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当前位置:
农业司:以节水灌溉发展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天津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调研报告
  农业司
  天津市是海河五大支流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海河要冲”之称,也是华北地区蔬菜、水产品等名特优新农产品重要生产基地。全市高标准设施农业面积达到60万亩,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农户比重达到90%,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天津市按照“以三区联动推动三化同步”的思路,坚持建设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方向,以节水灌溉为支撑,着力推进农业设施化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取得了良好成效。近期,我们对天津市宝坻区、武清区小型农田水利(以下简称“小农水”)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扎实推进
  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天津市小农水专项资金1.75亿元,支持宝坻、蓟县、武清、静海、宁河等5区县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其中,武清、静海是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天津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大投入,积极推动,扎实做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各项工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天津市成立了由市财政局、市水务局主管局长任组长,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任成员的市级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重点县的方案审查、资金整合、监督检查、工程验收及绩效考评等工作。各重点县也相应成立了县级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落实、资金筹措、工程推动、施工监导、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建后管护等工作。项目乡镇负责自筹款的筹措、施工协调,确保工程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二)足额落实建设资金。截至目前,天津市四批重点县已累计下达资金28185.7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0100万元,市财政8000万元,区县财政4353.15万元,农民自筹5732.58万元)。第一批重点县宝坻区三年建设任务全部如期完成并通过总体验收,累计完成投资8274.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2400万元,市财政2400万元,区财政915.27万元,农民自筹2559.58万元)。第三批重点县武清区年已累计完成投资6133万元。
  (三)着力强化资金监管。宝坻区制定出台了《宝坻区小农水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在区水务局设立了资金专户专账,并设专人负责会计核算日常管理,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财政补助资金,由区财政局在项目建设期内分期分批及时拨付至区水务局报账专户;乡镇自筹部分,由乡镇在工程开工前足额缴至区水务局报账专户。单项工程竣工后,根据施工单位提出的拨款申请,经工程所在乡镇核实,经区财政局、水务局同意后,据实拨付给项目施工单位,拨付形式试行区级报账制,报账资金票据一律使用税务机关监制的发票。经宝坻区审计局审计,重点县建设项目未发现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等违纪违规问题。
  (四)狠抓工程质量管理。天津市严格实施计划审查、严格遴选施工队伍、严格把好材料关,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工程质量。宝坻区建立巡视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巡视和检查,重点检查施工用材、操作工艺、操作程序以及质量控制方法等,每个工序完成后,首先由施工单位自检,然后由施工单位专职质检员复检合格后,局组织工程监理人员及区财政监督人员,进行终验,监理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五)建立运行管护机制。宝坻区将经验收合格的工程,及时移交项目所在镇村管理,产权归项目所在村集体所有。按工程受益面,分层次落实管护责任,将农民可直接利用、受益明确的机井、扬水点、地下管道、防渗明渠等设施交由农民用水协会管理,目前已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25个,成立灌溉小组110个,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促进节约用水,部分项目区还结合工程建设,安装灌溉计量水表,积极探索水费征收方式改革,推行灌溉计量收费。
  (六)注重管理制度建设。结合天津实际情况,天津市水务局、财政局先后出台了《天津市&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资金绩效考评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天津市&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天津市小农水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天津市〈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验收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项目区县也因地制宜制定了管理细则和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小农水建设补助资金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二、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天津市加大以低压管道、喷微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力度。“十一五”期间,新建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10万亩,累计达到393万亩,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的76%,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5;计划到“十二五”末,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80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0。宝坻、武清两区以高效节水灌溉为主要内容,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以宝坻区为例,该区通过三年重点县建设,共增加节水灌溉面积16.5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4万亩。项目建设大幅度提高了灌溉用水效率,以亩均节水100方计算,共可节水1849万方,节电56.5万度;通过衬砌防渗渠道和铺设低压管道,减少了渠道、田埂的占地面积,可提高耕地利用率5%-10%,节地1.29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96.5万公斤,新增粮食作物产值822.4万元,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864.06万元。此外,项目建设实现了地表水、地下水合理循环利用,改善了土壤环境,增加了土壤的含水量、地下水储量和河道流量,稀释了排泄河道中农药等有害物质,改善了水体环境。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环境,促进了农村的社会安定团结。
  三、中央财政追加小农水资金项目实施顺利
  2012年9月下旬,中央财政追加安排小农水专项资金45亿元,支持全国31个省(区、市)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扩大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覆盖面,加强山丘区“五小水利”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其中,追加安排天津市小农水专项资金4500万元,全部用于高效节水灌溉建设。
  天津市财政局、水务局按照财政部、水利部要求,迅速开展工作,选择蓟县、宝坻、武清三区开展项目建设。工程涉及44个村,新打及维修机井289眼,新建泵点60座,铺设低压管道350.3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2万亩,改善节水面积0.2万亩。10月下旬,天津市中央财政追加安排小农水资金项目建设方案和标准文本通过市水务局、财政局的联合审查,并报水利部、财政部备案。目前,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已拨付三区县,累计完成投资900万元,打井15眼,建设井房25座,开挖管道沟30公里,购置低压塑料输水管材50公里。预计到2012年年底前可以全部完工。
  四、政策建议
  天津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5.7亿立方米,加上入境和外调水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37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少的省市。就用水结构而言,农田灌溉用水量约占全市用水总量的一半,天津市农业节水潜力巨大。此次调研的宝坻区和武清区都是天津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其中:宝坻区耕地面积114.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98.4万亩;武清区耕地面积13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8万亩。实践证明,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契合天津市水资源紧缺实际,是实现农业节水,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建议:
