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时间价值计算器值

为什么货币会有时间价值 ?
提出时间价值的意义何在?
题目补充:即使不存在通货膨胀,当前的1元钱,比1年后的1元钱经济价值要大一些。鉴于题目比较大,分为两小问:1)讨论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前提是什么?2)为什么货币具有时间价值?如果回答者是专业人士,建议把专业术语具体化。是不是唯独货币有时间价值?是不是任何物品/资源现在的价值都要大于未来的价值?
按投票排序
要回答这个问题,建议题主看一下费雪(Irving Fisher )的《利息理论(The theory of interest)》。以前听周其仁老师讲课,讲过一些,就谈谈我课上所学到的吧。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货币的本质。费雪认为,收入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谓“世间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也是这个道理,因此他将资产定义为“一切可以带来未来收入的资源”。而收入的最终落脚点是享受,即享受性收入,但基于享受这东西是主观感受,测量较为困难,因此我们通常会比较货币收入。“工资不是收入,用工资换来各式享受的时候才是收入”(费雪,1931)。所以,货币只是一个度量工具,它能够给人带来享受,带来收入,这才是重点。整个逻辑链条就是:货币不是随随便便的废纸,它背后有资产、资源作为支撑,资产、资源能够给我们带来收入。那么收入又是什么呢?是享受。我们爱享受,所以我们喜欢赚钱,喜欢货币~~~其次,货币的时间价值,正如题主所说,其表现形式是“当前的1元钱,比1年后的1元钱经济价值要大一些”,这个价值我们称为利息。费雪将利息定义为”现时消费与将来消费之间的选择“,而利率是”现时消费与将来消费进行交换的价格“。我觉得探讨货币时间价值的前提应该就是这个,一个东西,有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的区别,其实说白了,就是因为有时间先后这个问题。这里不得不说的就是费雪老先生牛逼的思考方式,他的厉害就是将概念层层剥离,抽象出最本质的东西。他先从“纯利息”的概念入手。我看楼上有答案提到风险和不确定性,确实,我借你钱,你到时不还怎么办,所以你要承诺会多还一点来证明你的诚意。但是,将这个因素剥离,即使特别安全,特别保险的借贷也不会说一点利息都没有。比如较为安全的国债,这时的利息被看做”纯利息(安全贷款的利息)”。费雪认为“纯利息”有两个构成,即“不耐”和“投资机会”。第一,“不耐(impatience)”,即人们都有“现在收入优于未来收入的偏好”,即时间偏好。也就是说,人们都比较偏好当前的消费,费雪认为这是人的天性——人的生命有限,说不定哪天就挂了,还是享受当下的好。因此职业风险较高的从业者“不耐”倾向会较高,比如船员、矿工。除了风险,“不耐”倾向还受收入(包括收入的数量、时间分布)影响,比如收入较低的人当期消费要高,吃都吃不饱啊,哪有那闲钱留在未来消费。此外,不耐还受个人因素影响,比如习惯、远见、自制等等。因此,要克服人的“不耐”,就要付出一点儿代价。不耐程度越高,要克服它的代价也越大,利息也越高。一口饭留下来不吃,等着之后酿成酒,不同的人对这一口饭的割舍程度是不一样的。也就是利息的一个解释是:让人们放弃当期消费的代价。第二,投资机会。这个很多人说了,货币是种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带来收入。基于选择,同样的资源放在不同的渠道收入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对不耐的一个冲击:先别拿这部分钱去享受,放到其它地方,能够带来收入,有赚钱的机会。所以货币的时间价值也体现在这儿。因此,纯利息就是由这两部分构成,而市场的利息就是在纯利息的基础上再加上风险、不确定性等等。这也是货币时间价值的由来。经济学是研究人的活动,那么概念也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我觉得费雪老先生看的很透啊。。。。
