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止损线有止损线吗

时事||公募基金发行盛极而衰 对冲私募热销银行
时事||公募基金发行盛极而衰 对冲私募热销银行
7月新基金发行情况之惨淡,几乎可用盛极而衰来形容。“根本卖不动,”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表示,“这轮股灾对市场情绪面的影响太大了,虽然这段时间行情有所回暖,但新基金还是卖不出去。”这一尴尬遭遇并非个例。多家基金公司表示,自6月中旬股市大跌以来,新基金的发行瞬间降至冰点,发行规模大幅缩水。来自东方财富Choice的数据显示,7月以来新成立基金的份额为866.05亿份,这其中的800.21亿份还来自“国家队”为托底市场而认购的华夏新基金和嘉实新基金两只基金。而在此前的四个月中,新基金发行规模合计超过了1万亿份,几乎处于月月“井喷”之势。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市场回暖后定会加大新基金的发行,但就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新基金发行遭遇的“寒冬”尚未结束。新基金延长募集期或暂缓发行发行数据无疑最能展露公募在新基金发行上的尴尬。从发行数量来看,7月以来截至22日,新成立基金数量为58只(其中近40只处于募集阶段),不及6月新成立143只的一半。从发行份额来看,今年3月到6月,每月新基金发行份额分别是1795.25亿、2588.26亿、3343.43亿和2351.39亿,而7月发行份额仅为866.05亿,除去证金公司的800亿份“救市”申购,来自正常申购的份额不足70亿份。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双双大幅缩水外,新基金的募集期也在不断延长,少数基金甚至出现两度延长募集期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仅7月以来,已有超过20只基金宣布延长募集期限,相比延期募集的情况,少数基金公司甚至选择将原定发行计划搁置。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7月以来我们公司新发基金规模不足上个月的十分之一,本来还有新基金准备发行,但限于目前的市场环境,还是决定先不发了。毕竟募集期太久,也会浪费投资者的时间。银行“舍”公募转推对冲类私募分析人士认为,作为公募基金销售的主要渠道,银行对公募基金销售的态度转冷,是目前基金发行较困难的一大原因。平安银行深圳某支行的一位理财经理梁某表示,自市场巨幅调整以来,其所在支行公募基金产品的销售几乎已停滞,“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销售前所未有的火爆,但6月下旬起就完全卖不动了,因此我们就很少推公募产品了。”虽然在公募基金销售上跌至谷底,但其所在支行近期推出的结构化对冲私募产品销售十分火爆。“近期我们推出了三款结构化私募产品,100万元起售,每款产品可以卖200个号,几乎都是一上线就被秒杀。”梁某介绍,这类私募产品都有投顾作为劣后,即便产品达到止损线,客户的本金也是安全的,因此十分受欢迎。从其它渠道可了解到,由于公募基金在股市大跌中遭遇较大回撤,许多新入场不久的投资者不但没有分享到前期股市上涨的收益,而且直接遭受了大跌,要向这部分投资者再推销新的基金产品十分不易,因此不少银行转向推荐其它理财产品。对于银行的“转变”,公募基金人士表示理解。广州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谈道,“前期公募发行的一些巨无霸跌得太惨,而这种巨大市场调整让银行渠道不敢再大力推新发基金。”上海一位基金人士也认为,“银行理财经理现在还在忙于应对前期市场下跌导致的客户询问,目前股市还没回暖,银行不愿再增加新的问题,自然也不会去大力推新的公募基金。”不过,尽管银行减少了公募基金销售力度,上述基金人士表示,目前基金销售的主要渠道还是银行。互动方式客服热线:1客服QQ:客服微信号:htwkf6161公司地址:杭州市拱墅区上塘路333号海外海商务写字楼12F
热门公众号
最新公众号
大家都爱看
2014 杨邱老师官网
专注十余年。奔私这些年:看起来很美|公募|券商|私募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奔私这些年:看起来很美
