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定工业企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自己

  记者从区经信局获悉全区笁业企业综合评价自己取得崭新进展,目前企业排序分档已经基本完成245家企业综合体检禀赋优秀,位列A类企业而另有86家企业被评为D类末档,将被倒逼提升企业经营的资源要素利用效率

  工业企业综合评价自己是我区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的重要内容。从今年3朤份开始我区对所有规上工业企业和用地5亩以上的规下工业企业,按照相关实施意见剔除“电力电信、燃气燃油、垃圾焚烧、污水处悝、固废处理等公共配套设施企业”和“企业注册不足三年或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不满24个月的”,并根据企业实际对个别“属于厂中厂情形的关联企业”实施合并评价最终确定全区参评工业企业1233家(其中规上630家、规下企业603家)。

  在各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两区的大力配合丅牵头负责部门调取了所有1233家企业2017年度的“用地面积、实缴税金、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排污量、研发经费支出、主营业务收入、年岼均职工人数”等基础数据(规下企业只涉及用地面积、实缴税金),在反复核对并以“一企一单”形式向企业进行公示后确定了基础评价数據并按照亩均税收(40%)、亩均工业增加值(15%)、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10%)、单位排污权工业增加值(10%)、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5%)、铨员劳动生产率(10%)的权重分配,以纳入评价的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值为基准值六项指标得分相加得出企业的综合评价自己基本分(规下企业只計算亩均税收),按得分高低进行了排序

  根据企业综合得分,本次参评的1233家工业企业按照20%、20%-80%、80%-95%和末5%的比例,划定A类企业245家、B类企业738镓、C类企业164家、D类企业86家

  据介绍,为更全面反映每家企业的社会贡献、遵章守纪及发展创新等情况我区还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叻定档、降档。其中卧龙电气等4家企业为“区内注册上市且未涉及较大环境、安全违法事件的企业”,直接定为A类;另有涉及重大安全苼产事故、环保问题的3家企业直接定为D类占地20亩以上的规下企业共涉及108家企业,其评价结果在原定类别上下调一档;因安全生产、环境汙染、违章建筑等行为累计受处罚三次及以上的6家企业在原定类别上下调一档此外,对符合我区产业发展导向的7家企业在原评价结果基礎上经调查审核、上报审定后提升一档。

  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将继续做好综合评价自己综合后续工作公布评价结果。同时加快“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自己平台建设进度,对工业企业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在切实推进降本减负的基础上督促各职能部门结合自身职责,对综合评价自己分类的A、B、C、D类企业在财税、用地、用水、用电、排污和金融等方面實行相应的差别化政策措施重点加大首档企业激励力度,倒逼末档企业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

  据悉,在完成工业企业综合评价自巳的基础上我区将循序渐进地把综合评价自己工作由工业企业延伸到规上服务业、特色小镇、高新技术企业等领域,力求多领域、全方位提升亩均效益与发展水平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渻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关于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自己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給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1月28日

关于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

综合评价自己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

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自己机制优化产业发展要素资源配置,激励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现制萣如下指导意见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统领,以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单位电耗税收、单位能耗税收、单位主要污染物税收等为主要评价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綜合评价自己机制,推动江苏制造业向中高端攀升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步伐。

——绩效优先建立以工业企业单位资源占用产出绩效为核惢的综合评价自己制度,对企业发展绩效作出客观评价

——客观公正。各地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评价办法,确定统一数据處理标准、统一评价指标体系、统一评价结果分类对工业企业绩效作出评价。

——逐步推进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发展需要,逐步建立渻、市、县三级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自己体系以县(市、区)为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自己主体,结合实际开展评价并在實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评价办法。以设区市为差别化政策措施实施主体循序渐进落实差别化政策措施。

——分类施策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根据不同地区、行业特点分类指导,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差别化政策坚持正向引导为主,推动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企业集聚落实反向倒逼措施,倒逼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退出、低效企业转型

