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朝博物馆地址 变化的之字视频怎么做出来的

问题补充&&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南京六朝博物馆开门迎客 首展“青瓷之王”-凤凰视频-凤凰视频-最具媒体品质的综合视频门户-凤凰网
将视频分享给站外好友,或嵌入到博客、论坛
选择成功,请使用ctrl+c进行复制探营六朝博物馆:很多宝贝第一次露面
&&&&来源:&&&&
&&&&&&字号
原标题:探营六朝博物馆:很多宝贝第一次露面
  2006年出土的“双塔”南朝墓也将展出
  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
  多种展陈方式,让市民“寻根问祖”
  上周,现代快报记者先行探访了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发现该馆主体建筑已建好,外观像地质岩层,内部将设地质演变、人类进化等主题展览。逛这个博物馆,一定要看一下镇馆之宝,即两具猿人头骨化石。其中1号头骨是一位女性“直立人”,2号头骨是属于一位男性“智人”。该展览位于博物馆三楼,会展示头骨的发掘、结合复原模型、体验场景等步骤,生动形象地还原南京猿人的发现过程。开馆当天,还将现场揭晓南京直立人复原图。
  博物馆主要分为4层,1层与2层之间还有一夹层,相当于5层。一层主要是信息服务中心,博物馆展览区域主要设在二、三层。二层主要是汤山沧海桑田7亿年的展览,三层主要是“猿人探寻先祖”遗迹的展览。四层为儿童乐园区域,有一些儿童探险项目,还有很多儿童体验活动。不过,这部分青奥会后才会对外开放。
  六朝博物馆
  不少宝贝第一次和市民见面
  位于南京长江路与东箭道交会处的六朝博物馆,处于长江路文化街区的核心地段,由著名设计大师贝聿铭家族操刀设计。目前,博物馆正在布展中,现代快报记者探营发现,将来,一大批“国宝”将亮相,其中不乏第一次和观众见面的宝贝。
  博物馆名字是王羲之“手迹”
  六朝是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几个朝代,南京六朝博物馆是全国第一个以“六朝”为主题的博物馆。“六朝博物馆”这5个大字,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手笔”。虽是拼凑而得,但大家风范却一点都不少。
  错版竹林七贤画像砖
  在南京博物院的老大殿,正在展出国宝级画像砖《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正在布展的六朝博物馆二楼,也有“竹林七贤”画像砖,不过是“错版拼镶”的,这可是第一次拿出来和观众见面。所谓错版,画面中的人和景,看上去凌乱得很,不容易辨认出哪一位是阮籍,哪一位是荣启期,但细看每一块砖画,人物的衣饰纹样、动作都很精致。
  这组壁画是2010年7月南京市博物馆在雨花台石子岗雨花软件园内考古发现的。
  双塔造型古墓首次亮相
  南京是六朝都会,但地面遗留的六朝遗物实在少得可怜。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墓葬中了解六朝人的生活。
  二楼展厅就陈列着两座古墓的“零部件”。其中一个是2012年栖霞区灵山大浦塘村出土的“高大上”石门。为啥说它“高大上”?它有一层楼高,石门上雕刻着精致的花纹,门框四周是卷草纹……1400多年过去了,石门上的纹饰依然清晰可见。门柱内侧还雕刻着1米高的武士像,很威武。
  石门后面,是一个南朝墓的后壁,造型奇特,看上去,两侧是两座佛塔,中间则是一座楼阁。这个墓壁是2006年11月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专家在江宁街道胡村发掘的,墓主人身份极高。
  “在古代,有句话说‘事死如事生’。也就是说,生前享受什么,到了阴间也要享受。”专家说,这两个六朝古墓的“零部件”,是第一次和观众见面,再现了六朝贵族的奢华。
  罕见竹简也将亮相
  六朝博物馆地下三层,地上三层。二楼展厅里,不乏“镇馆之宝”,比如,青瓷釉下彩盘口壶和青瓷莲花尊。青瓷釉下彩盘口壶,是迄今所见以绘画手法美化瓷器的最早器物,堪称早期瓷器中的艺术珍品。
  除此之外,展厅内还预留了竹简的位置。因为竹简不容易保存,在南京,只在颜料坊地块和皇册家园发现过六朝竹简。“如果地下水不丰富,竹简特别容易腐烂,这次展出的竹简,都是2004年在老城南一带考古发现的。因为,这一带原来是码头,地下水位很高,让这些躺在地下1400多年的竹简能够保存至今。”专家说,南京目前出土的竹简记录有当年的物价,比如稻米的价格、货物的税收等。当然也有官员的竹简版“名片”。
