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进口抗癌药有哪些哪些的特钢用在哪些设备和零部件上

> 我国特殊钢丝的技术进步与拓展-台车炉
我国特殊钢丝的技术进步与拓展-台车炉
  特钢钢丝一般是指用优质钢或某些合金钢、用来生产个有某种特殊性能的钢丝,如轴承钢丝、不锈钢丝、工具钢丝等。它是线材深加工产品之一,我国的特钢钢丝是国内金属制品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目前国内一些特钢企业的主导产品。
&&&&1 特钢钢丝的用途
&&&&特钢钢丝品种复杂、规格繁多、用途广泛,它涉及国防、航天、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精密仪器仪表、能源、化工、建筑、轻纺、医疗、家用电器及食品、轻工等领域。许多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新技术、新装备以及新产品的试制成功,都与特殊钢钢丝的相关配套有密切的联系。
&&&&2 特钢钢丝生产历史的回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几乎不生产特钢钢丝,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国民经济与钢铁工业的发展,特钢钢丝的生产才逐步建立起来。
&&&&大连钢厂、重庆特殊钢厂和北京特殊钢厂是我国最早建立起来的特钢钢丝生产厂家,当时的主要产品只有碳素弹簧钢丝、碳素工具钢丝、碳素结构钢丝及电热合金丝等少量品种,不仅产量少而且品种规格也不多。
&&&&当时的钢丝生产厂家,工艺与装备很差,热处理主要是各种燃煤炉,拉丝机大都是古老的集体传动拉丝机。酸洗、涂层和润滑一般都沿用生产铁丝或中低碳钢丝的传统工艺,生产工艺水平相当落后。
&&&&60年代之后,根据我国工业发展的需要,新建了江西钢厂、陕西钢厂、北京钢丝厂和长城钢厂等特钢钢丝厂,其间许多原有的特殊钢厂也组建了钢丝车间。如大冶钢厂钢丝车间、抚顺钢厂钢丝车间和本溪钢厂钢丝车间等。此时原有的特钢钢丝厂,也经过一定规模的技术改造, 扩大了生产规模与经营品种。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开发了高速工具钢丝、电阻丝、不锈钢丝、冷顶锻钢丝和银亮钢丝等品种。此时的工艺装备也有了较明显的进步。热处理设备如马弗炉、井式炉和台车炉都普遍采用煤气加热、少数厂家还采用了电加热,从而明显地提高了钢丝的热处理质量。在拉拔设备方面,普遍采用经过改造的单头式拉丝机,用来生产工具钢丝、电阻丝和合金弹簧钢丝等品种,而弹簧钢丝、结构钢丝则大量使用了多道次的滑轮式拉丝机,实现了连拔。小规格的结构钢丝和弹簧钢丝采用多种型号的水箱拉丝机,与拔丝机配套使用的各种辅机如压头机、对焊机等也都得到了相应的改进。
&&&&当时,在原冶金部特钢处的组织下,全国的特钢钢丝生产厂家成立了《特钢钢丝协调组》,针对钢丝质量存在的共性问题,调动各厂技术力量,先后对钢丝表面的涂层问题,润滑技术,轴承钢丝表面裂纹问题,弹簧钢丝性能不均问题,冷顶锻钢丝的贫碳问题,难度形钢丝的加工问题等进行了质量攻关,经过几年的攻关活动,钢丝质量明显地得到改善,攻关活动卓有成效,许多产品满足了军工要求,为此,许多特钢厂都得到了表彰。此间,为加强对钢丝的检验,各厂均配置了相应的、比较完整的检测设备,从而保证了成品钢丝的质量。
&&&&至此,我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特钢钢丝生产体系,国内各特钢钢丝厂,依据自己拥有的装备和技术管理水平来生产具有本厂特色的钢丝产品,如大连钢厂主要生产高工钢丝、轴承钢丝、不锈钢丝和银亮钢丝,北京钢丝厂主要生产电热合金丝,江西钢厂主要生产碳素弹簧钢丝,北京特殊钢厂主要生产碳素弹簧钢丝和油淬火回火合金弹簧钢丝等。
&&&&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80-90年代是我国特钢钢丝发展速度最快的年代,利用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许多钢丝厂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如上钢二厂从德国尼霍夫公司引进的Her Ten 670/7,HerTen 450/10连续拉丝厂;陕西钢厂从德国考赫公司引进的KGZ 0/3(5/670+1600),KGZ0/6(9/560),KGZ /6(10/450)连续拉丝机,从黑尔堡公司引进的25.4N/19,124N/21型水箱拉丝机;首钢特钢公司从瑞典莫格隆玛公司引进的L4/8活套式拉丝机与B 3/5+H5直线倒式拉丝机;大连钢厂从德国舒马克公司引进的高精度自动进线无心磨床,从德国瓦福斯公司引进的自动矫直电脑计数的切断机等。其它钢丝生产厂家引进的主体设备有:意大利雷得利公司生产的TMS600/4连拔机,OC/11水箱拉丝机,TB4翻转式水箱拉丝机。从日本引进的型号为305SX 1H+XDGC 305SX1H+B WW 300/450组合式拉丝机,HT300X170+BWW300水箱拉丝机,从德国考赫公司引进的KGT0/1+1250/3+KEWS 1V-2象鼻子收线机,以及从意大利引进的TMCCOGOCTD 900/F 900组合式拉丝机等。
&&&&从国外引进的辅机有对焊机,其型号有:Za-1Nx,CFA-TR,BMS-0.1,BVS-13.5,BUS-6,MHl35,DC2等。压头机有DWU-Ia+S,HPIC等。其它还有包装机、磨模机、工字轮收线机、倒立式收线机等。
&&&&从国外引进的生产线有:热处理连续生产机组,热处理酸洗作业线,热处理酸洗磷化作业线,热处理涂层作业线,鼻条预处理粗拉作业线,盘条机械去绣电解酸洗硼化干燥连续生产线,水箱拉拔镀铜收卷自动作业线,轮胎边缘钢丝生产线,全套焊丝生产线,高速钢扁丝生产线等。
