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剧最后一个道士广播剧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广播剧《你却爱着一个傻逼》更新第三期下载
原著:水千丞
策划/后期:莲渚同尘【剪刀剧团】
编剧:黄金千两【剪刀剧团】
导演:左左
美工:阿东【剪刀剧团】
人物Q版:画大仙
宣传:蝶语
简隋英:柒御夜赫【绝色倾城】
简隋林:佐佐木【剪刀剧团】
李玄:风允之【剪刀剧团】
白新羽:雷霆【剪刀剧团】
简东远:东方逸绫【剪刀剧团】
419:轩然【剪刀剧团】
秘书:薄荷君【剪刀剧团】
同学一:LEE【决意同人】
同学二:北都藏剑【52工作室】
同学三:小晨晨【KA.U】
同学四:羊仔【凌霄社团】
原曲:想念的人
填词:莫尔【KA.U】
翻唱:momo习习
后期:ECHO【剪刀剧团】
fs2you://Y2FjaGVmaWxlMjYucmF5ZmlsZS5jb20vemgtY24vZG93bmxvYWQvOGFiZTdjNDI2NjE2YTMyOWUwM2I5NDg1M2FjY2U2ZTQvJUU0JUJEJUEwJUU1JThEJUI0JUU3JTg4JUIxJUU3JTlEJTgwJUU0JUI4JTgwJUU0JUI4JUFBJUU1JTgyJUJCJUU5JTgwJUJDJTIwJUU3JUFDJUFDJUU0JUI4JTgwJUU2JTlDJTlGLnJhcnw3OTA5NjE3MA==/
编剧:黄金千两【剪刀剧团】
策划/后期:莲渚同尘【剪刀剧团】   
版面:画大仙【剪刀剧团】
导演:左左  
宣传:蝶语【剪刀剧团】
美工:阿东【剪刀剧团】
简隋英:柒御夜赫【绝色倾城】
简隋林:佐佐木【剪刀剧团】
小朱:断桥【裔美声社】 
大姨:萋萋【剪刀剧团】
白新羽:雷霆【剪刀剧团】  
简东远:冬冬【涅槃工作室】
秘书:薄荷君【剪刀剧团】    
kevin:八目筝吹【剪刀剧团】
李玄:风允之【剪刀剧团】   
赵妍:夏日雪【剪刀剧团】
有爱龙套团:
冬冬【涅槃工作室】  李逍遥
倔强的小红军【剪刀剧团】 夜行鬼【剪刀剧团】
沫咖【M.U.A工作室】 卡修【四月一日工作室】第二期
&&&&&&&&&&&&
fs2you://Y2FjaGVmaWxlMjQucmF5ZmlsZS5jb20vemgtY24vZG93bmxvYWQvM2I4NWY3ZjQ0MTM4N2JlZjY2MDM2OWM0NGUxMmQwZjAvJUU3JTgzJUE3JUU5JUE1JUJDJUU3JUFDJUFDJUU0JUJBJThDJUU2JTlDJTlGLnJhcnw3NjAzMDIwOQ==/
 原作:水千丞
 策划/后期:莲渚同尘【剪刀剧团】
 编剧:黄金千两【剪刀剧团】
 导演:左左
 美工:阿东【剪刀剧团】
 Q版:画大仙【剪刀剧团】
 宣传:蝶语【剪刀剧团】
 简隋英:柒御夜赫【绝色倾城】&
 李玉:x杰&
 简东远/工头:冬冬【涅槃工作室】&
 李玄:初见Tsure【一见如初工作室】&
 简隋林:佐佐木【剪刀剧团】&
 小朱:断桥【裔美声社】
 梁秘书:薄荷君【剪刀剧团】&
 大姨/小小林子:萋萋【剪刀剧团】&
 小李玉:石困困&
 工地工人:球球【水岸聆音】
李文逊:笑意【决意同人】
Kevin:八目筝吹【剪刀剧团】
范厅长:雅策君【剪刀剧团】&
男合伙人:
慕雅【剪刀剧团】&
女合伙人:宫略【剪刀剧团】&
天气播报员:十字右边【声创联盟】
护士:玉小七【决意同人】&
服务员:Mokey&
围观太子党A:雅策君【剪刀剧团】
围观太子党B:画大仙【剪刀剧团】
ED《转身就走》
原曲:北京下雨了
填词:沄汐
翻唱:初见Tsure【一见如初工作室】
后期:水也【剪刀剧团】  
fs2you://Y2FjaGVmaWxlMzQucmF5ZmlsZS5jb20vemgtY24vZG93bmxvYWQvYWE3NjI2M2ViMzQyODcwYzI4NzI1MGQwODJjZGE4YjgvJUU0JUJEJUEwJUU1JThEJUI0JUU3JTg4JUIxJUU3JTlEJTgwJUU0JUI4JTgwJUU0JUI4JUFBJUU1JTgyJUJCJUU5JTgwJUJDMy5yYXJ8ODYxMDg1OTM=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 : : : : :