  六朝史专家胡阿祥担任馆长
  南京市文广新局局长刁仁昌介绍说,六朝博物馆建筑总面积约22000平方米,主要包括《金陵帝王州》《六朝风采》《六朝人杰》《三国风云》四个陈列展览。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馆长是六朝史专家胡阿祥。正式开馆后,会组建六朝博物馆理事会,“这是新生事物,也是中国第一批博物馆理事会,主要目的是通过它把社会方方面面的人士集聚到一起,更好地促进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更好地做好文化宣传服务展示的功能。”刁仁昌透露,届时会邀请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官员、社会人士等组成理事会,多途径听取市民的意见,更好地改进博物馆工作。(记者 胡玉梅 鹿伟)
(责编:赫英海、鲁婧)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传统元素在历史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谈南京六朝博物馆展示设计..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国传统元素在历史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谈南京六朝博物馆展示设计艺术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最新播报:
六朝博物馆将揭开面纱 六朝墓葬沉睡千年简牍展出
  8月11日下午2点,地处长江路与汉府街交汇处的六朝博物馆就将揭开面纱,正式向公众开放。作为美国贝氏建筑事务所设计的第一件“南京作品”,六朝博物馆凝聚了贝氏的建筑几何、建筑光影等经典设计理念,以六朝宫城遗址为“立馆之魂”,成为长江路众多文化地标中又一件传世之作。青奥会期间,六朝博物馆将带领中外游客穿越到1500多年前的“东方大都会”,重返那个引领“美的觉醒”的风雅六朝。
  【建筑篇】
  “满天星”玻璃窗铺出“时光隧道”
  六朝博物馆的整体建筑由两个L形的几何体扣合而成。博物馆的外立面采用了产自德国的米黄石灰石板,以及根据六朝人面纹瓦为原型设计的博物馆LOGO。入口处还设计有一个喇叭状的玻璃灯体,晚间点亮照明后,如同长江路上一个燃烧的灯塔。
  走进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挑高16米的“阳光大厅”,贝氏建筑的设计理念也围绕着这个气势恢宏的大厅一一展开。大厅南北墙面上,各有一个遥相呼应的“圆窗”,形成了“人在墙边走,景在眼前移”的独特视效。
  在大厅内漫步,脚下是镶嵌在地面上的78个排列有序的玻璃窗,米黄色地板与玻璃的色彩对比,为观众提供了良好的交通引导性,而玻璃的透明透视性,让地下一层的遗址空间与地面一层极具现代感的大厅空间相互交融,构建了一个让观众穿越历史时空的奇幻通道。
  67.2吨镀银玻璃搭起透光天棚
  大厅上方,一个体量宏大的钢结构玻璃天棚是点睛一笔。据南京圣和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苏世功介绍,贝聿铭为法国卢浮宫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已成为全球博物馆建筑的经典标志,但六朝博物馆因毗邻“总统府”,建筑限高在24米以内,玻璃天棚无法设计成三角形锥体,只能做成平顶。
  站在大厅内,头顶600多平方米的玻璃天棚,为博物馆大厅提供了通透明亮的自然采光。苏世功透露,玻璃天棚由96块三层镀银玻璃组成,这种特殊的玻璃除了有良好的透光性,还有防辐射、隔热、保温等效果。“国内还没有厂家可以量产这种玻璃,我们后来找到了一个资深厂家,专门为这批玻璃开设了一条流水线。”据悉,这些镀银玻璃每块重700公斤,整个天棚的玻璃总重达67.2吨。
  天棚没有配备传统的大型电动窗帘,而是采用了由一根根手指粗细的圆管组成的遮光帘。阳光透过圆管遮光帘的折射形成了一个光与影的“魔法秀”,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大厅内也会呈现出奇妙的光影变幻。
  100根混凝土桩扎下“遗址防护栏”
