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装东方红拖拉机机

-- 鲁南商报 --
拼装拖拉机,率先办工厂 付华廷带头,兴十四变样
1956年春天,一群拓荒支边的临沂人背井离乡,带着“东北要啥有啥,点灯不用油,种地不用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期盼,从沂河边长途跋涉,来到黑龙江省音河畔。
50多年来,带着骨子里就有的“沂蒙精神”,兴十四的临沂人白手起家,在一望无际的松嫩平原上,赤手打拼来“龙江第一村”,被誉为黑土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临沂人闯关东”系列报道“拓荒篇”中,兴十四的临沂人还过得非常 艰辛,要想摆脱贫穷,就得拼了命地一起干。本报今天推出“创业篇”,为您讲述兴十四的临沂人是如何迎难而上的。
“谁说咱过不
上好日子?我不
信!”1972年,23岁
的付华廷被推选为
兴十四村党支部书
记,“让乡亲们过上
好日子”成为兴十四的“村魂”。这个被饿坏了的年轻人带着沂蒙人不服输的劲儿,带领全村大干一场,自此拉开了兴十四村波澜壮阔的创业篇章。就兴十四村史划分,这一年开启了第二个时代,至今方兴未艾。买来零件,自己拼装了一台拖拉机
辽阔的松嫩平原上,不是所有的土地都是黑土地。兴十四村的地就是沙石地,一镐下去,带出来的都是黑沙,没日没夜拼命干,年终人均收入只有43块钱。1972年冬天,在公社的年终总结大会,付华廷被点了名,作了检讨。“挖淤泥填沙地,谁知道我们兴十四人是吃了啥样的苦啊?”74岁的王振兴老人仍记得,为了改土换田,付华廷带领全村老少爷们用了整整7年时间,硬是把4万多立方的河淤泥从50里外挖回来,搬到本村3300多亩沙石地上,沙土变良田,全村方田达到1万亩。
创业艰难百战多,有了耕地,到底还是人来耕。在甘南县很多国营农场里,一排排的拖拉机在地里耕作,付华廷看了眼馋,也想实现机械化。但计划经济时代,手里有钱也白搭,人家不卖。一气之下,他决定买零件自己装。“能行吗?人家大寨也没这么干过。”支部会议上有人质疑。“把‘吗’字去了!就俩字,能行!”他身上那种沂蒙汉子的倔脾气上来了。
攥着全村人凑来的8000块钱,揣着大煎饼,他开始卖拖拉机的零件。他一个铆钉、一块铁板地往回背,足足背了100多个轴承,一个多月,付华廷还真置办全了。大家照猫画虎,把这台东方红75装起来了。
光有拖拉机,没有配套的犁铧和播种机,那也是白搭。6人的农机具革新小组应运而生。没电焊,没电钻,这帮倔强的沂蒙人硬是搞出了县里都没有的除草机、深松机等14种农具。“兴十四造”的拖拉机下地那天,第一次打火就发动了,看着崭新的机器轰隆隆开动,付华廷和小伙子们都哭了。
现在,这台拖拉机陈列在村史展览馆里。“别看这样,打着火还能用。”付华廷一脸骄傲地说。
据《甘南县志》记载,当年兴十四村开垦了400多亩土地,到1973年全村收了500多万斤粮食,全县的车都来帮兴十四村拉粮食。老管头家里爷四个共分到4000多元钱,成块成毛的票子装了两大兜,老管头面朝正南,往家乡的方向磕了3个响头。
从此,兴十四有了自己的农机技术骨干。播种由过去50多天一下子减到只用半个月就全部播完,铲趟从过去一两遍增加到四五遍。上世纪70年代,兴十四有了机械化的雏形,1978年,“兴十四经验”在新闻联播上播了50秒钟。
如今,兴十四村成立了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拥有各类大型农机 500多部套,作业面积辐射本村及周边10万多亩耕地,还先后购置大型喷灌设备100多套,农田实现100%高效、节水喷灌。办个工厂,付华廷跑了149个公章
时光荏苒,转眼就到了改革开放。老张会计从小队会计、大队会计升为村里的总会计师。他见证了一个个厂房艰难拔地而起的年代,“当初为建一个乳品厂,付华廷跑了149个公章。”“农民就是把土地种出花来,也不可能大富大贵,”付华廷意识到,“办大企业、上大项目,才能赚到大钱。”先在村里办小酒厂、小油坊、罐头厂,1983年,在村里各家各户养奶牛的基础上,付华廷打算上个乳品厂。
去上海购置乳品设备,他没有钱,买不起卧铺,就钻到座位底下睡觉。这个1米8的大块头睡得太死了,以至于醒来时,脸都被来来往往的皮鞋踩青了,满脸是泥。三寸不烂之舌终于说服了设备厂家,正准备签合同,没有合同章。“打电话到县里,干部说我们办厂子是瞎胡闹,带的煎饼都吃完了,住澡堂一天得要一毛四分钱,急得我40岁的大老爷们直掉眼泪,最后还是请县委书记出面,才刻了章。”
