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洞庭湖经济区生态经济区体现了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国字号”生态经济区的破题意义_新浪新闻
“国字号”生态经济区的破题意义
  今天,国务院正式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洞庭湖地区的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4月22日《湖南日报》)
  洞庭湖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湖北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被誉为“八百里洞庭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新一轮改革开放过程中,如何依靠区域生态本底做好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这篇文章?既需要地方政府深度思考,找到发展切入点,更需要中央进行统筹规划,拿出顶层设计。国务院正式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不仅意味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正式着装“国字号”,而且带有深刻的改革发展“破题”意义。
  面对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以人为本是核心和要义。一方面,“发展才是硬道理”。唯有提升经济发展,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红利,才能形成改革合力,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问题;一方面,生态保护也是“硬杠杠”,不能再以牺牲生态及资源为代价助推经济发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无论的新型城镇化,还是招商引资,都必须坚守环保底线。改革的动力从哪里来?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已成为一项国家战略。这次国务院之所以正式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并提出“三个加快”,目的就是要以“大湖经济区”为试点,率先对生态经济并行发展进行破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级“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横空出世,与上海自贸区改革一样具有战略意义。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差异明显,东、中、西部地区各有不同。东部发展正面临转型升级,西部发展方兴未艾,中部发展如何找准定位?如何实现异军突起?是各自为阵、单打独斗?还是纵横结合、抱团发展?这不仅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更是国家发展战略课题。唯有登高望远,才能“破题”发展。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区域发展必将成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引擎和按钮。环渤海湾、成渝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等,可以说区域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找到了新路径。正如专家所言,“洞庭湖经济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有利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圈的融合,是对“中三角”战略的推动,也有利于促进中部崛起。”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范围包括湖南、湖北33个县(市、区),规划面积6.0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00万,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5964.9亿元,湖区矿产资源丰富。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举措,对于探索大湖流域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路径,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长江全流域开发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年初,湖南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着力形成区域经济协调互动的发展机制,对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培育长株潭两型社会现代化城市群经济增长极;进一步推进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加快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同时提出,将湘江保护和治理提升到省级“一号工程”。可以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级发展战略,既是对湖南近年来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殷切希望和更高要求。如何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这道难题?需要湖南再接再厉,既要打好“生态保护牌”,又要打好“经济发展牌”,把湖南的发展融入区域发展大格局,融入“中三角”发展大战略。
  洞庭湖“国字号”生态经济区是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结果,更是国家推进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上,而是要结合地方发展实际,找准改革发展的契合点,勇于“破题”,才能释放更多改革活力,才能激发更大的改革动力。
  文/章宁  (原标题:“国字号”生态经济区的破题意义)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发展的选择九下新教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发展的选择九下新教材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4.2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 内容阅读
2012o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来源:湖南省发改委 
时间:日  
作者:罗桂秋 阅读:
  日,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主持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讨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周强强调:要科学谋划和加快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现湖区科学、绿色、生态发展。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出席会议并讲话,省领导黄建国、陈润儿、李微微、郭开朗、陈肇雄、许又声、孙建国、易炼红、张文雄、李江、杨泰波、谢勇、陈叔红、蔡力峰、肖雅瑜、刘莲玉、徐明华、韩永文、何报翔、李友志、盛茂林、张硕辅、黄兰香、许云昭、武吉海、谭仲池、杨维刚、张大方、赖明勇参加会议。
