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规划怎么写的压力课题研究方法怎么写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研报告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发现一:八成多的教师自我感觉职业压力很大,但真正高压力教师的比例不到一成。 中国论文网 /7/view-2978636.htm  发现二:高焦虑的教师人群男女均有,主要集中于中层行政干部、学科教师、班主任。   发现三:初中教师职业压力最大,小学教师次之,高中教师排第三。   发现四:城市教师职业压力显著大于农村教师,初级与中级职称的教师压力相对更大。      一、问题提出      毋庸置疑,教师的职业压力也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是师源性的问题。然而,在社会极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教师的心理状态;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教师的负担到底有多重?”与“教师的职业压力到底有多大?”的问题。本课题主要针对浙江省宁波市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压力现状、教师高焦虑与高抑郁的人数以及不同类别教师的职业压力状况是否存在区别进行深入调研,并据调研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      调查量表采用Zung氏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各有20题。两个量表的特点在于能较直观地反映个人对焦虑、抑郁的主观感受,信效度较高。对教师总体压力情况的调研采用自制问卷,包括5题9空格,用特菲尔法进行量表的调整与修改。   调查采用整群分层等距抽样法,选取14个学校为样本,发放、回收问卷1004份,有效卷835份,有效率为83.2%。样本按照宁波市教师分类构成,包括普高、中专(职高)、初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六类,兼顾了各级各类教师,包括地区差异(城区、农村、山区)、体制差异(民办、公立)与学制差异(九年一贯制、初高中一贯制)等。数据录入采用SPSS14.0系统,录入数据信度检验通过选择7个单位数据对比验证,一致性达到99.7%。用SDS总分和SAS总分对样本进行相关系数检验,相关系数为0.771,p=0.000,达到显著水平。      三、结果与分析      (一)自我感觉职业压力很大的教师数量很大,但真正高焦虑教师比例不到一成   数据显示,教师家人喜欢教师职业的有78.0%,可见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可度以及社会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教师职业在沿海开放地区、长三角南翼的宁波是受人尊重的。不过,73.6%的教师在单位的工作时间自评超过8小时,其中13.8%的教师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在双休日,44.8%的教师工作时间超过3小时,其中有13.7%的教师大约工作8小时以上。72.1%的老师认为自己工作量超标。68.9%的老师想过提前退休。依据教师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压力大的教师数量较大,其中认为有极大压力的为46.9%,有很大压力的为36.8%;认为压力适度的占15.0%,有些压力的为7.8%,有点压力的为7.2%;也有1.3%的教师感觉从事教师职业比较轻松,没有多大的压力。   调研结果表明,真正高压力的教师比例并没有如教师自我感觉(83.7%)的那么大。高焦虑教师占总数的7.7%,略高于普通人群,他们压力太大超出了负荷,特别需要关注。多数教师属于适度焦虑,这有助于激发潜能,提高工作质量。   (二)高焦虑的教师人群男女均有,主要集中于中层行政干部、学科教师、班主任   高焦虑的女教师占女性教师总数的8.2%,高焦虑的男教师占男性教师总数的5.6%,进行3*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变量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   将教师分为三个年龄组,发现高焦虑的教师在三个年龄段都有,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高焦虑人群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见表1)   中层行政干部、学科教师、班主任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岗位的教师。排第一位的是中层干部,他们大多是教坛新秀出身,或者教学业绩很出色,因此一方面朝着名师、教学骨干的目标迈进,而另一方面由于每天面临的事务繁杂,加上已届中年,体力相对下降,自然流入高压力教师群体。   调查显示,校长、园长心理健康,职业压力水平低,后勤职工很少感受到职业压力。(见表2)   (三)初中教师职业压力最大,小学教师次之,高中教师排第三   数据显示,初中、小学和高中教师的高焦虑、高抑郁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别的老师;九年一贯制、职高、幼儿园的老教压力相对较小,九年一贯制教师压力最小。总体而言,高中教师压力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见表3)   (四)城市教师职业压力显著大于农村教师,初级与中级职称的教师压力大   城市高焦虑、高抑郁教师的比例显著大于其他地区,调查访谈结果表明,这与城市学生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度及较高的期望值有很大关系。民办教师职业压力不大;特殊教育教师压力最小。有初级、中级职称的教师,其焦虑度明显高于其他职称的老师。高级、正高职称的教师心理非常健康,压力处于正常范围。(见表4与表5)      四、政策建议      缓解教师职业压力,可以从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不同的视角提出应对之策,但从行政管理的视角提出相应的对策更为重要。本文依据调研结果,提出如下教师管理和人文关怀之策。   (一)建立教师心理健康准入机制和不健康退出机制   目前各地教师资格证的获取条件一般只要求两个方面,即通过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和普通话的考核及通过三位评委的面试考评。而对申报者的心理素质则没有要求。如果在教师资格证的准入上,运用国际上通用的MMPI或者16PF等人格测试量表检测,就能够淘汰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申报者。其次,虽然高焦虑教师没有如教师自我感觉的那么多,但是幼儿园有4.3%、小学有8.8%的重度抑郁症的病人正从事着教育教学工作,对于接受他们教育的学生而言就是100%。所以,在现行的教师队伍中,针对确诊的如重度抑郁症等教师,应该建立合理的转岗、调出等退出机制。教育、人事部门应尽快联合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确保心理健康的教师从事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   (二)关注特殊人群,提高教师群体应对职业压力的能力   调查结果表明,学校管理者首先要关注中层行政干部教师的心理健康,注意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其次,小学教师的高焦虑状态也值得关注。它普遍反映了小学教师兼课多,事务性工作多的现状。