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能源天然气公司为什么住民天然气,开通这么难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报告大厅!  
中国首选市场研究报告门户
您当前的位置: >>
2014年我国新能源行业竞争分析
() 字号:T|T
  新能源是相对于长期使用、技术成熟的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而言,已经开发但还不能大规模使用的能源,既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即通常所说的可再生能源),又包括传统能源的现代化高效利用,比如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系统。新能源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清洁度高、潜在市场大、综合效益好的优势,是关系能源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竞争趋势分析: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竞争状况
  (一)风电产业
  1. 风能概述
  风能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通过利用风车把风的动能转化为旋转的能量去推动发电机,以产生电力。风能的优点是洁净环保,且取之不尽。缺点是风的间歇性导致产能不稳定,以及风能转换效率低,风能利用受地理环境的限制。
  风能产业是由制造业、服务业、咨询业和保险业等相关产业组成,其中制造业又包括风机整机制造业和零部件制造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主要表现为风电整机制造业发展迅速,而与之相配套的零部件产业、服务业和咨询业发展相对缓慢;风电制造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大多停留在加工制造环节。
  2. 风电产业市场状况
  (1)风电开发商
  我国的风电场投资和开发主要以中央和地方国有发电企业为主。2011年,国电集团(龙源集团)新增风电装机容量3198兆瓦,继续保持行业第一。五大发电集团(国电、华能、大唐、中广电、华电)占据全国新增风电装机的一半以上。造成风电开发领域国有企业占主体地位的原因很多,国有企业的资金实力和科技实力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还是国家的产业导向。国家发改委对可再生能源的扶持政策中有一条硬性规定:对几大发电公司,要求它必须按照火电的装机匹配5%到10%
的可再生能源,否则不予核定新的火电项目。所以,众多的火电投资商为了满足发展的需要,争相投资风力发电。而实际上,在尚未成熟的风能发电市场,对国有发电企业而言,公司盈利并非直接目的,抢占地盘,提前达到国家规定的新能源份额才至关重要。
  (2)风电机组整机制造商
  目前,我国从事风电机组制造的企业共有约80家,包括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各企业产品开发模式主要由三种:(1)与国外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或者购买生产许可证,直接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生产;(2)与国外企业进行联合开发设计;(3)与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掌握核心技术。涉足风电设备制造的内资企业中除了少数是直接从事风电设备制造的外,多数是从其他设备制造企业转型而来。总体而言,我国内资企业在国内风能制造领域保持领先优势,2011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1.3,基本上将国外风电机组制造商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
  2011年中国(不包括台湾地区)累计安装风电机组45894台,装机容量62364.2MW,年增长39.4%。2011年,我国十大风电机组制造商中,金风科技、华锐风电、联合动力保持行业前三位置,占据了53%的市场份额。前十强的企业(表)累计占有市场份额83.2%,行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垄断特征。
  此外,我国风电厂商自主品牌建设发展迅速,2010年有四家企业进入世界前10强,其中华锐风电紧随第一名的维斯塔斯(Vestas),市场占有份额居世界第二。金风科技、东方电气、联合动力也已经成为世界知名品牌。
  3. 风电产业发展特征
  (1)核心技术欠缺,基础研究不足
  我国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企业虽然在装机容量上占有优势,但是研发水平普遍不高,核心技术和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变流器、主轴轴承、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进口比例也均在50%以上。虽然这在行业发展早期是一种尽快缩短与国外企业差距、占领风电市场的举措,但是也存在技术引进费用高昂、引进的机型不是国际最先进的机型、重复引进等问题。与风电、水电和核电相比,我国的风电产业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掌握风电技术的研发和管理人才匮乏,风电机组的基础性和综合性研究投入仍然不足,风电机组总体设计和关键零部件设计能力仍然是制约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2)缺乏强制认证检测制度 风电事故不断
年1月,东汽风机倒塌。随后,华锐等品牌风机也相继出现问题。月份,全国发生193起风电机组脱网事故,而这一数据在2010年,却只有
80起。其中,在2011年“2.24”
甘肃酒泉风机大规模脱网事故中,59%台风电机组脱网,损失电力84万千瓦,是近几年我国风力发电领域对电网影响最大的一起事故。风电事故的增加,暴露出我国风电机组产品的质量问题。丹麦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制定了风电设备强制检测和认证制度,规定未通过认证的企业产品不得上市销售。然而,我国风电设备检测才刚刚起步,国内许多第三方检测机构知识和经验欠缺,测试能力有待提高;企业虽然有自身的检测标准,但都只是针对自身产品,检测的标准也参差不齐。
