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吧有没有人知道龙冯云这个人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8~9题。菩萨蛮塞上秋望清冯云骧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8.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8~9题。菩萨蛮? 塞上秋望清? 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8.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5分)   9.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是诗中却看不到抒情的句子。请通读全词,说说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8.(5分)词的上阕中呼应词题的意象:“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猎骑、大将旗”等,(1分)“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等体现了边塞特有的自然风光;(1分)而“猎骑、大将旗”等凸现了边塞将士特有的生活。(1分)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作者着意渲染了奇异壮丽、雄浑苍凉的宏阔境界,刻画了边关特有的生活情调(2分)。 9.(6分)词的下阕甚至全词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抒情的句子,但通读全词,从“登台怅望”一语中,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主人公登台远眺而生思归之愁;下阕“飞蓬”句,“飞蓬”原指断根干枯后随风飞转的蓬草,这里就暗喻了行踪漂泊的戍边将士;“鸟路”原指险仄山径,也可比喻归家之路;而一“迷”字,则说明了戍边将士归家之路的遥遥无期;而“白雁哀鸣”既是写景,也烘托了将士们归家无期的内心痛苦。(答对3点即可得6分)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谁知道有关清朝诗人冯云骧的资料?赶快!!!注:写《菩萨蛮。塞上秋望》的那个。_百度知道
谁知道有关清朝诗人冯云骧的资料?赶快!!!注:写《菩萨蛮。塞上秋望》的那个。
我有更好的答案
 冯云骧,字讷生,代州人。顺治乙未进士,康熙己未举博学鸿词,历官福建督粮道。有《飞霞楼诗》、《云中集》、《国雍》、《草沱园偶辑》、《瞻花稿》、《涉霞吟》、《青苔篇》。   时序篇  童童山上松,条条风中柳。四时一以化,贞脆随所守。人生天地间,苦无金石寿。阴阳不停驭,霜露变林薮。小人羡荣利,志士耻升斗。余生三十年,碌碌犹奔走。探海斩妖蛟,利剑不在手。侧身视风尘,哀歌对樽酒。明月写素心,孤云结良友。曾许稷契俦,羞居管晏后。进未奋功名,退非耕畎亩。一身半浮沉,百年任休咎。今古浩无涯,悠悠叹白首。  述怀  人生各有命,富贵安可求。静心服道素,泉石恣优游。冥鸿达者羡,文牺志士羞。伤彼陌上花,疾风吹未休。去为沟中泥,妍华讵可留。南山有古木,曾不畏高秋。  猗猗兰蕙...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丽江黑龙潭公园龙神祠里的冯云碑刻
日独自一人游丽江黑龙潭公园。丽江的天空湛蓝,白云飘逸,阳光明媚,从四面八方来的游人显得轻松气爽。
进了公园,沿溪行百十步,见一潭清澈泉水,这就是人说的黑龙潭。前方文亭、得月楼和锁翠桥顿时映入眼帘,更远的地方矗立着的是玉龙雪山,眼前就如同一幅山水一色的画卷。
绕潭水而行,至龙神祠。龙神祠在当地纳西族民间又叫“龙王庙”,始建于1737年,距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是丽江黑龙潭最古老的建筑群。
步入祠中,便望见大殿,殿前有一月台,殿内供奉着龙王。
从月台下来,朝左拐,我来到月台侧面,见有一碑刻挨靠着月台壁面,上面清晰可辨,仔细一瞧,内容是民国时期的事情,题刻人龙陵冯云。
从云南回到家后,将碑上的文字记录如下:
民国丙子年,国家事于西部,予率步九团随师追寇,军次丽江,偶游黑龙潭,见其泉水濯澈,鱼游可数。北望雪山嵯峨雒镇况,柳绿花香麦浪环云。此时此景,军行跋涉之苦,X爽然若失矣,爰缀俚句志雪泥:
绿杨深处小楼东,百道寒泉涌玉龙,地控蛮荒春富贵,天开云瑞雪玲珑,秋来河上扶危主,幸遇石门唱大风,最是难堪父老问,将军何日去平戎。
&&&&&&&&&&&&&&&&&&&&&&&&&&&&&&&&&&&&&&&&&&&&&&&&&&&&&&&&&&&&&&&
龙陵冯云题
查民国丙子年即为1936年。碑刻里提到在1936年在西部发生了国家大事,冯云率领步兵第九团随大部队追击匪寇到达了丽江,在闲暇之余游历了黑龙潭。那到底这年在丽江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呢?