同时,由于现在学生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家长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因为安全问题也会提心吊胆。再者,学科压力、职业晋升压力大的问题也同样存在。如何有效为小学教师减压,应引起行政决策的高度重视。   本调查结果反映出经济发达地区中度焦虑和中度抑郁的教师数量相对比较多,应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可运用最新的管理学理论,设法提高教师应对职业压力的能力,包括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与积极评价策略、自我调控策略、接受责任策略等。   (三)开辟崭新通道,给高级教师进一步成长提供必要平台   调查显示,高级教师相对轻松,这与现行教师专业晋升路迳狭小的体制相关。由于上行通道名额有限,因此中小学教师在获得相应的高级职称后就止步不前,不再申报更高一级的职称。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创设更多的平台,让优秀的教师在新的成长平台上尽展才华。   责任编辑/李书华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成因及对策研究--CNKI数字图书馆
[登录]&&[免费注册]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成因及对策研究
作&&&&者: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摘&&&&要:
教师职业压力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课题。在我国社会转型、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中,高校教师面临着巨大的职业压力。他们所体验到的职业压力,无论是在频率上,还是在强度上,都比以往任何时候强烈。职业压力问题正不同程度地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自身的生活工作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对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成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有效应对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期能为社会、学校及高校教师自身寻求有效缓释职业压力的措施和方法,为促进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和帮助。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山东省四所高校的400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走访其中部分教师与其交谈。通过对山东省四所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从总体上看,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比较高,处于轻度职业压力状态的教师占11.17%;处于中度职业压力状态的教师占59.84%,此比例已超半数;而具有严重职业压力的教师占22.61%。具有中度职业压力和严重职业压力的教师总数达到82.45%。
2.导致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压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研究所用量表涉及了五大因素:工作保障因素、工作负荷因素、工作乐趣因素、教学保障因素和人际关系因素,它们共包括24项压力源事件,对压力影响程度较高的压力源事件由高到低依次为:工作要求高;知识危机感;工作岗位的竞争;文化程度低学历低;工作没有乐趣;工作时间长;培训机会少;害怕生病;工作千篇一律;不喜欢现在的学校工作又不得不去做等。
3.不同职称教师的职业压力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严重压力的教师中,讲师所占比例最大,助教次之。具有中度压力的教师中,助教所占比例最大,教授次之。具有轻度职业压力的教师中,其中教授所占比例最大,副教授次之,助教与讲师的比例比较接近。
4.对不同教师人群在职业压力各维度的表现进行比较后发现:女性教师在工作负荷方面压力显著地高于男性教师;年龄在31-40岁的教师压力最大,41-50岁教师的压力次之,51-60岁教师的压力最小;从总体上看,教师学历越低,其职业压力越大,本科学历的教师压力感较硕士和博士学历教师要大。
5.不同的压力源因素对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程度具有一定差异性。工作要求高、知识危机感、工作岗位的竞争以及学历提升等对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较大,本课题对此进行了具体研究。
本课题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调查研究结果,对山东省四所高校教师职业压力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分析,探讨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根本原因,并据此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学位级别:
所属学科馆:
数据库类型: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1 引言11-26
1.1 问题的提出11-12
1.2 文献综述12-22
1.2.1 压力的基本理论12-16
1.2.2 教师职业压力研究概述16-22
1.3 研究假设22-23
1.4 研究方法23-26
1.4.1 研究对象23-24
1.4.2 研究工具24
1.4.3 实际施测24-25
1.4.4 数据处理25-26
? 2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结果与分析26-34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26
2.2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感的不同表现26-31
2.2.1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感的总体表现26-28
2.2.2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性别差异28-29
2.2.3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职称差异29-30
2.2.4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年龄差异30-31
2.3 压力源因素与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关系31-34
2.3.1 工作要求与职业压力的关系分析31-32
2.3.2 知识危机感与职业压力的关系分析32-33
2.3.3 工作岗位的竞争与职业压力的关系分析33
2.3.4 学历提升与职业压力的关系分析33-34
? 3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形成原因讨论34-43
3.1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总体特点及形成原因34-37
3.1.1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总体特点34