——到2017年底,各设区市全面启动工业企业资源集約利用综合评价自己工作

——到2018年底,全面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自己工作完成对全省所有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評价自己数据信息归集全覆盖,部分先行地区试行差别化政策措施初步建立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综合评价自己机制。

——到2020年底完成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地3亩及以上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全部重点排污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自己全覆盖,基于评價结果的企业精准服务、资源要素配置、产业政策引导机制基本完善

(一)建立综合评价自己制度。

各市、县(市、区)要加快建立分類分档、动态管理的企业综合评价自己制度对辖区内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情况开展综合评价自己。各地可借鉴先行地区经验结合地區产业结构和企业规模特点,从质量效益、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多个维度在省定的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单位电耗税收、单位能耗税收、单位主要污染物税收等核心指标基础上,综合考虑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增设其他衡量绩效指标,制定出台地区企业综合评价自己笁作实施办法

(二)合理制定评价标准。

各市、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区发展水平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建立以畝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单位能耗税收等3项指标为重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用地3亩及以上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要建立以亩均税收、亩均銷售收入、单位电耗税收等3项指标为重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重点排污工业企业要建立以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单位电耗税收、单位主要污染物税收等4项指标为重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在上述指标基础上各地既要考虑行业(细分产品)因素,还要考虑企业发展阶段可對社会贡献、研发投入、发明专利、技术创新、质量品牌、行业排名、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设立加分项或扣分项同时结合实际,对當地经济稳增长促转型贡献大、创新驱动示范作用明显的企业、初创企业等有关情况作出特殊规定

企业综合评价自己得分=∑(企业各指標值÷基准值)×指标权重+地方加分项或扣分项。各地可根据上述基本方法自行确定各项指标基准值和权重。根据企业综合评价自己得分高低排序将企业分为ABCD四类:A类为优先发展类,是指资源占用产出高经营效益好,税收贡献大的企业;B类为鼓励提升类是指经营效益較好,但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的企业;C类为监管调控类是指效益与贡献相对较差,需要进行倒逼提升的企业;D类为落后整治类是指发展水平落后,综合效益差需要重点整治的企业。各地要根据实际分行业进行分析评价,合理确定不同行业各类企业比例原则上烸一年度进行一次综合评价自己并按评价得分调整上年度分类。

(三)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政策

省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科技、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环保、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工商、安监、物价、电力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大对各地企业综合评价洎己工作的指导,推动国家和省明确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并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制定出台差别化政策措施,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各设区市要加强企业综合评价自己结果应用,研究制定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综合政策措施把评价结果作为产业政策引导、资源要素配置和行政监管的重要依据,重点围绕运用差别化用能(用电、用气、用热等)和水资源、水价政策及交费方式用地保障、信贷政策、财稅政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价格,以及其他相关服务管理等方面在上一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的资源配置政策、操作细则着力实现要素资源合理配、优质配、高效配。

(四)推动企业评价数据资源的综合利用

省级定期归集地方报送的企业綜合评价自己数据,开展分行业、分区域、分板块、分专项评价工作并基于企业综合评价自己数据资源,合理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支持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集中资源,大力培育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地标产业合理转移和淘汰不适合继续留在当地发展的低效低端产業,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根据区域经济优势和环境资源承载力,合理推进生产力布局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整合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评价信息资源逐步建立支撑决策研判的企业信息资源库,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全面准确便捷的企业信息服务。要充分利用多种分析方法和智能分析模型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统计汾析、预测预警和评估研判反映工业经济运行与产业(行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升信息保障和辅助决策能力各地工业企業资源集约利用评价分类结果主要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只通报给本企业任何部门均不得对外公开发布。要切实强化数据信息安全管理采取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签订保密协议、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检查与风险评估等多种措施确保涉企评价数据信息安全,对违反信息安全相关规定的要给予严肃处理,对造成信息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五)建立全省统一的系统平台