  日,湖南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在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刘宗林、省水利厅厅长戴军勇、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张伟达、省委办公厅副巡视员欧阳天然、省发改委副主任欧阳彪等的陪同下,考察安乡县珊珀湖现代农业示范片区建设和湿地保护工程、大鲸港镇安庆村水利沟渠疏洗和油菜生产、丰康生物科技公司、丁家渡平原水库及交通规划,并听取部分情况汇报。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梅克保指出:搞好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建设,要突出抓好以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新型工业化建设,突出抓好以粮食和生态为核心的生态农业,突出抓好以县城扩容提质为主的城镇化建设。
  日,湖南省&加快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发展&专题调研座谈会在沅江市举行,省政协副主席谭仲池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长沙市、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及环洞庭湖周边的8个县(市、区)的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共30余人出席会议
  日下午,《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专家评审会在长沙召开,副省长徐明华主持会议,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出席会议并讲话,湘、鄂两省有关部门参加会议。《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被专家组一致评审通过。
  日,湖南省发改委主任谢建辉、副主任张银桥率投资、基础、农经、地区、财贸等5处处长到岳阳市,就如何实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进行调研座谈,岳阳市委书记卿渐伟主持调研座谈会,市长盛荣华介绍工作情况,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奇达,副市长向伟雄和市政府秘书长谈正红及发改委等部门负责人出席。
  日,国务院以国函〔2014〕46号文,对湖南、湖北省人民政府报送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规划》实施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立足保障生态安全、水安全、国家粮食安全,着力构建和谐人水新关系、现代产业新格局、统筹城乡新福地、合作发展新平台,加快解决血吸虫病、城乡饮水安全等突出民生问题,加快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加快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
  三、湖南、湖北两省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合作机制,根据《规划》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编制实施重点领域专项规划,落实协调推进机制,抓紧推进重点工作和相关项目实施。完善社会监督,定期向社会公布《规划》实施进展情况。《规划》实施中涉及的重要政策和重大建设项目要按规定程序报批。
  四、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在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合力解决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会同湖南、湖北两省人民政府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重大事项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举措,对于探索大湖流域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路径,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长江全流域开发开放具有重要意义。各有关方面要提高认识、紧密合作、扎实工作,共同推动《规划》的落实,努力实现洞庭湖区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全面发展。
  日上午,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长沙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谢建辉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进行新闻发布。新闻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外宣办主任周湘主持,省发改委副主任张银桥和省交通、水利、农业、环保等厅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岳阳、常德、益阳、长沙市望城区政府的领导参加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上,谢建辉说:国务院4月14日批复的《规划》,属于国家批设的最高层级的区域规划,标志着加快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谢建辉、张银桥在会上还向社会各界解读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有关具体内容。FEa潇湘晨报网
  日,国家发改委发出印发《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在通知中指出: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统筹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建立新的江湖平衡关系,保护和修复湖泊生态系统,保障长江流域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有利于巩固提升湖区粮食主产区地位,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平衡区域利益关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途径,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和长江全流域开发开放。
  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范围。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包括湖南省的岳阳、常德、益阳三市,长沙市望城区以及湖北省荆州市,共33个县(市、区),总面积6.05万平方公里,2013年末常住人口22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7152亿元。
  这一地区无论是地理气候、人文传统,还是资源分布、交通格局、产业基础,都具有同质性,应按照&生态优先、综合治理、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将环洞庭湖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建设,走生态发展之路。