首先说一下什么是时间价值。今年存100块钱,明年得到101块钱,我们称之为利息。比较抽象的看,今年交出100块钱、明年得到101块钱是一次跨时间的交易,你付出了一种资产(今年的100块钱)得到了另一种资产(明年的101块钱)。而利息,就是这两种资产的价格之比。鉴于今年的100块钱=明年的101块钱,所以今年的钱比较贵(你可以类比人民币6.03元=美元1元,是美元更贵),而明年的钱比较便宜。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今年的钱比明年的钱更值钱(更贵)。为什么会是这样?站在交易供给方的角度,是因为有投资收益。交易供给方是今年收到100块钱、明年还出101块钱的那一方,它付了利息,所以我们称之为供给方。供给方之把100块钱拿去投资、挣到了更多的钱,所以明年能还出多的利息来。如果没有这个投资收益,它就交不出更多的利息,这个跨时间的交易根本不会存在,货币的时间价值也就没有了。站在需求方的角度,是因为心理需求。人总是喜欢今天就拿到钱,不喜欢明天才拿到。如果你有一张500万的彩票,随时兑奖,你的内心应该是希望马上兑现,不会等到明天。如果进一步问为什么人的需求是这样的,答案可能是人喜欢选择权、厌恶风险等等,但归根到底,都是说人“喜欢”什么,总之都是基于人的心理需求,其实解释也不会更深了。需求方喜欢今年的钱,供给方拿到今年的钱去投资可以挣到更多明年的钱,供求双方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均衡市场,均衡结果就是你看到的——今年的钱比明年的钱更值钱,也可以称为货币的时间价值、利息、跨期资产价格比。
本质上,不是货币的时间价值,而是资本的时间价值。资本的投入,必须产生收益,否则资本就会流动到别的产生收益的地方。而货币是资本的一种,如果不产生利息,就会用到别处,购买厂房,机械,付员工工资。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金融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我们可以用简单的非正式语言来重新描述一下这套理论。金融学中的理论说法是:首先,一个经济人有一套偏好,对于任意两篮子物品能够说出更偏好哪一个(满足一些假设)。如果让这个经济人选择当前的100元和1年后的100元,而这个经济人严格偏好当前的100元,说明这两种100元不是「无差异」的。如果我们找到一个使得这个经济人对于100-和1年后的100元是「无差异」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来度量这100元的时间价值。同样地,如果找到一个使得经济人对于当前的100元和1年后的100+元是「无差异」的,那么也可以度量这100元的时间价值。理论只描述了我们可以如何度量时间价值,并没有说为何会有时间价值。这个问题相当于问:为什么人们对于现在的100元和1年后的100元不是『无差异』的?下面是一个简单地借贷交易的情境:A向B借资本用1年,1年后B希望A还等值资本,因为B知道该资本能够产生未来的收益率,如果自己持有资本,并且该资本是安全的话,那么其收益率即为无风险利率,B就至少可以用资本来产生未来的无风险收益率。但是现在A把资本借走了,剥夺了B自己获得这部分无风险收益的机会。如果B认为A用这些资本同样能够至少获得的收益率。由于资本的所有者是B,那么B认为自己和A的债权——债务关系中,除了对原始资本有债权,对其产生的未来收益率也有要求权。那么由于是自由交易,B愿意把资本借给A的条件就是A在1年后至少付的利率,否则把这些资本借给A就是得不偿失的。在很多情况下,由于B不完全相信未来A的偿付能力,那么B就可能在无风险利率下拒绝和A交易。A为了达成交易,只好开出更高的收益率,允诺才使得B在衡量了风险收益后愿意贷款给A。这一笔自由交易就达成了。上面的故事中,资本可以是货币或者其他任何有生产性的、可以产生未来期望利润的生产资料,例如养牛、机器等等。因此,资本借贷都会涉及到时间价值。
