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发挥团学组织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现状

您的位置:
青年自组织发展研究报告(6):高校学生社团现状研究
与青年社团的定义及其现实问题
.国际社会对社团的定义、分类等
&社团&又称&社会团体&,其历史可以追溯很长一段时间,但其迅速发展却是在上世纪中后期。根据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意见,社团组织一般应当符合五个条件:组织性、民间性、非利润分配性、自治性和志愿性。而在中国,1998年制定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则规定,&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社团按其法律地位划分可分为政府主导、自发组织、准政府主导【1】。
随着国际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的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社团组织事业也在蓬勃发展,其中以自发组织的社团发展势头为盛,各类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民间组织在经济发达国家大量涌现,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社团风潮&。据了解,学术界非常关注这一具有非营利共性的民间组织,并将其命名为&非政府组织&,英文简称为&NGO&【2】。
尽管社团具有不以营利为目标的共性,但社团的属性和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却是不尽相同的,它反映出该时期的国家意志、主流思想、价值观念、道德取向以及社会关注【2】,以中国为例,抗日战争时期,国内成立了许多以抗日救国为宗旨的爱国社团,政治意图明显,主流思想非常明确。而在美国经济逐渐兴起的上世纪70年代,美国国内出现了很多与经济相关的社团组织,虽然这些组织不以直接营利为目的,但其宗旨着眼于为经济服务,其社会表征在社团中直观反映。
国际社会中,&NGO&在各项社会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重要。以青年自发形成的青年社团在内的&青年自组织&是&NGO&的一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青年的时代特征和群体需求【3】。目前,学界对于青年社团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它只代表社团成员的组成,这类社团的存在代表着社团未来发展的方向,也代表着社团新的特征意义,或者暗示着新的分类【3】。
.青年社团的定义、功能及现实问题
。青年这一特殊群体,是社会发展的建设力量,更是时代进步的变革力量,在当前社会普遍体现在表现最积极、最活跃的70后和80后身上。青年利用自身优势,以社团的形式投入到社会公共事务,参与到公共活动,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群众团体和参与模式。
按照严格意义上的社团类型划分,青年社团这个说法并不科学,它只是强调社团成员的年龄构成。一般而言,青年社团就是指社团干部、社团成员及社团服务对象的年龄均在40岁以下的社团,当然40岁不是确定不变的年龄。
全国各地区对属地的青年社团进行着管理,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青年社团被分成两类【4】:一类是主要由党政机构发起并创办的、经过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并具有法人资格的社团,主要分布于省和地市两个层面,这一类由当地民政部门进行管理。另一类是没有注册的、存在于单位内部或民间的青年社团和组织,这其中又以高校的学生社团为主体,管理权在社团自身。近年来,网上社团的兴起也代表着社团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同时还存在以社区为活动基地的自发性青年社团等等。
。社团的存在有着其必要性和必然性,青年社团也不例外,这是时代和历史的产物。青年社团的作用巨大,有着极强的特定功能,主要包括三个功能:
一是政治功能。青年社团是中国社团发展的生力军和重要力量,其政治功能应该是最为明显和深刻的,主要体现在解读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政治意图,掌握和实施党和国家的政治思想,发动青年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团结青年实现国家的政策目标【2】。
二是文化功能。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社团文化的创造、交流、扩散、传播等诸多方面,也是青年社团最主要的功能,直接影响着青年社团的发展前景,一个没有独特文化的社团是很难生存的。而在对全国青年社团的调研中,具有时代文化特征的社团占有很高的比重,它对于发展区域文化、集团文化、校园文化等都有带动促进作用【2】。
三是社会功能。青年社团的社会功能是三类功能中最强有力的,直接指引着社团发展的趋势,主要通过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方式参与社会事务,并对社会事务施加影响来体现。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盛况空前,北京奥组委面向全国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完成了奥运会期间比赛、活动等相关志愿服务工作,主动承担了一部分政府事务,也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2】。
。青年社团的蓬勃发展有着其极深的时代背景,在发展过程中也必然存在着一系列的现实问题。考虑到青年社团和高校学生社团的相似性,这些社团的现实问题对于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社团的普遍情况有着借鉴作用,下面将试着从两者相似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一是经费资助乏力。青年社团具有非营利性的特点,大部分社团经费来源渠道有限,主要手段是自筹,这就使得社团经济拮据以至于缺乏生命力,也罕有大作为。青年社团经费主要有三个来源,包括政府拨款、社团会费及社会资助经费,但是这些经费勉强确保社团工作开展,要想大规模地开展社团活动是难上加难。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中与经常遇到经费资助乏力的问题,经济平衡是一个关键点。