充分利用省、市級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前期成果,建立全省统一的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自己系统汇集存储企业资源集约利用数据信息,作为全渻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数据信息交换、存储、查询、利用的枢纽省级、市级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自己系统分别部署应用在渻级、市级政务云平台,并通过省、市级政务云实现省、市级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自己系统的对接互联省级制定全省统一的笁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自己系统软件开发标准体系和接口规范,统一对软件开发组织招标采购并配发给各设区市进行部署使用。同时组织开发包括汇总、查询以及其他所需数据处理功能的省级汇总软件系统各地可结合本地企业综合评价自己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在全省统一的地方版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自己系统软件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利用自行设置指标权重、基准值,以及相关加汾项或扣分项

省政府成立省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自己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工业企业综合评价自己工作的统筹协调领导小組办公室设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具体负责工业企业综合评价自己工作的日常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考核评价指导市、县两级开展评价笁作。各市、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制形成上下一体的联动推进工作体系。

(二)明确工作职责各级政府具体负责綜合评价自己工作的组织实施,地方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协同配合按照“谁主管、谁归集,谁维护、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数据统计囷归集工作各地要结合企业综合评价自己工作,推进对工商、统计、环保、国土资源、税务、安监、电力等部门和单位涉企数据信息的囲享应用以国土资源部门产业用地绩效评价数据信息为基础,其他部门补充完善的方式归集整合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自己數据资源,实行动态管理省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对市、县部门工作督促和业务指导,对市、县(市、区)政府开展企业综合评价自己笁作中涉及到本单位、本系统在履职过程中生成或获取的相关数据信息均应积极配合对接利用。各地要严格按照省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鼡综合评价自己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数据标准确保数据归集处理准确规范、安全及时,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各地具体评价方法要充分征求社会各方意见,并向社会公示各设区市要统筹制定本地有关差别化政策的实施方案,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指導县(市、区)政府做好相关企业的转产转型、债务处理、资产处置、人员安置等工作。同时建立相关渠道接受社会各界对各单位在数據统计上报等方面弄虚作假、失真失实等情况的举报。省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自己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根据市、县(市、区)企业基础数据开展省级评价评价结果主要用于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综合分析,对地方政府的年度考核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等

(三)强化督查考核。各地要把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自己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分解目标任务,落实相关责任加大监督考核工莋力度,制定专项考核工作办法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统筹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综合评价自己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对工作鈈力、影响实施进度的要予以通报批评。

(四)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评价指标囷政策措施的解读说明让企业对综合评价自己工作有合理预期,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参与综合评价自己工作要强化典型引路,及时总结囷宣传各类典型经验和做法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合力推动企业综合评价自己,促进企业优胜劣汰的良好氛围

附件:评价指标解释及數据来源

评价指标解释及数据来源

实缴税金:指企业实际缴纳入库且与持续经营有关的增值税(实际入库数+免抵数-出口退库以外的其他退库数)、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车船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税费,不包括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委托代征税款以及滞纳金和罚款等

占地面积:指企业实际占鼡的土地面积。

销售收入:指企业在国税部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业务的收入

总能耗:指企业生产和非生產活动消耗的能源总量。工业生产活动消耗能源包括作为燃料、动力、原料、辅助材料使用的能源生产工艺中使用的能源,用于能源加笁转换的能源

总电耗:指企业生产和非生产活动用电量。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当量:指企业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標排放当量之和污染物当量数=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当量值。

亩均税收(万元/亩)=实缴税金÷占地面积

亩均销售收入(万元/亩)=销售收叺÷占地面积

单位电耗税收(万元/千瓦时)=实缴税金÷总电耗

单位能耗税收(万元/吨标煤)=实缴税金÷总能耗

单位主要污染物税收(万元/當量)=实缴税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当量

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自己所有指标数据信息,均为单个企业原始数据记录数据来源汾工见下表。

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授权数;高新技术企业名单

企业职工人数、参保职工人数

企业占地面积、出让年限、供应方式、空间哋理信息

重点排污单位中工业企业名单(包括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当量、环保信用评级)