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问题。记得上大学的时候《财务管理》第一节课,老师真的是用利率(货币时间价值的结果)来解释货币时间价值存在的原因的。估计很多教科书也会这样做。以下试着不用专业术语的来解释这个现象。让专业人士见笑了,不过希望能通过一个通俗的比方,让大多数人看懂。简单的说,货币有时间价值是因为:早得到一件东西,总是比晚得到这件东西好。也就是说,任何商品都有时间价值。货币也是一种商品。早得到货币,自然比晚得到货币要好。设想我们一起穿越到一个刚刚有了最原始货币的村子,这个村子的人还不知道什么是银行,只知道用贝壳来衡量的交换物的价值。一个贝壳可以换10篮子谷子,或者一柄捉鱼的叉子,或者一顶象征部落权利的羽毛帽子。手里有贝壳的人,可以选择在任何时候把贝壳交换成以上他需要的任何一种东西。如果他决定这个月,而不是下个月,去换那一柄叉子,那么他这个月就可以开始打鱼了。一个月里打来的鱼,可以自己吃,也可以交换更多的贝壳。所以一个月之后的他,能拥有比现在更多的财富。这些多出来的部分,可以看做他的贝壳一个月的时间价值。如果他决定这个月,而不是下个月,去换那10篮子谷子,那么未来的一个月,他就有吃的了。吃饱了就有力气劳动,劳动的成果也可以换更多贝壳。如果他决定这个月,而不是下个月,去换那一顶帽子,那么他立刻就可以开始在村落里呼风唤雨了,而不需要等一个月才兑现作为“有权利的人”的好处——这种好处可能是生活资料、生产资料、选择配偶优先权,等等。以此类推……所以,只要能早得到谷子、叉子、帽子,都会比晚得到同样的东西,更早地开始获利。这部分多出来的利益,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当后来这个村子发展到了货币可以被借贷的阶段时,大家都知道借出去的钱可以让人变出更多的钱,所以利率也就应运而生了,用来衡量这种时间价值的大小。(写完又校对了一遍,嗯,确实没有用一个专业术语。提交!)
各位不要以时间价值导致的结果来解释时间价值的成因。货币代表生产要素(土地、材料、人工、机器等)。持有货币代表占有生产要素。占有生产要素意味着要有产出,这个产出就是利息,也即货币的时间价值。时间价值并不是货币独有的特性。而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商品从商品中继承而来的。比如,土地经过种植之后有收成,这个收成就是土地的孽息;一把种子种下去可以收获更多的食物,多出来的食物就是之前的种子的孽息。货币作为被交换的特殊商品,从原本的商品中继承了生息这样一种属性,进而发展成为货币的利息,也即时间价值。
看到一些知友提到了机会成本,另一些知友提到了人性不耐。其实这两者的结合就是资金具有时间价值的原因。忍不住上来答了。以下正文。货币为什么有时间价值,以及利息的本质是什么,在费雪的《利息理论》(The Theory of Interest,Irving Fisher)里已经讲的非常完备清楚。题主要真正搞清楚,建议去看下这本书。首先,货币的时间价值是利息吗?是,利息就是用明年货币表示的对今年货币的贴水。如果你愿意等待一年,那么你在一年后可以收获较高的收入;而你急不可耐今年就想拿到收入,那你必须付出相应的利息代价。比如一个人愿意拿明年的105元收入来交换今年收入的100元。这5元的差价就是利息。也是这一年100元收入的时间价值。