听过这样一个广播剧。。。。。。。。。。。。。(3/2249)
小时候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过这样一个广播剧,名字叫什么忘了,内容还记个大概:除夕一位教书的老秀才回家,在路上遇到一个丢了钱穷人,老秀才就把身上仅有的几两银子送给了这位穷人。给了别人钱自己该怎么过年呢?老秀才看见前面有块白薯地,老秀才只好一咬牙偷点白薯吧,不想这白薯地正好邻居家的,邻家小孩见老秀才偷自家的白薯,感到很奇怪回到家就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娘俩带着疑虑来到老秀才窗下,只听屋里老秀才一会喊秀才娘子上鸡,一会喊秀才娘子端鱼。娘俩一听很生气,推门进去一看,哪有什么鸡鱼,分明是老两口在吃白薯,原来秀才怕邻居笑话自己故而把白薯呼做鸡鱼。弄明白了事情的经过,邻居的娘俩把自家的年夜饭端过来和老秀才一家欢欢喜喜过新年。不知哪位网友也听过这部广播剧是否记得她的名字?之所以提到这部广播剧是觉他挺适合改编成京剧,在过年时演出。
一键分享:
这个广播剧名叫《三家福》,我小时候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过,时间大概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好像是刚刚渡过三年自然灾害后的春节前播的。印象最深的是秀才两口子关起门来在家吃白薯的情节。岁月沧桑,我的年龄已从邻家小孩变成了老秀才;时间久远,我对故事的记忆可能已不那么清晰。特从网络上搜寻到故事梗概如下,谢谢楼主引发我对童年的回忆。
“那是一部由北京人艺排演的广播剧,改编自福建漳州的同名“芗剧”,描写的是苏、施、林三家过春节的辛酸而有趣的故事。除夕这天,私塾先生苏秀才终于拿到一年的学金十两银子。回家途中,遇邻居施泮嫂正要投井自尽,苏秀才将她救起,并将十两银子全都送给了她。秀才的夫人盼着秀才拿回银子买米过年,没想到秀才空手而归。秀才告知缘由,取得夫人谅解。无钱过年,只好硬着头皮在黑夜去地里偷挖番薯。番薯的主人小林吉在土地庙窃听原委,不但不抓他,反而将番薯偷偷装进秀才的口袋。大年三十,秀才夫妻以苦为乐,互敬番薯,称白薯是“鱼”,红薯是“肉”。大年初一早晨,小林吉与母亲给苏家送来了年货,施泮嫂和归来的丈夫施泮给苏家送回了银子,三家共庆春节,喜气洋洋。”
多谢乔哥,佩服您的记忆,您六十年代听到这部广播剧都能记住他的情节和名字,我是好像一九七九年听到,却忘了他的名字,记住的情节中也很模糊。最后祝您新年快乐。
这个故事还真得挺好的,表现了人的真善美,适合改编成戏曲。小喇叭经典儿童广播剧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小喇叭经典儿童广播剧
《小喇叭儿童经典广播剧》节目中的作品是众多优秀的作者、作曲家、少儿工作者和编辑的智慧结晶,是展示我国少儿原创作品的重要窗口。其中,广播剧是综合性最强的一种,它是广播文艺节目的最高艺术形式,运用、、三种表现形式创造出艺术形象,借助听众的想象、联想能力,达到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小喇叭经典广播剧这种声情并茂的表现形式正符合少年儿童成长的身心特点。简&&&&介众多优秀的作者、作曲家商品尺寸:&14.6 x 12.8 x 4.4 cm碟&&&&数4出版社:&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格式:&套装商品重量&141 g发行公司&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条形码&5ISRC&CNAASIN&B0023NUY80