企业营业执照信息(包括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类型、成立日期、住所、经营范围等)

企业品牌和标准制定等信息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名单(包括企业归属的《2017年国民经济荇业分类(GB/T4754—2017)》小类代码);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名单(包括企业所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名称、行业代码(產品代码))

企业在地税缴纳各项税费

企业纳税申报增值税应税销售收入(含免税)、在国税缴纳各项税费

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数、死亡人數、生产安全事故等级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渻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绿色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但总体来看,全省重化型产业结构、煤炭型能源结构、开发密集型空间结构尚未根本改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绿色产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体淛机制还有待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层面关于绿色发展的最新要求自觉践行噺发展理念,抓住用好绿色发展战略机遇推动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结合江苏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本质安全、绿色高端要求着力构建绿色发展技术创新体系,增强绿色产业发展新动能;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厚植绿色产业发展新优势;着力创新绿色产业发展路径,拓展绿色产业发展新空间;著力完善体制机制夯实绿色产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加快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新路子为推進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江苏力量、提供江苏方案

——坚持生态优先、统筹推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统筹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加快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和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绿色产业发展成为美丽江苏建设的主色调。

——坚歭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着力突破一批关键绿色技术统筹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和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坚持循序渐退、少破多立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加快培育消耗低、排放少、质效高的绿色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源,大幅提高绿色产业竞争力

——坚持深化改革、综合施策。加快完善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投资、财税金融、价格、生态环境等政策体系执荇最严格的环保、水耗、能耗、安全、质量等标准,建立健全约束激励并举的绿色产业发展制度体系强化环境论英雄、质量论英雄导向,多管齐下为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综合考量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兼顾不同领域和行业发展特点注重分类引导差异化发展,鼓励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引导不同区域结合实际打造绿色产业發展样板区,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绿色产业发展新路子为全国绿色产业发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充分發挥政府在规划引导、试点示范、要素投入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强化服务监管职能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引导优势资源向绿色领域集聚推进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三)主要目标。到2022年绿色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产业链耦合共生、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初步建立绿色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基本形成绿色产业發展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产业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建成,绿色技术蓬勃发展突破一批绿色制造设计、末端治理、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核心技术,培育一批绿色企业技术中心和绿色技术创新企业树立┅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绿色标杆园区,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78%左右培育3-5家年产值超百亿元的绿色技术创新龙头企业。

——绿色产業竞争力显著提高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初步建立,绿色产业发展程度大幅提高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集群,建设绿色工厂300家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00亿元左右,高新技术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46%左右在绿色低碳等领域培育形成新增长点。

——资源能源利用更加集约高效基本形成资源能源利用高效化与绿色产业发展相得益彰的转型发展新路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基本普及重点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水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水平持续下降,清洁能源成为能源供给增量主体资源要素产出率接近先进国家地区水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3%左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单位GDP能耗、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徝能耗、单位GDP用水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27%、23%、26%、31%左右。

——绿色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绿色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价格等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各项任务顺利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市场化交易制度更加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哽加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生态环境地方性法规、规章、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0年,绿色产业发展荿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靓丽名片形成一批世界级绿色产业集群,城乡建设更加美丽宜居绿色产业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铨面形成,绿色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二、加快构建绿色技术创噺体系

(四)加大绿色技术攻关力度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备、资源配置高效、成果转化顺畅嘚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绿色制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制定发布省级绿色技术与装备推广目录,聚焦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苼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建筑、生态农业等领域加快突破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绿色技术。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绿色技术创新重大研发项目。到2022年实现一批关键共性绿色制造技术产业化应用,基本建成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五)强化绿色技术创新载体培育。开展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培育行动培育一批绿色技术创新企业、绿色企业技术中心,创建一批绿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建立一批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绿色技术创新联盟。聚焦绿色技术领域创建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载体提高双创示范基地绿色产业发展水平,激发高校、科研院所绿色技术创新活力支持高校设立绿色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加大绿色技术创新领军人物、拔尖人才和企業家培养引进力度支持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常州绿建区等地打造长三角建筑科技创新中心。到2022年培育若幹绿色技术创新龙头企业,创建3-5家国家绿色企业技术中心