不过这个利息不一定是基于银行的利率。它是社会总体不耐性的反映。这个不耐性是人性,只要这个人性一直存在,货币就永远有时间价值,或者说利息。人越是急于享受现时,即越是不耐,那么利率就会越高。反之利率就会变低。所以在在没有货币的社会,或在禁止收取利息的社会,利率的变化就是通过易耗品与耐用品的比价变动来体现的。如果观察到这个社会中牛奶(易耗品)相对奶酪(耐用品)升值了,那么暗含利率下降。因为干酪是未来商品,所以只有当利率下降时,干酪才会相对升值;而当人们把更多用于即时消费的牛奶用来生产未来才制成的干酪时(人的不耐减少),牛奶相对减少了,其价格也就相对上升了。以下引用一段《利息理论》的原文利率问题完全是消费与投资的问题.是构成收入的各种可能享受间的决定问题.持别是在相对小的但是即刻的享受和相对大的但是延迟的享受之间的决定问题。消费冲动与投资冲动之间存在着水久的矛盾。一个人的消费冲动起因子他急于即刻取得享受的不耐,投资冲动起固于借延迟消费来为自己或别人获取相对多的享受的机会。费雪认为利息高于零﹐是正数﹐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时间偏好(即人性不耐)﹐人急于享受﹐急于消费。费雪的第二个利息高于零的原因﹐是投资机会,人有选择或改变任意收入川流的机会。收取利息是天然的事件,来源于人性不耐,与生产无关。收取利息不应禁止(事实上也无法被禁止,可以通过诸如耐用品与易耗品的比价等暗含的因素实质上支付了利息),也不应受到道德的谴责。关于后一个问题是不是唯独货币有时间价值?是不是任何物品/资源现在的价值都要大于未来的价值?前一个小问已经很清楚了,任何资本都有时间价值。而后一小问『是不是任何物品/资源现在的价值都要大于未来的价值?』,答案是不一定。再引用一段《利息理论》“资本产生收入”的说法,唯有就物质意义讲才是正确的,而就价值意义讲就不正确了。这就是说、并非资本价值产生收入价值。相反的,是收入价值产生资本价值。并非因为果园价值10万元,所以每年的收获值5千元,而是因为每年的收获净值5千元,如果利率是5%的话,所以果园值10万元。而这10万元是每年预期净收入5千元的贴现价值;在贴现过程中,5%的利率就已经包含在内了。一般说来、并非因为一个人有价值10万元的财产,所以他每年将得到5干元,而是因为他每年可得5千元,所以他的财产价值10万元——如果原有利率保持不变的话。果园的价值是根据每年的收获与利率倒推出来的,亦即它本质决定于收入价值与利率。倘若果园每年的收获只有1000元,而利率不变,没有人会傻到用10万元的价格将这个果园买下来:有这10万元还比不上存银行。但若卖家叫价2万元,就会有人愿意将它买下:2万元的收益不比存银行差。收入价值不变,利率变动的情形亦可同理推得。如此可见,一片不能带来任何收入的土地,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一个资源未来价值几何,这个是关乎于人们对这项资源未来收入的预期,这具有不确定性。就果园这个资源来说,如果预期其未来其产出比现在下降了,而假设利率没有变化,则果园的价值也会随之下降。如果预期其未来产出上升了,则果园的价值也会上升。再比如说中东在没有发现石油之前,这片四处荒漠的土地是不大值钱的。为什么现在全世界都在争抢,道理也就不言而喻了。再比如为什么一些上市公司的市值严重高于现在的收入,就是因为人们对其未来高盈利有良好的预期,推高了公司市值。
这个问题虽然并不复杂,但是牵扯面比较广,其实应该分为三个问题分别讨论,想看结论的直接拖到最后一部分。时间本身的价值时间对于物品价值的影响时间对于货币价值的影响时间本身的价值时间本身无疑是有价值的,原因很简单,受限于人类寿命导致时间对于每个人都很稀缺,所以如果能享受,大部分人都愿意及时行乐。这个方面 @Luo Patrick 讲的比我好。时间的价值表现方式有很多种,简单的说,工资就是花钱买你的劳动,养老金就是对于一个公司长时间奉献的一种奖励,例子很多 2.