二是管理机制欠缺。青年社团在管理方面问题较为明显,一般是社团成立之后&挂靠&在某个业务主管单位下,而且因为社团的成立和日常活动都由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和监督,业务主管单位需要对挂靠其下的社团行使管理控制职能,但目前并没有形成规范的相适应的管理机制,这就造成了社团管理体制欠缺的局面。
三是活动缺乏活力。青年社团的活动开展越来越受到诸如经费、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和挑战,这也就造成了普遍存在的活动形式单一、重复以及质量不高的问题,个别社团甚至一年也开展不了几次活动,有名无实。目前,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情况只是表象,社团的淘汰比兴建速度更快。大部分社团活动缺乏活力,没有自己的特色,出现了与青年社团一样的窘态。
1.相近研究课题分析
目前,全国高校学生社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社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体现学生管理中的人本思想,强调学生管理中的制度创新等方面。上述研究虽然对高校的社团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转变社团工作的观念,转变管理的模式,在实际应用上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这使得高校社团工作的必要性众所周知,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而且目前国内对高校社团指导体系的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施性、应用性研究;对高校社团工作的评估,也仅仅纳入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估体系,没有独立的、摆在教育工作重要战略地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对各高校大学生社团检查考核,在观念上和认识上还仅仅局限在社团活动领域,没将高校社团工作作为一个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系统工作来谋划。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主要有:一是社团管理体制不完善或缺乏足够的约束力和指导,大部分高校的学生社团都是挂靠在团委(团总支)或成立社团联合会对社团进行管理,但是对各社团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却不太了解,导致了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二是社团发展不平衡,就我校而言,在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注册并在运行中的学生社团共有140多个,按学生社团的性质进行划分,有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学艺术、社会实践、体育健身等五类社团,各学生社团之间会员数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三是部分社团存在性质类似、结构相近的情况,导致社团管理方面存在相互的矛盾。四是学生社团自身定位、延续和发展目标不明确。五是学生社团活动受到来自经费、活动场所等方面的制约。六是社团活动质量及其与其他学习、学生活动在时间精力上的冲突。七是学生社团指导力度不够。八是部分学生社团负责人素质有待提高。九是部分高校的学生社团对第一课堂的延续不够。十是部分社团与会员之间形成对立,缺乏情感交流。针对以上现状,我校以部分学生社团为试点,在加强学生社团党组织和团组织建设、统一社团组建管理和经费使用制度、增强学生社团指导力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和改进,并根据结果反馈分析成效和合理性。
.国内各高校学生社团的类别、管理方式及运作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共青团的悉心指导下,全国各地高校各类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极大地繁荣了校园文化和促进了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各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迅猛,学生社团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各高校迅速推动学生社团建设,社团类别和数量增多,学生社团的种类从原先的思想政治类社团居主流,一枝独秀发展到现在,涉及经济、科技、文化、体育、军事等等领域,百花齐放。社团会员人数越来越多,包括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学生。同时,社团活动内容日趋丰富,形式多样,更能反映和满足会员的需求。
当前高校的学生社团大致可分为理论学习、兴趣爱好、学术科技、公益实践等四类,但各高校在进行学生社团管理的工作中会根据各学校学生社团的实际情况对社团类别进行调整。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成才需求自发成立的学生组织,其意义重大。它能够促进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大学生融入社会的进程,有利于迅速实现&书生型&向&适用型&、&封闭型&向&开放型&人才的转变,同时加快大学生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促使健康人格的形成【5】。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而高校社团所具有的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功能属性,更决定了它的重要地位。
国家教育部对学生团体高度重视,特别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第四章第四十四条强调:&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学生成立团体,应当按学校有关规定提出书面申请,报学校批准。学生团体应当在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范围内活动,接受学校的领导和管理。&同时,各高校也在其《学生手册》中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条例。以重庆大学为例,在最新修改的《重庆大学学生手册》第一篇政策法规《重庆大学普通本科学生管理规定》中的第四章《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中,把学生团体单独作为一节内容来讲,主要包括四条,摘录如下:&第六十七条& 有本校正式学籍的学生,可以在校内申请组织和参加学生团体。第六十八条& 学生团体应当在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范围内开展活动,接受学校的领导和管理。第六十九条& 学生成立团体或者参加团体活动,应当按照学校有关学生团体的管理规定进行。第七十条& 学生团体创办、发行刊物或在校际之间开展交流活动,须经学校同意。&