  (一)加大支持力度,规模化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以在建的蓟县、武清、宁河、静海等4个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依托,积极统筹整合资金,完善投融资体制,大力开展防渗渠、低压输水管道、微喷灌等节水设施建设,对现在的农业灌溉设施进行连片配套改造,进一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利用规模和效益的最大化。支持武清区建设“一个示范点、两个联系点”(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示范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土保持工作联系点),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动天津市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水平。
  (二)以节水促发展,支撑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将高效节水灌溉发展与现代农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改善水利基础设施的同时,通过推广新产品、新技术,促进耕地增值,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户和地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实行建管并重,加快健全工程运行管护机制。研究完善配套政策,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先行先试,在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入的同时,一方面,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加大对电力、机耕路等配套建设的投入力度,推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公共预算列支、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等方式,安排部分农田水利运行管护资金,切实解决管护经费难以落实的问题。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电子邮箱:webmaster@
技术支持: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邮编:100820 电话:010-关于全市现代农业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关于全市现代农业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报告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乡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 - 星空中文网
小学作文 |
初中作文 |
| 高中作文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 > 正文
乡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 13:30:51来源:星空中文网人气:字号:&|&&|&
  建设创造了条件。④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实现了两个转变,即由&地下企业&到&地上企业&的转变和由&黑色产业&到&绿色产业&的转变,逐渐摆脱了对煤炭产业的过度依赖,开创了生态旅游、机械加工、商品物流等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了25以上的增幅,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
  按照强项提升、弱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全力开启**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局面。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垛庄水库低压灌溉工程效能,维护好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逐渐扩大水浇地面积,稳步提高粮食总产量和亩产量。在巴漏河沿岸各村建设提水站,并修建一系列的蓄水方塘,做好雨季蓄水,计划5年内扩大水浇地面积6000亩,使水浇地总面积达到12870亩,占耕地面积的62。进行科学施肥测土施肥试验,大力推进一池三改工程,多施用有机肥,不断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单位土壤的产出率,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农民增收工程。以产业调整为动力,进一步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依托银鹭集团,发展订单农业2000亩。大力扶持培植金燕肉鸡深加工项目,形成年加工肉鸡10万只的规模。打造品牌农业,培育一批富有**特色的有机绿色农副产品,做大做强牛羊肉、小杂粮批发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每年新增规模养殖户10户;每年递增奶牛10头以上,争取到2011年,奶牛养殖量达到200头的规模;建设标准化蛋鸡养殖场一处,达到每年产蛋量700吨的规模。发展庭院经济,引导农户在庭院中种植花卉、食用菌或从事小型加工业;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3、市场拓展工程。围绕新农村建设,逐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在完善驻地商业街、**商城、美食街、中心大街等商业网点的基础上,开展放心食品、药品、农资进村活动,深化邮政服务&三农&,在各村加快建设配送中心和连锁经营网点,建设改造规范化&农家店&。提高埠西农民公寓楼小区、杨家巷农民公寓楼小区、**煤矿西山生活区各项服务功能,增强市场的辐射能力,使市场服务网络深入到各村、各居住小区。在309国道、美食街西侧分别规划建设一处大型集贸市场,为周边镇、村服务。适时在济莱路和244线交叉路口,规划建设一处农副产品周转批发市场,带动各村农副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文章很赞,分享给朋友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2013 - 2014 版权所有 星空中文网 (广州仟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山东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关于我省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
第七次会议参阅文件(九)
山东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关于我省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
  为深入了解我省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协助常委会做好听取审议省政府专项报告的工作,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近期组织了专题调研。11月3日,委员会召开有东营、济宁、滕州、莱州等10个市、县人大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情况介绍并进行研究;11月5日至9日,组成两个调研组,分别到潍坊、威海、德州、聊城4市及其所属的8个县(市)开展了调研,实地察看了部分现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鲍志强同志出席座谈会并参加了在部分市县的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我省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2509.1亿元,同比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4985元,比上年增长14.1%;农产品出口92.5亿美元,增长14.3%,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位;粮食、蔬菜、水产等多种农产品产量和多项农村经济发展指标稳居全国前列。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农业增加值2055.3亿元,增长4.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336元,增长18.6%。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为提高我省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省政府确定要突出抓好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胶东地区引黄调水、治淮东调南下续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与骨干河道治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黄河二期标准化堤防等六大重点工程,逐步完善全省水利工程体系;从2008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各类病险水库加固任务,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对小清河、马颊河、泗河三条大型骨干河道、61条中型河道及重点小型河道进行普遍治理,早日消除安全隐患。据了解,对全省800座&头顶库、串连库&进行除险加固及部分大中型河道、小型泄洪河道的综合治理,作为今年省政府向群众承诺的五件实事的头一件,已提前顺利完成,获得了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同。同时,各级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全省近年来累计改造中低产田2860万亩, 其中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300 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1200万亩。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我省粮食生产又获全面丰收,单产再创新高,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连续六年增产并连续三年超过800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效益有了新的提高。