《小喇叭》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的少儿节目,它于日开始播出,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它伴随了新中国几代人的成长,成为这几代人生活中难忘的童年记忆。作为新中国广播史上的第一个学龄前节目,它是中国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家喻户晓的名牌节目。
在现代社会丰富多彩的儿童娱乐形式中,听广播依然是极富价值的一种。它避免了长时间注视屏幕对孩子的视力造成的损伤和注意力缺损,使孩子免受图像或动画的干扰,专心感受语言的美,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培养丰富、开阔的想象力,为将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
我们将《小喇叭》节目五十年来最经典的广播剧作品汇集出版,为新世纪的儿童献上已经感动了几代人的精神食粮。它们是新中国儿童艺术作品创作最高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及世界文化宝藏的精髓;同时广播剧的形式也非常适合家庭中亲子游戏扮演,幼儿园教学或作为社区文艺活动的素材,极具收藏价值和实用性。01 小熊请客(小歌剧):《小熊请客》是小喇叭的童话剧中最经典的一部,它有很长的生命力,孩子们非常爱听,它的原作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包蕾,作品获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一等奖;导演是原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罗锦麟,作曲是原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陈方千,在1980年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大会上获作曲一等奖。狐狸的扮演者黄祖培是中央人民广播剧团的第一代小演员。
02 小猫钓鱼(童话广播剧):猫妈妈带着小猫喵喵和咪咪到河边钓鱼,听话的喵喵按妈妈教的方法不一会儿就钓上了大鱼,而贪玩儿的咪咪一会儿追蜻蜓,一会儿扑蝴蝶,却只钓上来一只破草鞋。后来懂得了做事不能一心二用的咪咪终于也钓到了大鱼。这个代代相传的经典故事告诉孩子们,做事情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
03 星期六的下午(童话广播剧):这是一部根据捷克童话改编的广播剧。星期六的下午,小狗和小猫打扫卫生,发生了一系列好玩的事情。小狗错把肥皂当奶酪吃,小猫充当刷地板的刷子,小狗用自己的毛把地板擦干净,然后两个朋友洗完澡后把自己晾在绳子上晒干。两个稚嫩动听的童声,一个有趣可爱的故事,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会被这个快乐的故事所感染,沉浸在美妙的童真中。
04 赤毛猴(童话广播剧):传说古时候,人们用赤毛猴的血做染料,赤毛猴很少而且很难逮到,但它的嘴很馋,猎人在森林里设下圈套,摆好一坛酒,赤毛猴喝得大醉后被割破耳朵取了血;第二次猎人故计重施,明知是猎人设的圈套,赤毛猴还是忍不住去尝,还自作聪明道:“我喝一小口,不会醉的!”可是怎能抵得住诱惑?一口接一口,终于还是大醉被擒。
05 小蝌蚪找妈妈(童话广播剧):温暖的春天来了,池塘里一群大脑袋的小蝌蚪想知道自己的妈妈是什么样子,于是它们开始寻找起妈妈……它们问了鸭妈妈,误认了金鱼,小乌龟,鹅妈妈,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波折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它告诉孩子们:“有志者事竟成”。本剧根据方惠珍、盛璐德的同名童话改编。