&&&&同期引进的其它先进设备尚有:实现高压振荡酸洗的超声波清洗机,生产异型钢丝的辊拉机,清除盘条表面的缺陷的剥皮机,缠轴精绕机,三辊冷轧机,无接触测温仪,大视野金相显微镜、气控测径仪、模孔测量仪、钢丝测径仪、电子拉力机等。
&&&&至此,特钢钢丝生产厂家的工艺装备,有了明显的进步,为钢丝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特钢钢丝正向大型化连续化方向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不锈钢丝异军突起,先后涌现出一批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与民营企业。如台湾投资的江阴元泰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日本投资的秦皇岛阪口线材工业有限公司,德国投资的丹阳凯富达过滤器材有限公司,宁波的腾龙与日月不锈钢制品公司和江阴的大江精线不锈钢制品公司与康德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等。此时,许多国有企业,经过产品结构调整特钢钢丝也有较大发展,如上海安字钢丝厂,北京首钢吉泰安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江阴法尔胜集团、太原钢铁集团宏业发展公司和宝钢集团上钢二厂有限公司等。不锈钢钢丝的生产厂家据《金属制品企业名录》2000年版的统计有46家,还有100多家未注册。当前我国的不锈钢丝产量已达10-12万t,比1995年的0.3万t增加了40倍。
&&&&据在册的名单统计,目前从事钢丝生产的有383家(实际上还有许多厂家未注册),其中生产特钢钢丝的有69家,特钢钢丝总产量为28.8万t,比1995年的8万t提高3.5倍。
&&&&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也带来了一些较先进的工艺和装备,如不锈钢钢丝光亮退火前的电解酸洗清理线,不停车下线的各种连续式或组合式拉丝机,这些工艺及设备很快为不锈钢民营企业所消化吸收,对其产品质量有一定的提高。
&&&&90年代末期各钢丝生产厂引进了许多外国设备,除上述内容外近期还有盘条整捆式抛丸机,大型钢丝强对流罩式退火炉,适用于大盘重大规格的倒立式拉丝机,大规格大盘重自动包装机,尤其是卷筒为900~1200mm直进式拉丝机在我国研制成功,对不锈钢丝,轴承钢丝实现连续化和大型化创造了条件。无疑,上述设备的采用就会推动我国向特殊钢钢丝生产行业自动化、连续化和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4 特钢钢丝的实用技术
&&&&碳素弹簧钢丝的直接水冷技术,钢丝中温磷化技术,难变形钢丝的温拔技术,高锰酸钾取代碱浸技术、无酸拉拔技术、机械除锈技术、整捆式盘条抛丸技术、异型钢丝辊拉技术等。这些工艺目前已在特钢钢丝生产中加以推广使用,取得了良好的质量效果,致使特钢钢丝的生产技术水平又有了一个飞跃。
&&&&5 特钢钢丝的产品开发
&&&&近几年来,我国的特钢钢丝又开发出许多新品种,如:不锈钢抽芯铆钉钢丝、高疲劳油回火阀门弹簧钢丝、沉淀硬化不锈弹簧钢丝、天然油气井用录井钢丝、大规格超长银亮钢丝、高强度扁钢丝、梯形弹簧钢丝、高耐磨针布专用钢丝、轴承定向旋转专用钢丝、形状记忆合金丝、无铬轴承钢丝、高温轴承钢丝、天磁耐磨轴承钢丝、剥皮轴承钢丝、麻花钻头用高工钢丝、超低碳不锈焊丝、不锈辐条钢丝、无磁不锈精密电阻扁丝以及工业与民用机针钢丝等。上述产品大部份都达到和超过了同类产品的世界水平,从而取代了进口,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了国内重点工程项目的需要。
&&&&6 钢丝标准
&&&&我国现有钢丝标准72个,此外各厂都有为数不详的企业标准以及数目较多的技术协议,我国有关标准部门已基本完善和修订了钢丝标准,其中大部分属世界先进水平。这些标准的制定,对钢丝生产起了指导和保证作用,对我国特钢钢丝的发展功不可没。
&&&&7 结语
&&&&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特钢钢丝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至今已有69个大中小型特钢钢丝厂,以及数百家乡镇企业,已遍及全国各地,形成年产特钢钢丝28?30万t的能力,品种也发展到18大类,特钢钢丝在钢铁产品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呈上升趋势。当前,特钢钢丝已成为我国金属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并已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又比较完整的科研、设计的生产体系。随着产品的不断开发,质量不断提高,已有部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特钢钢丝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Copyright &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天津市北辰区九园公路南(天津市子豪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院内) 电话:022- 手机:新材料的四大投资方向:碳纤维、石墨烯、特种钢及建筑节能_五金零部件、配件、备品备件_新闻_微动力微动力