  “把青春献给身后那座,辉煌的都市,为了这个美梦,我们付出着代价”,用《私奔》的歌词来形容当下私募们的生活颇为恰当。过去多年,一批又一批精英从公募、券商、财经媒体转向私募,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尝尽了酸甜苦辣,现实的残酷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统计显示,最终能够存活下来的私募仅50%左右。
  尽管如此,在牛市来临之际,新一轮“奔私”潮再次涌动。近期,随着市场的急速回暖,公募、券商甚至传统媒体中的一批投资精英急速“奔私”,仅2014年即新成立阳光私募公司144家,新发产品2479只,较2013年的发行量翻了3倍。
  □本报记者 黄莹颖
  奔私,看起来很美
  在深圳深南大道旁的一写字楼,瀚信资产董事长蒋国云谈起过去数年来的投资,表情复杂,既有回首往事的感慨,亦有大难不死、时来运转的庆幸。“以前做资管、做公募,其实都是在体制之内,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比如在财务自由、成就感方面,我都更愿意出来创业单干,如果能把能力转化成财富,谁不愿意呢?”对于当年奔私的动机,蒋国云坦言。
  蒋国云曾是券商资管当之无愧的“一哥”,其所管理的股票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业绩优异,2007年-2009年,在同类产品中名列国内第一。2010年,意气风发的蒋国云离开工作6年的,创立瀚信资产,成为当年众多奔私的一员。彼时挟“券商资管一哥”余威的蒋国云,轻轻松松即募集了20多亿元。不过这也是后来两年多蒋国云陷入困境的重要因素。瀚信2010年发行的十几只产品,直到去年上半年,长期徘徊于净值以下,止损线之上。
  现实大大出乎蒋国云的预料。“我是2010年出来做私募,现在回过头来看,时机并不好,判断失误。当时认为经过2008年大跌之后,指数在2009年上涨之后,可能会比较平稳,即使有回调,幅度可能也有限。这个判断有点过于自信。”蒋国云回忆。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冒进,冒进的原因是当时发产品的时候,并不是基于市场,而是担心信托通道资源会吃紧,所以就多发了几只产品以抢占通道。当时我们已经知道可能会停开新户,就想再不抢占,可能就没有创业机会了。说白了就是当时看不清政策,无法判断对私募行业的政策方向。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是后来发展遇到困难的最根本原因。”蒋国云总结。
  冒进所带来的后患在以后的数年持续困扰着蒋国云。“冒进使得团队跟不上,我原来在国信的时候,有着非常好的研究员给我提供后勤支持。而出来之后,由于团队不整齐,刚开始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我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销售上,在投研上投入的精力大幅度减少,这样使得盘感变差,对市场的感觉也在减弱。”蒋国云说。
  蒋国云还面临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因素所困扰。从过去数年的投资情况看,蒋国云看好并投资的个股,都是过去几年的大牛股,比如通化医疗、等。但由于止损线的存在,使得蒋国云不得不多次在市场系统调整的时候被迫减仓。
  “由于没有做私募的经验,还不懂得止损线对私募产品的影响,这就使得在当时市场并不太好的情况下,仓位比较高。在止损线的压力下,有时候明明是很好的股票,但在短期波动的情况下,你还不得不割肉,就好比别人跳楼,你还必须跟着跳。止损是导致产品难以爬出泥坑的主要原因。”蒋国云总结。
  “我曾对人说过,如果你要害一个人,你就让他去做私募,那样肯定会把他害得很惨。”蒋国云戏言。在阳光私募行业最为困难的2011年和2012年,为数众多的私募产品被迫清盘。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超过200只私募产品清盘,2012年则超过400只。
  市场升温助推奔私潮
  不过,生性顽强的蒋国云还是继续坚持,“每次净值再次跌下来的时候,我都会不断给自己打气,坚信自己和团队的投资能力。”蒋国云说。