3.1.2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总体特点的形成原因34-37
3.2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群体差异及形成原因37-39
3.2.1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性别差异及形成原因37-38
3.2.2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职称差异及形成原因38-39
3.2.3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年龄差异及形成原因39
3.3 几种压力源因素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影响原因分析39-43
3.3.1 工作要求对职业压力影响原因分析39-40
3.3.2 知识危机感对职业压力影响原因分析40-41
3.3.3 工作岗位的竞争对职业压力影响原因分析41
3.3.4 学历提升对职业压力影响原因分析41-43
? 4 缓解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策略建议43-56
4.1 从社会角度应采取的策略43-47
4.1.1 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43-44
4.1.2 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44-45
4.1.3 加强高校教师的培养和培训45-46
4.1.4 严格教师资格制度,实现高校教师专业化46-47
4.2 从学校角度应采取的策略47-51
4.2.1 对高校教师实施人本化管理47-49
4.2.2 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49
4.2.3 创设积极和谐的学校人际氛围49-50
4.2.4 为教师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50-51
4.3 从教师个人角度应采取的策略51-56
4.3.1 采取积极主动的压力应对模式52-53
4.3.2 采取积极的调控措施53-54
4.3.3 增进人际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54-56
? 5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结论56-58
5.1 研究结论56
5.2 研究局限及研究展望56-58
? 注释58-62
? 参考文献62-65
? 附录65-67
? 致谢67-68
?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68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 邵光华;;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1期[2] 靳娟;靳静毅;;;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5期[3] 杨剑;陈开梅;刘晓伟;;;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6期[4] 庞海芍;;;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5] 汪泳;魏玉璞;;;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2期[6] 卢莹;;;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3期[7] 彭青华,王登文;;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期[8] 米术斌;王芳;张雷;;;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9] 陈明丽,许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10] 顾明远;;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邹勇;;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数字图书馆推荐 >>
相关学科馆&&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主办:中国知网
数字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31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农村贫困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以甘肃省清水县新城乡学区为例(可编辑)..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农村贫困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以甘肃省清水县新城乡学区为例(可编辑)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职业压力的比较研究
下载积分:0
内容提示: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职业压力的比较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8:52:3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职业压力的比较研究
官方公共微信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13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13
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现状综述;摘要: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应对一直是教师心理研究中一;一、教师职业压力的定义;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30年;此后,不同的学者对教师职业压力有不同的定义方式;虽然研究者对教师职业压力界定的具体表述不尽相同,;二、教师职业压力的负面影响;适度的压力是维持正常身心功能的必要条件,具有唤起;1.对心理的影响;1994年,市级