新材料的四大投资方向:碳纤维、石墨烯、特种钢及建筑节能
&新材料的四大投资方向:碳纤维、石墨烯、特种钢及建筑节能
8月19日,石墨烯概念股中国宝安一字涨停,整个板块涨幅靠前。近期,新材料行业还会有一些新动向,值得关注。如 2014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将于8月31日&9月3日在宁波召开,这是全球首次以推动石墨烯产业化为目的召开的国际性会议;2014 国际新材料发展趋势高层论坛将于9 月19 &21 日在西安召开。这些都有望再次催化相关板块的主题投资机会。
新材料、信息和能源是当前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三大支柱。前期以去IOE、信息安全、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板块涨势喜人,而新能源汽车、电站设备为代表的能源板块也取得较大涨幅,预计新材料板块作为潜力更大的发展方向,将有更佳投资机会:
第一、金融资源已是余温,后面将是成长和主题的机会。根据已公布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业绩预告,二季度成长股净利润总体超出此前市场的悲观预期(小票改善更为明显),将推动成长股的继续上扬;
第二、材料科学的变革和进步的外溢性极强,往往带动其他行业和领域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看作是技术革命的催化剂,被誉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
第三、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新兴产业的促进和国防军工的飞跃,需要新材料发展的加速,现在各行业对新材料突破和生产有着旺盛且急切的需求,将牵引新材料扶持政策加码;
第四、本着通用性、重大性和急迫性的原则,关注碳纤维、石墨烯、特种钢及建筑节能材料四个投资方向。
一、行业趋势、政策驱动新材料投资机会
(一)新材料是新技术革命的催化剂
材料科学的变革和进步的外溢性极强,往往带动其他行业和领域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看作是技术革命的催化剂,被誉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
新材料是当前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三大支柱(材料、信息、能源)之一,新材料与信息、能源、医疗卫生、交通、建筑等产业结合越来越紧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领域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
新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它可以带动和促进基础材料和传统材料的改进与更新,并对其他行业、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的形成支撑和先导。以国防军工为例,新材料和运用和突破是驱动国防军工装备升级的基础,也是改变战场形态的直接诱因。&
(二)各国竞相发展新材料占领制高点
新材料作为21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领域之一,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多国制定了推动本国、本地区的新材料技术和产业发展计划,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在政策和资金的推动下,世界材料产业的产值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长。这其中,微电子、光电子、新能源等是研究最活跃、发展最快、应用前景最为投资者所看好的新材料领域。
(三)中国对新材料的扶持料将加码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的&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材料产业被定性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决定》部署的发展规划可以概括为:(1)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2)积极发展结构材料;(3)提升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水平;(4)开展共性基础材料研究。
我国已经在新材料领域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在经费投入、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了支持,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新兴产业的促进和国防军工的飞跃,需要新材料发展的加速。在国防军工领域,高性能发动机的研发、高性能战车的生产、高性能军舰的开发都依赖于材料的突破。
新材料的大量品种的典型军民两用特征,使其在经济建设与国防军工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能提高对武器装备的保障能力。现在国防军工对新材料突破和生产有着旺盛且急切的需求,将牵引新材料扶持政策加码,新材料投资将迎来良好机会。