我省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各地在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一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各级都把龙头企业作为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带动力量,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扶持。从今年开始,我省启动实施&515工程&,打算用5年时间,投入财政与信贷资金100亿元,重点支持500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辐射带动能力,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品牌。据统计,到2007年底,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487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57%。二是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龙头企业的有效辐射和带动下,全省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 24600多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占59%,数量居全国首位;入社(会)成员总数达到330多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5.7%。三是着力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调研了解到,我省各级在推进产业化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坚持把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如省高新技术产业贴息专项资金每年都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对农业龙头企业申报国家扶持的科技项目,省有关部门优先推荐上报。通过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推广等专项行动,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步伐。我省农业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居全国前列;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2%以上,成果转化率50%左右。
(三)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研中看到,各级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结合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一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各地从自身比较优势出发,积极推进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健康养殖业和生态高效渔业,不断开拓农业增产增收的空间。如潍坊市突出抓好瓜菜、畜禽两大支柱产业,促进优势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以寿光为中心的300多万亩优质蔬菜生产区等10多个特色产业发展区,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二是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途径,拓宽增收渠道。通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保障务工农民合法权益,优化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环境,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2007年全省城市化率达到46.8%,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949.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9.1%。三是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加大了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今年全省落实粮食补贴资金65亿元,比上年增加33.6亿元;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均有较大幅度增加。调研了解到,广大农民群众对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是满意的。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四)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前进,农业农村发展有新举措和新进展。按照中央和省委确定的&三农&工作总体部署要求,各地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解放思想,积极创新,初步探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在城乡一体化方面,济宁市在&村企合一&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采取&镇区(园)合一&的方式,将14个省级经济开放区和工业园区分别与其所在的14个镇合并,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总抓手,实行镇村规划一张图、产业发展布局一盘棋、公共服务一班车,最大限度地释放了镇村统筹发展的内在活力,走出了一条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我省各级以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坚持农民自愿、稳步实施、依法流转、规范有序、因地制宜的原则,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取得一定成效。如滕州市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形市场,建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收集、反馈体系,成立了&滕州市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镇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心16个、村级设立土地流转信息联络员,促进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已达262.67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2.7%;涉及农户118.1万户,占全省总农户数的5.9%。
  (五)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全省各级围绕改善农村民生,以解决&路水电医学&为重点,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了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不断扩大公共财政和公共产品覆盖农村的范围,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层层落实责任制,使农村面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据有关部门介绍,2007年省级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投入达114.7亿元,今年预算投入145.4亿元,增长26.8%;到2007年底,全省村村通油路达到94.3%,村村通自来水达到82.1%,村村通有线电视达到80%,村村通客车达到99.2%,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惠及760万农村家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29%,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到160.9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东营市几年来通过转移支付、招商引资、争取专项资金等方式筹集资金65亿元,实施100项重点工程和项目,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三免五通五保五救助&,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的&路水电医学&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省各级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受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发展现代农业有进展,但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大而不强问题仍然明显。主要表现在,全省农业产业结构档次低,特色不突出;一般产品多,新特优产品少;售销原料多,加工产品少;初级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全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1%,低于全国3个百分点,分别比河南、河北和四川低11、19.4和24个百分点。全省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基地1450万亩,仅占耕地面积的14%。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影响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二)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城乡收入差距呈继续拉大的趋势。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农民增收渠道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当前农资价格上涨过快造成农民生产成本明显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相对偏低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由于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全省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2000年的2.44:1逐步扩大到:1,如果算上政府只对城市居民提供的补贴和社会保障,有专家认为实际差距至少在6:1以上。