  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概况。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全国最大的淡水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调蓄性湖泊,长江流域综合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畜禽、水产品生产基地,素有&鱼米之乡&和&天下粮仓&的美誉。洞庭湖湿地是国家级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区、亚洲最大的内陆湿地保护区、世界淡水鱼类优质种质资源基因库。洞庭湖担负着调蓄长江和湘、资、沅、澧四水洪峰的重要任务,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洞庭湖区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经济基础较好。洞庭湖区是国家粮食、棉花、油料、淡水鱼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区耕地面积2628万亩,水产养殖面积530万亩,25个县(市、区)列入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有18个棉花优势县,18个双低油菜优势县,25个水产品优势县,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棉花、油料、淡水渔业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1.5%、2.3%、6.4%、4.7%和7.8%。洞庭湖区矿产资源丰富,雄黄、富钾卤水、石煤、芒硝、磷矿、石膏、金、锑、钨、钒等产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农产品加工业实力较强,已形成优质粮棉油、果蔬、畜禽、水产等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拥有261家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石化、造纸、轻纺等支柱产业,培育了巴陵石化、常德卷烟、荆州四机等一批知名企业。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5964.9亿元,&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长13.7%。
  二是生态功能突出。洞庭湖北接长江,南纳湘、资、沅、澧四水,东由城陵矶附近注水入江,多年平均入江径流量约2870亿立方米,占流域径流量的29%,常年水位水域面积2625平方公里,容积167亿立方米,1998年高洪水位面积4043平方公里,具有保持江湖水域生态平衡的重要功能。湖区拥有湿地保护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3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45种,是白鳍豚、中华鲟、江豚、小白额雁、白鹳等濒危珍稀物种的主要栖息地,被誉为&拯救濒危物种的希望之地&。近年来,洞庭湖相继启动了一期、二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和移民建镇,平退堤垸470处,还湖面积超过800平方公里,防洪减灾、河湖疏浚等成效显著。同时,加大湖区环境治理,关停造纸企业289家,生态修复与保护取得重大进展。
  三是区位条件优越。洞庭湖区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交通动脉交汇处,地处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腹地,是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的重点区域,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境内京广、焦枝、沪汉蓉、石长铁路,武广高铁,京港澳、沪渝、长常、随岳等高速公路纵横交织。拥有815公里长江优良岸线资源,是重要的水运交汇点,水上航道通江达海,通航里程4928公里,荆州港、岳阳港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桃花源机场投入使用,岳阳机场启动前期工作,沙市机场启动搬迁。依托区位优势,洞庭湖区已经成为联接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重要经济区的独特区域,发挥着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作用。
  四是文化底蕴深厚。湘楚文化源远流长。洞庭湖自古为文人墨客所褒颂,屈原沉沙汨罗江,李杜放歌洞庭,范仲淹著千古雄文《岳阳楼记》,文史钩沉浩如烟海。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三国文化之乡。洞庭湖区山水秀美,拥有55个国家级旅游景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岳阳楼、桃花源、荆州古城和洪湖等景点享誉中外。
  然而,受江湖关系、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影响,洞庭湖与长江之间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各类问题凸显。主要表現在:
  一是湖泊日益萎缩。近10年来,洞庭湖水情变化较大,低枯水位提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入湖水量由多年平均入湖量2501亿立方米减至2050亿立方米,部分河流分河道断流期超过半年。
  二是生态环境恶化。湖泊水量减少,湖体自净能力下降。湖区农药化肥使用量大,农业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增加,湖体水质总体呈中等营养状态,无法达到水域功能要求。湖泊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降低,外来生物入侵日益严重,工农业生产用水、特别是人畜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三是发展相对滞后。洞庭湖区已成为区域发展格局中的一块&短板&。洞庭湖区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三农&问题突出。生态保护区、蓄滞洪区发展制约因素多,基础设施滞后,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高,地方财力较薄弱。湖泊、河洲钉螺滋生,久受血吸虫病困扰。湖区已从历史上的富庶之地,变成发展较慢、相对落后的地区,一种新的平衡亟待建立。在此背景下,国务院以国函〔2014〕46号文批复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铺开了构建新平衡的宏伟蓝图。
  目前,湖南、湖北两省已经完成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及十个专项规划,并通过了专家组的咨询论证。
  三、建设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中之重是要搞好洞庭湖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有充分的水源保证。洞庭湖北接长江,南纳湘、资、沅、澧四水,具有保持江湖水域生态平衡的重要功能。近10年来,洞庭湖入湖水量减少至2300亿立方米以下,降幅超过30%,枯水期湖泊水域面积不足500平方公里,造成湖泊湿地萎缩、水资源保障能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稳定长江入湖径流。要实施以松滋口建闸为重点的三口河系整治,推进控支强干工程,维持现有河道过流能力。实施河湖联通工程,开展湘、资、沅、澧、汨罗江、新墙河等洞庭湖水系尾闾和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纯湖区洪道疏浚清淤,恢复长江、四河、四水、内外湖的水利联系,构建江河湖畅通,洪水调蓄、枯水调剂、江湖两利的水网体系。加快实施洞庭湖城陵矶综合枢纽工程,科学利用雨洪资源,蓄水养湖,增强枯水季节洞庭湖向下游补水能力。