与此同时,学生手册还在第五篇虎溪校区中制定了《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学生社团活动规则》,这些条例和规则规定了社团管理的体制与社团的运行模式,对学生社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讲究规范化,也促进多样化。
高校学生社团数量众多,在管理方式上一般遵循&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校团委一般都是各类学生社团的管理单位,而直接实施管理任务的是社团部或校团委领导下的针对于学生社团成立的学生社团联合会【6】。学生社团联合会是在校党委、行政等相关部门指导下、校团委领导下专门服务学生社团日常事务的机构,也是各社团实现自我管理的组织。学生社团的成立须先向社团联合会提出书面申请,再报校团委审批,同意后方可招收会员。学生社团内部有一定的组织结构,通常是会长下设相应的工作部门或工作中心若干个,每个工作部门或工作中心是由若干名成员构成,会员代表大会为社团最高权力机构,民主集中制是社团的组织原则。一般情况下,学生社团可分为校、院系两级。学生社团的主要干部由校团委、院系团委负责考察任命,社团干部品学兼优,热心社团工作,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强的群众基础。以重庆大学为例,校级学生社团主要干部均采用全校公选和推选两种招聘方式,社团主要负责人要求学科成绩无挂科。各类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活动开展等多方面均自主施行,但必须要经校团委等主管部门同意。目前全国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方式是采用半自主式,内部自主外部非自主,这也突出了学生社团运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方式大同小异,概括起来讲就是以共青团为管理载体,成立诸如学生社团联合会、社团部为代表的各类学生社团管理部门对其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运作模式:
一是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直接管理。根据学生社团发展需要,校团委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所有成员都通过学生社团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主要成员包括学生社团联合会各主要学生干部、各类学生社团干部、学生代表。学生社团联合会(或理事会)与学生会享受相当的地位待遇。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在校团委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主要负责学生社团的成立审批、活动审批、活动指导、活动监督、社团整改等相关工作。这种管理模式建立在学生会与社团在高校学生的&三自&教育中的发挥不同作用而又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基础上的,近几年发展迅速,目前大部分高校采用这种运作模式【7】。
二是社团部直接管理。这是传统的社团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社团兴起的初期阶段,社团部直接管理模式产生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也是现在许多高校仍然使用的模式。在团组织或者学生会下设社团部,由社团部负责各社团的日常管理与协调工作,这就意味着将社团部作为团委职能部门来对社团进行管理,带有硬性管理特性而忽略了学生社团的自主性。这种模式与早期社团发展的特点有关。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初期,各类学生社团的创建与发展以明显的扶持为主,自主意识差,自主特征不明显,其主要任务是团组织指导下的有着校方主导色彩的学生会的补充,被认为是学生会开展活动的重要途径【8】。但随着高校社团的进一步发展,社团的种类、数量已大大超过起初的种类与数量,其教育功能的地位已成为学生会所无法替代的,由学校主导的烙印逐渐消失并向非校方主导转变。这种运作模式也正在被逐步淘汰,目前仅存在于部分二本、三本学校,而在我国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这种运行模式仍为主要方法,但是随着社团改革的深入,被淘汰是必然趋势。
三是校级各组织共管。校级各组织共管模式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但目前仅处于探索阶段,主要适用于学生社团较多的学校。学校对各学生社团进行管理,成立特设的学生社团领导小组,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直接隶属于学工部(处),由学工部(处)负责社团组织的具体指导工作,而对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进行指导的可能是校党委宣传部或组织部,也可能是团委甚至是各下设二级学院团委、学生会。据此总结,各学生社团成立的批准机关就比较复杂,可能是学工部(处)、党委宣传部、组织部或校团委。这种运行模式虽突出了社团的重要位置,但又明显存在管理的多头性,造成了管理和指导上的不协调,其科学值得探讨。
目前以第一种模式为基础创新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运作模式是最科学的,使用范围也是最广的。以重庆大学为例,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明确各社团的办团宗旨与发展方向,成立了专门负责学生社团工作的学生社团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由校办、宣传部、学工部(处)、团委及相关教学科研部门的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办公室设在团委,由校团委书记任副组长,主管学生社团工作的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并兼任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秘书长。同时,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正式成立,其下设办公室、社团活动指导中心、社团活动服务中心、社团建设指导中心,主要负责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的组建与工作指导,办公室与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共同负责学生社团的审批、日常管理与工作指导。