时间对于物品价值的影响任何物品或多或少都是有价值的,而时间会影响物品的稀缺性从而影响物品的价格。所以物品也是有时间价值的。时间从三个方面影响物品的稀缺性,分别是:a,产量:一个物品进入市场初期,产量势必不大,价格居高不下,随着时间推移,产量增大,价格下降,更久之后,产品被淘汰停产,价格上升。同时这个理论也解释了为何限量版商品大多价格坚挺不怎么掉价。
E.g. 老式留声机,黑胶唱片,毛瑟枪,等。如图b,流通:产品进入市场初期,受众面小,经过一段时间推广,受众面达到峰值,流通性最好,随时间流逝,受众群体喜好发生变化,产品流通性越来越差,如图所示。E.g. 诺基亚手机,曾经是数码市场里的硬通货,随时可以卖出变现而且折价不多,但是因为受众群体不再喜欢功能机,导致诺基亚手机价值下降。如图c,折旧:物品随着使用时间增加,折旧相应增加,而且时间越长,保存难度就越大。因此,对于存世时间长但保存完好的,价值会随时间增长。E.g. 古代民窑陶瓷器,即使现在技术完全可以仿制出外形完全一样的瓷器,但因为时隔百年却保存完好,增值是理所当然。实际情况大部分是abc三个因素都有,时间不单影响受众,而且影响流通,折旧更加是不可避免的。But,这三个因素用来分析收藏品市场再好不过,哪些东西时间价值大?答案就是瓷器字画,产量低,流通好(受众面大),折旧不可避免(难保存),完全符合这三个要素。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能成为热门藏品?藏酒(一定得是好酒),一定会越来越火爆。在古代藏酒限于密封条件,藏酒几乎是不可能的,否则现在一定会有几百年陈的天价酒。延伸一点说,不单有形物体符合这三个要素,无形物体也一样,比如名声,文艺作品等。满足这三个条件,一样有时间价值。
E.g. 古诗词,柳下惠。3:时间对于货币价值的影响货币也属于广义物品的一种,只是它的属性比较特殊。货币的时间价值前提与广义物品类似,也是三项:a, 价值相对稳定,即货币发行量处于合理位置,既不出现通货膨胀也不出现通货紧缩。对于大多数社会大部分时期,通货膨胀是常态,所以货币的时间价值为正,如果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则货币时间价值为负。举个极端例子,比如你在印钞厂上班,某天突然上面下命令全部印钞厂停止印钞,并且每天从各地银行收缴钞票集中焚烧,这个时候你是要今天的100块还是未来的100块。b,流通性强(liquidity+marketability),货币有政府支撑其信用和内在价值,所以流通性无限强,不单所有人都接受,而且交易流通并不损失价值。如果政府出现信用危机,比如有潜在倒台风险,流通性不能得到保证,这使货币的时间价值为负。举个例子,现政府发行的A货币明天会被新政府发行的B货币全面取代,且相互不能兑换,这时候合理的选择肯定是要明天的新钱而不是今天的废纸,这种事情在非洲时有发生。c,分割(折旧)不影响价值,
一张崭新的100元人民币并不比一张破旧的100元人民币更值钱,一张缺了一角的100元人民币可以到银行大概换到90多元,这就是分割(折旧)不影响价值的具体表现。假设有一天政府说,银行收新钞按足额收,旧钞视成色收,那么这种情况下货币的时间价值为负,因为货币流通过程中难免产生折旧,所以一旦钞票到手就开始了贬值的过程,那么理性人肯定倾向于未来拿钱。注*以上分析不适用虚拟货币已经极尽可能通俗易懂了,如有帮助,请upvote,让我知道没白忙活
”当前的1元钱,比1年后的1元钱经济价值要大一些“,也就是我借用当期1元钱,1年后需要还(1+利息) 元 钱。那么题主问的货币的时间价值,实际就是回答为什么货币有利息。这个问题已经在经济学理论上有了基本确定的答案,来自于著名的经济学家 欧文费雪