  二要大力加强湿地保护。洞庭湖湿地是我国最大淡水湿地,保护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为316种鸟类、450种脊椎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被誉为&拯救濒危动物的希望之地&。199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会确定其为&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示范区。1994年以来,中国首届湿地保护研讨会、第六届东北亚及北太平洋地区环境论坛和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先后在东洞庭湖召开,并联合发表了《洞庭湖宣言》。要倍加珍惜并严格保护洞庭湖湿地这一国际知名品牌,整体申报洞庭湖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大力实施洞庭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重点推动湿地示范保护区、人工湿地、湿地公园建设,恢复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特性和功能。
  三要切实加强物种保护。洞庭湖湿地拥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3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45种,是白鳍豚、中华鲟、江豚、小白额雁、白鹳等濒危珍稀物种的主要栖息地。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功能日渐衰退,白鳍豚、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濒临灭绝。要加快实施洞庭湖生物资源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候鸟栖息地、迁徙停歇地、珍稀鱼类重要产卵区、洄游通道及重要渔业水域等生态敏感区域的恢复和保护,扩大野生动植物生态空间,恢复水生生物洄游通道。建设洞庭湖候鸟保护监测体系,开展珍稀物种再引入和种群恢复工作,建立洞庭湖湿地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保护中心及东洞庭麋鹿自然保护区,建设若干个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基地,维持原生态物种平衡。
  四要严格入湖污染控制。目前,洞庭湖区年农药化肥用量约170万吨,农业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区域排放总量的49.7%和35.9%,湖体水质总体呈中等营养状态。要加快建立&源头预防、过程阻断、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的全过程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和长效机制,实现湖区污染治理标本兼治。加强源头治理,加快环湖区域生态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生态绿地建设,稳定森林覆盖率,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强化工业点源污染防治,严控&三高一资&项目,淘汰落后产能,加大造纸、化工等重点污染源的防治和监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环湖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力度。
  五要加快建立生态预警监测系统。构建全区生态调查信息管理系统及信息数据库,全天候掌握区域水文、气候、环境及动植物生存繁育等变化情况,定期发布评估报告。加强区域环境质量监测网建设,形成对区域内重点污染源、跨界断面、饮用水源、主要水体和各类保护区的连续自动监测和预测体系。建立重大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处理系统,科学编制重大生态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建立洞庭湖湿地保护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对湖区生态环境的应急响应能力。
  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要点。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由湖南省发改委会同湖南、湖北两省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编制。《规划》包括前言和正文8章,全文约1.9万字。
  《规划》由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印发,是国家批设的最高层级的区域战略规划。除级别高,《规划》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了许多重点项目,涵盖水利、防灾、生态、农业、工业、三产、城镇、民生、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为下一步争取国家支持提供了依据和可能。此外,湖南、湖北两省还制定了支持力度空前的配套政策,力保规划实施。
  《规划》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湖区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基本思路和&生态优先、富民为本、三化协调、创新驱动&的基本原则,按照3年打基础(),8年新跨越()的战略步骤,统筹推进生态系统、产业体系、民生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将洞庭湖区建设成为全国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保障粮食安全的现代农业基地、&两型&引领的三化协调推进先行区、江湖一体的现代物流集散区、低碳发展的国际合作试验区。
  洞庭湖是长江重要的调蓄湖泊和国际重要湿地,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水是核心、生态是目的、项目是支撑、经济是保障,必须坚持科学推进,努力将其建设成为更加秀美的生态家园。
  按照《规划》,将高起点建设具有湖乡特色的生态城乡体系,构建&五核五轴&城镇发展格局。五核即培育岳阳、常德、益阳、津澧新城、荆州五大中心城市;&五轴&即形成东部发展轴、中部纵向发展轴、中部横向发展轴、西北&东南发展轴、北部发展轴五条主要轴线,带动发展沿线中小城市,培育建设特色城镇。其中:
  东部发展轴,由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及复线、武广客运专线及107国道所组成,联结临湘市、岳阳市区、岳阳县、屈原区、汨罗市、湘阴县、望城区,重点加强与长江产业带、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衔接,大力发展加工制造、航运物流和文化旅游业。
  中部纵向发展轴,以南益高速为依托,联结桃江、益阳市区、沅江、南县、华容、石首、公安、荆州市区等地,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和先进制造业。
  中部横向发展轴,以杭瑞高速、太慈高速为连接线,串联石门、澧县、津市、安乡、南县、华容、岳阳市和临湘市等,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纺织业和食品产业。
  西北&东南发展轴,由319国道和207国道、石长线、长常张、二广高速等交通干线组成,联结望城、益阳、常德、荆州市区,辐射桃江、汉寿、桃源等城镇,重点发展长益常工业走廊,打造高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基地,建成连接湘鄂的重要通道。
  北部发展轴,以江南高速公路、汉洪监高速公路、北煤南运大通道荆岳段等为依托,联动鄂中南与湘北地区,连接荆州市区、松滋、公安、江陵、石首、监利、洪湖、岳阳,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新型化工、机械制造、航运物流和文化旅游等。
  根据《规划》,湖南、湖北两省将通过壮大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支柱产业,发展&产业洞庭&。