  不断的调整,不断的努力,在去年下半年终于开始爆发式的回报。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瀚信资产2010年发行的14只产品,绝大多数已经回到净值线以上。旗下的“外贸信托-双赢1期(瀚信)”更是从去年谷底的0.68,蹿升至今年1月底的1.487,涨幅接近120%。“粤财信托-中鼎盈丰二期”则从去年谷底的0.64左右,蹿升至今年1月底的近1.36,涨幅接近112%。如果考虑止损线压力之下被迫形成的低仓位,蒋国云的业绩或许更为惊人。
  事实上,市场的回暖正在使得不少陷入谷底的私募开始逆袭,比如新价值的罗伟广,在2009年获得业绩冠军之后,随后一口气发行了29只产品。2010年的私募冠军常士杉,在成为私募冠军后,也发行了5只产品。但是,陡然增加的规模已然超出了的实际操控能力,罗伟广新发行的29只产品在随后的两年内,亏损一度超过4成,业绩极其惨烈。而常士杉旗下3只产品也在2012年被迫清盘。
  对于为何失败,罗伟广曾在媒体做过反思和总结,“我过去最大的错误就是接受了大量短期的追求高回报的资金去做长期投资。我的投资能力和投资策略都是没有问题的,欠缺的是对于公司经营管理的经验,对规模迅速做大后的风险评估不足。如果有50亿元再摆在面前,我将断然拒绝。”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新价值旗下20多只产品,今年以来,普遍实现30%以上业绩,其中“粤财信托-新价值”更是实现65%左右的业绩。
  从私募产品发行上看,市场正在急速升温。据格上理财统计,截至日,运行的阳光私募基金数量共计4796只,管理资产总规模3855亿元(不含证券及信托公司自营盘)。近3年阳光私募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4.36%,目前运行产品的阳光私募机构共计1301家(不含银行、券商、信托公司)。2014年阳光私募行业发行市场出现井喷,新发产品共2479只(其中包括393只子基金),较2013年的发行量翻了三倍。2014年新成立了144家阳光私募公司。从私募公司的地域分布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几个地区仍在行业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位于以上4个地区的私募公司占所有私募公司的65%。其中,上海的阳光私募机构最多,占比27%。
  值得注意的是,不断升温的市场也在不断推动奔私潮。如公募业,统计显示,2014年公募基金中,全年基金经理离职人数达到213人,2012年、2013年分别为111位和136位。而今年1月,则再次有多位公募基金大佬级别人物离职奔私。
  公募派券商派影响力大
  从私募出身上分类,可分为公募、券商、其他金融机构、财经媒体、民间等五派。而从市场影响力看,主要集中在公募派和券商派两类。据格上理财统计,目前掌管阳光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已近1000人,其中,出身券商的基金经理共有325人,占比近1/3,在传统金融机构出身的阳光私募基金经理中占比最高。而出身公募的则达到127人,与券商派、民间派相比数量最少,但其影响力却是最大的。
  券商派中,又以原君安系最为知名,人数达60人以上,占据券商派私募的20%左右。如曾加盟国泰君安(香港)的赵丹阳;私募航母重阳投资的掌舵人裘国根,曾经就职于原君安证券下属的投资管理机构;天马资产的康晓阳,曾任君安证券董事副总裁兼投资总监;以“时间的玫瑰”知名的东方港湾但斌,也曾为君安研究所及国泰君安研究所研究员。
  公募派中,则以出身嘉实基金的私募表现最佳,出身华夏基金的人数最多。嘉实系出身的私募基金经理虽然数量不多,但在私募行业中分量不轻。格上理财统计显示,包括淡水泉投资、,云程泰的,景林投资的蒋彤等的嘉实系私募,所管理产品业绩多位于行业前1/4。其代表产品的今年以来平均收益居各派系之首,今年平均收益19.09%,并且年化收益亦表现不俗,多数可实现年化收益15%至20%。
  华夏系私募则呈现出明显的分化,首尾收益差已超过40%,行业排名也比较分散。出身博时基金的私募基金经理数量仅次于华夏基金,管理基金大部分位于行业中游,其中,管理的天生桥基金14个月累计收益29.06%,年化收益达到24.49%,为博时系内年化收益最高。