没资金,雇不起施工队,全村父老凭一张图纸盖上厂房。没技术,派年轻人到城里去学。村办乳品厂当年立项、当年建厂、当年开工,哗哗的乳粉生产出来了,瞧不起他们的外村人再也不敢对这群拼了命的临沂人说闲话了。
1988年,听说甜蜜素很有前景,闲不住的兴十四人又开始筹建甜蜜素厂。厚脸皮的付华廷磨破了嘴皮子,几经周折,竟盖来大大小小149个公章。1990年,这个村办企业在北京开了个食品甜蜜素产品发布会,轰动一时。
从1994年到2001年,柠檬酸厂、节粮饲料厂、淀粉糖厂先后建成,短短二十年,兴十四村颠覆了原先的产业结构,走上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快车道。“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听上去就是鼓动宣传的口号,但这一路上,兴十四全村老少真是这么拼命干起来的。过好日子,成为全国第一个彩电村
兴十四村富了,听到这个消息,1980年,黑龙江省电视台派记者来采访了。一进村,省里来的大记者就皱了眉头:什么先进村,不还是茅屋草舍、满院猪鹅,令人扫兴。
付华廷脸上挂不住了,当时的村长周普然记忆中,付华廷连夜找到他家,直说“太窝囊”。
为表决心,从来不修边幅的付华廷别别扭扭地穿上了西装,还打了一条扎眼的红领带,全村第一个买冰箱,第一个往墙上贴瓷砖,第一个安土暖气……付华廷带头消费起来,非得把农民传统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转过来不行。
三年后,全村的土窝棚全都推倒了,建起清一色的砖瓦房,有人还搬上了楼房。“农民上了楼,农具往哪儿搁?”面对记者的疑问,村里的种粮大户付德连说:“嗨,村里专门盖了仓库,10平方米,农具随便放。”记者想到的,他们村早就做到了。
刘鹤亭老人还记得发彩色电视机的那天。“1982年,甘南县全县才有几台电视机?付华廷就是见多识广,从齐齐哈尔市运来一大挂车彩电,大家就往家里抱。结果第二天一个姓王的村民哭丧着脸来退电视,说他老婆不同意,看电视又费电又耽误干活。”现在这都成了笑谈。
后来,付华廷把电视搬到自己家,摆上板凳,天天请人到家里看电视。不出几个星期,大家就想通了,这一年,兴十四村成了全国第一个彩电村。“我还记得香港大公报派了32个记者来采访,那可都是来挑毛病的,结果调查了一阵子,原来兴十四不是吹牛啊,几个女记者搂着我,又是合影又是亲,回去就写了一篇报道———《大陆富起来了》。”说起当年,付华廷意气风发。本报记者 刘遥&
&& (不填默认为匿名)你好!欢迎进入安徽交警服务在线
当前位置:
司机无证驾驶拼装拖拉机载18人 被凤阳警方查获
来源:&&作者:
【字体:&&】 
 【视力保护:
  凤阳一胆大司机,在农忙时驾驶着一辆拼装的拖拉机,载着前来帮忙插秧的18个人,更离谱的是驾驶员没有驾驶证便上路。6月3日晚,凤阳交警查获了这辆危险的拖拉机。
  当晚,凤阳交警大队黄泥铺中队在省道101线黄泥铺段,设卡检查来往车辆。晚20时许,从定远方向驶来一辆无灯光无牌车辆,车上黑压压载满一车人,执勤交警立即将其拦下。
  经检查,该车属于拼装无牌变形拖拉机,驾驶人贺某无驾驶证,包括驾驶人共乘载了18人。
  交警调查了解到,贺某,1968年生,从来没有办理过驾驶证,早晨从总铺镇找了17个女村民到红心镇帮忙插秧。干完活等天黑后,贺某认为晚上交警不会查车,便开着自己拼装的、平时用于给家旁边窑厂送土的无牌变形拖拉机将人送回,没想到被交警逮个正着。
  目前,贺某将面临行政拘留并处罚款的处理。同时警方也将对该车进行强制解体处理。
无证驾驶 拼装拖拉机 超载
版权声明:
①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中安在线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须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 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支付稿酬或作其他相应处理。
24小时新闻排行
安徽交警服务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技术维护:中安在线网罗天下 江苏科技大学1名副院长遭该校学生杀害 - 新闻 - 高清在线观看 - 腾讯视频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视频