冯云(),字子梯,云南省龙陵县象达乡下寨人。父亲冯丹桂,因遇世乱,弃学经商,家庭较富裕。冯云从小受新学影响,常以辛亥革命先烈“舍身成仁,报效祖国”的遗训为座右铭。民国6年(1917年),到腾冲县立中学读书,毕业后,1918年考入云南讲武堂第十三期骑兵科。民国9年学习期满,留校先后任十五届少尉队副,后任第七团上尉连长,少校营长。时唐继尧病逝,龙云主持滇政,讨伐靖乱,被调任第九十九师上校团长,后调任第五旅第九团团长。
“七·七”事变后,升任第五十八军新编第十一师第二旅少将旅长,参加武汉外围保卫战,立有战功,被晋升为少将副师长。民国32年,奉任第十一师副师长,参加常德及长衡抗日会战,历时7个月。
民国35年退伍还乡,积极为家乡筹措应赈济灾工作,深受家乡人民赞誉。民国36年选为国大代表,生平有《征余吟草》等著作,1970年逝世终年68岁。
&&&&&从冯云的简历来看,他果真做过第九团的团长。
滇军资料:
1927年7月龙云取得云南政权,出任省务委员会代理主席,改组省政府。1928年初,南京国民正府正式任命龙为云南省主席,继又任其为第十三路军总指导。龙云名正言顺的成了“云南王”。
第三十八军部队被为龙云整编为六个师,约有三万余人,具体为:九十七师,师长孟友闻;九十八师,师长卢汉;九十九师,朱旭;第一师,师长张凤春;第一零一师,师长张中;第七师,师长唐继麟。
1929年,龙云又仿照黄埔军校组织,成立了云南军官候补生队,以卢浚泉为队长,次年,又自办教学团,自兼团长,训练下级军官四千余人。到1935年,中央陆军大学第五分校在昆明成立,龙又自兼校长,培养滇军骨干。滇军在经过龙云的再次整编之后,到1936年共编成六个步兵旅,两个直属大队,六个直属团,四个独立营,一个航空队,约三万六千余人,此外,各县地方武装统编为二十一个保安营,也有近万人马。经笔者多方查阅资料,大致编制为:
第一旅,旅长刘正富,下辖第一团(袁存恩后为邱秉常)、第二团(董文良后为布秉武)。
第二旅,旅长安恩溥,下辖第三团(郭建臣)、第四团(万保邦)。
第三旅,旅长龙雨苍,下辖第五团(萧本元)、第六团(尹家洲)。
第五旅,旅长鲁道源,下辖第九团(冯云)、第十团(侯振邦)。
第七旅,旅长龚顺璧,下辖第十三团(杨明彦)、第十四团(马继武)。
第九旅,旅长张冲,下辖第十七团(王开宇)、第十八团(王炳章)。
其它部队主官,笔者知道的有,近卫一团(卢浚泉)、近卫二团(杨运新),警卫第一大队(龙绳祖),独立营营长龙汉斗、杨秀等。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2月红军突破湘江向贵州前进,蒋介石调包括滇军在内的军队到贵州围堵,龙云奉蒋介石命令,调部分滇军追剿红军,并在云南施行清党。
日,龙云被蒋介石任命为湘鄂川黔边区剿匪军第二路军总司令,辖吴奇伟、周浑元、孙渡、王家烈四个纵队,共十二个师、四个旅,6日就职,以薛岳为前敌总指挥,对长征路过云南的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进行防堵追剿。
龙云唯恐蒋利用红军西进之机将中央军开进云南,遂召开会议,研究防止红军和蒋军进入滇境的对策。
滇军将领都认为,蒋这次追堵红军,实怀有一箭双雕的野心,不仅要消灭红军,而且欲乘机吞掉地方杂牌武装,因此,只有遵令出兵,才有可能使蒋无借口。若让红军顺利入滇,则蒋军必跟踪而至,后果难以料想。防堵红军,又以出兵贵州为上策,在红军未入滇前,竭尽全力防堵,以不使红军入境为最好。若红军一旦入境,为避免麻烦起见,应追而不堵,以将红军尽快赶出去为上策。龙云也有野心,也想乘出兵贵州的机会,混水摸鱼在贵州大捞一把。在滇军出师前夕,龙特邀几名旅长在家中晚宴,席间秘嘱他们到贵州后乘机解决黔军王家烈,吞掉贵州。但蒋介石棋高一招,其嫡系薛岳抢先进入贵阳,吃掉了王家烈,龙云的美梦破灭了。
