就可能无止境地变动(贬值)。
  为什么Mht可能出现无限制增加呢?这主要是处于政府维持国内货币体系和经济运转的努力,以尽可能多地增发货币来防止经济衰退并抗衡自发出现的使用外币或其他支付手段的行为。但是,由于政府不能有效地获得公众对国内货币保持价值稳定的信心和信任,政府增发货币的行为结果只带来了国内物价上涨和汇率贬值。[俄罗斯]
  导致汇率危机的原因:多种多样:政府的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严重通货膨胀预期);汇率体制及其调整;长期失调的经济结构和国际收支平衡;政治和社会动荡;国际经济环境的突然变动(美国利率水平的调整及其冲击影响)。
  B、汇率风险
  从微观角度来看的汇率风险:汇率出现意外剧烈变动的可能性;汇率变动给社会成员经济利益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汇率风险的种类:① 交易风险:进口商或使用进口物品的生产商的成本费用(进口)及其所引起的利润(盈亏)变化,也可表现为出口商或拥有海外市场的生产商收入及其所引起的利润(盈亏)变化。
  ② 会计风险(综合财务报表风险):主要指拥有海外分支机构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在汇总财务报表时所面临的价格换算风险,例如,分支机构所在地汇率的贬值导致总资产或收益的减少(运用时点汇率的会计法则)。
  ③ 经济风险:泛指与汇率变动有关的、并能给企业(生产者或投资者)的经营和投资活动带来的各种直接或间接影响。例如,汇率变动影响到竞争对手的成本(汇率升值为使用较多进口物品的竞争者带来了较多的成本节约,从而为竞争者展开价格竞争提供了有利条件,反之亦然);汇率变动引起供货商成本的变动,从而间接影响到本企业;汇率变动引起客户企业或消费群体收入的变动,从而间接影响到本企业的收益和利润前景;汇率变动影响到国际融资的成本(还本付息的本币支出增加)。
  ④ 更一般地,汇率变动增加了价格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企业的信息费用(实行欧元的主要理由之一)。
  ⑤ 货币兑换的存在本身就会使企业和居民为国际交易所支付一份费用,汇率变动的频繁倾向于使价差扩大,从而增加企业和居民的国际交易费用。
  [分析] 汇率变动对企业成本收益的影响(直接影响)
  所需数据:企业海外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进口占企业成本开支的比重;
  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所面临的消费需求弹性。
  C、防范汇率风险
  首先需要承认,在现行国际货币制度下,汇率风险不可避免,实行货币一体化的前景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来说,十分遥远。即使政府当局采取了有效宏观经济措施来稳定汇率,汇率依然存在变动的可能性(例如中国,人民币/美元的汇率在近几年来相当稳定,但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却是高度可变的),爆发汇率危机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对发达或发展中国家而言皆如此)。
  防范汇率风险的措施取决于各个企业和投资者的积极努力和发明创造。这里只是一些提示。
  ① 冷静合理评价汇率风险,包括近可能准确预测汇率变动的方向、时间、幅度,连带效应,政府政策反应,其他企业(竞争者)的反应,对自身企业利益的可能影响,等等。
  ② 利用外汇期货市场,锁定汇率风险。
  ③ 没有外汇期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利用现货市场,在目前我国为现货第三方市场(cross-border),即不涉及本国货币的外币交易市场。
  ④ 在国际贸易中,尽可能同时发展有出有进的双向贸易活动,使汇率变动带来的正反两方面影响相互抵消。
  ⑤ 国际债务来源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做到多样化。
  ⑥ 海外投资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也尽力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分散或多样化。
  ⑦ 区分“汇率敏感产业”和“汇率不敏感产业”,帮助在国内市场上的投资决策。
  ⑧ 采取其他一些相关措施,应区分不同情况而论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或合法性,因为这些措施大多属于“投机取巧”的办法,例如,在结算上采取提前支付(预期本币贬值)或延迟支付(预期本币升值),设立海外结算中心,让海外两家分支机构相互进行结算(平扎),在机构内部建立“汇率风险基金”,等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扫描二维码即可下载
手机做题 随时随地 知识点练习 真题演练
随时随地考研
考研从未如此简单
跨考手机网,考研资讯、考研资料这里都有,精彩在手中
腾讯微信:kkkaoyan
400-668-2155
周一至周日 8:00-18: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币对人民币汇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