.国内高校学生社团所面临的困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是社团数量多而无特色。有一种观点认为,一所大学的学生社团数量越多,这所大学的校园文化就越丰富多彩,片面在社团数量上追求多而全,这是目前国内高校学生社团普遍遇到的一个困境。众所周知,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主要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时间短,经验不足,这就使得其在种类设置、制度建设、价值目标、日常管理、活动方式和经费保障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9】。但是,现在大部分高校都在刻意追求社团多,范围广,类型全,这就会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社团文化没有特色。一所大学如果不根据已有的学校资源优势如学科优势、师资优势、学生优势、校园传统文化优势等来建设有特色的社团文化,而刻意在社团数量上片面追求多而全,特色也就荡然无存。二是社团活动缺乏吸引力。任何一个社团,有了同学的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才能正常开展,社团发展才会顺利进行。如果在社团文化建设过程中片面追求大而全只会使社团徒有虚名,社团活动只是一个形式,学生社团只是一个空架子,学生乘兴而来,扫兴而归,在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降低了社团活动的吸引力。
二是社团成员多而资源受限。学生社团活动已经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学生的社团活动并不等于学生的课外活动。很多学生社团为了追求规模,刻意扩充人数,在纳新的时候来者不拒,造成了学生社团成员多但资源受限的困境。学生社团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品味与标准,而且受经费、场地和器材等方面的限制,社团成员必须控制数量,人数不是越多越好。以重庆大学为例,在每年校级学生社团纳新的时候,校社团联合会都会根据各社团的特色及社团需要进行纳新,严格控制纳新成员数量,如学术科技类社团控制在百人左右,而兴趣爱好类社团数量也扩充到二百人左右。一个社团人数太多,就会影响社团稀缺资源的分配,不利于开展活动,这对于社团本身与学生自身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三是社团活动重外在轻内在。在我国目前高校社团文化建设中,大部分学生社团过度重视社团活动的外在目标,这使得社团发展走进了&重外在轻内在&的困境。当今高校学生社团在其功能意义上主要强调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学生社团的社会化功能、学术性功能、活跃校园文化的功能,把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学校工作的点缀和服务工具,这些都是高校社团组织的外在目标【10】。同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社团活动的场面声势越浩大,参与人数越多,活动越热闹,有轰动效应,这就被认为是活动搞得很好,其实反而进入了重外在轻内在的困境,结果导致了像法学会等学术性社团&默默无闻&而往往受到忽视。外在目标的过度重视,这就使得社团组织本身的内在目标却往往受到忽视。社团组织的内在目标基于社团成员的共同兴趣和爱好,其主要目标是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但是,目前的众多学生社团活动重外在表现形式,反而忽略了学生的真正需要。
一是社团管理无章法。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学生社团挂靠团委,由团委成立社团联合会(理事会)负责学生社团相关管理工作。这种管理体制的弊端是使得社团活动仅仅能被当作学生自娱自乐的节目,其更重要的育人手段就不能体现了。同时,在进行社团调研的过程中,部分专业性的社团被挂靠到各院系,同时接受院系的专业指导,这样就造成了多重管理,遇到问题时管理部门相互推诿,使得社团管理无章法【11】。社团无章法同时体现在内部管理中。目前的大部分学生社团一般都是&进出都不设卡&,学生进入社团、退出社团很自由,只要是该校正式学生就行,所持有的社团证也没有实质性作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社团干部走马灯似的换了一届又一届,频繁的人员流动不利于社团的良性发展,管理也就自然无章法。
二是社团建设无深度。社团建设来自于多方面的因素:一是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和管理,二是社团内部的建设,三是各学生社团的日常活动指导。现在,各高校学生社团指导力量主要来自校团委,各类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大部分是有名无实,条件较好的学校以及较好的学生社团会邀请校内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或者顾问,但从整体来看,无论是有校内专业教师介入的社团,还是由团委教师包揽的社团,其指导力量都显得薄弱,这就使得社团建设无深度。
三是社团活动无保障。社团活动是学生社团的生命线和主战场,社团活动保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团活动开展的好坏和社团的生存与发展。社团活动保障一般体现在场地、经费和政策规定方面。全国高校中学生活动专用场地在大学校园里比比皆是,如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俱乐部、体育馆等,但是很少有高校专门批给社团活动使用的场所,即使有这类场地,使用手续也较复杂。学生社团的办公场所更是有限了,有实际挂靠单位的社团会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但绝大多数社团都是&居无定所&。以重庆大学为例,仅有书法协会、美术协会拥有书法活动室、学生艺术团有自己的排练厅、&三下乡与三个代表&理论研究会有自己的活动室,其他社团没有固定活动地点。各高校特别针对学生社团发展制定了政策和规定,但在真正施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执行力度差,可行性也不高,经费问题更是老大难问题。