  针对近年风电场建设和运行安全事故频发的状况,国家能源局于2011年11月印发了《关于加强风电场安全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通知》提出了相关具体措施,明确了事故责任主体,并要求建立相关的机制和管理体系保障风电场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2010年1月,国家能源局成立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建设领导小组及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始着手制定《风电标准体系框架》。《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也进入意见征求阶段。
  (3)产业发展不均衡,造成行业恶性竞争
  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的显示,目前,我国风电企业多集中于产业链的制造环节,已经造成风电产业上下游不发展不协调,与风电制造业配套的风电服务咨询业更是薄弱,一个合理的风电产业体系尚未形成。我国风电机组制造企业超过80家,叶片制造商超过50家,塔架制造厂100多家。预期产能大大超过实际市场需求。由于缺乏强制检验标准,我国企业往往将扩大产能而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出现了“同质化竞争,价格无序竞争,重数量扩张,轻产业升级”的趋势。
  依靠技术引进和投资带动的风电发展模式,在世界经济复苏依然乏力、海外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风电制造企业大力发展国内市场,导致行业的恶性竞争。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企业用低于成本价格获得风电特许权项目,以占领国内风电市场的情况。一方面是核心技术依赖国外引进,另一方面是价格战愈演愈烈。我国的风电装备制造业还没有进入理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二)太阳能
  1.太阳能概述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电转换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固态发电技术。太阳能资源丰富,从生产到使用的各个环节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都很小。特别是在运行中不消耗水,没有任何转动和高温部件,维护费用低,尤其适合在沙漠戈壁等地区大规模使用。经过多年发展,光伏发电目前是一种较为成熟可靠的技术,已经从过去独立的系统,朝大规模并网方向发展。但目前光伏发电最显著的缺点是成本高,目前每千瓦时电能生产成本是煤电的20倍、风电的10倍左右。随着技术的进步,光伏发电的成本将有可能接近现在风电的成本。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主要由高纯硅材料、硅锭、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以及光伏发电系统多个产业环节组成。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两头在外”,95%
的原材料需要进口,95% 的太阳能电池用于出口。
  2. 光伏产业发展状况
  (1)光伏制造大国、应用小国
  我国是第一大光伏制造国,加上台湾省,目前世界上60% 以上的光伏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规模在1000 兆瓦以上的有五六家,在500
兆瓦以上的有几十家,依靠着国际市场的支撑,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业聚集地和光伏产品出口国。国内整个光伏产业链的企业数量达到580 余家,从业人数约为 30
万人。我国从2007年开始已经连续五年产量世界第一,占世界光伏电池产量比例也由2007年的27.20%上升到2011年的56.45%。
  与光伏生产制造相比,我国却是光伏应用小国,欧洲装机量是全球的60%
左右,我国装机量大概只占10%。应用弱国的后果是国内没有市场,无法消耗国内巨大的产能,只能向海外开拓市场。“出口为主”的市场格局也让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受制于人。我国九成以上的太阳能电池出口到国外,约有七成左右的光伏产品出口到欧洲市场,一旦国际市场出现大的波动,就会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我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产业特征使我国光伏产业很容易受到海外市场环境的影响而充满不确定性风险。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光伏市场大国德国削减太阳能发电补贴,光伏产品海外市场出现萎缩;美国、欧盟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也给中国企业带来沉重打击。2011年10月,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商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忽然传出“申请破产”的消息,但公司方面随即否认;早些时候,江西维赛LDK公司也传出资金链紧张的消息。
  针对光伏企业近年的困境,国家相继出台了各项的政策措施。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做好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明确了2012年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补助标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等产业规划的颁布实施,也为光伏产业后续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区域分工与竞争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已经表现出越到上游,资本、技术密集型特点越明显,越到下游劳动力密集型特征越明显的特定,形成了以长江三角地带为制造基地,中西部地区为原材料供应地的产业分布格局。长三角以江苏为产业增长极,主打中下游的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产业规模占全国一半;环渤海以河北为核心,主打上游材料生产加工,产业规模居第二,主要聚集区为邢台宁晋、保定和廊坊;珠三角以深圳为核心,主打下游应用产品生产;中部地区主要是江西、湖北、湖南;西部地区主要是四川、内蒙古、青海、陕西等省,重点利用能源、矿产等优势,主打上游多晶硅原料生产,可提供全国10%的原料。从我国光伏产业聚集格局变化趋势看,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已形成了多个覆盖光伏产业链的制造企业集群,未来将有可能逐步形成五大光伏产业集聚地。