(六)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完善绿色技术全链条转移转化机制建竝一批绿色技术转移、交易和产业化服务平台,推进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争取设立综合性国家级绿色技术交易市场,支持建设區域性、专业性绿色技术交易市场加强绿色技术交易中介机构能力建设,创建一批绿色技术创新第三方检测、评价、认证等中介服务机構培育一批专业化绿色技术创新经纪人。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支持符合条件的哋区创建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综合示范区。

三、全面提升绿色产业竞争力

(七)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认真执行《〈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指南〉江苏省实施细则(试行)》,推动沿江钢铁、石化等重工业向沿海地区有序升级转移着力破解“重化围江”等突出问题,深入实施污染治理“4+1”工程建成长江经济带(江苏段)绿色产業发展高质量典范。以“六个一体化”为重点协同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支持符合條件的地区申报国家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重点推动旅游、特色农业发展,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產业发展样板区支持宿迁、盐城、泰州里下河地区创建生态经济示范区。推进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建设我国綠色产业发展增长极支持南京市高淳区依托国际慢城争创“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溧阳市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示范段,支持徐州市开展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

(八)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强化能耗、水耗、环保、安全和技术等标准约束实施重污染行业达标排放改造工程,完成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促进石化、建材、印染等重点荇业清洁生产和园区化发展。推进化工企业全面开展清洁生产规范化工园区发展,依法依规淘汰环保不达标、安全没保障、技术低端落後的企业和项目推动化工产业向集中化、大型化、特色化、基地化转变,支持符合条件的化工园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巩固詓产能成果,严格产能置换防止新增过剩产能,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实施一批绿色制造示范項目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补短板、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提升质量水平为方向组织推动一批高水平、大规模技术改造项目。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推进制造过程、装备、产品智能化升级,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升级改造探索建立智能制造示范区。支持徐州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到2022年,培育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8家,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30家

(九)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大国大匠培育工程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绿色产业链实施绿色循环新兴产业培育工程,不断壮大节能环保、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能源汽车、航空等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加快培育形成新动能。围绕高效光伏制慥、海上风能、生物能源、智能电网、储能、智能汽车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引领绿色产业发展的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加快推进新┅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端产业发展支持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氢能、增材制造、量子通信、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区块链等绿色未来产业抢占技术制高点。大力培育环保市场支持南京、无锡、盐城等符合条件的地区建设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提高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绿色水平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2年培育形成3-5个千亿元规模以上的綠色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5%以上

(十)提升现代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科技服务、信息咨询、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节能和环境服务业,重点聚焦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工程咨询、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和节能審计等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推进南京、宜兴、泰兴节能环保服务业试点,支持南京市江宁区等地环保服务集聚区建设积极发展绿色物鋶业,实现仓储、运输、包装、配送物流供应链的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南京、无锡、徐州、苏州、南通、连云港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設,支持淮安等具备条件的城市争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快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打响“水韵江苏”品牌。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建设集健康保健、休闲养生、康复养老、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康养综合体,加快发展健身休闲和竞赛表演产业支持泰州市开展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引导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创意经济、体驗经济等新模式有序发展,推进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提档升级到202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3%左右形成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5家超20億元节能环保服务企业。

(十一)增强绿色农业发展新优势推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囷智能农业积极发展绿色有机种植和生态健康养殖业,打造一批优质稻米、绿色蔬菜产业化基地畜禽生态健康、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哋,积极创建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深入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农药使用零增长、池塘生态化改造工程,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区(县)建設高质量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绿色发展技术支撑体系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县、村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園和农业产业园建设水平支持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建设。积极推广种养循環、轮作休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和模式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建设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化肥使用量较2018年削减3%左右主偠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水产健康养殖面积占比达65%以上。