近期,新材料行业的一些动向值得注意, 2014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将于8月31日&9月3日在宁波召开,这是全球首次以推动石墨烯产业化为目的召开的国际性会议。2014 国际新材料发展趋势高层论坛将于9 月19 &21 日在西安召开,也是一次盛会。&
二、通用性、重大性和急迫性决定新材料的四大投资方向
温家宝在2009年9月科技界大会讲话指出:新材料产业发展对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至关重要。无论是推进大飞机、高速列车、电动汽车等重点工程,还是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重要产业,都面临着一系列关键材料技术突破问题。必须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
新材料是传统产业升级的革命性力量,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是建设重大工程、巩固国防军工的重要力量,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先导。在&十二五&规划里,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这些都是具通用性、重大性和急迫性于一身的新材料突破领域,这也是我们确定未来中国新材料投资方向的重要参考。
本着通用性、重大性和急迫性的原则,关注碳纤维、石墨烯、特种钢及建筑节能材料四个投资方向。在《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里,十大重大工程里有碳纤维低成本化与高端创新示范工程、高性能钢铁材料专项工程、新型节能环保建材示范应用专项工程就涉及到碳纤维、特种钢及建筑节能材料三个方向,而石墨烯为六大领域之一的先进高分子材料需要重点发展的方向。
(一)碳纤维:军民两用双轮驱动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并且具有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在国防军工和民用(汽车、体育休闲等)方面都是重要材料。
2015年前,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将保持13%的增长,我国对碳纤维的需求增速则快于全球,碳纤维行业正处高速发展期。但工艺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尚难以满足国内需求,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碳纤维及其制品进口量12386.2吨,同比增长了34.5%。
西方国家将碳纤维视为战略物资,曾对中国禁售、禁运,足见碳纤维材料的重要性、急迫性。碳纤维在军工领域的应用广,被广泛应用于火箭的助推器、防护罩、发动机罩和导弹壳体、发射筒等结构,还被用在战斗机和直升机的机体、主翼、尾翼、刹车片及蒙皮等部位,可见碳纤维的通用性。
在民用,民航客机所用复合材料,主要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用在机翼部件、垂直尾翼、机头罩等上,碳纤维在风机叶片和汽车上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
国家对碳纤维的发展高度重视和扶持。2013 年11 月,工信部印发《加快推进碳纤维行业发展行动计划》,要求经过3 年努力,初步建立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体系,应用市场初具规模;到2020 年,我国碳纤维品种规格齐全,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工业的需求。
(二)石墨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优势明显
石墨烯被认为是改变世界未来的12 项变革性技术之一,也是联合国2013 年初认定的人类未来两大领军产业之一。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为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石墨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太空电梯&缆线、微电子、超级计算机、光子传感器、液晶显示材料、触摸屏、超薄超轻飞机材料、新能源(超级电容、锂电池、新一代太阳能电池)、基因测序等方面,可见其重要性和通用性。
石墨烯目前在全世界均处于研发试验阶段,但在各国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推动下,相当数量的研发项目正在进入商业化准备期。研究机构IDTechEx发布最新报告预测,全球石墨烯材料市场在2024年将超过3.9亿美元,比2014年的2000万美元增长近20倍。
目前我国有关石墨烯的专利数量居于世界第一的位置,我国石墨矿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75%,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2%,石墨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优势明显。据称,工信部等相关部门正在考虑统筹研究石墨烯材料,其也有望进入新材料&十三五&规划。
