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晋陕豫黄河金三角角,经济发展不能忘加快合作促双赢形判刚题

第二届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交流大会开幕 丝路元素明显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作者:白华武
编辑:石永波
陕西省副省长王莉霞参观展览,了解3D打印技术。雷洁 摄
西部网讯(记者白华武)今天(10月28日),第二届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交流大会在渭南市开幕。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渭南市、三门峡市、运城市、临汾市四个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城市将打破行政壁垒,建立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共同打造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第二届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交流大会由陕西省商务厅、渭南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河南省三门峡市共同主办,以“发挥黄河金三角优势、扩大经济合作交流、实现合作共同跨越发展”为主题。
记者从大会组委会了解到,本届大会融入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元素,新设立了国际国内馆,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在展会现场记者看到,除了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参展外,福建、台湾等地区,韩国龟尾市、匈牙利赛格德市、俄罗斯共青城市,巴基斯坦、伊朗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都设立了展位。
在项目洽谈对接方面,将举办丝绸之路·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恳谈会、黄河金三角农业产业暨产业优势项目对接会、“中华根·黄河魂”旅游、黄河金三角工业产业及园区特色产业推介会、专项考察等系列活动。
黄河金三角将打破行政壁垒 建设中西部经济增长极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地处我国中西部交界地带,包括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和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4个市,在国家梯度开发战略中处于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地位。
三省四市地域相接、山水相依、人缘相亲、历史相通、文化相融、发展水平相近,经济社会交往由来已久。1986年开始建立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2012年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通过合作承接产业转移,逐渐形成中西部地区重要能源原材料与装备制造基地,区域性物流中心。
去年,三省四市共同发起召开了首届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交流大会,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吸引了全国多个地区政府和企业参会,为区域合作带来了新的活力。
今年4月,在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的共同努力下,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示范区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示范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今年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交流大会,三省四市将重点围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交流探讨推进黄河金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促进实现道路联通、贸易畅通,引导企业合作共赢,提升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水平。
会上,渭南市、三门峡市、运城市、临汾市都表示要打破行政壁垒,整合区域优势资源,统筹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打造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的新路径,把黄河金三角区域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编辑:
&|&&|&&|&&|&&|&&|&&|&&|&
Copyright&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9-257538 商务:029-
本网站法律顾问: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2014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2014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读图,回答题:小题1: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①是..
读图,回答题:小题1: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①是我国中、西部的接合点,是华北、西北、中原的接合部,也是山西、宁夏、河南三省区的接壤地区②已经形成的铁路、公路、航空综合运输骨架,可以通华北、联西北③能源、矿产、农业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④是三省重要的粮食和棉花生产基地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小题2:中央鼓励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建设黄河金三角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意义有(  )①探索省级边缘区协调发展的对策,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②通过区域协调规划,优化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布局,推动资源有效利用和深度开发③可以优先接受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④可以以此为平台辐射中西部地区的广大市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小题1:C小题2:D试题分析:小题1:黄河金三角地区是我国东、中部的接合点,是华北、西北、中原的接合部,也是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区的接壤地区已经形成的铁路、公路、航空综合运输骨架,可以通华北、联西北此区域能源、矿产、农业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三省重要的粮食和棉花生产基地。小题2:建设黄河金三角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意义可从几个方面分析:①探索省级边缘区协调发展的对策,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②通过区域协调规划,优化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布局,推动资源有效利用和深度开发;③可以优先接受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④可以以此为平台辐射中西部地区的广大市场。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黄河金三角的位置同时也考查了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读图,回答题:小题1: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①是..”主要考查你对&&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阶段和人类活动,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阶段和人类活动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1.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 (1)区位条件 范围:西南区通常是指位于我国西南的川、滇、黔和渝三省一市,大西南还包括西藏自治区。南昆铁路的建设,广西与西南三省一市的地域经济联系也日益密切,其沿海港口成为西南区对外联系最近便的出海门户。因此这里的西南是大西南也包括广西 区位:有温长的国境线;由于地域广、腹地深、加之地形复杂、沟通不便。大部仍为我国内陆腹地;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并且区内开放程度低,毗邻国的经济也落后,对本区的交通建设及发展对外经济联系和合作较为不利;大西南是我国的战略后方,非常时期往往会带来有利的发展契机;从目前情况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沿江、沿边对外开放的不断实施,以及三峡工程建设和重庆直辖市成立,使得本区的区位优势明显加强;特别是进入21世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从而为大西南的经济发展及交通建设带来新的契机 (2)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 地形地势对自然条件和交通建设的影响最为深刻。地形条件对本区交通建设带来极大障碍,修建铁路、公路工程艰巨。如正在修建的青藏铁路全长1100千米,多年冻土段达600多千米,并且还要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难,以及保护自然状态下形成的独特而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因此,这项工程需要有雄厚的资金物科研为支撑。此外本区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多发。也给本区交通线路的建设和养护带来很大困难。从水路运输条件看,受地形、地势影响航运不利,只有川江及其支流的中下游和广西境内的西江水系可以通航,且东西向航道大致与本区对外经济联系大宗物资流向趋同,因而有较高的航运价值 西南区资源总量大、种类多,而且分布集中,地域组合较好,并有丰富的能源相匹配,钡、钛、锡储量居世界首位。只要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在西南发展重工业特别是钢铁、有色冶金、化工等原材料生产基地的条件格外优越。