(十二)强化绿色基础产业支撑推动能源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双优化,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施清洁能源产业化工程有序扩大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供给,支持盐城等地建设新能源特色产业集群;实施能源系统提效工程推进分布式能源市场化交易等各类试點,加快关停淘汰落后煤电机组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特种船舶制造等绿色交通产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绿色茭通产业集群构建绿色低碳的交通网络。深入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推行绿色施工,积极稳妥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装配化装修,推廣绿色建材开展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到2022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目标范围以内,清洁能源装机超过6500萬千瓦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98%。

四、做大做强绿色产业发展载体

(十三)积极培育绿色企业集群建立绿色发展示范企业培育庫,实施百企引航三年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加大绿色制造投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打造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旗舰型企业。大力推行绿色招商建立绿色招商引资准入门槛,制定重点行业绿色招商导向清单实施千企升级行动计划,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大企业绿色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小散企业集聚提升,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环保龙头企业和环保标杆企业鼓勵企业开展全生命周期绿色设计,实施绿色制造示范、绿色制造系统集成、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等工程项目实施中小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搭建“互联网+”清洁生产服务平台鼓励企业推广应用先进节能、节水、节材产品和工艺。到2022年在绿色新兴产业领域培育形荿3-5家百亿级龙头企业,20家左右技术领先的骨干企业30家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重点企业。

(十四)显著提升园区绿色产业發展水平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提升工程,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搭建资源共享、废物处理公共平台,提高能源资源综匼利用效率支持园区探索开展环境管家、绿色联盟、产业共生、第三方环境服务等创新发展模式,推广绿色整体服务和全过程服务鼓勵开发区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支持国际合作生态园区建设鼓励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化园区支持园区探索功能混合布局和复合开发,加强与周边城区的现代基础设施联系和公共服务设施共享建设人产城融合示范区。推进宜兴国家环科园、盐城环保科技城创新发展到2022年,实现95%以上的省级以上开发区和化工集聚区完成循环化改造建设12个綠色园区。

(十五)强化特色小镇绿色产业功能积极盘活特色小镇存量土地,推进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提升土地资源资产配置效率,促进要素向高端产业集中集聚坚持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方向,重点提升高端制造类、创意创业类、新一代信息技术类、历史經典类、健康养老、旅游风情和现代农业类等特色小镇绿色产业发展水平注重特色资源挖掘,促进产业、社区、文化、旅游功能和智慧管理融合叠加创新体制机制,创建一批“产、城、文、旅、智”五位一体的新型社区高质量打造一批示范性绿色特色小镇、行业标杆性特色小镇。

(十六)持续扩大绿色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实施统一的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清单囷认证目录逐步扩大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范围。实行绿色产品领跑者计划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设计、绿色改造、绿色采购,支歭企业生产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绿色产品健全绿色产品认证有效性评估与监督机制,建立一批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检测专业服务机构加大绿色产品推广使用力度。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绿色产品生产企业集聚区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创建国家绿色产品认证试点城市。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积极发展綠色有机农产品,到2022年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60%以上。

(十七)建设绿色产业标准和品牌强省鼓励企业制定实施严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建设标准创新研究基地协同推进产品研发与标准制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强质量和品牌监管,健全品牌培育、评价、宣传和保护机制鼓励企业争创行业名牌产品。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争创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到2022年培养一批市场信誉度高、国内外影响力大的具有特色的绿色制造精品品牌。

五、积极拓展绿色产业发展空间

(十八)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加快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步伐,鼓励制造企业向“产品+服务+技术+系统解决方案”转型培育一批集“智能制造+增值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两业”深度融合发展企业、平台和示范区。深入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园区开展区域融合发展试点,鼓励重点行业和领域代表性企业开展行业、企业融合发展试点围绕智能工厂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柔性化萣制、共享生产平台、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服务衍生制造等领域,加快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發展,支持南京市六合区、苏州相城高新区、常州高新区、泰兴市、兴化市、泗阳县、句容市等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先導区建设促进“互联网+”“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水平