(三)特种钢:产品质量和占比将提升
与普通钢相比,特殊钢具有更高的强韧性、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特种钢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汽车行业、能源行业、工程机械、船舶海工、高层建筑、铁路行业、国防工业等,属于重大、通用、牵涉面极广的新材料领域。
特种钢在国内还有广阔的开拓空间,我国虽然是钢铁生产大国,但在高品质特殊钢生产上并非强国,很多高附加值、高品质产品依然依赖进口。按照《新材料产业&十二五&规划目标》,以及《高品质特殊钢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到15年我国特钢占比提高到10%,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比例由现有的15%以下提高到30%以上。
未来与核电、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重大装备制造业相关的高品质特钢生产企业有望成为政府政策扶持的重点。
(四)建筑节能材料:政策扶持力度有望加大
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绝热材料、建筑防水材料、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等四大类基础材料及部品。在节能环保方面,新型墙体材料、保湿绝热材料的使用能够大大减少建筑的能耗。
我国现有的住宅建筑95%都是高耗能建筑,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27%以上,节能环保提升为新型建筑材料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据统计,在同等气候条件下或同纬度条件下,我国住宅的单位使用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
政策方面,近年来国家对绿色建筑的规划目标不断提升,建筑材料的政策扶持力度有望加大。建议重点关注防火保温材料、新型墙体材料。我国特钢价格攀升特钢地位逐渐突显_中国供求网资讯频道
产品快速导航
新闻资讯:
我国特钢价格攀升特钢地位逐渐突显
  中国供求网(原材料资讯频道)讯 我国目前很多大型成套装备制造的整机制造水平已达到世界一流,但关键配套零部件受限制的现象非常普遍,零部件质量不合格严重制约整机性能的发挥,已成为机械行业发展所亟需解决的瓶颈,而零部件问题实质上就是材料问题,材料是决定其质量和性能的基础。零部件自主化将促使相关材料开发加强,特钢行业将大大受益。
  目前我国特钢生产还以结构钢等中低端产品为主,高速钢、合金模具钢等技术壁垒高、盈利能力强的高端钢种主要依赖进口。特钢按用途可分为结构钢、轴承钢、工具钢、不锈钢板、模具钢、弹簧钢、冷镦钢、特种合金等。结构钢用于各类工业机械传动件、紧固件、结构件等,轴承钢用于生产机械用滚珠、轴承和轴承套,工模具钢用来制造各类切削刀具、刃具、量具及模具。
  汽车、机械是特钢的主要下游行业,其中汽车约占35%,机械约占24%,是特钢行业最主要的两个需求市场。汽车行业是特钢目前最重要的应用领域,特钢占比超过60%。安全性和轻量化是汽车发展永恒的两大主题,这对钢材的强度、韧性、纯净度、稳定性、耐疲劳性等均提出了很高要求,而特钢正好满足这些需求,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华夏模具网后分析师分析,由于特钢在我国目前使用越来越多,运用行业越来越广,特钢在我国的地位正渐渐突显出来,随着进口特钢的价格一步步攀升。
  【免责声明】本网刊登此类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商业资讯和行业资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咨询热线:010-692684 传真:010-
中国供求网-中国老牌供求信息网站 中国供求网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40208号-3 京公网安备18号您的浏览器已禁用JavaScript脚本,这会影响您的正常访问。为了拥有更好的浏览体验,请
启用脚本。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当前位置:>> &&&正文
欧盟成满洲里口岸汽车零配件进口主要阵地
  26日,满洲里海关发布统计数据:2014年1月至7月,经满洲里口岸进口汽车零配件30.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约46%,欧盟为进口最大来源地。
  内蒙古满洲里作为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地处亚欧第一大陆桥的交通要塞,是通往欧洲和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最便捷、最经济、最重要的陆海联运大通道。
  数据显示,1月至7月,满洲里口岸自欧盟进口汽车零配件30.69亿元,同比增长46.1%,占同期口岸汽车零配件进口总值的99.9%。其中,自德国进口26.8亿元,同比增长28.1%。