  农业方面,率先建成现代农业,这也是打造国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目标。
  工业方面,大力推进新型工业。以全区为平台,通过着力培育壮大食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滨湖特色产业,优化提升化工、轻纺、林纸等传统优势产业,突出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农机装备、特色农资等本土特色产业,打造产业集聚区。
  服务业方面,深入拓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是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及旅游服务业,着力构建&一圈四轴四组团&的旅游发展格局,建设&洞庭水上游&、&湘楚文化街&、&湿地生态游&等9条精品旅游线路,将洞庭湖打造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湘楚文化旅游胜地和国际知名的湖泊型旅游目的地。
  《规划》突出区域特色,围绕水做文章,围绕生态做文章;突出发展重点,立足保障生态安全、水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全力构建和谐人水新关系、现代产业新格局、统筹城乡新福地、合作发展新平台,使洞庭湖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试验区、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两型&引领蓬勃发展的新区域。突出项目支撑,《规划》涉及水利工程、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城乡统筹、基础支撑和民生改善等各类综合和单体项目超过600个,预计总投入23407亿元。FEa潇湘晨报网这些项目对于生态补偿、大江大河流域治理、蓄滞洪区补偿等明显鼓励先行先试,为湖南、湖北两省下一步争取国家支持提供了重要依据。
  《规划》强调,各有关方面要提高认识、紧密合作、扎实工作,共同推动《规划》的落实,努力实现洞庭湖区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全面发展。
  《规划》特别提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要依托区位优势和长江黄金水道,加快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格局,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跨区联运,建成覆盖全区域、连接中西部、对接长三角、面向海内外的现代物流集散区。
  《规划》提出发展目标,按照两年打基础()、五年新跨越()的步骤,着力推进生态系统、产业体系、民生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生态经济区发展水平,力争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2020年达到1.7万亿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规划》提出,要将洞庭湖作为全国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还提出力争到2020年湖区枯水期生态水域面积恢复到2000平方公里等具体目标。
  《规划》秉承主体功能区理念,提出符合实际、特色明显的&三区一带&功能分区。即湖体保护区、控制开发区、生态涵养带、集约开发区,各占规划区总面积的12.9%、51.6%、26.5%和9%。其中:
  湖体保护区,范围为区内河湖水系、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各类天然湿地及具有特殊生态保护价值的地区,面积约7800平方公里,主要承担维护生态系统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严格禁止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
  控制开发区,范围为最高水位线以外的各类宜农土地,坡度在15&&25&之间的丘陵山地以及生态脆弱区等,面积约3.12万平方公里,主要承担发展生态农业和湖乡文化旅游等功能。
  生态涵养带,范围包括自然保护区、江河水系源头地区、水源涵养林、重点公益林、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景观山体及坡度25&以上的高丘山地,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为洞庭湖区绿色生态屏障和水资源涵养保护区。
  集约开发区,范围为区内城镇密集区及具有开发条件的低丘缓坡,面积约5500平方公里,主要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集聚区。
  FEa潇湘晨报网依据定位,《规划》提出了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
  一是水域生态修复,重点是维持湖泊生态水域,健全防洪减灾体系,加强生态修复保护。
  二是产业转型发展,重点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
  三是宜居家园建设,重点是建设湖乡特色城镇,建设绿色生态乡村,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四是民生事业改善,重点是加强血吸虫病防治,保障城乡饮水安全,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五是基础设施支撑,重点是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强化绿色能源保障,建设&数字洞庭&。这五大板块内容丰富,重中之重是解决江与湖的关系、河与湖的关系、人与湖的关系。
  《规划》要求做好三方面文章,发展生态经济。
  一是在集约发展方面做文章。集约就能生态、就能环保,要充分利用好园区平台,以及一些集中发展的集聚区的作用来集约发展。
  二是在创新发展上做文章。只有创新才能环保、才能生态,所以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素质和水平,在创新中转型、升级。
  三是在绿色发展上做文章。任何的发展、任何的项目,首先要考虑它是不是生态,是不是环保,尤其是在洞庭湖区域,在承接产业转移当中不能承接污染。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措施,还要建立一些相关的机制,通过这些措施来确保生态经济真正有效地发展。
  到202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将形成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这些,都会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一个绿色发展平台,承载着湖南和湖北的崛起战略,也将全方位立体式展示两湖人民坚持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成就,树立国内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标杆。
  《规划》还提出两个重点建设:
  一个是洞庭湖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水利、交通、能源和信息。
  洞庭湖区水利设施严重老化,抗旱、排涝、防汛都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与现代化要求差距很大。西方国家上世纪初就实现了管网排灌、滴灌、喷灌等节水节能技术。洞庭湖区的排灌系统目前尚不配套,自流灌溉的水平还很低,水资源浪费严重。要努力改造排灌设施,兴建节水工程,逐步实现管网化。
  交通除环湖公路外,要提升区域内整体交通网络建设水平,实现村村通公路。要有若干节点,使环湖公路与区域内各个乡村公路相互衔接,并与长常、长岳、岳常、岳荆高速公路连接。同时,还要努力打通洞庭湖与区域内的若干支流、内河、内湖、大型渠道的水运网络,修建若干码头,使水运网络与公路网络相互衔接,形成十分便捷的立体交通网。