06 聪明的小乌龟(快板剧):一只坏狐狸想偷吃小青蛙,被水中的小乌龟看到,它咬住了狐狸的尾巴了小青蛙,狐狸很生气,要把躲进壳里的小乌龟扔到天上去,小乌龟假装很高兴;狐狸又要把它扔到火盆里,小乌龟还是装作很高兴;狐狸要把小乌龟扔进池塘里,这回小乌龟显得很害怕,于是狐狸高兴地把它扔进水中,哪知愚蠢的狐狸上了当,聪明的小乌龟回到了池塘自己的家中。
全剧采用音乐对唱的形式,孩子可以一边轻松地听故事一边愉快地学唱歌。01 果园姐妹(广播剧):小喇叭节目常常根据一些流传很广的童谣的内容创作儿童广播剧,《果园姐妹》就是其中之一。“大门闩二门鼻儿,条帚疙瘩来开门,再把门环扣三下,咣咣咣,乖乖的闺女快快来开门。”这是《小喇叭》节目的第一个广播剧《果园姐妹》中的一段话,该剧取材于乔羽的同名歌剧,故事讲的是母亲不在家,三个女孩子抓获大灰狼的故事。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音响效果和演播质量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且仅用两天的时间就录制完成了,这在新中国的广播史上是十分难得的。节目播出后,受到各方面好评,并应广大小听众要求,多次重播,直到今天仍经久不衰。剧中讲故事的老爷爷是孙敬修,导演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儿童广播剧团的第一代导演果青。
02 狼和小羊(快板剧):小山羊遇到了凶恶的狼,机智勇敢的小山羊临危不惧,假装邀请老狼去赴宴,并把老狼引到了枯水井里,自己躲过了危险。本剧采用音乐快板剧的形式,既培养了孩子的音乐和节奏感,又教育了孩子面临危险时要头脑清醒,临危不惧,巧妙逃脱。
03 小乌鸦和它的妈妈(童话广播剧):“路边开放野菊花,飞来一只小乌鸦,不吵闹呀不玩耍呀,急急忙忙赶回家。它的妈妈年纪大,躺在家里飞不动,小乌鸦呀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多可爱的小乌鸦,多懂事的小乌鸦,飞来飞去不忘记呀,妈妈把它养育大。”当这首动听的儿歌响起时,剧中那只可爱的小乌鸦在风雨中不停地拾着橡子和小虫子给妈妈带回家的身影仿佛跃然眼前,在被狐狸抓住后它想的是病中的妈妈怎么办,它带着受伤的翅膀飞回妈妈身边对妈妈说,“只要看到您就什么都不怕了”。这恐怕就是世间最动人的亲子之情,乌鸦反哺的感人故事就这样暖暖地流入孩子的心灵,爱不仅仅是索取,更重要的是奉献。这个广播剧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节目的著名导演钟晓冬老师20世纪80年代的作品。
04 小熊拔牙(童话广播剧):熊妈妈上班了,小熊独自在家吃了太多的蜜和果酱,结果牙齿疼得像针扎,疼得小熊直叫唤。小兔大夫来拔牙,怎么拔也拔不掉,小狗、小猫、松鼠都来赶来,大家忙活了半天总算把蛀牙拔掉了。听故事的孩子们也会像小熊一样懂得了:每天早晚要刷牙,不挑食、不多吃甜食。这样才有一口健康的牙齿。(王雪纯等扮演小兔医生)
05 聪明的木娃(广播剧):本剧根据著名儿童科普作家孙幼忱的同名科学童话改编,这部科学童话《聪明的木娃》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它向孩子们展现“木头”和“铁”的世界,把科学知识自然地溶入童话之中。使孩子们进入了童话和科学的世界。这个故事1984年被选入《儿童科普佳作选》,童话广播剧播出后也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点播率居高不下,这是一个充满童趣的科学童话,同时说明了一个道理:聪明和智慧能使弱小的民族变得强大无比。01 猪八戒吃西瓜(广播剧):一个炎热的夏日,唐僧派悟空去找些吃的,猪八戒也要同去,但在路上就偷懒待在树下不走了。这时他看到一个大西瓜,就连忙把它搬到树荫下,切成四块。先把自己的一块吃了,又觉得不过瘾,便想了种种理由相继把悟空、沙僧,以至师父的西瓜全吃了。为了教训八戒,悟空施计让猪八戒一路不停地被西瓜皮滑倒。最后,八戒只得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本剧根据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包蕾的同名故事改编。