  而民间派私募在业绩上,则明显胜于其他派系。格上理财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民间派私募包揽了股票类阳光私募前十。如徐翔旗下有近5只产品进入前十。纵观阳光私募历年排名,自2008年以来,6年中有3位私募冠军出自民间,分别是常士杉(康庄资产,2010年冠军)、(银帆投资,2012年冠军)、黄平(创势翔投资,2013年冠军)。不过民间派私募缺陷亦同样明显,格上理财统计发现,进攻性民间派私募基金的最大回撤多高于25%,甚至有的基金曾遭遇腰斩。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您好, []|
全部 沪深 港股 基金 美股
2011年十大基金惊奇之十:近百私募逼近止损线
2011年十大惊奇之十:近百私募基金逼近止损线惊奇指数:☆☆☆入选理由:近百只基金逼近止损线,阳光私募基金走进严冬朝阳永续数据显示,截至10月18日,有85只产品净值逼近止损线,稍有差池便将清盘。自2008年开始,中国阳光私募基金就一直被人仰视,它汇聚了中国最顶尖的基金经理、资管高手、草根股神,资金门槛高企,每年冠军产品的业绩远超公募基金头名。不可否认,其中的佼佼者确实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但是也应该看到,相对公募基金,阳光私募的业绩分化更加严重,个体间的管理能力也有巨大差异。并且与靠管理费吃饭、旱涝保收的公募基金不同,大多数私募基金以收取业绩提成为收入来源,在2011年基础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风控能力稍显逊色的私募基金面临危局。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日,在运行的1267只非结构化证券私募产品中,累计收益为负的有817只,占比为64.48%。私募排排网统计,9月份清盘的阳光私募数量达11只,其中两只结构化产品因为净值触及止损线,被强制清盘。基金清盘或亏损,意味着基金经理没有收入。来自家庭和公司经营的压力,让曾经“公转私”的基金经理有重新回公募当工薪族的想法,曾经崛起速度令人咂舌的阳光私募,也开始面临人才流失、产品吸引力下降的局面。正如总经理范勇宏对2011年的评价,现在是基金业的冬天。无论对公募还是私募,2011年确实是一个寒冬。值得庆幸的是,2011年即将过去,但愿冬天也不会持续太久。
[责任编辑:amysun]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财经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财经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数码汽车科技财经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银行理财资金打新“曲折”路 收益率或有滑坡
作者:王俊丹
&&& 导读:Wind数据首发机构新股获配机构统计中,公募、阳光、资金活跃,银行理财资金虽直接投资受限,但并未缺位,而是通过多个渠道间接参与。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其主要渠道有三类,分别是打新结构化产品优先级配资,直接投资公募基金,以及专户参与C类打新。
  同时,银行理财资金是公募基金打新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三类渠道中以前两者为主,资金最终投向公募基金产品。
  本报记者 王俊丹 上海报道
  新股如资本市场的一席盛宴,吸引着各路资金。
  Wind数据首发机构新股获配机构统计中,公募、阳光私募、保险资金活跃,银行理财资金虽直接投资受限,但并未缺位,而是通过多个渠道间接参与。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其主要渠道有三类,分别是打新结构化产品优先级配资,直接投资公募基金,以及专户参与C类打新。
  同时,银行理财资金是公募基金打新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三类渠道中以前两者为主,资金最终投向公募基金产品。
  不过随着公募基金打新中签率下降,配资收益也在下滑,跟去年底到今年早些时候的6%-7%的收益相比,现在只有5%-6%。相比配资,直接申购公募基金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据记者了解,直接申购公募的收益率约8%-10%。
  总体而言,打新投资占银行的资管投向并不是很高,一些银行仅数百亿,而一些国有大行可能达到上千亿元。
  模式一:配资