从能源资源看,西南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70%。四川省天然气储量居全国首位。贵州省是我国南方煤炭第一大省,号称“江南煤海”。广西北部湾油气勘探前景看好。从农林资源看,四川盆地物产富饶,素称“天府之国”。横断山区为我国第二大林区。滇南谷地是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基地。生物资源、物种资源位居全国和一,云南是世界著名的“动植物王国”。可见,西南区丰富的资源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 (3)社会经济条件 目前,交通运输是制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交通不畅,西南区内部经济联系和协作比较薄弱;通往区外的交通干线,通过能力大多已处于饱和状态,常造成商品和生产物资积压、待运,严重影响了当地正常生产,一些工矿企业甚至出现以运定产的局面。西藏自治区是目前我国唯一没有修通铁路的省区。严重制约了西藏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今后,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本区对外开放的深入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西南区的交通运输需求将持续增长。因此,加强交通建设,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是西南区经济发展解决的首要问题 2.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1)西南区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以南昆铁路为例说明) 南昆铁路的基本情况:东起广西南宁,西至云南昆明,北接贵州红果,是西南地区通往我国沿海地区最便捷的一条出海大通道 意义: 南昆铁路把资源丰富但无出海口岸的西南内陆,与海岸线漫长、对外交通便利的我国南部沿海连成一体,这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西南区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促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成经济优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西南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交往和区域合作,实行优势互补,带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南昆铁路的建设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西南地区的脱盆步伐 南昆铁路的建成,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区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同时,对巩固国防、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南昆铁路的建成有利于加快货物流通、商品交换、促进市场发展、商业繁荣;还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开辟一条新的旅游热线,并且带动与商业、旅游业相关的服务业及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南昆铁路对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吸引和集聚作用,以及铁路轴线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必将有力地促进大西南的区域发展 (2)交通面貌的变化 主要铁路:黔桂、湘桂、成渝、宝成、川黔、贵昆、成昆、湘黔、襄渝、枝柳、南昆、内昆 公路:西藏以公路运输为主,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公路 水运不断发展:川江和西江的航运。广西北海、防城和钦州港的改造和新建 管道运输成为西南区新兴的运输方式 (3)加快交通运输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交通是制经销西南区经济发展的“瓶颈”的表现:运力和运量的矛盾突出;区际铁路运输通道不畅;公路等级低,区内联系仍较薄弱;对外国际交往不便等。因此,加强交通建设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将是西南区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应着重做好的工作:加强区际、省际铁路出口通道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合作;通过河道整治和港口建设,发挥水运潜力,实行水陆联运,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建设对外国际通道,发展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促进区域国际合作;重视援藏公路建设,续建青藏铁路,支持西藏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 (1)地理区位优势 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既处在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又是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 近傍香港,遥望台湾,内靠我国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外邻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 位于西太平洋环形带上,处在日本到新加坡的中段,直接面向东南亚,靠近国际深水航道 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南海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印度洋直到非洲、欧洲的海上通道,海运交通位置重要 改革开放前,海南岛成为我国的国防前线,难以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差距较大,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后海南岛加快了经济建设步伐,使其有可能发展同国际市场的联系,成为我国最南端的开放窗口 1988年设立海南省,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和散布于南海的西沙、中沙、南沙等群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并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2)热带资源优势 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是我国热带宝岛。丰富的光热资源使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为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提供了良好环境。农作物可一年三熟。受季风影响,热带作物在冬春季节需要注意低温危害,夏秋季节要注意台风的影响。 (3)海洋资源优势 全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管辖海域面积占全国的2/3。主要有生物资源、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等 (4)旅游资源是我国良好的避寒胜地 海南岛的开发和保护 (1)合理布局产业 位于海陆交界处的海岸带,是重点开发地带。这里经济基础和运输条件较好,城市集中,既是促进内陆资源开发的前沿,又是开发海洋资源的前进基地。大力建设港口,有利于就近建设工业加工区,方便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同时可以推动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较快地改善投资环境,进而带动全岛经济向外向型发展 丘陵和台地环带是海南岛面积最大的环带,最适宜发展热带农业 山地丘陵带位于海南岛中部偏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里生物物种资源丰富,河流多发源于此,是全岛的水源区。首要任务是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其次是利用热带山区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还可以适当配置具有山区特色的工业 (2)发展特色经济 逐步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把海南岛建设成为我国的新兴工业省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度假休闲旅游胜地,已经成为开发和建设海南岛的方向 (3)海洋环境保护 扶持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 提高公众环境意识,鼓励公众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减少和杜绝人为破坏环境问题。禁止开采购员沿海珊瑚礁,保护并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建设环岛防护林带/ 加强海洋环境的管理和监测。及时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 区域发展的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2、工业化阶段世界上许多传统工业处于发展初期,如18世纪中期产业革命时期,英国中部工业区就处在此阶段,它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中,极易发生人与自然的不协调,产生环境问题。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部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区域发展的阶段和人类影响:
可持续发展概念、内容及基本思想: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面的图表所示:2、可持续发展内涵示意图: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发现相似题
与“读图,回答题:小题1: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①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3977921393619833823991718100818578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河金三角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