。从各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看,各高校社团的建设与发展良莠不齐。发展好的社团其组织结构合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积极性较高,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活动质量高,并能突出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氛围,能给同学们的全面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活动环境。而发展较差的高校社团情况各不相同,但其主要表现是社团发展不规范,发展不平衡,活动影响力不高,质量差,社团发展波动大【12】,而造成这种高校间学生社团良莠不齐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各高校对学生社团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位置认识不一致;二是各高校在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中对各社团的重视与支持不一样,在基本的物资保障与经费支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三是各高校对学生社团的领导与其活动的具体指导方面的力度不一样;四是各高校对学生社团组织及社团干部培养的力度不一样;五是各高校对学生社团所制定的激励措施不一样,在为学生社团发展提供活动场所、活动空间上有较大差异;六是各高校对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缺乏重点,没有做好对学校中心工作有重要影响力的社团的扶持工作;七是各高校对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选配重视程度不一样,其指导教师实际情况也存在很大差异。
【1】杨宝忠:《论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成长中的发展职能》,载《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7期,第9页。
【2】应飚、申玮、李金林:《高校学生社团的体制目标及其工作理念探索》,载《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8期。
【3】邓莉雅:《试论高校公民主体性教育与社团建设》,载《肇庆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4】施喜军:《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特征与用途》,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5】陈少婉:《高校社团管理应避免两个极端》,载《科技信息》2008年第3期,第336页。
【6】邵栀兰:《高校学生社团运作情况调查报告》,2006年。
【7】石向实、陈晓慧:《当代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载《杭州师范学院报》2000年第3期。
【8】陈利、李杨:《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探究》,2004年1月。
【9】肖庆华:《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认识误》,载《区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20期,第163页。
【10】徐峰、郭琳:《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载《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1】赵鹏:《议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载《企业家天地》2009年第3期,第105页。
【12】穆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的科学性研究》,载《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注:摘编自重庆大学杨成云主持的团中央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规划课题《青年自组织发展状况与对策&&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指导体系创新研究》(课题编号:)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卢波、许果、魏世平、王睿、郭秀荣、刘志国、李建宏)。
摘编、责编:杨长征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科研管理部供稿)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团学管理研究(1)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团学管理研究(1)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7:44:3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团学管理研究(1)
官方公共微信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高校学生党建和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研究.pdf6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的提供参考!!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学校代号:10532
号:P0座机电话号码
湖南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管理工作的
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管理工作的
高高校校学学生生党党建建与与大大学学生生管管理理工工作作的的
互互动动研研究究
学位申请人姓名: 肖三花
导师姓名及职称: 雷玉琼 副教授
培 养 单 位: 法学院
专 业 名 称: 公共管理硕士
论文提交日期 :
论文答辩日期 :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刘少华 教授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湖 南 大 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内外研究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