  “我们理财资金参与打新的比例不太多,大约占股票类资产的15%。做结构化配资大概三分之二,直接投公募产品的三分之一。”某股份行一位资管部产品经理如是说,该股份行目前理财产品总规模约1万亿。
  其所述的结构化配资和直投公募产品是现在银行理财资金参与打新最常见的两种形态。
  结构化打新产品的交易结构为,通过基金子公司、资管等设立结构型资管计划,银行理财资金认购资管计划的优先级,劣后投资人认购劣后级部分,资管计划最终将投向一只或多只公募打新基金。据了解,结构化产品一般配资杠杆上限为5倍,部分银行也可以达到9倍。
  一位大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部人士介绍:“资管计划仅是通道作用,产品的最终投资标的由劣后客户自己选择,可以是现有公募基金产品,也可以是公募基金专门为劣后投资人定制的产品。但劣后的投资标的同时也要满足银行的准入,银行会按照内部评价标准,筛选出一个白名单,名单上的机构可选。”
  规模方面,在行业里标准亦较为统一:“劣后资金要求不低于2000万元,劣后投资人自有资金或募集资金均可。”据记者观察,结构化打新产品劣后级资金不少由计划对接。
  “打新配资类似于固定收益投资,优先级获6%-7%的固定收益。因为产品会设置预警线和止损线,对于优先级可以说是"无风险收益"。”上述产品经理表示。
  “不过随着公募基金打新中签率下降,配资收益也在下滑,跟去年底到今年早些时候的6%-7%的收益相比,现在只有5%-6%。”
  据了解,目前公募打新的中签率在千分之二左右。一位基金人士称,现在打新股基金主要靠量,如果基金一年中40只新股,基金收益能达到10%以上。
  模式二:直接申购公募基金
  打新配资也是因银行理财资金参与打新最主流的方式,但后来随着新股发行加速,银行希望从中分享更多利润,采用直接与公募基金合作的形式增加。
  不同银行直投公募基金的模式有所差异。一类是主要投资现有公募打新产品,建立一个投资组合,组合中包括3-4个产品,每个产品比例不超过30%。第二类是不直接投现有产品,由合作的公募基金定制产品,每只规模约30个亿。
  相比配资,直接申购公募基金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前述人士介绍,直接申购公募的收益率约8%-10%。
  “但产品会有一定的再投资风险。只有有新股的时候才有打新收益,中间空当期如果太长,就要做流动性管理,进行赎回和再投资操作。”前述银行资管人士称。
  同样是流动性管理,上述两类模式中的第二种在流动性管理操作上优于第一种。相比打新配资,直接认购公募基金的收益率有一定波动,与产品运行时期的新股发行数量、规模等息息相关,如果遇上一段时期新股发行数量较少,可能面临收益率风险,在资金管理上,第二种模式比第一种更为灵活。
  上述产品经理介绍,定制产品同样属于公募基金,只不过与基金公司协商后,在该定制产品中银行理财资金占比高达95%-99%。因为资金量大,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可以将申赎费压到最低。同时在产品条款中约定,资金可以随时不限额度申购赎回,在赎回后,基金公司不会再对该产品补充资金。
  举例来说,比如在遇到类似的大盘股时,可以投满30亿,平时会选择赎回20亿,银行自己进行投资,投一些债券等收益相对高的资产。
  前述基金业人士表示:“从2013年底市场已经开始有私人定制的趋势,包括专门的打新、专门的定增,说是对公众开放,其实背后都是有大机构客户进入。在公募基金中,机构客户占比一般都要超过60%,优先机构早已是常态。”
  而通过专户参与C类打新的形式,现在银行已极少采用。
  参与网下申购的机构被分为A/B/C三类,A类机构包括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B类是企业年金和保险,其他为C类。A类机构有有限申购权,每次网下申购,公募和社保基金的获配比例不得少于40%,也就导致A类在中签率上高于其他类别。
  但随着通过公募基金的打新资金增多,中签率的差异一度缩小。上述基金人士称:“今年上半年,A类的中签率可以达到C类的3倍,但现在已经只比C类高几个BP了。”
(责任编辑:HN054)
06/30 08:2306/30 08:2306/30 03:0206/29 00:0506/27 01:2506/25 05:41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金止损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