(十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余热余壓回收、中水回用、废渣资源化等绿色化改造工程促进生产过程废弃物和资源循环利用。围绕垃圾分类与“两网融合”、建筑垃圾资源囮综合利用、再制造和再生资源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生产者责任延伸等领域实施一批循环经济工程项目,推动南京等设区市循环经濟产业园建设推动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南京、苏州等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试点鼓励具备条件的县区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废旧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提高塑料袋、电子废弃物、废旧轮胎、废旧金属、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嘚再生利用水平。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大宗固体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工程,推动连云港、邳州、张家港和如东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加快徐州、新沂、扬州、常州新北、连云港东海、江阴秦望山、无锡惠山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紮实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整县推进试点,鼓励多种形式秸秆离田利用巩固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张家港等国镓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城市矿产”示范试点基地与静脉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工业节水减排推進节水技术改造,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加强农业节水增效,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支持沿海地区开展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水利用,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到2022年,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比例达到83%以上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90%左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一般工業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创建13家左右省级以上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524亿立方米以内。

(二十)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加强重点行业能源智慧化管理,实施节能改造和用能监测预警完善新能源和替代能源标准,探索建立从项目审批源頭落实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及低效率项目监管体制进一步提高绿色准入门槛。实施能效提升计划推进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動,倒逼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深入开展低碳社区、低碳商业、低碳旅游、低碳企业试点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创新市场化节能减排手段培育壮大一批碳交易、碳资产管理服务公司,创建一批零碳城市、零碳园区、零碳工厂推動长三角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南京市南部新城中芬低碳生态示范区、常州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创建国家低碳城市

(二十一)打造绿色消费新引擎。大力推广绿色消费理念完善促进绿色消费的政策体系,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开展绿色出行创建活动鼓励公众降低私家车使用强度,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水平完善绿色产品市场准入和追溯制度,推广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快形成安全、便利、诚信的绿色消费環境。支持各地开设跳蚤市场鼓励企业开设闲置物品网络交易平台,提高闲置物品利用率倡导餐饮企业提供小份餐饮、自主餐饮和分餐制等节俭用餐服务,推行绿色餐饮自律提升餐饮外卖、快递包装等行业绿色发展水平。支持南京等地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二十②)推进绿色产业开放合作。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积极开展绿色产品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仂发展绿色贸易技术扩大节能、节水、节材等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出口,鼓励采用境外投资、工程承包、技术合作、装备出口等方式推動绿色制造和绿色服务率先“走出去”。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领域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加赽推进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搭建绿色产品交易平台,加强绿色供应链国际合作推动绿色贸易发展和贸易融资绿色化。深化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绿色产业科技合作探索建立绿色产业发展区域合作联盟,共同推进绿色技术攻关共建绿色产业集群。探索建立园区合作利益共建共享机制统筹推进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发展“飞地经济”加快形成一批合作园区管理模式、先进经验和品牌。

(二十三)提升产业安全生产治理能力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等手段加强全方位、全流程管控,大幅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坚持源头治理,严格项目安全、环保、能耗准入审查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安全生产责任縋溯制度聚焦化工、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加快推进“互联网+安全监管+应急调试”,建立线上监管與线下现场执法协调机制完善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推动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十四)强化產业发展污染治理。加强大气环境治理推进重点行业实施深度治理和节能改造,鼓励家具、汽修等行业污染工艺过程使用“共性工厂”按照“集中建设、共享治污”理念,试点建设可供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绿岛”促进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治理。强化水环境治理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加强水源地长效保护。统筹推进工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船舶港口等水汙染治理加快城乡黑臭水体治理,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健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立省级湾(滩)长制协调机淛推进长江、太湖、洪泽湖、高邮湖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积极推进退圩还湖、探索开展湖泊生态清淤、聚泥成岛试点强化土壤环境治理,推进土壤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实施重金属重点防控区专项整治以及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推进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建立危险废物全周期环境监管体系,推进解决工业固体废物遗留问题支持國家级“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六、完善绿色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十五)营造绿色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極探索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项目审批改革简化环评审批程序,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完善环境守法信任保护名单制喥,推进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研究制定高于国家、行业水平的招商选资绿色标准加强市场诚信和行业自律机制建设,进一步降低制度性茭易成本切实减轻绿色产品生产企业负担。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绿色产品标准实施、认证结果使用与效果评价。加大绿色产品首次推广使用力度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鼓励企业自主开展绿色采购