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现状综述 摘 要: 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应对一直是教师心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过重的压力影响到教师的生理及心理健康, 甚至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并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影响,因此把握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研究脉络,了解已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成果,对于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的现状和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师压力;压力来源;应对一、教师职业压力的定义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30年代。早在1933年Hicks就对60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17%的教师“经常神经紧张”,而11%的教师忍受着神经失常的痛苦。从20世纪50年代,塞利首次进行心理压力研究之后,“压力”(stress)一词广泛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到了60年代,更多研究开始涉及教师由于工作问题而产生焦虑不安的事实。1977年,Kyriacou和Sutcliffe在《教育评论》杂志(Educational Review)中发表了教师压力综述文章。在该文章中,作者将教师职业压力定义为由于工作造成的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包括紧张、失望、焦虑、愤怒、压抑等。此后,教师压力成为了世界性的研究课题。此后,不同的学者对教师职业压力有不同的定义方式。例如,Litt 和Turk在1985提出教师压力是指当教师的幸福受到威胁时,所要解决的问题超过其能力范围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形与困惑;中国台湾学者周立勋(1987)将其定义为教师在教学工作时对潜在的工作情境因素或要求评估为威胁或有碍工作表现而产生的负面的情感反应;台湾学者程一民(1997)将其定义为教师在学校工作中,与人、事、物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情感;国内学者吕秀华(1998)则认为是因教师工作的因素所导致的紧张,使得教师感受不愉快或负面的情绪;而徐富明(2000)更多的倾向于是教师由于工作的原因,如工作时间过长、负荷过重、班额过大、学生行为不端而导致身心疲劳过度、神经紧张、挫折等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感体验。虽然研究者对教师职业压力界定的具体表述不尽相同,但其实质是基本一致的,即认为教师职业压力是指由于自身素质或外界各方面的原因而使教师产生的不愉快的负面情感体验,也称教师的工作压力。二、教师职业压力的负面影响适度的压力是维持正常身心功能的必要条件,具有唤起、调整、加强等功能是主体应付生活的基本条件。但过强、持续时间过长的压力会导致身心失调,产生生理、情绪、行为、认知等方面的不良反应。教师职业压力对教师本身产生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心理、行为和生理方面。1.对心理的影响1994年,市级重点研究课题:《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运用国际通用量表,对上海市3055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调查,结果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8%;其中12%有明显心理症状,2%较为严重,其余有轻度的心理症状。2005年,武汉市对7城区1300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压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达40.4%,明显高于国内正常成年人。2.对行为的影响工作压力会导致教师的消极行为增多,主要有:行为冲动、易冲动、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吸烟喝酒等。此外,工作压力致使教师在工作方面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主要包括旷工、改行、提前退休等。2006年,香港当地组织“城市智库”向14所学校的382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80%教师表示工作压力大,更有25%承认企图伤害自己。香港教统局的数字显示,03/04学年至05/06学年间,中学教师流失率由3.9%增至5.1%。3.对生理的影响2002年,广东省教育工会对19所高校8417名教师的健康状况调查发现,广东省高校教师随着年龄的提高,健康状况逐渐下降,患病率不断上升。其中50岁以上教师的患病率达到50%,30岁至40岁的教师则多处于亚健康状态,比例为79.17%,而30岁以下年龄组的亚健康发生率也不低,为69.12%。北京慈济健康体检中心于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为新东方、北京师大附中等17所学校共7000多名教师做了健康体检,结果显示仅有42人体检结果正常,占总人数的0.6%。三、教师压力的研究现状1、 教师压力的研究方法大量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采用了定性的方法,研究者通过访谈法、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研究教师压力源、压力中介变量和压力结果,少数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教师压力问题,研究者通过针对教师压力源、压力结果设计实验、用具体的手段对教师压力中介调节因素进行干预或训练。2.教师压力的研究内容2.1 教师压力主要来源的研究基里亚克总结了六种教师的重要压力根源、时间紧迫感、社会地位低、学生无纪律、工作环境差、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同事间的冲突。库伯列出了一个完全简明的六种工作压力源:有特点工作的压力、角色压力、人际压力、职业发展、组织结构和发展、家庭工作相互作用[1] Elaine研究发现:教师个体的角色准备、职业态度、健康状况 职业自信心和自尊心是重要的压力来源[2]林小群研究认为:学生因素、家长因素、工作因素、考试压力、职业期望、学校组织气氛、自我发展需要是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3]。虽然各个研究者对教师压力的来源进行的不同的研究,但是从他们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教师压力主要来源的认定具有很大相似性, 综合起来有以下几部分即 组织和工作的特点,工作之外的家庭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2.2教师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应对(Coping)作为压力过程的中介调节要素之一,在众多有关压力处理的策略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Folkman 与 Lazarus 将应对定义为:“所有认知和行为上对要求的掌握、减少和容人的努力,将应对方式分“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方式和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方式” 马塞尼将应对分为斗争应对与预防应对。国外关于教师压力应对的研究表明:教师常用的压力应对策略有,尽量适当的处理问题、避免对抗、工作后尽量放松、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控制感情、给特别的工作更多的时间、与他人讨论问题交流感情、有一个健康的家庭生活、 提前打算和优先解决问题认识自己的不足[4]。陈德云提出了:开设教师压力管理培训研讨班、理性一情感疗法、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模式、校长为缓解教师压力而努力等四个应对策略[5]。四、人口统计变量与教师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人口统计变量是指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教龄、学校和教学岗位类型等教师个人资料。