  地下一层,埋藏着六朝博物馆的“根基”:一处长25米、宽10米的六朝建康宫城的夯土墙遗址,原封未动地横亘在观众眼前。然而,在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如何让这座千年遗址毫发无伤地保存下来,成了一大技术难题。
  苏世功告诉记者,六朝夯土墙遗址区面积近260平方米,该地块受六朝宫城内河与护城河等地质因素的影响,要在不移动、不扰动遗址的前提下进行工程建设,是国内罕见的高难度地下作业。经过各方专家的研究论证,最终决定为遗址提供超大、超深的基坑支护。
  在建设过程中,整个遗址区被100根直径80厘米的钢筋混凝土保护桩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这圈“防护罩”从地面一直打到地下22米深,将遗址区与外部施工环境完全隔离开来,在避免遗址本身土层流失的同时,也排除了外部施工对遗址的扰动。
  【展览篇】
  园林式展厅步步是景,坐陶榻能听六朝琴乐
  错拼版竹林七贤砖画等你来“找茬儿” 六朝时期“木名片”首次集结展出
  六朝博物馆展览面积约7000多平方米,内设《六朝帝都》、《千古风流》、《六朝风采》和《六朝人杰》4个展览。其中,位于地上二层的《六朝风采》展厅,是博物馆文物的精华所在。这里为观众奉上的不仅是一场“文物盛宴”,整个展厅本身便是一个典雅静谧、曲水流觞的园林作品。
  竹林、荷叶、木亭、青石桥……走进展厅后步步是景,如同来到了一个室内园林,观众休憩区内还根据“兰亭雅集”的意境,特别设计了一处曲水流畅的小品,四周挂着六朝名家的书法作品,置身其中,整个人的身心也在幽静清雅的氛围中得到了放松。
  观众休憩区摆放的坐椅也大有讲究。六朝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长方形的矮坐椅,都是根据东晋墓葬内出土的陶榻设计制作的。人们往往会把“榻”和床联系在一起,其实在六朝时期,榻的主要功能是坐具,而不是供人睡卧。南京的东晋墓葬出土的陶榻大都很矮,高度只有20多厘米,这也是为了适应人们当时席地而坐的习惯。
  这些复古坐椅不仅可以坐下来休息,还可以欣赏古典音乐。记者注意到,陶榻上设有两个耳机插孔,观众只要自带耳机就可以欣赏到《高山流水》、《广陵散》等六朝琴乐。
  错拼版竹林七贤砖画等你来“找茬儿”
  《六朝风采》展厅内珍品云集,除了青瓷莲花尊、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等人们熟知的国宝文物,一件首次展出的“错拼版竹林七贤砖画”也颇有看点。
  竹林七贤砖画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此次六朝博物馆展出的这套砖画同样出土于南京的六朝墓葬,只不过图案全都拼错了。六朝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套砖画长5米,出土时发现于一座南朝墓的侧壁上,砖画的图案是由“竹林七贤”和“羽人戏龙戏虎”壁画上的部分画砖砌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整个画面图案颠倒,毫无顺序,在画面上可以看到“山涛”、“刘伶”、“阮籍”、“阮咸”的名字,仔细观察还能看到向秀和嵇康头的局部,荣启期的衣领和系带,阮咸和嵇康弹的琴以及王戎的耳朵,甚至还有阮籍酒樽里的小鸭子。尽管画面有些“支离破碎”,但从这些碎片式的画面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六朝线条丰富的表现力。
  六朝时期“木名片”首次集结展出
  同样是《六朝风采》展厅,一批六朝墓葬内出土的木质简牍也首次以专题形式集结展出。这些在地下沉睡千年的简牍墨迹依然清晰可辨,尽管文字多出自普通书吏而非名家之手,但从中依然可以一窥六朝书法的笔墨意趣。
  在这批简牍中,有一类展品叫“名刺”,这些细长的薄木片就是六朝时期的名片。记者在展厅内看到了一件三国时期东吴人薛秋的名刺,上面用墨书写着“折锋校尉沛国竹邑东乡安平里公乘薛秋年六十六字子春”。
  据介绍,名刺兴于汉代,流行于六朝,以魏晋时期最为盛行。这些“木质名片”最初用于官场,官员写上自己的姓名、爵位、籍贯等,互相投递以便结交、问候,后来在民间也流行开来。 本组撰稿 本报记者 朱凯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朝博物馆地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