  在能源建设上,要在建好两个核电站的同时,逐步淘汰火电,引进先进技术,大力开发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开发沼气和页岩气。
  信息技术是当代世界竞争的前沿,洞庭湖区既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开发技术,又要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要大力引进人才,重点发展软件技术,打造洞庭湖软件&硅谷&,通过软件的自主开发和应用,提高湖区整体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
  另一个是洞庭湖产业体系建设。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撑,是城市化的支撑,也是人民福祉的支撑。要加速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必须着力打造高科技、高效率、大规模、大市场的支柱性产业及产业集团,形成现代产业体系。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区内名牌产业和上市公司,运用股份制、集群式等现代方式打造支柱产业和产业体系。目前已有一定基础的产业如石油化工、机械制造、饲料养殖、烟草、纺织、农产品加工、造纸、粮棉油猪鱼、旅游等,要通过集群化、专业化、集约化组建成大规模高效益的产业集团,还要下大力气发展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文化产业、电子软件产业、金融物流等生产型服务型产业。要在区域内打造10个年产值100亿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和若干个年产值20亿以上的规模企业,创造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来区内落户,用强大的新型产业体系支撑新型的生态经济区发展。
  《规划》要求以民为本。以民为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根本要求。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这个根本。
  首先是要使老百姓富裕起来。要通过生态经济超越式高效益的经济发展,全面提高区域内人民的收入水平。通过五到十年时间,力争使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入富裕地区的行列。
  第二是给老百姓创造一个十分优美的生态宜居环境。要通过生态经济区建设,使整个洞庭湖区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花更艳,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更干净、更优美、更文明、更舒适、更方便、更现代,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山水、田园、城镇、乡村融为一体,把整个洞庭湖区建设成美丽、富饶、文明的生态宜居区,争取成为联合国的宜居典范。
  第三要整体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城市化的本质是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城市化。在生态经济区建设中,要整体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实现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整体覆盖、城乡一体,实现乡村生活城市化、农民生活市民化,无论是农村居民还是城市居民,都能享受到平等的社会公共服务,都能过上同等的现代文明生活,实现全区整体生活方式的城市化转变,创造就地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典范。
  第四要全面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幸福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主观感受,这种感受在比较中更能体验到。要全面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水平,改善居住条件,改变生活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整体文明程度。要在加快发展、大力提高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素养,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要使湖区人民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上都有幸福感,在生活水平的历史比较中增加幸福感,使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生活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五、国务院批复的要点。
  2014年4月,国务院对湖南、湖北省人民政府报送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给予了批复,在国务院批复中,&生态&成为提及最多的核心关键词。
  批复指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落实主体是湖南、湖北两省。国务院有关部门在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这表明,国家将加大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投入。
  批复指出: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举措,对于探索大湖流域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路径,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长江全流域开发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批复要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要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立足保障生态安全、水安全、国家粮食安全,着力构建和谐人水新关系、现代产业新格局、统筹城乡新福地、合作发展新平台,加快解决血吸虫病、城乡饮水安全等突出民生问题,加快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加快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
  批复要求:湖南、湖北两省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合作机制。根据《规划》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编制实施重点领域专项规划,落实协调推进机制,抓紧推进重点工作和相关项目实施。完善社会监督,定期向社会公布规划实施进展情况。《规划》实施中涉及的重要政策和重大建设项目要按规定程序报批。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在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合力解决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国家发改委要加强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会同两省人民政府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重大事项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批复强调:《规划》实施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