02 愚公移山(广播剧):中国古代寓言,出自《列子·汤问》。年近九十岁的愚公面山而居,为使乡邻们出入畅通,排除险阻,打开通道,他率领全家开山修路,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年复一年,子孙相继,他们不畏艰难,终于搬走了两座大山,开出一条直通出去的大路,为子孙后代造福。
03 东郭先生和狼(广播剧):一只恶狼被猎人追踪并中了箭,逃到了东郭先生面前,哀求东郭先生救自己一命,东郭先生禁不起狼的花言巧语,帮助它躲开了猎人的追捕,谁知猎人走后,老狼露出本来面目,要吃掉东郭先生,东郭先生这才知道发错了善心,大声呼救,被闻声赶回来的猎人相救,打死了恶狼。这是根据传统民间故事“东郭先生和中山狼”改编,故事告诫那些不辨是非而滥施同情心的“东郭先生们”一定要警惕那些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中山狼”。
04 日月潭的传说(广播剧):我国台湾省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有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两条恶龙吞掉了太阳和月亮,当地一对青年男女,聪明勇敢的大尖哥和水社姐,决心为人世间找回太阳和月亮,他们历尽艰险,用阿里山底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杀死了恶龙,然后吃了龙的眼球,变得又高又大,把太阳和月亮送回了天上,并且永远守护着它们,后来他们变成了两座高山,人们把分别把它们叫作大尖山和水社山,把水潭叫作日月潭。
05 银杏娃娃和聚宝盆(广播剧):山顶上的大银杏树下住着一对孤苦寂寞的老夫妻,他们无儿无女,生活困苦。三个天真活泼的少先队员带着老师的嘱托定期来帮助老人。他们冬天顶着寒风,夏天冒着酷暑,往山上拎水,打柴,打扫卫生,给老人带去了快乐和欣慰。三个孩子小学毕业了,低年级的同学接过这个任务,成为老人新的“银杏娃娃”,老人的家里像是有个聚宝盆,水缸总总满满的,柴房里总是堆满了柴。01 皇帝的新装(童话广播剧):从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一天两个骗子来说他们能织出最漂亮的花纹和布料,而不称职、愚蠢的人是看不见的。皇帝给了他们很多钱让他们织布。他们整天在空织布机上装模作样地忙碌着,皇帝派去的两位大臣都不敢承认自己什么都看不见。游行大典中,皇帝穿着“新衣”一丝不挂地走在大街上,一个小孩子说出了真相,百姓们议论纷纷,心虚的皇帝只好硬着头皮趾高气扬地继续游行。
02 小仙子(童话广播剧):本剧根据《格林童话》中的同名故事改编。很久以前,有一个穷苦的老鞋匠,每天辛苦地工作,但只剩下一副做鞋的革料了,天亮时,这套革料变成了一双精美的皮鞋,并卖出了好价钱;同样的事情日复一日地发生着,老鞋匠渐渐变得富有了起来。一天夜里,鞋匠夫妇发现了这个秘密,原来是两个可爱的小仙子每天夜里飞来帮鞋匠夫妇做鞋,它们是专门帮助穷人的小仙子。
03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广播诗剧):这个童话广播诗剧根据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同名童话诗改编。老渔夫和他的妻子住在海边的一所破旧的小泥棚里,一天,渔夫出海打鱼,打上来一只会说话的金鱼,并不要报酬地放了它。渔夫的妻子非常生气责令他去和金鱼要一只木盆,要求满足后,贪得无厌的老太婆再三向知恩图报的金鱼提出变本加厉的要求,最终金鱼没有答应她的要求,还收回了以前送给她的一切。