,1930年的代表作《利息理论The Theory of Interest》:利息产生于物品与将来物品交换的贴水,它来自人们的时间偏好。社会公众偏好现在的物品,让渡现在物品,就必须取得报酬即利息;而投资机会使得企业家总是选择最好的投资机会,在回报率大于利率时进行投资,借入当下贷出未来。时间偏好是说,人们对不同时期的物品是有不同的偏好的,假设存在偏好当期商品大于未来商品的情况时候,那么人们就愿意给出一定的代价去获得当期商品,或者愿意收获一些代价去借出当期商品。不同人的偏好不同,其所有的商品情况不同,于是发生交换的时候,就出现了利息。比如 (1)A觉得获得当期的3个苹果和一周后再获得5个苹果是等价的,B觉得当期的3个苹果和一周后获得4个苹果是等价的,这时候就发生了套利空间,B借给A当期3个苹果,一周后可获得A还给他的最多5个苹果。或者(2) A、B都觉得获得当期的3个苹果和一周后再获得5个苹果是等价的,但是A现在没有苹果,一周后能赚到5个苹果,B现在正好有3个苹果,于是,B可以借给A3个,一周后索要5个。当然,如果A一周后能有6个苹果,他会非常乐意做这笔买卖。货币是商品交换的通货,不同的人们对品种繁多的商品时间偏好都不同,发生交换自然通过货币进行,于是这中间就产生了货币的利息,也就是题主问的货币的时间价值。利息除以本金是利率i,当企业家的投资回报率ROI大于利率i的时候,自然会发生货币的借贷。另外,当有通货膨胀存在时,有通胀率π,代表除开其它情况,现在1元,未来通胀后相当于π元,则就有了著名的费雪方程: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i=r+π这里有一篇知乎专栏,作者
,用来讲比特币通缩的,但是实际也能回答题主的问题:
都扯得好专业好远,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人是会死的,所以当下的享受比未来未知的享受要重要,所以货币的时间价值体现为利息。
理解货币时间价值,我认为需要先了解「无风险利率」这个概念。无风险利率:将资金投资于某一项没有任何风险的投资对象而能得到的利息率。通常可以被认为是国债的利率,因为国家的公信力可以被市场认可为不会出现违约的现象。倘若无风险利率的一年期利率为10%,将100元进行投资,一年以后没有风险地就会获得110元。今天的100元将会与一年后的110元等值。货币资金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发生增值行为,这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参考文献:「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与实务」
按照经济学的解释,为什么货币会有时间价值?或者更准确的说,为什么会有利息?
是因为人有“不耐性”(impatient):同样的1元钱,今天得到1元比明天得到1元要好。
而利息是对人的“不耐性”的补偿:补偿的3分利息,是让我放弃今天得到1元钱的机会的唯一原因。
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出发,大部分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是「风险厌恶」型的,在面临「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决策时都偏好「确定性」的结果。货币具有时间价值,是参与者对自己在经济活动中提供资金、承担风险的行为要求补偿的结果。利息只是时间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不是时间价值产生的原因。另:不同意
的回答中「占有货币意味着占有生产要素」的表述。占有货币并不意味着占有生产要素,而是占有一种「选择权」,可以选择货币参与商品交换,换入生产资料或者生活资料,用于自身生产或者消费的需求;也选择不将货币用于交换,改为提供给需要货币的一方。
太专业的金融术语来解释,我已经忘了要怎么说啦。我就来说说我浅显的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说白了,就是越早拥有一项资源,所带来的越多的选择权,越多的支配权,越多的面对别的投资机会的时候采取行动的自由权,而这些权利,很显然是具备价值的。举个例子,为什么今天的二十万没有二十年前的二十万值钱?如果你二十年前有二十万,当你面对前几年的股市疯涨、房价狂飙,你可以很快的进行投资,赚取更多的钱;你今天又二十万,你所能够遇到的机会相对于二十年前,就变的会相对小和少很多。万物皆有价,况乎时间?况乎机会?