  六、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意义。
  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主要表现为&三个不断&:一是战略地位不断提升。随着中部崛起战略深入推进,洞庭湖的加快发展日显迫切,特别是湖南省内长株潭、湘南、大湘西、武陵山区板块相继进入国家战略,而洞庭湖区处在长株潭城市群腹地,是湖南第二大经济板块。加快这一板块的建设,对于加速中部崛起具有重大作用;二是可资经验不断成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等加快建设,为洞庭湖建设提供了先行蓝本;三是民愿众盼不断高涨。在加快科学发展、加速转方式调结构的背景下,湖区人民热切期待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通过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使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让自己过上更加美好富足的日子,迫切期盼党中央、国务院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予以决策、给予支持。
  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实现洞庭湖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资源永续利用的现实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对保障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水利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加快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具有&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湖广熟,天下足&。洞庭湖区有近8000年的稻耕史,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天下粮仓&,仅湖南省以占全国3%的耕地面积,保障全国4.5%人口的用粮,水稻、油菜产量居全国第一,茶叶出口额居全国第二,粮食总产突破600亿斤,为全国粮食总产实现&十连增&作出了重要贡献。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稳固粮食生产基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二是有利于保障水利安全。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通过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吞纳洪水,东由城陵矶附近入江,兼具调洪补枯功能,是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对于长江中下游水资源安全具有保障作用;三是有利于保障生态安全。洞庭湖区域内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超过3400平方公里。同时,湖区湿地面积6000平方公里,有各类珍稀动植物18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多种,是目前全世界仅有的两处具有合适面积的华南虎栖息地之一,是重要的&基因库&。洞庭湖地区在中国乃至全球生态系统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四是有利于推动协调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增长&极&不断涌现: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成为&第一极&;90年代,&长三角&成为&第二极&;如今,&环渤海经济圈&已成为&第三级&。那么,谁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各地摩拳擦掌,竞逐激烈。2013年2月,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省会城市首聚武汉,签署《武汉共识》,确立&打造中三角、挺进第四极&战略目标。从发展态势看,以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构成的中三角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在加快形成&第四极&过程中,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将发挥&三个节点&作用:第一个节点,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作为与&长三角&有着天然依存关系的洞庭湖区域,必须主动对接。这种对接,单打独斗,封闭自谋,一枝独秀,都是难以奏效的。最为紧迫的是,只有加快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与&长三角&实现无缝对接,才能使环洞庭湖区域获得最大的发展机遇;第二个节点,加快中部崛起的&核心带&。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地处长江中游,是中部地区的几何中心、核心带,但这个地区却是中部发展欠发达的地方之一。从历史上看,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合则双赢,分则两衰,这有很多的历史事实可以佐证。从现实所处的时代经济发展特征来看,合作是本质属性,竞争是表现特征,共赢是根本要求,因此,加快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既是洞庭湖区人民的共同诉求,更能从更高层面支撑起湖南、湖北两省跨区域合作发展,加快推进中部崛起;第三个节点,推动湖南发展的&新增极&。当前,湖南省经济发展已步入由增长极向腹地延伸、向多点支撑转型的新阶段,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有利于打响洞庭湖这张湖南最响的名片,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融合发展。由于传统农业比较效益低,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对滞后,曾是富饶之地的洞庭湖区,经济发展步伐不断放缓,影响了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四化&进程的推进。加快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充分发挥湖区农业、生态、区位等综合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探索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同时,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将为加快农业地区发展探索路径,提供示范。
  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确实是顺势而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
[编辑:wanglei]
欧阳彪赴湘西、怀化专题调研省际边界县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新闻发布会在长沙举行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省发改委邀请行业协会、领军企业参与全省“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湘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歌神洞庭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