04 青蛙王子(童话广播剧):本剧取材于《格林童话》中的经典名篇,美丽的小公主在森林里玩时不小心把心爱的小金球掉进了井里,一只青蛙答应帮她捞上来,但条件是要与小公主做朋友,小公主拿到小金球后并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国王告诫小公主应该信守自己的承诺,当小公主让青蛙用她的金盘子吃饭,在自己的小床上睡觉后,青蛙变成了英俊的王子。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上月,BBC的投诉信忽然多了起来,原因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原来是叱咤风云60年的BBC广播四台的广播剧《阿彻一家》(The Archers)里的常规角色奈吉尔忽然死了。于是有人因此恍然大悟&&原来在如今的网络时代,还有那么多人在听广播剧啊。对于很多人而言,广播剧似乎只属于儿时记忆,诚然它的受众人数今非昔比,但世界各地的优秀广播剧仍然拥有一批死忠听众,他们于无形的声波中&看到&一个个历久弥新的人物演绎的人间悲喜剧。  日,由英国作家理查德&休斯(Richard Arthur Warren Hughes)撰写的故事《危险》(Danger)由BBC推出,由此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广播剧。要说迄今为止最长寿的广播剧,则非有着60年历史的《阿彻一家》莫属。被称为&农村里的日常生活&的《阿彻一家》以肥皂剧的形式演绎故事,至今已经播出了16000多集。创始人为Godfrey Baseley,当初他想要创造一部喜闻乐见的广播剧,三易其稿,才敲定《阿彻一家》的构想。第一集(pilot)在日至6月2日播出,之后从日开始每周6集(周六休息),每晚7点02分播出,每集15分钟,直至今天。它是广播四台非新闻类节目中听众人数最多的节目,约有500万听众。日,英国大选结束,政坛迎来两党联合组阁前的紧张时刻,BBC中断了晚上5-11点的几乎所有非新闻类节目,集中精力介绍选举后的政坛走向,唯独到了晚上7点02分(之前有两分钟的新闻简报节目),《阿彻一家》还是照常播出,它在英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阿彻一家》的故事背景是虚构的英国博赛特郡,阿彻一家人就居住在距离郡府伯切斯特6英里远的安布里吉村。按照最初的剧情设想,整个博赛特郡位于英国的中西部,靠近伯明翰,所以剧中人常常会聊到自己何时去伯明翰血拼之类的话题。主人公自然就是阿彻一家,这是个生活在乡村的中产阶级家庭,经营着自家的布鲁克菲尔德农场。一家之主是菲尔&阿彻,这个人物在日去世后,农场交给了他的三个孩子大卫、伊丽莎白和肯顿。此外还有从事农业、收入颇丰的奥尔德里吉一家、富有的沃利斯一家、佃农格伦蒂一家、从城里来到农村定居的琳达&斯内尔一家、农夫迈克&图克一家,以及关心环保事业的奈吉尔&帕盖特一家&&正是他爬上梯子,想要摘下自家屋顶上的新年横幅而导致失足摔死,引起了广大听众的反弹。这一集还是为《阿彻一家》60周年庆特别录制的,该剧的责编凡妮莎&维特本(Vanessa Whitburn)之前向观众暗示将有大事发生,结果这集就在奈吉尔的惨叫声中结束了,参与这出广播剧30年之久、现年60岁的演员格雷厄姆&席德(Graham Seed)也就此告别。  至于观众的反馈意见,那真叫五花八门。他们在官方网页上留言,觉得奈吉尔的意外死亡根本不够刺激,也谈不上会给村子带来巨大的震动;也有听众抱怨根本不该靠杀人来制造剧情的峰回路转,尤其是这样一个贯穿剧情几十年的固定角色,他们谴责节目走上了靠噱头、哗众取宠、耸人听闻来吸引注意力的套路。之所以观众会有那么大的反应,是因为这出非同一般的广播剧没有什么悬疑、刺激的情节,说的都是村里的家长里短,平凡生活。