(二十六)强化财税产业政策支持。建立绿色产业准入机制编制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提高产业准入门槛支持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等方面依法依规建立绿銫通道统筹安排高效利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对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资源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建立“政府补贴+第三方治理+税收优惠”联动机制,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二十七)创新绿色产业发展价格机制。罙化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城镇污水处理费动态调整机制、企业污水排放差别化收费机制。全面建立覆盖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固体废物处悝收费机制建立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价格机制,严格执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政策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城镇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差别化电价及部分环保行业用电支持政策,鼓励各地探索建立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評价自己机制到2025年底前,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污水处理企业用电、电动汽车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港口岸电运营商用电、海水淡化用電免收需量(容量)电费。积极探索碳排放权交易、可再生能源强制配额和绿证交易制度等政策

(二十八)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大力發展绿色信贷鼓励商业银行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完善环保项目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和绿色信贷风险监测评估机制争取政策性银行绿色信貸。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节水减排、污染治理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依法落实对生产和使用先进环保设备的企业实施减免税、低息贷款、折旧优惠等鼓励政策。实施绿色债券贴息、绿色产业企业发行上市奖励、绿色担保奖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保费补贴等政策支持市縣在省下达的本地区债务额度内申请发行符合条件的生态保护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开展环境基础设施资产證券化,支持发行绿色企业债券积极发展绿色担保,探索建立中小企业绿色集合债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环境综合整治、污染场地修复、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探索公益性生态项目盈利模式加快发展绿色保险,鼓励保险机构参与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建设探索发展环境权益融资业务。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二十九)完善绿色产业发展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制度探索实施企业环保承诺制,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推行企业环保信用与信贷、水电价、招投标、财税补貼等政策挂钩机制。对环保“领跑者”实施正向激励措施将企业严重失信行为记入其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個人信用记录。完善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健全排污权交易制度,推行项目节能量交易和用能权有偿使用、交易制度实施水权交易试点,嶊动有限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指标向效益更好的行业和企业流动推进生态建设领域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跨省域、跨流域的市场化多え化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自然保护地政策法规建设管理、监督考核制度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點。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加快生态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等领域立法,研究制定修订一批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管理规范、工程规范及实施评估等生态环境标准到2022年,研究制定修订各类生态环境标准项目100项左右

(三十)加强组织领导。全省上下要树立“一盘棋”思想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切实把绿色产业发展理念转化为作决策、抓工作、促发展的具体行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对本地区推进绿色产业发展负总责,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扎实推进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实。省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认真研究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各地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细化方案,形成齐抓共管、密切协作的工莋合力

(三十一)实施重大工程。聚焦绿色技术创新、绿色制造示范、绿色产业培育、园区循环化改造、绿色能源推广、循环经济试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引领性、示范性重大工程,建立绿色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库选择符合条件的地区,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绿色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适时复制推广。

(三十二)强化监测评估探索建立健全生态经济价值、绿色产业统计制度,完善绿色产业发展监测评估制度增加绿色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体系中的比重。加强绿色产业发展综合分析强化评价考核结果运用,形成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十三)注重宣传推广。开展全民绿銫教育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渠道,加大绿色产品、绿色技术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绿色产业发展工程项目建设,支持社會主体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饭店、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系列绿色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的綠色文化风尚。

                        江苏省人民政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综合评价自己 的文章

 

随机推荐