  (三)农村发展环境逐步优化,但资金、人才等瓶颈制约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我省各级对&三农&工作越来越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但由于各种问题的长期累积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农村发展面临的资金、人才等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如2007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60.35亿元,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9%;农田水利建设投资45.5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2%,比1990年降低5.5个百分点;全省农村储蓄存款中,每年约有2500亿元流向城市,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仍很突出。全省农业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5%,大专以上的仅有0.2%,农村的艰苦条件及政策激励不足,使得广大农村地区成为明显的&人才洼地&。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力度加大,但仍然明显滞后于城市。尽管各级近几年普遍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力度,但由于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公共财政对农村投入太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过多,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城乡面貌反差仍然较大,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据统计,全省农村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为城市的1/6,每万人拥有病床数约为城市的1/5,农民看不起病或因病、因学致贫、返贫的情况仍较普遍。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窄、标准低,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人口仅有1076万人。
  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认识和工作不到位的因素。客观上,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至今没有完全打破,统筹城乡发展的许多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与城市和工业建设的计划性相比,对&三农&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随意性,缺乏刚性约束。主观上,有的地方领导干部对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到位,对&三农&工作多停留在口头重视上,群众对此形容为&火车进了站,叫得响、跑得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行的财政体制和干部考核机制不尽合理,影响了市、县两级政府抓好&三农&工作的积极性。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与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进一步完善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抓好&三农&工作的积极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建议各级认真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切实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作为考核地方特别是县(市)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不断细化指标以促工作,不断强化监督以促落实,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压力感,真正把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同时,鉴于目前&三农&工作任务繁重,涉及部门众多,难以形成合力,调研所到市、县和有关部门建议省和各级尽快设立农村工作综合协调机构,利用新一轮地方机构改革的契机,建立健全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
  (二)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断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保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明确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建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全会精神,严格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除法律明确允许的情况外,全面禁止对土地承包关系进行突击调整或者变更,坚决杜绝以乡村制定的&土政策&代替国家法律法规的现象发生,并将此定为&高压线&,对出现问题的乡村负责人实行&一票否决&。同时,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尽快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此应大胆放手,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协调和监督作用,创造宽松的制度环境,使广大农民群众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并得以更加便利地行使。
  (三)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和内在要求。建议各级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科技创新,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优质产品、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进一步提高我省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鉴于三鹿奶粉事件的惨痛教训,各级各部门必须大力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工作机制,坚持常抓不懈,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每天都能吃上放心的食品。
  (四)进一步加大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宽裕&的生活。各级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加快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农村工业和以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为重点的农村服务业,不断提高非农产业比重和非农收入比重。要坚持把县域经济的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重点,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多渠道搞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创造良好的环境,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途径。同时,针对当前农产品价格低迷,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的情况,建议省政府进行专题研究并拿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许多基层干部群众提出,国家应逐年较大幅度调高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收购价格,严格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尽快理顺比价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对增产增收的促进作用。
  (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抓好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急事、难事。建议各级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要进一步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并优先用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急事、难事,突出抓好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要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制定鼓励和优惠政策,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农村建设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集中力量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逐步实现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态农业调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