当然,角色也常常谈论白天发生的一些社会大事,这令该剧的时效性特别强,给听众一种真实存在的亲切感。这些社会大事有些是预先就写进去的,例如每届世界杯的比赛之类;有些是突发事件,需要修改原定的剧本,临时加进去,例如日,曾亲自上过《阿彻一家》的伊丽莎白二世的妹妹、玛嘉烈公主去世,还有&9&11&事件以及日的伦敦连环爆炸案等等。《阿彻一家》演员的流动性很大,来去自由,扮演德比&奥尔德里吉的女演员塔姆辛&格雷格(Tamsin Greig)有段时间要去演电视剧《布莱克书店》(Black Books),于是广播剧里她扮演的人物就去匈牙利经营一家家族控股的农场,直至格雷格演完电视剧才又重回安布里吉村。  《阿彻一家》中经常触及性、毒品、堕胎、同性恋、宗教等敏感问题,也并非每次处理都能得到听众的一致拥护。2006年,在第15000集中,大卫&阿彻的妻子露丝与牧民山姆勾勾搭搭,据传当时有将近20万听众中途关上了收音机,不少人觉得那是故意制造话题,按照露丝的性格根本不会做出那样的事。60年里,《阿彻一家》增增减减的人物层出不穷,听众跟着他们一起成长,&看&着一个个新生命降临,一个个新家庭组成,这种参与感是一般剧集很难取代的,想到这些或许就不难理解为何一个人物的意外死亡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  不仅在英国,世界各地都不乏优秀的广播剧和为数众多的听众,尤其在华人世界中,广播剧更是广受欢迎,比如香港就有播出年份仅次于《阿彻一家》的全球第二长寿的广播剧《十八楼C座》。该剧由香港商业电台播出,日晚上7点15分首播,现播出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中午12点30分至1点,剧中故事以湾仔&周记咖啡室&的老板、员工与经常光顾的街坊作为主线。《十八楼C座》的前身是《欲罢不能》和《冷眼旁观》两个广播剧。香港左派发起抗英&六七暴动&时,商台推出讽刺左派过于激进的广播剧《欲罢不能》,主播林彬因此被活活烧死。暴动平息后,商台再推出另一套名为《冷眼旁观》的广播剧,合二为一,便成了《十八楼C座》。剧中的多个角色都与&十八楼C座&有关联,比如早期的主角刘伯奇、周影尘夫妇就住在观塘某大厦的十八楼C座,《喷火筒周刊》的总部位于湾仔某大厦的十八楼C座,周老板在湾仔的住所也是十八楼C座。有传&十八楼C座&的名称取自林彬生前寓所的位置,但其实林彬生前住在窝打老道某大厦十六楼D座。节目名字来自商台的创办人何佐芝,曾有人问他此名有何用意,他只答:懒得解释。由于《十八楼C座》针砭时弊,引起不少香港人的共鸣,尤其是的士司机的最爱,为司机与乘客提供了不少谈资。  在上海,现存播出时间最长的广播剧是日开播的《滑稽王小毛》,该剧的新颖之处在于将传统的上海滑稽戏和广播剧相结合,寓教于乐。探案类的《刑警803》也有不少拥趸,该剧的名称取自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的代号,因其门牌号为803(中山北一路803号);剧中主角刘刚的代号也是803。该剧自1990年起陆续播出,如今已改为季播剧。  经历了广播时代、电视时代,再到如今的网络时代,广播剧非但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倒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听众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收听和下载,不少民间剧团也应运而生,他们自行写剧本、配音、做音效的广播剧也得以通过互联网传播。现在的广播剧已不再是电台的&专利产品&,而是一种人人都能参与其中的新的创作形式。  
声明:本文由《外滩画报》(转载请保留)拥有版权或由内容合作伙伴授权提供。
上海外滩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播剧最后一个道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