1935年2月,中央红军进入云南东北部的扎西和镇雄,与滇军小有接触。后转入贵州,挥师东进,直奔娄山关,再克遵义城,歼敌20个团,打了个大胜仗。这一仗,令川滇黔的地方军大为胆寒,也使蒋介石发出了这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的感叹。其后,红军又突然掉头北进,三渡赤水,再入川南。
3月,蒋介石亲临贵阳督师,这时,红军再次掉头南下,四渡赤水,威胁贵阳。蒋介石大为惊恐,唯恐做了红军的俘虏,急调滇军回师保驾。红军又声东击西,当滇军主力疲于奔命地前去保驾时,红军则向西疾进,兵锋直插云南。龙云慌了手脚,既怕红军入滇,更畏蒋介石“假途灭虢”,急调全部滇军回省。薛岳率部也尾随而至。当薛部接近昆明时,龙即派人向薛提出,不许部队进昆明。薛便带少数随从进入省城。龙云对薛岳表面上欢迎甚为热烈,招待周到,二人还结拜为兄弟。但实际上,龙云对薜所率的中央军严加防范,始终不让开进昆明。
中央红军既已入滇,滇军便按既定方针,追而不堵,红军迅速北上,较顺利地在皎平渡、洪门渡渡过了金沙江。与此同时,活动在乌江以北地区的红九军团,也从会泽以西的树节、盐井坪渡过金沙江。为做给蒋介石看看,龙云惩处了几个对红军作战不力的县长。
蒋介石得悉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天险,脱离了云南,甚为懊丧。5月中旬,他飞到昆明,监督滇军作战。龙云对蒋介石敬若神明,特举行盛大宴会以示欢迎,还组织群众手持火炬,列队庆祝其光临,并持以黄金制作上书“蒋委员长莅滇纪念”字样的大牌子献蒋。蒋介石本想见机而行,不料龙云如此盛情,只好作罢,并将剩下的14万元特支费悉数送给了龙云作人情。
1935年底,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次年初,进入贵州。蒋介石又任命龙云为滇黔绥靖公署主任,龙云派孙渡率第三纵队配合中央军堵红军。滇军对中央军总是深怀戒心。其第九旅旅长张冲曾向龙云讲:“蒋介石要搞清一色的一统天下,可能借追击红军之机,解决云南政权。贵州王家烈可为前车之鉴,滇军要以防中央军为重,对红军只能表面应付,不可与红军打硬仗,自损滇军实力。”龙云何尝不知蒋介石的用心?他此时是胆战心惊,既怕与红军打起来,又怕蒋趁机收拾他。
当红军进入乌蒙山区向他提出双方缔结抗日停战协定的建议时,他无动于衷,双方并未发生战斗。其后,红军绕道昆明直插滇西,从丽江石鼓渡过金沙江,把云南抛在身后,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去了。滇军孙渡尾随红军来到丽江时,红军已不见踪影。他长长地喘了口气,率部返回昆明复命。
&&&&而尾追的属湖南何健系统的追剿第四纵队李觉部追至滇西大理,中央军第一、二纵队樊松甫、万耀煌停于祥云、凤仪一带,不进亦不退。一时龙云又大为紧张,深恐客军赖着不走,打破他独立王国的宁静,幸喜广西李宗仁白崇禧此时借口北上抗曰,发起反蒋之战,向湖南进攻,入滇各部中央、湘系部队才撤离滇境。
关于滇军参谋长孙渡:
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贵州省,当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龙云为湘鄂川黔边区剿匪军第二路军总司令,孙渡任其手下的第三纵队剿匪司令,率部迎击红军。孙渡对蒋介石想使滇军同红军在作战中两败俱伤的企图看得很清楚,所以向龙云建言,以有限作战、红军出云南省为上策。龙云接受了建议,龙云采纳孙渡建议,制定了对红军:“追而不堵,防而不击,不主动与红军交战,不做贵州省王家烈第二,预防中央军入驻改编云南。”的军事策略。以孙渡为第二路军总指挥部行营主任,事实上使孙渡负责应对红军。
孙渡率领刘正富第一旅,安恩溥第二旅,鲁道源第五旅,龚顺璧第七旅近三万官兵,开赴云南与贵州、四川的边界设防。
1935年2月红一方面军来到赤水河边,孙渡所率部队,朝天空射进行火力示威,红军无法通过,朱德三次派人送信给孙渡,第三次孙渡告诉来人,请转告朱德将军:“擅自撤防,我项上人头不保,老蒋在贵阳,守军约一个团,可佯攻,我离贵阳最近,会相机而动”。随后红军出现在贵阳城外佯攻,孙渡接到蒋总裁急电,火速全线撤防奔贵阳保驾。因孙渡保蒋有功,蒋总裁嘉奖第三纵队,奖赏银元20万元。
1936年2月19日,红二、六军团转入滇东,3月5日进入地区,22日突破的防线进抵、来宾铺地区,23日与来攻的滇军刘正富旅发生战斗,歼敌千余后转移到。4月11日红军在击溃孙渡防线,24日进入滇西重镇城。孙渡奉命尾追红二、六方面军,他的部队与红军每天保持30公里的距离,一直送到丽江停下。至此红军通过云南境内,前面没有遇到滇军堵截,在丽江石鼓渡过了金沙江。
龙云对孙渡圆满完成任务喜出望外,特设家宴款待孙渡,并合影纪念。龙云在给孙渡的照片背面题词:“大旱之云,横流之渡,有志竟成,同舟共济。”(龙云、孙渡两人的字同为志舟)
红军第二、六军团是如何经过丽江抵达石鼓并从那里渡过金沙江的呢?
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从贵州进入云南,历经乌蒙、昆明、滇西,在元谋、宾川、永胜等地难以渡江的情况下,于4月23日到达鹤庆县城,召开了连以上政治干部会议,确定了两路进丽江,合兵石鼓并抢渡金沙江等战略部署。
4月24日,贺龙、任弼时率领第二军团从鹤庆出发,进入丽江。4月25日,红二军团经丽江古城、拉市,抵石鼓。4月26日,肖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经太安、九河,达石鼓与红二军团会合。从4月25日开始至28日,红二、六军团1.8万人马历时4天3夜,仅用7只木船、20余只木筏,先后从石鼓至巨甸的海罗塘、木瓜寨、木取独、格子、士可、余化达等6个主要渡口全部渡过金沙江,翻越大雪山后,30日到达了中甸。
石鼓距丽江的位置:
丽江石鼓镇
红军渡江指挥部旧址-丽江石鼓镇营盘村
从历史资料来看,那时国民政府的政令并不能做到上行下达,各地军阀为了各自的利益深恐中央涉足于所管辖的区域,因此只要不损害自已的利益,对战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采取欢送的姿态,只想红军赶紧离开自已的地盘,一走了事。倘若各地政令统一,行动一致,那么历史就要改写了。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找一本都市修真的小说,主角叫冯云,得到一把九龙宝剑成为剑魄修仙者,上面有蜀山,有龙组,龙组有四灵_百度知道
找一本都市修真的小说,主角叫冯云,得到一把九龙宝剑成为剑魄修仙者,上面有蜀山,有龙组,龙组有四灵
提问者采纳
龙腾花都麻烦采纳,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洋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