  满洲里海关综合统计处分析员田尉分析汽车零配件进口量大幅增长的原因时指出,目前我国汽车企业生产组装尚未完全实现国产化,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配件仍然严重依赖国外进口。中汽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78.3万辆和1168.4万辆,分别同比增长9.6%和8.4%,带动了汽车零件进口需求持续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已经开启汽车零配件反垄断调查。国家发改委开展了对部分外资车企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的调查工作,并依法开出巨额罚单。随着反垄断工作的推进,中国车市会进一步得到规范,有利于长期发展,但也可能会在短期内对汽车零部件进口市场造成一定的波动。
钢铁再泠 有“钢市参考”陪你一起拼搏& 添加方式:1、扫描左侧二维码2、添加朋友,搜微信号:www_gtxh_com
Tag:精密焊管,硬线价格
⊙ 相关新闻:
声明:中国钢铁现货网所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参考,所发布的文章内容仅代表其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对所刊文章内容有疑议,您可以发送邮件到或联系在线QQ(),我们将在2个工作日内审核处理。
【扫一扫,关注最新钢材资讯】您现在的位置: > > > > >
日本汽车企业和重灾区相关零部件配套企业停产,加上控制供电、物流不畅通等因素,和日本汽车产业密切相关的广州汽车产业集群开始承受零部件供应链断裂的压力。
广东合资车企及一二级零部件供应商受日本地震影响
等待日本那边供应情况是日系车企和一二级零部件供应商共同的状况。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三大汽车生产厂家,因为有库存零件,一周内会维持正常生产,但此后情况还要看事态发展,眼下还无法预测。
让汽车企业真正担心的是零部件供应商,尽管国内车企大部分保持比较高的零部件国产化,但一些核心零部件仍需从日本直接进口,而一二级供应商也涉及数家日本本土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广州艾帕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下称广州艾帕克公司)内部人士称,这家生产汽车骨架的公司是广本、广丰、本田(中国)有限公司的一级配套商,存货能撑一个多星期。
尽管围绕着整车厂,会聚集大量的一二级供应商,但事实上,这些供应商的上游供应商许多都在日本,特别是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
东风日产和广汽本田方面称,零部件国产化比例都在90%,有些车型还超过90%。但是,10%的日本进口部分如果供应不上,仍然会让他们生产出来的任何一辆汽车都无法出厂。事实上,这部分往往是核心技术和部件。比如东风日产的天籁,其发动机就由日本生产,广汽丰田的凯美瑞和汉兰达等车型采用的无级变速器,也由日本的北海道工厂生产。
另一方面,国内合资汽车企业所指的零部件国产率,指的是一二级零部件配套企业供应的产品产自国内,但事实上,一二级零部件供应商的上游,还有三到五级的供应商,这些上游供应商中,就有很多来自海外。
广本方面称,为广本供应发动机等部件的南海本田汽车零部件公司,其部分零部件需由日本进口,此外,广本的其他部分配件,也需日本进口。
东风日产方面表示,短时期内生产不会受影响,但零部件供应商的压力比较大,正密切关注。
因为譬如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技术掌控在日本企业当中,而其中的一些核心部件也由日本企业生产,即使要寻找临时替代企业,也很难。
广州艾帕克公司是由日本高尾金属工业有限公司、菊池冲压工业有限公司对半股权设立的专门生产车身骨架的公司,产品用于雅阁、飞度、奥德赛等车型。
据悉,在东风日产周边,聚集着优尼冲压、康奈可、阿尔发、力知茂等全日资和中日合资的1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不少企业的上游供货商都来自日本。  
从进口数据看,日本是我国进口关键汽车零部件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据中国汽车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0年,从日本进口的发动机零部件、传动系统零部件、发动机产品、行驶系统、制动系统排在第一位;从日本进口的车身附件、电子电器和转向系统也仅次于德国。当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额达到252.4亿美元。广州海关的数据也显示,2010年广州进口汽车零部件6.8亿美元,主要进口国为日本。
国内合资车企零部件国产率高被质疑是有其道理的,被认为国内汽车产业集群聚集效应最合理的广州花都汽车城,其整车产值与零部件产值的比例仅为1∶0.26,广州曾规划2010年整车产值与零部件产值比例的期望值也只有1∶0.5,而在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集群地,这一数值一般为1∶1.7。
在外表风光的汽车产业群中,“空洞”现象令人担忧。研究汽车产业集群的专家普遍认为,日系三强聚集的广州,其零部件配套缺失的巨大份额,大部分还留在日本。
(责任编辑:00828)
价格数据库
统计数据库
||||||||||||
华东|||||||||
【免责声明】
中华商务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进口水果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