  (3)产能过剩、产品价格急剧下滑
  目前,中国光伏制造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国内有28个省市都把光伏产业作为新的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全国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各种大小企业有七八百家,其中既有无锡尚德、天合光能、英利能源这样的行业巨头,也有四川永祥、陕西天宏这样的小型企业。201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需求为27.4GW,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监控的156家组件企业产能显示,中国的光伏产能将超过40GW。
  虽然光伏市场需求持续下滑,但在建产能却在持续释放。2011年9月,全球光伏组件
  出货量第一的无锡尚德公司四期工程投产,新投入的产能达到600MW,使得无锡尚德今年年底前将实现2.4GW的晶硅组件生产能力。英利集团在2011年年底将把组件产能扩到2GW,相比前年的出货量约增加1
倍。天合光能也预计其光伏组件产能或增加到1.9GW,较前年底增长近60%。由于产能扩张过于迅猛,远远超过了需求增长速度, 2011
年光伏产业链价格出现了急剧下滑,电池、组件环节价格下降了约四成,上游多晶硅环节价格更是降低了近六成。这导致前期盲目进入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小企业的退出和倒闭。2011年10月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建议,为避免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大量重复同质发展,相关监管部门应尽快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指导企业理性投资,让市场调节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生物质能
  1. 生物质能概述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生物燃料。固体生物燃料包括成型燃料、直燃和与煤混烧燃料;液体生物燃料包括生物燃油、燃料乙醇和第二代生物燃料纤维素乙醇;气态生物燃料包括沼气、生物质气化等。
  生物质原料资源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工农业和生活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生物质,包括农作物和秸秆、林业剩余物、城乡和工业有机垃圾;二是潜在的人工培育生物质资源,包括各类能源农作物、能源林木等。
  2. 市场竞争特征
  生物质能产业包含的领域有生物质发电、沼气利用、固体成型燃料和生物液体燃料。其中受到最多关注的是生物质液体燃料(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世界不少国家已经开始发展生物燃油产业(包括生物燃油加工业以及其相关产业,如能源农业和能源林业),其中共同的目的在于保障石油安全。本文也将主要关注生物液体燃料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1)生物燃料乙醇
  燃料乙醇是当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最现实可行的替代石油的生物燃料,最具吸引力的是它是目前唯一能够替代运输用化石冶铁燃料的可再生资源产品。其原料多种多样,有玉米、薯类等淀粉类的,有甘蔗、甜菜等糖类的,也有纤维素类的。加工工艺是通过微生物对葡萄糖作酒精发酵而得到乙醇;新开发的技术可以把纤维素类的秸秆汽化后再合成乙醇(即新一代纤维素乙醇)。燃料乙醇可以单独或与汽油混配制成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
  我国推广乙醇汽油最早是在1998年,当时粮食库存积压严重,国家不仅要拿出大量资金去新建粮库,还要大量补贴库存粮食进行储存。于是,在国际原油价格逐步攀升之时,政府开始考虑用陈粮加工乙醇添加到汽油中给车辆提供动力。2002年,国家批准了吉林燃料乙醇公司、黑龙江华润酒精公司、河南天冠燃料乙醇公司和安徽丰原生化公司四家为首批国家级燃料乙醇产业试点基地。这样做既解决了能源短缺问题,又消化了陈粮,一举两得。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巴西、美国之后的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和应用国。
  我国的燃料乙醇产业呈现出较明显的国家主导特征,许多大的生产项目都是以国有企业为投资主体。2002年,国家投资50余亿元,批准全国建立4个以消化“陈化粮”为主要目标的燃料乙醇企业,总生产能力100余万吨。2010年,中粮集团与国内相关科研单位合作,在内蒙古建立了甜高粱生产乙醇的生产线,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河北建立年产20×104t/a燃料乙醇生产线。中石油在山东建设以甜高粱和红薯为原料,年产10×104t/a燃料乙醇生产线。
  (2)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以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麻风树等油料林木作物、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原料制成的液体燃料。生物柴油燃烧的废气对人体的损害远低于石化柴油,同时其燃烧时更完全、排烟少。生物柴油来源于植物,具有高的生物降解性能,基本对环境不会产生灾难性的危害。
  我国民营企业是最早进入国内生物柴油行业的企业。目前,我国的生物柴油行业已形成民营企业、大型国企、外资企业共同参与的格局。其中,民营企业是我国生物柴油行业的主力军,而大型国企和外资企业则起步较晚,现多处于原料林基地或者工厂的建设期,真正运营投产的项目较少。