资金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利息就是如同你占用别人房子要付的房租一样。资金的时间价值是其本身所具有属性,与通货膨胀无关。一个一千万的项目,200、300、500(万)的拨付和500、300、200(万)的拨付那种效率更高呢?显然是前者。因为前者可以同时开始更多地项目。所以,做项目时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进行折现等活动,来进行方案的评估。
翻完了所有的答案,我尝试对机会成本说做一个补充,如有不对,还请指正。TVM的存在条件有哪些?我认为有以下:私人财产的所有权资源的稀缺性前者是你要还钱并付息的最终的哲学依据,后者是借贷这一行为发生的前提。从历史上而言,西方比较系统地采用利率制度是在在古罗马时期,在其早期,罗马农民有时候是相互借种子,种子是会慢慢长出果实的,因而最终还借款时,会附带还一些果实。而金钱的借贷,则需要还本付息。这些在这篇论著当中有论述。我来给这一经济现象建立简单的模型:农民A借10颗种子给农民B,最后农民B种出1kg果实和20颗种子,农民B还农民A10颗种子和0.5kg果实。「为什么要还多一些果实?」——「因为lender有对种子的所有权,自己中也可以长出果实,但borrower拿去后lender就丧失了自己种出果实的可能,因而除了本身的种子外,也需要一定的补偿。」推理过程:如果不借出去,农民A有可能第一年种出1kg果实和20颗种子,第二年就有可能种出2kg果实……而现在农民A是第一年年末和年初没有变化,都是10颗种子,如果没有0.5kg果实对机会成本的补偿,农民A是不会借出去的。「如果农民B种植失败颗粒无收,还需要还10颗种子和0.5kg果实么?」——「需要。因为以上的推理过程跟农民B实际的收成无关。」解释:「借贷之后投资的收益」和「还本付息」是无关的,并不是因为你合理利用了资源赚了钱就要分债权人一杯羹,而是你要对借走别人在某一时期对资源的支配权(私人财产)而做出补偿。这就意味着无论你是消费还是投资,都需要还本加付息。「如果从这个实验中看出成货币的时间价值?」——「把种子置换成货币即可。」进一步解释:你手中的货币本质是什么,就是对资源的支配权。怎么叫做支配?就是从空间和时间的占有,假设我现在有$10,代表我能拿着这$10或者相当于$10的东西长达1+N年。而如果你借走了这$10并在第二年还给我,那此时代表我只能持有$10或者相当于$10的东西N年了。所以如果TVM的一切要往前追溯一个源头,那么就是「私人所有权」。
Because on earth, time is the only currency!
1)讨论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前提是什么?人类货币体系存在就可以讨论啊。货币的时间价值有可能是上升的,也有可能是下降的。2)为什么货币具有时间价值?简单来说两方面,一是资源(有实体的,有虚拟的,有东西,有人工等等),一是货币。过了一段时间,社会在发展,资源总量和如何分配都在变动。过了一段时间,经济在发展,货币总量和购买力都在变动。(就大体上来说,不说具体结构和具体增长或减少多少。)因为绝对的静态是不存在的,所以两方面其实都在变动,所以货币会有时间价值。即使不存在通货膨胀,当前的1元钱,比1年后的1元钱经济价值要大一些。这个1元比1年后的1元多了一年的时间成本,单纯来看这个的话,经济价值要大些。但其实这个一年的时间成本也很可能并没有经济价值。
我来试答一下。
其实货币的时间价值是由选择性体现的。如果你把钱借给了别人,其实是给了别人一种选择的可能,而同时你失去了这样一个选择的可能。他可以选择在今天用掉或者明天用掉,他可以选择用来投资黄金或者股票,他可以用来选择买房还是买车,一旦你把钱存在银行里或者借给别人,你就失去了这样的选择权利,而对方就获得了这样选择的权利。
为了获得这样的权利并且弥补你的损失,对方就必须为此支付报酬,这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
如果要了解更多,推荐看一本书叫做(价值起源)
根本的原因就是人总是要死的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时间价值计算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