1.教师心理压力的性别差异研究Trueteman和Punc(1992)的研究发现,女教师受到压力和压力源的影响显著大于男教师,但是经过心理干预,女教师的心理压力感更容易得到缓释[6]。宋利国(2004)关于初中教师心理压力情况的研究表明,女教师在工作负荷因素上的压力比男教师大[7]。丁凤琴(2006)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情况的研究表明:在学生因素与家庭人际因素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教师的学生因素与家庭人际因素比男教师高,且差异显著[8]。边保旗、樊富珉2006年对中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情况的调查表明,教师压力的性别差异显著,学校压力、素质压力、制度压力和需求压力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男教师要显著高于女教师[9]。可见,不同研究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可能完全相反或有所区别,这是由于研究的样本不同,年级不同,或研究的方法或工具不同导致的。2.不同教龄的教师心理压力的差异研究在教龄方面,Kyraeon 1989年的研究表明不同教龄的教师的压力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0]。但我国岳民庆(2007)的研究表明,不同教龄教师的压力水平与有显著的差异[11]。王沛、张国礼(2006)研究结果表明:教龄小于或等于5年的教师的压力水平要显著地高于教龄为11-15年以及大于25年的教师;教龄为16-20年的教师的总体压力显著地大于教龄为11-15年、教龄大于25年的教师,而其余的教龄段之间在总体压力感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2]。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问卷调查的样本不够大,或研究的区域有所不同,或研究的学校不同,有的是大学段,有的是高中段,有的是初中段,有的是小学段。因此,年龄与教师的心理压力研究要针对不同的区域,针对不同的年段进行研究。3.学历与教师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陈华(2002)、李军兰、李金碧(2005)、陈庆、张雪梅、岳民庆(2007)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观点[13]。也有研究表明学历越高,压力越大。许延礼、高峰强(2003)、宋利国(2004)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1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学历越高,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越强烈,如果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就会产生较大压力。4.学校类别、学校级别等和教师心理压力的关系在学校类别方面的研究表明,中学教师的压力要高于小学教师,初中教师的压力要高于高中教师。王沛、张国礼(2005)的研究表明:小学教师的总体压力显著低于初中和高中教师,而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5]。孙杰远、李青(2005)对黑龙江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省区小学和初中教师的调查表明:在不同城市和不同中小学校任教的教师心理压力存在显著差异[16]。在学校级别方面,邵光华和顾泠沅(2002)的研究表明: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教师在对教师心理压力感的认知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自我压力感方面差异显著,普通学校的教师承受的压力更大[17]。 五、教师压力研究的评价及建议教师职业是一种全球普遍性的职业,教师压力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研究的热门话题。虽然对教师压力的研究已涉及研究方法与内容、压力来源、解决策略等方面,对教师心理压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提到了教师个人、学校、社会等一些方面,但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对象范围不够广泛关于中小学教师压力的相关研究较多,其他教师群体如高校教师、幼儿教师、私立学校、职业学校、少数民族学校的教师的相关研究较少。不同群体的教师,他们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及所面临的压力等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的压力状况会存在差异。但在现实的调查研究中,很多研究者却以某个群体教师的压力状况来判断教师压力的整体状况,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加强不同群体教师压力的研究多做一些横向的比较,揭示不同群体教师压力中存在的共同性与特异性。2 研究方法缺乏多样性国内外有关教师压力的研究多数用定性的方法,探索产生教师压力的来源、教师压力应对策略、压力对教师身心健康与行为的影响等问题;同时这些研究通过因素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揭示了教师压力产生的来源,教师压力与教师身心健康及行为的相互关系;另外有少量研究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教师如何用合适的方法或策略进行压力应对。我们需要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先调查后实验,通过现象揭示教师压力的本质,总结教师压力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3 研究内容不够全面目前有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内容多集中于压力源、压力后果及压力源与压力后果两者关系的研究;对于压力应对的研究涉及较少,现有的一些研究中研究者多数采用SCL-90这样的症状检核表,将压力应对方式的测量结果同消极后果的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评价哪些是“积极的应对方式”“哪些是消极的应对方式”我们主张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处理什么具体问题或情绪困扰采用何种指标进行评价,何种应对方式是积极的,何种应对方式是消极的。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研究在某种情景中某些人运用某种应对方式是最好的,而不是片面的将逃避或回避、否认看成是“消极的”。另外,研究学校组织如何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来减少教师的压力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师压力研究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最有趣的一个方向,可能就是成功处理压力的措施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研究,比如如何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4 教师压力研究仍需努力教育改革在不断地进行,在不同时期、学校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估程序在不断地变化、学校如何管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也在不断变化。对于教师压力研究来说,我们需要更新以往研究中的数据,探索压力发展的趋势和变化,特别要注意学校里正在引起需要强调的高水平压力(如中小学教师的学生升学率、高校教师的科研业绩考核等等)的变化,对在因处理变化时所产生的压力方面需要进行特殊的研究,以便这样的研究能给教育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关于各种教育改革是如何影响教师压力过程的建议。 参考文献: [1]PhillipL.Rice .石林 等译.压力与健康[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赵立芹 张海燕.教师压力成因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