  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公司、福建卓越新能源发展公司等都建成了年生产能力1万到2万吨的生产装置,主要以餐饮业废油和皂化油下脚料为原料。
2002年9月,福建龙岩卓越新能源公司建成利用废动植物油生产生物柴油的新工艺,并于2003年建成年产量1万吨的能力。2010年初,由中海油总公司投资兴建的年产6万吨生物柴油的项目,是海南首个建成投产的生物柴油项目。
  制约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大规模生产的主要瓶颈依然是原料资源短缺。目前,我国生物柴油原料主要为地沟油、植物油脚等废弃油脂。而这些废弃油脂分布在全国各地,
回收成本高昂,厂家一般只能就地取材,导致了很多企业出现了严重的原料短缺现象。出于粮食安全考虑,粮食乙醇项目也在2006年被国家发改委叫停。木薯乙醇、甜高粱乙醇、麻风树生物柴油等非粮生物燃油技术产业化进程也才刚刚起步。
  对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国家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政策,特别是没有出台生物柴油的国家标准,更没有生物柴油正常的销售渠道。销售渠道匮乏表现为民营企业的生物柴油无法进入国有加油站。虽然《可再生能源法》确定了生物柴油的合法地位,生物柴油国家标准的出台也解决了生物柴油进入国有加油站的障碍,但由于各种原因,民营企业的生物柴油始终无法通过合法渠道顺利进入中石油、中石化的销售网络中,严重制约了生物柴油企业的产品销售。同时,国家对成品油批发零售资格的严格管理也限制了民营企业生物柴油的上市供应。
  三、新能源贸易摩擦
  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和本地市场,不断强化本国贸易救济措施,特别是WTO所认可的贸易救济措施——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更加成为各国理想的贸易保护手段。据世贸组织统计,1995年至2004年,我国是遭受他国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共遭受反倾销365起。2011
年中国共遭遇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调查67起,涉案金额59亿美元。
  近年,我国新能源企业在海外也频频遭遇贸易壁垒。2010年12月,美国贸易代表柯克发布申明称,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要求,美国政府已经向世界贸易组织就中国对风能制造商的补贴提出起诉,认为中国对锋利发电制造业设立的专项基金要求受助者使用中国产的零部件,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并阻碍了美国产品的对华出口。2010年10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出的一则通告称,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简称“USW”)的申请,美方正式按照《美国贸易法》第301
条款针对中国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清洁能源政策和措施展开调查,即所谓的“301调查”。
年10月,由德国太阳能电池厂商SolarWorld等七家光伏企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提出申诉,要求对我国出口的光伏电池、组件等太阳能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简称“双反调查”)。11月9日美国商务部决定,“双反”调查正式立案。2012年5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进行“双反”
调查后的初裁,裁定对中国光伏企业出口到美国的光伏电池产品征收31%~250%的关税。受此影响,6月份中国出口美国太阳能产品同比降60%。
年7月,德国光伏企业Solarworld向欧盟委员会提起诉讼,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指责中国制造商在欧盟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光伏设备。相比于已经失去的美国市场,欧洲市场的规模更加巨大。一旦欧盟“双反”,我国光伏制造商将遭受摧毁性打击。从整个光伏市场来看,欧洲装机量是全球的
左右,中国有六成产品出口欧盟,因而欧盟提出“双反”将对中国光伏制造产业带来沉重打击。2011年,中国对欧盟组件的出口总值超过200亿欧元,此次欧盟的反倾销一旦立案,将是自WTO成立以来世界范围内最大的一场贸易战。
  面对来自欧美等国际市场的制约,
今年7月,商务部决定自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产品进行反补贴立案调查。8月20日,
发布公告,最终认定,美国华盛顿州“可再生能源生产鼓励项目”等6项被调查措施构成世界贸易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有关规定,对正常国际贸易造成扭曲,构成对中国可再生能源产品对美出口的贸易壁垒。商务部将依法采取相关措施,要求美方取消被调查措施中与世界贸易组织相关协定不符的内容,给予中国可再生能源产品公平待遇。
  在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保护我国光伏企业海外市场利益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重新审视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首先,要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战,争取国际贸易战中的主动权。其次需要改变以往出口为主(如光伏产业)的模式,在政府的支持下努力发展国内市场,避免成为披着“低碳、高新技术”外衣的传统出口制造业。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市场准入机制,防止行业的恶性竞争。进一步完善新能源并网发电的价格机制和激励机制,扩大国内新能源需求,逐步摆脱对海外市场依赖,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行业资讯
相关研究报告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
最新行业资讯
& 2015 中国报告大厅(),首选市场研究报告门户,提供海量的行业报告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服务热线:北京:010-- 传真:010- E-mail:
福建: &&&&传真:
中文域名:.com
中国报告大厅—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主办,旗下网站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809月19日,第三届江苏网络文化季开幕,主题是“互联你我 圆梦江苏”。[]
广场舞究竟路在何方?“在哪儿跳、怎么跳?”[]
2003年面世的“校讯通”,其本身已不仅是一个信息平台。[]
& &&&& & 正文
山西国新能源与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合作协议在并签署
【字号:&&】【】
  签约仪式现场郭凯祥摄
  人民网太原8月27日电(王建)今天上午,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在太原市山西天然气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此次签约仪式,是国新能源按照山西省政府第86次常务会议和山西省国资委晋国资产权函【号《关于晋能集团处理无偿划转燃气板块资产有关问题的意见》的精神,为进一步落实好省政府以及省国资委对重组整合的重要部署,扎实有序推进重组整合工作的重要步骤。此次签约仪式,也是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央企业和地方省属企业之间积极寻求务实合作、共促互惠双赢局面的积极举措,对于加快实施气化山西战略、推动山西省燃气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签约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诚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提升和拓展双方在天然气综合利用的合作层次和领域,促进双方在相关领域的发展,为优化全省能源结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气化山西”伟大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国新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梁谢虎讲话郭凯祥摄
  国新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梁梁谢虎表示,根据山西省政府第86次常务会议纪要精神以及省国资委《关于国新能源与晋能集团燃气产业板块资产、业务和人员重组整合有关事宜的通知》文件要求,国新能源已成功接收了山西燃气产业集团的划转股权,成为山西燃气产业集团的控股股东,公司业务、人员等深层次接收整合工作正全面展开。今后,国新能源将与中石油管道局保持紧密合作,加强沟通协调,确保把接收整合时期的各项工作做好,保证公司生产经营实现平稳过渡。
  据悉,国新能源积极适应经济发展变化,已连续五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2015年位列第356位。国新能源加速推进气化山西纵深发展,制定了燃气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已获得省发改委审批,具体对接各地市工作已全面展开。计划年再投资234.8亿元,建设1420公里长输管线、650座加气站、11座液化调峰项目以及4支LNG/CNG物流车队,再造一个“气化山西工程”,争取用三年时间实现全省燃气大管网纵横联通全覆盖,全省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和氢气混合气源全覆盖,以及全省加气站、液化工厂、物流车队等物流产业全覆盖。努力增加销售收入、利润、社会就业、地方税收、拉动消费和社会投资,推动创造产业价值,将规模优势转化为盈利优势,真正将山西省燃气产业培育成为产业集中度高、竞争优势明显的新兴能源产业,并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的亮点和新的动力。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局长、党委副书记赵玉建致辞郭凯祥摄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局长、党委副书记赵玉建表示,管道局成立于1973年,作为中国油气储运工程建设的主力军,经过42年的发展,构建了完整的油气储运工程建设产业链,能够为业主提供“一揽子”服务,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和专业优势。我们在建设国际一流油气储运工程综合服务商的进程中,始终坚持汇聚资源、合作共赢的理念,特别是近几年,积极参与“气化山西”建设,优质完成山西煤层气管道等多项重点工程,直接入股投资山西燃气产业集团,先后与国际电力集团、国新能源集团等山西大型能源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深厚感情。这次山西燃气业务实施重组,又让管道局与国新能源集团形成更加紧密的股权关系,这些都为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管道局与国新能源集团合作前景广阔。我们要以这次战略合作签约为契机,坚持“友好协作、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共同推进“气化山西”建设,奉献清洁能源,造福山西人民。
  现场签约郭凯祥摄
  最后,梁谢虎代表国新能源郑重表态,将以诚实、诚心、诚信的态度,秉承“只有双赢,才能真赢”的合作理念,坚定地从享受型踏上创业型道路,以此次合作为新契机,积极建立双方高层联络机制,不断拓宽合作领域,进一步丰富合作内容,把战略合作引向更深层次、推向更广阔领域,共同推进全面气化山西目标和全省燃气产业持续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六大发展”、实现富民强省作出新的贡献。
  原标题:山西国新能源与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合作协议在并签署
  稿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
&&责任编辑:钟江为、崔欣&&
去世时的蒋介石仍然是我们最熟悉的蒋介...
据香港媒体报道,刘嘉玲、梁朝伟及好友...
你可能还想看
&|&&|&&|&&|&&|&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然气是新能源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