用手机或平板摄像头拍下右侧的二维码,您可以:
1 在手机或平板上继续观看该视频
2 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下载手机APP日照:拼装拖拉机惊呆交警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7月22日,日照公安局岚山港区分局工作人员在执勤时发现一辆未悬挂号牌、裸露着发动机的“变形怪车”上乌压压的载满一车人在路上行驶,存在巨大的交通安全隐患,交警立即示意该车靠边停车接受检查。
原标题:日照:拼装拖拉机惊呆交警 发动机裸露载10几人上路
日照齐鲁网7月23日讯(记者蔡纪香)7月22日,日照公安局岚山港区分局工作人员在执勤时发现一辆未悬挂号牌、裸露着发动机的&变形怪车&上乌压压的载满一车人在路上行驶,存在巨大的交通安全隐患,交警立即示意该车靠边停车接受检查。
当日,日照市公安局岚山港区分局在日照市日照港16号门路段设卡检查来往车辆。12时许,民警发现一辆&变形怪车&的发动车无安全防护装置,车上乌压压的载满一车人,存在巨大的交通隐患,交警立即示意该车靠边停车接受检查。
经检查发现,该车属于拼装无牌的变形拖拉机,驾驶人李某无驾驶证,包括驾驶人共乘载了15人。经询问,该车系附近单位的务工人员所有,为了方便,载了十余名同乡下班回家,在日照港十六号门被交警查获。
随后,岚山港区分局民警对该车驾驶员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处罚,告知其不能贪图一时之利就不顾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以案说法,积极地向驾驶员宣传车辆违规载人的严重性和危险性。在民警耐心地说教下,该驾驶员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主动接受了处罚,并表示今后一定严守交规,做一名文明的交通参与者。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黄珊]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一辆“四不像”八天可“下线” 建阳取缔一非法拼装农用拖拉机窝点
国内统一刊号:CN35-0052 邮发代号:33-35
一辆“四不像”八天可“下线”建阳取缔一非法拼装农用拖拉机窝点
  8天便可“下线”一辆拼装农用拖拉机,这个加工场所设在建阳市莒口镇茶布村的一个废弃牛棚里。13日,建阳市工商局取缔了这个无证非法拼装农用拖拉机窝点,查获一辆拼装农用拖拉机及一批原材料和拼装工具。
  执法人员到达现场时,残破不堪的牛棚里四处散放着生锈的汽车废旧配件和待拼装的车架子,简易搭建的装配台上,一辆农用拖拉机即将“下线”(如图)。仔细察看车身不难发现,这辆车的焊接技术相当粗糙,车身大梁上的焊点小且稀疏,几处焊接点已裂开,变速箱等多处螺丝均未铆紧。
  据调查,当事人许某年初雇三名工人,购来废旧农用车部件后,再与发动机、变速箱等新零部件进行拼装,拼装一辆拖拉机可赚2000多元加工费。
  (王广浩/文 刘弟勇/摄)
  相关链接>>>
  由于非法拼装农用车价格低廉,且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在农村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这种被农民称为“四不像”的变形运输车,其主要配件包括方向盘、底盘、前后桥等大部分是从报废车上拆卸下来的,然后再配上高马力柴油机,技术、性能等级低,安全系数差。由于装载量大,有的甚至可以装上十几吨的货物,不仅严重破坏了公路路面,而且给运输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本报社址:福建省南平市八一路350号
新闻采访中心: 0102
网络信息有限公司设计 制作
Designed by Fujian Window Internet Information Company, Lt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方红拖拉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