38-40.[3]林小群 等.中 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源结构模型的研究[J].体育科学 44-51. [4]邵光华.国外教师压力研究总述[J].比较教育研究 -24.[5]陈德云.教师压力来源分析与应对策略[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6]Kay Wilhelm,Jodie Dewhurst Savellis,Gordon Parker.TeacherStress An Analysis of Why Teachers Leave and Why TheyStay[J].Teachers and Teaching:theory and practice,).[7]宋利国.西部初中教师职业压力探因.伊犁教育学院学报[J].):47-51[8]丁凤琴.中小学教师与工作相关的压力源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7-30[9]边保旗,樊富珉.中学教师的压力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48-50[10]Joseph LaBeau.Chronic career stress:What it looks like and what to do about it[J].PM.Public Management,),8-12.[11]陈庆,张雪梅,岳民庆.关于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主体性相关因素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72-74[12]刘晓明.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56-61[13]陈庆,张雪梅,岳民庆.关于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主体性相关因素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74-75[14]许延礼,高峰强.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72-76[15]杨冬梅,周晓晔.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学校层面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2004,(4):79-80 [16]孙杰远,李青.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99-103[17]邵光华.国外教师压力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2(11): 20-24.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专业论文、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中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13等内容。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感现状探究及分析自从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 1974 年首次...的压力很大或 极大(注:转引自徐长江《中学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原因的调查研究...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_初三数学_数学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而王玲凤关于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中发现 30~39 岁的特教教师体验 到的...  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文献综述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教师职业倦怠的文献综述关于...7、教学效能感和职业压力的影响 教师职业压力、 教学效能感与教师职业倦怠不同...  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郭英①董淑花② (①四川师大教育科学学院②四川师大成人...经历职 业倦怠的教师通常在个人生活质量方面也有所下降.在健康方面,常因压力过...  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策略与... 2页 免费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浅谈教师职业压力 7页 免费 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现状及成... 6页 免费 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 5页 2财...  心理压力研究综述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心理压力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探讨了压力概念内涵,认为压力概念是一个普遍概念而非单独概 念。从纵向角度考察了...  社会学和职业卫生学领域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据统计,关于工作压力的研究在 近 20...2014教师资格材料分析辅... 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2014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考...  小学教师压力现状调查与研究[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5、 许思安.教师心理保健[M].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 6、饶淑园.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教育研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业规划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